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引导件、引导设备和对应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03 阅读:88 评论:0


1.此处描述的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可用于轧制长金属产品以在金属产品离开轧制机架时引导和定位金属产品的扭转引导件。
2.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改变具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多边形截面的长金属产品的角定位的扭转引导件。
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所述扭转引导件的引导设备和一种对应的引导方法。


背景技术:

4.具有圆形截面的长金属产品(如棒、圆形工件、杆、导线或其它类似产品)的轧制是已知的,从而借助于沿着轧制轴线连续定位的轧制机架的圆柱体或辊来提供这些金属产品的逐渐减小的厚度。
5.还已知的是,当机架沿水平轴线依序设置时,离开轧制机架的长金属产品可具有由偏移90
°
的长轴和短轴限定的椭圆形横截面。在轧制机架的出口处,金属产品定位成具有垂直于轧制机架的辊或圆柱体的旋转轴线的短轴。
6.为了正确地轧制金属产品,并且为了获得预期减小的厚度和预期伸长率,因此必须在进入下一个轧制机架之前在轧制机架的出口处对金属产品进行扭转。通常,所需的总扭转约为90
°
,并且扭转轴线与轧制轴线重合。通过这种方式,金属产品进入下一个轧制机架,其长轴垂直于圆柱体或辊的旋转轴线。
7.为了获得这种扭转,已知的是使用插入轧制机架的扭转引导件。
8.已知的扭转引导件通常包括一对锥形或截锥形的扭转辊,该等扭转辊与支撑主体相关联并且具有彼此平行的旋转轴线并且属于与轧制轴线正交的共同平面。
9.扭转辊通常是空转的并且始终与该等轧制金属产品保持接触,该等扭转辊通过摩擦从该等轧制金属产品接收旋转运动。
10.两个扭转辊以使得在相反方向上会聚的方式设置。此外,该等扭转辊通常在垂直于轧制轴线和其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重叠,并且在平行于其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彼此保持距离。举例来说,在具有水平轴线的轧制队列的情况下,两个扭转辊在竖直方向上重叠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彼此保持距离。
11.因此,在两个扭转辊之间限定金属产品进入其中的通道间隙,该金属产品在扭转辊的锥形部分中接触扭转辊,这给予该金属产品第一扭转。这个第一扭转可通过扭转引导件的上游和下游之间的金属产品的横截面的倾斜差异来识别,并且是扭转辊的相互定位的函数,特别是它们在重叠方向上的距离的函数。
12.另一方面,金属产品的总扭转可通过其在扭转引导件的上游与下一个轧制机架的入口之间的横截面的倾斜差异来识别。总扭转取决于由扭转辊传输的第一扭转的程度、两个连续轧制机架之间的节距和两个机架之间的扭转引导件的位置。
13.此外,文献cn 209 663 975u和jp s55 177908u 20是已知的,其涉及包括枢转到相应的可移动支撑元件的两个辊的轧制设备。
14.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扭转引导件的一个缺点在于扭转辊的相互定位是由直接干预引导件的一个或多个操作者手动设定的。实际上,已知的是,考虑到设置在轧制台中的间隙和轧制机架之间的距离,操作者适当地使扭转辊分开。
15.这个缺点是特别不利的,因为它要求操作者或操作者团队迅速地干预沿着轧制队列的每个扭转引导件。这可能在经济方面和操作者的安全方面都是不利的。
16.此外,还已知的是,金属产品与扭转辊之间的长期接触导致其逐渐磨损,从而失去正确的相互定位。这个缺点是特别不利的并且可能导致金属产品的错误定位,并且因此导致最终产品的低质量或者导致轧制期间的堵塞。
17.为了克服这一点,已知的扭转引导件需要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频繁和繁琐地手动重新定位扭转辊,这在经济方面和操作者的安全方面都带来进一步的缺点。
18.因此,需要完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中的至少一个缺点的扭转引导件。
19.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扭转引导件,该扭转引导件减少或消除操作者为了设定和调整它而进行的手动干预。
20.又另一目的是完善允许保证轧制金属产品的高质量,从而减少维护干预和堵塞风险的轧制方法和装备。
21.本技术人已设计、测试和实施了本发明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获得这些和其它目的和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22.在独立权利要求中阐述和表征了本发明。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或主要发明构思的变型。
23.根据上述目的,描述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限制并且消除其中存在的缺陷的扭转引导件。
24.本发明的扭转引导件包括支撑主体,该支撑主体为金属产品提供沿着轧制轴线对准的入口和出口。可围绕彼此平行并且垂直于轧制轴线的相应旋转轴线旋转的至少两个扭转辊与支撑主体相关联。
25.扭转辊在垂直于其旋转轴线并且垂直于轧制轴线的调整方向上彼此重叠和保持距离。
