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02 阅读:157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建筑设计中,常常会涉及对旧混凝土建筑的改造,新浇筑的混凝土由于与旧混凝土凝结硬化时间不同步,硬化后形成的是两个分离的主体,仅仅靠新旧混凝土相互接触的壁面粘结。
3.因此,后续施工的混凝土与在先施工的混凝土之间融合性能不够、一体性不佳,最终导致两者连接处出现缝隙,水流极易从新旧混凝土连接处内渗,在水流从缝隙内渗后使得两者连接处的强度进一步降低。
4.故此,需要提出一种便于对新旧混凝土相衔接处的防水结构,增强两者连接处的防水性能、提高两者浇筑后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新旧混凝土连接处防水性能不佳、连接强度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6.在本技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旧混凝土块处理:在旧混凝土块的连接面开孔,对所开孔内壁及连接面内壁凿毛处理;s2.新混凝土块浇筑前处理:在连接面旁支模板形成新混凝土预浇区,在旧混凝土块所开的孔内插入插筋并固定;s3.注浆:将粘结砂浆注入s1步骤中所开的孔内,使用粘结砂浆制备所得的混凝土浇筑至新混凝土预浇区;其中混凝土使用粘结砂浆、石子、水按质量份为1:0.25:0.3制成。
7.s4.堵缝:养护,形成新混凝土块,将模板拆除,封堵新混凝土块和旧混凝土块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
8.可选的,s1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11.开孔:在旧混凝土块的连接面开多个连接孔;s12.开槽:沿所述连接孔的轴向倾斜开设多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侧壁由所述连接孔开口至其封闭端部逐渐外扩开设;s13.凿凹口:旧混凝土块凿凹口,在旧混凝土顶部及底部开设凹口,在所述凹口底壁、旧混凝土块的所述连接面及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凿毛处理。
9.s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21.支模板,在连接面旁支模板形成新混凝土预浇区,对应所述连接孔处绑扎固
定插筋,所述插筋端部插入所述连接孔内;s22.模板预留凹口,在新混凝土预浇区通过模板预留凹口并在凹口5处预固定角钢,角钢与连接面竖向错位;s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41.养护拆模,养护28d后将模板、角钢对应拆除,形成新混凝土块2;s42.使用防水卷材粘贴于凹口侧壁,使用水泥钉将止水条分别钉入新混凝土块、旧混凝土块中;s43.防水层封顶,将防水砂浆浇筑至凹口并抹平形成防水层,养护7d后即形成所述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在连接孔内开设条形槽能够增大粘结砂浆的粘结面积,使得新旧混凝土粘结稳定;设置插筋插入新混凝土块和旧混凝土块之间,使得两者固接后抗剪切力极大提升;整个工艺流程操作简便,易于施工。
11.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粘结砂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干料710-870份、助剂61.2-104份、活性剂125份、水149.5-182份。
12.可选的,所述干料由硅酸盐水泥、级配石英粉、中砂、细砂按重量比为(230-280):(50-55):(180-230):(250-300)组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级配石英粉天然风化,化学性质稳定,几近零的热膨胀率使得其具备优秀的热稳定率,加入其他干料后能够让水泥性能更广泛,增加抗渗性,抗压强度。
14.可选的,所述助剂由消泡剂、减水剂、粉煤灰、防水剂按重量比为(0.1-0.5):(0.1-0.5):(60-100):(1-3)组成。
15.所述消泡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所述减水剂选自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中的任一种;所述粉煤灰为活性指数65%以上的磨细粉煤灰;所述防水剂为羟基硅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水剂能够改善粘结砂浆的和易性与黏稠度;防水剂增加砂浆的抗渗性;粉煤灰中含有大量具有火山灰活性物质,当掺入粘结砂浆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胶凝物质,从而提高砂浆的强度。粉煤灰在搅拌砂浆中,能起到翻滚作用、致密作用等,来减少砂浆的用水量,增强硬化后的结构强度,提高砂浆的搅拌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抗裂性、抗渗性和后期强度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活性剂由石灰膏、淀粉醚、偏高岭土按重量比为(15-30):(35-60):(50-60)组成。
