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液浇煲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3
阅读:7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铅液浇煲。
背景技术:
2.在铅合金铸造过程中,浇煲系统位于熔化炉与连铸机之间,浇煲系统包括上浇煲和下浇煲,熔化炉中高温炼化的铅合金液经过过滤注入到上浇煲中,上浇煲容量大,在浇铸过程中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上浇煲中的铅合金液通过上浇煲上的开口流入到下浇煲,再通过下浇煲的浇嘴流入到连铸机中。
3.在铅合金液从熔化炉注入到上浇煲的过程中,由于铅合金液、从上浇煲注入下浇煲以及从下浇煲注入到连铸机的过程中,铅合金液会产生飞溅、气泡,再加上铅合金液的密度差,熔点差,接触空气后瞬间产生大量氧化渣,铅合金液中的合金会被氧化渣带出;在铅合金液从上浇煲流入到下浇煲以及下浇煲流入到浇嘴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随着上浇煲和下浇煲内的氧化渣不断堆积,使得上浇煲和下浇煲内能够盛放的铅合金液的量减少;第二由于氧化渣的大量产生,导致铅合金液中的合金大量流失,造成铅锭合金偏析严重,铅锭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铅合金液在流动过程中减少氧化渣生成的铅液浇煲。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铅液浇煲,包括外壳以及带有液位室的内胆,所述外壳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液位室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液位室分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隔板的底端设置有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连通管,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设置有浇铸管,所述浇铸管与第一容腔连通,所述浇铸管的端部设置有浇嘴。
6.进一步,所述浇铸管包括连通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所述快速接头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与第一连接管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母接头与第二连接管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公接头插设于母接头中,所述公接头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母接头的周向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座配合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铰接有活接螺栓,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活接螺栓穿设在安装槽中,所述活接螺栓的端部设置有活接螺母。
7.进一步,所述液位室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连通管开合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堵头、杠杆机构以及浮球,所述浮球设置在第一容腔中,所述第一堵头设置在第二容腔中,所述浮球与杠杆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堵头与杠杆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堵头与连通管相适配。
8.进一步,所述连通管包括排液管和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堵头相适配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与排液管连通,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周向以及顶部均设置有进液口,多个所述进液口与第一腔体连通。
9.进一步,所述第一容腔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杆,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连杆上下移动,所述连杆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浇铸管开度大小第二堵头。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二堵头相适配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浇铸管连通,所述第二阀体的底部、周向以及顶部均设置有排液口,多个所述排液口与第二腔体连通。
11.进一步,所述液位室上设置有视觉系统,视觉系统用于监控浇嘴处的流量。
12.进一步,所述液位室上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所述内胆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内胆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
13.进一步,所述底座上下方设置有用于测量液位室内铅液重量的重量监测传感器。
14.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一侧与外壳铰接,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液位室向浇嘴侧倾翻的驱动装置。
