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升降式脚踏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2 阅读:10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室踏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升降式脚踏。


背景技术:

2.轨道交通、车辆等的驾驶室底端通常设置踏板,驾驶员脚踏触碰踏板上的踏脚进行操作。由于轨道交通或车辆的驾驶室底端通常比较狭窄,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脚部容易产生疲劳,而不同的驾驶员由于身高等原因,其感觉舒适的踏板高度是不同的。不同的驾驶员通过改变踏板的高度至其感到舒适的位置,可减轻长时间驾驶时脚部的疲劳度,或者同一个驾驶员也可调整踏板高度,从而调整脚部姿态,达到放松的目的。
3.公开号为cn108583600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脚踏装置及其调节方法,装置包括沿垂向设置的侧架板和与水平面成15度夹角的脚踏板,两个侧架板并排设置,脚踏板固定在两个侧架板上,两个侧架板之间装有摇臂调节动力机构,所述的摇臂调节动力机构位于脚踏板下方,且定位在地面上,摇臂调节动力机构的调节运动,带动两个侧架板同步同向摆动,调节脚踏板的位置。其中,摇臂调节动力机构包括贴合固定在地面上的两个底板支架(31)、摆臂动力组件(32)和摇臂连杆组件(33),所述的两个底板支架(31)通过摇臂连杆组件(33)连接,两个侧架板(2)分别装在摇臂连杆组件(33)上,摆臂动力组件(32)装在一个底板支架(31)上且与摇臂连杆组件(33)传动连接,启动摆臂动力组件(32),带动摇臂连杆组件(33)在底板支架(31)上做圆弧摆动,带动两个侧架板(2)同步同向摆动。摇臂连杆组件(33)包括四个摇臂(33.1)和两个连杆(33.2),所述的底板支架(31)的两侧分别铰接一个摇臂(33.1),四个摇臂(33.1)呈矩形排列分布,底板支架(31)同一侧的摇臂(33.1)通过连杆(33.2)连接,侧架板(2)装在底板支架(31)同一侧的摇臂(33.1)上,一个底板支架(31)两侧的摇臂(33.1)分别与摆臂动力组件(32)固定,启动摆臂动力组件(32),带动一个底板支架(31)两侧的摇臂(33.1)摆动,通过连杆(33.2)带动另一个底板支架(31)两侧的摇臂(33.1)同步同向摆动,从带动两个侧架板(2)同步同向摆动。该方案中摇臂是绕铰接点旋转的,因此其所控制的踏板同样只能为平行四边形运动,当踏板需要在旋转抬起的同时调整倾斜角度、且让踏板前后位置改变较少时,通过该方案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调整方式更加合理的踏板。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升降式脚踏,包括踏板底座、踏板盖板以及沿垂向设置的侧架板,所述踏板盖板设置在所述侧架板之间,所述踏板底座设置有摇臂驱动机构以及摇臂连杆组件,所述侧架板通过所述摇臂连杆组件与所述踏板底座连接,所述摇臂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摇臂连杆组件运动;
6.所述摇臂连杆组件包括主转动轴、连接在所述主转动轴端部的第一摇臂,以及连接在所述踏板底座上的第二摇臂,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第二摇臂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接臂,
以使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第二摇臂之间同步运动;
7.所述第一摇臂或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同时铰接有第三摇臂,所述第二摇臂或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同时铰接有第四摇臂,所述第三摇臂、所述第四摇臂分别与所述侧架板的两端连接;
8.还包括第二连接臂与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二摇臂与所述第三摇臂,所述第三连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第四摇臂。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铰接点,所述第一摇臂、所述第三摇臂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一端的两个不同铰接点,所述第二摇臂、所述第四摇臂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端的两个不同铰接点。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主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踏板底座铰接,所述第一摇臂、所述第二摇臂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铰接点,所述第一摇臂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以及所述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二摇臂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臂。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摇臂、所述第四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侧架板铰接,所述第三摇臂、所述第四摇臂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铰接点,所述第三摇臂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四摇臂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三连接臂。
12.进一步地,所述摇臂驱动机构为电推杆。