2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扭转辊枢转到相应支撑元件,该等支撑元件能够至少平行于调整轴线移动并且机械地连接到至少一个马达构件。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扭转引导件包括控制和管理单元和用于检测扭转辊至少在平行于调整轴线的方向上的相互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构件。检测构件被构造成将与扭转辊的位置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和管理单元,以便允许调整扭转辊至少在平行于调整轴线的方向上的相互位置。
27.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马达构件机械地连接到两个支撑元件以便使其以协调方式移动,此外,支撑元件在此处的移动对应于扭转辊朝向/远离彼此的相互移动。
28.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扭转引导件包括支撑主体,该支撑主体为金属产品提供沿着轧制轴线对准的入口和出口,并且支撑元件相对于轧制轴线对称地设置。
29.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控制和管理单元被构造成至少根据与扭转辊的位置相关的数据来命令至少一个马达构件的运行,以便调整该等扭转辊至少在平行于调整轴线的方向上
的相互位置。
30.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支撑元件各自包括盘,该盘能够围绕相应旋转轴线旋转并且相应扭转辊借助于旋转支撑件偏心地枢转在该盘上。
31.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盘与相应齿轮成一体,该等齿轮啮合可由至少一个马达构件驱动的共同平头螺钉元件,并且检测构件包括盘的角位置的传感器。
3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沿着轧制轴线依序设置的轧制机架的引导设备。该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扭转引导件和沿着轧制轴线设置在扭转引导件下游的轧制引导件。轧制引导件包括引导辊和用于检测由运输中的金属产品施加在引导辊上的力的构件,该构件被构造成将与施加到引导辊的力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和管理单元,由此对扭转辊的相互位置的调整经受由力检测构件对力的检测。
3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轧制装备,该轧制装备包括沿着轧制轴线连续设置的至少两个轧制机架。轧制装备还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扭转引导件,该扭转引导件放置在该装备的两个轧制机架之间。
34.另外,轧制引导件可设置在该设备中、放置于扭转引导件的下游并且放置在轧制机架中的一个轧制机架的上游。轧制引导件包括至少两个引导辊,该至少两个引导辊与用于检测在使用期间金属产品施加到其上的力的一个或多个构件相关联。这些检测构件被构造成将与施加到引导辊的力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和管理单元。控制和管理单元可根据从轧制引导件的检测构件接收到的数据来命令扭转引导件的马达构件。
3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轧制方法,该轧制方法提供:
[0036]-借助于第一轧制机架减小金属产品的厚度;
[0037]-在第一轧制机架的出口处借助于扭转引导件将第一扭转传输到金属产品,该扭转引导件设置有枢转到相应支撑元件的至少两个扭转辊、控制和管理单元和用于检测扭转辊至少在平行于调整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构件,该等支撑元件能够至少平行于调整轴线移动并且机械地连接到至少一个马达构件,该一个或多个构件被构造成将与扭转辊的位置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和管理单元;
[0038]-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扭转辊的磨损;
[0039]-基于检测到的扭转辊的磨损而自动地调整扭转辊至少在平行于调整轴线的方向上的相互位置。
[0040]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扭转辊的磨损的检测借助于控制和管理单元来实现,该控制和管理单元分析由用于检测由金属产品施加到位于扭转引导件下游的轧制引导件的一个或多个引导辊的力的构件传输的数据。
[0041]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通过借助于由控制单元命令的马达构件移动该等扭转辊来实现扭转辊的相互位置的自动调整。
附图说明
[0042]
从下面参考附图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一些实施方案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0043]-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扭转引导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0044]-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扭转引导件的侧向示意性表示;
