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3 阅读:94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无缝钢管热轧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


背景技术:

2.三辊连轧机应用在无缝钢管热轧生产线,对毛管进行多道次轧制。轧辊机架装载在轧机牌坊内,当根据钢管的规格调整轧辊规格以及对轧辊检测维护时,轧机换辊装置用于实现快速更换轧辊机架。
3.换辊装置通常包括4个部分:换辊小车(新辊小车和旧辊小车)、机架拉出装置、换辊轨道、小车横移装置。其中换辊小车用于装载新旧轧辊机架,机架拉出装置用于将轧辊机架从轧机牌坊中拉出。
4.三辊连轧机换辊装置不同于两辊连轧机,换辊装置的布置形式直接影响轧机主传动以及机架内轧辊的布置,是轧机选型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存在两种形式的主传动布置形式,倒“y”和侧“y”形式。通常倒“y”形式的传动,采用的是轴向换辊,而侧“y”形式采用的是侧出换辊。
5.现有技术的侧出换辊采用的是单侧向换辊,虽然换辊装置可以实现基本换辊功能,但是长期使用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设备维护,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轧制精度。
6.在一现有技术中,换辊装置布置在连轧机的单侧,换辊时,打开锁紧装置,使轧辊机架处于可以拉出状态;换辊侧的伺服压下装置处在换辊拉出侧的侧上方60
°
位置,处在拉出轧辊的路径上,伺服压下缸的布置阻碍轧辊机架拉出,换辊时使需要将换辊侧的伺服压下缸通过摆动液压缸摆至水平,避开轧辊机架拉出通道;机架拉出装置通过液压驱动至轧机旁,将轧辊机架拉出,轧辊机架在换辊轨道上滑动至设定位置,换辊小车可以沿轧制方向移动,将旧辊机架移出轧制位置,新辊机架移至轧制位。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7.1、单侧换辊装置更换轧辊时,需要将换辊侧上方的伺服压下缸摆动至水平位置,伺服压下缸及其安装底板体积庞大,重量较大,打开和复位时间长,同时摆动装置结构复杂,加工制造精度要求高,长时间多次摆动会磨损相关转轴零部件,影响伺服缸的定位精度;
8.2、根据轧辊及传动布置的形式,其中有一个伺服压下缸布置在轧辊机架的正下方,轧制时氧化铁皮掉落在伺服缸上,影响伺服缸防尘密封的效果,增加了伺服缸的维护工作及难度,降低伺服缸的寿命,同时也会影响轧制精度;
9.3、布置在换辊侧的传动装置,电机和减速机处于换辊轨道的下方,受换辊装置位置遮挡,不利于下方传动装置维护检修;
10.4、新旧轧辊机架集中放置在一起,横移小车移动行程为5架或者6架机架布置距离,移动行程较长,沿轧制线方向占空间大。
11.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换辊形式,保证三辊连轧机换辊过程调整环节较少,使轧机设备布置合理,维护方便,减少设备故障,有效增加产线的产量。
13.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包括轧机传动装置、轧机牌坊和伺服压下缸,所述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所述轧机牌坊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能推拉各奇数位的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横向移动,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能推拉各偶数位的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横向移动,且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能分别驱动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的轴向移动行程为相邻两个轧辊机架的间距;所述伺服压下缸与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均呈间隔设置,且所述伺服压下缸避开轧辊机架的正下方设置。
14.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包括第一换辊小车,所述第一换辊小车的纵向与轧机牌坊的轴向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换辊小车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机架推拉部,各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分别与各奇数位的轧辊机架工作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在第一换辊小车和轧机牌坊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换辊小车上还设置第一纵向移动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能驱动轧辊机架沿第一换辊小车的纵向移动。
15.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辊小车包括第一车架,所述第一车架上靠近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横移托板,所述第一车架上远离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能与所述第一横移托板对应的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各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沿所述第一横移托板移动。
16.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车架上沿纵向设置第一轨道,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能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横移托板的顶部呈齐平设置;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的一端连接第一纵向驱动结构。
17.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推拉液压缸,所述第一推拉液压缸包括第一推拉缸筒和第一推拉缸杆,所述第一推拉缸杆的端部设置能摆动的机械挂钩,所述机械挂钩能钩挂轧辊机架且能摆动离开轧辊机架。
18.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包括第二换辊小车,所述第二换辊小车的纵向与轧机牌坊的轴向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换辊小车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机架推拉部,各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分别与各偶数位的轧辊机架工作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在第二换辊小车和轧机牌坊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换辊小车上还设置第二纵向移动部,所述第二纵向移动部能驱动轧辊机架沿第二换辊小车的纵向移动。
19.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辊小车包括第二车架,所述第二车架上靠近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横移托板,所述第二车架上远离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能与所述第二横移托板对应的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各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沿所述第二横移托板移动;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与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沿轧机牌坊的轴向呈交错设置。
