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2
阅读:6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机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多工序的自动化冲裁装置。
背景技术:
2.冲裁是利用冲模使部分材料或工序件与另一部分材料、工件或废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冲裁是利用冲模的刃口使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产生剪切变形并分离,在冲裁过程中,除剪切轮廓线附近的金属外,板料本身并不产生塑性变形,所以由平板冲裁加工的零件仍然是一平面形状。
3.传统的冲裁加工过程,采用人工和机械相配合的方式,人工上料、踩踏控制冲裁,不仅生产效率较低,并且其作业环境也对操作员的安全产生风险;另一方面,冲裁完成之后的工件,由于存在刃口、飞边的质量缺陷,往往需要后续的打磨以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
4.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化实现上料、冲裁、并收集冲裁工件进行滚筒打磨的多工序冲裁装置,以提高冲裁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化完成冲裁、上料、打磨等多工序工作的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
6.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包括
7.底板,其上固定有多个支架的一端;
8.冲头,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冲头下方配置有板材,所述板材与所述支架连接;
9.冲裁机构,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冲裁机构通过第一电机驱动凸轮滑杆机构实现所述冲头的上下运动,进而完成了所述冲头对所述板材的冲裁。
10.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中
11.所述冲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输出轴、第一凸轮、第一矩形框、第一导杆、第一导套、平台、落料通道、第一收集箱;第一电机
12.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凸轮固定,所述第一凸轮配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框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矩形框与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配置在所述第一导套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导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另一端与所述冲头固定连接,所述冲头正下方设置有所述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开设在所述平台上,所述平台上能够放置有所述板材,所述平台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落料通道正下方配置有所述第一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13.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中
14.所述板材的上料通过送料机构实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输出轴、第一齿轮、第一辊子、第二齿轮、第二销轴、第二辊子、第三销轴;
15.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销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三销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三销轴的另一端同轴固定有所述第一辊子,所述第一辊子的外圆周面与所述板材的上表面搭接;
16.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销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销轴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辊子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辊子的外圆周面与所述板材的下表面搭接。
17.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轮的形状为带圆角的勒洛三角形。
18.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一导套组成的结构体关于所述第一销轴的轴心上下对称分布有两组。
19.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为完全相同的齿轮。
20.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辊子和所述第二辊子为尺寸完全相同的辊子。
21.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辊子和所述第二辊子的材料能够是橡胶或乳胶。
22.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能够自动化完成冲裁、上料、打磨等多工序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4.图1是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的主视图;
25.图2是图1所示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第一视角的轴测图;
26.图3是图1第二视角的轴测图;
27.图4是图1中第一局部位置的放大图;
28.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29.图6是图1第一视角的轴测图;
30.图7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31.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32.图9是图1中第二局部位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包括
34.底板101,其上固定有多个支架102的一端;
35.冲头306,其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冲头306下方配置有板材307,所述板材307与所述支架102连接;
36.冲裁机构300,其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冲裁机构300通过第一电机201驱动
凸轮滑杆机构实现所述冲头306的上下运动,进而完成了所述冲头306对所述板材307的冲裁。
37.本发明所述第一电机201通过第一输出轴202驱动所述冲头306垂直于所述板材307的表面上下运动,当所述冲头306向下运动时,所述冲头306挤压所述板材307形成落料,进而完成了所述冲头306对所述板材307的冲裁。
38.其中,所述底板101能够放置在地面或桌面等水平面上。
39.其中,所述支架102的数量能够是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多个。
40.其中,所述板材307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
41.其中,所述第一电机201的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电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无线连接。
42.本发明通过上述无线通信模块,可让用户直接控制所述第一电机201的旋转速度,从而控制所述冲头306的上下运动速率,最终实现对所述板材307冲裁速度的控制。
