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联合疗法中的针对CD3和CD20的双特异性抗体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3 阅读:79 评论:0

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联合疗法中的针对cd3和cd20的双特异性抗体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靶向cd3和cd20两者的双特异性抗体以及此类抗体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和来那度胺(lenalidomide)的护理标准方案联合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例如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的用途。还提供了有利的治疗方案。


背景技术:

2.滤泡性淋巴瘤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其特征在于临床过程缓慢,经常需要多次治疗。每年大约有2%到3%的患者会发生组织学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通常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年时大约20%的转化,并且10年时大约30%的转化)。组织学转化后的预后极差(中位os为1至2年)(relander等人,j clin oncol 2010;28:2902-13;wagner-johnston等人,blood2015;126:851-7)。
3.晚期滤泡性淋巴瘤最常见的一线疗法是r-chop或利妥昔单抗和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br)(hiddemann等人,blood 2005;106:3725-32;rummel等人,lancet 2013;381:1203-10)。复发性或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受既往治疗方案、缓解持续时间和ps影响。无论一线治疗如何选择(包括r-chop/奥比妥珠单抗(obinutuzumab)-chop,br),20%的患者在24个月时出现疾病进展,并且是较差os的强预测指标,其中只有35%至50%的患者在5年时存活。非交叉耐药的救助方案通常应用于24个月时的疾病进展,并且考虑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hdt-asct(casulo等人,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8;24:1163-71;jurinovic等人,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8;24:1172-9)。
4.若干治疗方案被批准用于第二次或后续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r2)的组合已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响应率,但2年pfs仅为50%至60%(leonard等人,j clin oncol 2019;37:1188-99)。数种疗法(包括单克隆抗cd20抗体和烷化剂)均失败的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尽管艾代拉里斯(idelalisib)被批准用于双重难治性病例,但其显示出仅43%的1年pfs以及导致治疗中断的若干种毒性(salles等人,haematologica 2017;e156)。
5.考虑到受试者对目前可用的滤泡性淋巴瘤治疗选择的功效和响应有限,非常期望针对该患者群体,例如针对那些在当前可用疗法后复发和/或对当前可用疗法难治的患者的新疗法。
6.发明概述
7.本文提供了通过施用结合cd3和cd20的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的护理标准方案,特别是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案来治疗患有滤泡性淋巴瘤,例如复发性和/或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的人受试者的方法。
8.在一方面,本文提供了治疗人受试者的滤泡性淋巴瘤,例如r/r滤泡性淋巴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受试者施用艾可瑞妥单抗(epcoritamab)与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的组合,例如,该方法包括向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艾可瑞妥单抗。
9.在一方面,本文提供了治疗人受试者的滤泡性淋巴瘤,例如r/r滤泡性淋巴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例如皮下)和有效量的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和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其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
10.(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该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可变重链(vh)区和可变轻链(vl)区,其中vh区包含seq id no:6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vl区包含seq id no:7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和
11.(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该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vh区和vl区,其中vh区包含seq id no:13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vl区包含seq id no:14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
12.其中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或48mg的剂量施用,并且其中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双特异性抗体以28天周期施用。
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的剂量(或约24mg的剂量)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以48mg的剂量(或约48mg的剂量)施用。
1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或48mg的剂量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例如持续2.5个28天周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在每周施用后每两周施用一次(双周施用),例如持续六个28天周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在双周施用后每四周施用一次,例如持续至少三个28天周期,例如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在施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之前两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的引发剂量(例如,0.16mg或约0.16m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施用引发剂量之后且施用24mg或48mg的每周剂量之前,施用双特异性抗体的中间剂量(例如,0.8mg或约0.8mg)。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发剂量在中间剂量之前一周施用,并且中间剂量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之前一周施用。
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以28天周期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例如持续一个28天周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每周施用利妥昔单抗之后,利妥昔单抗每四周施用一次,例如持续四个28天周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以375mg/m2的剂量施用。
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从28天周期的第1天到第21天,例如,从28天周期的第1周期到第12周期,每天一次施用来那度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在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以15mg的剂量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在28天周期的第2周期到第12周期以20mg的剂量施用。
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在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例如,如表2中所示。
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其中
19.(a)双特异性抗体如下施用:
20.(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21.(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22.(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24mg的剂量;和
23.(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24mg的剂量;
24.(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25.(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2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其中
27.(a)双特异性抗体如下施用:
28.(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29.(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30.(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48mg的剂量;和
31.(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48mg的剂量;
32.(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33.(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3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其中
35.(a)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如下施用:
36.(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37.(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38.(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24mg的剂量;和
39.(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24mg的剂量;
40.(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41.(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4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其中
43.(a)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如下施用:
44.(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45.(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46.(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48mg的剂量;和
47.(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48mg的剂量;
48.(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49.(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5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皮下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口服施用。
5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序贯施用。例如,如果在同一天施用,则(a)利妥昔单抗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例如,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b)来那度胺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例如,第1-3周期的第1、8、15和22天,第4-9周期的第1和15天,以及第10-12周期的第1天);(c)利妥昔单抗在来那度胺之前施用(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或(d)首先施用利妥昔单抗,其次施用来那度胺,并且最后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在同一天施用,则(a)利妥昔单抗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例如,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b)来那度
胺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例如,第1-3周期的第1、8、15和22天,第4-9周期的第1和15天,以及第10-12周期的第1天);(c)来那度胺在利妥昔单抗之前施用(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或(d)首先施用来那度胺,其次施用利妥昔单抗,并且最后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
5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患有r/r滤泡性淋巴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患有1、2或3a级r/r滤泡性淋巴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患有ii、iii或iv期r/r滤泡性淋巴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先前已用至少一种既往抗赘生剂,例如抗cd20抗体治疗。
5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用针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防治来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治包括在例如与双特异性抗体同一天施用皮质类固醇(例如,剂量为例如100mg或其当量(包括口服剂量)的泼尼松龙(prednisolone))。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天进一步施用皮质类固醇。
5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受试者施用前驱用药(premedication),诸如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静脉内或口服例如50mg的剂量或其当量)和/或退热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例如560mg-1000mg的剂量),以减少对注射的反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前驱用药与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施用。
5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治和前驱用药在第1周期期间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在第1周期中双特异性抗体的末次施用后,受试者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在第2周期期间施用防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在前一个周期的双特异性抗体的末次施用中,受试者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在随后的周期中继续防治。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前驱用药在第2周期期间施用。在又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前驱用药在随后的周期期间施用。
5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发展1级crs,则向受试者施用抗生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发展2级或3级crs,则向受试者施用血管加压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发展4级crs,则向受试者施用至少两种血管加压药。
5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发展2级、3级或4级crs,则向受试者施用托珠单抗(tocilizuma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受试者进一步施用类固醇(例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或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将托珠单抗换成抗il-6抗体(例如,司妥昔单抗(siltuximab))或il-1r拮抗剂(例如,阿那白滞素(anakinra))。
5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受试者施用针对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防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针对tls的防治包括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一种或多种降尿酸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拉布立酶(rasburicase)和/或别嘌呤醇(allopurinol)作为降尿酸剂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受试者表现出tls的体征时,可以使用支持性疗法诸如拉布立酶。
5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本文所述方法治疗的受试者实现完全响应、部分响应或疾病稳定,例如,如卢加诺(lugano)标准或lyric所定义的。
6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抗原结合区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1、2和3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4、序列gtn和seq id no:5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并且第二抗原结合区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8、9和10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11、序列das和seq id no:12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在一些
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抗原结合区包含含有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并且第二抗原结合区包含含有seq id no:13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14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
6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结合臂衍生自人源化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λ(lambda)抗体(例如,seq id no: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结合臂衍生自人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κ(kappa)抗体(例如,seq id no: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具有人igg1恒定区的全长抗体。
6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惰性fc区,例如,其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的fc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促进双特异性抗体形成的取代,例如,其中在第一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l,并且其中在第二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r,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具有惰性fc区(例如,l234、l235和d265处的取代(例如,l234f、l235e和d265a))和促进双特异性抗体形成的取代(例如,f405l和k409r)两者。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含有seq id no:19和20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恒定区。
6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24和2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由其组成)的第一重链和第一轻链,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26和2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由其组成)的第二重链和第二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艾可瑞妥单抗或其生物类似物。
附图说明
64.图1显示了在来那度胺存在的情况下的t细胞活化。在不存在或存在通过固定化抗cd3进行的cd3交联的情况下,将t细胞与测定培养基或来那度胺预温育3天(如x轴所指示),之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cd4
+
和cd8
+
t细胞上cd69、cd25、pd-1和lamp-1的上调。显示的数据是四个供体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fi)(每个圆圈代表一个供体的一种条件)。预温育条件显示在x轴上。
65.图2是显示来那度胺对duobody-cd3xcd20诱导的t细胞介导的针对表达cd20的daudi细胞的细胞毒性的影响的图。在不存在或存在固定化抗cd3的情况下,将t细胞与来那度胺(5或50μm)或不与来那度胺一起温育3天。然后将t细胞用于使用duobody-cd3xcd20或duobody-cd3xctrl(含有cd3臂和非结合对照臂)进行的细胞毒性测定,并且表达cd20的daudi细胞作为靶细胞(e:t比2:1)。显示的数据是重复的平均细胞毒性百分比
±
sd,相对于培养基对照(无抗体,无来那度胺)归一化。
66.图3是总体临床试验设计的示意图。
67.图4是剂量递增设计的示意图。
68.发明详述
69.定义
70.如本文所用,术语“免疫球蛋白”是指一类结构相关的糖蛋白,其由两对多肽链组成,一对轻(l)低分子量链和一对重(h)链,所有四条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免疫球蛋白的结
构已被很好地表征(参见例如,fundamental immunology ch.7(paul,w.编,第2版raven press,n.y.(1989))。简而言之,每条重链通常由重链可变区(本文缩写为vh或vh)和重链恒定区(本文缩写为ch或ch)组成。重链恒定区通常由三个域ch1、ch2和ch3组成。铰链区是重链ch1和ch2域之间的区并且高度柔性。铰链区中的二硫键是igg分子中两条重链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部分。每条轻链通常由轻链可变区(本文缩写为vl或v
l
)和轻链恒定区(本文缩写为cl或c
l
)组成。轻链恒定区通常由一个域cl组成。vh区和vl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高变性区(或高变区,其在序列和/或结构定义环的形式上可以是高变的),也称为互补决定区(cdr),散布有更保守的区,称为框架区(fr)。每个vh和vl通常由三个cdr和四个fr构成,从氨基端到羧基端按以下顺序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fr4(另见chothia和lesk j mol biol 1987;196:901-17)。除非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矛盾,否则本文的cdr序列根据imgt规则(brochet x.,nucl acids res 2008;36:w503-508;lefranc mp.,nucl acids res1999;27:209-12;www.imgt.org/)鉴定。除非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矛盾,否则对恒定区中氨基酸位置的引用是根据eu编号(edelman等人,pnas.1969;63:78-85;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五版1991nih publication no.91-3242)。例如,根据eu编号,seq id no:15示出igg1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位置118-447。
71.如本文所用,术语“对应于位置......的氨基酸”是指人igg1重链中的氨基酸位置编号。其他免疫球蛋白中的相应氨基酸位置可通过与人igg1比对发现。因此,一个序列中“对应于”另一序列中的氨基酸或区段的氨基酸或区段是使用标准序列比对程序(诸如align、clustalw或类似程序)通常以默认设置与其他氨基酸或区段比对的氨基酸或区段,并且与人igg1重链具有至少50%、至少80%、至少90%或至少95%的同一性。比对序列或序列中的区段并由此确定序列中与根据本发明的氨基酸位置对应的位置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