20.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车架上沿纵向设置第二轨道,所述第二纵向移动部能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所述第二纵向移动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横移托板的顶部呈齐平设置;所述第二纵向移动部的一端连接第二纵向驱动结构。
21.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二推拉液压缸,所述第二推拉液压缸包括第二推拉缸筒和第二推拉缸杆,所述第二推拉缸杆的端部设置能摆动的机械挂钩,所述机械挂钩能钩挂轧辊机架且能摆动离开轧辊机架。
22.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压下缸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伺服压下缸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轧机牌坊上,其中一个所述伺服压下缸呈水平设置。
23.由上所述,本发明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发明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中,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轧机牌坊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可以根据工艺需求,单独更换指定机架的轧辊机架,换辊时,设备动作环节较少,换辊时间短,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轧机传动装置倒y型和双侧换辊的结合方式,克服现有技术中倒y型和轴向换辊结合方式、侧y型和侧出换辊结合方式的问题,提高换辊精度和换辊效率;每个轧辊机架有单独的轧辊机架拉出装置实现快速高效换辊,可以根据工艺设定以及检修规程,单独更换指定的轧辊机架;伺服压下缸避免了安装在正下方,改善了伺服压下缸的工况;
25.本发明的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适应轧辊在轧辊机架内的布置形式,位于下方的电机及减速机处于轧制中心线两侧,轧机传动装置更换及检修方便;
26.本发明主要用于钢管轧制生产线,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换辊形式,保证三辊连轧机换辊过程调整环节较少,使轧机设备布置合理,维护方便,减少设备故障,有效增加产线的产量。
附图说明
27.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28.图1:为本发明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在第一侧向换辊结构侧换辊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在第二侧向换辊结构侧换辊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在工作状态时的俯视图。
32.图中:
33.100、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
34.1、第一侧向换辊结构;
35.11、第一换辊小车;111、第一车架;112、第一横移托板;113、第一轨道;
36.12、第一机架推拉部;121、第一推拉缸筒;122、第一推拉缸杆;
37.13、第一纵向移动部;
38.14、第一纵向驱动结构;
39.15、机械挂钩;
40.2、第二侧向换辊结构;
41.6、轧机牌坊;
42.71、旧轧辊机架;72、新轧辊机架;
43.8、伺服压下缸;
44.9、轧机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46.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100,包括轧机传动装置9、轧机牌坊6和伺服压下缸8,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轧机牌坊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能推拉各奇数位的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的横向移动,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能推拉各偶数位的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的横向移动,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可以分别从各自所处一侧将旧轧辊机架71自工作位拉出或者将新轧辊机架72推入其工作位;且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能分别驱动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的轴向移动,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的轴向移动行程为相邻两个轧辊机架的间距,当旧轧辊机架71拉出后,新轧辊机架72与旧轧辊机架71相邻布置,间距为轧机上相邻两个轧辊机架的间距,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的轴向移动行程为新轧辊机架72与旧轧辊机架71的间距,换辊时,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的轴向移动距离较小,现有技术的单侧换辊技术中其换辊行程较大,占用空间大,且所需时间长;旧轧辊机架71和新轧辊机架72沿轴向相邻设置于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和/或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上,通过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和/或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实现旧轧辊机架71和新轧辊机架72轴向移动,使得旧轧辊机架71离开工作位对应位置,新轧辊机架72对准工作位对应位置;可以使用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负责更换奇数架的轧辊机架,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负责更换偶数架的轧辊机架;伺服压下缸8与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均呈间隔设置,且伺服压下缸8避开轧辊机架的正下方设置,伺服压下缸8避免了安装在正下方,改善了伺服压下缸的工况。
49.本发明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中,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轧机牌坊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可以根据工艺需求,单独更换指定机
