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及方法

未命名 08-02 阅读:134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仿真云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仿真领域云化进程的加速,各仿真企业的业务上云进行paas或saas化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承载云应用市场中应用的主要云资源是vm虚拟机或容器。
3.现有技术中,传统公有云或私有云上的应用编排方式都是基于一朵云平台的相同类型云资源进行编排,如在同一朵云下相同架构相同操作系统的vm虚拟机进行编排;或基于k8s对容器进行编排。
4.但是,这种编排方式要求操作系统架构及版本相同,要么都是相同架构的linux或容器,其前提都是基于vm镜像和容器镜像,且对windows平台支持不友好;另外,还需要业务方配合上云编排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及方法,能够支持跨云编排,支持容器和虚拟机等混合模式编排,编排灵活性佳。
6.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包括:仿真应用市场、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云环境以及云资源;所述仿真应用市场、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以及所述云环境依次相连;
7.所述仿真应用市场包括多个仿真应用,所述云环境包括多个云,且所述仿真应用市场以及所述云环境均与所述云资源相连;
8.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包括:调度模块,所述调度模块解析每个仿真应用的角色类型,根据所述角色类型绑定相应的云资源,并将绑定云资源的仿真应用部署到所述云环境中不同的云上。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云环境还包括:多个网络,每个云对应至少一个网络。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还包括:校验模块;
11.所述校验模块在应用打包后按照预设的规范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上架到所述仿真应用市场。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还包括:网关模块;
13.所述网关模块连接每个网络以及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以为每个网络提供通信接口。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还包括:多个实体模块;
15.所述实体模块为每个云部署对应的实体,以接收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的部署指令并完成仿真应用的部署。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云资源为每个云部署一个对应的供应模块,以对内适配每个云,对外统一接口。
17.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方法,采用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包括:
18.对应用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打包上传到仿真应用市场;
19.采用调度算法,解析所述仿真应用市场中每个仿真应用的角色类型,根据所述角色类型绑定相应的云资源;
20.接收部署指令,并将绑定云资源的仿真应用部署到不同的云上。
21.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22.对云上部署的仿真应用进行状态监控并上报,以进行信息展示。
2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部署指令之前,还包括:为每个云部署对应的实体模块。
2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部署指令之前,还包括:为每个云部署对应的供应模块。
25.上述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及方法,改进传统应用编排方式的局限性,解耦应用和应用运行时的云环境,能够跨云跨网络部署应用,实现跨云平台等复杂场景下的应用编排,支持容器和虚拟机等混合模式编排,编排灵活性佳,应用部署的多样性好,应用上云无需改造,系统架构无需相同,仿真应用编排在云资源足够的情况下不受限制。
附图说明
26.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的示意图;
27.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8.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组”的含义是至少两组,例如两组,三组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
电连接,还可以是物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仿真应用市场、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云环境以及云资源。
35.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是:仿真应用市场、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以及云环境依次相连,也就是说,仿真应用编排框架分别与仿真应用市场以及云环境相连。仿真应用市场以及云环境还均与云资源相连。
36.仿真应用市场包括多个仿真应用,每个仿真应用均绑定了不同的云资源(即每个仿真应用均分配了一个满足其要求云资源的主机)。
37.仿真应用编排框架包括:调度模块,优选地,还包括:校验模块、网关模块以及多个实体模块。
38.仿真应用编排框架的调度模块解析每个仿真应用的角色类型,根据角色类型绑定相应的云资源,并将绑定云资源的仿真应用部署到云环境中不同的云上。具体地,在云环境中部署scheduler智能调度算法服务,该调度服务主要用于解析应用包中json文件中要部署节点所支持的角色类型,是容器(container)、虚拟机(vm)、裸金属(bm),或者是均支持(all),根据角色调度创建相应云资源。另外,在进行应用部署时,仿真应用编排框架的调度模块可选择是否要跨云部署,根据应用组件支持的架构,可选择x86或arm,根据应用组件支持的操作系统,可选择windows或linux,根据应用组件支持的部署特性和部署角色,可选择container部署、vm部署、bm部署、container和vm等混合部署,从而大大提升了应用部署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应用上云(即:上架到应用市场)无需对业务进行改造。
39.仿真应用编排框架的校验模块在应用打包后按照预设的规范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上架到仿真应用市场。具体地,预先制定一套应用打包上架到仿真应用市场的规范,规范以json格式文件方式记录应用信息,包括应用名称、版本、描述、icon图标、需要的云资源配置信息、操作系统、部署节点数、部署方式、配置模板文件、部署脚本命令、约束依赖等,只有按规范校验通过才能上架到仿真应用市场成为仿真应用。
40.仿真应用编排框架的网关模块连接每个网络以及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以为每个网络提供通信接口。具体地,在云环境的每个网络中都部署一个gateway服务,该gateway服务支持跨平台(windows/linux)部署,gateway用于和仿真应用编排框架建立双向grpc通信,实现指令传送;当仿真应用编排框架在某一网络中检测不到gateway服务时就会自动往该网络中部署gateway,即gateway的部署是自动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架在仿真应用市场(即:仿真云应用市场)中的仿真应用不能与仿真应用编排框架直接通信的场景,如跨云跨网络部署应用。
