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2
阅读:198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列车溜逸指在中间站线路上停留的列车在外力或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溜动而失去控制的现象。是否能够有效防溜火车通常会停在坡道区段,在重力作用下,列车可能会发生溜车的现象,并造成安全事故,既有的止车器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当发生溜车时无法报警及预警。
3.现有技术中的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多为独立运作的装置,其本身仅对单一车轮状态进行判断,由于装置并不直接针对整车,预警容易引起误判。
4.为解决上述问题,现需一种新型的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多为独立运作的装置,其本身仅对单一车轮状态进行判断,由于装置并不直接针对整车,预警容易引起误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通过针对两车轮同时设置检测装置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包括一对溜车检测装置,溜车检测装置对称设置于同股的左右两钢轨相对位置;
7.溜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架、底板和溜车检测器组,底板为条形板状结构,底板接触设置于钢轨上表面,检测器架设置于底板一侧,检测器架上接触面与另一侧的底板上表面呈钝角,溜车检测器组设置于检测器架内部且检测器架上接触面设置溜车检测器组的检测端,溜车检测器组检测端的检测方向垂直检测器架上表面向上,溜车检测器组为带有网络连接装置和姿态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装置。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作为优选方式,检测器架为至少一侧具有斜面的盒体,检测器架宽度和底板宽度均与钢轨宽度相等。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作为优选方式,检测器架包括一对立板、盖板、手提把和接触板,两立板相对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于底板一端上表面两侧边,两立板形状大小均相同,立板为三角结构板,立板两底角分别设置于底板端部和底板中部,盖板连接两立板外侧斜面,接触板设置于两立板另一斜面上,盖板、接触板和两立板形成封闭的盒结构,手提把设置于盖板外侧面,接触板设置有用于检测器组接触车轮的接触口。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作为优选方式,检测器组包括压力检测器、空间姿态检测器、定位器、网络连接模块和处理器,压力检测器、空间姿态检测器、定位器均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与网络连接模块电连接,空间姿态检测器、定位器、网络连接模块和处理器均设置于检测器架内部,压力检测器检测端由接触板的接触口设置于检测器架的外侧。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作为优选方式,压力检测器通过接触口安装,设置于接触板外表面。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作为优选方式,压力检测器检测端通过接触口探出,压力检测器本体设置于接触板内表面。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4.本技术方案采用一对溜车检测装置,通过两装置设置于同一车的两相对轮位置,通过两检测装置检测同一车辆,实现精准度提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溜车检测装置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检测器架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溜车检测器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溜车检测装置;11、检测器架;111、立板;112、盖板;113、手提把;114、接触板;12、底板;13、溜车检测器组;131、压力检测器;132、空间姿态检测器;133、定位器;134、网络连接模块;135、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实施例1
23.如图1所示,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包括一对溜车检测装置1,溜车检测装置1对称设置于同股的左右两钢轨相对位置。
24.如图2所示,溜车检测装置1包括检测器架11、底板12和溜车检测器组13,底板12为条形板状结构,底板12接触设置于钢轨上表面,检测器架11设置于底板12一侧,检测器架11上接触面与另一侧的底板12上表面呈钝角,溜车检测器组13设置于检测器架11内部且检测器架11上接触面设置溜车检测器组13的检测端,溜车检测器组13检测端的检测方向垂直检测器架11上表面向上,溜车检测器组13为带有网络连接装置和姿态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装置。
25.检测器架11为至少一侧具有斜面的盒体,检测器架11宽度和底板12宽度均与钢轨宽度相等。
26.如图3所示,检测器架11包括一对立板111、盖板112、手提把113和接触板114,两立板111相对沿底板12长度方向设置于底板12一端上表面两侧边,两立板111形状大小均相同,立板111为三角结构板,立板111两底角分别设置于底板12端部和底板12中部,盖板112连接两立板111外侧斜面,接触板114设置于两立板111另一斜面上,盖板112、接触板114和两立板111形成封闭的盒结构,手提把113设置于盖板112外侧面,接触板114设置有用于溜车检测器组13接触车轮的接触口。
27.如图4所示,溜车检测器组13包括压力检测器131、空间姿态检测器132、定位器133、网络连接模块134和处理器135,压力检测器131、空间姿态检测器132、定位器133均与处理器135电连接,处理器135与网络连接模块134电连接,空间姿态检测器132、定位器133、网络连接模块134和处理器135均设置于检测器架11内部,压力检测器131检测端由接触板114的接触口设置于检测器架11的外侧。
28.本实施例中,压力检测器131通过接触口安装,设置于接触板114外表面。