43.其中,所述凸轮滑杆机构包括第一凸轮302、第一矩形框303、第一导杆304、第一导套305、平台308、落料通道309、第一收集箱310。
4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3,
45.所述冲裁机构300包括第一电机201、第一输出轴202、第一凸轮302、第一矩形框303、第一导杆304、第一导套305、平台308、落料通道309、第一收集箱310;第一电机
46.所述支架102与所述第一电机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01的第一输出轴202与所述第一凸轮302固定,所述第一凸轮302配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框303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矩形框303与所述第一导杆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304配置在所述第一导套305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导套305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304另一端与所述冲头306固定连接,所述冲头306正下方设置有所述落料通道309,所述落料通道309开设在所述平台308上,所述平台308上能够放置有所述板材307,所述平台308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落料通道309正下方配置有所述第一收集箱310,所述第一收集箱310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
47.本发明所述第一电机201通过第一输出轴202驱动所述冲头306垂直于所述板材307表面的上下运动,使得所述冲头306在向下运动时完成对所述板材307的冲裁,并且冲裁之后的落料,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所述落料通道309收集在所述第一收集箱310内。
48.其中所述第一电机201的第一输出轴202驱动所述第一凸轮302的同步转动,当所述第一凸轮302大径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一矩形框303上侧边框的内表面搭接时,所述冲头306位于最高点,当所述第一凸轮302大径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一矩形框303下侧边框的内表面搭接时,所述冲头306位于最低点,因此实现了所述冲头306的上下运动,从而完成了对所述板材307的冲裁动作。
49.其中,所述第一凸轮302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一矩形框303上下两侧边框的内表面搭接。
50.其中,所述第一导杆304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第一导套305的截面形状为与所述第一导杆304的截面形状相配合的方形环,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导杆304只能沿所述第一导套305长度方向上下运动。
5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3,
52.所述板材307的上料通过送料机构400实现,所述送料机构400包括第二电机203、第二输出轴204、第一齿轮401、第一辊子402、第二齿轮403、第二销轴404、第二辊子405、第三销轴406;
53.所述支架102与所述第二电机2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03的第二输出轴204与所述第一齿轮401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01与所述第三销轴406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三销轴406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三销轴406的另一端同轴固定有所述第一辊子402,所述第一辊子402的外圆周面与所述板材307的上表面搭接;
54.所述第一齿轮401与所述第二齿轮403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03与所述第二销轴404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销轴404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二销轴404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辊子405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辊子405的外圆周面与所述板材307的下表面搭接。
55.本发明所述第二电机203的第二输出轴204驱动了所述第三销轴406的同步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三销轴406的转动带动了所述第一辊子402的转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齿轮401和所述第二齿轮403的啮合,实现了所述第二销轴404带动所述所述第二辊子405相对与所述第一辊子402的同步异向转动,最终通过所述第一辊子402和所述第二辊子405分别与所述板材307上下表面的搭接,驱动所述板材307的横向移动,实现了所述板材307的自动上料。
56.其中,所述第二电机203的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电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无线连接。
57.本发明通过上述无线通信模块,可让用户直接控制所述第二电机203的旋转速度,从而控制所述板材307横向运动的速度,进而实现所述板材307上料速度的控制。
58.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机201和所述第二电机203的开合时机,顺利完成所述冲头306对所述板材307的冲压,当所述第一电机201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203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完成所述冲头306对所述板材307的冲裁,当所述第二电机203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机201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完成所述板材307的自动上料。
5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3,
60.所述第一凸轮302的形状为带圆角的勒洛三角形。
61.本发明保证了所述第一矩形框303上下侧边框的内表面能够始终与所述第一凸轮302的外圆周面搭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凸轮302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矩形框303上下运动。
62.所述第一导杆304和所述第一导套305组成的结构体关于所述第一销轴301的轴心上下对称分布有两组。
63.本发明使得所述第一矩形框303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从而能够更好地驱动所述冲头306对所述板材307完成冲裁。
64.所述第一齿轮401和所述第二齿轮403为完全相同的齿轮。
65.所述第一辊子402和所述第二辊子405为尺寸完全相同的辊子。
66.本发明通或上述结构实现了所述第一辊子402和所述第二辊子405相同转速并且转动方向的相反的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辊子402和所述第二辊子405能够同时驱动所述板材307横向运动,实现所述板材307的自动上料。
67.所述第一辊子402和所述第二辊子405的材料能够是橡胶或乳胶。
68.本发明使得所述第一辊子402和所述第二辊子405在同步转动的过程中,有足够大的摩擦力驱动所述板材307发生横向运动。
6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4、5,
