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2 阅读:74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磨床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2.现在通常刀具加工行业所用到的加工设备主要为一些工序加工能力有限的国产装备,一般一把刀具的制作需要在几种机床加工才能完成,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产品成本,而且分几次装夹加工,刀具本身加工精度也受到一定的局限;采用进口高端设备一个是成本太高,二是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于是进口高端设备通过购买中端国产机床来满足这种市场需求。
3.无论是刀具的材料、形状还是涂层技术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甚至有刀具制造商已经研发出了具有特殊几何参数的刀具。这就要求现代刀具的核心制造设备-数控工具磨床,除了具备常规的磨削加工能力,还要具备压力磨削等多种能力。
4.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客户必将追求高品质和高稳定性产品。同时一些难加工材料,诸如特殊合金材料、复合材料或者两者的组合,已日益被广泛地运用于新一代的产品中。这就意味着对加工刀具厂商提出更高的要求,刀具的研发也将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5.公告号为cn20920725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刀具螺旋槽加工的磨床,其特征在于,该磨床包括底座、沿底座长度方向设置在底座上的x轴运动机构、设置在x轴运动机构上的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磨床头架以及设置在磨床头架上的刀具旋转机构,所述的x轴运动机构与刀具旋转机构之间设有齿轮组联动机构,所述的刀具旋转机构通过齿轮组联动机构与x轴运动机构传动连接。
6.公开号为cn11443416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刀具的制备系统,包括:粗加工打磨机床、精加工打磨机床、磨槽机床、刀具钝化机、电镀器、若干个上料运输台以及刀具运输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加工打磨机床、精加工打磨机床、磨槽机床以及刀具钝化机安装于所述刀具运输台的侧壁上,若干个所述上料运输台以及所述刀具运输台上分别安装有原料定位运输结构,所述刀具运输台上安装有转换搬运结构,所述粗加工打磨机床、精加工打磨机床以及磨槽机床上设置有上料搬运结构,所述刀具钝化机上安装有环上料结构,所述电镀器安装于所述刀具运输台上;所述环上料结构包含有:钝化上料内支架、钝化上料外支架、钝化内凹型滑道、钝化外凹型滑道、凸型圆环移动块、圆环斜齿轮条、钝化上料驱动机、钝化驱动斜齿轮、钝化上料外凹型箱、两对钝化液压推杆、工型旋转块、回形钝化限位块、若干个升降钝化限位轴、钝化驱动机、钝化驱动齿轮、钝化传动齿轮条以及夹取组件;所述钝化上料内支架以及所述钝化上料外支架安装于刀具钝化机上,所述钝化内凹型滑道安装于所述钝化上料内支架上,所述钝化外凹型滑道安装于所述钝化上料外支架上,所述凸型圆环移动块插装于所述钝化内凹型滑道以及所述钝化外凹型滑道的内侧,所述圆环斜齿轮条安装于所述凸型圆环移动块上,所述钝化上料驱动机安装于所述钝化上料外支架上,所述钝化驱动斜齿轮安装于所述钝化上料驱动机的驱动端上,且所述钝化驱动斜齿轮
与所述圆环斜齿轮条齿轮啮合,所述钝化上料外凹型箱安装于所述凸型圆环移动块上,两对所述钝化液压推杆两两平行安装于所述钝化上料外凹型箱的内侧,所述回形钝化限位块安装于两对所述钝化液压推杆的推动端上,所述工型旋转块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回形钝化限位块上,若干个所述升降钝化限位轴插装于所述钝化上料外凹型箱以及回形钝化限位块上,所述钝化驱动机安装于所述回形钝化限位块上,所述钝化传动齿轮条安装于所述工型旋转块上,所述钝化驱动齿轮安装于所述钝化驱动机的驱动端上,且所述钝化驱动齿轮与所述大号传动齿轮齿轮啮合,所述夹取组件安装于所述工型旋转块上。
7.公开号为cn107866702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丝锥高效铲磨直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采用高性能线性电机来驱动工件铲磨 刀具后角的主运动,通过建立刀具齿背曲线的数学模型,结合工件铲磨的具体工艺要求,编 制铲磨工艺程序实现零件加工要求,机械结构采用线性电机驱动砂轮架运动实现铲磨刀具 后角的主运动,与工件的旋转轴、与工件的纵向移动轴联动,铲磨主运动中线性电机动力传 递是无接触的,响应速度快,采用平-v贴塑导轨大流量的润滑油润滑。
8.现有刀具加工过程中,需要分别进行磨槽加工、螺纹槽加工和铲磨加工等工序,而现有的刀具加工机床无法进行多工序同时加工且整体化程度低,并且机床砂轮磨损后,只能将砂轮取下,进行线下修整,从而影响加工效率,并且难以实现无人化作业。
9.另外,现有技术中,丝锥夹具一般是针对丝锥在攻丝过程中对其进行装夹的装置,丝锥目前加工为多工序加工,在磨槽、磨方、磨螺纹等工序加工时,需要以顶尖孔定位同时要实现圆周定位,避免在加工时打转。中国专利公开了另一种自定心浮动驱动装置(公开号为cn113894307a),该专利中的主活塞通过气源进行移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漏气导致加工过程中的棒料松弛造成产品报废的现象,而且其尾尖需要通过人工进行调节,在对不同规格的棒料进行装夹时,调节工作量大,重复精度低,精度保持性差,并且基准不重合,用顶尖和夹头同时使用,容易出现过定位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刀具加工机床整体化程度低的问题。
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包括工作台、中央转台、加工工位、机械臂、料架和控制模块,工作台中央设有中央转台,中央转台上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四个用于夹紧棒料第一端的夹紧机构,对应每个夹紧机构位置的中央转台上均安装有尾座组件,尾座组件上设有尾尖以及能够使得尾尖顶紧丝锥棒料第二端的微调机构;对应每个夹紧机构位置的工作台上均安装有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后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磨槽的第一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右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磨槽的第二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前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磨螺纹的第三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左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铲磨的第四加工工位,对应第一加工工位与第四加工工位之间位置的工作台上侧设有机械臂和料架;控制模块分别与夹紧机构、微调机构、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第三加工工位和第四加工工位连接。
12.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位于最前方的夹紧机构可为主夹紧机构,主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定子、转子、拉杆、卡盘体、卡爪、复位座、主活塞、副活塞、连接板和第一驱动机构,固定座内固定安装有定子,对应定子前方位置的固定座前端固定安装有前端盖,对应定子后方位置的固定座后端固定安装有后端盖,定子内转动安装有空心结构且前部外侧密封转动安装于前端盖内的的转子,转子后部外侧转动安装于后端盖内,转子中部内侧固定有内环台,内环台内同轴套装拉杆,拉杆后端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套装于转子后部内侧的挡环,挡环前侧和内环台后侧之间设有套装于拉杆外侧的第一弹性复位件,前端盖前侧固定安装有卡盘体,卡盘体中央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通道,顶尖后部外侧套装于卡盘体前部内侧,卡盘体后部外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至少两个径向贯通的导向孔,每个导向孔内均密封滑动安装有副活塞,对应每个副活塞位置的卡盘体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复位座,对应每个副活塞位置的卡盘体前部外侧均铰接安装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后端均设有与副活塞相对应的调节螺纹通孔,调节螺纹通孔内螺接有调节顶丝,连接板后部外侧和复位座内侧之间设有能够使得调节顶丝内端面与对应位置的副活塞外端面相抵的第二弹性复位件,连接板前部铰接连接有前端位于顶尖前方的卡爪,卡爪后部设有扇环形调节通孔,对应调节通孔位置的连接板上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内固定安装有中部穿设于调节通孔内的连接件,卡爪前端固定有与顶尖前端外侧相靠近的卡块,对应顶尖后方位置的卡盘体内密封滑动安装有前后移动时能够使所有副活塞内端面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主活塞,主活塞后端与拉杆前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后端盖后侧固定安装有能够使得挡环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13.上述卡盘体后部外侧可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导向孔,主活塞前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楔块,楔块上部外侧和下部外侧均设有从前至后由外向内收缩的第一弧面,副活塞内端面设有与第一弧面相匹配的第二弧面,楔块前部设有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主活塞右部外侧和左部外侧的第二安装孔,主活塞后端设有后端与第二安装孔连通的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固定销,固定销中部外侧设有固定环槽,第三安装孔内螺接有前端卡设于固定环槽内的固定螺钉。
14.上述上方的卡块下侧和下方的卡块上侧均可设有左右贯通的夹装槽,每个夹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截面呈圆形的夹紧柱。
15.上述对应每个导向孔位置的复位座上均可设有由外至内逐渐变窄的第四安装孔,第二弹性复位件安装于对应位置的第四安装孔的宽径段内。
16.上述安装通道可包括由后至前依次连通的第一直孔段、第二直孔段和锥孔段,第一直孔段的直径大于第二直孔段的直径,第二直孔段的直径大于锥孔段后端的直径,锥孔段后端的直径小于锥孔段前端的直径,顶尖后部外侧呈与锥孔段前部内壁相匹配的锥面,第二直孔段内密封安装有浮动活塞,主活塞滑动安装于第一直孔段内,对应顶尖后方和浮动活塞前方之间位置的卡盘体前部外侧间隔均布有若干个与锥孔段后部连通的第五安装孔。
17.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可包括防尘盖和顶开油缸,后端盖后侧固定安装有密封转动安装于转子后端外侧的防尘盖,防尘盖后端固定有顶开油缸,顶开油缸的活塞杆前端密封穿过防尘盖后和挡环后端相接触。
18.上述转子后部外侧和定子后部内侧之间可安装有轴套,对应后端盖后方位置的转子外侧固定安装有光栅套,后端盖后侧固定安装有与光栅套相对应的编码器读数头,顶开
油缸上设有夹紧电磁阀,编码器读数头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每个夹紧机构的定子以及每个夹紧机构的夹紧电磁阀均电连接在一起。
19.上述尾座组件可包括底座、第二驱动机构和尾架,沿顺时针方向,对应每个顶尖前方位置的中央转台上侧均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上沿与顶尖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滑动安装有尾架,微调结构设于底座和尾架之间,尾架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与顶尖同轴设置的尾尖,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能够使得尾架沿与顶尖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20.上述位于最前方的微调机构可为主微调机构,主微调机构包括丝杆、滑块、尾座、微调丝杆、微调螺母和安装座,最前方的底座右方设有尾座,尾座左侧设有滑移槽,滑移槽内上下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底座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滑块,对应每个第一滑块上方或者下方位置的滑移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均设有开口相对的导轨槽,每个导轨槽内均设有相匹配的滑轨,尾架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左侧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左侧和尾座右侧固定在一起的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右侧设有微调槽,微调槽内转动安装有前后向的微调丝杆,微调丝杆前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柱,微调槽内滑动安装有和滑槽右部固定安装在一起且螺接于微调丝杆外侧的微调螺母,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和连接杆,底座后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前宽后窄且左右贯通的连接槽,对应连接块后方位置的底座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可拆卸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前部外侧卡设于连接槽内。
21.上述安装座右侧可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槽,尾架左侧固定安装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尾架右部上侧设有开口向后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和尾尖前端固定在一起。
22.上述微调控制模块可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微调电磁阀,微调电磁阀和驱动气缸安装在一起,位移传感器和第二滑块固定安装在一起,每个微调机构的位移传感器均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每个微调机构的微调电磁阀均电连接。
23.上述第一加工工位可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磨槽加工台和第一修整工作台,磨槽加工台包括第一槽磨机、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一工位转台转轴、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和第一工位左右托板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工位下托板、第一工位中托板、第一工位转台板和第一工位立柱,工作台后部上侧设有第一工位下托板,第一工位下托板与第一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中托板相对于第一工位下托板前后移动的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中托板上侧设有第一工位转台板,第一工位转台板前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工位转台转轴,第一工位中托板与第一工位转台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转台板绕第一工位转台转轴转动的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转台板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立柱,第一工位立柱前侧设有第一工位立柱托板,第一工位立柱与第一工位立柱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立柱托板相对于第一工位立柱上下移动的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前侧设有第一工位左右托板,第一工位立柱托板与第一工位左右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左右托板相对于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左右移动的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一工位左右托板前侧安装有第一槽磨机,第一槽磨机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第一槽磨机主轴,第一槽磨机主轴上设有第一ae传感器,第一槽磨机主轴右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槽加工砂轮;第一修整工作台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一槽修整磨机,对应第一槽加工砂轮位置的第一机架上侧设有第一槽修整磨
机,第一槽修整磨机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第一槽修整主轴,第一槽修整主轴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槽修整砂轮;第一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一槽磨机和第一槽修整磨机连接。
24.上述磨槽加工台还可包括磨槽冷却机构,磨槽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工位冷却支架、第一工位冷却座、第一工位冷却管和第一工位冷却喷嘴,对应第一槽加工砂轮下部后方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冷却支架,第一工位冷却支架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冷却座,第一工位冷却座前端左右间隔设有分别位于第一槽加工砂轮左侧面、外缘和右侧面的三个第一工位冷却喷嘴,第一工位冷却管第一工位穿过冷却支架和第一工位冷却座与第一工位冷却喷嘴连通。
25.上述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一螺母座、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和第一工位前后向滑块,第一工位下托板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对应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位置的第一工位中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一工位前后向滑块,对应两个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之间位置的第一工位下托板上侧后部设有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前部设有前后向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中部外侧设有上端与第一工位中托板下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位第一螺母座,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连接。