72.如本文所用,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术语“抗体”(ab)是指免疫球蛋白分子,其在典型生理条件下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具有显著时间段的半衰期,诸如至少约30分钟、至少约45分钟、至少约1小时、至少约2小时、至少约4小时、至少约8小时、至少约12小时、约24小时或更长时间、约48小时或更长时间,约3、4、5、6、7天或更多天等,或任何其他相关的功能定义时期(诸如足以诱导、促进、增强和/或调节与抗体结合抗原相关的生理反应的时间和/或足以使抗体募集效应器活性的时间)。免疫球蛋白分子的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含有与抗原相互作用的结合域。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抗体还涵盖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ab)、抗体样多肽、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
73.如本文所用,术语“抗体片段”或“抗原结合片段”是指保留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片段,并且可以通过任何已知技术,诸如酶促裂解、肽合成和重组技术生成。抗体片段的实例包括(i)fab’或fab片段,由vl、vh、cl和ch1域组成的单价片段,或如wo2007059782(genmab)中所述的单价抗体;(ii)f(ab’)2片段,包含在铰链区通过二硫键连接的两个fab片段的二价片段;(iii)fd片段,基本上由vh和ch1域组成;(iv)fv片段,基本上由抗体单臂的vl和vh域组成;(v)dab片段(ward等人,nature1989;341:544-46),其基本上由vh域组成并且也称为域抗体(holt等人;trends biotechnol 2003;21:484-90);(vi)骆驼科或纳米抗体(revets等人;expert opin biol ther 2005;5:111-24)和(vii)分离的互补决定区(cdr)。此外,尽管fv片段的两个域vl和vh由单独的基因编码,但可以使用重组方
法通过合成接头连接它们,使它们能够制成单个蛋白质链,其中vl和vh区配对以形成单价分子(称为单链抗体或单链fv(scfv),参见例如,bird等人,science 1988;242:423-26以及huston等人,pnas 1988;85:5879-83)。此类单链抗体涵盖在术语抗体片段中,除非另有说明或上下文明确指出。
74.如本文所用,术语“抗体结合区”或“抗原结合区”是指与抗原相互作用并包含vh区和vl区两者的区。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抗体不仅指单特异性抗体,而且指包含多个,诸如两个或更多个,例如三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抗原结合区的多特异性抗体。除非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否则术语抗原结合区包括作为抗原结合片段的抗体片段,即保留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75.如本文所用,术语“同种型”是指由重链恒定区基因编码的免疫球蛋白类别(例如igg1、igg2、igg3、igg4、igd、iga、ige或igm)。当提及特定的同种型例如igg1时,该术语不限于特定的同种型序列例如特定的igg1序列,而是用于指示抗体在序列上更接近于该同种型例如igg1,而不是其他同种型。因此,例如,igg1抗体可以是天然存在的igg1抗体的序列变体,其可以包括恒定区中的变异。
76.如本文所用,术语“双特异性抗体”或“bs”或“bsab”是指具有由不同抗体序列定义的两个不同抗原结合区的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可以是任何形式。
77.如本文所用,术语“半分子”、“fab-臂”和“臂”是指一个重链-轻链对。
78.当双特异性抗体被描述为包含“衍生自”第一亲本抗体的半分子抗体和“衍生自”第二亲本抗体的半分子抗体时,术语“衍生自”表示通过任何已知方法将来自所述第一和第二亲本抗体中的每一个的所述半分子重组为所得双特异性抗体来生成双特异性抗体。在此上下文中,“重组”不旨在受任何特定重组方法的限制,因此包括用于产生本文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所有方法,包括例如通过半分子交换(也称为“受控fab-臂交换”)重组,以及在核酸水平和/或通过在同一细胞中共表达两个半分子进行重组。
79.如本文所用,在抗体的上下文中,术语“全长”表示抗体不是片段,而是含有通常在自然界中发现的特定同种型的所有域,例如,igg1抗体的vh、ch1、ch2、ch3、铰链、vl和cl域。全长抗体可以是工程化的。“全长”抗体的实例是艾可瑞妥单抗。
80.如本文所用,术语“fc区”是指由免疫球蛋白的两条重链的fc序列组成的抗体区,其中所述fc序列至少包含铰链区、ch2域和ch3域。
81.如本文所用,术语“第一和第二ch3区之间的异二聚体相互作用”是指第一ch3/第二ch3异二聚体蛋白中第一ch3区和第二ch3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82.如本文所用,术语“第一和第二ch3区的同二聚体相互作用”是指第一ch3/第一ch3同二聚体蛋白中的第一ch3区和另一个第一ch3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第二ch3/第二ch3同二聚体蛋白中的第二ch3区和另一个第二ch3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83.如本文所用,在抗体与预定抗原结合的上下文中,术语“结合”通常是指以对应于当使用抗体作为配体和使用抗原作为分析物,通过例如生物层干涉法(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在octet htx仪器中测定时约10-6
m或更小,例如10-7
m或更小,诸如约10-8
m或更小,诸如约10-9
m或更小、约10-10
m或更小、或约10-11
m或甚至更小的kd的亲和力的结合,并且其中抗体以对应于比其结合非特异性抗原(例如,bsa、酪蛋白)而非预定抗原或密切相关抗原的kd低至少十倍,诸如低至少100倍,例如低至少1,000倍,诸如低至少10,
000倍,例如低至少100,000倍的kd的亲和力结合预定抗原。结合kd较低的量取决于抗体的kd,因此当抗体的kd很低时,则结合抗原的kd低于结合非特异性抗原的kd的量可以是至少10,000倍(即抗体是高度特异性的)。
84.如本文所用,术语“分离的抗体”是指基本上不含具有不同抗原特异性的其他抗体的抗体。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特异性结合cd20和cd3的分离的双特异性抗体另外基本上不含特异性结合cd20或cd3的单特异性抗体。
85.如本文所用,术语“cd3”是指人分化簇3蛋白,其为t细胞共受体蛋白复合物的一部分并且由四个不同的链构成。cd3也存在于其他物种中,因此,术语“cd3”不限于人cd3,除非与上下文相矛盾。在哺乳动物中,复合物含有cd3γ(gamma)链(人cd3γ链uniprotkb/swiss-prot no p09693,或食蟹猴cd3γuniprotkb/swiss-prot no q95li7)、cd3δ(delta)链(人cd3δuniprotkb/swiss-prot no p04234,或食蟹猴cd3δuniprotkb/swiss-prot no q95li8)、两条cd3ε(epsilon)链(人cd3εuniprotkb/swiss-prot no p07766,seq id no:28);食蟹猴cd3εuniprotkb/swiss-prot no q95li5;或恒河猴cd3εuniprotkb/swiss-prot no g7ncb9)和cd3ζ链(zeta)链(人cd3ζuniprotkb/swiss-prot no p20963,食蟹猴cd3ζuniprotkb/swiss-prot no q09tk0)。这些链与称为t细胞受体(tcr)的分子缔合并在t淋巴细胞中生成激活信号。tcr和cd3分子共同构成tcr复合物。
86.如本文所用,术语“cd3抗体”或“抗-cd3抗体”是指特异性结合抗原cd3,特别是人cd3ε(epsilon)的抗体。
87.术语“人cd20”或“cd20”是指人cd20(uniprotkb/swiss-prot no p11836,seq id no:29),并包括由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天然表达的或在用cd20基因或cdna转染的细胞上表达的cd20的任何变体、同等型和物种同系物。物种同系物包括恒河猴cd2(恒河猴(macaca mulatta);uniprotkb/swiss-prot no h9yxp1)和食蟹猴cd20(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uniprotkb no g7pq03)。
88.如本文所用,术语“cd20抗体”或“抗cd20抗体”是指特异性结合抗原cd20,特别是人cd20的抗体。
89.如本文所用,术语“cd3xcd20抗体”、“抗cd3xcd20抗体”、“cd20xcd3抗体”或“抗cd20xcd3抗体”是指双特异性抗体,其包含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区,其中一个特异性结合抗原cd20并且其中一个特异性结合cd3。
90.如本文所用,术语“duobody-cd3xcd20”是指igg1双特异性cd3xcd20抗体,其包含分别如seq id no:24和seq id no:25所定义的第一重链和轻链对,并且包含如seq id no:26和seq id no:27所定义的第二重链和轻链对。第一重链和轻链对包含结合人cd3ε(epsilon)的区,第二重链和轻链对包含结合人cd20的区。第一结合区包含如seq id no:6和7所定义的vh和vl序列,并且第二结合区包含如seq id no:13和14所定义的vh和vl序列。这种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如wo 2016/110576所述进行制备。
91.本文还提供包含实例的抗体的重链、轻链、vl区、vh区或一个或多个cdr的功能变体的抗体。在抗体的上下文中使用的重链、轻链、vl、vh或cdr的功能变体仍然允许抗体保留至少相当大比例(至少约90%、95%或更多)的“参考”和/或“亲本”抗体的功能性特征,包括对cd20和/或cd3的特定表位的亲和力和/或特异性/选择性、fc惰性和pk参数,诸如半衰期、tmax、cmax。此类功能变体通常保留与亲本抗体的显著序列同一性和/或具有基本上相似长
度的重链和轻链。两个序列之间的同一性百分比是考虑到为实现两个序列的最佳比对而需要引入的空位的数量和每个空位的长度,序列共享的相同位置数量的函数(即,同源性百分比=相同位置的#/位置的总#x 100)。两个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一性百分比可以例如使用已纳入align程序(2.0版)的e.meyers和w.miller,comput.appl.biosci 4,11-17(1988)的算法确定,使用pam120重量残差表,空位长度罚分12和空位罚分4。此外,可以使用needleman和wunsch,j mol biol 1970;48:444-453算法确定两个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一性百分比。示例性变体包括与亲本抗体序列的重链和/或轻链、vh和/或vl和/或cdr区主要相差保守取代的变体;例如,变体中的10个,例如9、8、7、6、5、4、3、2或1个取代可以是保守氨基酸残基取代。
92.保守取代可以通过下表中反映的氨基酸类别内的取代来定义:
93.表1:保守取代的氨基酸残基类别
[0094][0095]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以下命名法描述突变:i)给定位置的氨基酸取代被写为例如k409r,其意指用精氨酸取代位置409的赖氨酸;ii)对于特定变体,使用特定的三字母或一字母代码,包括代码xaa和x以指示任何氨基酸残基。因此,在位置409用精氨酸取代赖氨酸称为:k409r,并且在位置409用任何氨基酸残基取代赖氨酸称为k409x。如果位置409的赖氨酸缺失,则其用k409*表示。
[0096]
如本文所用,术语“人源化抗体”是指遗传工程化改造的非人抗体,其含有人抗体恒定域和经修饰以含有与人可变域的高度序列同源性的非人可变域。这可以通过将一起形成抗原结合位点的六个非人抗体cdr移植到同源人接受体框架区(fr)上来实现(参见wo92/22653和ep0629240)。为了完全重建亲本抗体的结合亲和力和特异性,可能需要将亲本抗体(即非人抗体)的框架残基替换为人框架区(回复突变)。结构同源性建模可能有助于鉴定框架区中对抗体结合特性很重要的氨基酸残基。因此,人源化抗体可以包含非人cdr序列,主要是任选地包含相对于非人氨基酸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回复突变的人框架区,以及完全人恒定区。本文在duobody-cd3xcd20中使用的cd3臂的vh和vl代表人源化抗原结合区。任选地,可以应用不一定是回复突变的额外的氨基酸修饰,以获得具有优选特征诸如亲和力和生化特性的人源化抗体。
[0097]
如本文所用,术语“人抗体”是指具有衍生自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的抗体。人抗体可以包括不由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例如,通过体外随机或位点特异性诱变或通过体内体细胞突变引入的突变)。然而,如本文所用,术语“人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第4版).lyon,france:iarc press(2008)以及swerdlow sh,campo e,harris nl等人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修订第4版).lyon,france:iarc press(2017)定义的who分类进行分类,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102]
如本文所用,术语“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或“复发性fl”是指在对用抗赘生疗法诸如含有抗cd20抗体的免疫化学疗法的先前治疗实现部分响应(pr)或完全响应(cr)后进展的滤泡性淋巴瘤。如本文所用,术语“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或“难治性fl”是指用抗赘生疗法治疗但未能实现对该疗法的至少部分响应的滤泡性淋巴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如本文所用,术语“r/r滤泡性淋巴瘤”或“r/r fl”旨在指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
[0103]
如本文所用,术语“利妥昔单抗”(cas号:174722-31-7;drugbank-db00073;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条目d02994)是指针对人cd20的含有遗传工程化嵌合人γ1鼠恒定域的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含有人γ1恒定域并且在美国专利号5,736,137中称为“c2b8”。利妥昔单抗是市售的,例如或在本文所述方法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可以用其生物类似物替代。因此,应理解术语“利妥昔单抗”旨在涵盖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物。术语“利妥昔单抗”还涵盖具有利妥昔单抗的cdr、可变区或重链和轻链的抗体。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物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利妥昔单抗-abbs)、(利妥昔单抗-pvvr)和生物类似物可以根据指定用于利妥昔单抗的护理标准剂量或以与指定用于利妥昔单抗的护理标准剂量等效的剂量施用。
[0104]
如本文所用,术语“来那度胺”是指沙利度胺(thalidomide)衍生物,其具有化学式c
13h13
n3o3以及化学名称:3-(4-氨基-1-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哌啶-2,6-二酮(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编号191732-72-6)。来那度胺可例如以商品名获得。术语“来那度胺”还旨在涵盖来那度胺的品牌和仿制(generic)版本(仿制等效物),以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异构体、外消旋物、溶剂化物、复合物和水合物、无水物形式,及其任何多晶形或无定形形式或它们的组合。
[0105]
术语“治疗”是指为了缓解、改善、阻止或根除(治愈)症状或疾病状态诸如滤泡性淋巴瘤的目的而施用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治疗活性抗体。治疗可以导致完全响应(cr)、部分响应(pr)或疾病稳定(sd),例如,如卢加诺标准和/或lyric所定义。可以继续治疗,例如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0106]
如本文所用,术语“施用(administering或administration)”是指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方法和递送系统中的任一种将包含治疗剂的组合物(或配制剂)物理引入受试者。本文所述的抗体的优选施用途径包括静脉内、腹膜内、肌肉内、皮下、脊柱或其他胃肠外施用途径,例如通过注射或输注。如本文所用,短语“胃肠外施用”是指除肠内和表面施用以外的施用方式,通常通过注射,并且包括但不限于静脉内、腹膜内、肌肉内、动脉内、鞘内、淋巴管内、病变内(intralesional)、囊内、眼眶内、心内、皮内、经气管、皮下、表皮下、关节内、囊下、蛛网膜下、脊柱内、硬膜外和胸骨内注射和输注,以及体内电穿孔。替代性地,本文所述的治疗剂可以经由非胃肠外途径,诸如表面、表皮或粘膜施用途径施用,例如鼻内、经口、阴道、直肠、舌下或表面施用。也可以例如一次、多次和/或在一个或多个延长的时
hydroxystearate)、聚乙二醇甘油酯(polyoxylglyceride)、聚山梨醇酯诸如聚山梨醇酯20或聚山梨醇酯80、丙二醇二月桂酸酯、丙二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糖醇酯蔗糖棕榈酸酯、蔗糖硬脂酸酯、三辛精和tpgs(非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0113]
如本文所用,“稀释剂”是药学上可接受的(对人施用安全且无毒)并且可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或药物配制剂的稀释物(术语“组合物”和“配制剂”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优选地,组合物的此类稀释物仅稀释抗体浓度而不稀释缓冲液和稳定剂。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稀释剂含有与存在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的浓度相同的缓冲液和稳定剂。进一步的示例性稀释剂包括无菌水、注射用抑菌水(bwfi)、ph缓冲溶液(优选为乙酸盐缓冲液)、无菌盐水溶液诸如注射用水、林格氏溶液或右旋糖溶液。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稀释剂包含乙酸盐缓冲液和山梨糖醇或基本上由乙酸盐缓冲液和山梨糖醇组成。
[0114]
如本文所用,术语“约”是指高于规定值不超过10%且低于规定值不超过10%的值。
[0115]
滤泡性淋巴瘤治疗方案
[0116]
本文提供了使用结合cd3和cd20的双特异性抗体(“抗cd3xcd20抗体”)(例如,结合人cd3和人cd20的分离的抗cd3xcd20抗体)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的护理标准方案来治疗人受试者滤泡性淋巴瘤的方法。该方法还可用于治疗例如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r/r滤泡性淋巴瘤)。应当理解,用本文描述的结合cd3和cd20的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滤泡性淋巴瘤(例如,r/r滤泡性淋巴瘤)的方法还涵盖双特异性抗体用于在人受试者中治疗滤泡性淋巴瘤(例如,r/r滤泡性淋巴瘤)的相应用途。
[0117]
因此,在一方面,本文提供了治疗人受试者的滤泡性淋巴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施用双特异性抗体和有效量的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和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其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
[0118]
(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该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可变重链(vh)区和可变轻链(vl)区,其中vh区包含seq id no:6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vl区包含seq id no:7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和
[0119]
(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该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vh区和vl区,其中vh区包含seq id no:13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vl区包含seq id no:14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
[0120]
其中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或48mg的剂量(或约24mg或48mg的剂量)施用,并且其中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双特异性抗体以28天周期施用。
[012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全长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具有惰性fc区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具有惰性fc区的全长抗体。
[012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的剂量(或约24mg的剂量)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以48mg的剂量(或约48mg的剂量)施用。
[0123]
关于待施用的双特异性抗体的24mg或48mg剂量(或约24mg或48mg剂量),或任何其他指定剂量,应理解该量是指代表全长抗体的双特异性抗体的量,诸如实施例部分中定义的艾可瑞妥单抗。因此,可以将施用24mg的双特异性抗体的剂量称为施用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的剂量,其中该剂量对应于艾可瑞妥单抗的24mg的剂量。当例如使用的抗体的分
子量与全长抗体诸如艾可瑞妥单抗的分子量显著不同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确定待施用的抗体的量。例如,抗体的量可以通过将抗体的分子量除以全长抗体诸如艾可瑞妥单抗的重量并将其结果乘以本文所述的特定剂量来计算。只要双特异性抗体(例如,duobody cd3xcd20的功能变体)与duobody cd3xcd20在血浆半衰期、fc惰性和/或对cd3和cd20的结合特征方面(即,在cdr和表位结合特征方面)方面具有高度相似的特征,此类抗体适合于以对于全长抗体诸如艾可瑞妥单抗描述的剂量用于本文提供的方法。
[012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剂量以28天周期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24或48mg的每周施用进行2.5个28天周期(即,10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1周期的第15和22天,以及第2和第3周期的第1、8、15和22天,24mg或48mg的每周剂量施用2.5个28天周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每周施用后,可以将施用双特异性抗体的间隔降低至每两周一次(双周施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周施用进行六个28天周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双周施用后,可以将施用间隔降低到每四周一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四周一次的施用可以进行较长时间,例如28天周期的至少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至少3个周期、至少4个周期、至少5个周期、至少6个周期、至少7个周期、至少8个周期、至少9个周期、至少10个周期、至少15个周期、至少20个周期、或1-20个周期、1-15个周期、1-10个周期、1-5个周期、5-20个周期、5-15个周期或5-10个周期。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每四周施用一次进行至少三个28天周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作为单一疗法(即,没有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从28天周期的第13周期起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作为单一疗法从第13周期起施用直至疾病进展(例如,如卢加诺标准或lyric所定义)。
[012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每周剂量在第1-3周期以28天周期施用(其可以包括引发和中间剂量,如下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双周剂量在第4-9周期施用,并且每四周一次的剂量从第10周期开始施用,例如,在第10-15周期、第10-20周期、第10-25周期、第10-30周期或更多周期,例如,直至在受试者中观察到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0126]
应当理解,本文所指的剂量在上述情况下也可称为全剂量或固定剂量,其中例如,每周剂量、双周剂量和/或每四周的剂量以相同的水平施用。因此,当优选地在每个每周施用,每个双周施用,和每个每四周一次施用选择48mg的剂量时,应施用48mg的相同剂量。在施用该剂量之前,可以施用引发或引发和随后的中间(二次免疫)剂量。这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其可能有助于减轻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风险和严重性,这是可能在使用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抗cd3xcd20抗体治疗期间发生的副作用。与固定剂量或全剂量相比,此类引发或引发和中间剂量处于较低剂量。
[0127]
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施用24mg或48mg的每周剂量之前,可以在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施用双特异性抗体的引发剂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1周期中施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之前两周施用引发剂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引发剂量是0.16mg(或约0.16mg)的全长双特异性抗体。
[012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施用引发剂量之后且施用24mg或48mg的每周剂量之前,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中间剂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引发剂量在中间剂量之前一周(即,在第1周期的第1天)施用,并且中间剂量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前一周(即第1周期的第8天)施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中间剂量是800μg(0.8mg)或约800μg(0.8mg)的全长双特异性抗体。
[0129]
本文所述的方法涉及用结合cd3和cd20的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的护理标准方案来治疗患有滤泡性淋巴瘤(例如,r/r滤泡性淋巴瘤)的人受试者。
[013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以护理标准剂量施用,例如,如临床研究所支持、根据当地指南和/或相关当地标签。
[013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根据产品标签或产品特性概要施用(参见例如,(利妥昔单抗)处方信息,可在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3/103705s5414lbl.pdf获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物被用于代替本文描述的方法中的利妥昔单抗。