70.所述第二销轴404还驱动有抛磨机构500,所述抛磨机构500包括第一锥齿轮501、第二锥齿轮502、第一套筒503、第二导杆504、第三齿轮505、第四销轴506、第四齿轮507、第一齿圈508、第五齿轮509、第五销轴510、第二齿圈511、第一滚筒512、螺旋叶片513、第二收集箱514、第一圆盘515、第一c形块516、第一连杆517、第一导轨518、第一磁铁519、第一电磁铁520、第一弹簧521、第二电磁铁522、第二弹簧523;
71.所述第二销轴40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501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锥齿轮50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502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502与所述第一套筒503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套筒503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一套筒503内套设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二导杆504,所述第二导杆504远离所述第一套筒503的一端有所述第三齿轮505同轴固定,所述第三齿轮505与所述第四销轴506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四销轴5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齿轮507同轴固定;
72.所述第四销轴506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圆盘515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圆盘515配置在所述第一c形块516内并沿其转动,所述第一c形块516的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杆51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17的另一端配置在所述第一导轨518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导轨518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17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磁铁51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519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电磁铁520相互吸引并搭接,所述第一电磁铁520与所述第一导轨51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518的一端还与所述第一弹簧5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519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电磁铁522相互吸引并搭接,所述第二电磁铁522与所述第一导轨5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518的另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弹簧5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17固定连接;
73.所述第三齿轮505或所述第四齿轮507能够与所述第一齿圈508啮合,所述第一齿圈508与所述第五齿轮509同轴固定,所述第五齿轮509与所述第五销轴510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五销轴510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五齿轮509与所述第二齿圈511啮合,所述第二齿圈511与所述第一滚筒512的中部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滚筒512的内部能够盛装有冲裁完成的工件,所述第一滚筒512的中部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一滚筒512内圆周面的一侧沿其周向设有多个螺纹形的所述螺旋叶片513,所述第一滚筒512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收集箱514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收集箱514与所述底板101固定连接。
74.本发明所述第二销轴404的转动驱动了所述第一滚筒512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使得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512内冲裁完成的工件,能够随着所述第一滚筒512的转动,在所述第一滚筒512内部相互翻转摩擦,去除工件的飞边,进而实现工件表面飞边的打磨和平整。
75.其中,所述第二销轴404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501、所述第二锥齿轮502、所述第一套筒503的同步转动带动了所述第二导杆504的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二导杆504带动了所述
第三齿轮505、所述第四销轴506和所述第四齿轮507的同步转动,当所述第一磁铁519与所述第一电磁铁520相互吸引并搭接时,所述第一连杆517沿着所述第一导轨518向上运动,进而带动了所述第三齿轮505与所述第一齿圈508的啮合,此时所述第三齿轮505的转动通过所述第一齿圈508、所述第五齿轮509和所述第二齿圈511带动了所述第一滚筒512的正向转动,当所述第一磁铁519与所述第二电磁铁522相互吸引并搭接时,所述第一连杆517沿着所述第一导轨518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了所述第四齿轮507与所述第一齿圈508的啮合,此时所述第三齿轮505的转动带动了所述第一滚筒512的反向转动,当所述第一滚筒512正向转动的过程中,在所述螺旋叶片513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滚筒512内配置的工件不会通过所述螺旋叶片513的出口进入所述第二收集箱514内,当所述第一滚筒512反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滚筒512内配置的工件会在所述螺旋叶片513的作用下通过所述螺旋叶片513的出口排入所述第二收集箱514内,完成打磨之后工件的收集。
76.其中,所述第二导杆504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第一套筒503的截面形状为与所述第二导杆504的截面形状相配合的方形环,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二导杆504和所述第一套筒503的相对移动和同步转动。
77.其中,所述第三齿轮505与所述第四齿轮507为完全相同的齿轮,从而保证了两者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圈508啮合。
78.其中,所述第三齿轮505上表面与所述第四齿轮507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齿圈508的内径,从而保所述第四销轴506处于平衡位置时,所述第三齿轮505和所述第四齿轮507都不与所述第一齿圈508啮合。
79.其中,所述第一连杆517的另一端配置有燕尾型滑块,所述第一导轨518为燕尾型导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杆517只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518长度方向上下运动。
