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通阀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2 阅读:7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旁通阀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2.当用户在淋浴过程中关闭龙头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内的水就停止流动,由于热交换器具有一定的热惯性,热量会继续向热交换器内部的水传导,导致这一部分水温过高,当用户再次开启龙头后,会感到一段高温水带来的不适。通常解决的方法是在热水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连接旁通装置,使得一部分冷水不流经热交换器,而是直接通过旁通装置流至热水器的出水管,用这一部分冷水中和停水温升造成的热水段。
3.例如,中国专利cn216114719u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停水温升的接头及燃气快速热水器,其通过进水接头、连接通道和出水接头实现热水器的进水管和冷水管之间的连通,并通过在连接通道内设置密封阀杆、第一弹簧和固定基座以及在进水接头内设置调节阀芯以实现对旁通装置内的旁通流量的调节。然而,其旁通流量的调节需要通过外力转动调节阀芯才能实现,无法借助水流量进行调节,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旁通装置无法依靠内部进水流量实现旁通流量的调节的缺陷,提供一种旁通阀及燃气热水器。
5.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旁通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之间连通有第一旁通路和第二旁通路,所述旁通阀还包括第一阀芯、第二阀芯、驱动件、第一复位件、第二复位件、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
7.所述第一阀芯设于所述第一旁通路内,所述第一阀芯用于在水流作用下向靠近所述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向所述第一阀芯施加使所述第一阀芯向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阀芯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阀芯绕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
8.所述阀体设有传动通道,所述传动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旁通路和所述第二旁通路,所述第二阀芯设于所述传动通道内且能够绕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所述第二阀芯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周壁,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周向,所述第二阀芯设有封堵部;
9.所述第二阀芯能够在所述第二旁通路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二阀芯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旁通路的开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阀芯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旁通路的开度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旁通路的连通面积最大,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封堵部至少部分封堵所述第二旁通路;
10.所述第一阀芯朝向所述出水通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阀芯朝向
所述第一旁通路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用于在随所述第一阀芯绕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时作用于所述第二传动部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部绕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第二阀芯连接,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11.在本方案中,旁通阀的阀体设有第一旁通路和第二旁通路,第一旁通路具有稳定的旁通流量,可以保证最低旁通流量的要求,第二旁通路的旁通流量可调节,适用性较强;当进水通道有水流流入时,部分水流通过第一旁通路流入至出水通道,部分水流通过第二旁通路流入至出水通道,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第一阀芯向靠近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同时,驱动件在水流作用下能够驱动第一阀芯绕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连接于第一阀芯的第一传动部在随第一阀芯转动的过程中作用于第二阀芯并推动第二阀芯绕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使得第二阀芯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二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阀芯的连通通道与第二旁通路的连通面积较大,即第二旁通路的开度较大,当第二阀芯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二阀芯的连通通道与第二旁通路的连通面积逐渐减小,第二阀芯的封堵部对第二旁通路的封堵面积逐渐增大,即第二旁通路的开度逐渐减少;当进水通道的进水水流减小时,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阀芯朝向远离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二阀芯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第二旁通路的开度由小变大;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旁通阀能够根据进水水流的大小变化自动调节旁通流量。
12.较佳地,当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旁通路完全连通;
13.当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封堵部完全封堵所述第二旁通路。
14.在本方案中,当第二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连通通道与第二旁通路完全连通,此时第二旁通路的开度达到最大值;当第二阀芯位于第二位置时,封堵部完全封堵第二旁通路,此时第二旁通路的开度为零,即实现了对第二旁通路的开度的上限和下限的控制。
