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预防或控制白粉病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3 阅读:92 评论:0


1.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预防或控制白粉病的用途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的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组合物防治预防或控制真菌病害的用途,特别是预防或控制白粉病的用途,更特别是预防或控制瓜类白粉病的用途。


背景技术:

2.白粉病是瓜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病害,在各种露地和设施栽培的瓜类上发生普遍,在甜瓜、黄瓜、南瓜等作物上较为常见。一旦发生,短期内即可蔓延,给农户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3.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先正达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中最具价值的产品之一。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同三唑类杀菌剂相比,氟唑菌酰羟胺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性。但单一的作用机理使其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
4.苯菌酮(metrafenone)属于二苯酮类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病原菌孢子萌发时的附着胞的发育与形成,抑制白粉病菌的孢子萌发,控制病害的蔓延;同时,可通过干扰极性肌动蛋白组织的建立和形成,使病菌的菌丝体顶端细胞的形成受到干扰和抑制,从而阻碍了菌丝体的正常发育与生长,抑制和阻碍了白粉病菌的侵害,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危害,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5.单一活性成分的杀菌剂品种在防治病害方面往往容易产生如下的问题:杀菌谱较窄;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并且伴随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污染环境;而两种活性组分进行混配可以产生增效作用,明显提高药效。同时活性成分的用量的减少将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预防或控制白粉病的用途,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包含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该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拓宽杀菌谱,延缓抗性的发生,提高了杀菌的效果,延长了活性成分的生命周期,减少药剂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7.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以及拮抗作用。但是三种作用类型是无法进行预测的,活性成分的化学性质、制剂类型、制剂的组成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就降低施用率和改善已知化合物杀菌谱而言,本发明的组合物在降低活性成分施用率总量的前提下,对作物病害产生了协调增效的作用,并且对作物安全。
8.当活性化合物以特定的重量比存在于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中时,协同效应特别明显。
9.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预防或控制白粉病的用途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包含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的重量配比为20:1-1:20,优选为20:1-1:10,优选为20:1-1:5,优选为15:1-1:5,进一步优选为10:1-1:5,更优选为5:1-1:5,更优选4:1-1:4,更优选4:1-1:2,更优选4:1-1:1。
10.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包含例如以单一预混物(ready-mix)的形式、以由各个活性成分的单独制剂组成的结合喷雾混合物(例如桶混物(tank-mix))的形式,以及在适当短的时间段,例如几小时或几天内相继地施用。
11.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除了活性成分之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惰性填料或表面活性剂。活性成分占组合物的重量比例可以是0.05~75重量%。
12.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可配制成为粉剂、乳剂、颗粒剂、微粒剂、可湿性粉剂、片剂、气雾剂、液剂、胶悬剂、糊剂、微胶囊剂、干胶悬剂、水分散颗粒、悬浮剂等的各种形态。其中更优选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悬浮剂、微粒剂、气雾剂、微胶囊剂、乳剂、液剂、粉剂、片剂等的形态。更优选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悬浮剂、水乳剂、微粒剂、气雾剂、微胶囊剂。最优选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等的形态。
13.适用的惰性填料,可分为液体载体和固体载体。液体载体,可列举出水、异丙醇、丁醇、四氢呋喃、乙二醇、丙二醇、乙酸乙酯、油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和植物油等。固体载体可列举出淀粉、活性炭、大豆粉、小麦粉、木粉、鱼粉、奶粉等的动植物粉末;滑石、高岭土、膨润土、碳酸钙、沸石、硅藻土、白炭黑、粘土、矾土、硫磺粉末等的矿物性粉末等;适用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分散剂、乳化剂、湿润剂、渗透剂、增粘剂、展开剂、稳定剂等。例如可以列举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醇或酚的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多元醇的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木质素磺酸盐、高分子梳形的支状共聚物、萘磺酸聚合物、烷基磺基琥珀酸盐、丁基萘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油脂、蛋白质水解物、烷基萘磺酸盐的聚丙烯酸盐、合适的低聚糖物或聚合物,例如基于单独的丙烯酸、乙烯单体、聚氧丙烯和/或聚氧乙烯或者其与例如(多元)醇或(多元)胺的结合。
14.另外,根据需要可与其他的农药、例如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抗病毒剂、引诱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用、并用,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可以显示出更优异的效果。
15.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真菌病害的用途。