[0045]-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轧制装备的侧向示意性表示。
[0046]
为了便于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附图中相同的共同元件。应理解,一个实施方案的元件和特性可方便地组合或结合到其它实施方案中,而不需要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现在我们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可能实施方案,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示例通过非限制性说明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此处使用的措辞和术语也是为了提供非限制性示例的目的。
[0048]
参考附图,数字10指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的扭转引导件。这一扭转引导件10可用于轧制装备50中,该轧制装备包括沿着轧制轴线x连续定位的两个或更多个轧制机架51、52。
[0049]
在使用期间,扭转引导件10在入口处接收从第一轧制机架51离开的金属产品p以便给予该金属产品第一扭转,这允许该金属产品在下一轧制机架52的入口处自发地达到所要的总扭转。
[0050]
在轧制机架51的出口处并且在金属产品p进入下一个轧制机架52之前扭转该金属产品特别重要,因为在轧制之后,金属产品p具有椭圆形横截面,其特征在于长轴和短轴相对于彼此偏移约90
°
。扭转引导件10因此允许将金属产品p优选地定位成使长轴垂直于下一个轧制机架52的辊或圆柱体的旋转轴线。
[0051]
仅借助于示例,在两个连续轧制机架51、52相隔3米的情况下,扭转引导件10可以这一距离的1/6放置在该等轧制机架之间并且可给予金属产品p约15
°
的第一扭转。在剩余5/6的距离内,金属产品p将自己自发地定位,直到其在第二轧制机架52的入口处达到约为90
°
的总扭转。
[0052]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扭转引导件10包括支撑主体11,该支撑主体为金属产品p提供沿着轧制轴线x对准的入口11a和出口11b。
[0053]
两个扭转辊12、13与支撑主体11相关联,该等扭转辊优选地具有给予辊12、13为至少部分锥形的形状的倾斜轮廓s。这些扭转辊12、13以在基本上相反方向上会聚或为锥形的方式设置。换句话说,一个扭转辊12的直径减小的方向与另一个扭转辊13的直径减小的方向基本上相反。
[0054]
或者,扭转辊12、13的形状可为圆柱形的并且例如借助于相应支撑头适当地倾斜设置,从而给予金属产品p所要的第一扭转,该金属产品在使用期间接触该等扭转辊。
[0055]
扭转辊12、13可围绕相应旋转轴线t1、t2旋转并且与相应可移动支撑元件17、18相关联。
[005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扭转辊12、13枢转到限定其旋转轴线t1、t2的相应旋转支撑件14、15,并且每个旋转支撑件14、15可设置在相应支撑元件17、18上。
[0057]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扭转辊12、13的旋转轴线t1、t2基本上平行并且属于垂直于轧制轴线x的共同平面a。
[0058]
两个扭转辊12、13可在垂直于旋转轴线t1、t2并且垂直于轧制轴线x的调整方向b上彼此重叠并且保持距离。
[0059]
此外,扭转辊12、13也可以在平行于旋转轴线t1、t2的方向上彼此保持距离。这一
构造允许在扭转辊12、13之间限定用于金属产品p的通道间隙16。
[006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扭转辊12、13可在调整方向b上相对于另一个扭转辊移动,以便改变通道间隙16的大小。
[006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扭转引导件10包括至少一个马达构件19,该至少一个马达构件机械地连接到支撑元件17、18中的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以便选择性地使其移动。
[006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支撑元件17、18在此处的移动对应于相应扭转辊12、13至少在平行于调整方向b的方向上的平移。
[0063]
根据优选实施方案,马达构件19机械地连接到两个支撑元件17、18以便能够使其选择性地并且以协调方式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元件17、18在此处的移动对应于扭转辊12、13至少在平行于调整方向b的方向上的平移。此外,这一平移的程度对于每个扭转辊12、13可以是相同的但具有相反方向,从而确定扭转辊12、13朝向/远离彼此的相互移动。
[0064]
扭转引导件10还可包括用于检测扭转辊12、13的相互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构件22。这些检测构件22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扭转辊12、13的相对或绝对位置,例如相对于扭转引导件10的已知点。具体地,检测构件22被构造成检测扭转辊12、13至少在平行于调整方向b的方向上的相互位置。