29.进一步的,溜车检测装置1还设置有锁爪,用专用钥匙打开锁爪,安装在专用线或到发线进行车辆防溜,不用专用钥匙时,人无法拿走铁鞋,起到防盗作用和安全防溜作用。溜车检测装置1根据以上原因在检测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起到防溜的功能,用在铁轨上,车轮踏面密贴在接触面114上,可以起到静止制动作用。
30.本装置作为检测终端可以与检测的云平台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对车轮作用于两压力传感器模块上的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线路实际情况计算达到溜车条件时的压力阈值。当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小于阈值的20%时,则不判定车轮与溜车检测装置1接触。当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实际接触压力位于阈值的20%~80%时,判定车轮与溜车检测装置1接触,但无溜车隐患。当车轮与溜车检测装置1之间的压力大于阈值的80%时,向云平台上发数据,认为可能存在火车溜车隐患。
31.当同时满足压力传感器压力大于阈值限值的80%,空间定位传感器监测到溜车检测装置1发生空间位移时,判定车辆发生溜车,设备向云平台上发数据,且报警。
32.针对一列车,需要在左右侧钢轨分别设置两个溜车检测装置1,当两个溜车检测装置1同时报警时判定为报警,并启动紧急处理预案。当仅有一个溜车检测装置1报警时,立即安排人员查看,人工判定是否启动预案。
33.溜车检测装置1提供24小时实时监视、精准检测放置距离,能将异常信息及时通过报警提示通知作业人员和值班室,便于作业人员随时掌握和了解每个溜车检测装置1的运用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有效确保了停留车辆安全。
34.实施例2
35.区别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压力检测器131检测端通过接触口探出,压力检测器131的本体设置于接触板114内表面。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溜车检测装置(1),所述溜车检测装置(1)对称设置于同股的左右两钢轨相对位置;所述溜车检测装置(1)包括检测器架(11)、底板(12)和溜车检测器组(13),所述底板(12)为条形板状结构,所述底板(12)接触设置于所述钢轨上表面,所述检测器架(11)设置于所述底板(12)一侧,所述检测器架(11)上接触面与另一侧的所述底板(12)上表面呈钝角,所述溜车检测器组(13)设置于所述检测器架(11)内部且所述检测器架(11)上接触面设置所述溜车检测器组(13)的检测端,所述溜车检测器组(13)检测端的检测方向垂直所述检测器架(11)上表面向上,所述溜车检测器组(13)为带有网络连接装置和姿态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架(11)为至少一侧具有斜面的盒体,所述检测器架(11)宽度和所述底板(12)宽度均与钢轨宽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架(11)包括一对立板(111)、盖板(112)、手提把(113)和接触板(114),两所述立板(111)相对沿所述底板(12)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12)一端上表面两侧边,两所述立板(111)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立板(111)为三角结构板,所述立板(111)两底角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12)端部和底板(12)中部,所述盖板(112)连接两所述立板(111)外侧斜面,所述接触板(114)设置于两所述立板(111)另一斜面上,所述盖板(112)、所述接触板(114)和两所述立板(111)形成封闭的盒结构,所述手提把(113)设置于所述盖板(112)外侧面,所述接触板(114)设置有用于所述溜车检测器组(13)接触车轮的接触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车检测器组(13)包括压力检测器(131)、空间姿态检测器(132)、定位器(133)、网络连接模块(134)和处理器(135),所述压力检测器(131)、所述空间姿态检测器(132)、所述定位器(133)均与所述处理器(135)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35)与所述网络连接模块(134)电连接,所述空间姿态检测器(132)、所述定位器(133)、所述网络连接模块(134)和所述处理器(135)均设置于所述检测器架(11)内部,所述压力检测器(131)检测端由所述接触板(114)的接触口设置于所述检测器架(11)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器(131)通过所述接触口安装,设置于所述接触板(114)外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器(131)检测端通过所述接触口探出,所述压力检测器(131)的本体设置于所述接触板(114)内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溜车安全监测装置,包括一对溜车检测装置,溜车检测装置对称设置于同股的左右两钢轨相对位置;溜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架、底板和溜车检测器组,底板为条形板状结构,底板接触设置于钢轨上表面,检测器架设置于底板一侧,检测器架上接触面与另一侧的底板上表面呈钝角,溜车检测器组设置于检测器架内部且检测器架上接触面设置溜车检测器组的检测端,溜车检测器组检测端的检测方向垂直检测器架上表面向上,溜车检测器组为带有网络连接装置和姿态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对溜车检测装置,通过两装置设置于同一车的两相对轮位置,通过两检测装置检测同一车辆,实现精准度提升。实现精准度提升。实现精准度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徐旸 郄录朝 余文颖 张景昱 高浩翔 王红 韩宏洋 许良善 李毅 李录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3/6/2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车辆结构及布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牵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