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智能电导体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3
阅读:102
评论:0

1.下文描述的所公开的主题涉及一种用于电神经刺激的装置。此外,参考了用于电神经刺激以校正睡眠呼吸障碍的装置的使用。
2.神经调节,例如神经的电刺激,在现有技术中被认为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医学治疗方法。它提供了通过与身体自身的自然神经过程相互作用来解决许多生理病症和障碍的机会。神经调节包括中枢、外周或自主神经系统中的电或化学活性的抑制(例如阻断)、刺激、修改、调节或治疗性改变。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以实现多个不同的目标。例如,运动神经元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被刺激以引起肌肉收缩。此外,可以阻断感觉神经元以减轻疼痛,或者刺激感觉神经元以向受试者或患者提供信号。在另外的示例中,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可以用于调节各种不自主的生理参数,例如心率和血压。神经调节可以提供治疗多种疾病或生理病症的机会。已经使用了各种装置和技术来试图对感兴趣的组织提供最佳刺激。
3.可以应用神经调节的病症之一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这是一种呼吸障碍,其特征在于睡眠期间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的反复发作。osa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睡眠相关的肌肉张力损失,舌头肌肉不能抵抗咽中的吸气负压。随着舌头被向后拉,它阻塞上呼吸道,减少通气量,降低肺和血氧水平。例如,舌下神经的刺激导致舌头肌肉(例如颏舌肌)收缩,从而保持开放、通畅的气道,因为颏舌肌负责舌头的向前运动以及前咽壁的硬化。
背景技术:
4.用于检测和治疗睡眠呼吸暂停预防的刺激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例如,us2003/0153953a1公开了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刺激器和刺激方法。然而,刺激器依赖于引导线的使用,所述引导线可能会因肌肉运动而疲劳。
5.us6240316b1教导了使用具有管状壳体且没有外部引导线的可注射微刺激器来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然而,所述可注射微刺激器不一定停留在所需位置,因为它们被设计成通过注射而易于植入,而非设计用于固定和稳定的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应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并提供用于刺激接受者的电神经刺激的改进系统。特别地,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耐用并确保精确的神经刺激同时可靠地停留在相对于待刺激组织的期望位置的装置。
7.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的可植入装置,该装置包括柔性本体和附接到柔性本体的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其中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包括接收天线、封装在气密密封壳体中的多个无源电部件以及与多个无源电部件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导体。优选地,电导体是一对电极。
8.如上所述的装置允许将电刺激器容易且稳定地定位在受试者、患者或刺激接受者中,例如在受试者的肌肉上或周围。柔性本体可以由任何合适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形成,使得
它可以配置成顺应期望的位置。柔性本体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硅树脂、塑料和/或其他合适的聚合物、共聚物以及它们的组合。该可植入装置被植入受试者体内的选定位置,并且可被控制或配置成以建设性的方式刺激肌肉和神经组织,以帮助打开阻塞的气道。提供如本文所述的装置消除了对额外锚固的需要。例如,柔性可植入装置因其柔性而可以容易地适应并因此附接到期望的组织。因此,本公开的关键方面可被认为是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可植入装置电刺激口咽的某些肌肉来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每个可植入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刺激器单元,以便收缩并由此拉开阻塞的气道。
9.刺激器单元(或“微刺激器”)优选是无引线的,并从受试者体外产生的射频(rf)磁场接收功率信号、刺激信号和/或再充电信号。因此,刺激器单元包括以下:接收天线,其接收功率信号、刺激信号和/或再充电信号;封装在气密密封壳体中的多个电部件,其中壳体优选由生物相容和/或rf(射频)可穿透材料制成;以及至少一个电导体,其与多个电部件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电导体配置用于向周围组织施加刺激信号。使用这种刺激器单元,可以避免需要电引线来将可植入装置连接到另一中央植入的或外部的控制器。
