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5
阅读:9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2.大型物件运输是指从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货物的运输服务工作:(一)货物外型尺寸:长度在14米以上或宽度在3.5米以上或高度在3米以上的货物;(二)重量在20吨以上的单体货物或不可解体的成组(捆)货物。常规情况下,道路大型物件运输应具有装载整体大型物件实际能力在20吨以上100吨以下的超重型车组,包括牵引车和挂车(半挂车、凹式低平台挂车)等车辆。大型物件运输固定的稳定性尤为关键,如高度较高的大型物件很容易因为车辆转弯、晃动等情况发生整体重心不稳而倾倒,极易引发车祸事故和物件破损损失,因此大型物件运输的固定非常重要。
3.现有技术中,公开(公告)号:cn201660207u,专利标题:一种大型物件运输支架,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支架,属于物料储藏运输领域。一种大型物件运输支架,包括所述大型物件,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架底座,竖直安装在支架底座上的立柱,在立柱两边垂直于立柱安装在底座上有软垫块,在软垫块上放置两件所述大型物件,两件物件间使用连接板固定,每件物件与底座使用斜撑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大型物件运输支架结构紧凑,将物件与支架固定在一起,而且重心稳固,保证了运输过程的安全,而且降低了运输成本。
4.如上述专利的形式对大型物件进行固定比较常见,另外还有直接通过绳索拉拽的固定形式,但是都存在固定不够稳定的缺点:如上述专利中使支架与大型物件形成一个整体进行固定支撑,也即重心也形成一体,在面对车辆转弯、晃动等情况时,极易发生整体的重心偏移、甚至倾倒的情况,尤其高度较高的物件,更无法稳定固定;而以绳索拉拽的固定形式,因为绳索强度等问题,无法承受重量较大的大型物件,也极易因物件固定不稳引发运输危险;还有在运输多组大型物件时,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极易在其固定空间内晃动而发生磕碰导致货物的破损乃至损坏,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不利于对货物的稳定固定。而为了对上述大型物件运输中的情况进行改善,需要设计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包括:装载基座;侧夹持板,其为设置在所述装载基座上并对称分布的两组、以将大型物件置于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之间限位固定;预埋锚钉,其固定于所述装载基座上,所述预埋锚钉为对称分布在所述装载基座上的两组并与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预埋锚钉上均设有支撑在其近距离位置的一组所述侧夹持板上的倾斜支撑杆;其中,每组所述侧夹持板上均连接有绳
索、且所述绳索绕过大型物件并连接在距离所述侧夹持板相对远端位置的一组所述预埋锚钉上;以及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其通过填充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内以防止大型物件在装载空间内的晃动和磕碰。
7.优选的,每组所述侧夹持板均包括固定在所述装载基座上的底座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板;所述绳索一端连接在所述立板的上端部。
8.优选的,所述立板侧表面上设有限位所述倾斜支撑杆进行支撑的限位块。
9.优选的,所述预埋锚钉上设有挂圈,所述绳索上远离所述侧夹持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挂圈对应的挂钩。
10.优选的,连接在所述侧夹持板与所述预埋锚钉之间的所述绳索绷紧在大型物件上。
11.优选的,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内、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其中,固定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的侧夹持板中、位于两组大型物件同一侧的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之间的位置用以安装所述摆放间隙填充机构。
12.优选的,所述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包括:填充主体,所述填充主体上设有用以安装在所述侧夹持板上的固定支撑机构;第一顶头,其为对称设置在所述填充主体上的两组并通过伸出于所述填充主体以顶紧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以及第一顶紧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填充主体内部以驱动两组所述第一顶头伸出所述填充主体。
