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中心中飞航空俱乐部飞行员:崔传营

资讯 12-20 阅读:560 评论:0

  飞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神秘和陌生的。当飞机拉着白烟从天空划过,人们抬头仰望,会萌生出莫名的向往。当人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战机长空作战、保卫祖国,抑或看到特技飞行表演中华丽惊险的高空动作,定会在赞叹感慨之余,从心底对“执舵掌盘”的飞行员燃起敬意。飞行员是一个神秘而让人向往的职业,他们以钢铁为翼,是搏击蓝天的雄鹰。

  崔传营,是这群雄鹰中的翘楚。他1975年10月出生于河南,1995年加入中国空军,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行伍期间,他多次获得优秀军官称号,曾荣立三等功,少校军衔。2010年7月,他从部队退伍,加入中航工业试飞中心中飞通用航空公司。换下蓝色军装的他,穿上了白色的民航飞行服,肩章上的四道杠格外显眼。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他受命担任中飞航空俱乐部Cessna172飞机机长、飞行教员。在这里,他被亲切地称为“崔教”。他带着客户开展飞行体验,带着学员学习飞行技巧,五年来,他使中飞航空俱乐部拥有了一批批热衷飞行的回头客,更为通用航空产业输送了无数优秀的飞行人才。

  不愧是空军出身的飞行好手

飞行员的眼睛如鹰一般,可以精确判断各项数据

  草枯鹰眼疾,鹰的双眼可以在千百米的高空发现地面的猎物。飞行员的眼睛如鹰一般,可以精确判断各项数据。他们的眼睛是非常令人难忘的,崔传营也不例外。他眼睛不大,却格外明亮,格外犀利。一提到飞行,一看到飞机,他的眼中就闪动着熠熠的光辉。

  2014年,中国某重点型号飞机总设计师杨伟来到中飞航空俱乐部,搭乘Cessna172飞机进行飞行体验,执飞机长正是崔传营。飞机将要进场着陆时,塔台报告地面侧风风速已达到7m/s。大侧风和地面风切变,是飞机安全着陆的两大杀手,国内外因大侧风着陆而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崔传营收到塔台的气象报告后,稳定心神,一双眼睛轮流检视各个仪表,然后用标准的动作进行进场,准备着陆。他双眼盯紧跑到中线,将机头稍稍偏转,以对抗侧风影响,沿下滑道下降。然而当飞机临近决断高度时,风速已经超过7m/s,按照安全规定,已不满足着陆条件。见此情形,他果断放弃着陆,拉起复飞,到指定高度盘旋等待。

  盘旋约有10分钟,塔台报告风速已下降到7m/s以下。崔传营再次操纵飞机下降高度,三转弯进入五边。他注视着跑道,精确计算侧风对飞机轨迹的影响,留足余量,偏转机头,稳稳地下降。侧风吹着机身缓缓偏移,接地瞬间,他抓住时机将机头对正,前轮也稳稳落在了跑到中心线上,飞机成功着陆。这时,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杨伟深深松了一口气,转过身来对崔传营竖起了大拇指:“崔教员技术行,心态好,不愧是空军出身的飞行好手!”

  圆老飞行员晚年夙愿

一批通航企业乘势兴起

  飞行体验,是中飞航空俱乐部面向大众推出的一项特色业务。长久以来,飞行体验都是上流社会专属的高端运动;近些年,随着国家航空政策的不断放开,一批通航企业乘势兴起,使得飞行体验这一高端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众多国人的飞行梦想。在这众多的企业中,中飞航空俱乐部是领航者、佼佼者。自开展飞行体验业务以来,中飞航空俱乐部累计让数百名体验客户飞上蓝天,圆了童年的梦。

  助人圆梦的优秀飞行员队伍中,便有崔传营的身影。前来参加飞行体验的客户五花八门,有商人老板、有行业客户、有情侣、有小孩子、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不同的客户,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客户只为感受一下凭高视下的视角,有的客户要求做出惊险刺激的特技动作,还有一些客户,要求在安全范围内自己“摸摸杆”。面对这样不同的要求,他都能一一应对,做到让客户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有一次,一位年近60岁的老人来到中飞航空俱乐部,报名参加飞行体验。升空后,老人请求崔传营允许他摸摸杆,做些简单操作,崔传营经塔台同意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老人开放了部分操作。老人兴奋不已,像抚摸宝贝一样抚摸着操纵杆。在做了几个小幅度的俯仰、转弯后,老人交还了操纵权,满意地笑了。落地之后,老人拿出一叠钞票,一定要给他作为“小费”,崔传营婉言谢绝。后来老人儿子解释,原来老人曾是空军飞行员,对飞机和飞行有难以割舍的情感。退役几十年来,老人再无机会走进飞机驾驶舱,飞行便成为一个旧梦,尘封在了老人的记忆中。直到当天,老人在崔传营的飞机上又一次摸到了操纵杆,仿佛又回到了他年轻的岁月,回到了那些在云端上穿行的日子。老人的儿子说,父亲的夙愿了了,他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安度晚年了。