15.较佳地,所述第一传动部沿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传动部沿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传动部在随所述第一阀芯绕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外周壁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外周壁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部绕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
16.在本方案中,第一传动部随第一阀芯向靠近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能够随第一阀芯绕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第一传动部在移动和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二传动部相抵接,并推动第二传动部绕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进而使第二阀芯能够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二旁通路的开度由大变小,对旁通阀的总旁通流量进行调节。
17.较佳地,所述第一传动部靠近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远离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能够朝向相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转动方向转动。
18.在本方案中,第一传动部的一端与第一阀芯固定连接,保证二者连接的牢固性,避免第一传动部在抵接第二传动部时,连接失效;第一传动部的另一端能够朝向相反于第一阀芯的转动方向转动,使得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抵接时,两者之间的撞击得到缓冲,避免发生刚性碰撞,损坏部件。
19.较佳地,所述第一阀芯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二啮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旁通路内,所述第一啮合部用于在所述第一传动
部推动所述第二传动部转动后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绕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
20.在本方案中,当第一传动部推动第二传动部转动后,第一啮合部随即与第二啮合部进行啮合,并带动第二阀芯进一步转动,保证第二阀芯转动到位,同时,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的啮合可以防止第二阀芯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当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结束啮合状态后,第二阀芯才开始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
21.较佳地,所述第二阀芯设有多个所述第二传动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啮合部,多个所述第二传动部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啮合部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周壁均匀间隔设置。
22.在本方案中,多个第二传动部的设置方便第一传动部与其中任一第二传动部抵接,进而拨动第二阀芯转动;多个第二啮合部的设置方便第一啮合部与其中任一啮合部啮合,进而带动第二阀芯转动至第二位置,即提高了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之间传动的有效性。
23.较佳地,所述传动通道远离所述第一旁通路的侧壁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所述传动通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阀芯朝向所述滑动槽的一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
24.所述滑动槽具有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当所述限位块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端时,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限位块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端时,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25.在本方案中,滑动槽沿传动通道的周向延伸,方便限位块在随第二阀芯绕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时,在滑动槽内滑动,进而对第二阀芯的转动运动进行限位,当第二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块抵接于滑动槽的第一限位端,第二旁通路的开度最大,当第二阀芯由第一位置逐渐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块由滑动槽的第一限位端逐渐转动至第二限位端,并抵接于第二限位端,此时第二旁通路的开度最小,通过滑动块和滑动槽的配合,方便对第二旁通路的开度的限值进行控制。
26.较佳地,所述第二阀芯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复位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复位件为涡卷弹簧。
27.在本方案中,第二阀芯的安装槽沿其周向延伸,且安装槽内安装有涡卷弹簧,使得第二阀芯在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涡卷弹簧在第二阀芯的扭矩作用下产生弯曲弹性变形,使涡卷弹簧产生与第二阀芯的转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扭转,当第一传动部不再抵接于第二传动部且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脱离啮合状态时,第二阀芯在涡卷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实现第二旁通路的开度由小变大。
28.较佳地,所述第一旁通路靠近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阀芯。
29.在本方案中,限位部的设置方便对第一复位件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复位件被限位于限位部和第一阀芯之间,保证第一复位件安装的稳定性。
30.较佳地,所述第一阀芯包括底壁和环状的侧壁,所述底壁连接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传动部连接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