[013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根据产品标签或产品特性概要施用(参见例如,处方信息,可在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3/021880s034lbl.pdf获得)。
[0133]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根据当地指南和当地标签进行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以375mg/m2的剂量(或约375mg/m2的剂量)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静脉内施用。
[0134]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以28天周期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qw)。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的每周施用进行一个28天周期(即,4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利妥昔单抗每周施用后,利妥昔单抗以28天周期每四周施用一次(q4w)。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每四周施用一次利妥昔单抗进行四个28天周期(即,4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根据当地指南和当地标签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以15mg或20mg的剂量(或约15mg或20mg的剂量)施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以15mg的剂量(或约15mg的剂量)施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以20mg的剂量(或约20mg的剂量)施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以口服剂量施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作为用于口服施用的胶囊施用。
[013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以28天周期施用连续21天(即,第1-21天),即从28天周期的第1天到第21天每天一次施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施用12个28天周期(即,在28天周期的第1-12周期的第1-21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在28天周期的第1周期的第1-21天以15mg的剂量(或约15mg的剂量)施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在28天周期的第2-12周期的第1-21天以20mg的剂量(或约20mg的剂量)施用。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在28天周期的第1周期的第1-21天以15mg的剂量(或约15mg的剂量)施用,并且在28天周期的第2-12周期的第1-21天以20mg的剂量(或约20mg的剂量)施用。
[0136]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受试者根据护理指南标准(例如,如产品标签中指定的)在治疗周期期间出现与来那度胺相关的毒性(血液学或非血液学)时,来那度胺的剂量减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持续的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疗法导致骨髓功能改善(即,受试者不再出现血液学毒性和/或非血液学毒性至少连续2个周期,并且在当前剂量水平的新周期开始时受试者的anc≥1.5x 109/l,血小板计数≥100x 109/l),则来那度胺的剂量重新递增直至下一个更高剂量水平(直至起始剂量,例如,20mg/天)。
[0137]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或来那度胺同时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在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
[013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或来那度胺序贯施用。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利妥昔单抗或其生物类似物和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28天周期的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28天周期的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利妥昔单抗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来那度胺和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28天周期的第1-3周期的第1、8、15和22天,28天周期的第4-9周期的第1和15天,以及28天周期的第10-12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来那度胺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在同一天(例如,28天周期的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28天周期的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利妥昔单抗在来那度胺之前施用。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如果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28天周期的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28天周期的第2-5周期的第1-5天)施用,则首先施用利妥昔单抗,其次施用来那度胺,并且最后施用双特异性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在同一天施用,则(a)利妥昔单抗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例如,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b)来那度胺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例如,第1-3周期的第1、8、15和22天,第4-9周期的第1和15天,以及第10-12周期的第1天);(c)来那度胺在利妥昔单抗之前施用(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或(d)首先施用来那度胺,其次施用利妥昔单抗,最后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
[013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施用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双特异性抗体之前向受试者施用针对crs的前驱用药和/或防治。
[014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和双特异性抗体(例如,皮下)以28天周期施用,其中:
[0141]
(a)双特异性抗体如下施用:
[0142]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43]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44]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24mg的剂量;和
[0145]
(iv)在第10周期和后续周期(例如,第10-15周期、第10-20周期、第10-25周期、第10-30周期或更多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46]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0147]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0148]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和双特异性抗体(例如,皮下)以28天周期施用,其中:
[0149]
(a)双特异性抗体如下施用:
[0150]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51]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52]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48mg的剂量;和
[0153]
(iv)在第10周期和后续周期(例如,第10-15周期、第10-20周期、第10-25周期、第10-30周期或更多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54]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0155]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015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和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例如,皮下)以28天周期施用,其中:
[0157]
(a)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如下施用:
[0158]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59]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60]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24mg的剂量;和
[0161]
(iv)在第10周期和后续周期(例如,第10-15周期、第10-20周期、第10-25周期、第10-30周期或更多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62]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0163]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016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和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例如,皮下)以28天周期施用,其中:
[0165]
(a)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如下施用:
[0166]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67]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68]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48mg的剂量;和
[0169]
(iv)在第10周期和后续周期(例如,第10-15周期、第10-20周期、第10-25周期、第10-30周期或更多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70]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0171]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017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和双特异性抗体(例如,皮下)以28天周期施用,其中:
[0173]
(a)双特异性抗体如下施用:
[0174]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75]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76]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24mg的剂量;和
[0177]
(iv)在第10周期和后续周期(例如,第10-15周期、第10-20周期、第10-25周期、第10-30周期或更多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78]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以375mg/m2的剂量或其当量施用;和
[0179]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在第1周期以15mg的剂量并且第2-12周期以20mg的剂量施用。
[018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和双特异性抗体(例如,皮下)以28天周期施用,其中:
[0181]
(a)双特异性抗体如下施用:
[0182]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83]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84]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48mg的剂量;和
[0185]
(iv)在第10周期和后续周期(例如,第10-15周期、第10-20周期、第10-25周期、第10-30周期或更多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86]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以375mg/m2的剂量或其当量施用;和
[0187]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在第1周期以15mg的剂量并且第2-12周期以20mg的剂量施用。
[0188]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和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例如,皮下)以28天周期施用,其中:
[0189]
(a)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如下施用:
[0190]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91]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92]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24mg的剂量;和
[0193]
(iv)在第10周期和后续周期(例如,第10-15周期、第10-20周期、第10-25周期、第10-30周期或更多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24mg的剂量;
[0194]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以375mg/m2的剂量或其当量施用;和
[0195]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在第1周期以15mg的剂量并且第2-12周期以20mg的剂量施用。
[0196]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例如,静脉内)、来那度胺(例如,口服)和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例如,皮下)以28天周期施用,其中:
[0197]
(a)双特异性抗体艾可瑞妥单抗如下施用:
[0198]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199]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200]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48mg的剂量;和
[0201]
(iv)在第10周期和后续周期(例如,第10-15周期、第10-20周期、第10-25周期、第10-30周期或更多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48mg的剂量;
[0202]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以375mg/m2的剂量或其当量施用;和
[0203]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在第1周期以15mg的剂量并且第2-12周期以20mg的剂量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认为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受试者施用防治性抗血栓治疗,诸如低剂量阿司匹林(例如,每天70-100mg)。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肺栓塞(pe)的既往病史的受试者施用抗凝疗法。
[020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经历用本文所述方法治疗的受试者患有经组织学证实的cd20
+滤泡性淋巴瘤。
[020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患有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患有1、2或3a级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患有ii、iii或iv期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
[0206]
在另一种治疗中,受试者在用本文所述的方法治疗之前已经接受了至少一线治疗。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受试者在用本文描述的方法治疗之前已经用至少一种先前的抗赘生剂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赘生剂包含抗cd20抗体。
[0207]
在一些实施例中,受试者具有0、1或2的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表现状态(ecog ps)。关于ecog ps评分的信息可以见于例如oken等人,am j clin oncol 1982dec;5(6):649-55)。
[020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患有可测量疾病,如定义为(a)在ct或mri上的≥1个可测量的结节病变(长轴》1.5cm且短轴》1.0cm)或≥1个可测量的结外病变(长轴》1cm)。
[020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具有可接受的器官功能,如定义为:(a)anc≥1.0x 109/l,(b)血小板计数》75x 109/l,或如果骨髓浸润或脾肿大,则≥50x 109/l,(c)alt水平≤2.5倍uln,(d)总胆红素水平≤2x uln,(e)egfr》50ml/min(通过cockcroft-gault公式),以及(f)pt、inr和aptt≤1.5x uln(除非接受抗凝剂)。
[02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对抗cd20抗体疗法没有重度变应性或过敏性反应或对双特异性抗体的任何组分或赋形剂没有已知的变态反应或不耐受。
[021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没有有临床意义的心脏病,包括(a)在第一剂双特异性抗体之前一年内的心肌梗塞,或与心脏功能相关或影响心脏功能的不稳定或不受控的疾病/病症(例如,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 iii-iv级)、心律失常(ctcae第4版2级或更高)或有临床意义的ecg异常,和/或(b)显示基线qtcf》470msec的12导联ecg。
[0212]
接受本文所述治疗的人受试者可以是具有实施例3中所示的一项或多项纳入标准,或不具有实施例3中所示的一项或多项排除标准的患者。
[0213]
本文所述的方法有利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诸如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使用例如本文所述的治疗方案连续不断地维持治疗。然而,当发生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接受的毒性时,可以终止治疗。
[0214]
患有滤泡性淋巴瘤的受试者对使用本文所述方法治疗的响应可以根据恶性淋巴瘤的卢加诺响应标准(本文也称为“卢加诺标准”)和/或淋巴瘤对免疫调节治疗标准的响应(本文也称为“lyric”)来评估,如实施例3中所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卢加诺标准评估完全响应(cr)、部分响应(pr)和疾病稳定(sd)。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根据卢加诺标准显示出疾病进展,也称为疾病进展(pd)的患者根据lyric进一步评价。cheson等人j clin oncol2014;32:3059-68提供了有关卢加诺标准/分类系统的详细信息,包括完全响应、部分响应、无响应/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定义(特别参见cheson等人,2014的表3)。表8中提供了有关lyric的详细信息。
[021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受试者用本文所述的方法治疗直到他们表现出疾病进展(pd),例如,如卢加诺标准和/或lyric所定义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受试者用本文所述的方法治疗,直到他们表现出由卢加诺标准和lyric二者定义的疾病进展(pd)。
[0216]
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治疗的受试者优选经历滤泡性淋巴瘤的至少一种体征的改
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改善是通过可测量的肿瘤病变的数量和/或大小的减少来测量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在ct、pet-ct或mri片上测量病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细胞学或组织学来评价对疗法的响应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骨髓抽吸物和骨髓生检来评价对疗法的响应。
[021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治疗的受试者表现出完全响应(cr)、部分响应(pr)或疾病稳定(sd),如卢加诺标准或lyric所定义(参见例如表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任选地与另一种疗法或安慰剂相比,本文所述的方法产生选自延长生存(例如无进展生存或总体生存)的至少一种治疗效果。
[0218]
当在人受试者中使用利用基于免疫细胞和双特异性抗体的路径的方法时,可能会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这些路径通过活化免疫效应细胞,例如通过接合cd3发挥作用(lee等人,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9;25:625-38,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rs缓解与本文所述的方法一起进行。作为crs缓解的一部分,如本文所述,在施用全剂量(例如,24或48mg)之前进行引发剂量和/或中间剂量的选择。crs可以根据标准实践进行分类(例如,如lee等人,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9;25:625-38所概述,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crs可以包括细胞因子,例如促炎细胞因子,例如il-6、tnf-α或il-8的过度释放,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呕吐和寒战。因此,尽管双特异性抗体诸如艾可瑞妥单抗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活性,但它们的免疫学作用方式可能触发不必要的“副作用”,即诱导不需要的炎症反应。因此,患者可以进一步经受用例如止痛药、退热药和/或抗炎药的伴随治疗、防治和/或前驱用药以减轻可能的crs症状。
[0219]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方法中的人受试者用crs防治来治疗。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防治包括向受试者施用皮质类固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防治(例如皮质类固醇)与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施用。防治(例如皮质类固醇)也可以在随后的一天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治(例如皮质类固醇)在随后的第2、3和4天进一步施用。应当理解,在涉及进一步用药(诸如防治)时,第2、3和4天是相对于在第1天施用的双特异性抗体的施用而言的。例如,当在一个周期的第15天施用抗体并且还施用防治时,对应于第2、3和4天的防治是该周期的第16、17和18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治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的当天和随后的第2-4天施用。当所述防治与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施用时,优选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施用之前30-120分钟施用防治。适用于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用途的示例性皮质类固醇是泼尼松龙。因此,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皮质类固醇是泼尼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泼尼松龙以100mg的静脉内剂量或其当量(包括口服剂量)施用。表5显示了可以用于crs防治的泼尼松龙的示例性皮质类固醇当量,以及剂量当量。
[0220]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本文所述的方法中的人受试者用前驱用药治疗以减少对注射的反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前驱用药包括抗组胺药的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前驱用药包括退热药的施用。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前驱用药包括抗组胺药和退热药的全身施用。
[0221]
适用于前驱用药的示例性抗组胺药是苯海拉明。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前驱用药的抗组胺药是苯海拉明。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苯海拉明以静脉内或口服剂量50mg或其当量施用。适用于前驱用药的示例性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前驱用药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对乙酰氨基酚以650-1000mg