13.优选的,所述填充主体为空心壳体结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侧翼板,所述侧翼板为对称的垂直连接在所述填充主体外侧表面上的两组,两组所述侧翼板一一对应的通过螺栓连接在位于两组大型物件同一侧的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上。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顶紧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双螺纹螺杆,其上两个端部对称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填充主体内部,所述填充主体一端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使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伸出同时容纳所述第一顶头伸入的第一方形孔,所述第一顶头为棱柱形顶头并与所述第一方形孔形状对应以使所述第一顶头无法在所述第一方形孔内转动,所述第一顶头伸入所述填充主体内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容纳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伸入并进行螺纹配合以能够在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转动时、两组所述第一顶头同步做向所述填充主体外侧顶出的运动;第一从动链轮,其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上的中间位置;第一转轴,其一端伸入所述填充主体内并与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填充主体内;第一主动链轮,其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所述填充主体内的中间位置;以及第一链条,其啮合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上。
15.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分别位于所述填充主体的两个端部位置且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之外;所述第一转轴上伸出于所述填充主体之外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插孔。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装置通过两组侧夹持板扶稳大型物件重心,并通过连接在预埋锚钉上的倾斜支撑杆进行加固支撑,再通过在侧夹持板上设置绳索,并将其连接在反向侧的预埋锚钉上,以能够通过绳索绷紧大型物件固定,以上是对大型物件的三重固定效果;更重要的,在大型物件发生重心倾斜的时候,不仅由大型物件倾斜方向上的侧夹持板和倾斜支撑杆进行支撑,倾斜方向上的反向侧的预埋锚钉通过绳索进一步加强倾斜方向上的侧夹持板对大型物件的扶稳支撑效果,同时倾斜方向上的预埋锚钉通过倾斜支撑杆加固支撑同侧的侧夹持板的同时,还能被反向侧的侧夹持板通过绳索的连接拉拽,进一步提升其固定的稳定性,也进一步加强对同侧的侧夹持板的支撑稳定性,因此,在大型物件发生重心倾斜的时候由以上四重固定效果的稳固支撑,使大型物件的运输中固定更为稳定;同时通过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填充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内以防止大型物件在装载空间内的晃动和磕碰,进一步提升对大型物件固定的稳定性,还能减少物件之间的晃动和发生的磕碰事件发生。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摆放间隙填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宽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外扩式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外扩式固定机构的俯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外附式弹性接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惯性移动方向引导机构的俯视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惯性移动方向引导机构的移动引导板被冲撞打开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移动引导板上的移动引导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支撑臂转动至第二支撑部一侧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支撑臂转动至第一支撑部一侧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支撑臂转动至第一支撑部一侧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装载基座;2、预埋锚钉;3、倾斜支撑杆;4、绳索;5、底座;6、立板;8、限位块;9、挂圈;10、挂钩;11、填充主体;12、第一顶头;13、侧翼板;14、第一双螺纹螺杆;15、第一方形孔;16、第一螺纹孔;17、第一从动链轮;18、第一转轴;19、第一主动链轮;20、第一链条;21、第一插孔;22、第一装配凹槽;23、导向支撑杆;24、支撑环;25、第二装配凹槽;26、螺纹杆;27、第一螺母副;28、第二顶头;29、第二双螺纹螺杆;30、第二方形孔;31、第二螺纹孔;32、第二从动链轮;33、第二转轴;34、第二主动链轮;35、第二链条;36、第三插孔;37、外附板;38、容纳凹槽;39、压缩弹簧;40、压板;41、第三螺纹孔;42、限位螺杆;43、移动距离限制槽;44、移动引导板;45、移动引导位置限位块;46、第一挡板;47、第二挡板;48、第三挡板;49、导向滑槽;50、滑动板;51、连接柱;52、防滑垫;53、伸缩限位体;54、压力传感器;55、支撑臂;56、侧限位挡块;57、搭接轴体;58、第一搭接块;59、第一搭接槽;60、第二搭接块;61、第二搭接槽;62、移动距离限制牵引绳;63、固定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1.