31.在本方案中,底壁用于与第一复位件的一端相抵接,方便在第一复位件朝向出水
通道的方向移动时,压缩第一复位件;环状的侧壁有利于保持第一阀芯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传动部连接于侧壁远离底壁的一端,使得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之间的距离更短,方便第一传动部在运动过程中抵接于第二传动部,以便推动第二阀芯转动。
32.较佳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叶轮和叶轮轴,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出水通道内,所述叶轮连接于所述叶轮轴并用于带动所述叶轮轴绕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所述底壁设有传动套,所述叶轮轴穿设于所述传动套。
33.在本方案中,当出水通道内有水流流过时,叶轮在水流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带动叶轮轴转动,由于叶轮轴与第一阀芯的传动套连接,故能带动第一阀芯绕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第一阀芯的转动的驱动方式简单方便,无需借助其他外部驱动力,利用水流动力即可实现。
34.较佳地,所述第一旁通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通的一端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自所述第一旁通路的内周壁沿所述第一旁通路的径向向内延伸,当所述第一阀芯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抵接于所述台阶部。
35.在本方案中,台阶部的设置能够对第一阀芯进行限位,通过限位部、第一复位件和台阶部将第一阀芯限位在第一旁通路内,保证第一阀芯在第一旁通路内移动。
36.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进水管、热交换器和出水管,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上述的旁通阀;
37.所述旁通阀的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端相连通;
38.所述旁通阀的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端和所述出水管相连通。
39.在本方案中,用户在使用燃气热水器后关掉热水时,由于热交换器具有一定的热惯性,热量会继续向热交换器内部的水传导,导致这一部分水温过高,并流入出水管,燃气热水器通过设置上述旁通阀,使得进水管内的冷水经旁通阀流入至热水管,可对热水管内过高温度的热水进行中和,避免用户再次打开热水时感到不适甚至被烫伤,解决了停水温升的问题;同时,旁通阀内未通入冷水时,第二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二旁通路的开度最大,旁通阀的总旁通流量最大,流出至出水管的冷水流量最大,能够更好地中和出水管内温度过高的热水,解决停水温升的问题,之后出水管内的水温不再过高,所需中和的冷水量也逐渐减少,此时的旁通阀随着第二阀芯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二旁通路的开度逐渐减小,旁通阀的总旁通流量逐渐减小,流出至出水管的冷水量逐渐减少,与中和热水所需的冷水量相适配,避免旁通流量过大造成其他问题,比如过量冷水未加热直接流出、流经热交换器水流量过小造成水沸等;当停止用水后,弹性件能够推动移动阀芯远离限位部移动,进行复位,以方便后续重新使用。
40.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41.在本发明中,旁通阀的阀体设有第一旁通路和第二旁通路,第一旁通路具有稳定的旁通流量,可以保证最低旁通流量的要求,第二旁通路的旁通流量可调节,适用性较强;当进水通道有水流流入时,部分水流通过第一旁通路流入至出水通道,部分水流通过第二旁通路流入至出水通道,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第一阀芯向靠近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同时,驱动件在水流作用下能够驱动第一阀芯绕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连接于第一阀芯的
第一传动部在随第一阀芯转动的过程中作用于第二阀芯并推动第二阀芯绕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使得第二阀芯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二阀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阀芯的连通通道与第二旁通路的连通面积较大,即第二旁通路的开度较大,当第二阀芯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二阀芯的连通通道与第二旁通路的连通面积逐渐减小,第二阀芯的封堵部对第二旁通路的封堵面积逐渐增大,即第二旁通路的开度逐渐减少;当进水通道的进水水流减小时,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阀芯朝向远离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在第二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二阀芯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第二旁通路的开度由小变大;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旁通阀能够根据进水水流的大小变化自动调节旁通流量。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阀芯位于第一位置)。
45.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阀芯位于第二位置)。
46.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7.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的滑动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8.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的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和驱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阀芯位于初始位置)。
49.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的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和驱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相啮合)。
50.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传动部未抵接第二传动部)。