80.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铁520和所述第二电磁铁522的电源模块固定在所述底板101上,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使得用户能够直接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520和所述第二电磁铁522电源的通断,进而控制所述第一磁铁519与所述第一电磁铁520相互吸引或者与所述第二电磁铁522相互吸引,从而切换所述第一齿圈508和所述第五齿轮509的转动方向。
81.其中,所述螺旋叶片513的数量能够是2个、3个、4个、5个或多个,并且所述螺旋叶片513的最左端位于所述第一滚筒512的中部,所述螺旋叶片513的最右端与所述第一滚筒512的出口平齐,本发明使得所述第一滚筒512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滚筒512内配置的工件物料不会脱离所述第一滚筒512,当所述第一滚筒512反向转动时,能够在所述螺旋叶片513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一滚筒512内的工件物料排出,并收集在所述第二收集箱514中。
8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6、7、8、9,
83.所述第一收集箱310内的工件通过控制机构600输送至所述第一滚筒512内,所述控制机构600包括第三皮带轮601、第二传动带602、第四皮带轮603、第五销轴604、第一棘轮605、第二圆盘606、第一卡勾607、第三弹簧608、第一固定块609、第一卡块610、第二连杆611、第三连杆612、第四弹簧613、第二磁铁614、第三电磁铁615、第六销轴616、第一长条孔617、第一长条杆618、第四连杆619、第一挡板620、第一通孔621、第一通道622;
84.所述第一套筒503与所述第三皮带轮601同轴固定,所述第三皮带轮601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带602与所述第四皮带轮603带传动连接,所述第四皮带轮603与所述第五销轴604
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五销轴604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五销轴60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棘轮605同轴固定,所述第五销轴60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所述第二圆盘606,所述第二圆盘606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卡勾607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卡勾607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棘轮605卡接,所述第一卡勾607一端的侧面与所述第三弹簧60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0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0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609与所述第二圆盘60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勾607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块610搭接,所述第一卡块610与所述第二连杆6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6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11的另一端还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三连杆612的侧面与所述第四弹簧6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61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6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磁铁6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铁614能够与所述第三电磁铁615相互吸引并搭接,所述第三电磁铁615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
85.所述第二圆盘606另一侧表面与所述第六销轴616非同轴固定,所述第六销轴616配置在所述第一长条孔617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长条孔617沿长度方向开设在所述第一长条杆618上,所述第一长条杆618与所述第四连杆61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6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6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620配置在所述第一通孔621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通孔621开设在所述第一通道622的侧面,所述第一挡板620能够完全封堵所述第一通道622,所述第一通道622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道6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收集箱310的底部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通道622的另一端配置在所述第一滚筒512的入口上方。
86.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二磁铁614和所述第三电磁铁615的是否相互吸引,控制所述第一挡板620对所述第一通道622的是否封堵,从而实现了所述第一收集箱310内冲裁完成的工件物料能够个根据需求间歇性进入所述第一滚筒512内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滚筒512内部工件物料的添加。
87.其中,所述第一套筒503的转动带动了所述第三皮带轮601的同步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带602的传动实现了所述第四皮带轮603、所述第五销轴604和所述第一棘轮605的同步转动,当所述第二磁铁614和所述第三电磁铁615不相互吸引时,所述第一卡块610与所述第一卡勾607的另一端搭接,此时所述第三弹簧608被压缩,导致所述第一卡勾607的一端不能够与所述第一棘轮605卡接,所以所述第二圆盘606不会与所述第一棘轮605同步转动,当所述第二磁铁614与所述第三电磁铁615相互吸引并搭接时,所述第一卡块610与所述第一卡勾607另一端的搭接失效,导致所述第三弹簧608在弹力作用下推动所述第一卡勾6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棘轮605卡接,此时所述第一卡勾607带动所述第二圆盘606与所述第一棘轮605同步转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圆盘606另一侧表面的所述第六销轴616带动了所述第一挡板620沿着所述第一通孔621长度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二圆盘606转动一周时,所述第一挡板620刚好开合一次,所述第一挡板620开合使得所述第一收集箱310内的物料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道622滑落至所述第一滚筒512的进口,实现所述第一滚筒512内物料的添加,当所述第二圆盘606转动一周或多周之后,如果所述第二磁铁614仍然与所述第三电磁铁615吸引并搭接,即所述第一卡块610不会与所述第一卡勾607的另一端搭接,导致所述第二圆盘606会继续转动,反之,当所述第二圆盘606转动一周或多周之后,如果所述第二磁铁
614不与所述第三电磁铁615吸引并搭接,所述第一卡块610会与所述第一卡勾607的另一端搭接,导致所述第一卡勾6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棘轮605卡接失效,此时,所述第二圆盘606不再继续转动,所述第一挡板620完全封堵所述第一通道622,停止物料的继续添加。