26.上述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工位转动电机、第一工位从动齿圈、第一工位驱动齿轮、第一工位齿轮支架和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滑块,第一工位中托板后侧呈劣弧形,第一工位中托板后端上侧固定安装有呈劣弧形的第一工位从动齿圈,第一工位转台板后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齿轮支架,第一工位齿轮支架上安装有与第一工位从动齿圈啮合的第一工位驱动齿轮,第一工位驱动齿轮与第一工位转动电机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一工位中托板上侧设有至少一道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呈倒t形,第一工位转台板下侧设有位于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内的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滑块,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转动电机连接。
27.上述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二螺母座、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和第一工位上下向滑块,第一工位立柱前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对应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后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前部外侧的第一工位上下向滑块,对应两个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之间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前侧上部设有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下部设有上下向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中部外侧设有前侧与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后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位第二螺母座,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连接。
28.上述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三螺母座、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和第一工位左右向滑块,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前侧上下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对应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位置的第一工位左右托板后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前部外侧的第一工位左右向滑块,对应两个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之间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托板上侧左部设有第一工位第三
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右部设有左右向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中部外侧设有下侧与第一工位左右托板上侧右部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位第三螺母座,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连接。
29.上述第二加工工位可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二修整工作台和磨槽加工台,磨槽加工台包括第二槽磨机、第二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二工位转台转轴、第二工位立柱托板和第二工位前后托板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二工位下托板、第二工位中托板、第二工位转台板和第二工位立柱,工作台右部上侧设有第二工位下托板,第二工位下托板与第二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中托板相对于第二工位下托板左右移动的第二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工位中托板上侧设有第二工位转台板,第二工位转台板右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工位转台转轴,第二工位中托板与第二工位转台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转台板绕第二工位转台转轴转动的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转台板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工位立柱,第二工位立柱左侧设有第二工位立柱托板,第二工位立柱与第二工位立柱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立柱托板相对于第二工位立柱上下移动的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立柱托板左侧设有第二工位前后托板,第二工位立柱托板与第二工位前后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前后托板相对于第二工位立柱托板前后移动的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二工位前后托板左侧安装有第二槽磨机,第二槽磨机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第二槽磨机主轴,第二槽磨机主轴上设有第二ae传感器,第二槽磨机主轴后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槽加工砂轮;第二修整工作台包括第二机架和第二槽修整磨机,对应第二槽加工砂轮位置的第二机架上侧设有第二槽修整磨机,第二槽修整磨机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第二槽修整主轴,第二槽修整主轴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槽修整砂轮;第二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二槽磨机和第二槽修整磨机连接。
30.上述第三加工工位可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磨螺纹加工台和第三修整工作台,磨螺纹加工台包括螺纹磨机、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三工位下托板、第三工位中托板和第三工位上托板,工作台前部上侧设有第三工位下托板,第三工位下托板与第三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三工位中托板相对于第三工位下托板前后移动的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工位中托板与第三工位上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三工位上托板相对于第三工位中托板左右移动的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三工位上托板上侧安装有螺纹磨机,螺纹磨机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螺纹磨机主轴,螺纹磨机主轴上设有第三ae传感器,螺纹磨机主轴后端外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加工砂轮;第三修整工作台包括第三机架和螺纹修整磨机,对应螺纹加工砂轮位置的第三机架上侧设有螺纹修整磨机,螺纹修整磨机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螺纹修整主轴,螺纹修整主轴后端固定安装有螺纹修整砂轮;第三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螺纹磨机和螺纹修整磨机连接。
31.上述螺纹修整磨机可包括电机壳、螺纹修整主轴、螺纹修整砂轮、电机定子、电机定子、限位螺母、前密封轴承组件、中密封轴承组件和后密封轴承组件,电机壳内设有前后贯通的修整轴安装孔,修整轴安装孔内设有螺纹修整主轴,螺纹修整主轴前端位于电机壳前方,螺纹修整主轴前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前侧的前密封轴承组件,螺纹修整主轴中
部外侧设有前部安装于修整轴安装孔后端内侧的中密封轴承组件,螺纹修整主轴后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后部上侧的后密封轴承组件,对应前密封轴承组件与中密封轴承组件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安装有电机转子,电机转子外侧设有电机定子,对应中密封轴承组件与后密封轴承组件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通过锁紧螺母限位安装有螺纹修整砂轮,螺纹修整主轴设有前后贯通的气密封通孔,对应中密封轴承组件与后密封轴承组件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气密封环台,气密封环台外侧安装有螺纹修整砂轮,前密封轴承组件包括前轴承座、前轴承组和进气接头,螺纹修整主轴前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前侧的前轴承座,前轴承座与螺纹修整主轴之间安装有前轴承组,对应气密封通孔位置的前轴承座前侧固定安装有进气接头,中密封轴承组件包括中轴承座、中轴承组、限位环和前气密环,对应电机定子右方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环,修整轴安装孔后端内侧固定安装有中轴承座,中轴承座后端内侧固定安装有后侧与气密封环台前侧形成迷宫气幕密封的前气密环,对应限位环与前气密环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中轴承组,后密封轴承组件包括后轴承座、后端盖、后轴承组和后气密环,螺纹修整主轴后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后部上侧的后轴承座,后轴承座前端内侧固定安装有前侧与气密封环台后侧形成迷宫气幕密封的后气密环,后轴承座后端内侧固定安装有后端盖,对应后端盖与后气密环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后轴承组,对应前气密环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能与气密封通孔连通的前气幕出口,对应后气密环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能与气密封通孔连通的后气幕出口,电机定子外侧设有水冷螺旋槽,电机壳前侧下部设有能与修整轴安装孔前部连通的循环进口,电机壳前侧上部设有能与修整轴安装孔后部连通的循环出口,前密封轴承组件前侧设有能与循环进口连通的冷却进口,前密封轴承组件前侧设有能与循环出口连通的冷却出口。
32.上述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和第三工位前后向滑块,第三工位下托板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对应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位置的第三工位中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三工位前后向滑块,第三工位下托板与第三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连接。
33.上述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可包括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和第三工位左右向滑块,第三工位中托板上侧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对应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位置的第三工位上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三工位左右向滑块,第三工位上托板与第三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连接。
34.上述第四加工工位可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四修整工作台和铲磨加工台,铲磨加工台包括铲磨磨机、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第四工位第二转台转轴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四工位床座、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第四工位下托板、第四工位中托板、第四工位上托板、第四工位转台座和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工作台左部上侧设有第四工位床座,第四工位床座上侧设有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右部转动连接有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第四工位床座与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绕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转动的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上侧设有第四工
位下托板,第四工位下托板与第四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中托板相对于第四工位下托板左右移动的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四工位中托板与第四工位上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上托板相对于第四工位中托板前后移动的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四工位上托板上侧安装有第四工位转台座,第四工位转台座前侧设有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右部转动连接有第四工位第二转台转轴,第四工位转台座与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绕第四工位第二转台转轴转动的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前侧设有铲磨磨机,铲磨磨机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铲磨磨机主轴,铲磨磨机主轴上设有第四ae传感器,铲磨磨机主轴右端外侧固定安装有铲磨加工砂轮;第四修整工作台包括第四机架和铲磨修整磨机,对应铲磨加工砂轮位置的第四机架上侧设有铲磨修整磨机,铲磨修整磨机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铲磨修整主轴,铲磨修整主轴左端固定安装有铲磨修整砂轮;第四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铲磨磨机和铲磨修整磨机连接。
35.上述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可包括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第四第一工位第一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一齿轮支架和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滑块,第四工位床座左侧呈劣弧形,第四工位床座左端上侧固定安装有呈劣弧形的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左部固定安装有第四工位第一齿轮支架,第四工位第一齿轮支架上安装有与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啮合的第四工位第一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一驱动齿轮与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传动连接在一起,第四工位床座上侧设有至少一道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呈倒t形,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下侧设有位于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内的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滑块,控制模块与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连接。
36.上述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可包括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和第四工位左右向滑块,第四工位下托板上侧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对应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位置的第四工位中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四工位左右向滑块,第四工位下托板与第四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连接。
37.上述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可包括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和第四工位前后向滑块,第四工位中托板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对应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位置的第四工位上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四工位前后向滑块,第四工位上托板与第四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连接。
