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2 阅读:22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缓冲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的运输需求越来越大,80t级铁路车辆已逐渐成为煤炭运输的主型货车,铁路车辆的连接缓冲装置装用了大量的胶泥缓冲器,胶泥缓冲器因其容量大、阻抗力小,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大型车辆中;
3.如现有申请号:202022362865.6,专利名称为:一种胶泥缓冲器,其过壳体、壳盖、横板、活塞杆、活塞头、密封垫、基层、耐磨层、防锈层和防腐蚀层的配合使用,具备防锈和防腐蚀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胶泥缓冲器防锈和防腐蚀效果差,从而容易降低胶泥缓冲器使用时长的问题;但是,以上结构在随车辆长时间使用后,活塞头在与壳体摩擦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随着温度的增加会影响位于壳体内胶泥的质量,不仅会导致缓冲器的缓冲减震效果降低,而且加快胶泥的更换频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5.鉴于上述现有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胶泥发热导致质量下降而影响车辆缓冲减震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6.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内部安装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活塞管尾部之间形成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弹性胶泥,所述活塞头远离密封腔一端中部安装有连杆,且连杆延伸出活塞管后转动连接有车钩连接板;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套接在活塞管的外部,且冷却管的内部注有冷却液;橡胶夹块,所述橡胶夹块设置在远离活塞管尾部的一侧底端,且橡胶夹块的底端与基座底端内壁连接。
8.作为本发明所述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座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活塞管平行的注射管,注射管的按压部通过驱动杆与车钩连接板外壁连接;所述注射管的底端安装有储液箱,储液箱的底端通过软管与冷却管的底端连通,所述注射管的尾部底端通过单向进液阀管与储液箱的内部连通,注射管的尾部顶端通过单向出液阀管冷却管的顶部连通;其中,注射管的按压部随车钩连接板的运动变化,而挤压储液箱、注射管和冷却管三者内部之间的液体循环。
9.作为本发明所述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杆的顶端安装有缓冲钩,且缓冲钩的末端向基座内部延伸,且其延伸端始终位于基座与橡胶夹块形成
的区间内。
10.作为本发明所述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座的两侧外壁设置有多组可供风流动穿过的通孔。
11.作为本发明所述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杆的外部套接有始终位于橡胶夹块与驱动杆之间的缓冲弹簧。
12.作为本发明所述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钩连接板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折叠钩。
13.作为本发明所述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连通有倒液管,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冷却管可加快活塞管的冷却,同时也可对位于密封腔内的弹性胶泥进行冷却,避免弹性胶泥过热形态发生变化而影响装置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冷却管可使活塞管内弹性胶泥温度恒定,提升整体装置的缓冲和减震效果,以及牵引车辆与被牵引车辆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6.图1为本发明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所述的活塞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所述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所述的橡胶夹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3.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4.实施例
25.参照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包括,