架的轧辊机架,换辊时,设备动作环节较少,换辊时间短,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轧机传动装置倒y型和双侧换辊的结合方式,克服现有技术中倒y型和轴向换辊结合方式、侧y型和侧出换辊结合方式的问题,提高换辊精度和换辊效率;伺服压下缸避免了安装在正下方,改善了伺服压下缸的工况;本发明主要用于钢管轧制生产线,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换辊形式,保证三辊连轧机换辊过程调整环节较少,使轧机设备布置合理,维护方便,减少设备故障,有效增加产线的产量。
50.进一步,如图2、图4所示,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包括第一换辊小车11,第一换辊小车11的纵向与轧机牌坊6的轴向呈平行设置;第一换辊小车11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机架推拉部12,各第一机架推拉部12分别与各奇数位的轧辊机架工作位对应设置;第一机架推拉部12能推拉轧辊机架(拉出旧轧辊机架71,推入新轧辊机架72)在第一换辊小车11和轧机牌坊6之间移动;第一换辊小车11上还设置第一纵向移动部13,第一纵向移动部13能驱动轧辊机架(旧轧辊机架71和新轧辊机架72)沿第一换辊小车11的纵向移动。每个轧辊机架有单独的轧辊机架拉出装置(第一机架推拉部),实现快速高效换辊,可以根据工艺设定以及检修规程,单独更换指定的轧辊机架。
51.进一步,如图2、图4所示,第一换辊小车11包括第一车架111,第一车架111上靠近轧机牌坊6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横移托板112,第一车架111上远离轧机牌坊6的一侧设置能与第一横移托板112对应的第一机架推拉部12,各第一机架推拉部12能推拉轧辊机架沿第一横移托板112移动。
52.进一步,如图2、图4所示,第一车架111上沿纵向设置第一轨道113,第一纵向移动部13能沿第一轨道113移动,第一纵向移动部13的顶部与第一横移托板112的顶部呈齐平设置;第一纵向移动部13的一端连接第一纵向驱动结构14,可以根据生产需求以及能源供给情况,第一纵向驱动结构14选用液压缸或电机。第一换辊小车11上可以存放旧轧辊机架71和新轧辊机架72,旧轧辊机架71和新轧辊机架72的底面支撑于第一纵向移动部13的顶部。新轧辊机架72与旧轧辊机架71间隔布置,间距为轧机两机架间距,第一纵向移动部13移动行程为新轧辊机架72与旧轧辊机架71的布置间距。
53.进一步,如图2、图4所示,第一机架推拉部12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推拉液压缸,第一推拉液压缸包括第一推拉缸筒121和第一推拉缸杆122,第一推拉缸杆122的端部设置能摆动的机械挂钩15,机械挂钩15能钩挂轧辊机架且能摆动离开轧辊机架。可以根据生产需求以及能源供给情况,将第一推拉液压缸驱动改为电机驱动。
54.在换辊准备阶段,将新轧辊机架72吊装在第一换辊小车11的第一纵向移动部13上,新轧辊机架72与预装位置的旧轧辊机架71呈轴向错开。
55.换辊时,首先将机架锁紧装置(现有技术)打开,旧轧辊机架71处于可拉出的状态,第一机架推拉部12的第一推拉缸杆122伸出,其端部的机械挂钩15钩挂旧轧辊机架71,第一推拉缸杆122缩回,将旧轧辊机架71从轧机牌坊6拉出(拉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至第一纵向移动部13上指定位置,旧轧辊机架71与要更换的新轧辊机架72相邻,机械挂钩15摆动离开旧轧辊机架71。第一纵向驱动结构14驱动第一纵向移动部13沿第一轨道113移动,将旧轧辊机架71移走,同时将要更换的新轧辊机架72对准要安装的位置,第一推拉缸杆122端部的机械挂钩15钩挂新轧辊机架72,第一推拉缸杆122伸出,将新轧辊机架72推入轧机牌坊6上安装位置,完成新轧辊机架72的安装。
56.进一步,如图3、图4所示,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与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的结构形式相同,并关于轧机牌坊6的轴向对称设置。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的换辊过程与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相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与第一侧向换辊结构1的动作相互独立,可根据换辊需要,单独更换指定机架的轧辊机架。
57.第二侧向换辊结构2包括第二换辊小车,第二换辊小车的纵向与轧机牌坊的轴向呈平行设置;第二换辊小车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机架推拉部,各第二机架推拉部分别与各偶数位的轧辊机架工作位对应设置;第二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在第二换辊小车和轧机牌坊之间移动;第二换辊小车上还设置第二纵向移动部,第二纵向移动部能驱动轧辊机架沿第二换辊小车的纵向移动。每个轧辊机架有单独的轧辊机架拉出装置(第二机架推拉部),实现快速高效换辊,可以根据工艺设定以及检修规程,单独更换指定的轧辊机架。
58.进一步,第二换辊小车包括第二车架,第二车架上靠近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横移托板,第二车架上远离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能与第二横移托板对应的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各第二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沿第二横移托板移动;第二机架推拉部与第一机架推拉部沿轧机牌坊的轴向呈交错设置。
59.进一步,第二车架上沿纵向设置第二轨道,第二纵向移动部能沿第二轨道移动,第二纵向移动部的顶部与第二横移托板的顶部呈齐平设置;第二纵向移动部的一端连接第二纵向驱动结构。
60.进一步,第二机架推拉部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二推拉液压缸,第二推拉液压缸包括第二推拉缸筒和第二推拉缸杆,第二推拉缸杆的端部设置能摆动的机械挂钩,机械挂钩能钩挂轧辊机架且能摆动离开轧辊机架。
61.进一步,如图1所示,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适应轧辊在轧辊机架内的布置形式,位于下方的电机及减速机处于轧制中心线两侧,轧机传动装置更换及检修方便。
62.在本实施方式中,伺服压下缸8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伺服压下缸8之间的周向夹角为120
°
。三个伺服压下缸8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轧机牌坊6上,其中一个伺服压下缸8呈水平设置,一个位于机架下方的伺服压下缸8与轧制中心线夹角为30
°
,避免了安装在正下方,改善了伺服压下缸8的工况。水平设置的伺服压下缸8正对轧辊机架拉出方向,因此换辊时,伺服压下缸8不会影响轧辊机架更换。
63.由上所述,本发明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4.本发明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中,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轧机牌坊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可以根据工艺需求,单独更换指定机架的轧辊机架,换辊时,设备动作环节较少,换辊时间短,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轧机传动装置倒y型和双侧换辊的结合方式,克服现有技术中倒y型和轴向换辊结合方式、侧y型和侧出换辊结合方式的问题,提高换辊精度和换辊效率;每个轧辊机架有单独的轧辊机架拉出装置实现快速高效换辊,可以根据工艺设定以及检修规程,单独更换指定的轧辊机架;伺服压下缸避免了安装在正下方,改善了伺服压下缸的工况;
65.本发明的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适应轧辊在轧辊机架内的布置形式,位于下方的电机及减速机处于轧制中心线两侧,轧机传动装置更换及检修方便;