51.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传动部抵接于第二传动部)。
52.附图标记说明:
53.燃气热水器200
54.进水管201
55.热交换器202
56.出水管203
57.集烟罩204
58.燃烧室205
59.燃气分配系统206
60.风机207
61.电控器208
62.旁通阀100
63.阀体1
64.进水通道11
65.第一进水口111
66.第一出水口112
67.出水通道12
68.第二进水口121
69.第二出水口122
70.第一旁通路13
71.第二旁通路14
72.传动通道15
73.滑动槽16
74.台阶部17
75.第一阀芯2
76.第一啮合部21
77.底壁22
78.第一通水孔221
79.侧壁23
80.传动套24
81.第二阀芯3
82.连通通道31
83.封堵部32
84.第二啮合部33
85.限位块34
86.安装槽35
87.圆板件36
88.圆环件37
89.驱动件4
90.叶轮41
91.叶轮轴42
92.第一复位件5
93.第二复位件6
94.第一传动部7
95.第二传动部8
96.限位部9
97.第二通水孔91
具体实施方式
98.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内。
9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200,包括进水管201、热交换器202和出水管203,燃气热水器200还包括旁通阀100,旁通阀100设有进水通道11和出水通道12,进水通道11的进水端(即第一进水口111)和出水端(即第一出水口112)分别与进水管201和热交换器202的进水端相连通;出水通道12的进水端(即第二进水口121)和出水端(即第二出水
口122)分别与热交换器202的出水端和出水管203相连通。用户在使用燃气热水器200后关掉热水时,由于热交换器202具有一定的热惯性,热量会继续向热交换器202内部的水传导,导致这一部分水温过高,并流入出水管203,燃气热水器200通过设置旁通阀100,使得进水管201内的冷水经旁通阀100流入至热水管,可对热水管内过高温度的热水进行中和,避免用户再次打开热水时感到不适甚至被烫伤,解决了停水温升的问题。
100.具体地,燃气热水器200还包括燃气分配系统206、燃烧室205和集烟罩204,燃气分配系统206为燃烧室205中燃气的燃烧提供气源,集烟罩204用于收集燃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并排出;燃气热水器200还包括风机207,风机207用于向燃烧室205内通入气流,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此外,燃气热水器200还包括电控器208,通过电控器208对燃气热水器200的气路和水路进行控制。
101.如图2至图10所示,旁通阀100包括阀体1,阀体1设有进水通道11和出水通道12,进水通道11与出水通道12之间连通有第一旁通路13和第二旁通路14,旁通阀100还包括第一阀芯2、第二阀芯3、驱动件4、第一复位件5、第二复位件6、第一传动部7和第二传动部8;第一阀芯2设于第一旁通路13内,第一阀芯2用于在水流作用下向靠近出水通道12的方向移动,第一复位件5用于向第一阀芯2施加使第一阀芯2向远离出水通道12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驱动件4与第一阀芯2连接,驱动件4用于驱动第一阀芯2绕第一旁通路13的轴向转动;阀体1设有传动通道15,传动通道15连通于第一旁通路13和第二旁通路14,第二阀芯3设于传动通道15内且能够绕传动通道15的轴向转动,第二阀芯3设有连通通道31,连通通道31沿第二阀芯3的径向贯穿第二阀芯3的外周壁,沿第二阀芯3的周向,第二阀芯3设有封堵部32;第二阀芯3能够在第二旁通路14内的第一位置(如图3中所示位置关系)和第二位置(如图4中所示位置关系)之间转动,第二阀芯3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逐渐减小,第二阀芯3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逐渐增大,在第一位置,连通通道31与第二旁通路14的连通面积最大,在第二位置,封堵部32至少部分封堵第二旁通路14;第一阀芯2朝向出水通道12的一侧设有第一传动部7,第二阀芯3朝向第一旁通路13的一侧设有第二传动部8,第一传动部7用于在随第一阀芯2绕第一旁通路13的轴向转动时作用于第二传动部8并推动第二传动部8绕传动通道15的轴向转动,第二复位件6与第二阀芯3连接,第二复位件6用于驱动第二阀芯3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
102.旁通阀100的阀体1设有第一旁通路13和第二旁通路14,第一旁通路13具有稳定的旁通流量,可以保证最低旁通流量的要求,第二旁通路14的旁通流量可调节,适用性较强;当进水通道11有水流流入时,部分水流通过第一旁通路13流入至出水通道12,部分水流通过第二旁通路14流入至出水通道12,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第一阀芯2向靠近出水通道12的方向移动,同时,驱动件4在水流作用下能够驱动第一阀芯2绕第一旁通路13的轴向转动,连接于第一阀芯2的第一传动部7在随第一阀芯2转动的过程中作用于第二阀芯3并推动第二阀芯3绕传动通道15的轴向转动,使得第二阀芯3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二阀芯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阀芯3的连通通道31与第二旁通路14的连通面积较大,即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较大,当第二阀芯3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二阀芯3的连通通道31与第二旁通路14的连通面积逐渐减小,第二阀芯3的封堵部32对第二旁通路14的封堵面积逐渐增大,即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逐渐减少;当进水通道11的进水水流减小时,在第一复位件5的作用下,第一阀芯2朝向远离出水通道12的方向移动,在第二复位件6的作用下,第二阀芯3由第二位置向
第一位置转动,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由小变大;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旁通阀100能够根据进水水流的大小变化自动调节旁通流量。
10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芯3包括圆板件36和圆环件37,圆板件36位于传动通道15靠近第一旁通路13的一端,圆环件37位于传动通道15远离第一旁通路13的一端,封堵部32沿圆板件36和圆环件37的外周壁设置并将圆板件36和圆环件37进行连接,圆板件36、圆环件37和封堵部共同围设出连通通道31。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阀芯3也可以设置为圆柱状,沿第二阀芯3的径向设置贯通其外周壁的连通通道31。总之,只要保证第二阀芯3在第一位置时能够将整个第二旁通路14进行连通,使水流能够由进水通道11经第二旁通路14流入至出水通道12即可。
104.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阀芯3位于第一位置时,连通通道31与第二旁通路14完全连通;当第二阀芯3位于第二位置时,封堵部32完全封堵第二旁通路14。当第二阀芯3位于第一位置时,连通通道31与第二旁通路14完全连通,此时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达到最大值;当第二阀芯3位于第二位置时,封堵部32完全封堵第二旁通路14,此时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为零,即实现了对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的上限和下限的控制。