18.所述淀粉醚选自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中的任一种,优选为马铃薯淀粉。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淀粉醚能够使粘结砂浆增稠,增加粘结砂浆的抗流挂、抗下垂性和流变性,当淀粉醚溶于水后会均匀分散在水泥砂浆体系中,由于淀粉醚分子呈网状结构,且带负电,因此会吸附带正电的水泥颗粒,作为过渡桥梁可以将水泥联接起来,从
而赋予浆体较大的的屈服值,起到提高抗下垂或抗滑移的作用;在按上述配比与石灰膏和偏高岭土复配后,能够较好的保水增稠效果,提高粘结强度。
20.可选的,还包括添加剂,所述添加剂选自赤泥、棕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21.可选的,所述添加剂由赤泥、棕榈纤维按重量比为(0.9-1.1):1组成,优选为1:1。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棕榈纤维具有价廉、可回收、可降解、可再生等优点,赤泥能够改变棕榈纤维表面亲和力,均匀分布的赤泥、棕榈纤维在粘结砂浆内构成网状承托体系,有效减少砂浆的内分层、泌水、空腔的产生,也减少了骨料沉降裂缝;对砂浆各部分形成“桥联”作用,可分散抵消砂浆中部分收缩内应力,从而抑制微裂缝的产生。
23.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连接在旧混凝土块旁的新混凝土块,旧混凝土块的连接面侧端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侧壁至所述连接孔轴线的距离从其封闭端至其开口端逐渐变小;新混凝土块预埋有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的插筋,所述连接孔内浇筑有粘结砂浆,新混凝土块由所述粘结砂浆及石块浇筑制得。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粘结砂浆凝固并养护成型后,能够与连接孔及条形槽的侧壁相粘合,将插筋包覆于连接孔中,使得新、旧混凝土层连接的强度增大,连接面积增大,防水性能提升。
25.可选的,浇筑新混凝土块前,旧混凝土块的连接面一侧预留有新混凝土预浇区,旧混凝土块及所述新混凝土预浇区的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凹口;所述凹口底壁固接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对应所述凹口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水条,所述凹口于所述防水卷材顶壁浇筑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新混凝土层时,角钢能够将新、旧混凝土相连处的缝隙封堵,使得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及砂浆不易从两者连接处漏出;另外,止水条和防水卷材能够将将新旧混凝土连接处遮蔽,使得水流难以从两者连接处内渗,增强新旧混凝土连接处的抗渗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粘结砂浆凝固并养护成型后,能够与连接孔及条形槽的侧壁相粘合,将插筋包覆于连接孔中,使得新、旧混凝土层连接的强度增大,连接面积增大,防水性能提升;2.淀粉醚能够使粘结砂浆增稠,增加粘结砂浆的抗流挂、抗下垂性和流变性,按上述配比与石灰膏和偏高岭土复配后,能够较好的保水增稠效果,提高粘结强度;3.均匀分布的赤泥、棕榈纤维在新拌砂浆内构成一种网状承托体系,有效减少砂浆的内分层、泌水、空腔的产生,也减少了骨料沉降裂缝;对砂浆各部分形成“桥联”作用,可分散抵消砂浆中部分收缩内应力,从而抑制微裂缝的产生。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流程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旧混凝土块连接面的正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施工过程中设置新混凝土预浇区及固定角钢的位置结构示意