[006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检测构件22直接与扭转辊12、13相关联。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检测构件22与旋转支撑件14、15相关联。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检测构件22与支撑元件17、18相关联。
[0066]
检测构件22可被构造成将与扭转辊12、13的位置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和管理单元58。
[0067]
控制和管理单元58可被构造成分析从检测构件22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基于这类数据管理至少一个马达构件19的操作。具体地,控制和管理单元58可驱动马达构件19以使支撑元件17、18移动,以便沿着调整轴线b将扭转辊12、13相互地定位在所要距离处。
[0068]
在这一特定情况下,每个支撑元件17、18包括可围绕平行于扭转辊的旋转轴线t1、t2的旋转轴线d1、d2旋转的盘20、21。在每个盘20、21上偏心地设置扭转辊12、13所枢转到的相应旋转支撑件14、15。还与每个盘20、21相关联的是啮合共同平头螺钉23的齿轮24、25,该共同平头螺钉插入在盘20、21之间并且可通过马达构件19移动。这一构造允许盘20、21在相反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平头螺钉23旋转。
[0069]
由于旋转支撑件14、15在盘上20、21上的偏心设置,如上文所描述的盘20、21在此处的旋转对应于扭转辊12、13至少在平行于调整轴线b的方向上的平移。
[0070]
偏心度e可定义为扭转辊12、13的旋转轴线t1、t2与其上设置有旋转支撑件的盘20、21的旋转轴线d1、d2之间的距离。
[007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偏心度e对于两个支撑元件17、18基本上相同。此外,支撑元件17、18和旋转支撑件14、15可相对于轧制轴线x对称地设置(图2)。这允许扭转辊12、13借助于马达构件19在调整方向b上朝向/远离彼此移动,从而使其始终与轧制轴线x等距。
[007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检测构件22可包括盘20、21的角位置的传感器。举例来说,角位置传感器可与每个盘20、21相关联,该角位置传感器被构造成将与和盘相关联的盘20、21的角位置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数据控制和管理单元58。有利地,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和管理单元58可基于由盘20、21的角位置的传感器传输的数据而命令马达构件19。
[0073]
控制单元58也可配置成接收来自操作者的输入并且根据这一输入命令马达构件19。具体地,控制和管理单元58可包括设置有任何已知通信装置的用户接口,该通信装置为例如按键、键盘、触摸屏装置和/或用于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装置。
[0074]
仅借助于示例,操作者可将扭转辊12、13沿着调整轴线b的所要距离传达到控制和管理单元58。接着,根据接收到的输入和与扭转辊12、13的位置相关的数据,控制和管理单元58可驱动马达构件19以便如操作者所期望的那样定位扭转辊12、13。
[0075]
有利地,这一构造限制操作者对扭转引导件10的干预,从而使其设定更快并且更有效。这在例如具有不同轧制道次,例如20个或更多个的轧制队列的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每个道次放置一个扭转引导件10。
[0076]
参考图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轧制装备50,该轧制装备包括沿着轧制轴线x和根据本发明的扭转引导件10连续设置的至少两个轧制机架51、52,该扭转引导件插入在两个轧制机架51、52之间。
[0077]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轧制装备50还可包括轧制引导件53,该轧制引导件插入在两个轧制机架51、52之间并且在扭转引导件10的下游。轧制引导件53优选地放置成与在扭转引导件10的下游的轧制机架52的入口对应。轧制引导件53将金属产品保持在与轧制机架52下游的在其辊或圆柱体之间限定的间隙成直线的正确工作位置。
[0078]
轧制引导件53包括至少一对引导辊54,该对引导辊安装在支撑主体56上并且具有与轧制轴线x正交的旋转轴线。
[0079]
引导辊54通常是空转的并且始终与金属产品保持接触,该等扭转辊通过摩擦从该金属产品接收旋转运动。轧制引导件53还包括用于检测金属产品p在使用期间施加到引导辊54上的力的一个或多个构件57。举例来说,轧制引导件53的每个引导辊54可与相应力检测构件57相关联。这些检测构件57可为任何已知的类型并且可直接与相应引导辊54,或替代地与连接到引导辊54的元件,例如支撑臂(图3)相关联。
[0080]
力检测构件57也被构造成将检测到的力值传输到命令扭转引导件10的至少一个马达构件19的控制和管理单元58。
[008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和管理单元58被构造成分析从轧制引导件53的检测构件57接收到的数据并且根据该数据命令扭转引导件10的马达构件19。