38.上述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可包括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第四第一工位第二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二齿轮支架和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滑块,第四工位转台座上侧呈劣弧形,第四工位转台座后部上侧固定安装有呈劣弧形的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上部固定安装有第四工位第二齿轮支架,第四工位第二齿轮支架上安装有与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啮合的第四工位第二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二驱动齿轮与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传动连接在一起,第四工位转台座后侧设有至少一道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呈倒t形,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前侧设有
位于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内的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滑块,控制模块与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连接。
39.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中央转台,中央转台转动时可以配合加工设备对棒料加工加工,通过设置夹紧机构和尾尖,棒料能够实现多工序一次性装夹,避免重复定位以及在多次装夹过程中的定位误差降低棒料的加工质量,通过设置微调机构和尾座组件,能够在夹装不同规格的棒料时进行调节,降低调节难度;通过设置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完成棒料的磨槽加工;通过设置第三加工工位,完成棒料的螺纹槽加工;通过设置第四加工工位,完成棒料的铲磨加工;通过设置机械臂和料架,完成棒料的取料和放料,具有稳定、可靠和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40.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至2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1.附图2为附图1中中央转台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2.附图3为附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3.附图4为附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附图5为实施例2中主夹紧机构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45.附图6为实施例2中主夹紧机构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46.附图7为实施例2中主夹紧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7.附图8为附图7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8.附图9为附图7中b-b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49.附图10为附图7中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0.附图11为附图5中卡盘体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51.附图12为附图5中卡盘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2.附图13为附图5中卡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3.附图14为附图5中主活塞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54.附图15为附图5中主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5.附图16为附图5中副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6.附图17为实施例9中最前方尾座组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57.附图18为附图17中d-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8.附图19为附图17中e-e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9.附图20为实施例10中主微调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60.附图21为附图20中f-f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61.附图22为实施例11中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2.附图23为实施例12的电路框图。
63.附图24为附图1中第一加工工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64.附图25为附图2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5.附图26为附图1中第三加工工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66.附图27为附图2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7.附图28为附图26中螺纹修整磨机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68.附图29为附图1中第四加工工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9.附图30为附图29中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0.附图31为附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1.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中央转台,2为固定座,3为定子,4为转子,5为拉杆,6为卡盘体,7为卡爪,8为复位座,9为主活塞,10为副活塞,11为连接板,12为前端盖,13为后端盖,14为内环台,15为挡环,16为第一弹性复位件,17为调节顶丝,18为第二弹性复位件,19为调节通孔,20为连接通孔,21为卡块,22为楔块,23为第一弧面,24为第二弧面,25为固定销,26为固定螺钉,27为夹紧柱,28为第一直孔段,29为第二直孔段,30为锥孔段,31为浮动活塞,32为第四安装孔,33为第五安装孔,34为光栅套,35为编码器读数头,36为底座,37为尾架,38为尾尖,39为顶尖,40为微调丝杆,41为尾座,42为微调螺母,43为安装座,44为第一滑块,45为第二滑块,46为第三滑块,47为滑轨,48为调节柱,49为驱动气缸,50为连接杆,51为连接块,52为限位块,53为安装板,54为防尘盖,55为顶开油缸,56为工作台,57为机械臂,58为料架,59为第一槽磨机,60为第一工位转台转轴,61为第一工位立柱托板,62为第一工位左右托板,63为第一工位下托板,64为第一工位中托板,65为第一工位转台板,66为第一工位立柱,67为第一机架,68为第一槽修整磨机,69为第一槽加工砂轮,70为第一槽修整砂轮,71为第一工位冷却支架,72为冷却座,73为第一工位冷却喷嘴,74为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75为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76为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77为第一工位从动齿圈,78为第一工位驱动齿轮,79为第一工位齿轮支架,80为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81为第二伺服电机,82为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83为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84为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85为第一工位第三螺母座,86为铲磨磨机,87为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88为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89为第四工位床座,90为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1为第四工位下托板,92为第四工位中托板,93为第四工位上托板,94为第四工位转台座,95为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6为第四机架,97为铲磨修整磨机,98为铲磨修整砂轮,99为铲磨加工砂轮,100为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101为螺纹磨机,102为螺纹加工砂轮,103为第三工位下托板,104为第三工位中托板,105为第三工位上托板,106为第三机架,107为螺纹修整主轴,108为电机壳,109为螺纹修整砂轮,110为电机转子,111为电机定子,112为限位螺母,113为气密封通孔,114为气密封环台,115为前轴承座,116为前轴承组,117为进气接头,118为中轴承座,119为中轴承组,120为限位环,121为前气密环,122为后轴承座,123为后端盖,124为后轴承组,125为后气密环,126为前气幕出口,127为后气幕出口,128为水冷螺旋槽,129为循环进口,130为循环出口,131为冷却进口,132为冷却出口,133为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134为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135为第三工位前后向滑块,136为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37为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138为第三工位左右向滑块,139为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140为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41为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142为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143为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144为第二槽磨机,145为第二工位中托板,146为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147为第二工位立柱,148为第二工位转台转轴,149为第二机架,150为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72.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73.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7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31所示,该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一种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包括工作台56、中央转台、加工工位、机械臂57、料架58和控制模块,工作台56中央设有中央转台,中央转台上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四个用于夹紧棒料第一端的夹紧机构,对应每个夹紧机构位置的中央转台上均安装有尾座组件,尾座组件上设有尾尖以及能够使得尾尖顶紧丝锥棒料第二端的微调机构;对应每个夹紧机构位置的工作台56上均安装有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56后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磨槽的第一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56右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磨槽的第二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56前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磨螺纹的第三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56左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铲磨的第四加工工位,对应第一加工工位与第四加工工位之间位置的工作台56上侧设有机械臂57和料架58;控制模块分别与夹紧机构、微调机构、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第三加工工位和第四加工工位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中央转台,中央转台转动时可以配合加工设备对棒料加工加工,通过设置夹紧机构和尾尖,棒料能够实现多工序一次性装夹,避免重复定位以及在多次装夹过程中的定位误差降低棒料的加工质量,通过设置微调机构和尾座组件,能够在夹装不同规格的棒料时进行调节,降低调节难度;通过设置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完成棒料的磨槽加工;通过设置第三加工工位,完成棒料的螺纹槽加工;通过设置第四加工工位,完成棒料的铲磨加工;通过设置机械臂57和料架58,完成棒料的取料和放料。根据需求,工作台56中央转动安装有中央转台,中央转台为现有公知技术,如液压转台;另外,机械臂57、料架58也均为现有公知技术。
75.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实施例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至15所示,位于最前方的夹紧机构为主夹紧机构,主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座2、定子3、转子4、拉杆5、卡盘体6、卡爪7、复位座8、主活塞9、副活塞10、连接板11和第一驱动机构,固定座2内固定安装有定子3,对应定子3前方位置的固定座2前端固定安装有前端盖12,对应定子3后方位置的固定座2后端固定安装有后端盖13,定子3内转动安装有空心结构且前部外侧密封转动安装于前端盖12内的的转子4,转子4后部外侧转动安装于后端盖13内,转子4中部内侧固定有内环台14,内环台14内同轴套装拉杆5,拉杆5后端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套装于转子4后部内侧的挡环15,挡环15前侧和内环台14后侧之间设有套装于拉杆5外侧的第一弹性复位件16,前端盖12前侧固定安装有卡盘体6,卡盘体6中央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通道,顶尖39后部外侧套装于卡盘体6前部内侧,卡盘体6后部外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至少两个径向贯通的导向孔,每个导向孔内均密封滑动安装有副活塞10,对应每个副活塞10位置的卡盘体6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复位座8,对应每个副活塞10位置的卡盘体6前部外侧均铰接安装有连接板11,每个连接板11后端均设有与副活塞10相对应的调节螺纹通孔,调节螺纹通孔内螺接有调节顶丝17,连接板11后部外侧和复位座8内侧之间设有能够使得调节顶丝17内端面与对应位置的副活塞10外端面相抵的第二弹性复位件18,连接板11前部铰接连接有前端位于顶尖39前方的卡爪7,卡爪7后部设有扇环形调节通孔19,对应调节通孔19位置的连接板11上设有连接通孔20,连接通孔20内固
定安装有中部穿设于调节通孔19内的连接件,卡爪7前端固定有与顶尖39前端外侧相靠近的卡块21,对应顶尖39后方位置的卡盘体6内密封滑动安装有前后移动时能够使所有副活塞10内端面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主活塞9,主活塞9后端与拉杆5前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后端盖13后侧固定安装有能够使得挡环15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76.根据需求,顶尖39为现有公知技术,调节顶丝17为现有公知技术,第一弹性复位件16为现有公知的矩形模具弹簧,第二弹性复位件18为现有公知的圆柱形压缩弹簧,连接件可为现有公知技术,如连接螺栓和匹配的螺母,卡块21固定在卡爪7前端靠近的顶尖39外侧的一面。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驱动机构动作时,使得挡环15和拉杆5压缩第一弹性复位件16后向前移动,拉杆5带动主活塞9向前移动,此时副活塞10在第二弹性复位件18的作用下,副活塞10的内端面相互靠近,第二弹性复位件18同时使得所有连接板11后端转动后向卡盘体6外侧靠近,连接板11后端转动的时候通过连接件带动卡爪7后端也向靠近卡盘体6外侧的方向转动,此时卡爪7前端相互远离,使得所有卡块21形成的夹槽张口增大,将棒料的第一端放入所有卡块21形成的夹槽内后,同时棒料的第一端中央与顶尖39的前端相接触,再通过微调机构使得棒料的第二端中央与顶尖39的尾尖38相抵,使得顶尖39和尾尖38共同对棒料起到定心作用。
77.然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使得挡环15向后移动,挡环15使得拉杆5和主活塞9均向后移动,主活塞9使得副活塞10内端面相互远离,即副活塞10外端面伸出导向孔后抵紧调节顶丝17,连接板11后端挤压第二弹性复位件18开始转动并远离卡盘体6外侧,连接板11后端转动的时候通过连接件带动卡爪7后端也向远离卡盘体6外侧的方向转动,此时卡爪7前端相互靠近,使得所有卡块21形成的夹槽张口变小并夹紧棒料第一端,从而对棒料起到固定作用。
78.由于每个卡爪7均铰接连接在卡盘体6外侧,卡爪7和连接板11通过穿设于扇环形调节通孔19内的连接件连接,所以卡块21前端在夹紧过程中可根据棒料的不同规格或外表面的加工误差发生浮动,最终在复第二弹性复位件18的作用下夹紧棒料,这样能够自动调整夹紧位置,避免卡块21的过定位现象,实现棒料的高精度装夹定位功能,便于持续的加工或二次装夹,也能够减少装夹过程中的磕碰和装夹时间,连接板11可呈开口向前的匚字形,这样既便于连接板11、卡盘体6和卡爪7之间的拆装,也能够避免连接板11和卡爪7在随卡盘体6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棒料发生松动的现象,增强本发明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降低故障率,通过设置调节顶丝17,能够根据第二弹性复位件18和棒料的规格调节调节顶丝17伸出调节螺纹通孔的长度,实现卡块21对不同规格的棒料装夹功能,增加适用范围。