10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7沿第一旁通路13的轴向延伸,第二传动部8沿传动通道15的轴向延伸,第一传动部7在随第一阀芯2绕第一旁通路13的轴向转动时,第一传动部7的外周壁能够抵接于第二传动部8的外周壁并推动第二传动部8绕传动通道15的轴向转动。第一传动部7随第一阀芯2向靠近出水通道12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能够随第一阀芯2绕第一旁通路13的轴向转动,第一传动部7在移动和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二传动部8相抵接,并推动第二传动部8绕传动通道15的轴向转动,进而使第二阀芯3能够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由大变小,对旁通阀100的总旁通流量进行调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7为片状结构,第二传动部8位杆状结构,片状结构的第一传动部7有利于增大对第二传动部8的拨动面积,保证传动的有效性。
10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7靠近第一阀芯2的一端与第一阀芯2固定连接,第一传动部7远离第一阀芯2的一端能够朝向相反于第一阀芯2的转动方向转动。第一传动部7的一端与第一阀芯2固定连接,保证二者连接的牢固性,避免第一传动部7在抵接第二传动部8时,连接失效;第一传动部7的另一端能够朝向相反于第一阀芯2的转动方向转动,使得第一传动部7与第二传动部8抵接时,两者之间的撞击得到缓冲,避免发生刚性碰撞,损坏部件。具体地,第一传动部7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使得第一传动部7在与第二转动部抵接时,能够朝向相反于第一阀芯2的转动方向转动,以减小两者抵接时产生的撞击。
10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2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啮合部21,第二阀芯3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啮合部33,第二啮合部33位于第一旁通路13内,第一啮合部21用于在第一传动部7推动第二传动部8转动后与第二啮合部33啮合以带动第二阀芯3绕传动通道15的轴向转动。当第一传动部7推动第二传动部8转动后,第一啮合部21随即与第二啮合部33进行啮合,并带动第二阀芯3进一步转动,保证第二阀芯3转动到位,同时,第一啮合部21和第二啮合部33的啮合可以防止第二阀芯3在第二复位件6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当第一啮合部21和第二啮合部33结束啮合状态后,第二阀芯3才开始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21和第二啮合部33均包括两个齿牙,通过齿牙与齿牙之间的啮合,有利于提高第一阀芯2与第二阀芯3之间传动的有效性,同时,多个第二传动部8和多
个第二啮合部33的设置,方便第一传动部7在转动过程中陆续推动不同的第二传动部8,进而使得第一啮合部21与不同的第二啮合部33进行啮合,从而保证第二阀芯3具有足够的驱动力,不断被驱动,直至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在其他可选地实施方式中,齿牙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根据第二阀芯3转动路径所需的齿牙数量进行选择即可。
10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芯3设有多个第二传动部8和多个第二啮合部33,多个第二传动部8沿第二阀芯3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啮合部33沿第二阀芯3的外周壁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传动部8的设置方便第一传动部7与其中任一第二传动部8抵接,进而拨动第二阀芯3转动;多个第二啮合部33的设置方便第一啮合部21与其中任一啮合部啮合,进而带动第二阀芯3转动至第二位置,即提高了第一阀芯2和第二阀芯3之间传动的有效性。
109.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通道15远离第一旁通路13的侧壁23上设有滑动槽16,滑动槽16沿传动通道15的周向延伸,第二阀芯3朝向滑动槽16的一侧设有限位块34,限位块34用于在滑动槽16内滑动;滑动槽16具有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当限位块34抵接于第一限位端时,第二阀芯3位于第一位置,当限位块34抵接于第二限位端时,第二阀芯3位于第二位置。滑动槽16沿传动通道15的周向延伸,方便限位块34在随第二阀芯3绕传动通道15的轴向转动时,在滑动槽16内滑动,进而对第二阀芯3的转动运动进行限位,当第二阀芯3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块34抵接于滑动槽16的第一限位端,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最大,当第二阀芯3由第一位置逐渐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限位块34由滑动槽16的第一限位端逐渐转动至第二限位端,并抵接于第二限位端,此时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最小,通过滑动块和滑动槽16的配合,方便对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的限值进行控制。
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芯3设有环形的安装槽35,安装槽35沿第二阀芯3的周向延伸,第二复位件6安装于安装槽35内,第二复位件6为涡卷弹簧。第二阀芯3的安装槽35沿其周向延伸,且安装槽35内安装有涡卷弹簧,使得第二阀芯3在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涡卷弹簧在第二阀芯3的扭矩作用下产生弯曲弹性变形,使涡卷弹簧产生与第二阀芯3的转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扭转,当第一传动部7不再抵接于第二传动部8且第一啮合部21和第二啮合部33脱离啮合状态时,第二阀芯3在涡卷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实现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由小变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5采用弹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1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旁通路13靠近出水通道1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9,限位部9与阀体1固定连接,第一复位件5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部9和第一阀芯2。限位部9的设置方便对第一复位件5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复位件5被限位于限位部9和第一阀芯2之间,保证第一复位件5安装的稳定性。