的口服剂量或其当量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前驱用药与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施用,例如,在注射双特异性抗体之前,例如,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30-120分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以50mg(或约50mg)的静脉内或口服剂量与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在注射双特异性抗体之前,例如,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30-120分钟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退热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以650-1000mg(或约650-1000mg)的口服剂量与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在注射双特异性抗体之前,例如,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30-120分钟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和退热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分别以50mg(或约50mg)的静脉内或口服剂量和以650-1000mg(或约650-1000mg)的口服剂量与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在注射双特异性抗体之前,例如,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30-120分钟施用。
[0222]
可以至少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施用针对crs的前驱用药和/或防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双特异性抗体的前四次施用期间施用前驱用药和/或防治。例如,可以在双特异性抗体施用的第一个28天周期期间如本文所述施用防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一个周期期间施用前驱用药。
[0223]
通常,初始治疗期间的反应风险会在数次施用后消退,例如,在前四次施用(第一个周期)后消退。因此,当人受试者在第四次施用后没有经历crs时,可以停止对crs的防治。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1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和第2周期的开始时施用前驱用药和/或防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1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和第2周期的开始时施用前驱用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21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和第2周期的开始时施用防治。然而,crs防治可能会继续,特别是当人受试者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同样,前驱用药也可以任选地继续。crs分级可以按照表6和表7中的描述进行。
[0224]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在本文描述的方法中,当受试者在21天周期的第2周期中双特异性抗体的首次施用后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在21天周期的第2周期期间第二次和第三次施用双特异性抗体期间施用防治,即当人受试者在第1周期中双特异性抗体的首次施用(即第四次施用)后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在第二个28天周期期间施用crs的防治。此外,当在前一个周期的双特异性抗体的末次施用中,人受试者经历大于1级的crs,可以在随后的周期期间继续进行防治。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在前一个周期的双特异性抗体的末次施用中,受试者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在随后的周期期间继续进行防治。在第二周期(即第2周期)期间可以任选地施用任何前驱用药。也可以在随后的周期中任选地施用进一步的前驱用药。
[022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施用针对crs的前驱用药和防治,包括抗组胺药诸如苯海拉明(例如,静脉内或口服剂量50mg,或其当量)、退热药诸如对乙酰氨基酚(例如,650-1000mg的口服剂量或其当量)和皮质类固醇诸如泼尼松龙(例如,100mg的静脉内剂量或其当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30-120分钟施用前驱用药和防治。在随后的第2天、第3天和任选地第4天,施用进一步的防治,包括全身施用皮质类固醇诸如泼尼松龙(例如,100mg的静脉内剂量或其当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优选在双特异性抗体的前四次施用期间,例如在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施用的第一个28天周期期间,施用前驱用药和防治时间表。此外,在先前周期的末次施用期间发生例如大于1级的crs的情况下,后续周期可以包括相同的施用时间表,其中作为施用时间表的一部分的前驱用药是任选的。
[0226]
在使用本文所述的剂量和治疗方案治疗患有滤泡性淋巴瘤的人受试者期间,crs可以得到良好管理,同时有效地控制和/或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如实施例中所述,用本文所述方法治疗的受试者可能会经历可管理的crs。在某些情况下,接受本文所述治疗的受试者可能会发展为根据标准实践定义的1级的crs。在其他情况下,受试者可能会发展出可管理的根据标准实践定义的2级的crs。因此,接受本文所述治疗的受试者可能具有可管理的根据标准实践定义的1级或2级的crs。根据crs的标准分类,1级crs包括发热至至少38℃、无低血压、无缺氧,并且2级crs包括发热至至少38℃加不需要血管加压药的低血压和/需要通过低流量鼻套管吸氧或吹氧的缺氧。此种可管理的crs可以在第1周期发生。接受本文所述治疗的人受试者在治疗期间也可能具有根据标准实践定义的大于2级的crs。因此,接受本文所述治疗的人受试者在所述治疗期间也可能具有根据标准实践定义的3级的crs。此种可控制的crs可能会在第1周期和后续周期期间进一步发生。
[0227]
根据本文所述方法治疗的人受试者也可能经历发热、疲乏和注射部位反应。他们还可能经历神经毒性、部分性癫痫发作、与crs相关的失写症或与crs相关的意识模糊状态。
[0228]
如上所述,尽管已接受crs防治,但受试者可能在用本文所述方法治疗期间发展crs。crs分级标准描述于表6和表7。
[0229]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发展1级crs的受试者如果出现感染则用抗生素治疗,即如果受试者发展1级crs则向受试者施用抗生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持续抗生素直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果存在)消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现出全身症状的患有1级crs的受试者用nsaid治疗。
[023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发展2级crs的受试者接受iv液体推注(fluid bolus)和/或补氧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发展2级crs的受试者用血管加压药(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患有2级crs伴合并症的受试者用托珠单抗(针对il-6受体的人源化抗体,可作为例如市售)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患有2级crs的受试者用托珠单抗和/或类固醇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类固醇是地塞米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类固醇是甲泼尼龙。
[0231]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对出现并发icans的受试者施用地塞米松。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在例如6小时内未显示crs症状改善,或者如果受试者在初始改善后开始恶化,则第二剂托珠单抗与一剂皮质类固醇一起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在三次施用后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向受试者施用额外的细胞因子疗法,例如抗il-6抗体(例如,司妥昔单抗)或il-1r拮抗剂(例如,阿那白滞素)。
[023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发展3级crs的受试者用血管加压药(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支持和/或补氧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患有3级crs的受试者用托珠单抗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患有3级crs的受试者用托珠单抗联合类固醇(例如,地塞米松或其甲泼尼龙等效物)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出现并发icans的受试者施用地塞米松。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在三次施用后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向受试者施用额外的细胞因子疗法,例如抗il-6抗体(例如,司妥昔单抗)或il-1r拮抗剂(例如,阿那白滞素)。
[0233]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发展4级crs的受试者用血管加压药(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支持和/或补氧(例如,经由正压通气,诸如cpap、bipap、插管或机械通气)治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发展4级crs的受试者施用至少两种血管加压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向发展4级crs
的受试者施用托珠单抗和类固醇(例如,地塞米松或其甲泼尼龙等效物)。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对出现并发icans的受试者施用地塞米松。如果受试者在三次施用后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向受试者施用额外的细胞因子疗法,例如抗il-6抗体(例如,司妥昔单抗)或il-1r拮抗剂(例如,阿那白滞素)。
[023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将托珠单抗换成il-6抗体(例如,司妥昔单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受试者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将托珠单抗换成il-1r拮抗剂(例如,阿那白滞素)。
[023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受试者接受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防治性治疗,即受试者用针对tls的防治来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分类和分级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如howard等人n engl j med 2011;364:1844-54以及coiffier等人,j clin oncol 2008;26:2767-78所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tls的防治(防治性治疗)包括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一种或多种降尿酸剂。示例性降尿酸剂包括拉布立酶和别嘌呤醇。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tls的防治性治疗包括施用拉布立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tls的防治性治疗包括施用别嘌呤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tls的防治性治疗包括在施用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别嘌呤醇和别嘌呤醇。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当受试者表现出tls的体征时,可以使用支持性疗法诸如拉布立酶。
[0236]
正在根据本文所述方法施用利妥昔单抗的受试者可以用支持性疗法治疗。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支持性疗法包括但不限于,(a)用对乙酰氨基酚(例如,口服650mg)、苯海拉明(例如,静脉内或口服50-100mg)和类固醇进行的前驱用药,例如开始每次利妥昔单抗输注前30-60分钟,(b)针对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carinii)肺炎的防治性治疗,(c)根据当地标准实践的cns防治(例如,甲氨蝶呤),(d)低剂量阿司匹林(例如,每天70-100mg)或另一种防治性抗血栓治疗,用于在开始治疗后5年内没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肺栓塞(pe)的既往史且被认为处于标准血栓形成风险的受试者,和/或(e)用于在开始治疗后5年内具有dvt或pe的既往病史的受试者的抗凝疗法。
[023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所述方法中使用的双特异性抗体是皮下施用的,因此在药物组合物中配制以使其与皮下(s.c.)施用相容,即具有允许以本文所述的剂量药学可接受的s.c.施用的配制剂和/或浓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皮下施用通过注射进行。例如,与皮下配制剂相容并可用于本文所述方法的duobody cd3xcd20的配制剂先前已有描述(参见例如wo2019155008,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可以使用三水乙酸钠、乙酸、氢氧化钠、山梨糖醇、聚山梨酯80和注射用水配制,并且具有5.5或约5.5的p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作为5mg/ml或60mg/ml浓缩物提供。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将期望剂量的双特异性抗体重构至约1ml的体积用于皮下注射。
[0238]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双特异性抗体的合适药物组合物可以包含双特异性抗体、20-40mm乙酸盐、140-160mm山梨糖醇和表面活性剂诸如聚山梨酯80,并且具有5.3-5.6的ph。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配制剂可以包含抗体浓度在5-100mg/ml范围内,例如48或60mg/ml的双特异性抗体、30mm乙酸盐、150mm山梨糖醇、0.04%w/v聚山梨醇酯80,并且具有5.5的ph。此种配制剂可以用例如配制剂缓冲液稀释以允许适当的给药和皮下施用。
[0239]
适当地选择药物组合物的体积以允许抗体的皮下施用。例如,待施用的体积在约0.3ml至约3ml的范围内,诸如0.3ml至3ml。待施用的体积可以是0.5ml、0.8ml、1ml、1.2ml、
1.5ml、1.7ml、2ml或2.5ml,或约0.5ml、约0.8ml、约1ml、约1.2ml、约1.5ml、约1.7ml、约2ml或约2.5ml。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待施用的体积是0.5ml或约0.5m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待施用的体积为0.8ml或约0.8m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待施用的体积为1ml或约1m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待施用的体积为1.2ml或约1.2m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待施用的体积为1.5ml或约1.5m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待施用的体积为1.7ml或约1.7m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待施用的体积为2ml或约2m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待施用的体积为2.5ml或约2.5ml。
[024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在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中配制,该药物组合物用于根据当地护理标准实践(例如,如当地指南或当地产品标签所规定的)施用(例如,静脉内施用)。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作为用于静脉内施用的无菌、澄清、无色、不含防腐剂的液体浓缩物提供。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以10mg/ml的浓度在100mg/10ml或500mg/50ml一次性小瓶中供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利妥昔单抗在聚山梨醇酯80(0.7mg/ml)、柠檬酸钠二水合物(7.35mg/ml)、氯化钠(9mg/ml)和水中配制,ph为6.5,用于注射。
[024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在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中配制,该药物组合物适用于例如根据当地的护理标准实践(例如,如当地指南或当地产品标签所规定的)施用(例如,口服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配制成口服剂型,例如胶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来那度胺配制为包含来那度胺、无水乳糖、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硬脂酸镁的胶囊。
[024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本文所述方法的双特异性抗体包含:
[0243]
(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该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可变重链(vh)区和可变轻链(vl)区,其中vh区包含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内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vl区包含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内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和
[0244]
(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该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vh区和vl区,其中vh区包含seq id no:13的氨基酸序列内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vl区包含seq id no:14的氨基酸序列内的cdr1、cdr2和cdr3序列。
[0245]
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从可变重链区和可变轻链区鉴定cdr1、cdr2和cdr3区。来自所述可变重链区和可变轻链区的cdr区可以根据imgt(参见lefranc等人,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9;27:209-12,1999]以及brochet.nucl acids res 2008;36:w503-8)进行注释。
[024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
[0247]
(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该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1、2和3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4、gtn序列和seq id no:5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和
[0248]
(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该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8、9和10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11、序列das和seq id no:12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
[024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
[0250]
(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该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含有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和
[0251]
(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该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含有seq id no:13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14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
[025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全长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具有惰性fc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全长抗体并且具有惰性fc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针对cd3的第一结合臂衍生自人源化抗体,例如衍生自全长igg1,λ(lambda)抗体,如wo2015001085中所述的h1l1,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和/或针对cd20的第二结合臂衍生自人抗体,例如衍生自全长igg1,κ(kappa)抗体,如wo2004035607中所述的克隆7d8,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双特异性抗体可以由两个半分子抗体产生,其中两个半分子抗体中的每个包含例如seq id no:24和25以及seq id no:26和27中所示的各自的第一和第二结合臂。半抗体可以在cho细胞中产生,并且双特异性抗体可以通过例如fab臂交换生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duobody cd3xcd20的功能变体。
[0253]
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含有与seq id no:6至少85%、90%、95%、96%、97%、98%或99%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或含有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但具有1、2或3个突变(例如,氨基酸取代)的vh区,以及含有与seq id no:7至少85%、90%、95%、96%、97%、98%或99%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或含有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但具有1、2或3个突变(例如,氨基酸取代)的vl区;和
[0254]
(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含有与seq id no:13至少85%、90%、95%、98%或99%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或含有seq id no:13的氨基酸序列但具有1、2或3个突变(例如,氨基酸取代)的vh区,以及含有与seq id no:14至少85%、90%、95%、98%或99%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或含有seq id no:14的氨基酸序列但具有1、2或3个突变(例如,氨基酸取代)的vl区。
[025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
[0256]
(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含有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含有seq id no:25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和
[0257]
(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含有seq id no:26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
[025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含有与seq id no:24至少85%、90%、95%、98%或99%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或含有seq id no:24的氨基酸序列但具有1、2或3个突变(例如,氨基酸取代)的重链,以及含有与seq id no:25至少85%、90%、95%、98%或99%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或含有seq id no:25的氨基酸序列但具有1、2或3个突变(例如,氨基酸取代)的轻链;和
[0259]
(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含有与seq id no:26至少85%、90%、95%、98%或99%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或含有seq id no:26的氨基酸序列但具有1、2或3个突变(例如,氨基酸取代)的重链,以及含有与seq id no:27至少85%、90%、95%、98%或99%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轻链或含有seq id no:27的
氨基酸序列但具有1、2或3个突变(例如,氨基酸取代)的轻链。
[0260]