79.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至16所示,卡盘体6后部外侧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导向孔,主活塞9前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楔块22,楔块22上部外侧和下部外侧均设有从前至后由外向内收缩的第一弧面23,副活塞10内端面设有与第一弧面23相匹配的第二弧面24,楔块22前部设有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主活塞9右部外侧和左部外侧的第二安装孔,主活塞9后端设有后端与第二安装孔连通的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固定销25,固定销25中部外侧设有固定环槽,第三安装孔内螺接有前端卡设于固定环槽内的固定螺钉26。
80.根据需求,第三安装孔呈前后向设置,对应固定销25位置的卡盘体6外侧设有径向贯通的润滑孔,润滑孔内密封螺接有密封螺钉,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弧面23和第二
弧面24加注润滑脂,从而降低磨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楔块22,便于第一弧面23的加工,同时还能够根据棒料的规格快速调整两个卡块21形成的夹槽张口大小,第二弧面24也可为倾斜面,通过设置第二弧面24,使得副活塞10伸出或缩回时缓慢移动,避免第二弹性复位件18受到冲击时损坏或寿命缩短,增加维护成本,同时第一弧面23和第二弧面24的设置,能够使得卡块21缓慢夹紧棒料,防止棒料表面被夹伤,还能够使得夹取过程更加准确,第一弧面23和第二弧面24还能够使得楔块22和副活塞10随卡盘体6转动的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楔块22和副活塞10相对转动发生错位,影响夹取效果,固定螺钉26的设置,便于固定销25的定位,防止固定销25左右移动与安装通道内壁发生剐蹭影响主活塞9的前后移动,继而影响卡块21的夹取动作,通过设置固定销25,能够使得每个第一弧面23和对应位置的第二弧面24均相配合,提高卡块21的夹取精度。
81.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至6、13所示,上方的卡块21下侧和下方的卡块21上侧均设有左右贯通的夹装槽,每个夹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截面呈圆形的夹紧柱27。根据需求,夹紧柱27的表面突出于卡块21表面,即夹紧柱27的直径大于夹装槽的深度。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卡爪7前端在转动过程中,夹紧柱27能够始终夹紧棒料的第一端,防止在夹装棒料过程中发生掉落现象。
82.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5、9所示,对应每个导向孔位置的复位座8上均设有由外至内逐渐变窄的第四安装孔32,第二弹性复位件18安装于对应位置的第四安装孔32的宽径段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四安装孔32,能够快速调节调节顶丝17,调节方便快捷。
83.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5、6、10、11、12所示,安装通道包括由后至前依次连通的第一直孔段28、第二直孔段29和锥孔段30,第一直孔段28的直径大于第二直孔段29的直径,第二直孔段29的直径大于锥孔段30后端的直径,锥孔段30后端的直径小于锥孔段30前端的直径,顶尖39后部外侧呈与锥孔段30前部内壁相匹配的锥面,第二直孔段29内密封安装有浮动活塞31,主活塞9滑动安装于第一直孔段28内,对应顶尖39后方和浮动活塞31前方之间位置的卡盘体6前部外侧间隔均布有若干个与锥孔段30后部连通的第五安装孔33。
84.根据需求,安装通道后部与转子4前端连通。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浮动活塞31,便于主活塞9后侧与安装通道内壁之间的密封,由于主活塞9向后移动时,能够对浮动活塞31进行抽吸,浮动活塞31对顶尖39起到抽吸作用,使得顶尖39与卡盘体6紧密配合,防止棒料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顶尖39轴向移动后造成棒料加工误差偏大,影响成品率,同时浮动活塞31还能够避免挡环15在第一弹性复位件16的作用下快速向后移动后,副活塞10在第二弹性复位件18的作用下快速收回后与楔块22外侧发生碰撞现象,延长使用寿命,主活塞9向前移动时可以推动浮动活塞31向前移动,同时使得卡块21相互远离松开棒料,浮动活塞31向前移动时可以推动顶尖39,使得顶尖39前端伸出卡块21形成的夹槽,便于棒料的拆卸,防止棒料在拆卸过程中与卡块21发生碰撞现象,增大拆装空间,降低拆装难度。
85.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至8所示,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防尘盖54和顶开油缸55,后端盖13后侧固定安装有密封转动安装于转子4后端外侧的防尘盖54,防尘盖54后端固定有顶开油缸55,顶开油缸55的活塞杆前端密封穿过防尘盖54后和挡环15后端相接触。根据需求,顶开油缸55为现有公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防尘盖54,既便于
安装顶开油缸55,还能够对定子3和转子4进行密封,降低转子4和定子3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同时也便于转子4、拉杆5和第一弹性复位件16之间的维护,降低后期的维护难度。
86.实施例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5、6、8、23所示,还包括控制模块,转子4后部外侧和定子3后部内侧之间安装有轴套,对应后端盖13后方位置的转子4外侧固定安装有光栅套34,后端盖13后侧固定安装有与光栅套34相对应的编码器读数头35,顶开油缸55上设有夹紧电磁阀,编码器读数头35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每个夹紧机构的定子以及每个夹紧机构的夹紧电磁阀均电连接在一起。
87.根据需求,光栅套34为现有公知技术,如型号为rexa30的圆光栅,编码器读数头35为现有公知技术,如resolute光栅读数头,控制模块为现有公知技术,如plc模块或者上位机,夹紧电磁阀为现有公知技术,如jdc-02hh液压电磁阀,定子3前方的固定座2和转子4外侧之间安装有轴承,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现有公知的导电滑环与四个夹紧机构的定子以及四个夹紧机构的夹紧电磁阀均电连接在一起,导电滑环可安装于中央转台1上方,防止中央转台1转动时连接控制模块和夹紧电磁阀、编码器读数头35的线缆发生缠绕现象,可以实现棒料在加工开始或者加工完毕后控制顶开油缸55从而夹紧棒料第一端或者松开棒料第一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精确控制拉杆5的移动距离,从而能够控制卡块21夹紧棒料第一端的夹紧力,防止棒料的第一端外侧受力过大发生被夹伤的现象。可以实现全程稳定的夹紧力矩输出,避免气动夹具漏气造成加工过程中的松弛造成产品报废的现象。
88.实施例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至4、17至22所示,尾座组件包括底座36、第二驱动机构和尾架37,沿顺时针方向,对应每个顶尖39前方位置的中央转台1上侧均固定安装有底座36,底座36上沿与顶尖39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滑动安装有尾架37,微调结构设于底座36和尾架37之间,尾架37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与顶尖39同轴设置的尾尖38,底座36上固定安装有能够使得尾架37沿与顶尖39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尾架37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与顶尖39同轴设置的尾尖38,便于根据不同规格的棒料更换尾尖38,拆装方便,同时还能够降低更换尾尖38后和顶尖39进行对准时的难度,第二驱动机构的设置,通过控制第二驱动机构,能够使得尾尖38移动,继而使得尾尖38和顶尖39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棒料的长度进行调节,调节方便简单。
89.实施例1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8至21所示,位于最前方的微调机构为主微调机构,主微调机构包括丝杆40、滑块、尾座41、微调丝杆40、微调螺母42和安装座43,最前方的底座36右方设有尾座41,尾座41左侧设有滑移槽,滑移槽内上下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底座36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滑块44,对应每个第一滑块44上方或者下方位置的滑移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45,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块44和第二滑块45之间均设有开口相对的导轨槽,每个导轨槽内均设有相匹配的滑轨47,尾架37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座43,安装座43左侧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左侧和尾座41右侧固定在一起的第三滑块46,第三滑块46右侧设有微调槽,微调槽内转动安装有前后向的微调丝杆40,微调丝杆40前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柱48,微调槽内滑动安装有和滑槽右部固定安装在一起且螺接于微调丝杆40外侧的微调螺母42,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49和连接杆50,底座36后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51,连接块51上设有前宽后窄且左右贯通的连接槽,对应连接块51后方位置的底座36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49,驱动气缸49的活塞杆前端可拆卸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0,连接杆50前部外
侧卡设于连接槽内。
90.根据需求,第一滑块44、第二滑块45和滑轨47也可组成现有公知的交叉滚子导轨,第一滑块44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第二滑块45之间,两个第一滑块44之间滑动安装有与底座36固定在一定的导向滑块,尾座41左侧可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与底座36右侧密封接触的密封圈,增强滑移槽的密封性,防止杂质进入导轨槽内影响第一滑块44和第二滑块45相对滑动时的精度,提升稳定性,对应微调槽位置的安装座43前侧设有前大后小的安装孔,安装孔后端与微调槽前端连通,微调丝杆40前端转动安装于安装孔的小径段内,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套装于调节柱48外侧的盖板,调节柱48前端外侧截面可呈多边形,如三角形、方形或者正六边形,或/和,调节柱48前端面可设有便于拆装工具拆装的凹槽,如三角形、方形、正六边形、十字形、一字型、梅花形、五角形、y形,通过转动调节柱48进而转动微调丝杆40,进而使得微调螺母42带动安装座43前后移动,从而对顶尖39和尾尖38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调节方便,连接槽截面可呈前宽后窄的凸字形,连接杆50前部呈与连接槽相匹配的前宽后窄的凸字形。
91.实施例1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1至4、18至20所示,安装座43右侧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槽,尾架37左侧固定安装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52,尾架37右部上侧设有开口向后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安装板53,安装板53上端和尾尖38前端固定在一起。根据需求,安装板53和尾尖38一体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限位槽,能够防止尾尖38顶紧棒料第二端后,在加工过程中安装座43和尾架37发生相对移动后造成棒料报废的现象,提升棒料加工过程中本发明的稳定性。
92.实施例1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如附图21、23所示,微调控制模块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微调电磁阀,微调电磁阀和驱动气缸49上安装在一起,位移传感器和第二滑块45固定安装在一起,每个微调机构的位移传感器均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每个微调机构的微调电磁阀均电连接。根据需求,位移传感器为现有公知技术,如fcxa10系列耐高温高压小型lvdt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第二滑块45和尾座41之间,微调电磁阀为现有公知技术,如pvm 065气动伺服阀,四个微调机构的位移传感器均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四个微调机构的微调电磁阀均电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位移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滑块45位置信息,即采集尾尖38的位置信息,控制模块控制微调电磁阀,从而使得驱动气缸49动作,进而调整尾尖38的位置,使得尾尖38和顶尖39共同夹紧棒料,防止尾尖38和顶尖39之间的夹紧力过大或者过小。
93.本发明可自由调节尾尖38和顶尖39之间的距离以及对棒料的顶紧力矩,通过夹紧电磁阀和控制模块实现顶开油缸55的压力调节功能,对不同直径的棒料设置不同的压力,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每次顶尖39的位置,实现精确控制,解决棒料长度和因前序加工精度造成的加工误差,因螺纹加工和铲磨加工有严格的位置要求,螺旋槽丝锥加工螺纹的起始点需要严格控制,因棒料长短和中心孔大小不一致造成的螺纹中径误差会严重影响丝锥的加工品质,螺纹加工和铲磨加工对装夹跳动要求极高,顶尖39因装夹需要固定,尾尖38位置会跟着棒料的长短前后移动后夹紧棒料。
94.实施例13:如附图1、24、25、31所示,第一加工工位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磨槽加工台和第一修整工作台56,磨槽加工台包括第一槽磨机59、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一工位转台转轴60、第
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和第一工位左右托板62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工位下托板63、第一工位中托板64、第一工位转台板65和第一工位立柱66,工作台56后部上侧设有第一工位下托板63,第一工位下托板63与第一工位中托板64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中托板64相对于第一工位下托板63前后移动的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中托板64上侧设有第一工位转台板65,第一工位转台板65前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工位转台转轴60,第一工位中托板64与第一工位转台板65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转台板65绕第一工位转台转轴60转动的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转台板65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立柱66,第一工位立柱66前侧设有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第一工位立柱66与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相对于第一工位立柱66上下移动的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前侧设有第一工位左右托板62,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与第一工位左右托板62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左右托板62相对于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左右移动的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一工位左右托板62前侧安装有第一槽磨机59,第一槽磨机59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第一槽磨机59主轴,第一槽磨机59主轴上设有第一ae传感器,第一槽磨机59主轴右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槽加工砂轮69;第一修整工作台56包括第一机架67和第一槽修整磨机68,对应第一槽加工砂轮69位置的第一机架67上侧设有第一槽修整磨机68,第一槽修整磨机68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第一槽修整主轴,第一槽修整主轴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槽修整砂轮70;第一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一槽磨机59和第一槽修整磨机68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和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调整第一槽磨机59位置,并配合控制模块,实现对第一槽加工砂轮69前后向、左右向、上下方向以及水平角度的位置变化精准控制,从而不仅能够将第一槽加工砂轮69准确的移动至加工位置满足不同磨槽加工,还能够将第一槽加工砂轮69准确的移动至第一槽修整磨机68位置对第一槽加工砂轮69进行修整;通过在第一槽加工砂轮69主轴上设置ae传感器,可在控制程序中设置不同震动置区间,如20至30分贝、30至50分贝、50至80分贝等不同区间,通过控制模块对不同震动置区间进行区分,在加工过程中实现自动对刀、砂轮修整检测、工件磨削到位检测以及机床碰撞检测和御防;通过设置第一槽修整磨机68,能在第一槽加工砂轮69磨损后在线对其修整,具体的修整方案可使用成型滚轮靠磨,进行成型修整,修整出的形状和工件一致,也可通过控制模块对第一槽修整磨机68的电机联动通过两周直线插补运动进行轨迹修整;可根据需求选择第一槽加工砂轮69的修整时机,也可以不设置ae传感器,可根据生产经验,第一槽加工砂轮69加工的工件数量,达到指定值后由控制器移动第一槽加工砂轮69至第一槽修整磨机68位置进行修整,或第一槽加工砂轮69达到指定加工时间后进行修整,或根据生产工序,第一槽加工砂轮69不工作时进行修整,这样能够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工位转台板65、第一工位转台转轴60和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能使第一槽磨机59加工不同槽型,例如,加工u槽或第一工位转台板65摆动10度至15度加工螺尖槽,螺旋槽加工前调整第一工位转台板65使第一槽加工砂轮69切线和工件螺旋角度一致,控制模块设定程序就能完成所有加工,螺尖丝锥的u槽和螺尖槽,铣刀的沟槽和端齿,钻头的沟槽清边和开口顶角;加工直槽时,第一槽加工砂轮69轴线与工件轴线垂直,第一槽加工砂轮69由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和第一工位左右托板62,使第一槽磨机