10.每个刺激器单元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可以配置为执行逻辑操作。因此,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微芯片、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它们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适于执行指令或执行逻辑操作的任何其他电路的全部或一部分。这里描述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刺激器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刺激器单元,或者可以同时控制两个刺激器单元,允许对要刺激的肌肉进行单一(单侧)或双侧刺激。
11.如上所述,刺激器单元可以配置成无引线的,从而避免需要引线或引导线。根据上文的可植入装置具有仅包括非常少的部件并因此非常紧凑的优点。此外,外部引导线(或者其他或松散部件)的缺乏极大地减少了承受应力和/或疲劳的部件的数量,因为引导线会由于受刺激肌肉的运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损坏。刺激器也可以制造成具有适合植入患者皮肤下的厚度。例如,刺激器可以具有小于4mm的厚度。此外,微刺激器可以从外部源接收电磁信号(例如功率信号和刺激信号)。当刺激器单元接收到适当的信号时,它产生所需的刺激脉冲,释放存储在电容器中的能量,然后在输出脉冲之间给电容器再充电。
12.根据本文公开的一实施例,柔性本体至少部分由硅树脂构成。可植入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柔性本体包括用于将可植入装置连接到受试者组织的缝合孔。硅树脂是柔性的和生物相容的,并且有助于可植入装置在受试者或患者体内以期望的定向对准。缝合孔提供了用于将可植入装置固定和紧固在期望位置的附接点。此外,柔性本体可以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圆形或矩形。柔性本体的形状可有助于可植入装置相对于待调节的特定神经或肌肉的定向。因此,可以采用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以便于植入身体的不同部位。可植入装置还可以涂有保护涂层。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涂层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以能够与柔性本体一起弯曲。保护涂层的封装材料还可以抵抗湿气渗透并防止腐蚀。
13.可植入装置可以特别地配置成使得柔性本体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其中每个臂包括至少一个缝合孔。这样,可植入装置的柔性本体可以期望的方式相对于特定肌肉(例如颏舌肌)、患者体内的神经或神经上方的体内表面进行附接。例如,第一和第二臂可以配置为使得柔性本体能够至少部分地围绕患者皮肤下的软组织或硬组织(例如神经、骨骼或肌肉组织)贴合。通过将缝合孔放置在柔性本体的第一臂和第二臂上,可植入装置可以进一步以
更贴合的方式固定到期望位置,从而将可植入装置的刺激器单元保持在其所需位置。
14.可植入装置配置用于植入到受试者舌下神经附近的颏舌肌附近。舌下神经通过其外侧支和内侧支来支配舌头肌肉和其他舌肌,包括颏舌肌和颏舌骨肌。颏舌肌的水平亚部(compartment)主要受舌下神经内侧支的内侧终末纤维支配,该神经在终末分叉处从外侧支分出。然后内侧支的远端部分变异成内侧终末纤维。颏舌肌的水平亚部的收缩可以用于打开或保持受试者的气道。其他舌肌的收缩可有助于其他功能,比如吞咽、发音和气道的打开或关闭。因为舌下神经支配多个舌肌,所以对于osa治疗来说,将神经的调节限制在内侧支,或者甚至可以限制在神经的内侧终末纤维或终末纤维可能是有利的。这样,最负责舌头运动和气道维持的颏舌肌可以选择性地作为收缩诱导神经调节的目标。可替代地,颏舌肌的水平亚部可以选择性地作为目标。
15.还可以设想每个柔性本体臂具有附接至其的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这样,在治疗期间可以应用更“智能”的、即先进的刺激策略,因为待刺激组织可以从至少两个不同的部位被刺激。优选地,不同的刺激器单元,即第一臂的刺激器和第二臂的刺激器,可以配置为独立操作,从而进一步增加可能的刺激策略的量。在优选实施例中,可植入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臂的柔性本体,每个臂具有附接至其的一个微刺激器,其中每个微刺激器独立操作。这种“智能”刺激,即独立刺激器单元,的操作可以由逻辑单元或处理器控制,该逻辑单元或处理器可以例如位于受试者体外。
16.还可能的是,接收天线配置成经由位于受试者体外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耦合从发射天线接收功率信号和刺激信号。接收天线和外部发射的耦合可以包括接收天线和发射之间的任何交互,该交互响应于施加到发射天线的信号而在接收天线上产生信号。天线之间的耦合可以包括电容耦合、电感耦合、射频(rf)耦合及其任意组合。
17.除了上述之外,刺激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路,用于将接收器天线电连接到多个无源电部件并返回到至少一个电导体。电路可以包括导电材料,例如金、铂、钛或任何生物相容的导电材料或材料的组合。此外,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部件:电阻器、电感器和/或电容器。
18.作为优选实施例的一部分,并且为了保护接收天线、电路和无源电部件免受患者体内环境的影响,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包括主体。特别地,可以设想接收天线设置在主体中。主体可优选由包括例如陶瓷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形成。主体的陶瓷材料也可以是烧结的。特别地,主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陶瓷层,在陶瓷烧结之前在其上沉积铂层。这样,接收天线和电子电路可以封装或集成在主体中。此外,电极以及无源电部件可以嵌入在主体上。此外,主体可以优选为透镜形状。
