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及多端应用研究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03 阅读:7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电力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及多端应用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2.电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交底图纸进行施工,但是在实际的交底过程中普遍存在传统平面施工交底不够直观、难以精确表达复杂的构件搭接关系、交底人与交底内容理解有偏差等问题,还有按照国网公司相关要求,具有施工图精度的三维设计成果虽然相对成熟,但是如何有效发挥三维设计优势,规避传统二维交底普遍存在的问题还不完善;电网工程三维设计成果交底的技术依据: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2018版)》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变电工程土建分册)(2022年) 》3.《基建技术〔2019〕9号 国网基建部关于深化电网工程三维设计及电网工程数字化管理应用的意见》4.《基建技术〔2017〕37号 国网基建部关于印发变电站(换流站)三维设计指导意见(暂行)的通知》5.《国家电网企管〔2019〕63号关于《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等7项技术标准的通知》。
3.基于上述规定结合现有的三维设计成果不能全面的提高交底内容的直观性和精确度,这样会导致施工效率较低,不便于对交底流程进行指导和规范,不便于提高智能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及多端应用研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及多端应用研究方法,以解决电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交底内容不便于直观性的进行展示和精确度较低导致智能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及多端应用研究方法,包括服务器和智能多端,所述智能多端为手机端和pc端,所述服务器内部功能包含专家知识库收集整理、云计算、大数据收集整理、物联网通讯、人工智能和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所述标准化数字三维设计成果包括:图纸交底、施工措施交底和安全三维交底;所述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内部结构可以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且标准化三维设计成果可以通过服务器与智能多端互联,所述智能多端批注功能具体为三维批注、间距批注、角度批注和剖切。
6.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通过技术人员从用户处获取用户需求、业务资料后经过需求分析、技术研究、辅助应用和轻量化后获得,所述需求分析是对客户需求和业务资料进行分析,所述技术研究为模型设计和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所述辅助应用为选取变电站试点工程并开展试点工程应用,所述轻量化为将三维设计成果合理分割成多个小模型。
7.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所述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包括遍历、分析和提取施工模拟所提取的范围、所需的信息,以及三维模型的精细程度,所述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是根据提取的三维变电站设计成果模型数据进行解析,形成适用于设计交底的三维模型。
8.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所述轻量化可以通过对小模型的分批加载查看,实现移动端整站快速加载和浏览,同时系统自动生成低面模型,通过距离实现高模与低模的自动转换加载,可以实现整体和局部的三维详细展示。
9.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所述专家数据库的建立依赖国家电网公司工艺标准库,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库》,开展研究标准工艺条文与三维设计成果关联机制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工艺标准挂接。
10.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服务器和手机端、pc端通过物联网进行数据的传输,且服务器、手机端和pc端间协同资源共享,所述服务器接收工程交底的过程数据,所述pc端和移动端均可从服务端进行工程交底数据同步和交底查看。
11.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所述云计算用于数据计算和分析,所述大数据收集整理用于收集传统变电站常用数据并进行整理,所述人工智能用于服务器内部资源共享。
12.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步骤一:服务器端数据修改研究:通过服务器端发出数字信号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读取、传输和使用,传输的内容具体为: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其中批注包括三维批注、间距批注和角度批注;步骤二:手机端和pc端数据修改研究:通过手机端和pc端发出数字信号分别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读取、传输和使用,传输的内容具体为: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其中批注包括三维批注、间距批注和角度批注;步骤三:服务器端和手机端、pc端数据修改对比:对更改后的三维设计成果进行读取对比,需要从服务器、手机端和pc端分别进行读取对比,查看读取内容是否相同,是否符合客户需求和施工需求;步骤四:服务器端、手机端和pc端数据同步:将服务器端、手机端和pc端的数据进行同步,同步的内容主要为:工程交底数据和交底,并分别从服务器端、手机端和pc端中产看同步数据是否相同。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可以将交底内容直观、精准的在手机端和pc端进行展示,同时便于通过交底流程进行指导和规范,可以辅助三维设计成果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智能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可以引领电网工程建设施工向数字化应用方向发展;2、本发明中,通过标准化、智能化三维交底,可以实现业主、管理、施工者对交底可视化,而且可以通过手机端和pc端的三维批注、间距批注、角度批注和剖切功能可以实现问题的直观批注解答,并且可以现实交底在手机端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系统框图;图2为本发明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设计图;图3为本发明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功能图。