59的第一槽加工砂轮69靠近第一槽修整磨机68进行第一槽加工砂轮69形状的修整,修整好第一槽加工砂轮69的形状与工件槽型一致;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向下运动,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工位中托板64前后移动,第一槽加工砂轮69旋转进行直槽加工。根据需求,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丝锥、铣刀、钻头和木工刀具等刀具的磨槽加工,并实现加工不同槽型加工,还能够通过第一槽修整磨机68对第一槽加工砂轮69进行在线修整,解决了频繁拆卸砂轮费时费力且影响主轴精度的问题,生产效率提高,且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更高。
95.实施例14:如附图1、24、25、31所示,磨槽加工台还包括磨槽冷却机构,磨槽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工位冷却支架71、第一工位冷却座72、第一工位冷却管和第一工位冷却喷嘴73,对应第一槽加工砂轮69下部后方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66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冷却支架71,第一工位冷却支架71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冷却座72,第一工位冷却座72前端左右间隔设有分别位于第一槽加工砂轮69左侧面、外缘和右侧面的三个第一工位冷却喷嘴73,第一工位冷却管第一工位穿过冷却支架和第一工位冷却座72与第一工位冷却喷嘴73连通。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冷却管,便于第一槽修整磨机68修整第一槽加工砂轮69时对第一槽加工砂轮69降温,三个冷却喷嘴分别对第一槽加工砂轮69左侧面、外缘和右侧面喷射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和冲洗。
96.实施例15:如附图1、24、25、31所示,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74、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75、第一工位第一螺母座、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76和第一工位前后向滑块,第一工位下托板63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76,对应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76位置的第一工位中托板64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76上部外侧的第一工位前后向滑块,对应两个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76之间位置的第一工位下托板63上侧后部设有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74,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74前部设有前后向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75,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75中部外侧设有上端与第一工位中托板64下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位第一螺母座,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74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74带动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75转动,将旋转运动通过第一工位第一螺母座转变为前后向的直线运动,配合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76和第一工位前后向滑块间的导向限位,从而使第一槽磨机59前后移动,完成加工作业或修整作业;通过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74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74运行到指定位置后停止,精度高其且更加可控。
97.实施例16:如附图1、24、25、31所示,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工位转动电机、第一工位从动齿圈77、第一工位驱动齿轮78、第一工位齿轮支架79和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滑块,第一工位中托板64后侧呈劣弧形,第一工位中托板64后端上侧固定安装有呈劣弧形的第一工位从动齿圈77,第一工位转台板65后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齿轮支架79,第一工位齿轮支架79上安装有与第一工位从动齿圈77啮合的第一工位驱动齿轮78,第一工位驱动齿轮78与第一工位转动电机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一工位中托板64上侧设有至少一道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80,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80呈倒t形,第一工位转台板65下侧设有位于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80内的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滑块,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转动电机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第一工位从动齿圈77与第一工位驱动齿轮78配合的方式调节第一工位转台板65的角度精度更高,除了通过第一工位转动电机驱动还能够通过手动转动第一工位驱动齿
轮78的齿轮轴的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并可以通过现有公知的编码器监测第一工位转台板65调节角度,再通过控制模块显示以及控制转动电机启停,能够设置加工不同类型螺旋槽所需调节角度进行程序设定,根据工件类型、槽型和工序等自动调第一工位转台板65角度进行加工,操作便捷。
98.实施例17:如附图1、24、25、31所示,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81、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二螺母座、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82和第一工位上下向滑块,第一工位立柱66前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82,对应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82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后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82前部外侧的第一工位上下向滑块,对应两个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82之间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66前侧上部设有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81,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81下部设有上下向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中部外侧设有前侧与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后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位第二螺母座,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81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81带动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转动,将旋转运动通过第二工位第二螺母座转变为上下向的直线运动,配合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82和第一工位上下向滑块间的导向限位,从而使第一槽磨机59上下移动,完成加工作业或修整作业;通过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81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81运行到指定位置后停止,精度高其且更加可控。
99.实施例18:如附图1、24、25、31所示,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83、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84、第一工位第三螺母座85、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和第一工位左右向滑块,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前侧上下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对应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位置的第一工位左右托板62后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前部外侧的第一工位左右向滑块,对应两个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之间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66托板61上侧左部设有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83,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83右部设有左右向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84,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84中部外侧设有下侧与第一工位左右托板62上侧右部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位第三螺母座85,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83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83带动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84转动,将旋转运动通过第二工位第三螺母座转变为左右向的直线运动,配合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和第一工位左右向滑块间的导向限位,从而使第一槽磨机59左右移动,完成加工作业或修整作业;通过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83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83运行到指定位置后停止,精度高其且更加可控。
100.实施例19:如附图1、24、25、31所示,第二加工工位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二修整工作台56和磨槽加工台,磨槽加工台包括第二槽磨机144、第二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146、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150、第二工位转台转轴148、第二工位立柱147托板和第二工位前后托板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二工位下托板、第二工位中托板145、第二工位转台板和第二工位立柱147,工作台56右部上侧设有第二工位下托板,第二工位下托板与第二工位中托板145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中托板145相对于第二工位下托板左右移动的第二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工位中托板145上侧设有第二工位转台板,第二工位转台板右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工位转台转轴148,第二工位中托板145与第二工位转台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转台板绕第二工位转台转轴148转动的第二工位第
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转台板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工位立柱147,第二工位立柱147左侧设有第二工位立柱147托板,第二工位立柱147与第二工位立柱147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立柱147托板相对于第二工位立柱147上下移动的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146,第二工位立柱147托板左侧设有第二工位前后托板,第二工位立柱147托板与第二工位前后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前后托板相对于第二工位立柱147托板前后移动的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150,第二工位前后托板左侧安装有第二槽磨机144,第二槽磨机144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第二槽磨机144主轴,第二槽磨机144主轴上设有第二ae传感器,第二槽磨机144主轴后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槽加工砂轮;第二修整工作台56包括第二机架149和第二槽修整磨机,对应第二槽加工砂轮位置的第二机架149上侧设有第二槽修整磨机,第二槽修整磨机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第二槽修整主轴,第二槽修整主轴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槽修整砂轮;第二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146、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150、第二槽磨机144和第二槽修整磨机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第二加工工位与第一加工工位结构相同,因此其具体使用过程和具体结构不再一一赘述。根据需求,第一加工工位与第二加工工位作为同一工序对工件加工时,可通过第一加工工位(如安装80目砂轮)进行粗加工以保证工作效率,第二加工工位(如安装300目砂轮)进行精加工以保证粗糙度要求;第一加工工位与第二加工工位作为不同工序对工件加工时,可通过分别调整不同的磨机位置,以满足不同工序的加工需求,如加工分别加工(1)螺尖丝锥的u槽和螺尖槽;(2)铣刀的沟槽和端齿;(3)钻头的沟槽清边和开口顶角等实施例20:如附图1、26、27、28、31所示,第三加工工位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磨螺纹加工台和第三修整工作台56,磨螺纹加工台包括螺纹磨机101、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三工位下托板103、第三工位中托板104和第三工位上托板105,工作台56前部上侧设有第三工位下托板103,第三工位下托板103与第三工位中托板104之间设有能使第三工位中托板104相对于第三工位下托板103前后移动的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工位中托板104与第三工位上托板105之间设有能使第三工位上托板105相对于第三工位中托板104左右移动的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三工位上托板105上侧安装有螺纹磨机101,螺纹磨机101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螺纹磨机101主轴,螺纹磨机101主轴上设有第三ae传感器,螺纹磨机101主轴后端外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加工砂轮102;第三修整工作台56包括第三机架106和螺纹修整磨机,对应螺纹加工砂轮102位置的第三机架106上侧设有螺纹修整磨机,螺纹修整磨机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螺纹修整主轴107,螺纹修整主轴107后端固定安装有螺纹修整砂轮109;第三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螺纹磨机101和螺纹修整磨机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调整螺纹磨机101位置,并配合控制模块,实现对螺纹磨机101前后向、左右向的位置变化精准控制,从而不仅能够将螺纹磨机101准确的移动至加工位置满足不同螺纹加工,还能够将螺纹磨机101准确的移动至修整位置对螺纹加工砂轮102进行修整;通过在螺纹磨机101主轴上设置第三ae传感器,可在控制程序中设置不同震动置区间,如20至30分贝、30至50分贝、50至80分贝等不同区间,通过控制模块对不同震动置区间进行区分,在加工过程中实现自动对刀、砂轮修整检测、工件磨削到位检测以及机床碰撞检测和御防;通过设置螺纹修整磨机,能在螺纹
加工砂轮102磨损后在线对其修整,具体的修整方案可使用成型滚轮靠磨,进行成型修整,修整出的形状和工件一致,也可通过控制模块对螺纹修整磨机和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的联动通过两周直线插补运动进行轨迹修整。