19.优选地,刺激器单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刺激器单元包括设置在主体的第一表面上的帽,形成气密密封壳体。根据进一步发展,帽至少部分由钛制成。帽的壁应该非常薄,优选小于10微米,以便吸收应力而不是将其传递到主体。还可以通过将帽焊接到设置在主体的第一表面上的环形焊接凸起来将帽附接至主体。这样,也附接至第一表面的电部件可被封装在气密密封壳体中。焊接凸起可以由任何生物相容材料制成,例如铟、金锡等。
20.除了上述之外,刺激单元包括设置在刺激单元的第一表面上并位于气密密封壳体中的多个焊盘,其中焊盘配置用于安装多个无源电部件,并且其中多个无源电部件被钎焊,
特别是回流焊,到多个焊盘。
21.可植入装置还可以配置成使得至少一个电导体设置在主体的第二表面上。电极可以包括刺激器上的任何合适的形状和定向,只要电极可以配置成在患者或受试者体内产生电场。电极还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如铜、银、金、铂、铱、铂-铱、铂-金、导电聚合物等或者导电材料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可以包括短线电极、圆形电极和/或圆形电极对。在一实施例中,场产生电极可以包括两个不同的电极,一个提供阳极,另一个提供阴极。根据优选实施例,至少一个电导体形成为一对电极垫。
22.根据本公开,接收天线可以是但不限于长线天线、贴片天线、螺旋天线、线圈天线、慢波天线、单极天线、偶极天线、螺旋天线、椭圆形天线、矩形天线等。然而,根据优选实施例,接收天线具有圆形和/或线圈形状。此外,它被限制在刺激单元的外部环形区域,从而提高其效率。根据可植入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气密密封壳体和至少一个电导体位于刺激单元的内部圆形区域内。
23.根据上文,可植入装置的刺激器单元或微刺激器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嵌入在主体的第二表面上的电极垫;接收器天线,其在主体的外径处集成在主体内部,即在外部环形区域内,从而提高效率;焊接到环形焊接凸起上的帽,该环形焊接凸起设置在主体的第一表面的内部区域上,提供气密密封壳体;封装在密封壳体中的焊盘,其配置为例如通过回流焊来安装无源电部件;集成在主体内部的至少一个电子电路,其将接收器天线连接到无源电部件并返回到电极垫。
附图说明
24.并入本说明书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所公开主题的多个示例。附图描述了以下:
25.图1描绘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植入装置的示意图;
26.图2描绘了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可植入装置的示意图;
27.图3描绘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刺激器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28.图4描绘了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的刺激器单元的示意性俯视图;
29.图5描绘了根据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的刺激器单元的示意性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图1描绘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植入装置10的示意图。该图示出了可植入装置10附接至受试者50的颏舌肌51。这样,可以调节与颏舌肌51相关的神经,从而刺激受试者50的舌头。如图1所示的可植入装置10包括柔性本体20和附接到柔性本体20的两个刺激器30(或微刺激器)单元,其中一个刺激器单元30附接到柔性本体20的第一臂201,另一个刺激器单元30附接到柔性本体20的第二臂202。柔性本体20允许装置10精确地配合到期望的组织。例如,根据图1的可植入装置10以鞍状形状安装至颏舌肌51。这消除了对额外锚固的需要。每个刺激器单元包括接收天线33、封装在气密密封壳体32中的多个无源电部件31。此外,每个刺激器单元30包括与多个无源电部件31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导体34。此外,刺激器单元30包括电路35(未示出),用于将接收器天线33电连接到多个无源电部件31并返回到至少一对电极34。如图1所示的刺激器单元30基本是透镜状的,并且具有附接在刺激器单元30的主
体40的第一表面41上的圆顶形帽321。由帽321封装的空间被认为是包括无源电部件31的气密密封壳体32,无源电部件31未在图1中示出。利用如上所述的装置10,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刺激器单元30,或者可以同时控制两个模拟器单元30。这根据所选择的治疗而允许肌肉51的单一(单侧)或双侧刺激。
31.与图1所示的可植入装置10的情况一样,具有两个刺激器单元30允许更先进的刺激策略,因为待刺激组织可以从至少两个不同的部位被刺激。优选地,两个刺激器单元30,即第一臂201的刺激器30和第二臂202的刺激器30,可以配置为独立操作。这样,可应用于受试者50的可能刺激策略的量增加。根据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可植入装置10配置成使得当柔性本体20附接到肌肉组织51时,两个刺激器单元30彼此相对定位。这种“智能”刺激的操作,即具有至少两个独立刺激器单元30的可植入装置30的操作,可以由处理器控制,该处理器例如可以位于受试者50体外。