请参阅图1-12,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包括:装载基座1,其作为装载大型物件的承载基板,可作为运输车辆的载货车厢使用,或将其直接固定在载货车厢上,再以本装置对大型物件进行固定;侧夹持板,其为设置在装载基座1上并对称分布的两组、以将大型物件置于两组侧夹持板之间限位固定,也即每装载一组大型物件货物,都由对称的两组侧夹持板夹持固定,起到对货物两侧的扶稳支撑效果;预埋锚钉2,其固定于装载基座1上,预埋锚钉2为对称分布在装载基座1上的两组并与两组侧夹持板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每组预埋锚钉2上均设有支撑在其近距离位置的一组侧夹持板上的倾斜支撑杆3;其中,每组侧夹持板上均连接有绳索4、且绳索4绕过大型物件并连接在距离侧夹持板相对远端位置的一组预埋锚钉2上;以及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其通过填充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内以防止大型物件在装载空间内的晃动和磕碰,也即通过减少货物之间的晃动空间,以避免货物之间的晃动。
22.综上所述,首先本装置通过两组侧夹持板扶稳大型物件重心,并通过连接在预埋锚钉2上的倾斜支撑杆3进行加固支撑,再通过在侧夹持板上设置绳索4,并将其连接在反向侧的预埋锚钉2上,以能够通过绳索4绷紧大型物件固定,以上是对大型物件的三重固定效果;更重要的,在大型物件发生重心倾斜的时候,不仅由大型物件倾斜方向上的侧夹持板和
倾斜支撑杆3进行支撑,倾斜方向上的反向侧的预埋锚钉2通过绳索4进一步加强倾斜方向上的侧夹持板对大型物件的扶稳支撑效果,同时倾斜方向上的预埋锚钉2通过倾斜支撑杆3加固支撑同侧的侧夹持板的同时,还能被反向侧的侧夹持板通过绳索4的连接拉拽,进一步提升其固定的稳定性,也进一步加强对同侧的侧夹持板的支撑稳定性,因此,在大型物件发生重心倾斜的时候由以上四重固定效果的稳固支撑,使大型物件的运输中固定更为稳定;同时通过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填充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内以防止大型物件在装载空间内的晃动和磕碰,进一步提升对大型物件固定的稳定性,还能减少物件之间的晃动和发生的磕碰事件发生。
23.进一步的,每组侧夹持板均包括固定在装载基座1上的底座5以及连接在底座5上的立板6,底座5与立板6之间构成l型,以底座5连接在装载基座1上以对立板6进行支撑,以将立板6靠在货物上以对货物进行支撑;绳索4一端连接在立板6的上端部。
24.进一步的,立板6侧表面上设有限位倾斜支撑杆3进行支撑的限位块8,也即为了使倾斜支撑杆3上端部能够支撑在立板6上不滑脱,或也可使限位块8替换成使倾斜支撑杆3上端部伸入的限位槽结构。
25.进一步的,预埋锚钉2上设有挂圈9,绳索4上远离侧夹持板的一端设有与挂圈9对应的挂钩10,方便引过来的绳索4通过挂钩10直接挂载在挂圈9上进行连接。其中的挂圈9与预埋锚钉2之间可通过设置螺纹杆等结构,以在螺纹杆支撑挂圈9时,通过旋动螺纹杆与预埋锚钉2之间产生螺纹配合以能够调节挂圈9的高度,进而调节对绳索4的拉紧程度,以更稳定的拉紧货物。
26.进一步的,连接在侧夹持板与预埋锚钉2之间的绳索4绷紧在大型物件上,以更稳定的拉紧货物。
27.进一步的,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内、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两组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具体的,可根据需要在每侧的不同高度设置多组摆放间隙填充机构进行更加稳定的支撑;其中,固定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的侧夹持板中、位于两组大型物件同一侧的两组侧夹持板之间的位置用以安装摆放间隙填充机构。
28.进一步的,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包括:填充主体11,填充主体11上设有用以安装在侧夹持板上的固定支撑机构;第一顶头12,其为对称设置在填充主体11上的两组并通过伸出于填充主体11以顶紧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以及第一顶紧驱动机构,其设置在填充主体11内部以驱动两组第一顶头12伸出填充主体11,进而使填充主体11伸出后起到顶紧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来达到填充空间的效果。
29.进一步的,填充主体11为空心壳体结构;固定支撑机构包括侧翼板13,侧翼板13为对称的垂直连接在填充主体11外侧表面上的两组,两组侧翼板13一一对应的通过螺栓连接在位于两组大型物件同一侧的两组侧夹持板上。