1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9为开设有若干通孔(即第二通水孔91)的圆板,限位部9的外径与第一旁通路13的内径相适配,限位部9固定连接于第一旁通路13与出水通道12相连通的一端且位于第一旁通路13的内部。
1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2包括底壁22和环状的侧壁23,底壁22连接于侧壁23远离出水通道12的一端,第一复位件5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底壁22和限位部9,第一传动部7连接于侧壁23远离底壁22的一端。底壁22用于与第一复位件5的一端相抵接,方便在第一复位件5朝向出水通道12的方向移动时,压缩第一复位件5;环状的侧壁23有利于保持第一阀芯2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传动部7连接于侧壁23远离底壁22的一端,使得第一传动部7与
第二传动部8之间的距离更短,方便第一传动部7在运动过程中抵接于第二传动部8,以便推动第二阀芯3转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侧壁23、底壁22和传动套24一体成型设置,有利于提高旁通阀100的组装效率。
11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包括叶轮41和叶轮轴42,叶轮41位于出水通道12内,叶轮41连接于叶轮轴42并用于带动叶轮轴42绕第一旁通路13的轴向转动,底壁22设有传动套24,叶轮轴42穿设于传动套24。当出水通道12内有水流流过时,叶轮41在水流作用下发生转动并带动叶轮轴42转动,由于叶轮轴42与第一阀芯2的传动套24连接,故能带动第一阀芯2绕第一旁通路13的轴向转动,第一阀芯2的转动的驱动方式简单方便,无需借助其他外部驱动力,利用水流动力即可实现。
11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底壁22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水孔221,若干第一通水孔221沿底壁22的周向均匀设置;限位部9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水孔91,若干第二通水孔91沿限位部9的周向均匀设置。底壁22的第一通水孔221的设置方便进水通道11内的水能够均匀地流入第一旁通路13,同时使得水流对第一阀芯2的推动力更加均匀;限位部9的第二通水孔91的设置,使得第一旁通路13内的水流能够更加均匀地流出至出水通道12内。
1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旁通路13与进水通道11相连通的一端设有台阶部17,台阶部17自第一旁通路13的内周壁沿第一旁通路13的径向向内延伸,当第一阀芯2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阀芯2抵接于台阶部17,第一通水孔221连通于进水通道11。台阶部17的设置能够对第一阀芯2进行限位,通过限位部9、第一复位件5和台阶部17将第一阀芯2限位在第一旁通路13内,保证第一阀芯2在第一旁通路13内移动,同时,保证第一通水孔221与进水通道11处于连通状态。
117.具体地,旁通阀100的旁通流量调节和燃气热水器200的出水管203中的热水水温调节相适配,其原理如下:旁通阀100内未通入冷水时,第二阀芯3位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最大,旁通阀100的总旁通流量最大,流出至出水管203的冷水流量最大,能够更好地中和出水管203内温度过高的热水,解决停水温升的问题,之后出水管203内的水温不再过高,所需中和的冷水量也逐渐减少,此时的旁通阀100随着第二阀芯3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二旁通路14的开度逐渐减小,旁通阀100的总旁通流量逐渐减小,流出至出水管203的冷水量逐渐减少,与中和热水所需的冷水量相适配,避免旁通流量过大造成其他问题,比如过量冷水未加热直接流出、流经热交换器202水流量过小造成水沸等;当停止用水后,弹性件能够推动移动阀芯远离限位部9移动,进行复位,以方便后续重新使用。
118.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旁通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之间连通有第一旁通路和第二旁通路,所述旁通阀还包括第一阀芯、第二阀芯、驱动件、第一复位件、第二复位件、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阀芯设于所述第一旁通路内,所述第一阀芯用于在水流作用下向靠近所述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向所述第一阀芯施加使所述第一阀芯向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阀芯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阀芯绕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所述阀体设有传动通道,所述传动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旁通路和所述第二旁通路,所述第二阀芯设于所述传动通道内且能够绕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所述第二阀芯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周壁,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周向,所述第二阀芯设有封堵部;所述第二阀芯能够在所述第二旁通路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二阀芯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旁通路的开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阀芯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旁通路的开度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旁通路的连通面积最大,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封堵部至少部分封堵所述第二旁通路;所述第一阀芯朝向所述出水通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阀芯朝向所述第一旁通路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用于在随所述第一阀芯绕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时作用于所述第二传动部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部绕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