32.每个刺激器单元包括接收天线33,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接收天线33形成为圆形线圈天线33。天线33配置成经由位于受试者50体外的发射天线(未示出)和接收天线33之间的耦合从发射天线接收功率信号和刺激信号。接收天线30和外部发射的耦合包括接收天线33和发射天线之间的任何交互,其响应于施加到发射天线的信号而在接收天线33上产生信号。天线之间的耦合可以包括电容耦合、电感耦合、射频(rf)耦合及其任意组合。根据图1,接收天线33集成在刺激器单元30的主体40中。
33.根据上文,图1中所示的刺激器单元30是无引线的,并且仅由很少部件构成。没有引导线极大地减少了承受应力和/或疲劳的部件的数量,因为引导线会由于受刺激肌肉的运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损坏。因此,图1的刺激器单元30非常耐用,并且允许精确的神经刺激,同时可靠地停留在相对于待刺激组织的期望位置。
34.第一臂201和第二臂202进一步有助于将可植入装置10附接到期望的肌肉组织,因为它们使得柔性本体20能够至少部分地围绕患者皮肤下的软组织或硬组织贴合。柔性本体20具有多个缝合孔21,用于将可植入单元10附接到肌肉组织。这样,可植入装置的柔性本体可以期望的方式附接。通过将缝合孔21放置在柔性本体20的第一臂201和第二臂202上,可植入装置10可以更贴合地固定,从而将可植入装置10的刺激器单元30保持在其所需位置。
35.如图1所示的装置10允许将刺激器单元30容易且稳定地定位在受试者50、患者或刺激接受者中,例如在受试者50的肌肉51周围。柔性本体2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生物相容材料形成,使得它可以配置成贴合期望的位置。柔性本体20的材料可以优选由硅树脂构成。
36.图2描绘了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可植入装置10的示意图。虽然原则上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但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刺激器单元30的所有部件都封装在气密密封壳体32中,除了电极对34之外,电极对34设置在壳体32的外部,用于施加刺激电流。此外,刺激器单元30是管状的。与图1中所示的刺激器单元30的情况一样,图2中所示的刺激器单元30是无引线的,并且仅由少量部件构成。因此,它们不会疲劳。
37.图3、图4和图5描绘了根据示例性单元的刺激器单元30。更具体地,图3示出了刺激器单元3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示出了其示意性俯视图,图5示出了其示意性仰视图。所描绘的刺激器单元30包括基本由一个或多个陶瓷层制成的主体40,在陶瓷烧结之前,铂层沉积在陶瓷层上。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线圈接收天线33和电路35集成在刺激器单元30的陶瓷主体40内。这样,接收天线33和电子电路35可以永久地固定在主体40中,避免复杂部件的不
必要移动。电路35将接收器天线33电连接到多个无源电部件31,并返回到至少一个电导体34。电路35可以包括导电材料,例如金、铂、钛或任何其他生物相容的导电材料或者材料组合。此外,电路35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部件:电阻器、电感器和/或电容器。各种无源部件可以用于将无源部件连接到至少一个电导体。如图4和图5所示,线圈天线33被限制在刺激单元30的外部环形区域43,从而提高其效率。
38.刺激器单元30还包括附接到主体40的第一表面41(顶侧)的帽321。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帽321是圆顶形的并且由包括钛的材料制成,该帽321封装气密密封壳体32。气密密封壳体32包括无源电部件31,其优选回流焊到多个焊盘311上。帽321的壁应该非常薄,优选小于10微米,以便吸收潜在的应力,而不是将其传递到陶瓷主体40。根据图3、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使用设置在主体40的第一表面41上的环形焊接突起322来将帽321焊接到主体40的第一表面41。焊接突起322和焊盘311由任何生物相容材料制成,例如铟、金锡等。焊接突起322、气密密封壳体32以及其中存在的无源部件31位于刺激单元30的内部圆形区域44内,该内部圆形区域44基本位于外部环形区域43内。
39.如图3中进一步描绘,刺激器单元30包括附接到主体40的第二表面42(底侧)的电导体34。如焊接突起322、气密密封壳体以及无源部件31,电导体34也被限制在刺激单元30的内部圆形区域44。根据优选实施例以及图5所示,附接到微刺激器30的第二表面的电极34形成为电极垫341。
40.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之一,而是可以许多其他方式修改。
41.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所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所有优点,包括结构细节、空间布置和方法步骤,对于本发明来说,无论是它们本身还是它们之间的各种组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42.附图标记列表
43.10可植入装置
44.20柔性本体
45.21缝合孔
46.201第一臂
47.202第二臂
48.30刺激器单元
49.31多个电部件
50.311多个焊盘
51.32气密密封壳体
52.321帽
53.322焊接凸起
54.33接收天线
55.34电导体
56.341电极垫
57.35电路
58.40主体
59.41第一表面
60.42第二表面
61.43外部环形区域
62.44内部圆形区域
63.50受试者
64.51颏舌肌
技术特征:
