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15
阅读:67
评论:0

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稻米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甲壳素又称甲壳质,甲壳质是以阿拉斯加鳕蟹壳和韩国的红蟹壳为原料,经现代精细化工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的有机、绿色肥料。甲壳质分量是非常大(在100万以上)也不易被分解。甲壳质经生物工程技术降解成壳聚糖,壳聚糖经过生物工程技术降解成壳寡糖。壳寡糖是宇宙中唯一带阳离质的小分子碱性物质,其环状结构具有非常强大的吸附性,分子结构含有氨基具有碱性,可以将液体的ph值向弱碱性推动。壳寡糖还具有增强细胞的活力,激活人体和植物内各器官、调节植物神经与内分泌的功能。
3.大洼盐渍水稻土为退海平原盐渍水稻土,土壤内留有着蟹、虾的节肢残羹,加上稻蟹种养成蟹脱壳留有物的降解,生产的水稻含有微量的β-葡聚糖,因此发现壳寡糖含氨基酸水溶肥在生产水稻上具有促进,提高β-葡聚糖的转化含量,改善植物生长性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品质。这对生产绿色,环保生态的农产品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发现也填补了不只有在灵芝、冬虫夏草等植物中含有“壳寡糖”,证明了在水稻中也含“壳寡糖”并能提高e转化为β-葡聚糖。在含有β-葡聚糖的水稻上,加喷有机富硒叶面肥,就能生产出β-葡聚糖富硒稻米。
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能够在水稻中转化提高β-葡聚糖的含量,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培育出的稻米品质高,能调节人体各项指标,增强免疫力,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壳寡糖β-葡聚糖富。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针对现有肥药及土壤改良,生产和管理技术缺陷和不足,可以培育出一种能够提高水稻品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释放,生产出能调节人体各项指标,增强免疫力,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培育步骤:
7.步骤一:种子选择,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强的稻种。
8.步骤二:对选好的稻种进行发芽试验,选取合格稻种后依次进行晒种、包衣、浸种和消毒;
9.步骤三:育苗,将处理后的稻种播种到育苗土内,并施加壮苗剂;
10.步骤四:苗床管理,控制苗床温度水分,注意通风,直至出苗;
11.步骤五:练苗,当甲壳素育苗到稻苗一叶一心后开始炼苗,同时冲施含氨基酸冲施
肥,按1:100倍兑水喷施;
12.步骤六:移苗栽培,对练苗后的稻苗移植到耕作好的稻田土地上,控制插秧栽培密度;
13.步骤七:施肥灌溉,对栽培好的稻苗进行施肥灌溉,并对稻田进行水田杂草防治和水稻病虫害防治,得到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
14.优选的,所述步骤一种的稻种株型紧束,茎秆粗壮坚韧,叶片直立并宽厚,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直立长紧穗型,平均每穗145-160粒,千粒至25-27克,稻粒黄色椭圆形。
15.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稻种还具备抗稻瘟病,对水稻其它病害中抗以上,并具有抗倒伏,耐盐碱耐旱,耐寒,活杆成熟不早衰,适应性强,全生育期155天—160天,适应本稻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
1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稻种发芽试验的发芽率达到90%以上,所述晒种时间为2-3天。
17.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的包衣、浸种和消毒步骤为将晒后的稻种进行风选,将空壳草籽等杂物选出后,用甲壳素液态通用膜稀释30倍,搅拌均匀到种子不沾团为止进行包衣,包衣后的种子装袋放入用甲壳素生物液态通用膜稀释50倍兑水的容器里,浸泡3-5天,排好种子袋,袋子上面有2-4cm水位为准,静量浸泡,浸种的水温为25-28℃,每天翻动一次,浸泡到期时,将稻种控水,不用清洗阴干即可。
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的育苗土为无草籽的沟塘土或无药害肥沃的旱田土,每盘用1/3的泥炭,2/3的育苗土育苗,所述壮苗剂为盐碱地以含硫酸钾元素的壮苗剂,并兑入少许生物菌肥。
19.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苗床管理时白天床内温度应保持25-30℃,超过35℃必须降温,夜间床内温度不低于5℃,当幼苗出土见青时,及时撤除地膜。