101.实施例21:如附图1、26、27、28、31所示,螺纹修整磨机包括电机壳108、螺纹修整主轴107、螺纹修整砂轮109、电机定子111、电机定子111、限位螺母112、前密封轴承组件、中密封轴承组件和后密封轴承组件,电机壳108内设有前后贯通的修整轴安装孔,修整轴安装孔内设有螺纹修整主轴107,螺纹修整主轴107前端位于电机壳108前方,螺纹修整主轴107前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108前侧的前密封轴承组件,螺纹修整主轴107中部外侧设有前部安装于修整轴安装孔后端内侧的中密封轴承组件,螺纹修整主轴107后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108后部上侧的后密封轴承组件,对应前密封轴承组件与中密封轴承组件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107外侧安装有电机转子110,电机转子110外侧设有电机定子111,对应中密封轴承组件与后密封轴承组件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107外侧通过锁紧螺母限位安装有螺纹修整砂轮109,螺纹修整主轴107设有前后贯通的气密封通孔113,对应中密封轴承组件与后密封轴承组件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107外侧设有气密封环台114,气密封环台114外侧安装有螺纹修整砂轮109,前密封轴承组件包括前轴承座115、前轴承组116和进气接头117,螺纹修整主轴107前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108前侧的前轴承座115,前轴承座115与螺纹修整主轴107之间安装有前轴承组116,对应气密封通孔113位置的前轴承座115前侧固定安装有进气接头117,中密封轴承组件包括中轴承座118、中轴承组119、限位环120和前气密环121,对应电机定子111右方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107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20,修整轴安装孔后端内侧固定安装有中轴承座118,中轴承座118后端内侧固定安装有后侧与气密封环台114前侧形成迷宫气幕密封的前气密环121,对应限位环120与前气密环121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107外侧设有中轴承组119,后密封轴承组件包括后轴承座122、后端盖123、后轴承组124和后气密环125,螺纹修整主轴107后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108后部上侧的后轴承座122,后轴承座122前端内侧固定安装有前侧与气密封环台114后侧形成迷宫气幕密封的后气密环125,后轴承座122后端内侧固定安装有后端盖123,对应后端盖123与后气密环125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107外侧设有后轴承组124,对应前气密环121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107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能与气密封通孔113连通的前气幕出口126,对应后气密环125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107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能与气密封通孔113连通的后气幕出口127,电机定子111外侧设有水冷螺旋槽128,电机壳108前侧下部设有能与修整轴安装孔前部连通的循环进口129,电机壳108前侧上部设有能与修整轴安装孔后部连通的循环出口130,前密封轴承组件前侧设有能与循环进口129连通的冷却进口131,前密封轴承组件前侧设有能与循环出口130连通的冷却出口13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对螺纹修整主轴107设置三组轴承组件,为其提供稳定支撑的同时保障其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同步电机(电机转子110和电机定子111),并在螺纹修整主轴107中内置编码器,通过变频器对二者进行转速控制,实现精准转速控制和高低速快速转换,从而完成粗修和精修的切换;通过将螺纹修整主轴107安装在回转轴心上,并在回转轴心上安装有滑动轴承,可实现刚性旋转,回转精度靠两只微调千分尺进行调整,实现精密角度调节,解决了修整滚轮单边磨损后的补偿难题;气体依次通过进气接头117及气密封通孔113,并从前气幕出口126及后气幕出口127排出,而气体从前气幕出口126及后气幕出口127排出时,能够有效避免螺纹修整砂轮109对
螺纹加工砂轮102修整时产生的碎屑从部件间间隙进入中轴承座118和后轴承座122,从而造成中轴承组119和后轴承组124的损坏;冷却液依次通过冷却进口131、循环进口129、水冷螺旋槽128、循环出口130和冷却出口132,从而完成对电极壳体内部电机定子111及电机转子110降温。
102.实施例22:如附图1、26、27、28、31所示,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133、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134和第三工位前后向滑块135,第三工位下托板103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134,对应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134位置的第三工位中托板104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134上部外侧的第三工位前后向滑块135,第三工位下托板103与第三工位中托板104之间设有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133,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133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133,使第三工位中托板104通过第三工位前后向滑块135沿第三工位下托板103上侧设置的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134滑动,实现对螺纹磨机101前后向的位置调整;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实现对螺纹磨机101前后向的位置变化精准的控制,从而不仅能够将螺纹磨机101准确的移动至加工位置,还能够将螺纹磨机101准确的移动至修整位置;通过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133实现第三工位下托板103与第三工位中托板104无接触运行,长期运动无磨损,摩擦阻力小运动精度高,所磨螺纹类型可任意调节,具有加工效率高、机床寿命长和无磨损等优点。另外,原有螺纹磨机101十字滑台采用电机与丝杆配合,其存在铲磨效率不高、丝杆容易磨损且更换困难的问题,通过以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133和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36为基础设计的螺纹磨机101十字滑台,有效解决电机丝杆型十字滑台所存在的问题。
103.实施例23:如附图1、26、27、28、31所示,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36、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137和第三工位左右向滑块138,第三工位中托板104上侧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137,对应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137位置的第三工位上托板105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137上部外侧的第三工位左右向滑块138,第三工位上托板105与第三工位中托板104之间设有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36,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36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36,使第三工位上托板105通过第三工位左右向滑块138沿第三工位中托板104上侧设置的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137滑动,实现对螺纹磨机101左右向的位置调整;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实现对螺纹磨机101左右向的位置变化精准的控制,从而不仅能够将螺纹磨机101准确的移动至加工位置,还能够将螺纹磨机101准确的移动至修整位置;通过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36实现第三工位上托板105与第三工位中托板104无接触运行,长期运动无磨损,摩擦阻力小运动精度高,所磨螺纹类型可任意调节,具有加工效率高、机床寿命长和无磨损等优点。另外,原有螺纹磨机101十字滑台采用电机与丝杆配合,其存在铲磨效率不高、丝杆容易磨损且更换困难的问题,通过以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133和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36为基础设计的螺纹磨机101十字滑台,有效解决电机丝杆型十字滑台所存在的问题。
104.实施例24:如附图1、29、31所示,第四加工工位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四修整工作台56和铲磨加工台,铲磨加工台包括铲磨磨机86、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87、第四
工位第二转台转轴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四工位床座89、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第四工位下托板91、第四工位中托板92、第四工位上托板93、第四工位转台座94和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工作台56左部上侧设有第四工位床座89,第四工位床座89上侧设有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右部转动连接有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87,第四工位床座89与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绕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87转动的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上侧设有第四工位下托板91,第四工位下托板91与第四工位中托板92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中托板92相对于第四工位下托板91左右移动的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四工位中托板92与第四工位上托板93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上托板93相对于第四工位中托板92前后移动的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四工位上托板93上侧安装有第四工位转台座94,第四工位转台座94前侧设有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右部转动连接有第四工位第二转台转轴,第四工位转台座94与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绕第四工位第二转台转轴转动的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前侧设有铲磨磨机86,铲磨磨机86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铲磨磨机86主轴,铲磨磨机86主轴上设有第四ae传感器,铲磨磨机86主轴右端外侧固定安装有铲磨加工砂轮99;第四修整工作台56包括第四机架96和铲磨修整磨机97,对应铲磨加工砂轮99位置的第四机架96上侧设有铲磨修整磨机97,铲磨修整磨机97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铲磨修整主轴,铲磨修整主轴左端固定安装有铲磨修整砂轮98;第四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铲磨磨机86和铲磨修整磨机97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四加工工位进行铲磨工序时, 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和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带动铲磨加工砂轮99整体进行左右和前后移动,待加工工件做回转分度动作,实现阿基米德螺旋面的加工,可实现倒角,铲磨,单牙铲磨工序的同时加工,在加工大螺旋角工件时,为避免铲磨加工砂轮99干涉工件前角,铲磨加工砂轮99轴心线需与工件螺旋角平行,通过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使第四工位下托板91及以上部件同时移动,带动铲磨磨机86移动,再通过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调节铲磨加工砂轮99升角来实现角度的调整,从而解决干涉的问题,进行铲磨、倒角、单牙铲磨工序时,三个工序可同时加工,也可以分开加工,不同种类产品一台设备即可完成,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另外,通过设置铲磨修整磨机97对铲磨加工砂轮99进行在线修整,通过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和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使铲磨加工砂轮99靠近铲磨修整砂轮98,并进行铲磨加工砂轮99修整,通过在铲磨磨机86主轴上设置第四ae传感器,可在控制程序中设置不同震动置区间,如20至30分贝、30至50分贝、50至80分贝等不同区间,通过控制模块对不同震动置区间进行区分,在加工过程中实现自动对刀、砂轮修整检测、工件磨削到位检测以及机床碰撞检测和御防;通过设置铲磨修整磨机97,能在铲磨加工砂轮99磨损后在线对其修整,具体的修整方案可使用成型滚轮靠磨,进行成型修整,修整出的形状和工件一致,也可通过控制模块对铲磨修整磨机97的电机联动通过两周直线插补运动进行轨迹修整;可根据需求选择铲磨加工砂轮99的修整时机,也可以不设置第四ae传感器,可根据生产经验,铲磨加工砂轮99加工的工件数量,达到指定值后由控制器移动铲磨加工砂轮99至铲磨修整砂轮98位置进行修整,或铲磨加工砂轮99达到指定加工时间后进行修整,或根据生产工序,铲磨加工砂轮99不工作时进行修整,这样能够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105.实施例25:如附图1、29、31所示,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第四第一工位第一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一齿轮支架和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滑块,第四工位床座89左侧呈劣弧形,第四工位床座89左端上侧固定安装有呈劣弧形的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左部固定安装有第四工位第一齿轮支架,第四工位第一齿轮支架上安装有与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啮合的第四工位第一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一驱动齿轮与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传动连接在一起,第四工位床座89上侧设有至少一道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100,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100呈倒t形,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下侧设有位于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100内的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滑块,控制模块与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与第四工位第一驱动齿轮配合的方式调节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的角度精度更高,除了通过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驱动还能够通过手动转动第四工位第一驱动齿轮的齿轮轴的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并可以通过现有公知的编码器监测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调节角度,再通过控制模块显示以及控制转动电机启停,能够设置加工不同类型铲磨所需调节角度进行程序设定,根据工件类型、槽型和工序等自动调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90角度进行加工,操作便捷。
106.实施例26:如附图1、29、31所示,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139和第四工位左右向滑块,第四工位下托板91上侧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139,对应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139位置的第四工位中托板92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139上部外侧的第四工位左右向滑块,第四工位下托板91与第四工位中托板92之间设有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使第四工位中托板92通过第四工位左右向滑块沿第四工位下托板91上侧设置的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139滑动,实现对铲磨磨机86左右向的位置调整;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实现对铲磨磨机86左右向的位置变化精准的控制,从而不仅能够将铲磨磨机86准确的移动至加工位置,还能够将铲磨磨机86准确的移动至修整位置;通过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实现第四工位下托板91与第四工位中托板92无接触运行,长期运动无磨损,摩擦阻力小运动精度高,所磨螺纹类型可任意调节,具有加工效率高、机床寿命长和无磨损等优点。另外,原有螺纹磨机101十字滑台采用电机与丝杆配合,其存在铲磨效率不高、丝杆容易磨损且更换困难的问题,通过以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和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40为基础设计的铲磨磨机86十字滑台,有效解决电机丝杆型十字滑台所存在的问题。
107.实施例27:如附图1、29、31所示,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40、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141和第四工位前后向滑块,第四工位中托板92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141,对应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141位置的第四工位上托板93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141上部外侧的第四工位前后向滑块,第四工位上托板93与第四工位中托板92之间设有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40,控制模块分别与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40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40,使第四工位上托板93通过第四工位前后向滑块沿第四工位中托板92上侧设置的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141滑动,实现对铲磨磨机86前后向的位置调整;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实现对铲磨磨机86前后向的位置变化精准的控制,从而不仅能够将铲磨磨机86准确的移动至加工位