各种恒定区或其变体可用于双特异性抗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包含igg恒定区,诸如人igg1恒定区,例如,如seq id no:15中定义的人igg1恒定区,或任何其他合适的igg1同种异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具有人igg1恒定区的全长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结合臂衍生自人源化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λ(lambda)抗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结合臂衍生自人源化抗体,例如衍生自全长igg1,λ(lambda)抗体,并因此包含λ轻链恒定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结合臂包含如seq id no:22中定义的λ轻链恒定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结合臂衍生自人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κ(kappa)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结合臂衍生自人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κ(kappa)抗体,并因此可以包含κ轻链恒定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结合臂包含如seq id no:23所限定的κ轻链恒定区。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结合臂包含如seq id no:22中定义的λ轻链恒定区,而第二结合臂包含如seq id no:23中定义的κ轻链恒定区。
[0261]
应当理解,双特异性抗体的恒定区部分可以包含允许双特异性抗体的高效形成/产生和/或提供惰性fc区的修饰。此类修饰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
[0262]
不同格式的双特异性抗体是本领域已知的(由kontermann,drug discov today 2015;20:838-47;mabs,2012;4:182-97综述)。因此,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用途中使用的双特异性抗体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双特异性格式或产生它的方法。例如,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互补ch3域以强制异二聚化的双特异性抗体、旋钮入孔(knob-into-hole)分子(genentech,wo9850431)、crossmab(roche,wo2011117329)或静电匹配分子(amgen,ep1870459和wo2009089004;chugai,us201000155133;oncomed,wo2010129304)。
[0263]
优选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含有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的fc区,第一重链具有包含第一ch3区的第一fc序列,第二重链具有包含第二ch3区的第二fc序列,其中第一和第二ch3区的序列是不同的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ch3区之间的异二聚体相互作用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ch3区的同二聚体相互作用中的每一者。有关这些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它们的更多详细信息,提供于例如wo2011131746和wo2013060867(genmab),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在第一重链中包含(i)在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的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l,并且在第二重链中包含在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的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r,或反之亦然。
[0264]
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包含fc区中的修饰以使fc区惰性或非活化。因此,在本文公开的双特异性抗体中,可以修饰一条或两条重链,使得相对于没有修饰的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诱导fc介导的效应器功能的程度更小。fc介导的效应器功能可以通过测定t细胞上fc介导的cd69表达(即cd3抗体介导的、fcγ受体依赖性cd3交联导致的cd69表达)、通过结合fcγ受体、通过结合clq、或通过诱导fc介导的fcγr交联来测量。具体而言,可以修饰重链恒定区序列,在使得与野生型(未修饰的)抗体相比时,fc介导的cd69表达降低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9%或100%,其中所述fc介导的cd69表达在基于pbmc的功能测定中测定,例如如wo2015001085的实施例3所述。重链和轻链恒定区序列的修饰也可以导致clq与所述抗体的结合减少。与未修饰的抗体相比,降低可以是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7%或100%,并且clq结合可以例如通过elisa测定。
此外,可以修饰fc区使得抗体介导与未修饰的抗体相比fc介导的t细胞增殖降低了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9%或100%,其中所述t细胞增殖是在基于pbmc的功能测定中测量的。可以被修饰的氨基酸位置的实例,例如在igg1同种型抗体中包括位置l234和l235。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并且其中在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中,对应于根据eu编号的人igg1重链中位置l234和l23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残基分别为f和e。此外,d265a氨基酸取代可以降低与所有fcγ受体的结合并防止adcc(shields等人,jbc 2001;276:6591-604)。因此,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在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中,对应于根据eu编号的人igg1重链中位置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残基为a。
[026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中,对应于人igg1重链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在这些位置具有这些氨基酸的抗体是具有惰性fc区或非活化fc区的抗体的实例。
[026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在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两者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在第一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l,并且其中在第二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r,或反之亦然。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i)在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两者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并且(ii)在第一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l,并且其中在第二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r,或反之亦然。
[0267]
关于本文所述的双特异性抗体,那些具有三个氨基酸取代l234f、l235e和d265a的组合以及另外地k409r或f405l突变的双特异性抗体,如上所述,可以分别用后缀“fear”或“feal”表示。
[0268]
野生型igg1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在本文中可鉴定为seq id no:15。与上文公开的实施方案一致,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包含携带f405l取代的igg1重链恒定区并且可以具有seq id 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或携带k409r取代的igg1重链恒定区并且可以具有seq id 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具有使fc区惰性或非活化的进一步取代。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igg1重链恒定区的组合,其中igg1重链恒定区之一的氨基酸序列携带l234f、l235e、d265a和f405l取代(例如,如seq id no:19中所示)并且另一个igg1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携带l234f、l235e、d265a和k409r取代(例如,如seq id no:20中所示)。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含有seq id no:19和20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恒定区。
[0269]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用于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用途的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含有分别如seq id no:24和25中定义的重链和轻链的第一结合臂,以及含有分别如seq id no:26和27中定义的重链和轻链的第二结合臂。此种抗体在本文中称为duobody cd3xcd20。此外,此种抗体的变体被考虑用于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用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分别由seq id no:24和25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和轻链,以及分别由seq id no:26
和27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和轻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特异性抗体是艾可瑞妥单抗(cas 2134641-34-0)或其生物类似物。
[0270]
试剂盒
[0271]
本文还提供包括药物组合物的试剂盒,药物组合物含有以适于在本文所述方法中使用的治疗有效量的根据本发明的结合cd3和cd20的双特异性抗体,诸如duobody cd3xcd20或艾可瑞妥单抗,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试剂盒还可以包括含有利妥昔单抗(例如,用于静脉内施用)和/或来那度胺(例如,用于口服施用)的药物组合物。试剂盒任选地还可以包括例如包括施用时间表的说明书,以允许从业者(例如,医师、护士或患者)将包含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施用于患有滤泡性淋巴瘤的患者。试剂盒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注射器。
[0272]
任选地,试剂盒包括多个包装的单剂量药物组合物,其各自含有有效量的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进行单次施用。它们还可以包括多个包装的单剂量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根据实践标准方案的利妥昔单抗和/或来那度胺剂量。用于施用药物组合物所必需的仪器或装置也可以包括在试剂盒中。
[0273]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
[0274]
1.双特异性抗体,其包含:
[0275]
(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可变重链(vh)区和可变轻链(vl)区,其中所述vh区包含seq id no:6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所述vl区包含seq id no:7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和
[0276]
(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vh区和vl区,其中所述vh区包含seq id no:13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所述vl区包含seq id no:14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
[0277]
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人受试者的滤泡性淋巴瘤,其中所述治疗包括向所述人受试者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和有效量的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或48mg的剂量施用,并且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以28天周期施用。
[0278]
2.实施方案1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的剂量施用。
[0279]
3.实施方案1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48mg的剂量施用。
[0280]
4.实施方案1-3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
[0281]
5.实施方案4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24mg或48mg的所述每周施用进行2.5个28天周期。
[0282]
6.实施方案4或5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所述每周施用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两周施用一次(双周施用)。
[0283]
7.实施方案6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周施用进行六个28天周期。
[0284]
8.实施方案6或7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所述双周施用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四周施用一次。
[0285]
9.实施方案8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每四周一次的施用进行至少三个28天周
期。
[0286]
10.实施方案4-9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24mg或48mg的所述每周施用之前,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引发剂量。
[0287]
11.实施方案10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施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之前两周施用所述引发剂量。
[0288]
12.实施方案10或11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引发剂量是0.16mg。
[0289]
13.实施方案10-12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施用所述引发剂量之后且施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之前,施用中间剂量的所述双特异性抗体。
[0290]
14.实施方案13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第1周期的第1天施用所述引发剂量并且在第8天施用所述中间剂量,之后是在第15和22天的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
[0291]
15.实施方案13或14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中间剂量是0.8mg。
[0292]
16.实施方案1-15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利妥昔单抗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
[0293]
17.实施方案16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利妥昔单抗的每周施用进行一个28天周期。
[0294]
18.实施方案16或17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所述每周施用后,利妥昔单抗每四周施用一次。
[0295]
19.实施方案18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每四周施用一次利妥昔单抗进行四个28天周期。
[0296]
20.实施方案1-19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利妥昔单抗以375mg/m2的剂量或其当量施用。
[0297]
21.实施方案1-20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来那度胺从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天到第21天每天一次施用。
[0298]
22.实施方案1-21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来那度胺从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至第12周期施用。
[0299]
23.实施方案1-22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来那度胺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以15mg的剂量施用。
[0300]
24.实施方案1-23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来那度胺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2周期至第12周期中以20mg的剂量施用。
[0301]
25.实施方案1-24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在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在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
[0302]
26.实施方案1-25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的给药时间表如表2所示。
[0303]
27.实施方案1、2和4-26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并且其中:
[0304]
(a)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如下施用:
[0305]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306]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307]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24mg的剂量;和
[0308]
(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24mg的剂量;
[0309]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0310]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0311]
28.实施方案1和3-27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并且其中:
[0312]
(a)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313]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314]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48mg的剂量;和
[0315]
(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48mg的剂量;
[0316]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0317]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0318]
29.实施方案1-28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皮下施用。
[0319]
30.实施方案1-29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利妥昔单抗静脉内施用。
[0320]
31.实施方案1-30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来那度胺口服施用。
[0321]
32.实施方案1-31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序贯施用。
[0322]
33.实施方案1-32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
[0323]
(a)如果利妥昔单抗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利妥昔单抗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
[0324]
(b)如果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第1-3周期的第1、8、15和22天,第4-9周期的第1和15天,以及第10-12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来那度胺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
[0325]
(c)如果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在同一天(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利妥昔单抗在来那度胺之前施用;或
[0326]
(d)如果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5天)施用,则首先施用利妥昔单抗,其次施用来那度胺,并且最后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
[0327]
34.实施方案1-33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滤泡性淋巴瘤为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
[0328]
35.实施方案34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受试者患有1、2或3a级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
[0329]
36.实施方案34或35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受试者患有ii期、iii期或iv期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
[0330]
37.实施方案1-36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受试者先前已用至少一种既往抗赘生剂治疗。
[0331]
38.实施方案37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既往抗赘生剂包含抗cd20抗体。
[0332]
39.实施方案1-38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受试者用针对细胞因子释
放综合征的防治来治疗。
[0333]
40.实施方案39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防治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皮质类固醇。
[0334]
41.实施方案40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皮质类固醇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施用。
[0335]
42.实施方案41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皮质类固醇在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后的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进一步施用。
[0336]
43.实施方案40-42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皮质类固醇是泼尼松龙。
[0337]
44.实施方案43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泼尼松龙以100mg的静脉内剂量或其当量(包括口服剂量)施用。
[0338]
45.实施方案1-44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前驱用药以减少对注射的反应。
[0339]
46.实施方案45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包括抗组胺药。
[0340]
47.实施方案46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抗组胺药是苯海拉明。
[0341]
48.实施方案47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苯海拉明以50mg的静脉内或口服剂量或其当量施用。
[0342]
49.实施方案45-48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包括退热药。
[0343]
50.实施方案49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
[0344]
51.实施方案50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对乙酰氨基酚以650mg至1000mg的口服剂量或其当量施用。
[0345]
52.实施方案45-51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前驱用药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施用。
[0346]
53.实施方案39-52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防治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施用。
[0347]
54.实施方案45-53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施用。
[0348]
55.实施方案39-54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当所述受试者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末次施用后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2周期期间施用所述防治。
[0349]
56.实施方案55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当在前一个周期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末次施用中所述受试者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在随后的周期中继续所述防治。
[0350]
57.实施方案45-56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2周期期间施用。
[0351]