16.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白粉菌属(erysiphe)、柄锈菌属(puccinia)、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属(cercospora)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驼孢锈菌属(hemileia)引起的真菌病害
的用途。
17.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白粉菌属(erysiphe spp.)引起的真菌病害的用途。
18.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ena)和苹果白粉病菌 (podosphaera leucotricha)引起的白粉病。
19.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可用于保护种子、植物的根和嫩芽以防土壤致病真菌的侵袭。
20.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免受植物致病真菌侵袭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种子处理、叶面施用、茎施用、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方法施用到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繁殖材料或植物正在生长或需要在其中生长的土壤或栽培媒介中。
21.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免受植物致病真菌侵袭的方法,包括在植物被致病真菌侵染之前或之后将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施用到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繁殖材料或植物正在生长或需要在其中生长的土壤或栽培媒介中。
22.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对例如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纲等宽范围植物病原性真菌具有极好活性。
23.子囊菌纲,包括白粉病例如白粉菌属(erysiphe) (包括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ena)和苹果白粉病菌 (podosphaera leucotricha);链格孢属(alternaria)病害例如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和甘蓝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球座菌属 (guignardia)病害例如葡萄黑腐病菌(guignardia bidwelli);黑星菌属(venturia)病害例如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壳针孢属(septoria)病害例如颖枯病菌 (septoria nodorum)和叶枯病菌(septoria tritici),小麦基腐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des) 物种;灰霉菌属(botrytis)物种病害例如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病害;菌核菌属(sclerotinia)物种病害例如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葡萄枝枯病菌 (phomopsis viticola)病害;蠕形菌属(helminthosporium)物种病害例如玉米大斑病菌 (helminthosporiumtriticirepentis)、网纹病菌(pyrenophorateres)物种,炭疽病害例如黑果病菌(glomerella)或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属)病害(例如粱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和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钩丝壳属(uncinul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
24.担子菌纲,包括由锈菌属(puccinia属)造成的锈菌病害(例如隐匿柄锈菌(pucciniarecondita)、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叶锈菌(pucciniahordei)、杆锈菌(pucciniagraminis)和柄锈菌(pucciniaarachidis)),咖啡锈菌(hemileiavastatrix)和大豆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
半知菌纲,包括葡萄孢属(botrytis);尾孢属(cercospora);链格孢属(alternar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梨孢属(pyricularia);丝核菌属(rhizoctonia属)物种(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赤色菌核病菌(rhizoctoniaoryzae));镰刀菌属(fusarium)病害,例如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念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 尖孢镰孢(fusariumoxysporum, 串珠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 茄病镰孢(fusariumsolan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白绢菌(sclerotiumrolfsii);云纹菌(rynchosporiumsecalis);黑涩病菌(cercosporidiumpersonatum)、黑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和褐斑病菌(cercosporabeticola);银元斑病菌 (rutstroemiafloccosum);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
25.卵菌纲,包括丝核菌属(rhizoctonia);黑粉菌属(llstilaginalcs);疫霉属(phytophthora),例如致病疫霉菌 (phytophthorainfestans)、大豆疫霉病菌(phytophthoramegasperma)、柑桔脚腐病菌(phytophthoraparasitica)、樟疫霉菌(phytophthoracinnamomi)和南瓜疫病菌 (phytophthoracapsici)的病害;草腐霉枯萎属(pythium)例如坪草腐霉枯萎病菌(pythiumaphanidermatum)的病害;以及霜霉科(peronosporaceae)病害例如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viticola);霜霉属病菌(peronospora)(包括烟草霜霉菌(peronosporatabacina)和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属)病菌(包括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和盘梗霉菌病菌(bremialactucae)、腐霉属(pythium)例如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单轴霉属(plasmopara)。
26.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例如有效地对抗下述类别的植物致病性真菌:白粉菌属(erysiphe)、柄锈菌属(puccinia)、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属(cercospora)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驼孢锈菌属(hemileia)。