13.进一步地,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通过传动块与所述主转动轴连接,以驱动所述主转动轴旋转。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升降式脚踏,依靠摇臂连杆组件中第三摇臂、第四摇臂、第二连接臂以及第三连接臂的设置,使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一连接臂的整体作平行四边形运动的同时,第三摇臂与第一摇臂还相对于与第一连接臂的铰接点进行旋转运动,从而与第三摇臂、第四摇臂连接的侧架板的两个铰接点均具有两个运动的叠加,从而踏板盖板整体上能够接近垂直地升降,且倾斜角度会调整,当其升至最高点时踏板盖板接近水平角度,这种踏板的调节方式不仅使前后布置空间能够进一步减小,同时也能够更加适配抬升后用户脚步放置的习惯,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摇臂连杆组件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一连接臂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踏板底座;2-踏板盖板;3-侧架板;4-主转动轴;5-第一摇臂;6-第二摇臂;7-第一连接臂;8-第三摇臂;9-第四摇臂;10-第二连接臂;11-第三连接臂;12-电推杆;13-传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锁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升降式脚踏,包括踏板底座1、踏板盖板2以及沿垂向设置的侧架板3。其中,踏板盖板2设置在侧架板3之间,踏板底座1设置有摇臂驱动机构以及摇臂连杆组件,侧架板3通过摇臂连杆组件与踏板底座1连接,摇臂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摇臂连杆组件运动,以带动两侧的侧架板3以及之间的踏板盖板2运动调整。
27.在本实施例中,摇臂连杆组件包括主转动轴4、连接在主转动轴4端部的第一摇臂5,以及连接在踏板底座1上的第二摇臂6,第一摇臂5与第二摇臂6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接臂7,以使第一摇臂5与第二摇臂6之间同步运动。
28.因此,通过第一摇臂5、第二摇臂6与第一连接臂7的设置,主转动轴4旋转时带动第一摇臂5、第二摇臂6、第一连接臂7的整体进行平行四边形运动。若第一摇臂5与第二摇臂6均直接连接侧架板3,则侧架板3以及踏板盖板2同样会进行平行四边形运动,因而无法调整倾斜角度,以及保持在踏板底座1的上方等。
29.基于此,本实施例中摇臂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三摇臂8、第四摇臂9、第二连接臂10、第三连接臂11。其中第一摇臂5或第一连接臂7的第一端同时铰接第三摇臂8,第二摇臂6或第一连接臂7的第二端同时铰接第四摇臂9,第三摇臂8、第四摇臂9分别与侧架板3的两端连接。第二连接臂10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二摇臂6与第三摇臂8,第三连接臂11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摇臂5与第四摇臂9。
30.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7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铰接点,第一摇臂5、第三摇臂8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臂7第一端的两个不同铰接点,第二摇臂6、第四摇臂9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接臂7第二端的两个不同铰接,以使铰接布置更加方便。
31.同时,第一摇臂5的第一端与主转动轴4固定连接以同步传动,第一摇臂5、第二摇臂6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铰接点,第一摇臂5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第一连接臂7以及第三连接臂11,第二摇臂6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第一连接臂7以及第二连接臂10。
32.另外,第三摇臂8、第四摇臂9的第一端与侧架板3铰接,第三摇臂8、第四摇臂9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铰接点,第三摇臂8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第一连接臂7与第二连接臂10,第四摇臂9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第一连接臂7与第三连接臂11。
33.因此当主转动轴4在摇臂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旋转时,带动第一摇臂5同步旋转,假设其作正弦运动,则第二摇臂6以及第一连接臂7同步地作正弦运动,因此,第三摇臂8、第一摇臂5与第一连接臂7的铰接点同样作正弦运动。
34.与此同时,第一摇臂5与第三摇臂8的铰接点、第二摇臂6与第四摇臂9的铰接点也作正弦运动,由于第三摇臂8、第四摇臂9的另一端是铰接第二摇臂6与第四摇臂9的,以第二连接臂10为例进行说明,基于正弦运动尺寸的偏差(也即旋转半径的差异),第二连接臂10会拉动第三摇臂8作余弦运动,即第三摇臂8相对于其与第一连接臂7的铰接点同时作余弦运动,因此第三摇臂8的第一端、即与侧架板3铰接的位置相对于踏板底座1(静止坐标系)形成两个运动叠加,分别是与第一摇臂5同步的正弦运动以及第三摇臂8驱动的余弦运动。第三连接臂11的分析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35.因此,通过第二连接臂10、第三连接臂11的作用,使第三摇臂8、第四摇臂9与侧架板3的铰接点具有两个运动的叠加,使得踏板盖板2整体上能够接近垂直地升降,且倾斜角度会调整,当其升至最高点时踏板盖板2接近水平角度。因此,这种踏板的调节方式不仅使前后布置空间能够进一步减小,同时也能够更加适配抬升后用户脚步放置的习惯,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6.在本实施例中,摇臂驱动机构为电推杆12,通过电控的方式调节电推杆12的伸缩程度,从而控制主转动轴4的旋转角度,进而控制踏板盖板2的调节状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推杆12布设在踏板底座1的其中一侧,以留出踏板底座1与踏板盖板2之间的空间,即踏板内部的空间,因此可以方便地布置设备等,例如通常布置的新风机通风口。