15.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铰接在底座上的丝杆,所述丝杆上套接有可相对于丝杆上下移动的套筒,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铰接有安装板,所述套筒穿过安装板并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套筒的上端设置有手轮。
16.进一步,所述第二容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泄流口。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在隔板的底端设置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连通管,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设置有浇铸管,所述浇铸管的端部设置有浇嘴。铅合金液从第二容腔流入到第一容腔以及从第一容腔流入到浇嘴的过程中,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时间,降低了氧化渣生成的量,合金配置不会偏析,减少合金浪费,保证了铅合金锭的质量。同时铅合金液的开放点少、环境污染极小、方便烟尘集中收集处理。
19.2、通过将第一阀体安装于第二容腔的底部,在使用时整体完全没入铅合金液,第一腔体与排液管连通,且进液口与第一腔体连通,这样铅合金液就可以通过进液口进入到第一腔体,随后通过排液管进入到第二容腔。第一阀体设有多个进液口,通过控制第一堵头上下移动同步控制流量大小或开闭,由于进液口数量多,不容易造成第一阀体堵塞。且第一阀体整个浸入铅合金液中,周边温度较为稳定,第一阀体不易被结晶的铅合金液堵塞,不会影响第一堵头上下移动。
20.3、第二阀体安装于第一容腔的底部,在使用时整体完全没入铅合金液,第二腔体与浇铸管连通,且排液口与第二腔体连通,这样铅合金液就可以通过排液口进入到第二腔体,随后通过浇铸管进入到浇嘴。第二阀体设有多个排液口,通过控制第二堵头上下移动同步控制流量大小或开闭,由于排液口数量多,能够保证第二阀体内始终会有铅合金液流通。且第二阀体整个浸入铅合金液中,周边温度较为稳定,第二腔体不易被结晶的铅合金液堵塞,影响第二堵头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的侧视图;
23.图3是图1的俯视图;
24.图4是图3沿a-a的剖视图;
25.图5是图3沿b-b的剖视图;
26.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27.图7是浇铸管的示意图;
28.图8是图7的剖视图;
29.图9是连通管的示意图;
30.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31.图11是图10去除第一堵头的剖视图;
32.图12是第二阀体与浇铸管连接的示意图;
33.图13是图12的剖视图;
34.图14是图13去除第二堵头的剖视图。
35.附图标记:1-外壳;101-保温层,102-加热装置;2-内胆;201-泄流口;3-液位室;301-第二容腔;302-第一容腔;303-连通管;3031-排液管;3032-第一阀体;3033-第一腔体;3034-进液口;304-温度监测装置;4-底座;5-隔板;501-杠杆机构;503-浮球;504-第一连接杆;505-第二连接杆;506-第一堵头;6-驱动装置;601-丝杆;602-套筒;603-铰接座;604-安装板;605-手轮;701-驱动机构;702-连杆;703-第二堵头;704-第二阀体;7041-第二腔体;7042-排液口;8-浇铸管;801-第一连接管;802-第二连接管;803-快速接头;804-公接头;805-母接头;806-第一安装座;807-第二安装座;808-活接螺栓;809-活接螺母;9-浇嘴;10-重量监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7.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铅液浇煲,铅液浇煲,包括外壳1以及带有液位室3的内胆2,所述外壳1安装在底座4上,所述液位室3内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液位室3分为第一容腔302和第二容腔301,所述隔板5的底端设置有连通第一容腔302和第二容腔301的连通管303,所述第一容腔302的底部设置有浇铸管8,所述浇铸管8与第一容腔302连通,所述浇铸管8的端部设置有浇嘴9。
38.其中,液位室3用于存放铅合金液,内胆2的材质为碳素结构钢,当碳素结构钢与铅合金液寄出后会形成铅铁合金层,铅铁合金层对碳素结构钢进行保护,液位室3内设有隔板5,隔板5沿液位室3上边到底部固定连接在液位室3内壁上,这样设置将液位室3分为第一容腔302和第二容腔301,在使用过程中,第二容腔301与熔化炉连通,熔化炉中融化的铅合金液流入到第二容腔301中;此时,进入到第二容腔301中的铅合金液表面会形成氧化渣,氧化渣能够隔绝第二容腔301中剩余的铅合金液与空气接触;隔板5的底端设置有连通第一容腔302和第二容腔301的连通管303,连通管303可以采用耐高温金属管,第二容腔301中的铅合金液会通过连通管303进入到第一容腔302,进入到第一容腔302中的铅合金液表面同样会形成氧化渣,氧化渣能够隔绝第一容腔302中剩余的铅合金液与空气接触;待第一容腔302和第二容腔301中均注满铅合金液后,第一容腔302中的铅合金液通过浇铸管8进入到浇嘴
9,浇嘴9将铅合金液进入到连铸机或者结晶轮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容腔302和第二容腔301中铅合金液液位的高度应高于连通管303的高度,这样能够保证在铅合金液从第二容腔301流入到第一容腔302以及铅合金液从第一容腔302到浇铸管8时能够避免与空气接触,减少氧化渣的生成量,保证形成的铅合金锭中合金含量充足,提高铅合金的质量。
