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2
阅读:10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安防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安防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安防技术已经占据安防领域的大部分市场。以家庭安防为例,传统的安防技术主要是通过门窗、锁等器械安防;而电子安防技术主要以应用于安全防范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及其相关技术为主,例如电话报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3.具体地,楼宇安防系统主要利用主机,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各类探测器,探测器检测到异常信号之后反馈给主机,以实现防盗报警功能。家庭安防系统是预防盗窃、抢劫以及火灾等意外事件的重要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通过电话迅速通知主人,便于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意外发生或者灾害扩大。
4.现有的安防系统受网络和硬件限制等原因,往往接入的是单一局域网,数据保存和信息上传速率不佳,不能将安全隐患及时上传,无法实现楼宇智能安防功能。因此需要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现有的安防系统受网络和硬件限制等原因,往往接入的是单一局域网,数据保存和信息上传速率不佳,不能将安全隐患及时上传,无法实现楼宇智能安防功能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包括安防系统,所述的安防系统包括安防采集设备和安防报警设备,所述的安防采集设备与安防报警设备电联,所述的安防报警设备与网关电联,所述的网关与云服务器电联,所述的云服务器与检测模块电联,所述的检测模块与显示模块电联。
7.优选的,所述的安防采集设备包括摄像机和热像仪,安防报警设备包括楼宇安防设备,网关内包括局域网,局域网包括局域网a、局域网b和局域网c。
8.优选的,所述的楼宇安防设备采用测试模块,用于检测到安防采集设备连接至网关时的连接信号,确定所述连接信号的信号强度;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对安防采集设备进行定位,确定安防采集设备所在目标区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安防采集设备,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摄像。
9.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摄像机和热像仪都放置于局域网a、局域网b和局域网c三组区域,并且局域网a、局域网b和局域网c都为免密网络。
10.优选的,所述的摄像机为固定摄像机和移动摄像机,固定摄像机为固定机位放置在高位,移动摄像机配合底部机器人,实现巡逻摄像,热像仪满足光线较弱时对周围环境相关信息进行记录。
11.优选的,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车辆检测模块、人员检测模块和环境检测模块。
12.优选的,所述的云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收发服务器,云服务器通过收发服务器与网关和检测模块分别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的显示模块包括手机端和电脑端,手机端设置有相应的小程序,电脑端设置有相应的软件。
14.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采用了网关,网关内置了多组局域网,并且局域网为免密网络,便于处于安防采集设备数据快速接入和上传,采用了安防报警设备,通过其内部的测试模块、定位模块和控制模块,实现对安防区域精准定位,精确拍摄,从而保障楼宇内部安全,采用了云服务器,实现对数据的快速上传和储存,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保护和快速传递,保障安防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检测模块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局域网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云服务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安防采集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包括安防系统,安防系统包括安防采集设备和安防报警设备,安防采集设备与安防报警设备电联,安防报警设备与网关电联,网关与云服务器电联,云服务器与检测模块电联,检测模块与显示模块电联。
22.进一步,所述的安防采集设备包括摄像机和热像仪,安防报警设备包括楼宇安防设备,网关内包括局域网,局域网包括局域网a、局域网b和局域网c,三组局域网覆盖整个楼宇并且可以快速接入各种安防设备,便于数字化控制。
23.进一步,所述的楼宇安防设备采用测试模块,用于检测到安防采集设备连接至网关时的连接信号,确定所述连接信号的信号强度;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对安防采集设备进行定位,确定安防采集设备所在目标区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安防采集设备,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摄像。
24.进一步,所述的移动摄像机和热像仪都放置于局域网a、局域网b和局域网c三组区域,并且局域网a、局域网b和局域网c都为免密网络。
25.进一步,所述的摄像机为固定摄像机和移动摄像机,固定摄像机为固定机位放置在高位,固定机位稳定摄像,数据稳定记录,满足环境记录需求,移动摄像机配合底部机器人,实现巡逻摄像,从而精准定位摄像,确定不安全环境的具体信息,热像仪满足光线较弱时对周围环境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热像仪满足全天候的工作需求。
26.进一步,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车辆检测模块、人员检测模块和环境检测模块,车辆检测模块满足对车辆车牌的识别,避免非楼宇内人员车辆的随意停放和移动,人员检测通过人脸识别,对人员识别,对所有进入的外来人员记录,环境检测模块,对周边温度湿度进行实时检测,避免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7.进一步,所述的云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收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储存,应用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便于快速上传和安保人员快速甄别,云服务器通过收发服务器与网关和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收发服务器满足数据的进入和上传。
28.进一步,所述的显示模块包括手机端和电脑端,手机端设置有相应的小程序,电脑端设置有相应的软件,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满足显示需求,安保人员可以及时监测安防状况,从而做出相应动作,起到安防保护的作用。
29.工作原理:根据图1-5所示,在使用该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采用了网关,网关内置了多组局域网,并且局域网为免密网络,便于处于安防采集设备数据快速接入和上传,采用了安防报警设备,通过其内部的测试模块、定位模块和控制模块,实现对安防区域精准定位,精确拍摄,从而保障楼宇内部安全,采用了云服务器,实现对数据的快速上传和储存,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保护和快速传递,保障安防效率。
3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包括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防系统包括安防采集设备和安防报警设备,所述的安防采集设备与安防报警设备电联,所述的安防报警设备与网关电联,所述的网关与云服务器电联,所述的云服务器与检测模块电联,所述的检测模块与显示模块电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防采集设备包括摄像机和热像仪,安防报警设备包括楼宇安防设备,网关内包括局域网,局域网包括局域网a、局域网b和局域网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宇安防设备采用测试模块,用于检测到安防采集设备连接至网关时的连接信号,确定所述连接信号的信号强度;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对安防采集设备进行定位,确定安防采集设备所在目标区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安防采集设备,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摄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摄像机和热像仪都放置于局域网a、局域网b和局域网c三组区域,并且局域网a、局域网b和局域网c都为免密网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像机为固定摄像机和移动摄像机,固定摄像机为固定机位放置在高位,移动摄像机配合底部机器人,实现巡逻摄像,热像仪满足光线较弱时对周围环境相关信息进行记录。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车辆检测模块、人员检测模块和环境检测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云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收发服务器,云服务器通过收发服务器与网关和检测模块分别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模块包括手机端和电脑端,手机端设置有相应的小程序,电脑端设置有相应的软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服务楼宇智能化安防系统,包括安防系统,安防系统包括安防采集设备和安防报警设备,安防采集设备与安防报警设备电联,安防报警设备与网关电联,网关与云服务器电联,云服务器与检测模块电联,检测模块与显示模块电联。采用了网关,网关内置了多组局域网,并且局域网为免密网络,便于处于安防采集设备数据快速接入和上传,采用了安防报警设备,通过其内部的测试模块、定位模块和控制模块,实现对安防区域精准定位,精确拍摄,从而保障楼宇内部安全,采用了云服务器,实现对数据的快速上传和储存,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保护和快速传递,保障安防效率。保障安防效率。保障安防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沈维伟 杨莉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晋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