第二阀芯连接,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旁通路完全连通;当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封堵部完全封堵所述第二旁通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沿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传动部沿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传动部在随所述第一阀芯绕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时,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外周壁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外周壁并推动所述第二传动部绕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靠近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远离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能够朝向相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转动方向转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二啮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旁通路内,所述第一啮合部用于在所述第一传动部推动所述第二传动部转动后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以带动所述第二阀芯绕所述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设有多个所述第二传动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啮合部,多个所述第二传动部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啮合部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周壁均匀间隔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通道远离所述第一旁通路的侧壁
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所述传动通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阀芯朝向所述滑动槽的一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所述滑动槽具有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当所述限位块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端时,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限位块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端时,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二阀芯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复位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复位件为涡卷弹簧。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路靠近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阀芯。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包括底壁和环状的侧壁,所述底壁连接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底壁和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传动部连接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叶轮和叶轮轴,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出水通道内,所述叶轮连接于所述叶轮轴并用于带动所述叶轮轴绕所述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所述底壁设有传动套,所述叶轮轴穿设于所述传动套。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通的一端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自所述第一旁通路的内周壁沿所述第一旁通路的径向向内延伸,当所述第一阀芯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抵接于所述台阶部。13.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进水管、热交换器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旁通阀;所述旁通阀的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旁通阀的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端和所述出水管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旁通阀及燃气热水器,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旁通阀包括阀体,阀体设有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第一旁通路和第二旁通路;第一阀芯设于第一旁通路内并用于在水流作用下向靠近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第一复位件用于向第一阀芯施加使第一阀芯向远离出水通道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力,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阀芯绕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第二阀芯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二旁通路的开度逐渐减小,第一传动部用于在随第一阀芯绕第一旁通路的轴向转动时作用于第二传动部并推动第二传动部绕传动通道的轴向转动。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旁通阀能够在保证最低旁通流量的基础上对旁通阀的总旁通流量进行调节,对旁通流量控制的稳定性较强。的稳定性较强。的稳定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原世超 夏瑞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