置,还能够将铲磨磨机86准确的移动至修整位置;通过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40实现第四工位上托板93与第四工位中托板92无接触运行,长期运动无磨损,摩擦阻力小运动精度高,所磨螺纹类型可任意调节,具有加工效率高、机床寿命长和无磨损等优点。另外,原有螺纹磨机101十字滑台采用电机与丝杆配合,其存在铲磨效率不高、丝杆容易磨损且更换困难的问题,通过以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和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140为基础设计的铲磨磨机86十字滑台,有效解决电机丝杆型十字滑台所存在的问题。
108.实施例28:如附图1、29、30、31所示,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142、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143、第四第一工位第二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二齿轮支架和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滑块,第四工位转台座94上侧呈劣弧形,第四工位转台座94后部上侧固定安装有呈劣弧形的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143,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上部固定安装有第四工位第二齿轮支架,第四工位第二齿轮支架上安装有与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143啮合的第四工位第二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二驱动齿轮与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142传动连接在一起,第四工位转台座94后侧设有至少一道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88,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88呈倒t形,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前侧设有位于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88内的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滑块,控制模块与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142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143与第四工位第二驱动齿轮配合的方式调节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的角度精度更高,除了通过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142驱动还能够通过手动转动第四工位第二驱动齿轮的齿轮轴的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并可以通过现有公知的编码器监测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调节角度,再通过控制模块显示以及控制转动电机启停,能够设置加工不同类型铲磨所需调节角度进行程序设定,根据工件类型、槽型和工序等自动调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95角度进行加工,操作便捷。
109.以上技术特征分别构成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中央转台、加工工位、机械臂、料架和控制模块,工作台中央设有中央转台,中央转台上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四个用于夹紧棒料第一端的夹紧机构,对应每个夹紧机构位置的中央转台上均安装有尾座组件,尾座组件上设有尾尖以及能够使得尾尖顶紧丝锥棒料第二端的微调机构;对应每个夹紧机构位置的工作台上均安装有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后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磨槽的第一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右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磨槽的第二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前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磨螺纹的第三加工工位,位于工作台左部上侧的加工工位为能够对棒料进行铲磨的第四加工工位,对应第一加工工位与第四加工工位之间位置的工作台上侧设有机械臂和料架;控制模块分别与夹紧机构、微调机构、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第三加工工位和第四加工工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前方的夹紧机构为主夹紧机构,主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座、定子、转子、拉杆、卡盘体、卡爪、复位座、主活塞、副活塞、连接板和第一驱动机构,固定座内固定安装有定子,对应定子前方位置的固定座前端固定安装有前端盖,对应定子后方位置的固定座后端固定安装有后端盖,定子内转动安装有空心结构且前部外侧密封转动安装于前端盖内的的转子,转子后部外侧转动安装于后端盖内,转子中部内侧固定有内环台,内环台内同轴套装拉杆,拉杆后端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套装于转子后部内侧的挡环,挡环前侧和内环台后侧之间设有套装于拉杆外侧的第一弹性复位件,前端盖前侧固定安装有卡盘体,卡盘体中央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通道,顶尖后部外侧套装于卡盘体前部内侧,卡盘体后部外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至少两个径向贯通的导向孔,每个导向孔内均密封滑动安装有副活塞,对应每个副活塞位置的卡盘体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复位座,对应每个副活塞位置的卡盘体前部外侧均铰接安装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后端均设有与副活塞相对应的调节螺纹通孔,调节螺纹通孔内螺接有调节顶丝,连接板后部外侧和复位座内侧之间设有能够使得调节顶丝内端面与对应位置的副活塞外端面相抵的第二弹性复位件,连接板前部铰接连接有前端位于顶尖前方的卡爪,卡爪后部设有扇环形调节通孔,对应调节通孔位置的连接板上设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内固定安装有中部穿设于调节通孔内的连接件,卡爪前端固定有与顶尖前端外侧相靠近的卡块,对应顶尖后方位置的卡盘体内密封滑动安装有前后移动时能够使所有副活塞内端面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主活塞,主活塞后端与拉杆前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后端盖后侧固定安装有能够使得挡环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卡盘体后部外侧设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导向孔,主活塞前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楔块,楔块上部外侧和下部外侧均设有从前至后由外向内收缩的第一弧面,副活塞内端面设有与第一弧面相匹配的第二弧面,楔块前部设有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主活塞右部外侧和左部外侧的第二安装孔,主活塞后端设有后端与第二安装孔连通的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固定销,固定销中部外侧设有固定环槽,第三安装孔内螺接有前端卡设于固定环槽内的固定螺钉;或/和,上方的卡块下侧和下方的卡块上侧均设有左右贯通的夹装槽,每个夹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截面呈圆形的夹紧柱;或/和,对应每个导向孔位置的复位座上均设有由外至内逐渐变窄的第四安装孔,第二弹性复位件安装于对应位置的第四安装孔的宽径段内;或/和,安装通道包括由后至前依次连通的第一直孔段、第二直孔段和锥孔
段,第一直孔段的直径大于第二直孔段的直径,第二直孔段的直径大于锥孔段后端的直径,锥孔段后端的直径小于锥孔段前端的直径,顶尖后部外侧呈与锥孔段前部内壁相匹配的锥面,第二直孔段内密封安装有浮动活塞,主活塞滑动安装于第一直孔段内,对应顶尖后方和浮动活塞前方之间位置的卡盘体前部外侧间隔均布有若干个与锥孔段后部连通的第五安装孔;或/和,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防尘盖和顶开油缸,后端盖后侧固定安装有密封转动安装于转子后端外侧的防尘盖,防尘盖后端固定有顶开油缸,顶开油缸的活塞杆前端密封穿过防尘盖后和挡环后端相接触;或/和,转子后部外侧和定子后部内侧之间安装有轴套,对应后端盖后方位置的转子外侧固定安装有光栅套,后端盖后侧固定安装有与光栅套相对应的编码器读数头,顶开油缸上设有夹紧电磁阀,编码器读数头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每个夹紧机构的定子以及每个夹紧机构的夹紧电磁阀均电连接在一起;或/和,尾座组件包括底座、第二驱动机构和尾架,沿顺时针方向,对应每个顶尖前方位置的中央转台上侧均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上沿与顶尖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滑动安装有尾架,微调结构设于底座和尾架之间,尾架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与顶尖同轴设置的尾尖,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能够使得尾架沿与顶尖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或/和,位于最前方的微调机构为主微调机构,主微调机构包括丝杆、滑块、尾座、微调丝杆、微调螺母和安装座,最前方的底座右方设有尾座,尾座左侧设有滑移槽,滑移槽内上下间隔设有若干个与底座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滑块,对应每个第一滑块上方或者下方位置的滑移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均设有开口相对的导轨槽,每个导轨槽内均设有相匹配的滑轨,尾架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左侧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左侧和尾座右侧固定在一起的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右侧设有微调槽,微调槽内转动安装有前后向的微调丝杆,微调丝杆前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柱,微调槽内滑动安装有和滑槽右部固定安装在一起且螺接于微调丝杆外侧的微调螺母,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和连接杆,底座后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前宽后窄且左右贯通的连接槽,对应连接块后方位置的底座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可拆卸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前部外侧卡设于连接槽内;或/和,安装座右侧设有上下贯通的限位槽,尾架左侧固定安装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尾架右部上侧设有开口向后的固定槽,固定槽内可拆卸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和尾尖前端固定在一起;或/和,微调控制模块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微调电磁阀,微调电磁阀和驱动气缸安装在一起,位移传感器和第二滑块固定安装在一起,每个微调机构的位移传感器均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每个微调机构的微调电磁阀均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工工位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磨槽加工台和第一修整工作台,磨槽加工台包括第一槽磨机、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一工位转台转轴、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和第一工位左右托板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工位下托板、第一工位中托板、第一工位转台板和第一工位立柱,工作台后部上侧设有第一工位下托板,第一工位下托板与第一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中托板相对于第一工位下托板前后移动的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中托板上侧设有第一工位转台板,第一工位转台板前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工位转台转轴,第一工位中托板与第一工位转台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转台板绕第一工位转台转轴转动的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转台
板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立柱,第一工位立柱前侧设有第一工位立柱托板,第一工位立柱与第一工位立柱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立柱托板相对于第一工位立柱上下移动的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前侧设有第一工位左右托板,第一工位立柱托板与第一工位左右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一工位左右托板相对于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左右移动的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一工位左右托板前侧安装有第一槽磨机,第一槽磨机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第一槽磨机主轴,第一槽磨机主轴上设有第一ae传感器,第一槽磨机主轴右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槽加工砂轮;第一修整工作台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一槽修整磨机,对应第一槽加工砂轮位置的第一机架上侧设有第一槽修整磨机,第一槽修整磨机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第一槽修整主轴,第一槽修整主轴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槽修整砂轮;第一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一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一槽磨机和第一槽修整磨机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磨槽加工台还包括磨槽冷却机构,磨槽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工位冷却支架、第一工位冷却座、第一工位冷却管和第一工位冷却喷嘴,对应第一槽加工砂轮下部后方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冷却支架,第一工位冷却支架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冷却座,第一工位冷却座前端左右间隔设有分别位于第一槽加工砂轮左侧面、外缘和右侧面的三个第一工位冷却喷嘴,第一工位冷却管第一工位穿过冷却支架和第一工位冷却座与第一工位冷却喷嘴连通;或/和,第一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一螺母座、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和第一工位前后向滑块,第一工位下托板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对应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位置的第一工位中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一工位前后向滑块,对应两个第一工位前后向滑轨之间位置的第一工位下托板上侧后部设有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前部设有前后向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一传动丝杠中部外侧设有上端与第一工位中托板下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位第一螺母座,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或/和,第一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工位转动电机、第一工位从动齿圈、第一工位驱动齿轮、第一工位齿轮支架和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滑块,第一工位中托板后侧呈劣弧形,第一工位中托板后端上侧固定安装有呈劣弧形的第一工位从动齿圈,第一工位转台板后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工位齿轮支架,第一工位齿轮支架上安装有与第一工位从动齿圈啮合的第一工位驱动齿轮,第一工位驱动齿轮与第一工位转动电机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一工位中托板上侧设有至少一道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呈倒t形,第一工位转台板下侧设有位于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槽内的第一工位转动导向滑块,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转动电机连接;或/和,第一工位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二螺母座、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和第一工位上下向滑块,第一工位立柱前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对应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后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前部外侧的第一工位上下向滑块,对应两个第一工位上下向滑轨之间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前侧上部设有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下部设有上下向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二传动丝杠中部外侧设有前侧与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后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位第二螺母座,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或/和,第一工位第四