飞行体验中他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真情

  当崔传营向笔者说起这些故事的时候,颇有些唏嘘不已。飞行中的故事很多,有人在机长做出失重、超重动作时大声尖叫,死死抓住操纵杆,甚至抓住机长的衣服,迫使机长不得不中断动作,恢复平飞;有人在机长做出机动动作后尚嫌不够刺激,要求价大幅度,结果以晕机告终;有情侣在飞机升到数百米高空,云雾缭绕中深情告白;有小孩子第一次登上飞机,看到云朵从身下飘过,兴奋得大声叫喊;当然,也有许多不少如那位老人一般令人动容的故事。崔传营说,在飞行体验中,他不仅是一名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他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真情,体会到了帮人圆梦的巨大成就感。他说,选择了这个行业,尽管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尽管在天上充满了不确定和不方便,但他不后悔。

  一日同风起,扶摇九万里

  中飞航空俱乐部作为一家按照CCAR-61部运行的企业,开展着飞行培训业务。前来培训的人员来源同样复杂:有有志学习飞行的爱好者、发烧友,有专程增加经历的飞行学员,有来自航空产业的飞行器设计者,有试飞工程师……崔教员带着这许多年龄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学员,颇有些孔门三千弟子的意思;而崔传营,也创新教法,对他们分门别类,因材施教。

  有一位学员,曾在空客A320模拟机上训练过300小时,但没有获得过飞行驾照。为了给自己的航空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专程来到中飞航空俱乐部,学习飞行驾照。比起其他学员,他的理论基础非常扎实,驾驶舱内注意力分配也做得非常到位。真正飞行时,报话、开车、滑出、滑行、抬头、起飞、转弯……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正在崔传营暗自窃喜“这个学员真好带”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空客A320

  空客A320是大型客机,其着陆方式称为“鸭式着陆”,即在飞机下滑过程中保持机头上扬的姿态,直到后轮触地后,再压下机头,完成着陆。而Cessna172属于小型运动型飞机,重量小,不能采用鸭式着陆,必须保持机头向下,在机轮接触跑道前的瞬间调整为机头微微上扬的姿态,同时后轮接地,继而前轮接地完成着陆。这两种着陆方式,从飞机姿态到操作方式都大相径庭,而有着300小时A320模拟器经历的学员,毫不犹豫地选用鸭式着陆进场。由于飞机结构和推重比的不同,在机头上扬的姿态下,速度稍大飞机就会爬升,而速度稍小,飞机又有失速的危险。坐在驾驶位的崔传营大惊失色,大喊“你要干嘛?”,随即夺回操纵权,将飞机安全落地。

  回到地面,师徒二人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学员也是行伍出身,两个曾经的军人脾气相近,谁也无法说服谁。教员说我是教员,你要听我的;学员说我飞了三百小时模拟机,就是这样降落,不可能按你的来。两人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在随后的十几个小时飞行中,学员依旧按照他的模式,崔传营冷眼旁观,不再插手,希望让现实的挫败使他悔悟。15个小时过去了,许多零基础的学员都已经接近单飞标准的时候,这位学员还没有完成过一次标准着陆。直到有一次出差机会,他回到了当初飞模拟机的地方,曾经的教员纠正了他的错误,让他明白了大飞机和小飞机的根本区别。当晚,他打电话给崔传营,诚恳地做了道歉。回到中飞俱乐部后,他按照崔传营所说的方式调整了着陆动作,仅用3个小时,就实现了单飞。

  当雏鹰学飞的时候,老鹰会毫不留情地将它扔下万丈深渊,让雏鹰在垂死的挣扎中振翅飞翔。崔传营如一只带飞的鹰,在合适的时候袖手旁观,看着学员“绝处逢生”。他说,这样的训练,往往比谆谆教导更加有效,因为这是学员在实操中自己琢磨出来的,记忆更加难以磨灭。

崔教是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员

  后来,这名学员如期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他动情地说“崔教是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员,促使我重新认识了飞行、认识了航空”。当崔传营亲手为他佩戴上“三道杠”的飞行员肩章时,他们成为了知心的朋友。

  这就是一只雄鹰的轨迹:经历过懵懂、成长与蜕变,经历过铩羽之险,经历过凌云之乐,然后薪尽火传,让下一代雏鹰总翼下起飞,继续投身祖国航空事业;这就是一只雄鹰的本领:明察秋毫,精准测算,在电光石火的速度中心如止水,每一步都正确,每个操作的精准,给乘客最好的体验,留下最好的飞安记录;这就是一群雄鹰——中飞飞行员、中国航空人的缩影:蓝天是他们的家,飞机是他们的伴,飞行是他们一生的事业。这,就是鹰的故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