39.参见图6,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连通管303可以是隔板5下方的连通通道,在制造时,直接在隔板5的底端切割方形、梯形或圆形的孔洞,这样第二容腔302301中的铅合金液可以顺利的通过隔板5进入到第一容腔302。同样,在安装过程中,可以使隔板5与内胆2的内壁间隔一定的距离,这样设置同样可以使第二容腔301中的铅合金液可以顺利的通过隔板5进入到第一容腔302。连通管303在隔板5的底端,在使用时,需保证第一容腔302和第二容腔301中的铅合金液的液位高于连通管303的最高点处,保证第二容腔301中浮于铅合金液表面的氧化渣不会进入到第一容腔302中,同时能够保证在铅合金液从第二容腔301流入到第一容腔302时能够避免与空气接触,减少氧化渣的生成量。
40.由于铅合金液比热低,在铅合金液在浇铸管8流通的时候容易凝固,这就导致浇铸管8容易堵塞,或者是更换液位室3来提供铅合金液,管道需要经常拆卸、更换;进一步,参见图2、图4、图7和图8,所述浇铸管8包括连通的第一连接管801和第二连接管802,所述第一连接管801和第二连接管802通过快速接头803连接,所述快速接头803包括公接头804和母接头805,所述公接头804与第一连接管80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母接头805与第二连接管80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公接头804插设于母接头805中,所述公接头804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座806,所述母接头805的周向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座806配合的第二安装座807,所述第一安装座806上铰接有活接螺栓808,所述第二安装座807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活接螺栓808穿设在安装槽中,所述活接螺栓808的端部设置有活接螺母809。其中,公接头804为圆锥状,母接头具有一个圆锥状的内腔,这样就可以实现公接头804与母接头的快速对接,安装槽可以为u型槽,沿着母接头的径向延伸,在需要进行接头拆卸时,将螺母拧松,将活接螺栓808绕着第一安装座806转动,使活接螺栓808从安装槽中脱开,最后分离公接头804和母接头805,随后对浇铸管8进行清理或者快速更换。
41.进一步,参见图5,所述液位室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连通管303开合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堵头506、杠杆机构501以及浮球503,所述浮球503设置在第一容腔302中,所述第一堵头506设置在第二容腔301中,所述浮球503与杠杆机构50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504连接,所述第一堵头506与杠杆机构50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505连接,所述第一堵头506与连通管303相适配。其中浮球503的密度小于铅合金液的密度,这使得浮球503可以浮于铅合金液的表面,当第一容腔302中铅合金液的液位下降时,浮球503下降,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杆504向下移动,在杠杆机构501的作用下,使第二连接杆50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堵头506向上移动,最终使连通管303的开度更大,增加铅合金液从第二容腔301流入到第一容腔302中的量,使第一容腔302中的铅合金液的液位高度达到动态平衡。
42.进一步,参见图9-图11,所述连通管303包括排液管3031和第一阀体3032,所述第一阀体3032上设置有与第一堵头506相适配的第一腔体3033,第一腔体3033与排液管3031连通,所述第一阀体3032的底部、周向以及顶部均设置有进液口3034,多个所述进液口3034与第一腔体3033连通。
43.其中,第一阀体3032安装于第二容腔301的底部,在使用时整体完全没入铅合金液,第一腔体3033与排液管3031连通,且进液口3034与第一腔体3033连通,这样铅合金液就可以通过进液口3034进入到第一腔体3033,随后通过排液管3031进入到第二一容腔301302。第一阀体3032的底部、周向以及顶部均设置有进液口3034,通过控制第一堵头506上下移动同步控制流量大小或开闭,由于进液口3034数量多,不容易造成第一阀体3032堵塞;在第一堵头506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位于第一阀体3032底部的进液口3034首先被打开,且开度最大,能够将第二容腔301底部的铅合金液排出,避免铅合金液在第二容腔301底部沉积。第一阀体3032整个浸入铅合金液中,周边温度较为稳定,第一阀体3032不易被结晶的铅合金液堵塞,影响第一堵头506上下移动。
44.为了能够控制浇嘴9处铅合金液的流量,进一步,参见图3和图4,所述第一容腔302上设置有驱动机构701,所述驱动机构701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杆702,所述驱动机构701可驱动连杆702上下移动,所述连杆702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浇铸管8开度大小第二堵头703。
45.所述驱动机构701可以丝杠升降机、电动推杆或者是液压缸,连杆702与驱动机构7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利用驱动机构701驱动连杆70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堵头703上下移动,进而控制浇铸管8的开度大小,实现浇嘴9处铅合金液流量的控制。
46.进一步,参见图12-图14,所述第一容腔30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阀体704,所述第二阀体704上设置有与第二堵头703相适配的第二腔体7041,第二腔体7041与浇铸管8连通,所述第二阀体704的底部、周向以及顶部均设置有排液口7042,多个所述排液口7042与第二腔体7041连通。