27.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特别对白粉病(白粉菌属(erysiphe spp.)显示出显著活性。特别可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ena)和苹果白粉病菌 (podosphaera leucotricha)等所引起的白粉病。
28.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化合物表现出对真菌病害如谷物、黄瓜和葡萄白粉病的治愈和残余防治效果增强,而且与传统的杀真菌剂相比,叶片内吸性有所改善。且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在很大浓度范围内均有很高的杀真菌活性,它可用于农业而不会产生有害的植物药害作用。
29.在本发明范围内,待保护的有用植物一般包含下列类别的植物:谷物(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稻、玉米、高粱和相关物种);甜菜(糖用甜菜和饲用甜菜);仁果、核果和浆果(苹果、梨、李、桃、扁桃、樱桃、草莓、木莓和黑莓);豆科植物(菜豆、小扁豆、豌豆、大豆);油料植物(油菜、芥菜、罂粟、橄榄、向日葵、椰子、蓖麻油用植物、可可豆、大豆属植物);黄瓜属植物(南瓜、黄瓜、甜瓜);纤维植物(棉花、亚麻、大麻、黄麻);柑橘类水果(橙、柠檬、葡萄柚、柑);蔬菜(菠菜、莴苣、芦笋、卷心菜、胡萝卜、洋葱、番茄、马铃薯、辣椒);樟科(lauraceae)(鳄
梨、肉桂、樟脑)或植物,比如烟草、坚果、咖啡、茄子、甘蔗、茶、胡椒、藤本植物、啤酒花、香蕉和天然橡胶植物,以及观赏植物。
30.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对于在各种植物上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特别重要。包括禾谷类,例如小麦,大麦,黑麦,稻,高梁;油料作物(例如油菜,芥子,橄榄,向日葵,椰子,蓖麻油植,可可豆,花生或大豆等);纤维植物(例如棉花,亚麻,大麻,黄麻等);柑桔类水果(例如橙,柠檬,葡萄,中国柑桔等);豆科植物(例如菜豆,小扁豆,豌豆,大豆);蔬菜类(莴苣,甘蓝,白菜,胡萝卜,洋葱,番茄,马铃薯,青椒等);水果如仁果、核果或浆果,例如苹果、梨、李、桃、杏仁、樱桃、草莓、悬钩子、黑莓或鹅莓;玉米;烟草;坚果;咖啡;甘蔗;茶;葡萄藤;香蕉等;葫芦属植物(例如南瓜,黄瓜,甜瓜等)。
31.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可以在作物保护中用作叶面杀菌剂,亦可作为杀菌剂用于拌种和用作土壤杀菌剂。
32.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可以在植物被侵染之前或之后将所述的组合物作用于植物致病菌和/或其环境,或者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土壤、材料或空间中。
33.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种子处理、叶面施用、茎施用、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等方法施用至植物致病菌和/或其环境,或者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土壤、材料或空间中。
34.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可用于保护种子、所得植物的根和嫩芽以防土壤有害病菌的侵袭。优选保护植物的根和嫩芽。可以在播种以前和/或催芽以后使种子与本发明有效量的杀菌组合物接触。通过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以防植物致病菌的侵袭并保护所得植物根和嫩芽。
35.施用可以在播种之前或播种过程中进行。将本发明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施用或处理于植物繁殖材料,尤其是种子上的方法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植物繁殖材料的拌种、包衣、造粒、撒粉、浸泡和犁沟内施用方法也是已知的。
36.采用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处理过的种子不仅为种子本身还为从种子中长出的植物在其出苗后提供免受病菌侵袭的保护。因此,可不必在播种时或其后不久直接处理植物。
37.所述的种子选自马铃薯、向日葵、咖啡、烟草、加拿大油菜、油菜、甜菜、番茄、黄瓜、菜豆、芸薹属植物、洋葱、大豆、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高粱、花生、甘蔗、稻子、甘蓝、豇豆、胡萝卜、棉花和玉米种子。特别重要的是处理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棉花、加拿大油菜、油菜、大豆和稻的种子。
38.将本发明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在种子发芽之前、发芽后或发芽前后施用至土壤和/或直接施用至与植物根部接触的土壤或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39.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亦可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雾、散布,其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
剂的安全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
41.配制剂实施例实施例1:15%氟唑菌酰羟胺
·
苯菌酮可湿性粉剂称取10%氟唑菌酰羟胺、5%苯菌酮、5%烷基萘磺酸钠盐甲醛缩聚物、6%木质素磺酸钠、7%白炭黑,0.2%六偏磷酸钠、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15%氟唑菌酰羟胺
·
苯菌酮可湿性粉剂。
42.实施例2:12%氟唑菌酰羟胺
·
苯菌酮 颗粒剂称取4%氟唑菌酰羟胺、8%苯菌酮、7%硅藻土、5%木质素磺酸钙、黏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均匀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捏合,并进行干燥,制备得到颗粒剂。
43.实施例3:20%氟唑菌酰羟胺
·
苯菌酮 水分散粒剂称取10%氟唑菌酰羟胺、10%苯菌酮、6%木质素磺酸盐、7%萘磺酸盐缩聚物、0.4%六偏磷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钠、0.3%edta、玉米淀粉补足至100%。将各组分混和均匀,然后采用气流粉碎,加水捏和后挤压造粒,烘干筛分,即制得水分散粒剂。
44.实施例4:20%氟唑菌酰羟胺
·
苯菌酮 悬浮剂称取8%氟唑菌酰羟胺、12%苯菌酮、4%聚合羧酸盐、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0.5%黄原胶、0.1%防腐剂、0.2%消泡剂、2%乙二醇、0.5%六偏磷酸钠、0.2%edta、加水补足至100%。将各组分混和均匀后进行高速剪切,通过砂磨机砂磨物料粒径至5微米以下,即制得悬浮剂。
45.实施例518%氟唑菌酰羟胺
·
苯菌酮 水乳剂称取9%氟唑菌酰羟胺、9%苯菌酮、12%n-辛基吡咯烷酮、3%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700#)、3%乙二醇、0.8%六偏磷酸钠,加水补足至100%。将各组分混和均匀,然后在2700rpm的转速下高速剪切,即制得水乳剂。
46.生物测试例实施例1 以苯菌酮和氟唑菌酰羟胺复配对黄瓜白粉病菌的联合毒力试验靶标:黄瓜白粉病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在江苏省昆山市东方农场自然发生,由植保技术部杀菌剂组在盆栽黄瓜上繁殖,保存。
47.黄瓜品种选用申青一号,育苗盘育苗,生长至第一片真叶出现时移栽到栽培盆内,每盆1株,基质为dff农场土壤与营养土4:1混合土。