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三螺母座、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和第一工位左右向滑块,第一工位立柱托板前侧上下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对应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位置的第一工位左右托板后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前部外侧的第一工位左右向滑块,对应两个第一工位左右向滑轨之间位置的第一工位立柱托板上侧左部设有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右部设有左右向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第一工位第三传动丝杠中部外侧设有下侧与第一工位左右托板上侧右部固定安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位第三螺母座,控制模块与第一工位第三伺服电机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第二加工工位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二修整工作台和磨槽加工台,磨槽加工台包括第二槽磨机、第二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二工位转台转轴、第二工位立柱托板和第二工位前后托板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二工位下托板、第二工位中托板、第二工位转台板和第二工位立柱,工作台右部上侧设有第二工位下托板,第二工位下托板与第二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中托板相对于第二工位下托板左右移动的第二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二工位中托板上侧设有第二工位转台板,第二工位转台板右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工位转台转轴,第二工位中托板与第二工位转台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转台板绕第二工位转台转轴转动的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转台板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工位立柱,第二工位立柱左侧设有第二工位立柱托板,第二工位立柱与第二工位立柱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立柱托板相对于第二工位立柱上下移动的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立柱托板左侧设有第二工位前后托板,第二工位立柱托板与第二工位前后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二工位前后托板相对于第二工位立柱托板前后移动的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二工位前后托板左侧安装有第二槽磨机,第二槽磨机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第二槽磨机主轴,第二槽磨机主轴上设有第二ae传感器,第二槽磨机主轴后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槽加工砂轮;第二修整工作台包括第二机架和第二槽修整磨机,对应第二槽加工砂轮位置的第二机架上侧设有第二槽修整磨机,第二槽修整磨机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第二槽修整主轴,第二槽修整主轴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槽修整砂轮;第二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二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二槽磨机和第二槽修整磨机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第三加工工位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磨螺纹加工台和第三修整工作台,磨螺纹加工台包括螺纹磨机、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三工位下托板、第三工位中托板和第三工位上托板,工作台前部上侧设有第三工位下托板,第三工位下托板与第三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三工位中托板相对于第三工位下托板前后移动的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工位中托板与第三工位上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三工位上托板相对于第三工位中托板左右移动的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三工位上托板上侧安装有螺纹磨机,螺纹磨机内设有前后向设置的螺纹磨机主轴,螺纹磨机主轴上设有第三ae传感器,螺纹磨机主轴后端外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加工砂轮;第三修整工作台包括第三机架和螺纹修整磨机,对应螺纹加工砂轮位置的第三机架上侧设有螺纹修整磨机,螺纹修整磨机内设有前后
向设置的螺纹修整主轴,螺纹修整主轴后端固定安装有螺纹修整砂轮;第三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螺纹磨机和螺纹修整磨机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螺纹修整磨机包括电机壳、螺纹修整主轴、螺纹修整砂轮、电机定子、电机定子、限位螺母、前密封轴承组件、中密封轴承组件和后密封轴承组件,电机壳内设有前后贯通的修整轴安装孔,修整轴安装孔内设有螺纹修整主轴,螺纹修整主轴前端位于电机壳前方,螺纹修整主轴前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前侧的前密封轴承组件,螺纹修整主轴中部外侧设有前部安装于修整轴安装孔后端内侧的中密封轴承组件,螺纹修整主轴后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后部上侧的后密封轴承组件,对应前密封轴承组件与中密封轴承组件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安装有电机转子,电机转子外侧设有电机定子,对应中密封轴承组件与后密封轴承组件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通过锁紧螺母限位安装有螺纹修整砂轮,螺纹修整主轴设有前后贯通的气密封通孔,对应中密封轴承组件与后密封轴承组件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气密封环台,气密封环台外侧安装有螺纹修整砂轮,前密封轴承组件包括前轴承座、前轴承组和进气接头,螺纹修整主轴前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前侧的前轴承座,前轴承座与螺纹修整主轴之间安装有前轴承组,对应气密封通孔位置的前轴承座前侧固定安装有进气接头,中密封轴承组件包括中轴承座、中轴承组、限位环和前气密环,对应电机定子右方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环,修整轴安装孔后端内侧固定安装有中轴承座,中轴承座后端内侧固定安装有后侧与气密封环台前侧形成迷宫气幕密封的前气密环,对应限位环与前气密环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中轴承组,后密封轴承组件包括后轴承座、后端盖、后轴承组和后气密环,螺纹修整主轴后端外侧设有安装于电机壳后部上侧的后轴承座,后轴承座前端内侧固定安装有前侧与气密封环台后侧形成迷宫气幕密封的后气密环,后轴承座后端内侧固定安装有后端盖,对应后端盖与后气密环之间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后轴承组,对应前气密环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能与气密封通孔连通的前气幕出口,对应后气密环位置的螺纹修整主轴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能与气密封通孔连通的后气幕出口,电机定子外侧设有水冷螺旋槽,电机壳前侧下部设有能与修整轴安装孔前部连通的循环进口,电机壳前侧上部设有能与修整轴安装孔后部连通的循环出口,前密封轴承组件前侧设有能与循环进口连通的冷却进口,前密封轴承组件前侧设有能与循环出口连通的冷却出口;或/和,第三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和第三工位前后向滑块,第三工位下托板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对应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位置的第三工位中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工位前后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三工位前后向滑块,第三工位下托板与第三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三工位第一直线电机连接;或/和,第三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和第三工位左右向滑块,第三工位中托板上侧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对应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位置的第三工位上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工位左右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三工位左右向滑块,第三工位上托板与第三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三工位第二直线电机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第
四加工工位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四修整工作台和铲磨加工台,铲磨加工台包括铲磨磨机、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第四工位第二转台转轴以及由下至上设置的第四工位床座、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第四工位下托板、第四工位中托板、第四工位上托板、第四工位转台座和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工作台左部上侧设有第四工位床座,第四工位床座上侧设有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右部转动连接有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第四工位床座与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绕第四工位第一转台转轴转动的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上侧设有第四工位下托板,第四工位下托板与第四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中托板相对于第四工位下托板左右移动的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四工位中托板与第四工位上托板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上托板相对于第四工位中托板前后移动的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四工位上托板上侧安装有第四工位转台座,第四工位转台座前侧设有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右部转动连接有第四工位第二转台转轴,第四工位转台座与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之间设有能使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绕第四工位第二转台转轴转动的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前侧设有铲磨磨机,铲磨磨机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铲磨磨机主轴,铲磨磨机主轴上设有第四ae传感器,铲磨磨机主轴右端外侧固定安装有铲磨加工砂轮;第四修整工作台包括第四机架和铲磨修整磨机,对应铲磨加工砂轮位置的第四机架上侧设有铲磨修整磨机,铲磨修整磨机内设有左右向设置的铲磨修整主轴,铲磨修整主轴左端固定安装有铲磨修整砂轮;第四ae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第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铲磨磨机和铲磨修整磨机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第四工位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第四第一工位第一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一齿轮支架和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滑块,第四工位床座左侧呈劣弧形,第四工位床座左端上侧固定安装有呈劣弧形的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左部固定安装有第四工位第一齿轮支架,第四工位第一齿轮支架上安装有与第四工位第一从动齿圈啮合的第四工位第一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一驱动齿轮与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传动连接在一起,第四工位床座上侧设有至少一道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呈倒t形,第四工位第一转台板下侧设有位于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槽内的第四工位第一转动导向滑块,控制模块与第四工位第一转动电机连接;或/和,第四工位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和第四工位左右向滑块,第四工位下托板上侧前后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对应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位置的第四工位中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四工位左右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四工位左右向滑块,第四工位下托板与第四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四工位第一直线电机连接;或/和,第四工位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和第四工位前后向滑块,第四工位中托板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对应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位置的第四工位上托板下侧固定安装有位于第四工位前后向滑轨上部外侧的第四工位前后向滑块,第四工位上托板与第四工位中托板之间设有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四工位第二直线电机连接;或/和,第
四工位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第四第一工位第二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二齿轮支架和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滑块,第四工位转台座上侧呈劣弧形,第四工位转台座后部上侧固定安装有呈劣弧形的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上部固定安装有第四工位第二齿轮支架,第四工位第二齿轮支架上安装有与第四工位第二从动齿圈啮合的第四工位第二驱动齿轮,第四工位第二驱动齿轮与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传动连接在一起,第四工位转台座后侧设有至少一道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呈倒t形,第四工位第二转台板前侧设有位于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槽内的第四工位第二转动导向滑块,控制模块与第四工位第二转动电机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磨床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工位刀具加工中心,其包括工作台、中央转台、加工工位、机械臂、料架和控制模块,工作台中央设有中央转台,中央转台上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四个用于夹紧棒料第一端的夹紧机构,对应每个夹紧机构位置的中央转台上均安装有尾座组件,尾座组件上设有尾尖以及能够使得尾尖顶紧丝锥棒料第二端的微调机构。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第一加工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完成棒料的磨槽加工;通过设置第三加工工位,完成棒料的螺纹槽加工;通过设置第四加工工位,完成棒料的铲磨加工;通过设置机械臂和料架,完成棒料的取料和放料,具有稳定、可靠和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波 李文磊 王紫瑄 郭雷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维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