30.进一步的,第一顶紧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双螺纹螺杆14,其上两个端部对称设置外螺纹,第一双螺纹螺杆14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填充主体11内部,填充主体11一端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使第一双螺纹螺杆14伸出同时容纳第一顶头12伸入的第一方形孔15,第一顶头12为棱柱形顶头并与第一方形孔15形状对应以使第一顶头12无法在第一方形孔15内转动,第一顶头12伸入填充主体11内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6,第一螺纹孔16容纳第一双螺纹螺杆14伸入并进行螺纹配合以能够在第一双螺纹螺杆14转动时、两组第一顶头12同步做向填充主体11外侧顶出的运动;第一从动链轮17,其同轴套设在第一双螺纹螺杆14上的中间位置;第一转轴18,其一端伸入填充主体11内并与第一双螺纹螺杆1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转轴18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填充主体11内;第一主动链轮19,其同轴套设在第一转轴18上位于填充主体11内的中间位置;以及第一链条20,其啮合于第一主动链轮19和第一从动链轮17上。
31.具体的,驱动第一转轴18转动,以在第一主动链轮19、第一从动链轮17和第一链条20之间的啮合传动,以驱动第一双螺纹螺杆14转动,因为第一双螺纹螺杆14双螺纹的螺纹方向设定,进而能够在第一双螺纹螺杆14转动时同时驱动两组第一顶头12同步做向填充主体11外侧顶出的运动。
32.进一步的,第一转轴18与第一双螺纹螺杆14分别位于填充主体11的两个端部位置且第一转轴18位于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之外,以能够方便的在外侧对第一转轴18进行操作;第一转轴18上伸出于填充主体11之外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插孔21,以能够通过在第一插孔21内插入杠杆,以更加省力的方式驱动第一转轴18转动。
33.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2、3,为了方便匹配大型物件的尺寸,在有较小的尺寸差异的情况下,后者在两组侧夹持板之间放置好货物后,需要将侧夹持板向货物方向靠紧以稳定扶稳货物的情况下,使对称设置的两组侧夹持板能够调节间距进行匹配,本实施例中,在侧夹持板与装载基座1之间设有宽度调节机构;进一步的,宽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和引导侧夹持板移动的支撑导向机构以及驱动侧夹持板移动的宽度调节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支撑导向机构为结构相同的两组并相互平行的对称分布在侧夹持板下方,每组支撑导向机构均包括:第一装配凹槽22,其开设在装载基座1上表面,第一装配凹槽22开设的延伸方向与侧夹持板的移动方向相同;导向支撑杆23,其沿第一装配凹槽22的延伸方向水平固定在第一装配凹槽22内;以及支撑环24,其为连接在侧夹持板中的底座5下表面靠近两侧边沿的两组,两组支撑环24均套设在导向支撑杆23上并滑动于导向支撑杆23上。
34.具体的,利用两组支撑导向机构中的四组支撑环24支撑在底座5下表面四角处以支撑侧夹持板整体,并通过支撑环24滑动于导向支撑杆23上实现移动方向引导的作用,因此需要使导向支撑杆23和支撑环24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以稳定支撑侧夹持板。具体的可通过设置较大直径和厚度的导向支撑杆23和支撑环24并选用高强度材料。
35.进一步的,宽度调节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装配凹槽25,其开设在装载基座1上表面,第二装配凹槽25开设的延伸方向与侧夹持板的移动方向相同;螺纹杆26,其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第二装配凹槽25内,螺纹杆26平行于导向支撑杆23设置,螺纹杆26的一端自第二装配凹槽25伸出于装载基座1之外,以能够通过设置拧动螺纹杆26转动的把手等结构以方便驱动螺纹杆26转动;以及第一螺母副27,其同轴套设在螺纹杆26上并与螺纹杆26之间螺纹配合,第一螺母副27外侧表面连接在底座5下表面中心位置。
36.具体的,通过转动螺纹杆26使其通过与第一螺母副27之间螺纹配合以驱动第一螺母副27沿螺纹杆26延伸方向移动,继而带动侧夹持板中的底座5随之移动,此时通过支撑导向机构辅助引导侧夹持板的移动,进而调节了相对的两组侧夹持板之间的距离,继而能够匹配有较小的规格尺寸差距的货物的固定,或者在向两组侧夹持板之间放置好货物后,调节间距将侧夹持板向货物方向靠紧以稳定扶稳货物,以更好更稳定的支撑货物。
37.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5,使摆放间隙填充机构能够稳定的填充并支撑在相邻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则首先需要对摆放间隙填充机构的稳定固定,使其能够稳定固定在两组侧夹持板之间,才能稳定两组大型物件,以减少或限制晃动,因此为了进一步的稳定固定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在摆放间隙填充机构上设置外扩式固定机构;进一步的,外扩式固定机构包括:第二顶头(28),其为对称设置在填充主体(11)上的两组并通过伸出于填充主体(11)以顶紧在相邻的两组侧支撑板中的两组立板(6)之间;以及第二顶紧驱动机构,其设置在填充主体(11)内部以驱动两组第二顶头(28)伸出填充主体(11)。