[0082]
事实上,由金属产品p施加到轧制引导件53的引导辊54的力的值可根据扭转引导件10的扭转辊12、13的磨损而变化。换句话说,磨损的扭转辊12、13不会给予金属产品p正确的第一扭转,该金属产品进入不正确定位的下一个轧制引导件53,例如在一个引导辊54上比在另一个引导辊上按压得更多。
[0083]
仅借助于示例,如果控制和管理单元58检测到由金属产品p施加到一个引导辊54的力与施加到另一个引导辊相比有明显差异,那么其可使扭转辊12、13朝向/远离彼此移动,直到施加到引导辊54的力的值在预设可接受范围内。
[0084]
因此,本发明的轧制装备50允许甚至在使用期间自动地调整扭转引导件10的扭转辊12、13的相互定位。有利地,本发明的轧制装备50允许防止最终产品的阻塞、故障、缺陷,并且限制与扭转辊12、13的磨损相关联的频繁、繁琐和侵入性维护。
[0085]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轧制方法,该轧制方法提供:
[0086]-借助于第一轧制机架51减小金属产品p的厚度;
[0087]-在第一轧制机架51的出口处借助于扭转引导件10的两个扭转辊12、13将第一扭转传输到金属产品p;
[0088]-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扭转辊12、13的磨损;
[0089]-基于检测到的磨损而自动地调整扭转引导件10的扭转辊12、13的相互定位。
[0090]
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扭转辊12、13的磨损的检测可借助于控制和管理单元58来实现,该控制和管理单元分析由用于检测由金属产品p施加到位于扭转引导件10的下游的轧制引导件53的一个或多个引导辊54的力的构件57传输的数据。
[0091]
此外,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扭转引导件10的扭转辊12、13的相互定位的调整可借助于控制和管理单元58来实现,该控制和管理单元选择性地驱动与扭转辊12、13相关联的马达构件19。具体地,马达构件19的驱动可根据由检测构件57传输的数据而发生。
[0092]
显然,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领域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如上文所描述的扭转引导件10、轧制装备50和轧制方法进行部件或步骤的修改和/或添加。
[0093]
在以下权利要求中,括号中的参考的唯一目的是便于阅读:它们不能被认为是关于在特定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因素。

技术特征:
1.一种扭转引导件(10),所述扭转引导件包括与至少两个扭转辊(12,13)相关联的支撑主体(11),所述至少两个扭转辊能够围绕彼此平行的相应旋转轴线(t1,t2)旋转,其中所述扭转辊(12,13)枢转到相应支撑元件(17,18),所述支撑元件能够至少平行于调整轴线(b)移动并且机械地连接到至少一个马达构件(19),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引导件包括控制和管理单元(58)和用于检测所述扭转辊(12,13)至少在平行于所述调整轴线(b)的方向上的相互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构件(22),所述检测构件(22)被构造成将与所述扭转辊(12,13)的位置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和管理单元(58),以便允许调整所述扭转辊(12,13)至少在平行于所述调整轴线(b)的方向上的所述相互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引导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马达构件(19)机械地连接到所述支撑元件(17,18)以使其选择性地并且以协调方式移动,以及所述支撑元件(17,18)在此处的所述移动对应于所述扭转辊(12,13)朝向/远离彼此的相互移动。3.根据前文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扭转引导件(10),所述扭转引导件包括支撑主体(11),所述支撑主体为金属产品(p)提供沿着轧制轴线(x)对准的入口(11a)和出口(11b),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7,18)相对于所述轧制轴线(x)对称地设置。4.根据前文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扭转引导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和管理单元(58)被构造成至少根据与所述扭转辊(12,13)的所述位置相关的所述数据来命令所述至少一个马达构件(19)的运行,以便调整所述扭转辊至少在平行于所述调整轴线(b)的方向上的所述相互位置。5.根据前文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扭转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17,18)各自包括盘(20,21),所述盘能够围绕相应旋转轴线(dl,d2)旋转并且相应扭转辊(12,13)借助于旋转支撑件(14,15)偏心地枢转于其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转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20,21)与相应齿轮(24,25)成一体,所述齿轮啮合能够由所述至少一个马达构件(19)驱动的共同平头螺钉元件(23),以及所述检测构件(22)包括所述盘(20,21)的角位置的传感器。