41.仿真应用编排框架的实体模块为每个云部署对应的实体,以接收仿真应用编排框架的部署指令并完成仿真应用的部署。具体地,应用在部署时,会在每个目标主机vm上先运行一个agent,该agent支持跨平台(windows/linux)部署,agent负责接收gateway下发的指
令,完成应用的部署,然后将应用状态及监控指标上报给gateway,由gateway回传给仿真应用编排框架,在该平台(即: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上进行信息展示;编排框架平台通过gateway下发启动、暂停、关闭、升级、重装、卸载等指令给agent,由agent完成应用程序相关实用功能,以及满足更多业务多样性的扩展需求,agent定期上报自身运行状态、应用运行状态、应用资源使用情况等信息。
42.云环境包括多个云以及多个网络,每个云对应至少一个网络。
43.云资源为每个云部署一个对应的供应模块,以对内适配每个云,对外统一接口。具体地,接入云资源,为每一朵云开发一个providerplug服务插件以为每一朵云部署对应的provider服务,providerplug通过使用各云厂商提供的api来实现与不同云的集成,以便能统一管理每朵云中的云资源,真正实现通过基础设施即代码(infrastructure as code,iac)方法来配置和管理云资源。
44.需要说明,scheduler智能调度算法服务、gateway服务、agent服务、provider服务均为现有技术。
45.上述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改进传统应用编排方式的局限性,解耦应用和应用运行时的云环境,能够跨云跨网络部署应用,实现跨云平台等复杂场景下的应用编排,支持容器和虚拟机等混合模式编排,编排灵活性佳,应用部署的多样性好,应用上云无需改造,系统架构无需相同,仿真应用编排在云资源足够的情况下不受限制。
4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方法,采用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
47.步骤202,对应用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打包上传到仿真应用市场。
48.步骤204,采用调度算法,解析仿真应用市场中每个仿真应用的角色类型,根据角色类型绑定相应的云资源。
49.步骤206,接收部署指令,并将绑定云资源的仿真应用部署到不同的云上。
50.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
51.步骤302,对应用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打包上传到仿真应用市场。
52.步骤304,采用调度算法,解析仿真应用市场中每个仿真应用的角色类型,根据角色类型绑定相应的云资源。
53.步骤306,接收部署指令,并将绑定云资源的仿真应用部署到不同的云上。
54.步骤308,对云上部署的仿真应用进行状态监控并上报,以进行信息展示。
55.需要说明,在接收部署指令之前,为每个云部署对应的实体模块,为每个云部署对应的供应模块。
56.上述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方法,能够跨云跨网络部署应用,实现复杂场景下的应用编排,编排灵活性佳,应用部署的多样性好,应用上云无需改造。
57.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和图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和图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
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5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真应用市场、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云环境以及云资源;所述仿真应用市场、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以及所述云环境依次相连;所述仿真应用市场包括多个仿真应用,所述云环境包括多个云,且所述仿真应用市场以及所述云环境均与所述云资源相连;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包括:调度模块,所述调度模块解析每个仿真应用的角色类型,根据所述角色类型绑定相应的云资源,并将绑定云资源的仿真应用部署到所述云环境中不同的云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环境还包括:多个网络,每个云对应至少一个网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还包括:校验模块;所述校验模块在应用打包后按照预设的规范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上架到所述仿真应用市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还包括:网关模块;所述网关模块连接每个网络以及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以为每个网络提供通信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还包括:多个实体模块;所述实体模块为每个云部署对应的实体,以接收所述仿真应用编排框架的部署指令并完成仿真应用的部署。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资源为每个云部署一个对应的供应模块,以对内适配每个云,对外统一接口。7.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包括:对应用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打包上传到仿真应用市场;采用调度算法,解析所述仿真应用市场中每个仿真应用的角色类型,根据所述角色类型绑定相应的云资源;接收部署指令,并将绑定云资源的仿真应用部署到不同的云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云上部署的仿真应用进行状态监控并上报,以进行信息展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部署指令之前,还包括:为每个云部署对应的实体模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部署指令之前,还包括:为每个云部署对应的供应模块。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仿真云平台技术领域,涉及基于仿真云应用市场的仿真应用混合编排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仿真应用市场、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云环境以及云资源;仿真应用市场、仿真应用编排框架以及云环境依次相连;仿真应用市场包括多个仿真应用,云环境包括多个云,且仿真应用市场以及云环境均与云资源相连;仿真应用编排框架包括:调度模块,调度模块解析每个仿真应用的角色类型,根据角色类型绑定相应的云资源,并将绑定云资源的仿真应用部署到云环境中不同的云上;云环境还包括:多个网络,每个云对应至少一个网络。采用本申请能够支持跨云编排,支持容器和虚拟机等混合模式编排,编排灵活性佳。活性佳。活性佳。


技术研发人员:尹全军 彭勇 许凯 祝建成 胡越 鞠儒生 张琪 曾俊杰 张士龙 唐光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