38.进一步的,第二顶紧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双螺纹螺杆(29),其上两个端部对称设置外螺纹,第二双螺纹螺杆(29)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填充主体(11)内部,填充主体(11)上反向于第一双螺纹螺杆(14)所在位置的一端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使第二双螺纹螺杆(29)伸出同时容纳第二顶头(28)伸入的第二方形孔(30),第二顶头(28)为棱柱形顶头并与第二方形孔(30)形状对应以使第二顶头(28)无法在第二方形孔(30)内转动,第二顶头(28)伸入填充主体(11)内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1),第二螺纹孔(31)容纳第二双螺纹螺杆(29)伸入并进行螺纹配合以能够在第二双螺纹螺杆(29)转动时、两组第二顶头(28)同步做向填充主体(11)外侧顶出的运动,以通过两个第二顶头(28)顶紧在相邻的两组侧支撑板中的两组立板(6)之间实现对填充主体(11)的进一步固定支撑;第二从动链轮(32),其同轴套设在第二双螺纹螺杆(29)上的中间位置;第二转轴(33),其一端伸入填充主体(11)内并与第二双螺纹螺杆(29)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二转轴(33)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填充主体(11)内;第二主动链轮(34),其同轴套设在第二转轴(33)上位于填充主体(11)内的中间位置;以及第二链条(35),其啮合于第二主动链轮(34)和第二从动链轮(32)上。
39.其中,第二从动链轮(32)和第二主动链轮(34)的直径应小于第一从动链轮(17)和第一主动链轮(19)的直径,以使第二从动链轮(32)和第二主动链轮(34)以及与其啮合的第二链条(35)能够在第一链条(20)内侧位置安装,以合理利用填充主体(11)内部空间。
40.具体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转动第二转轴(33)驱动第二主动链轮(34)转动,继而通过第二链条(35)传动下,带动第二从动链轮(32)以及第二双螺纹螺杆(29)转动,继而利用第二双螺纹螺杆(29)与两组第二顶头(28)内螺纹之间螺纹配合,以驱动两组第二顶头(28)沿着第二双螺纹螺杆(29)轴线延伸方向移动,以通过伸出填充主体(11)并顶紧在两组立板(6)之间,以进一步固定支撑填充主体(11)。
41.其中,在第二转轴(33)上伸出于填充主体(11)的一端开设第三插孔(36),以能够通过第三插孔(36)插入杠杆,以能够省力驱动第二转轴(33)转动。
4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5、6摆放间隙填充机构采用直径较小的第一顶头(12)向外扩张长度来顶紧在两组大型物件之间以填充间隙,但是在需要抗挤压能力较弱的货物或者包装的情况下,则需要通过增加抵在货物上的接触面面积,以避免挤压力对货物或者包装的破坏,因此需要在第一顶头(12)上加设外附式弹性接触板,增大与货物或包装的接触面面积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接触弹性,避免刚度性的冲击对货物或包装造成损坏;进一步的,外附式弹性接触板包括外附板(37)以及将外附板(37)连接在第一顶头(12)末端的弹性挂载机构;进一步的,弹性挂载机构包括:容纳凹槽(38),其开设在外附板(37)的侧表面上并能够容纳第一顶头(12)末端伸入;压缩弹簧(39),其设置在容纳凹槽(38)内,压缩弹簧(39)上朝向容纳凹槽(38)外侧的一端连接有压板(40),压板(40)用以与伸入容纳凹槽(38)内的第一顶头(12)末端接触;第三螺纹孔(41),其为对称开设在外附板(37)两侧的两组,两组第三螺纹孔(41)与容纳凹槽(38)连通;限位螺杆(42),其为与两组第三螺纹孔(41)之间一一对应设置的两组,限位螺杆(42)穿设于第三螺纹孔(41)内并与第三螺纹孔(41)之间螺纹配合,限位螺杆(42)伸入容纳凹槽(38)内;以及移动距离限制槽(43),其为对称开设在第一顶头(12)末端端部两组的两组并与两组限位螺杆(42)之间一一对应设置,在限位螺杆(42)伸入容纳凹槽(38)内之后将通过伸入移动距离限制槽(43)内限制外附板(37)脱离第一顶头(12);其中,在通过压缩弹簧(39)减震过程中,压缩弹簧(39)被压缩,此时限位螺杆(42)滑动于移动距离限制槽(43)内,使此结构在限制外附板(37)脱离第一顶头(12)的同时,具有移动导向以及限制第一顶头(12)伸入容纳凹槽(38)内距离的作用。
43.具体的,在使用操作过程中,使第一顶头(12)伸入容纳凹槽(38)内并顶紧在压板(40)上以压缩压缩弹簧(39),此时拧动两组限位螺杆(42),使其伸入移动距离限制槽(43)内以限制外附板(37)脱离第一顶头(12)。此时即通过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外附板(37)接触货物,避免对货物产生损伤。