47.其中,第二阀体704安装于第一容腔302的底部,第二阀体704和第一阀体3032的结构相同,在使用时整体完全没入铅合金液,第二腔体7041与浇铸管8连通,且排液口7042与第二腔体7041连通,这样铅合金液就可以通过排液口7042进入到第二腔体7041,随后通过浇铸管8进入到浇嘴9。第二阀体704的底部、周向以及顶部均设置有排液口7042,通过控制第二堵头703上下移动同步控制流量大小或开闭,由于排液口7042数量多,能够保证第二阀体704内始终会有铅合金液流通,在第二堵头70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位于第二阀体704底部的排液口7042首先被打开,且开度最大,能够将第一容腔302底部的铅合金液排出,避免铅合金液在第一容腔302底部沉积。第二阀体704整个浸入铅合金液中,周边温度较为稳定,第二腔体7041不易被结晶的铅合金液堵塞,影响第二堵头703上下移动。
48.为了能够实时监控浇嘴9处的流量,进一步,所述液位室3上设置有视觉系统,视觉系统用于监控浇嘴9处的流量。视觉系统可以采用摄像机,将摄像机的图像信号传递给计算机,当需要进行浇嘴9处流量控制时,发出信号,驱动机构701调节浇铸管8的开度。
49.铅合金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出现热量损失的情况,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2,所述液位室3上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304,所述内胆2与外壳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01,所述保温层101与内胆2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102。温度检测装置可以采用热成像仪或者是电子温度计,保温层101可以采用玻璃棉或者岩棉,加热装置102可以采用电热丝,当温度监测装置304监测到液位室3中铅合金液温度下降时,发出信号,加热装置102开始工作,对铅合金液进行加热。
50.为了能够实时了解液位室3内铅合金液重量,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底座4下方设置有用于测量液位室3内铅液重量的重量监测传感器10。重量监测传感器10在浇煲使用之
初检测一个重量t,当向液位室3中注入铅合金液以后检测一个重量t1,铅合金液的重量即为t1-t,当铅合金液的重量下降且低于设定值时,提醒工人将熔化炉中的铅合金液注入到液位室3中。
51.为了能够调整浇嘴9的位置,方便更好的与结晶轮或者连铸机接触,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2,所述底座4的一侧与外壳1铰接,所述底座4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液位室3向浇嘴9侧倾翻的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可以采用液压缸或者电动丝杆601。
52.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铰接在底座4上的丝杆601,所述丝杆601上套接有可相对于丝杆601上下移动的套筒602,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铰接座603,所述铰接座603上铰接有安装板604,所述套筒602穿过安装板604并与安装板604转动连接,所述套筒602的上端设置有手轮605。套筒602的内壁设置有与丝杆601配合使用的内螺纹,工人转动手轮605驱动套筒602转动,在丝杆601和内螺纹的作用下,实现套筒602相对于丝杆601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液位室3向浇嘴9侧倾翻,能够更好的调整浇嘴9的位置。
53.在浇铸完成以后,需要将液位室3中的铅合金液排出,其中第一容腔302内的铅合金液可以通过浇铸管8流出,为了能够将第二容腔301中的铅合金液排出,进一步,参见图5,所述第二容腔301的侧壁上设置有泄流口201。
5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铅液浇煲,包括外壳(1)以及带有液位室(3)的内胆(2),所述外壳(1)安装在底座(4)上,所述液位室(3)内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液位室(3)分为第一容腔(302)和第二容腔(30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的底端设置有连通第一容腔(302)和第二容腔(301)的连通管(303),所述第一容腔(302)的底部设置有浇铸管(8),所述浇铸管(8)与第一容腔(302)连通,所述浇铸管(8)的端部设置有浇嘴(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管(8)包括连通的第一连接管(801)和第二连接管(802),所述第一连接管(801)和第二连接管(802)通过快速接头(803)连接,所述快速接头(803)包括公接头(804)和母接头(805),所述公接头(804)与第一连接管(80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母接头(805)与第二连接管(80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公接头(804)插设于母接头(805)中,所述公接头(804)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座(806),所述母接头(805)的周向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座(806)配合的第二安装座(807),所述第一安装座(806)上铰接有活接螺栓(808),所述第二安装座(807)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活接螺栓(808)穿设在安装槽中,所述活接螺栓(808)的端部设置有活接螺母(80