26.基座1,所述基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塞管101,所述活塞管101的内部安装有活
塞头102,所述活塞头102与活塞管101尾部之间形成有密封腔103,所述密封腔103内填充有弹性胶泥,弹性胶泥是一种高粘度、可压缩、可流动的未经硫化的有机硅化合物;所述活塞头102远离密封腔103一端中部安装有连杆104,且连杆104延伸出活塞管101后转动连接有车钩连接板105;其中,基座1用于安装在牵引车辆上,车钩连接板105与被牵引车辆连接使用,牵引车辆和被牵引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相互撞击的情况,而上述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缓冲以及消除两个车辆之间传递的能量,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以上结构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过多的赘述。
27.冷却管2,所述冷却管2套接在活塞管101的外部,且冷却管2的内部注有冷却液;所述基座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活塞管101平行的注射管201,注射管201的按压部通过驱动杆203与车钩连接板105外壁连接;所述注射管201的底端安装有储液箱202,储液箱202的底端通过软管与冷却管2的底端连通,所述注射管201的尾部底端通过单向进液阀管204与储液箱202的内部连通,注射管201的尾部顶端通过单向出液阀管205冷却管2的顶部连通;注射管201的按压部随车钩连接板105的运动变化,而挤压储液箱202、注射管201和冷却管2三者内部之间的液体循环;所述储液箱202的顶部连通有倒液管,所述储液箱202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倒液管的顶部开口还安装有盖子,通过旋拧盖子对储液箱202内部加液,通过排液管,可将储液箱202内部的液体进行更换;其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牵引车辆会拖动被牵引车辆移动,在车辆启动前或刹车过程中两个车辆之间形成有惯性,与被牵引车辆连接的车钩连接板105会带动连杆104、活塞头102沿活塞管101长度方向内部形成往复移动,由于活塞头102和活塞管101都采用的是金属材质,在活塞头102长时间贴合活塞管101内壁移动的基础上,两者会因接触摩擦产生热量,热量会被位于密封腔103内的弹性胶泥换热,从而会使位于密封腔103内的弹性胶泥升温,从而影响弹性胶泥的黏度以及弹性胶泥的性能,进而导致缓冲减震效果降低;而活塞管101的外部套接有位于密封腔103外的冷却管2,冷却管2的内部注有冷却液,可参考汽车领域用冷却液,在随着车辆制动产生的惯性会导致车钩连接板105发生水平往复移动,而车钩连接板105的外壁还安装有驱动杆203,驱动杆203带动注射管201的按压部按压/抽吸,注射管201可参考医用注射器,在按压/抽吸过程中,可挤压储液箱202、注射管201和冷却管2三者内部之间的液体循环,从而加快冷却管2内部液体的流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还可通过外部的空气流动对储液箱202、注射管201和冷却管2三者形成风冷,从而进一步冷却位于密封腔103内的弹性胶泥,通过冷却管2可使活塞管101内弹性胶泥温度恒定,提升整体装置的缓冲和减震效果,以及牵引车辆与被牵引车辆之间的稳定性。
28.橡胶夹块3,所述橡胶夹块3设置在远离活塞管101尾部的一侧底端,且橡胶夹块3的底端与基座1底端内壁连接;橡胶夹块3位于活塞管101与基座1内壁之间,牵引车辆在拖到牵引车辆过程中,会由于道路的不平整出现震动,通过橡胶夹块3可减少活塞管101的震动晃感,提升车辆之间整体稳定性。
29.所述连杆104的顶端安装有缓冲钩301,且缓冲钩301的末端向基座1内部延伸,且其延伸端始终位于基座1与橡胶夹块3形成的区间内;其中,牵引车辆在启动并拖动被牵引车辆时,活塞头102、连杆104、车钩连接板105会远离基座1方向移动,车钩连接板105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顶端固定连接的缓冲钩301同步移动,因橡胶夹块3位于缓冲钩301的移动路径上,且橡胶夹块3是可形变的材质,一定程度上可对缓冲钩301提供缓冲力,从而提升整体
装置及车辆之间的稳定性。
30.所述基座1的两侧外壁设置有多组可供风流动穿过的通孔206;其中,车辆在道路行驶室外空气流动可流经通孔206对活塞管101表面进行风冷,从而降低其内部密封腔103中弹性胶泥的温度,进而提升车辆之间的缓冲减震效果。
31.所述连杆104的外部套接有始终位于橡胶夹块3与驱动杆203之间的缓冲弹簧302;其中缓冲弹簧302可提升牵引车辆与被牵引车辆之间的缓冲效果,避免车辆牵引力的变化或在起动、制动及车辆作业时车辆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较大冲击和振动。