44.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7、8、9,在面对车辆转弯或者急刹车等情况时,极易发生整体的重心偏移、倾倒或者惯性前移的情况,继而导致无法稳定固定货物而冲撞车辆驾驶室的情况;而以绳索拉拽等固定形式,因为绳索强度有限等问题,无法承受重量较大的大型物件的惯性下的拉拽,也极易因物件固定不稳引发运输危险。因此本实施例中,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还包括惯性移动方向引导机构,所述惯性移动方向引导机构包括:固定基座63,使装载基座1设置在固定基座63上;侧围挡,其设置在装载基座1上用以对大型物件侧面进行围挡限位、且在大型物件朝向物流输送车辆驾驶室方向留有缺口;移动引导板44,其垂直设置在装载基座1上用以围挡侧围挡形成的缺口,移动引导板44一侧以纵向轴为转动轴心可转动的连接在装载基座1上,以能够在装载基座1以及货物的冲撞下,一端被撞开、另一端转动,以能够引导货物偏离初始移动方向;智能限位结构,其用以将移动引导板44限位在围挡侧围挡的缺口的位置、并在检测到超过围挡负荷时、解除对移动引导板44的限位,此处利用压力传感器对承受力度的检测,能够及时做出相应判断,达到智能反应的效果,实现装置运行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以及移动引导位置限位块45,其固定在装载基座1上,移动引导板44转动至可引导大型物件朝偏离物流输送车辆驾驶室方向移动时、移动引导板44抵在移动引导位置限位块45上,也即移动引导位置限位块45起到了货物改变移动方向的主要承重部位。
45.进一步的,侧围挡包括围挡在移动引导板44对向侧的第一挡板46、位于移动引导板44其中一个相邻侧且位于移动引导板44和第一挡板46之间的第二挡板47以及位于第二挡板47对向侧的第三挡板48,第三挡板48为断续分布的多组挡板;第一挡板46、第二挡板47和第三挡板48均固定设置在装载基座1上。
46.具体的,第一挡板46、第二挡板47对货物的支撑和围挡强度要强于第三挡板48,且第三挡板48为断续分布的多组,在冲撞力度超过不可控的临界值时第三挡板48将被引导移动方向的货物冲断。
47.进一步的,移动引导板44上设有移动引导辅助机构用以减小移动引导板44与大型物件之间的摩擦阻力,以更顺利的引导货物移动方向,避免因为货物与移动引导板44之间在冲压之下摩擦力过大而难以改变移动方向的情况。
48.进一步的,移动引导辅助机构包括:导向滑槽49,其为开设在移动引导板44上朝向大型物件的一侧表面上的多组;滑动板50,其嵌装于导向滑槽49内并能够滑动于导向滑槽49内,滑动板50与导向滑槽49内侧表面之间均匀分布的连接有多组连接柱51;以及防滑垫52,其铺设于滑动板50上朝向大型物件的一侧表面上。
49.具体的,防滑垫52设置成橡胶垫等材质,不仅具有缓冲作用,还有防滑特性,在冲撞力度超过不可控的临界值时带动滑动板50移动并冲断多组连接柱51,进而使滑动板50滑动于导向滑槽49内,以更顺利引导货物偏离原移动方向,降低大重量货物冲断以及冲变形移动引导板44的概率。
50.进一步的,智能限位结构包括伸缩限位体53,伸缩限位体53可伸缩的设置在装载基座1上,伸缩限位体53可通过设置在装载基座1上的电控伸缩杆伸缩移动于装载基座1上;
伸缩限位体53上朝向移动引导板44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54。
51.具体的,伸缩限位体53可通过电控伸缩杆或伸缩气缸等伸缩驱动部件的驱动实现升降,以能够在压力传感器54感应到冲撞力度超过不可控的临界值时通过电控伸缩杆等伸缩驱动部件驱动伸缩限位体53缩回到装载基座1下方,以释放移动引导板44,使其在移动引导位置限位块45的支撑下,能够以倾斜状态引导惯性移动中的货物和装载基座1改变移动方向,避免冲撞车辆驾驶室,提升货物运输的安全性。为提升伸缩限位体53的响应速度,可以将其设置的仅仅凸出于装载基座1有限的距离如10cm不到,进一步的可以设置蓄力弹簧进行辅助,如实现伸缩限位体53的顶部压缩一个蓄力弹簧,一个限位结构限位蓄力弹簧,需要解锁时限位结构脱离蓄力弹簧,依靠蓄力弹簧的瞬间释放去挤压伸缩限位体53,如此保证在需要触发时能够达到瞬时触发的效果。
52.其中本装置所涉及的电器元件的电性连接和使用控制均为本领域技术工作人员所熟知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如压力传感器54和电控伸缩杆等均可通过控制器等控制元件编程控制使用。
53.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物流输送智能辅助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10、11、12,惯性移动方向引导机构对装载基座1以及大型物件的引导方式可根据具体的货物进行改变,如高度较高需要避免倾倒的的货物,则使用上述的惯性移动方向引导机构,使其朝偏离车辆驾驶室方向移动避免车祸,而无需避免倾倒的货物,且考虑到避免对道路上其它车辆的影响,本实施例中,惯性移动方向引导机构将装载基座1以及大型物件靠近车辆驾驶室的一端向上方引导,也即以装载基座1和大型物件移动方向上抬头的形式,以引导装载基座1以及大型物件避免对车辆驾驶室的撞击;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惯性移动方向引导机构包括:支撑臂55,其为结构相同的两组并对称设置在装载基座1上靠近车辆驾驶室的一端部的两侧表面上,其中,支撑臂55的一端部以一垂直于装载基座1侧表面方向的轴心可转动的连接在装载基座1上、另一端部能够以此轴心进行转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每组支撑臂55对应设置一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设置在与支撑臂55同侧的装载基座1侧表面上,支撑臂55向车辆行进方向的反向转动时、转动至第一支撑部处则被限制转动,第二支撑部设置在与支撑臂55同侧的固定基座63上,支撑臂55向车辆行进方向摆动时、转动至第二支撑部处则被限制转动;以及侧限位挡块56,其为设置在固定基座63上并对称分布在装载基座1两侧的两组,用来限制装载基座1朝车辆行进方向的两侧方向滑动,以提升对装载基座1固定的稳定性。