66.本发明主要用于钢管轧制生产线,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换辊形式,保证三辊连轧机换辊过程调整环节较少,使轧机设备布置合理,维护方便,减少设
备故障,有效增加产线的产量。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包括轧机传动装置、轧机牌坊和伺服压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所述轧机牌坊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能推拉各奇数位的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横向移动,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能推拉各偶数位的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横向移动,且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能分别驱动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的轴向移动行程为相邻两个轧辊机架的间距;所述伺服压下缸与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均呈间隔设置,且所述伺服压下缸避开轧辊机架的正下方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包括第一换辊小车,所述第一换辊小车的纵向与轧机牌坊的轴向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换辊小车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机架推拉部,各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分别与各奇数位的轧辊机架工作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在第一换辊小车和轧机牌坊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换辊小车上还设置第一纵向移动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能驱动轧辊机架沿第一换辊小车的纵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辊小车包括第一车架,所述第一车架上靠近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横移托板,所述第一车架上远离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能与所述第一横移托板对应的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各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沿所述第一横移托板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上沿纵向设置第一轨道,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能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横移托板的顶部呈齐平设置;所述第一纵向移动部的一端连接第一纵向驱动结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推拉液压缸,所述第一推拉液压缸包括第一推拉缸筒和第一推拉缸杆,所述第一推拉缸杆的端部设置能摆动的机械挂钩,所述机械挂钩能钩挂轧辊机架且能摆动离开轧辊机架。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包括第二换辊小车,所述第二换辊小车的纵向与轧机牌坊的轴向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换辊小车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机架推拉部,各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分别与各偶数位的轧辊机架工作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在第二换辊小车和轧机牌坊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换辊小车上还设置第二纵向移动部,所述第二纵向移动部能驱动轧辊机架沿第二换辊小车的纵向移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辊小车包括第二车架,所述第二车架上靠近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横移托板,所述第二车架上远离轧机牌坊的一侧设置能与所述第二横移托板对应的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各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能推拉轧辊机架沿所述第二横移托板移动;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与所述第一机架推拉部沿轧机牌坊的轴向呈交错设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架上沿纵向设置第二轨道,所述第二纵向移动部能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所述第二纵向移动部的顶部
与所述第二横移托板的顶部呈齐平设置;所述第二纵向移动部的一端连接第二纵向驱动结构。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架推拉部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二推拉液压缸,所述第二推拉液压缸包括第二推拉缸筒和第二推拉缸杆,所述第二推拉缸杆的端部设置能摆动的机械挂钩,所述机械挂钩能钩挂轧辊机架且能摆动离开轧辊机架。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压下缸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伺服压下缸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于轧机牌坊上,其中一个所述伺服压下缸呈水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双侧向换辊的三辊连轧机,包括轧机传动装置、轧机牌坊和伺服压下缸,轧机传动装置呈倒Y型设置;轧机牌坊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第一侧向换辊结构能推拉各奇数位的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横向移动,第二侧向换辊结构能推拉各偶数位的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横向移动,且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所述第二侧向换辊结构能分别驱动轧辊机架沿轧机牌坊的轴向移动;伺服压下缸与第一侧向换辊结构和第二侧向换辊结构均呈间隔设置,且伺服压下缸避开轧辊机架的正下方设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换辊形式,保证三辊连轧机换辊过程调整环节较少,使轧机设备布置合理,维护方便,减少设备故障,有效增加产线的产量。加产线的产量。加产线的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斌 安宏生 兰兴昌 张增全 马志勇 刘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9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