37.其中,电推杆12的伸缩端通过传动块13与主转动轴4连接,以驱动主转动轴4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将电推杆12布设在踏板底座1的其中一侧时,另一侧同样能够保证同步驱动,只要主转动轴4的扭曲变形小,能够顺利将扭矩传递即可,以保证踏板盖板2两侧的同步调整。
3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升降式脚踏,包括踏板底座、踏板盖板以及沿垂向设置的侧架板,所述踏板盖板设置在所述侧架板之间,所述踏板底座设置有摇臂驱动机构以及摇臂连杆组件,所述侧架板通过所述摇臂连杆组件与所述踏板底座连接,所述摇臂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摇臂连杆组件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连杆组件包括主转动轴、连接在所述主转动轴端部的第一摇臂,以及连接在所述踏板底座上的第二摇臂,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第二摇臂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接臂,以使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第二摇臂之间同步运动;所述第一摇臂或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同时铰接有第三摇臂,所述第二摇臂或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同时铰接有第四摇臂,所述第三摇臂、所述第四摇臂分别与所述侧架板的两端连接;还包括第二连接臂与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二摇臂与所述第三摇臂,所述第三连接臂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第四摇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升降式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铰接点,所述第一摇臂、所述第三摇臂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一端的两个不同铰接点,所述第二摇臂、所述第四摇臂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端的两个不同铰接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升降式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主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踏板底座铰接,所述第一摇臂、所述第二摇臂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铰接点,所述第一摇臂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以及所述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二摇臂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升降式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摇臂、所述第四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侧架板铰接,所述第三摇臂、所述第四摇臂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铰接点,所述第三摇臂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四摇臂的两个铰接点分别用于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三连接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升降式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驱动机构为电推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升降式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通过传动块与所述主转动轴连接,以驱动所述主转动轴旋转。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升降式脚踏,包括踏板底座、踏板盖板以及沿垂向设置的侧架板,踏板盖板设置在侧架板之间,踏板底座设置有摇臂驱动机构以及摇臂连杆组件,侧架板通过摇臂连杆组件与踏板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一连接臂的整体作平行四边形运动的同时,第三摇臂与第一摇臂还相对于与第一连接臂的铰接点进行旋转运动,从而与第三摇臂、第四摇臂连接的侧架板的两个铰接点均具有两个运动的叠加,从而踏板盖板整体上能够接近垂直地升降,且倾斜角度会调整,当其升至最高点时踏板盖板接近水平角度,不仅使前后布置空间能够进一步减小,同时也能够更加适配抬升后用户脚步放置的习惯,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使用体验。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汪发现 刘彬彬 汪煦桐 刘革 杨学良 李殿伟 胡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敏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3/6/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