58.实施方案57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在随后的周期期间施用。
[0352]
59.实施方案1-58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发展1级crs,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抗生素。
[0353]
60.实施方案1-58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发展2级或3级crs,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血管加压药。
[0354]
61.实施方案1-58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发展4级crs,则
向所述受试者施用至少两种血管加压药。
[0355]
62.实施方案1-61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发展2级、3级或4级crs,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托珠单抗。
[0356]
63.实施方案62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向所述受试者进一步施用类固醇。
[0357]
64.实施方案63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类固醇是地塞米松。
[0358]
65.实施方案63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类固醇是甲泼尼龙。
[0359]
66.实施方案62-65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将托珠单抗换为抗il-6抗体(例如,司妥昔单抗)。
[0360]
67.实施方案62-65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将托珠单抗换为il-1r拮抗剂(例如,阿那白滞素)。
[0361]
68.实施方案1-67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受试者用针对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防治来治疗。
[0362]
69.实施方案68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针对tls的防治包括在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一种或多种降尿酸剂。
[0363]
70.实施方案69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降尿酸剂包含拉布立酶和/或别嘌呤醇。
[0364]
71.实施方案1-70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受试者实现完全响应、部分响应或疾病稳定。
[0365]
72.实施方案1-71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
[0366]
(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抗原结合区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1、2和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4、序列gtn和seq id no: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和
[0367]
(i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抗原结合区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8、9和1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11、序列das和seq id no:1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
[0368]
73.实施方案1-72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
[0369]
(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抗原结合区包含含有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和
[0370]
(i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抗原结合区包含含有seq id no:13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14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
[0371]
74.实施方案1-73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结合臂衍生自人源化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λ(lambda)抗体。
[0372]
75.实施方案74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结合臂包含λ轻链恒定区,所述λ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373]
76.实施方案1-75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结合臂衍生自人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κ(kappa)抗体。
[0374]
77.实施方案76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第二结合臂包含κ轻链恒定区,所述κ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2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375]
78.实施方案1-77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为具有人
igg1恒定区的全长抗体。
[0376]
79.实施方案1-78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惰性fc区。
[0377]
80.实施方案1-79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在所述第一重链和所述第二重链两者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
[0378]
81.实施方案1-80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在所述第一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l,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r,或反之亦然。
[0379]
82.实施方案1-81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
[0380]
(i)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两者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和
[0381]
(ii)在所述第一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l,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r,或反之亦然。
[0382]
83.实施方案82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含有seq id no:19和20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恒定区。
[0383]
84.实施方案1-83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24和25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轻链,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26和27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轻链。
[0384]
85.实施方案1-84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分别由seq id no:24和25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和轻链,以及分别由seq id no:26和27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和轻链。
[0385]
86.实施方案1-85中任一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为艾可瑞妥单抗或其生物类似物。
[0386]
1a.治疗人受试者滤泡性淋巴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
[0387]
(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可变重链(vh)区和可变轻链(vl)区,其中所述vh区包含seq id no:6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所述vl区包含seq id no:7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和
[0388]
(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vh区和vl区,其中所述vh区包含seq id no:13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所述vl区包含seq id no:14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
[0389]
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或48mg的剂量施用,并且其中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28天周期施用。
[0390]
2a.实施方案1a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的剂量施用。
[0391]
3a.实施方案1a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48mg的剂量施用。
[0392]
4a.实施方案1a-3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
[0393]
5a.实施方案4a的方法,其中24mg或48mg的所述每周施用进行2.5个28天周期。
[0394]
6a.实施方案4a或5a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每周施用之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两周施用一次(双周施用)。
[0395]
7a.实施方案6a的方法,其中所述双周施用进行六个28天周期。
[0396]
8a.实施方案6a或7a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双周施用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四周施用一次。
[0397]
9a.实施方案8a的方法,其中所述每四周一次的施用进行至少三个28天周期。
[0398]
10a.实施方案4a-9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24mg或48mg的所述每周施用之前,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引发剂量。
[0399]
11a.实施方案10a的方法,其中在施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之前两周施用所述引发剂量。
[0400]
12a.实施方案10a或11a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发剂量是0.16mg。
[0401]
13a.实施方案10a-12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施用所述引发剂量之后且施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之前,施用中间剂量的所述双特异性抗体。
[0402]
14a.实施方案13a的方法,其中在第1周期的第1天施用所述引发剂量并且在第8天施用所述中间剂量,之后是在第15和22天的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
[0403]
15a.实施方案13a或14a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剂量是0.8mg。
[0404]
16a.实施方案1a-15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利妥昔单抗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
[0405]
17a.实施方案16a的方法,其中所述利妥昔单抗的每周施用进行一个28天周期。
[0406]
18a.实施方案16a或17a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每周施用后,利妥昔单抗每四周施用一次。
[0407]
19a.实施方案18a的方法,其中所述每四周施用一次利妥昔单抗进行四个28天周期。
[0408]
20a.实施方案1a-19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利妥昔单抗以375mg/m2的剂量或其当量施用。
[0409]
21a.实施方案1a-20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从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天到第21天每天一次施用。
[0410]
22a.实施方案1a-21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从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至第12周期施用。
[0411]
23a.实施方案1a-22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以15mg的剂量施用。
[0412]
24a.实施方案1a-23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2周期至第12周期中以20mg的剂量施用。
[0413]
25a.实施方案1a-24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在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在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
[0414]
26a.实施方案1a-25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来
那度胺的给药时间表如表2所示。
[0415]
27a.实施方案1a、2a和4a-26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并且其中:
[0416]
(a)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如下施用:
[0417]
(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418]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
[0419]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24mg的剂量;和
[0420]
(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24mg的剂量;
[0421]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0422]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0423]
28a.实施方案1a和3a-27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并且其中:
[0424]
(a)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425]
(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
[0426]
(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48mg的剂量;和
[0427]
(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48mg的剂量;
[0428]
(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
[0429]
(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
[0430]
29a.实施方案1a-28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皮下施用。
[0431]
30a.实施方案1a-29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静脉内施用。
[0432]
31a.实施方案1a-30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口服施用。
[0433]
32a.实施方案1a-31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序贯施用。
[0434]
33a.实施方案1a-32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
[0435]
(a)如果利妥昔单抗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利妥昔单抗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
[0436]
(b)如果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第1-3周期的第1、8、15和22天,第4-9周期的第1和15天,以及第10-12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来那度胺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
[0437]
(c)如果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在同一天(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利妥昔单抗在来那度胺之前施用;或
[0438]
(d)如果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5天)施用,则首先施用利妥昔单抗,其次施用来那度胺,并且最后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
[0439]
34a.实施方案1a-33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滤泡性淋巴瘤为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
[0440]
35a.实施方案34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受试者患有1、2或3a级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
[0441]
36a.实施方案34a或35a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患有ii期、iii期或iv期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
[0442]
37a.实施方案1a-36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先前已用至少一种既往抗赘生剂治疗。
[0443]
38a.实施方案37a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既往抗赘生剂包含抗cd20抗体。
[0444]
39a.实施方案1a-38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用针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防治来治疗。
[0445]
40a.实施方案39a的方法,其中所述防治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皮质类固醇。
[0446]
41a.实施方案40a的方法,其中所述皮质类固醇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施用。
[0447]
42a.实施方案41a的方法,其中所述皮质类固醇在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后的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进一步施用。
[0448]
43a.实施方案40a-42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皮质类固醇是泼尼松龙。
[0449]
44a.实施方案43a的方法,其中所述泼尼松龙以100mg的静脉内剂量或其当量(包括口服剂量)施用。
[0450]
45a.实施方案1a-44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前驱用药以减少对注射的反应。
[0451]
46a.实施方案45a的方法,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包括抗组胺药。
[0452]
47a.实施方案46a的方法,其中所述抗组胺药是苯海拉明。
[0453]
48a.实施方案47a的方法,其中所述苯海拉明以50mg的静脉内或口服剂量或其当量施用。
[0454]
49a.实施方案45a-48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包括退热药。
[0455]
50a.实施方案49a的方法,其中所述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
[0456]
51a.实施方案50a的方法,其中所述对乙酰氨基酚以650mg至1000mg的口服剂量或其当量施用。
[0457]
52a.实施方案45a-51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前驱用药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施用。
[0458]
53a.实施方案39a-52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防治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施用。
[0459]
54a.实施方案45a-53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在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施用。
[0460]
55a.实施方案39a-54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受试者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末次施用后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2周期期间施用所述防治。
[0461]
56a.实施方案55a的方法,其中当在前一个周期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末次施用中所述受试者经历大于1级的crs时,在随后的周期中继续所述防治。
[0462]
57a.实施方案45a-56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在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2周期期间施用。
[0463]
58a.实施方案57a的方法,其中所述前驱用药在随后的周期期间施用。
[0464]
59a.实施方案1a-58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发展1级crs,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抗生素。
[0465]
60a.实施方案1a-58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发展2级或3级crs,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血管加压药。
[0466]
61a.实施方案1a-58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发展4级crs,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至少两种血管加压药。
[0467]
62a.实施方案1a-61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发展2级、3级或4级crs,则向所述受试者施用托珠单抗。
[0468]
63a.实施方案62a的方法,其中向所述受试者进一步施用类固醇。
[0469]
64a.实施方案63a的方法,其中所述类固醇是地塞米松。
[0470]
65a.实施方案63a的方法,其中所述类固醇是甲泼尼龙。
[0471]
66a.实施方案62a-65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将托珠单抗换为抗il-6抗体(例如,司妥昔单抗)。
[0472]
67a.实施方案62a-65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受试者对托珠单抗难治,则将托珠单抗换为il-1r拮抗剂(例如,阿那白滞素)。
[0473]
68a.实施方案1a-67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用针对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防治来治疗。
[0474]
69a.实施方案68a的方法,其中所述针对tls的防治包括在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一种或多种降尿酸剂。
[0475]
70a.实施方案69a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降尿酸剂包含拉布立酶和/或别嘌呤醇。
[0476]
71a.实施方案1a-70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实现完全响应、部分响应或疾病稳定。
[0477]
72a.实施方案1a-71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
[0478]
(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抗原结合区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1、2和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4、序列gtn和seq id no: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和
[0479]
(i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抗原结合区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8、9和1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11、序列das和seq id no:1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
[0480]
73a.实施方案1a-72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
[0481]
(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抗原结合区包含含有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和