20.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练苗时,苗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每天通风时间逐渐延长,通风口逐渐延长,通风浇水要在每天早晨进行,避免高温时浇水对秧苗产生刺激,造成秧苗滞涨。
21.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栽培密植依据土地肥力分薄地、平肥、肥地,确定调整密度,配合水肥、盘锦稻区一般情况下栽培形式,薄地9*3-4寸,每穴2-3苗,平肥9*5-6寸,每穴3-4苗,肥地9*7-8寸,每穴4-5苗。
22.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则,施足氮肥、磷肥和钾肥作为底肥,氮肥平稳促进,增施磷肥、钾、硅、钙肥+壳寡糖含氨基酸水溶肥及富硒叶面肥,施肥量为氮肥25-30kg/亩,磷肥5-10kg/亩,钾肥5kg/亩,壳寡糖含氨基酸水溶肥冲施5kg/亩,含氨基酸水溶叶面肥400mg/亩,水保剂5kg/亩,按水稻生长结点施肥。
2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本发明针对现有肥药及土壤改良,生产和管理技术缺陷和不足,可以培育出一种能够提高水稻品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释放,生产出能调节人体各项指标,增强免疫力,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采用壳寡糖氨酸水溶肥,能够在水稻中转化提高β-葡聚糖的含量,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肥料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培育步骤:
28.步骤一:种子选择,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强的稻种。
29.步骤二:对选好的稻种进行发芽试验,选取合格稻种后依次进行晒种、包衣、浸种和消毒;
30.步骤三:育苗,将处理后的稻种播种到育苗土内,并施加壮苗剂;
31.步骤四:苗床管理,控制苗床温度水分,注意通风,直至出苗;
32.步骤五:练苗,当甲壳素育苗到稻苗一叶一心后开始炼苗,同时冲施含氨基酸冲施肥,按1:100倍兑水喷施;
33.步骤六:移苗栽培,对练苗后的稻苗移植到耕作好的稻田土地上,控制插秧栽培密度;
34.步骤七:施肥灌溉,对栽培好的稻苗进行施肥灌溉,并对稻田进行水田杂草防治和水稻病虫害防治,得到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
35.进一步的,步骤一种的稻种株型紧束,茎秆粗壮坚韧,叶片直立并宽厚,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直立长紧穗型,平均每穗145-160粒,千粒至25-27克,稻粒黄色椭圆形。
36.进一步的,步骤一中的稻种还具备抗稻瘟病,对水稻其它病害中抗以上,并具有抗倒伏,耐盐碱耐旱,耐寒,活杆成熟不早衰,适应性强,全生育期155天—160天,适应本稻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
37.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稻种发芽试验的发芽率达到90%以上,晒种时间为2-3天。
38.具体的,晒种可增加种子皮的通透性。有利于贮藏过程中种子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排降,有利于氧气、水分等迅速进入种子内含物迅速从凝胶转成溶胶,促进内部新陈代谢,增强种子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9.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的包衣、浸种和消毒步骤为将晒后的稻种进行风选,将空壳草籽等杂物选出后,用甲壳素液态通用膜稀释30倍,搅拌均匀到种子不沾团为止进行包衣,包衣后的种子装袋放入用甲壳素生物液态通用膜稀释50倍兑水的容器里,浸泡3-5天,排好种子袋,袋子上面有2-4cm水位为准,静量浸泡,浸种的水温为25-28℃,每天翻动一次,浸泡到期时,将稻种控水,不用清洗阴干即可。
40.进一步的,步骤三中的育苗土为无草籽的沟塘土或无药害肥沃的旱田土,每盘用1/3的泥炭,2/3的育苗土育苗,壮苗剂为盐碱地以含硫酸钾元素的壮苗剂,并兑入少许生物菌肥。
41.具体的,播种时,当棚外温度在0度以上,日期在4月10日-4月20日即可择种,育苗前准备时间3月1日-3月25日,准备好种子,育苗土,育苗肥,扣棚压平摆盘下土地,浇水,通
风设施完善,排好秧盘,拌好营养土装盘。
42.育苗播种量要根据秧龄长短确定播种量,秧龄短播种量大,秧龄长播种量小,另外要根据种子的千粒重来确定播种量,如千粒重的每盘110克(即2.2两),千粒重小的每盘105克(即聚2.1两)每盘的播种量,播种量过密形成“牛毛秧”,播种量少,适当稀播能育成壮秧。
43.此外,还可以在大棚盘育苗,播种前把床面整平后摆盘播种,秧盘底部要与置床表面紧紧贴在一起,严防秧盘与置床支空,把配备好的育苗土装入盘里,刮平,用水喷浇苗床,浇足底水,播干种,覆土0.5cm-0.7cm,4小时后打封闭药,然后覆地膜。