1.一种配置用于植入受试者(50)体内的可植入装置(10),该装置包括:柔性本体(20),以及附接到柔性本体(20)的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30),其中,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30)包括:封装在气密密封壳体(32)中的多个电部件(31),接收天线(33),以及与多个电部件(31)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导体(34)。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30)是无引线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本体(20)至少部分由硅树脂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本体(20)包括用于将所述可植入装置(10)连接到受试者(50)的组织的缝合孔(2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植入装置(10)配置成植入到受试者(50)的舌下神经附近的颏舌肌附近。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本体(20)具有第一臂(201)和第二臂(202),其中每个臂(201、202)包括至少一个缝合孔(2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本体(20)的每个臂(201、202)具有附接至其的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30)。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33)配置成经由位于受试者(50)体外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33)之间的电感耦合从所述发射天线接收功率信号和刺激信号。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器单元(30)包括至少一个电路(35),用于将多个无源电部件(31)电连接到至少一个电导体(34)。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30)包括主体(40)。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33)设置在所述主体(40)中。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器单元(30)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40)的第一表面(41)上的帽(321),形成所述气密密封壳体(32)。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帽(321)至少部分由钛制成。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器单元的第一表面(41)包括焊接凸起(322),其中,所述帽(321)可焊接到所述焊接凸起(322)。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单元(30)包括设置在刺激单元(30)的第一表面(41)上并位于所述气密密封壳体(32)中的多个焊盘(311),其中焊盘(311)配置用于安装所述多个电部件(31)。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部件(31)被钎焊
到所述多个焊盘(311)。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34)设置在所述主体(40)的第二表面(42)上。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34)形成为电极垫(341)。19.根据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单元(30)的主体(40)至少部分由陶瓷材料构成。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单元(30)的主体(40)还包括铂层(pl)。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0)的陶瓷材料是烧结的。22.根据权利要求10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33)具有圆形和/或线圈形状,并且被限制在所述刺激单元(30)的主体(40)的外部环形区域(43)。23.根据权利要求1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密封壳体(32)和至少一个电导体(34)位于所述刺激单元(30)的主体(40)的内部圆形区域(44)内。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30)还包括:配置为执行逻辑操作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电池。
技术总结
本文公开了一种配置用于植入受试者(50)体内的可植入装置(10),该装置包括柔性本体(20)和附接到柔性本体(20)的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30),其中至少一个刺激器单元(30)包括封装在气密密封壳体(32)中的多个电部件(31)、接收天线(33)以及与所述多个电部件(31)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导体(34)。的至少一个电导体(34)。的至少一个电导体(34)。
技术研发人员:M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尼科索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8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