实施方式实施例
15.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及多端应用研究方法,包括服务器和智能多端,智能多端为手机端和pc端,服务器内部功能包含专家知识库收集整理、云计算、大数据收集整理、物联网通讯、人工智能和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标准化数字三维设计成果包括:图纸交底、施工措施交底和安全三维交底;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内部结构可以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且标准化三维设计成果可以通过服务器与智能多端互联,智能多端批注功能具体为三维批注、间距批注、角度批注和剖切。
16.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通过技术人员从用户处获取用户需求、业务资料后经过需求分析、技术研究、辅助应用和轻量化后获得,需求分析是对客户需求和业务资料进行分析,这样便于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技术研究为模型设计和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辅助应用为选取变电站试点工程并开展试点工程应用,轻量化为将三维设计成果合理分割成多个小模型,可以对三维设计成果局部和整体进行查看;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包括遍历、分析和提取施工模拟所提取的范围、所需的信息,以及三维模型的精细程度,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是根据提取的三维变电站设计成果模型数据进行解析,形成适用于设计交底的三维模型,这样的设置可以使三维设计成果和交底契合;轻量化可以通过对小模型的分批加载查看,实现移动端整站快速加载和浏览,同时系统自动生成低面模型,通过距离实现高模与低模的自动转换加载,可以实现整体和局部的三维详细展示,这样设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提高查看的速度,同时可以提高查看的详细程度;专家数据库的建立依赖国家电网公司工艺标准库,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库》,开展研究标准工艺条文与三维设计成果关联机制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工艺标准挂接,更加的符合标准;服务器和手机端、pc端通过物联网进行数据的传输,且服务器、手机端和pc端间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器接收工程交底的过程数据,pc端和移动端均可从服务端进行工程交底数据同步和交底查看,可以提高查看的便捷性,同时可以对交底进行查看,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云计算用于数据计算和分析,大数据收集整理用于收集传统变电站常用数据并进行整理,人工智能用于服务器内部资源共享,可以根据服务器的设定自动实现资源共享。
17.步骤一:服务器端数据修改研究:通过服务器端发出数字信号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读取、传输和使用,传输的内容具体为: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其中批注包括三维批注、间距批注和角度批注;步骤二:手机端和pc端数据修改研究:通过手机端和pc端发出数字信号分别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读取、传输和使用,传输的内容具体为: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其中批注包括三维批注、间距批注和角度批注;
步骤三:服务器端和手机端、pc端数据修改对比:对更改后的三维设计成果进行读取对比,需要从服务器、手机端和pc端分别进行读取对比,查看读取内容是否相同,是否符合客户需求和施工需求;步骤四:服务器端、手机端和pc端数据同步:将服务器端、手机端和pc端的数据进行同步,同步的内容主要为:工程交底数据和交底,并分别从服务器端、手机端和pc端中产看同步数据是否相同。
18.这样可以对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多端应用研究的过程中提供方向的同时对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多端应用的效果进行验证。
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及多端应用研究方法,包括服务器和智能多端,智能多端为手机端和pc端,服务器内部功能包含专家知识库收集整理、云计算、大数据收集整理、物联网通讯、人工智能和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标准化数字三维设计成果包括:图纸交底、施工措施交底和安全三维交底;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内部结构可以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且标准化三维设计成果可以通过服务器与智能多端互联,智能多端批注功能具体为三维批注、间距批注、角度批注和剖切。
20.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通过技术人员从用户处获取用户需求、业务资料后经过需求分析、技术研究、辅助应用和轻量化后获得,需求分析是对客户需求和业务资料进行分析,技术研究为模型设计和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辅助应用为选取变电站试点工程并开展试点工程应用,轻量化为将三维设计成果合理分割成多个小模型。
21.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包括遍历、分析和提取施工模拟所提取的范围、所需的信息,以及三维模型的精细程度,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是根据提取的三维变电站设计成果模型数据进行解析,形成适用于设计交底的三维模型。