44.进一步的,步骤四中苗床管理时白天床内温度应保持25-30℃,超过35℃必须降温,夜间床内温度不低于5℃,当幼苗出土见青时,及时撤除地膜,就床土温润情况酌情补水。
45.进一步的,步骤五中练苗时,苗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每天通风时间逐渐延长,通风口逐渐延长,通风浇水要在每天早晨进行,避免高温时浇水对秧苗产生刺激,造成秧苗滞涨。
46.具体的,要低温炼苗早晨七点以前温度低,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增高,早晨七点前棚外温度和棚内温度差较小,通风炼苗秧苗儿不易感冒,所以这时炼苗随着温度上升,可以使秧苗茁壮成长。
47.同时,观察苗情、肥水是否充足,当秧苗后期有可以出现脱肥现象时,应及时补施硫铵或磷酸二铵,水溶液(0.5公斤肥兑水50公斤的比例),喷施床面,然后用清水冲洗秧苗以防肥害,以10m2苗床0.5公斤肥为好,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控制床内温度18度-20度之间,注意温度通风调整,大棚内苗床要坚持每天早晨浇一次水,防止因风大,日晒等引起秧苗萎蔫。
48.为加快移栽后缓苗速度,当秧苗达到三叶一心时,起苗前一周对苗床壳寡糖氨基酸水溶肥兑水100倍对苗床灌根一次。
49.进一步的,步骤六中栽培密植依据土地肥力分薄地、平肥、肥地,确定调整密度,配合水肥、盘锦稻区一般情况下栽培形式,薄地9*3-4寸,每穴2-3苗,平肥9*5-6寸,每穴3-4苗,肥地9*7-8寸,每穴4-5苗。
50.具体的,耕作整地技术需要做到每三年秋翻土地一次,时间点十月下旬开始至封冻为止,深度在16cm到18cm,作用疏松土壤增加抗病能力,每年春旋一次,春施前按测土配方施一定量有机肥底肥+壳寡糖含氨基酸水溶能5公斤+水保剂(5公斤)施入大田,上水泡田后用机械水耙地,起埝后清理桔梗、稻茬,用生物药剂封地一周,准备插秧。
51.进一步的,步骤七中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则,施足氮肥、磷肥和钾肥作为底肥,氮肥平稳促进,增施磷肥、钾、硅、钙肥+壳寡糖含氨基酸水溶肥及富硒叶面肥,施肥量为氮肥25-30kg/亩,磷肥5-10kg/亩,钾肥5kg/亩,壳寡糖含氨基酸水溶肥冲施5kg/亩,含氨基酸水溶叶面肥400mg/亩,水保剂5kg/亩,按水稻生长结点施肥。
52.具体的,在常规施肥里做到壳寡糖肥+底肥加水保济。壳寡糖+生物菌。壳寡糖+微量元素,氨基酸水溶肥也就是壳寡糖肥。壳聚糖是由甲壳质降解的产物。壳寡糖是壳聚糖降解的产物,三个产物俗称甲壳素肥,三个产品分子量分为大中小各有不同的应用。壳寡糖是由小分子构成的,能被人体和植物吸收。壳寡糖比壳聚糖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壳寡糖的免疫诱导活性可以促进植物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强烈活化植物细胞,调节植物生长状态,促进植
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53.壳寡糖既有肥料、农药、生长素的作用,又有改良土壤、改善产品品质、促进植物生根的作用,又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既有提高产量,又提高农产品等级的作用,也有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农药使用量,降解农药残留。既有强化免疫功能,抑制癌症的作用,又有降解胆固醇、血压和血糖的作用。
54.此外,在灌溉时,灌溉水不能含有铬、汞等重金属,也不能含有氢化物,杂环化合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的有机无机化合物。水田灌溉用水首要是确保水质没有污染水稻生育期水的管理除按不同生育期进行管理外,要与施肥、灭草、防治病虫害相结合,要根据苗情况和天气情况,随时调整,做到看天看地看苗情。三分看苗,七分在管理既要满足优质高产培育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水的效益,节约用水,推行深、浅、干、浅湿交替,以为主,又要半湿交替,以湿为主,决不能圈水灌溉。注重移栽期管水,返青期管水,分蘖期管水,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管水和生育后期管水的各个转点,不能放松,否则影响产量和米质。
55.在水田杂草防治技术上,一是提前药剂封闭除草,二是返青期除草,以生物药剂为主。
56.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坚持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药物为辅。实行飞防,以防为主。
57.应用的时期分为以下时期和节点施底肥相结合:
58.(1)水稻种子处量,又分为包衣和浸种期应用。
59.(2)苗床期,分一叶一心期和三叶一心期。
60.(3)分蘖期结合分蘖肥喷施。
61.(4)孕穗期到抽穗期应用。
62.(5)扬花期前期应用。
63.(6)结合春耕前施底肥应用。