48.分生孢子悬浮液准备:用毛刷刷下病叶上的孢子粉,将孢子转接于无病黄瓜苗,待再次产孢后,用蒸馏水洗下新鲜孢子,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x105个/ml的悬浮
液,孢子悬浮液现配现用。
49.药剂配制:苯菌酮与氟吡菌酰羟胺均用甲醇(分析纯)配制成10000mg/l的母液。用0.1%吐温20水溶液稀释。苯菌酮和氟吡菌酰羟胺分别以4:1、2:1、1:1、1:2、1:4五个比例复配。另外设0.1%吐温20的空白对照。
50.药剂处理:采用二氧化碳喷雾器,压力3bar, 将药液均匀喷施到叶片正反两面,叶片表面均匀湿润,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每处理4重复,每重复2盆,共计8盆,1株/盆。
51.接种与培养:喷药24h后,将配制好的新鲜孢子悬浮液均匀接种于叶片正面,每株2叶期的黄瓜苗喷孢子悬浮液约12ml。接种的黄瓜苗待孢子悬浮液晾干后,及时移入温室大棚/植物生长室,保持温度20~24℃,rh70%,光照/黑暗12h交替。
52.调查:施药后14天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调查全部植株的全部叶片,分级按以下标准(以叶为单位)。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
53.0级:不发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5%~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5%~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
54.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55.病情指数按照公式(1)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两位。
56.式中:x——病情指数;ni——各级病叶数;i——相对级数值;n——调查总叶数。
57.防治效果按公式(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58.式中: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ck——空白对照病情指数;pt——处理药剂的病情指数统计分析用dps对各单剂及不同配比混剂的浓度对数值和相应抑制率几率值进行回归分
析,计算ec
50
及95%置信限。
59.根据wadley法计算混剂的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按式(3)、式(4)计算:式中:x1——混剂的ec
50
理论值,mg/l;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a——混剂中a的ec
50
值,mg/l;b——混剂中b的ec
50
值,mg/l。
60.式中:sr——混剂的增效系数;x1——混剂的ec
50
理论值,mg/l;x2——混剂的ec
50
实际值,mg/l;表1 苯菌酮和氟唑菌酰羟胺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试从表1可知,苯菌酮和氟唑菌酰羟胺的组合在配比1:4-4:1的范围内,对黄瓜白粉病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为协同增效的效果,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当苯菌酮和氟唑菌酰羟胺的配比为1:4、1:2以及1:1时增效作用尤为明显,增效系数为9以上。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
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做出任何修改、替换、改进等,均视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的重量配比为20:1-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的重量配比为20:1-1:10,优选为20:1-1:5,优选为15:1-1:5,进一步优选为10:1-1:5,更优选为5:1-1:5,更优选4:1-1:4,更优选4:1-1:2,更优选4: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含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其剂型为水悬浮剂、乳油、悬浮剂、种子处理溶液、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乳剂、水分散粒剂、悬浮种衣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颗粒剂、干悬浮剂、微囊悬浮剂、静电油剂、超低容量液剂、微粒剂。5.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真菌病害的用途。6.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白粉菌属(erysiphe)、柄锈菌属(puccinia)、葡萄孢属(botrytis),梨孢属(pyriculari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属(cercospora)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驼孢锈菌属(hemileia)引起的真菌病害的用途。7.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白粉菌属(erysiphe spp.)引起的真菌病害的用途。8.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ena)和苹果白粉病菌 (podosphaera leucotricha)引起的白粉病。9.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可用于保护种子、植物的根和嫩芽以防土壤致病真菌的侵袭。10.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免受植物致病真菌侵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种子处理、叶面施用、茎施用、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方法施用到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繁殖材料或植物正在生长或需要在其中生长的土壤或栽培媒介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植物被致病真菌侵染之前或之后将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施用到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繁殖材料或植物正在生长或需要在其中生长的土壤或栽培媒介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预防或控制白粉病的用途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组合物防治预防或控制真菌病害的用途,特别是预防或控制白粉病的用途,更特别是预防或控制瓜类白粉病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预防或控制植物、植物部分、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免受植物致病真菌侵袭的方法。一种含有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包含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苯菌酮的重量配比为20:1-1:20。1:20。


技术研发人员:罗昌炎 詹姆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4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