88.当然,本发明的另一种变形为所述第四连杆61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铁6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铁614能够与所述第三电磁铁615相互吸引并搭接,所述第三电磁铁615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619与所述第四弹簧6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61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
89.本发明通过上述第二磁铁614与所述第三电磁铁615相互吸引,带动所述第一挡板620开启,当所述第二磁铁614与所述第三电磁铁615不再相互吸引时,在所述第四弹簧61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挡板620回复原位,完全封堵所述第一通道622。
90.其中,所述第三弹簧608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使得所述第一卡勾6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块610脱离搭接时,所述第一卡勾607的一端能够在所述第三弹簧608的弹力作用下迅速与所述第一棘轮605卡接。
91.其中,所述第三电磁铁615的电源模块固定在所述底板101上,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连接,用户能够直接通过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铁615电源的通断,进而实现所述第三电磁铁615是否与所述第二磁铁614相互吸引,最终实现是否向所述第一滚筒512中添加物料的控制。
92.其中,所述第一卡勾607分为两段,第一段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棘轮605卡接,第一段的另一端与第二段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块610搭接,且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110度~150度,优选125度。
9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1),其上固定有多个支架(102)的一端;冲头(306),其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冲头(306)下方配置有板材(307),所述板材(307)与所述支架(102)连接;冲裁机构(300),其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冲裁机构(300)通过第一电机(201)驱动凸轮滑杆机构实现所述冲头(306)的上下运动,进而完成了所述冲头(306)对所述板材(307)的冲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裁机构(300)包括第一电机(201)、第一输出轴(202)、第一凸轮(302)、第一矩形框(303)、第一导杆(304)、第一导套(305)、平台(308)、落料通道(309)、第一收集箱(310);第一电机所述支架(102)与所述第一电机(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01)的第一输出轴(202)与所述第一凸轮(302)固定,所述第一凸轮(302)配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框(303)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矩形框(303)与所述第一导杆(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304)配置在所述第一导套(305)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导套(305)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304)另一端与所述冲头(306)固定连接,所述冲头(306)正下方设置有所述落料通道(309),所述落料通道(309)开设在所述平台(308)上,所述平台(308)上能够放置有所述板材(307),所述平台(308)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落料通道(309)正下方配置有所述第一收集箱(310),所述第一收集箱(310)与所述支架(10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307)的上料通过送料机构(400)实现,所述送料机构(400)包括第二电机(203)、第二输出轴(204)、第一齿轮(401)、第一辊子(402)、第二齿轮(403)、第二销轴(404)、第二辊子(405)、第三销轴(406);所述支架(102)与所述第二电机(2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03)的第二输出轴(204)与所述第一齿轮(401)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01)与所述第三销轴(406)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三销轴(406)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三销轴(406)的另一端同轴固定有所述第一辊子(402),所述第一辊子(402)的外圆周面与所述板材(307)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一齿轮(401)与所述第二齿轮(403)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03)与所述第二销轴(404)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销轴(404)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102)上,所述第二销轴(404)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辊子(405)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辊子(405)的外圆周面与所述板材(307)的下表面搭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302)的形状为带圆角的勒洛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304)和所述第一导套(305)组成的结构体关于所述第一销轴(301)的轴心上下对称分布有两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401)和所述第二齿轮(403)为完全相同的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子(402)和所述第二辊子(405)为尺寸完全相同的辊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子(402)和所述第二辊子(405)的材料能够是橡胶或乳胶。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自动化多工序冲裁装置包括底板(101),冲头(306),所述冲头(306)下方配置有板材(307),冲裁机构(300),所述冲裁机构(300)通过第一电机(201)驱动凸轮滑杆机构实现所述冲头(306)的上下运动,进而完成了所述冲头(306)对所述板材(307)的冲裁。(306)对所述板材(307)的冲裁。(306)对所述板材(307)的冲裁。
技术研发人员:刘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航森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公路施工用注浆管钻头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复配导电浆料的检测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