54.进一步的,支撑臂55上摆动的末端设置搭接轴体57;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搭接块58,其设置在与支撑臂55同侧的装载基座1侧表面上,第一搭接块58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搭接槽59,支撑臂55摆动至第一搭接块58处时、搭接轴体57搭接在第一搭接槽59内,此时主要是在本设备闲置时,搭接轴体57搭接在第一搭接槽59内以悬挂支撑臂55摆放,此时不影响装载基座1在固定基座63上装卸或者移动;进一步的,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搭接块60,其设置在与支撑臂55同侧的固定基座63上,第二搭接块60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搭接槽61,支撑臂55摆动至第二搭接块60处时、搭接轴体57搭接在第二搭接槽61内。
55.具体的,在使用本装置固定货物并运输货物的时候,固定好货物后,或者在固定货物之前,使支撑臂55摆动至第二搭接块60处并使搭接轴体57搭接在第二搭接槽61内。此时支撑臂55处于倾斜状态,且连接在装载基座1的一端的高度高于连接在固定基座63上的一端的高度。因此在第二搭接槽61对搭接轴体57的限位作用下,无论是装载基座1相对固定基座63向还是向后移动,都通过第二搭接槽61与搭接轴体57之间的限位作用,起到进一步的对装载基座1的固定作用。此为支撑臂55的其中一个作用。
56.另外,在车辆急刹车时,因为惯性装载基座1及其上固定的货物无法被固定时,装载基座1将会滑动于固定基座63上(此处设定固定基座63不会在车辆上滑动,而是需要装载基座1能够滑动于固定基座63上,此处可通过固定方式或摩擦力的偏差来设定),此时因为支撑臂55倾斜状态以及在第二支撑部的支撑限位作用下,将使支撑臂55以搭接轴体57为轴心转动,继而在转动过程中,达到支撑起装载基座1前端部的作用,也即达到装载基座1前端部抬头的效果,起到了引导装载基座1以及货物移动走向的作用,避免装载基座1以及货物冲向驾驶室度驾驶员构成生命威胁,同时也避免装载基座1以及货物冲向车辆两侧而影响其它车辆。
57.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物流输送智能辅助装置的再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7、8、9,在固定基座63上设置移动距离限制牵引绳62,移动距离限制牵引绳62另一端连接在装载基座1移动方向上的前端位置,以在能够通过移动距离限制牵引绳62限制装载基座1在惯性移动方向上的距离外,还能引导和限制基于装载基座1移动距离下惯性移动方向引导机构中的支撑臂55的转动角度,避免支撑臂55转动超过90度,而无法起到支撑装载基座1和大型物件抬头的作用。
58.显然的,上述大型物件的抬头和侧向移动有可能发生干涉,作为一个兼顾的手段,支撑臂35的两端不再通过搭接轴体37转动连接而是均通过球铰实现对应的连接,其中支撑臂35的底部球铰于活动基座2的顶面上,这样大型物件能够侧向的抬头。再进一步的,牵引绳42可以倾斜的布置,也即其一端位于固定基座1的后侧右方(设置有第三挡板15的一侧为右侧),而另一端位于活动基座的前侧左方,如此当大型物件抬头时,牵引绳42就有引导其右侧偏斜的能力。
59.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基座(1);侧夹持板,其为设置在所述装载基座(1)上并对称分布的两组、以将大型物件置于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之间限位固定;预埋锚钉(2),其固定于所述装载基座(1)上,所述预埋锚钉(2)为对称分布在所述装载基座(1)上的两组并与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预埋锚钉(2)上均设有支撑在其近距离位置的一组所述侧夹持板上的倾斜支撑杆(3);其中,每组所述侧夹持板上均连接有绳索(4)、且所述绳索(4)绕过大型物件并连接在距离所述侧夹持板相对远端位置的一组所述预埋锚钉(2)上;以及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其通过填充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内以防止大型物件在装载空间内的晃动和磕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侧夹持板均包括固定在所述装载基座(1)上的底座(5)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5)上的立板(6);所述绳索(4)一端连接在所述立板(6)的上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6)侧表面上设有限位所述倾斜支撑杆(3)进行支撑的限位块(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锚钉(2)上设有挂圈(9),所述绳索(4)上远离所述侧夹持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挂圈(9)对应的挂钩(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侧夹持板与所述预埋锚钉(2)之间的所述绳索(4)绷紧在大型物件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内、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其中,固定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