7.一种用于沿着轧制轴线(x)依序设置的轧制机架的引导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至少一个扭转引导件(10),和沿着所述轴线(x)设置在所述扭转引导件(10)的下游的轧制引导件(53),其中所述轧制引导件(53)包括引导辊(54)和用于检测由运输中的金属产品(p)施加在所述引导辊(54)上的力的构件(57),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由运输中的金属产品(p)施加在所述引导辊(54)上的所述力的所述构件(57)被构造成将与施加到所述引导辊(54)的所述力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和管理单元(58),由此对所述扭转辊(12,13)的所述相互位置的所述调整经受所述检测构件(57)对所述力的所述检测。8.一种轧制装备(50),所述轧制装备包括沿着轧制轴线(x)连续设置的至少两个水平轴线轧制机架(51,52),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装备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至少一个扭转引导件(10),所述至少一个扭转引导件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轧制机架(51,52)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轧制装备(50),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装备还包括至少一个轧制引导件(53),所述至少一个轧制引导件放置在所述扭转引导件(10)的下游和所述轧制机架(51,52)中的一个轧制机架的上游,所述轧制引导件(53)包括至少两个引导辊(54),所述
至少两个引导辊与用于检测在使用期间所述金属产品(p)施加到所述引导辊(54)的所述力的一个或多个构件(57)相关联,以及所述检测构件(57)被构造成将与施加到所述引导辊(54)的所述力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和管理单元(58)。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轧制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和管理单元(58)还被构造成基于从所述轧制引导件(53)的所述检测构件(57)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而命令所述扭转引导件(10)的所述马达构件(19),以便调整所述扭转辊(12,13)至少在平行于所述调整轴线(b)的方向上的所述相互位置。11.一种轧制方法,所述轧制方法提供:-借助于第一轧制机架(51)减小金属产品(p)的厚度;-在所述第一轧制机架(51)的出口处借助于扭转引导件(10)将第一扭转传输到所述金属产品(p),所述扭转引导件设置有枢转到相应支撑元件(17,18)的至少两个扭转辊(12,13)、控制和管理单元(58)和用于检测所述扭转辊(12,13)至少在平行于调整轴线(b)的方向上的所述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构件(22),所述支撑元件能够至少平行于所述调整轴线(b)移动并且机械地连接到至少一个马达构件(19),所述一个或多个构件被构造成将与所述扭转辊(12,13)的所述位置相关的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和管理单元(58);-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扭转辊(12,13)的磨损;-基于所述扭转辊(12,13)的所述磨损的所述检测而自动地调整所述扭转辊(12,13)至少在平行于所述调整轴线(b)的方向上的所述相互位置。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辊(12,13)的所述磨损的所述检测借助于所述控制和管理单元(58)而实现,所述控制和管理单元分析由用于检测由所述金属产品(p)施加到位于所述扭转引导件(10)的下游的轧制引导件(53)的一个或多个引导辊(54)的所述力的构件(57)传输的数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借助于由所述控制单元(58)命令的至少一个马达构件(19)移动所述扭转辊(12,13)来实现所述扭转辊的所述相互位置的所述自动调整。

技术总结
一种扭转引导件(10)包括与至少两个扭转辊(12,13)相关联的支撑主体(11),该至少两个扭转辊能够围绕相应平行旋转轴线(T1,T2)旋转、至少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T1,T2)的调整方向(B)上相对于彼此保持距离并且设置在相应支撑元件(17,18)上。支撑元件(17,18)上。支撑元件(17,18)上。


技术研发人员:提齐安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9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