64.应用壳寡糖含氨基配肥料要结合测土配方均衡施肥,确定目标产量减少化肥施肥量后确定喷施壳寡糖含氨基酸水溶能的精准量,同时要掌握天气变,避开高温天气段喷施。
6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培育步骤:步骤一:种子选择,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强的稻种。步骤二:种子处理,对选好的稻种进行发芽试验,选取合格稻种后依次进行晒种、包衣、浸种和消毒;步骤三:育苗,将处理后的稻种播种到育苗土内,并施加壮苗剂;步骤四:苗床管理,控制苗床温度水分,注意通风,直至出苗;步骤五:练苗,当甲壳素育苗到稻苗一叶一心后开始炼苗,同时冲施含氨基酸冲施肥,按1:100倍兑水喷施;步骤六:移苗栽培,对练苗后的稻苗移植到耕作好的稻田土地上,控制插秧栽培密度;步骤七:施肥灌溉,对栽培好的稻苗进行施肥灌溉,并对稻田进行水田杂草防治和水稻病虫害防治,得到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种的稻种株型紧束,茎秆粗壮坚韧,叶片直立并宽厚,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直立长紧穗型,平均每穗145-160粒,千粒至25-27克,稻粒黄色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稻种还具备抗稻瘟病,对水稻其它病害中抗以上,并具有抗倒伏,耐盐碱耐旱,耐寒,活杆成熟不早衰,适应性强,全生育期155天—160天,适应本稻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稻种发芽试验的发芽率达到90%以上,所述晒种时间为2-3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包衣、浸种和消毒步骤为将晒后的稻种进行风选,将空壳草籽等杂物选出后,用甲壳素液态通用膜稀释30倍,搅拌均匀到种子不沾团为止进行包衣,包衣后的种子装袋放入用甲壳素生物液态通用膜稀释50倍兑水的容器里,浸泡3-5天,排好种子袋,袋子上面有2-4cm水位为准,静量浸泡,浸种的水温为25-28℃,每天翻动一次,浸泡到期时,将稻种控水,不用清洗阴干即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育苗土为无草籽的沟塘土或无药害肥沃的旱田土,每盘用1/3的泥炭,2/3的育苗土育苗,所述壮苗剂为盐碱地以含硫酸钾元素的壮苗剂,并兑入少许生物菌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苗床管理时白天床内温度应保持25-30℃,超过35℃必须降温,夜间床内温度不低于5℃,当幼苗出土见青时,及时撤除地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练苗时,苗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每天通风时间逐渐延长,通风口逐渐延长,通风浇水要在每天早晨进行,避免高温时浇水对秧苗产生刺激,造成秧苗滞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栽培密植依据土地肥力分薄地、平肥、肥地,确定调整密度,配合水肥、盘锦稻区一般情况下栽培形式,薄地9*3-4寸,每穴2-3苗,平肥9*5-6寸,每穴3-4苗,肥地9*7-8寸,每穴4-5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则,施足氮肥、磷肥和钾肥作为底肥,氮肥平稳促进,增施磷肥、钾、硅、钙肥+壳寡糖含氨基酸水溶肥及富硒叶面肥,施肥量为氮肥25-30kg/亩,磷肥5-10kg/亩,钾肥5kg/亩,壳寡糖含氨基酸水溶肥冲施5kg/亩,含氨基酸水溶叶面肥400mg/亩,水保剂5kg/亩,按水稻生长结点施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涉及稻米培育技术领域。该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稻米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培育步骤,步骤一:种子选择,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强的稻种,步骤二:对选好的稻种进行发芽试验,步骤三:育苗,将处理后的稻种播种到育苗土内,并施加壮苗剂,步骤四:苗床管理,步骤五:练苗,步骤六:移苗栽培,步骤七:施肥灌溉。通过采用壳寡糖氨酸水溶肥,能够在水稻中转化提高β-葡聚糖的含量,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肥料的利用率,所培育出的稻米能调节人体各项指标,增强免疫力,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壳寡糖β-葡聚糖富硒。葡聚糖富硒。
技术研发人员:李有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盘锦海河之洲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3/8/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