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志同道合造飞机 尾翼用厨房排气扇改造

资讯 12-20 阅读:575 评论:0

  在曾厝垵艺术集中营里,一个车间旁赫然停放着一个大家伙,长达6.31米的直升机。带上耳麦,手握操纵杆,主旋翼和尾翼转动起来,俨然就要飞起来了。

  其实这是一架1:1的直升机模型,这样子的两人座轻型民用直升机模型为国内首架。三名80后,凭着对飞机、飞行的热爱,自主设计研发、开模、安装、喷漆……花费30万元,历时10个月,终于在近日完成了第一架直升机模型。如今,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进行着第二架升级改良版的直升机模型制作,本月底即可完成。

  志同道合

  网上相识组队造直升机模型

  这个团队的负责人陈伟明曾就读于厦门大学飞机维修工程专业。他发现,直升机的市场很大,但直升机文创行业却是个空白,他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厦门小伙和他们自制的飞机

  随后,他在网上认识了志同道合的郭海山,便把他拉入伙,承担主要的施工任务。郭海山也是从小怀揣“飞行梦”,而且是个“跨界人才”:大学学中医的他,毕业后学习三维设计,又赴台湾学习复合材料制作工艺,再到江苏学习飞机的组装和动力三角翼飞行。去年3月,郭海山来到厦门,把10多平方米的车间当成了家,不仅工作,吃住都在这里。而另一个朋友王聖擅长机械,也时常来帮忙。

  郭海山说,他们就是凭着一股热情在做事,不考虑投入产出,更愿意把这架直升机看作是一个作品的创作。

  攻坚克难

  即使成功率仅一成也不气馁

志同道合的三个厦门小伙

  陈伟明和郭海山两人都是科班出身,因此如何打造飞机,他们心中有谱,花了约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整机的三维机械设计,之后在制作中不断调整修改。

  除了网上淘来的部分材料,其余的模具都是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诸多问题等着他们去解决。陈伟明说,能用现代机械完成的工艺并不难,难的是很多模具需要手工完成,很花时间,而且很多材料成本很高,不得不寻找代替品。

  陈伟明说,最难的应该是直升机座舱玻璃的制作。一开始,成品率只有一成,一片玻璃坏了,几百元就没了。“但是我们有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毅力,有难度才有技术门槛,能攻克就说明我们提升了,所以一点也不会气馁。”陈伟明说。

厦门小伙自制的飞机

  趣事多多

  尾翼是用厨房大排气扇改造的

  郭海山说,做这架飞机背后的困难、趣事都不少。

飞机内部操纵杆

  飞机的主操纵杆用的是游戏手柄,副驾驶的操纵杆用的是玻璃擦的把手;没有真的仪表盘,他们就用iPad mini装上飞行软件,看起来比较逼真;飞机的尾翼用的是厨房大排气扇改造的,保留了电机的部分,将原有的叶片拆下来,装上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叶片;看到超市的货梯很适合用于施工,就拍照片回来自己做;因为飞机的座舱只有1.24米宽,正常的车座椅放不进去,他们发现老年电动车的座椅大小正合适,不过需要重新包皮……他们自嘲,这架飞机还挺“奇葩”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