[0482]
(i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抗原结合区包含含有seq id no:13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14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
[0483]
74a.实施方案1a-73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结合臂衍生自人源化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λ(lambda)抗体。
[0484]
75a.实施方案74a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结合臂包含λ轻链恒定区,所述λ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485]
76a.实施方案1a-75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结合臂衍生自人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κ(kappa)抗体。
[0486]
77a.实施方案76a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结合臂包含κ轻链恒定区,所述κ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2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487]
78a.实施方案1a-77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为具有人igg1恒定区的全长抗体。
[0488]
79a.实施方案1a-78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惰性fc区。
[0489]
80a.实施方案1a-79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在所述第一重链和所述第二重链两者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
[0490]
81a.实施方案1a-80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在所述第一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l,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r,或反之亦然。
[0491]
82a.实施方案1a-81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
[0492]
(i)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两者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和
[0493]
(ii)在所述第一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l,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r,或反之亦然。
[0494]
83a.实施方案82a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含有seq id no:19和20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恒定区。
[0495]
84a.实施方案1a-83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24和25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轻链,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26和27中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轻链。
[0496]
85a.实施方案1a-84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分别由seq id no:24和25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和轻链,以及分别由seq id no:26和27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和轻链。
[0497]
86a.实施方案1a-85a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为艾可瑞妥单抗或其生物类似物。
[0498]
本公开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不应解释为进一步限制。本技术中引用的所有附图和所有参考文献、genbank序列、期刊出版物、专利和公开的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明确并入本文。
实施例
[0499]
duobody-cd3xcd20
[0500]
duobody-cd3xcd20是识别t细胞抗原cd3和b细胞抗原cd20的bsab。duobody-cd3xcd20触发有力的t细胞介导的cd20表达细胞的杀伤。duobody-cd3xcd20具有规则的
igg1结构。
[0501]
两种亲本抗体,igg1-cd3-feal(人源化igg1λ,cd3ε特异性抗体,其具有分别如seq id no:24和25中所列的重链和轻链序列),以及igg1-cd20-fear(衍生自具有分别如seq id no:26和27中所列的重链和轻链序列的人igg1κcd20-特异性抗体7d8),被制备为单独的生物中间体。每个亲本抗体含有生成duobody分子所需的ch3域中的互补突变之一(分别为f405l和k409r)。亲本抗体在fc区包含三个额外的突变(l234f、l235e和d265a;fea)。亲本抗体使用标准悬浮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在哺乳动物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系中产生。duobody-cd3xcd20随后通过受控fab臂交换(cfae)过程(labrijn等人2013,labrijn等人2014,gramer等人2013)制备。将亲本抗体混合并置于受控的还原条件下。这导致在再氧化下重新组装的亲本抗体的分离。这样,获得了duobody-cd3xcd20的高度纯的制备物(约93%-95%)。进一步精制(polishing)/纯化后,获得接近100%纯的最终产品。duobody-cd3xcd20浓度使用理论消光系数ε=1.597ml
·
mg-1
cm-1
,通过280nm处的吸光度测量。最终产品储存在4℃。该产品的国际专有名称为艾可瑞妥单抗。
[0502]
艾可瑞妥单抗制备为无菌透明无色至淡黄色溶液(5mg/ml或60mg/ml),作为皮下(sc)注射用浓缩物提供。艾可瑞妥单抗含有缓冲剂和补强剂(tonicifying agents)。配制产品中的所有赋形剂及其量对于皮下注射产品是药学上可接受的。将合适的剂量重构至约1ml的体积用于皮下注射。
[0503]
实施例1:艾可瑞妥单抗在抗cd20抗体存在下在体内以及抗cd20治疗后的nhl患者衍生样品中的抗肿瘤活性
[0504]
engelberts等人,ebiomedicine 2020;52:10265中已经描述了抗cd20抗体的存在对人源化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艾可瑞妥单抗的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总结如下。
[0505]
发现即使在过量的具有惰性fc域的利妥昔单抗变体(igg1-rtx-fear,含有l234f、l235e、d265a和k409r突变)存在下,艾可瑞妥单抗有效降低异种移植模型(注射有表达cd20的raji-luc肿瘤细胞和pbmc的nod-scid小鼠)中的肿瘤生长。利妥昔单抗和igg1-cd20(其中衍生艾可瑞妥单抗的cd20臂)竞争cd20结合,即使它们结合不同的表位,这表明艾可瑞妥单抗能够在存在可以竞争靶标结合的循环抗cd20抗体的情况下诱导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0506]
此外,在施用抗cd20抗体后一定时间后取得的原发性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生检中,艾可瑞妥单抗诱导了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van der horst等人,blood(2019)134(supplement_1):4066)。即使在施用抗cd20抗体后2周取得的生检中,艾可瑞妥单抗也能够诱导高达40%的肿瘤细胞杀伤。
[0507]
实施例2:来那度胺对艾可瑞妥单抗体外诱导的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的影响
[0508]
进行该实验以确定来那度胺对duobody-cd3xcd20诱导的t细胞活化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的影响。
[0509]
简而言之,在存在(5或50μm)或不存在来那度胺的情况下,用固定化抗cd3活化t细胞3天。与不存在来那度胺的情况相比,在来那度胺存在的情况下t细胞上cd3的交联导致t细胞活化增加,这通过t细胞表面上的活化标志物cd69、cd25的上调以及颗粒酶b和ifnγ的释放来测量(参见图1)。随后测试在存在或不存在来那度胺的情况下被活化的t细胞应答于艾可瑞妥单抗的细胞毒性能力。在典型的剂量响应曲线中,用来那度胺和抗cd3预处理的t细胞在更低的艾可瑞妥单抗浓度下观察到更高的最大细胞毒性百分比和更高的活性,而没
有一个对照导致额外的靶细胞裂解(参见图2)。
[0510]
这表明来那度胺可以增强在患者中观察到的通过艾可瑞妥单抗的t细胞活化,这反过来又可导致更高效的t细胞介导的针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
[0511]
实施例3:艾可瑞妥单抗联合护理标准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的1b期、开放标签、安全性和功效研究
[0512]
进行了开放标签、两部分(剂量递增和扩展)、多国、多中心干预研究,以评价艾可瑞妥单抗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r2)的护理标准方案在患有r/r滤泡性淋巴瘤的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耐受性、pk、药效学/生物标志物、免疫原性和初步功效。
[0513]
正在进行的艾可瑞妥单抗的临床试验的汇总
[0514]
作为单一疗法的艾可瑞妥单抗目前处于用于r/r b-nhl治疗的临床试验中(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nct03625037)。初步数据表明,在r/r b-nhl患者中,该药物在高达至少48mg,包括60mg的剂量下耐受,而没有报道剂量限制性毒性。
[0515]
目标
[0516]
剂量递增
[0517]
剂量递增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评价艾可瑞妥单抗联合r2使用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终点: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的发生率、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实验室值变化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剂量中断和延迟的发生率)。
[0518]
剂量递增部分的次要目标包括表征艾可瑞妥单抗的pk特性(终点:pk参数,包括清除率、分布容积、auc0-last、auc0-x、cmax、tmax、给药前值和半衰期)、评价与艾可瑞妥单抗的功效和作用机制相关的药效学标志物(终点:血液样品中和肿瘤内的药效学标志物)、评价免疫原性(终点:针对艾可瑞妥单抗的抗药物抗体(ada)的发生率)、并评估艾可瑞妥单联合r2的初步抗肿瘤活性(终点:根据卢加诺标准和lyric的总体响应率(orr)、根据卢加诺标准和lyric的响应持续时间(dor)、根据卢加诺标准和lyric的响应前时间(time to response,ttr)、根据卢加诺标准和lyric的无进展生存(pfs)、总体生存(os)、至下次抗淋巴瘤疗法的时间(ttnt)以及微小残留疾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的比率和持续时间)。
[0519]
剂量递增部分的探索性目标包括评估预测对艾可瑞妥单抗的临床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终点: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cd3、cd20和其他分子/表型标志物、dna突变状态和基因谱)。
[0520]
扩展
[0521]
扩展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艾可瑞妥单抗联合r2的初步抗肿瘤活性(终点:根据卢加诺标准的orr)。
[0522]
扩展部分的次要目标包括评价艾可瑞妥单抗联合r2的初步抗肿瘤活性(终点:终点:根据卢加诺标准和lyric的dor、根据卢加诺标准和lyric的ttr、根据卢加诺标准和lyric的pfs、根据lyric的orr、os、ttnt以及微小残留疾病(mrd)阴性的比率和持续时间)、进一步评价艾可瑞妥单抗联合r2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终点:实验室值变化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剂量中断和延迟的发生率)、表征艾可瑞妥单抗的pk特性(pk参数,包括清除率、分布容积、auc0-last、auc0-x、cmax、tmax、给药前值和半衰期)、评价与艾可瑞妥单抗的功效和作用机制相关的药效学标志物(终点:血液样品中和肿瘤内的药效学标志物)、以及
评价免疫原性(终点:针对艾可瑞妥单抗的ada的发生率)。
[0523]
扩展部分的探索性目标包括评估预测对艾可瑞妥单抗的临床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终点:肿瘤中cd20的表达、分子和遗传肿瘤标志物的评价、免疫群体、肿瘤和血液中的表型和功能、以及dna突变状态和基因谱),并评价患者报告结局(pro)(终点:淋巴瘤症状的变化和由fact-lym评价的一般健康状况)。
[0524]
研究设计概述
[0525]
该试验分两部分进行:剂量递增(第1部分)和扩展(第2部分)。受试者只参与一个部分。总体试验设计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两部分均由筛选期、治疗期、安全性随访期和生存随访期组成。
[0526]
剂量递增(第1部分)和扩展(第2部分)
[0527]
第1部分剂量递增评估了艾可瑞妥单抗联合r2的初始安全性、可耐受性和临床活性。艾可瑞妥单抗最初在3名受试者队列中联合r2施用。在前28天期间评价dlt。根据在最初的3名受试者中观察到的dlt的数量,如图4所示对另外3名患者进行艾可瑞妥单抗(全剂量:48mg或24mg)联合r2的施用。
[0528]
在第2部分中,艾可瑞妥单抗联合r2施用(用剂量递增部分中确定的给药方案)。除了安全性、可耐受性、pk、药效学和免疫原性数据外,扩展将包括20名受试者,以便评价该组合的初步临床活性。
[0529]
在第1部分和第2部分两者中,艾可瑞妥单抗作为皮下(sc)注射(24mg或48mg;递增剂量)联合利妥昔单抗(静脉内)和来那度胺(口服)施用,以4周周期(即,28天周期)直至疾病进展,如下:
[0530]
表2.给药方案
[0531][0532]
qw:每周一次(第1、8、15和22天),q2w:每2周一次(第1和15天),q4w:每4周一次(第1天)
[0533]
将递升给药方法用于艾可瑞妥单抗以减轻crs的可能性:第1周期第1天的引发剂量(0.16mg),然后是第1周期第8天的中间剂量(0.8mg),第1周期第15天和第22天的全剂量(24mg或48mg),以及在随后的周期中的全剂量。利妥昔单抗(375mg/m2)在第1周期期间每周一次静脉内施用,并且每4周一次(q4w)持续第2-6周期。来那度胺在第1周期的第1-21天以15mg每天口服施用,并且在第1-13周期的第1-21天以20mg每天口服施用。
[0534]
治疗的顺序如下:
[0535]
表3.治疗施用顺序
[0536][0537]
纳入标准
[0538]
1.受试者必须至少18岁
[0539]
2.ecog ps评分为0、1或2
[0540]
3.代表性肿瘤生检时cd20阳性nhl
[0541]
4.可测量疾病,其定义为在ct或mri上≥1个可测量的结节病变(长轴》1.5cm且短轴》1.0cm)或≥1个可测量的结外病变(长轴》1.0cm)。
[0542]
5.筛选时可接受的器官功能定义为:
[0543]
a.anc≥1.0x109/l(允许使用生长因子)
[0544]
b.如果骨髓浸润或脾肿大,则血小板计数》75x109/l,或≥50x109/l
[0545]
c.alt水平≤2.5倍uln
[0546]
d.总胆红素水平≤2 x uln
[0547]
e.egfr》50ml/min(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
[0548]
f.pt、inr和aptt≤1.5 x uln,除非接受抗凝剂
[0549]
6.根据who 2016分类,经组织学确认的cd20+fl
[0550]
7.r/r fl,1、2或3a级,ii、iii或iv期
[0551]
8.以前用至少1种抗赘生剂(包括抗cd20抗体)治疗
[0552]
9.必须具有根据症状和/或疾病负荷开始治疗的需要
[0553]
10.符合接受r2的条件
[0554]
排除标准
[0555]
1.3b级fl
[0556]
2.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的组织学证据
[0557]
3.对利妥昔单抗或来那度胺的禁忌症
[0558]
4.既往同种异体hsct
[0559]
5.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3个月内的自体hsct
[0560]
6.不愿意或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防治(具有低或中等血栓栓塞风险的受试者)或防治性抗凝剂(如果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高)
[0561]
7.对抗cd20 mab疗法的重度变应性或过敏性反应史或对艾可瑞妥单抗的任何组分或赋形剂的已知变态反应或不耐受
[0562]
8.使用靶向cd3和cd20的双特异性抗体的先前治疗
[0563]
9.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前4周内的化疗、放疗或大手术
[0564]
10.在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之前,在4周或5个半衰期(以较长者为准)内使用试验
药进行的治疗
[0565]
11.在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前30天内car-t疗法进行的治疗
[0566]
12.在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前2周内,皮质类固醇的累积剂量≥140mg泼尼松或当量
[0567]
13.在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前28天内用活疫苗进行的疫苗接种
[0568]
14.有临床意义的心脏病,包括:
[0569]
a.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前1年内的心肌梗死、或与心脏功能相关或影响心脏功能的不稳定或不受控的疾病/病症(例如,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iii-iv级)、心律失常(ctcae第4版2级或更高)、或有临床意义的ecg异常
[0570]
b.筛查12导联ecg显示基线qtcf》470msec
[0571]
15.可影响方案依从性或结果解释的重大、不受控制的伴随疾病的证据
[0572]
16.在试验入组时已知的活动性细菌、病毒、真菌、分枝杆菌、寄生物或其他感染(不包括甲床真菌感染)或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前2周内的显著感染
[0573]
17.cns淋巴瘤或筛查时淋巴瘤的已知cns受累,如通过脑部mri/ct扫描确认,并且如果有临床指征,通过腰椎穿刺确认
[0574]
18.表明急性或慢性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活动性阳性检测
[0575]
19.hiv抗体阳性史,或筛查时hiv检测呈阳性
[0576]
20.htlv-1的阳性测试结果
[0577]
21.疑似活动性或潜伏性肺结核
[0578]
22.不同于纳入诊断的既往或当前恶性肿瘤,但以下情况除外:
[0579]
a.1b期或以下的宫颈癌
[0580]
b.非侵入性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皮肤癌
[0581]
c.非侵入性浅表性膀胱癌
[0582]
d.当前psa水平《0.1ng/ml的前列腺癌
[0583]
e.cr持续时间》2年的任何可治愈癌症
[0584]
23.神经病》1级
[0585]
24.妊娠、正在哺乳或计划在入组本试验时或在最后一剂艾可瑞妥单抗后12个月内妊娠的女性
[0586]
25.计划在参加本试验时或最后一剂艾可瑞妥单抗后12个月内为人父的男性
[0587]
26.具有参与不符合受试者最大利益(例如,损害福祉)或可能阻止、限制或混淆方案指定的评估的任何状况的受试者。
[0588]
crs防治
[0589]
进行四天的皮质类固醇施用以降低/预防来自每剂艾可瑞妥单抗的潜在crs的症状的严重程度。对于在第2周期及以后的艾可瑞妥单抗施用,使用皮质类固醇的crs防治是任选的。皮质类固醇施用可以使用推荐剂量或当量的静脉内或口服途径。
[0590]
推荐用于含有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支持性疗法包括:
[0591]
·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650mg)、苯海拉明(50至100mg iv或口服)和类固醇的前驱用药,在开始每次利妥昔单抗输注前30至60分钟,以减轻输注反应
[0592]
·
针对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防治性治疗
[0593]
·
中枢神经系统(cns)防治;具有1)2个结外部位受累和ldh升高,或2)骨髓、睾丸或脑膜旁(para-meningeal)部位的淋巴瘤受累的受试者被认为处于发生cns疾病的高风险并且应接受cns防治。dlt期结束后(从第一剂研究治疗起的第28天),允许使用iv甲氨蝶呤进行cns防治
[0594]
表4.前驱用药和crs防治
[0595]
[0596][0597]
*在艾可瑞妥单抗施用前30分钟到2小时
[0598]
注释:如果在r2开始后超过24小时施用艾可瑞妥单抗剂量,则在艾可瑞妥单抗剂量之前施用前驱用药并在艾可瑞妥单抗施用后继续进行皮质类固醇防治3天。
[0599]
表5:皮质类固醇剂量当量-转换表
[0600][0601]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支持性护理
[0602]
crs根据crs的astct分级进行分级(表6和7),并且对于crs的治疗,受试者应接受支持性护理。支持性护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0603]
·
盐水输注
[0604]
·
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抗发热剂
[0605]
·
血压的支持(加压素、血管加压药)
[0606]
·
低流量和高流量氧和正压通气的支持
[0607]
·
针对il-6r的单克隆抗体,例如托珠单抗的iv施用
[0608]
·
如果不响应重复的托珠单抗,则是针对il-6的单克隆抗体,例如iv司妥昔单抗。
[0609]
表6: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分级和管理
[0610]
根据美国移植和细胞疗法学会(astct),先前是美国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asbmt),crs的统一定义和分级标准呈现如下。
[0611]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分级
[0612][0613]
缩写: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iv,静脉内。
[0614]
注释:根据ctcae可以对与crs相关联的器官毒性或全身症状进行分级,但它们不影响crs分级。
[0615]
1.发热定义为不归因于任何其他原因的温度≥38.0℃,伴或不伴全身症状(例如,肌痛、关节痛、乏力)。在接受退热药、抗细胞因子疗法和/或皮质类固醇的crs受试者中,不再需要发热来对随后的crs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在这种情况下,crs分级是由低血压和/或缺氧驱动的。
[0616]
2.crs等级由更严重的事件确定:不归因于任何其他原因的低血压或缺氧。例如,具有39.5℃的温度、需要1种血管加压剂的低血压和需要低流量鼻套管的缺氧的受试者分类为3级crs。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两者用于血压测量是可接受的。不需要具体的限制,但低血压应考虑到年龄和受试者的个体基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即低于给定环境中个体预期的正常标准的血压。
[0617]
3.出于单独的未闭气道的可能神经系统损害,或规程,对没有缺氧的受试者进行插管不是根据定义4级crs。
[0618]
来源:改编自lee等人,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9;25:625-638
[0619]
表7: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分级和管理
[0620][0621]
*在特定情况下考虑更早干预。例如,长时间发热(》72小时)或发高热(》40.5℃/104.9
°
f)的老年患者以及年纪较小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由此产生的窦性心动过速,因此可能指示托珠单抗。
[0622]
托珠单抗(抗il-6r)仍然是唯一获批用于crs的一线抗细胞因子疗法。如果症状在6小时内没有改善,或者如果患者在初始改善后开始恶化,则第二剂托珠单抗应与一剂皮质类固醇一起施用。对于对托珠单抗难治(3次施用)的患者,可以考虑额外的抗细胞因子疗法,诸如司妥昔单抗(抗il-6)或阿那白滞素(抗il-1r)。然而,此种使用完全是传闻的,因此完全由主治医师自行决定。
[0623]
即使在没有神经毒性的情况下,由于改善的cns渗透,相较甲泼尼龙考虑地塞米松,因为高级别crs与并发或后续icans的风险相关。如果观察到并发icans,地塞米松应是优选的。
[0624]
来源:(varadarajan i,kindwall-keller tl,lee dw(2020).management of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in: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ies for cancer(第5章).elsevier 2020)
[0625]
肿瘤溶解综合征预防和管理
[0626]
为了防治性治疗肿瘤溶解综合征,受试者在艾可瑞妥单抗施用之前会接受水化(hydration)和降尿酸剂。如果出现tls的体征,则使用包括拉布立酶的支持性疗法。
[0627]
剂量修改指导和安全管理
[0628]
艾可瑞妥单抗(剂量递增队列中的例外情况参见图4)或利妥昔单抗不会进行剂量修改,尽管它们可能会根据受试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毒性而暂停。
[0629]
对于r-来那度胺,如果针对血液学dlt降低了剂量,如果继续的r2疗法导致骨髓功能改善(即,无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4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液学毒性,无3级皮疹、4级皮疹或水疱、≥3级的血栓形成/栓塞、≥3级的便秘、≥2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级或4级周围神经病变和其他≥3级的来那度胺相关ae的非血液学毒性,至少连续两个周期,并且在当前剂量水平下的新周期开始时anc≥1.5x109/l和血小板计数≥100x 109/l),则治疗医师可酌情将剂量重新递增直至下一个更高的剂量水平(直至起始剂量)。
[0630]
研究评估
[0631]
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评估
[0632]
收集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细节,如诸如淋巴瘤诊断日期、诊断时的ann arbor分期(包括全身症状(b症状))和cd20阳性的先前证据等信息。还收集了病史、有关既往和伴随用药、伴随规程以及先前癌症疗法和外科学(包括先前针对nhl的抗癌疗法,诸如外科学、放疗、化学-放射疗法和全身治疗方案)的信息。
[0633]
功效评估
[0634]
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具有至少1个可测量的疾病部位(如纳入标准所示)用于疾病评价。淋巴瘤的可测量部位定义为淋巴结、淋巴结肿块或结外部位。测量值通过成像评价确定,追踪多达6个可测量位点作为每个受试者的靶病变。如上所定义的不可测量的部位被认为通过疾病的客观证据(即放射成像、体格检查或其他程序)可评估。可评估疾病的实例包括,例如,骨髓受累、骨病变、积液或肠壁增厚。