22.轻量化可以通过对小模型的分批加载查看,实现移动端整站快速加载和浏览,同时系统自动生成低面模型,通过距离实现高模与低模的自动转换加载,可以实现整体和局部的三维详细展示。
23.专家数据库的建立依赖国家电网公司工艺标准库,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库》,开展研究标准工艺条文与三维设计成果关联机制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工艺标准挂接。
24.服务器和手机端、pc端通过物联网进行数据的传输,且服务器、手机端和pc端间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器接收工程交底的过程数据,pc端和移动端均可从服务端进行工程交底数据同步和交底查看。
25.云计算用于数据计算和分析,大数据收集整理用于收集传统变电站常用数据并进行整理,人工智能用于服务器内部资源共享。
26.直接在变电站试点工程中进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直接对服务器和手机端、pc端暴露的进行完善,通过不断对服务器升级的方法逐步对多端应用进行提升。
27.这样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的完整性。
28.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
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和智能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多端为手机端和pc端,所述服务器内部功能包含专家知识库收集整理、云计算、大数据收集整理、物联网通讯、人工智能和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所述标准化数字三维设计成果包括:图纸交底、施工措施交底和安全三维交底;所述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内部结构可以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且标准化三维设计成果可以通过服务器与智能多端互联,所述智能多端批注功能具体为三维批注、间距批注、角度批注和剖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通过技术人员从用户处获取用户需求、业务资料后经过需求分析、技术研究、辅助应用和轻量化后获得,所述需求分析是对客户需求和业务资料进行分析,所述技术研究为模型设计和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所述辅助应用为选取变电站试点工程并开展试点工程应用,所述轻量化为将三维设计成果合理分割成多个小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包括遍历、分析和提取施工模拟所提取的范围、所需的信息,以及三维模型的精细程度,所述设计模型到施工模型转换是根据提取的三维变电站设计成果模型数据进行解析,形成适用于设计交底的三维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化可以通过对小模型的分批加载查看,实现移动端整站快速加载和浏览,同时系统自动生成低面模型,通过距离实现高模与低模的自动转换加载,可以实现整体和局部的三维详细展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家数据库的建立依赖国家电网公司工艺标准库,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库》,开展研究标准工艺条文与三维设计成果关联机制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工艺标准挂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和手机端、pc端通过物联网进行数据的传输,且服务器、手机端和pc端间协同资源共享,所述服务器接收工程交底的过程数据,所述pc端和移动端均可从服务端进行工程交底数据同步和交底查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计算用于数据计算和分析,所述大数据收集整理用于收集传统变电站常用数据并进行整理,所述人工智能用于服务器内部资源共享。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多端应用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服务器端数据修改研究:通过服务器端发出数字信号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读取、传输和使用,传输的内容具体为: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其中批注包括三维批注、间距批注和角度批注;步骤二:手机端和pc端数据修改研究:通过手机端和pc端发出数字信号分别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读取、传输和使用,传输的内容具体为: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测量、批注、标注和剖切,其中批注包括三维批注、间距批注和角度批注;步骤三:服务器端和手机端、pc端数据修改对比:对更改后的三维设计成果进行读取对比,需要从服务器、手机端和pc端分别进行读取对比,查看读取内容是否相同,是否符合客
户需求和施工需求;步骤四:服务器端、手机端和pc端数据同步:将服务器端、手机端和pc端的数据进行同步,同步的内容主要为:工程交底数据和交底,并分别从服务器端、手机端和pc端中产看同步数据是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计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及多端应用研究方法,包括服务器和智能多端,所述智能多端为手机端和PC端,所述服务器内部功能包含专家知识库收集整理、云计算、大数据收集整理、物联网通讯、人工智能和标准数字化三维设计成果,所述标准化数字三维设计成果包括:图纸交底、施工措施交底和安全三维交底;本发明中,三维设计成果标准数字化可以将交底内容直观、精准的在手机端和PC端进行展示,同时便于通过交底流程进行指导和规范,可以辅助三维设计成果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智能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可以引领电网工程建设施工向数字化应用方向发展。程建设施工向数字化应用方向发展。程建设施工向数字化应用方向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谢丹 王志鹏 张召环 陈庆伟 胥金坤 赵志鹏 王文洋 朱元吉 滕驰 郭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