32.所述车钩连接板10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折叠钩4;其中,车钩连接板105与连杆104之间是转动连接,可根据使用需求折叠钩4位于车钩连接板105的上方或下方,从而对不同高度的被牵引车辆进行连接,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33.操作过程:将基座1安装在牵引车辆上,车钩连接板105与被牵引车辆连接,即可使牵引车辆带动被牵引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避免在刹车车辆之间的撞击震动过大,车钩连接板105带动连杆104、活塞头102在活塞管101内部移动时,因活塞头102与活塞管101尾部之间形成有密封腔103,同时密封腔103内注有弹性胶泥,在车辆刹车时,通过密封腔103的封闭空间以及弹性胶泥的设置,可减少车辆在刹车时带来的震动感,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同时,注射管201通过驱动杆203与车钩连接板105固定连接,在车辆刹车时,挂钩连接板带动连杆104、活塞在活塞管101内部移动时,连杆104还可带动驱动杆203挤压注射管201的按压部运动,注射管201在按压部运动时,可使其内部的活塞沿注射管201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故通过注射管201可使挤压储液箱202、注射管201和冷却管2三者内部之间的液体循环,从而加快冷却管2内部液体的流动,因冷却管2套接在活塞管101的外部,而活塞头102长时间与活塞管101内壁摩擦会产生热量,通过冷却管2可加快活塞管101的冷却,同时也可对位于密封腔103内的弹性胶泥进行冷却,避免弹性胶泥过热形态发生变化而影响装置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冷却管2可使活塞管101内弹性胶泥温度恒定,提升整体装置的缓冲和减震效果,以及牵引车辆与被牵引车辆之间的稳定性。
34.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塞管(101),所述活塞管(101)的内部安装有活塞头(102),所述活塞头(102)与活塞管(101)尾部之间形成有密封腔(103),所述密封腔(103)内填充有弹性胶泥,所述活塞头(102)远离密封腔(103)一端中部安装有连杆(104),且连杆(104)延伸出活塞管(101)后转动连接有车钩连接板(105);冷却管(2),所述冷却管(2)套接在活塞管(101)的外部,且冷却管(2)的内部注有冷却液;橡胶夹块(3),所述橡胶夹块(3)设置在远离活塞管(101)尾部的一侧底端,且橡胶夹块(3)的底端与基座(1)底端内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活塞管(101)平行的注射管(201),注射管(201)的按压部通过驱动杆(203)与车钩连接板(105)外壁连接;所述注射管(201)的底端安装有储液箱(202),储液箱(202)的底端通过软管与冷却管(2)的底端连通,所述注射管(201)的尾部底端通过单向进液阀管(204)与储液箱(202)的内部连通,注射管(201)的尾部顶端通过单向出液阀管(205)冷却管(2)的顶部连通;其中,注射管(201)的按压部随车钩连接板(105)的运动变化,而挤压储液箱(202)、注射管(201)和冷却管(2)三者内部之间的液体循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4)的顶端安装有缓冲钩(301),且缓冲钩(301)的末端向基座(1)内部延伸,且其延伸端始终位于基座(1)与橡胶夹块(3)形成的区间内。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两侧外壁设置有多组可供风流动穿过的通孔(20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4)的外部套接有始终位于橡胶夹块(3)与驱动杆(203)之间的缓冲弹簧(30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连接板(105)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折叠钩(4)。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202)的顶部连通有倒液管,所述储液箱(202)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钩弹力胶泥缓冲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内部安装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活塞管尾部之间形成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弹性胶泥,所述活塞头远离密封腔一端中部安装有连杆,且连杆延伸出活塞管后转动连接有车钩连接板;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套接在活塞管的外部,且冷却管的内部注有冷却液;通过冷却管可加快活塞管的冷却,同时也可对位于密封腔内的弹性胶泥进行冷却,避免弹性胶泥过热形态发生变化而影响装置的缓冲减震效果,通过冷却管可使活塞管内弹性胶泥温度恒定,提升整体装置的缓冲和减震效果,以及牵引车辆与被牵引车辆之间的稳定性。之间的稳定性。之间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太军 潘志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锦汇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3/6/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