的侧夹持板中、位于两组大型物件同一侧的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之间的位置用以安装所述摆放间隙填充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包括:填充主体(11),所述填充主体(11)上设有用以安装在所述侧夹持板上的固定支撑机构;第一顶头(12),其为对称设置在所述填充主体(11)上的两组并通过伸出于所述填充主体(11)以顶紧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以及第一顶紧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填充主体(11)内部以驱动两组所述第一顶头(12)伸出所述填充主体(1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主体(11)为空心壳体结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侧翼板(13),所述侧翼板(13)为对称的垂直连接在所述填充主体(11)外侧表面上的两组,两组所述侧翼板(13)一一对应的通过螺栓连接在位于两组大型物件同一侧的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紧驱动
机构包括:第一双螺纹螺杆(14),其上两个端部对称设置外螺纹,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14)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填充主体(11)内部,所述填充主体(11)一端部两侧对称开设有使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14)伸出同时容纳所述第一顶头(12)伸入的第一方形孔(15),所述第一顶头(12)为棱柱形顶头并与所述第一方形孔(15)形状对应以使所述第一顶头(12)无法在所述第一方形孔(15)内转动,所述第一顶头(12)伸入所述填充主体(11)内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6),所述第一螺纹孔(16)容纳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14)伸入并进行螺纹配合以能够在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14)转动时、两组所述第一顶头(12)同步做向所述填充主体(11)外侧顶出的运动;第一从动链轮(17),其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14)上的中间位置;第一转轴(18),其一端伸入所述填充主体(11)内并与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1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转轴(18)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填充主体(11)内;第一主动链轮(19),其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18)上位于所述填充主体(11)内的中间位置;以及第一链条(20),其啮合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19)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17)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8)与所述第一双螺纹螺杆(14)分别位于所述填充主体(11)的两个端部位置且所述第一转轴(18)位于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之外;所述第一转轴(18)上伸出于所述填充主体(11)之外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插孔(21)。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大型物件输送固定机构,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包括:装载基座;侧夹持板,其为设置在所述装载基座上并对称分布的两组、以将大型物件置于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之间限位固定;预埋锚钉,其固定于所述装载基座上,所述预埋锚钉为对称分布在所述装载基座上的两组并与两组所述侧夹持板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预埋锚钉上均设有支撑在其近距离位置的一组所述侧夹持板上的倾斜支撑杆;其中,每组所述侧夹持板上均连接有绳索、且所述绳索绕过大型物件并连接在距离所述侧夹持板相对远端位置的一组所述预埋锚钉上;以及摆放间隙填充机构,其通过填充在相邻摆放的两组大型物件之间的缝隙内以防止大型物件在装载空间内的晃动和磕碰。动和磕碰。动和磕碰。
技术研发人员:战宇轩 战学文 唐晓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首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3/8/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