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室(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连通管(303)开合度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堵头(506)、杠杆机构(501)以及浮球(503),所述浮球(503)设置在第一容腔(302)中,所述第一堵头(506)设置在第二容腔(301)中,所述浮球(503)与杠杆机构(50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504)连接,所述第一堵头(506)与杠杆机构(50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505)连接,所述第一堵头(506)与连通管(303)相适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303)包括排液管(3031)和第一阀体(3032),所述第一阀体(3032)上设置有与第一堵头(506)相适配的第一腔体(3033),第一腔体(3033)与排液管(3031)连通,所述第一阀体(3032)的底部、周向以及顶部均设置有进液口(3034),多个所述进液口(3034)与第一腔体(3033)连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302)上设置有驱动机构(701),所述驱动机构(701)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杆(702),所述驱动机构(701)可驱动连杆(702)上下移动,所述连杆(702)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控制浇铸管(8)开度大小第二堵头(70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30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阀体(704),所述第二阀体(704)上设置有与第二堵头(703)相适配的第二腔体(7041),第二腔体(7041)与浇铸管(8)连通,所述第二阀体(704)的底部、周向以及顶部均设置有排液口(7042)多个所述排液口(7042)与第二腔体(7041)连通。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室(3)上设置有视觉系统,视觉系统用于监控浇嘴(9)处的流量。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室(3)上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304),所述内胆(2)与外壳(1)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01),所述保温层(101)与内胆(2)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10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下方设置有用于测量液位室(3)内铅液重量的重量监测传感器(10)。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一侧与外壳(1)铰接,所
述底座(4)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液位室(3)向浇嘴(9)侧倾翻的驱动装置(6)。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铰接在底座(4)上的丝杆(601),所述丝杆(601)上套接有可相对于丝杆(601)上下移动的套筒(602),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铰接座(603),所述铰接座(603)上铰接有安装板(604),所述套筒(602)穿过安装板(604)并与安装板(604)转动连接,所述套筒(602)的上端设置有手轮(605)。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铅液浇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腔(301)的侧壁上设置有泄流口(20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浇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铅液浇煲。包括外壳以及带有液位室的内胆,外壳安装在底座上,液位室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液位室分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隔板的底端设置有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连通管,第一容腔的底部设置有浇铸管,浇铸管的端部设置有浇嘴。本发明,通过在隔板的底端设置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连通管,第一容腔的底部设置浇铸管,浇铸管的端部设置有浇嘴。铅合金液从第二容腔流入到第一容腔以及从第一容腔流入到浇嘴的过程中,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时间,降低了氧化渣生成的量,合金配置不会偏析,减少合金浪费,保证了铅合金锭的质量。保证了铅合金锭的质量。保证了铅合金锭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冯旭龙 凃芳兵 唐晓东 肖福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阳宏广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8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