[0635]
肿瘤和骨髓生检
[0636]
对于所有具有可及肿瘤的受试者,在用艾可瑞妥单抗治疗之前(在筛选期间)收集两个新鲜的核心肿瘤生检以及在第2周期第15天(
±
1周)开始时收集2个新鲜的核心肿瘤生检。如果无法收集筛选时的新鲜生检,则如果在入组前3个月内收集的存档肿瘤生检是可以接受的。生检可以是整个淋巴结或核心生检。肿瘤生检应当是ffpe。检查肿瘤生检的mrd评估和探索性生物标志物。
[0637]
射线照相评估
[0638]
在筛选期间进行fdg pet-ct扫描(或在pet-ct扫描不可用时,ct/mri和fdg pet)。对于筛选时患有fdg-avid肿瘤的受试者,所有后续疾病评估包括使用barrington等人所述的5分量表的fdg-pet(j clin oncol2014;32:3048-58;1分:无摄取;2分:摄取≤纵隔;3分:更新》纵隔但≤肝脏;4分:摄取中度高于肝脏;5分:摄取显著高于肝脏和/或新病变;x分:更新的新区域不太可能与淋巴瘤相关)。对于患有非avid或可变fdg-avid肿瘤的受试者,可以对颈部/胸部/腹部/骨盆/其他已知病变进行具有iv造影的ct扫描。如果ct组件与在没有pet的情况下进行的造影增强ct具有相似的诊断质量,pet-ct的ct组件可以用来代替独立
运行的ct/mri。如果造影增强pet-ct不可用,则进行独立运行诊断ct/mri和标准fdg-pet。不耐受iv ct造影剂的受试者经历口服造影剂的ct扫描。
[0639]
mri可以用于评价无法使用ct充分成像的疾病部位或对ct造影剂不耐受的受试者。如果mri是选择的成像方式,则在筛选时和随后的所有响应评价时获得mri。
[0640]
骨髓评估
[0641]
在筛选时获取所有患者的骨髓生检(存档的或新鲜的),有或没有抽吸物,以记录淋巴瘤的骨髓受累。如果在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之前长达42天采集,则可以使用作为常规soc获得的骨髓生检。如果获得骨髓抽吸物,则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确定骨髓受累情况。如下采集骨髓生检:(1)筛选时;(2)对于筛选时具有骨髓受累但后来通过影像学实现cr的受试者—骨髓评价包括形态学检查和流式细胞术或ihc(如果有必要),以确认淋巴瘤的存在或不存在(完全缓解);(3)对于具有在筛选时记录的骨髓受累且后来通过影像学实现cr的受试者—为确认cr而收集的一部分抽吸物将用于mrd评估。
[0642]
微小残留疾病评估
[0643]
mrd是通过追踪编码由癌细胞特异性表达的b细胞受体(bcr)的dna的存在来评估的。该bcr的dna序列通过筛选时提交的肿瘤生检进行鉴定。治疗开始后,在固定时间点和cr时采集血样,以评估癌症dna的量是否下降,作为(早期)响应的潜在测量,并评估mrd。作为探索性分析,当受试者达到代谢/放射学cr并且具有在筛选时记录的骨髓受累时,为确认cr而收集的一部分抽吸物用于mrd评估。
[0644]
疾病响应和疾病进展评估
[0645]
根据卢加诺标准(描述于cheson等人,j clin oncol 2014;32:3059-68(特别参见cheson等人,2014中的表3))和lyric(表8)两者评估疾病响应,以通知继续治疗的决定。
[0646]
终点定义如下:
[0647]
总体响应率(orr)定义为在开始后续疗法之前达到pr或cr的响应的受试者的比例。
[0648]
响应前时间(ttr)在响应者间定义为第一剂艾可瑞妥单抗(从第1周期,第1天)到pr或cr的初始记录之间的时间。
[0649]
响应持续时间(dor)在响应者间定义为从pr或cr的初始记录到疾病进展或死亡日期(以较早发生者为准)的时间。
[0650]
无进展生存(pfs)定义为从艾可瑞妥单抗首次给药日期(第1周期第1天)到疾病进展或死亡日期(以较早发生者为准)的时间。
[0651]
总体生存(os)定义为从艾可瑞妥单抗首次给药日期(第1周期第1天)到死亡日期的时间。
[0652]
至下次抗淋巴瘤疗法的时间(ttnt)定义为从第1周期的第1天到随后的抗淋巴瘤疗法的首次记录施用的天数。
[0653]
mrd阴性率定义为在开始后续疗法之前,根据特定阈值具有至少1个不可检测的mrd结果的受试者的比例。
[0654]
卢加诺标准(参见例如,cheson等人,j clin oncol 2014;32:3059-68,有关完全响应、部分响应、无响应/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定义)
[0655]
(a)靶病变和非靶病变
[0656]
卢加诺标准的靶病变包括多达6个的最大的明显淋巴结、结节肿块或在两个直径上可测量的其他淋巴瘤病变,并且优选来自代表受试者总体疾病负荷的不同身体区域,包括纵隔和腹膜后病变(在适用的情况下)。在基线时,可测量结节的最长直径(ldi)》15mm。可测量的结外疾病可以包括在六个代表性靶病变中。在基线时,可测量的结外病变ldi应大于10mm。
[0657]
可以追踪所有其他病变(包括结节、结外和可评估疾病)作为非靶病变(例如,皮肤、gi、骨、脾脏、肝脏、肾脏、胸膜或心包积液、腹水、骨、骨髓)。
[0658]
(b)分裂性病变和融合性病变
[0659]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变可能分裂或可能变为融合。在分裂性病变的情况下,应将结节的垂直直径(ppd)的个体乘积加在一起,以表示分裂性病变的ppd;将此ppd加到其余病变的ppd总和中以测量响应。如果发生这些离散结节的任何或全部的后续生长,则使用每个个体结节的最低点来确定进展。在融合性病变的情况下,应将融合性块的ppd与个体结节的ppd之和进行比较,融合性块的ppd与个体结节的总和相比需要增加50%以上才能表明疾病进展(pd)。不再需要ldi和最小直径(sdi)来确定进展。
[0660]
lyric
[0661]
临床研究已表明,癌症免疫疗法可能导致早期明显的影像学进展(包括新病变的出现),然后是延迟的响应。由于肿瘤大小的这种初始增加可能是由t细胞应答背景下的免疫细胞浸润引起的,因此这种进展可能并不表示真正的疾病进展,因此称为“假性进展”(wolchok等人,clin cancer res2009;15:7412-20)。
[0662]
目前的卢加诺响应评估标准(cheson等人,j clin oncol 2014;32:3059-68)没有考虑假性进展,并且在观察到非典型响应后存在过早停用潜在有效的免疫调节药物的重大风险。非典型响应的特征在于现有病变的早期进展,随后是响应或者是新病变的发展,伴或不伴在其他地方的肿瘤缩小。
[0663]
lyric是对卢加诺响应评估标准的修改,该标准已适用于基于免疫的疗法,并且实行了新的缓解响应类别:“不确定响应”(ir)名称(cheson等人,blood 2016;128:2489-96)。引入这一ir名称是为了潜在地鉴定“非典型响应”病例,直到通过生检或随后的影像学确认为闪烁(flare)/假性进展或真正的pd。
[0664]
根据卢加诺标准/分类显示出pd的受试者在以下3种情况的一种或多种中将被视为具有ir:
[0665]
ir(1):在疗法的前12周内,多达6个靶标病变的总体肿瘤负荷增加(通过直径乘积之和[spd]评估)≥50%,且无临床恶化。
[0666]
ir(2):治疗期间任何时间时的新病变的出现或一个或多个现有病变的生长≥50%;发生在总体肿瘤负荷没有总体进展(spd《50%增加)的情况下,如在治疗期间的任何时间通过多达6个病变的spd所测量的。
[0667]
ir(3):1个或多个病变的fdg摄取增加,而没有病变大小或数量的伴随增加。
[0668]
有可能在一个时间点,受试者可以满足ir(1)或ir(2)和ir(3)两者的标准:例如,在没有总体进展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新的fdg-avid病变(ir[2]),同时单独病变的fdg摄取增加(ir[3])。在这种情况下,应优先指定ir(1)或ir(2)(例如,上例中的ir[2])。
[0669]
被归类为具有ir类型中的任一者的受试者在额外12周后(或如果有临床指征则更
早)接受重复成像。届时,应对响应进行重新评价,并考虑以下因素将受试者视为具有真正的pd:
[0670]
随访ir(1):在ir(1)的情况下,应在第一ir(1)和当前spd之间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以下情况,ir(1)将变为pd:(a)spd相比第一ir1增加了≥10%并且(b)对于≤2cm的病变,≥1个病变增加≥5mm(任一维度),对于》2cm的病变,增加≥10mm,以与卢加诺标准一致。
[0671]
随访ir(2):在ir(2)的情况下,新的或正在生长的病变被添加到靶病变中,直至总共不超过6个病变。如果出现以下情况,ir(2)将变为pd:(a)spd(新定义的一组靶病变)相比最低值增加≥50%。
[0672]
随访ir(3):如果fdg摄取增加的病变也显示尺寸增加,则ir(3)将变为pd。
[0673]
表8.lyric
[0674][0675]
临床安全性评估
[0676]
通过测量不良事件、实验室测试结果、ecg、生命体征测量、体格检查发现结果和ecog表现状态来评估安全性。还评估了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的神经毒性综合征(例如,如lee等人,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9;25:625-638所述)、全身症状(b症状)、肿瘤闪烁反应和生存。
[0677]
患者报告结局
[0678]
使用fact-lym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ol)问卷评价患者报告结局,该问卷评估淋巴瘤患者的qol。
[0679]
研究评估
[0680]
结果:
[0681]
截至2021年6月28日,16名患者用艾可瑞妥单抗+r2的组合治疗(3名患者用艾可瑞妥单抗24mg治疗,并且13名患者用48mg治疗)并且可评价安全性。五名患者完成了至少7周的疗法,并且可评价功效。每名患者平均施用了3个周期。十四名(88%)患者仍在接受治疗。中位年龄为68岁(范围52

81岁),10名(63%)患者为女性,并且11名(69%)具有既往1线疗
法(所有16名患者的范围为事先1

3线)。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既往免疫化疗,6名(38%)在基线前具有≤2年的疾病进展,并且6名(38%)在初始治疗后具有≤2年的疾病进展(pod24)。31%的患者(5/16)中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并且所有病例均为1/2级。至crs发作的中位时间为15天(研究第16天;范围5-16天),并且至解决的中位时间为2天;没有患者需要托珠单抗。在》15%的患者中报告的其他不良事件(ae)是注射部位反应(25%;4/16)、便秘(19%;3/16)、咳嗽(19%;3/16)、腹泻(19%;3/16)和口腔炎(19%;3/16;所有均为1/2级)。未观察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的神经毒性综合征事件或致命不良反应(ae)。五名(31%)患者因严重ae(3名患者发生与艾可瑞妥单抗相关的1级crs;1名患者发生无关的2级躁狂症;1名患者发生无关的3级肺炎;并且crs患者中的1名发生无关的3级心房扑动)需要住院治疗。到第7周时,所有5名可评价响应的患者都实现客观响应,其中4名实现完全代谢响应。所有5名响应者在基线时均患有iv期疾病,3名具有4/5的fl国际预后指数,3名前接受过既往2线以上的疗法,并且2名使用一线疗法具有pod24。
[0682]
截至2021年9月8日,共给药了29名患者。2021年6月17日开放扩展阶段48mg。在递增阶段中观察到6名响应者,并且在扩展阶段观察到13名响应者。最常见的相关ae是crs和注射部位反应。大多数crs为1/2级。报告了两次3级crs发作,均已恢复并且只有一次报告使用托珠单抗治疗。这些数据是初步的、未经验证的和未清洁的数据,并且响应数据未完全按位点输入。
[0683]
结论:
[0684]
这些初步数据表明,艾可瑞妥单抗可以安全地与r2组合使用,具有可管理的毒性谱,没有新的安全信号或意想不到的ae。与单剂艾可瑞妥单抗相比,组合的crs的相对较低发生率值得注意并且值得进一步分析。新的无化疗组合在第7周之前在所有可评价患者(包括大多数具有高风险特征的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初步活性和早期响应。
[0685]
表9:序列的汇总
[0686]
[0687]
[0688]
[0689][0690]
粗体和下划线是分别对应于位置234和235;265;405和409的fe;a;l和r,所述位置是根据eu编号。在可变区中,根据imgt定义注释的所述cdr区带有下划线。

技术特征:
1.治疗人受试者中的滤泡性淋巴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双特异性抗体、有效量的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i)包含第一抗原结合区的第一结合臂,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3ε(epsilon)并包含可变重链(vh)区和可变轻链(vl)区,其中所述vh区包含seq id no:6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所述vl区包含seq id no:7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和(ii)包含第二抗原结合区的第二结合臂,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结合人cd20并包含vh区和vl区,其中所述vh区包含seq id no:13的vh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并且所述vl区包含seq id no:14的vl区序列中的cdr1、cdr2和cdr3序列;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或48mg的剂量施用,并且其中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28天周期施用。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24mg的剂量施用。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以48mg的剂量施用。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24mg或48mg的所述每周施用进行2.5个28天周期。6.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每周施用之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两周施用一次(双周施用)。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双周施用进行六个28天周期。8.权利要求6或7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双周施用后,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每四周施用一次。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每四周一次的施用进行至少三个28天周期。10.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24mg或48mg的所述每周施用之前,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引发剂量。11.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在施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之前两周施用所述引发剂量。12.权利要求10或11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发剂量是0.16mg。13.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在施用所述引发剂量之后且施用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之前,施用中间剂量的所述双特异性抗体。14.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在第1周期的第1天施用所述引发剂量并且在第8天施用所述中间剂量,之后是在第15和22天的24mg或48mg的首次每周剂量。15.权利要求13或14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剂量是0.8mg。16.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利妥昔单抗每周施用一次(每周施用)。17.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每周施用利妥昔单抗进行一个28天周期。18.权利要求16或17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每周施用后,利妥昔单抗每四周施用一次。19.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每四周施用一次利妥昔单抗进行四个28天周期。20.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利妥昔单抗以375mg/m2的剂量或其当量施用。21.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从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天到第21天每天一次施用。22.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从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至第12周期施用。
23.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1周期以15mg的剂量施用。24.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在所述28天周期的第2周期至第12周期中以20mg的剂量施用。25.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在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在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26.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的给药时间表如表2所示。27.权利要求1、2和4-2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并且其中:(a)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如下施用:(i)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24mg的剂量;(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24mg的剂量;和(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24mg的剂量;(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28.权利要求1和3-2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施用以28天周期进行,并且其中:(a)在第1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0.16mg的引发剂量,在第8天施用0.8mg的中间剂量,并且在第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ii)在第2和第3周期中,在第1、8、15和22天施用48mg的剂量;(iii)在第4-9周期中,在第1和15天施用48mg的剂量;和(iv)在第10周期和随后的周期中,在第1天施用48mg的剂量;(b)利妥昔单抗在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和(c)来那度胺在第1-12周期的第1-21天施用。29.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皮下施用。30.权利要求1-2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利妥昔单抗静脉内施用。31.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来那度胺口服施用。32.权利要求1-3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序贯施用。33.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a)如果利妥昔单抗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第1周期的第1、8、15和22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利妥昔单抗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b)如果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第1-3周期的第1、8、15和22天,第4-9周期的第1和15天,以及第10-12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来那度胺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之前施用;(c)如果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在同一天(例如,第1周期的第1、8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天)施用,则利妥昔单抗在来那度胺之前施用;或(d)如果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天(例如,第1周期的第1、8
和15天,以及第2-5周期的第1-5天)施用,则首先施用利妥昔单抗,其次施用来那度胺,并且最后施用所述双特异性抗体。34.权利要求1-3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滤泡性淋巴瘤是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诸如1、2或3a级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或诸如ii、iii或iv期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35.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抗原结合区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1、2和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4、序列gtn和seq id no: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和(i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抗原结合区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8、9和1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hcdr1、vhcdr2和vhcdr3,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11、序列das和seq id no:1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vlcdr1、vlcdr2和vlcdr3。36.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抗原结合区包含含有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和(ii)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抗原结合区包含含有seq id no:13的氨基酸序列的vh区和含有seq id no:14的氨基酸序列的vl区。37.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结合臂衍生自人源化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λ(lambda)抗体。38.权利要求37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一结合臂包含λ轻链恒定区,所述λ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39.权利要求1-3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的第二结合臂衍生自人抗体,优选衍生自全长igg1,κ(kappa)抗体。40.权利要求39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结合臂包含κ轻链恒定区,所述κ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2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41.权利要求1-4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为具有人igg1恒定区的全长抗体。42.权利要求1-4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惰性fc区。43.权利要求1-4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在所述第一重链和所述第二重链两者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44.权利要求1-4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在所述第一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l,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r,或反之亦然。45.权利要求1-4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第一重链和第二重链,其中(i)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重链两者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位置l234、l235和d26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分别为f、e和a,和
(ii)在所述第一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f405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l,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重链中,对应于seq id no:15的人igg1重链恒定区中k409的位置处的氨基酸为r,或反之亦然。46.权利要求45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含有seq id no:19和20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恒定区。47.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分别包含seq id no:24和2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轻链,以及分别包含seq id no:26和2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轻链。48.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含分别由seq id no:24和25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和轻链,以及分别由seq id no:26和27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和轻链。49.权利要求1-4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为艾可瑞妥单抗或其生物类似物。

技术总结
提供了使用与CD3和CD20结合的双特异性抗体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的护理标准方案进行人受试者的滤泡性淋巴瘤(例如,复发性和/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的方法。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的方法。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的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B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健玛保
技术研发日:2021.09.10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