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旧混凝土块;11、连接面;2、新混凝土块;21、插筋;22、模板;23、新混凝土预浇区;3、连接孔;31、条形槽;4、粘结砂浆;5、凹口;6、角钢;7、防水卷材;71、止水条;72、水泥钉;8、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1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旧混凝土块1处理:在旧混凝土块1的连接面11开孔,对所开孔内壁及连接面11侧壁凿毛处理;s2.新混凝土块2浇筑前处理:在连接面11旁支模板22,形成新混凝土预浇区23,在旧混凝土块1所开的孔内插入插筋21并固定;s3.注浆:将粘结砂浆4注入s1步骤中所开的孔内,使用粘结砂浆4制备所得的混凝土浇筑至新混凝土预浇区23;s4.堵缝:养护,形成新混凝土块2,将模板22拆除,封堵新混凝土块2和旧混凝土块1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
34.具体的,s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11.开孔:在旧混凝土块1的连接面11开多个连接孔3;s12.开槽:沿所述连接孔3的轴向倾斜开设多个条形槽31,所述条形槽31侧壁由所述连接孔3开口至其封闭端部逐渐外扩开设;s13.凿凹口5:在旧混凝土顶部及底部开设凹口5,在所述凹口5底壁、旧混凝土块1的所述连接面11及所述连接孔3的内壁凿毛处理。
35.s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21.支模板22:在连接面11旁支模板22形成新混凝土预浇区23,对应所述连接孔3处绑扎固定插筋21:所述插筋21端部插入所述连接孔3内;s22.模板22预留凹口5:在新混凝土预浇区23通过模板22预留凹口5并在凹口5处预固定角钢6,角钢6与连接面11竖向错位;s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41.养护拆模:养护28d后将模板22、角钢6对应拆除,形成新混凝土块2;s42.封堵凹口5:使用防水卷材7粘贴于凹口5侧壁,使用水泥钉72将止水条71分别钉入新混凝土块2、旧混凝土块1中;s43.防水层8封顶:将防水砂浆浇筑至凹口5内并抹平形成防水层8,养护7d后即形成所述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
36.实施例1中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在连接孔内开设条形槽能够增大粘结砂浆的粘结面积,使得新旧混凝土成型后粘结稳定,抗拔、抗拉力提升;设置插筋插入新混凝土块和旧混凝土块之间,使得两者固接后抗剪切力极大提升;整
个工艺流程操作简便,易于施工。
37.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参照图2和图3,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连接在旧混凝土块1旁的新混凝土块2,旧混凝土块1的连接面11侧端开设有多个连接孔3,连接孔3的内壁开设有条形槽31,条形槽31侧壁至连接孔3轴线的距离从其封闭端至其开口端逐渐变小。
38.新混凝土块2预埋有可插入连接孔3内的插筋21,连接孔3内浇筑有粘结砂浆4,新混凝土块2由所述粘结砂浆4及石块浇筑制得。
39.参照图3和图4,旧混凝土块1及新混凝土块2的顶壁及底壁处均开设有凹口5,浇筑新混凝土前,使用模板22固定并划分形成新混凝土预浇区23,并在凹口5内抵接安装有用于封堵两相邻凹口5间缝隙的角钢6,且角钢6与混凝土相贴处可设置塑料膜或其他易撕的遮挡膜,对于角钢6的位置固定,可在新/旧混凝土块的顶壁及底壁处的两对应所述角钢6处,设置螺杆拉结并将角钢6固定,同时在两个对立角钢6之间设置支撑将其进一步固定限位。
40.新混凝土浇筑成型并养护至强度达标形成新混凝土块2后,于凹口5的底壁上固接有防水卷材7,防水卷材7对应凹口5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水条71,凹口5于防水卷材7顶壁浇筑有防水层8,防水层8可由粘结砂浆4浇筑而得,也可以选用其他防水砂浆浇筑养护形成。
41.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由于开设了条形槽31,连接孔3从靠近孔底端至开口端的径向尺寸逐渐缩小,在灌入粘结砂浆4后,粘结砂浆4将插筋21包覆起来,使其与连接孔3连接面11积增大,且在粘结砂浆4养护硬化成型,防水层外壁与连接孔3内壁稳固粘附,彼此难以发生松脱;凹口5上部设置的粘结砂浆4层、防水卷材7及止水条71使得水流进一步难以渗入,提高新混凝土块2及旧混凝土块1连接处的粘接性能和抗渗效果。
42.实施例3-7实施例3-7分别提供了一种粘贴砂浆。
43.以下实施例选用硅酸盐水泥为市售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石英粉为120-200目细度的石英粉;消泡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钠;防水剂为羟基硅油;淀粉醚为马铃薯淀粉;偏高岭土为山西琚丰高岭土有限公司生产的1250目、含水量低于5%的偏高岭土;粉煤灰为活性指数65%以上的磨细粉煤灰;实施例3-7中活性剂由石灰膏、淀粉醚、偏高岭土按重量比为21:49:55组成。
44.实施例3-7中粘贴砂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反应容器中中加入粉煤灰、消泡剂、减水剂、防水剂和水搅拌均匀,制得助剂溶液;s2.在搅拌容器中投入级配石英粉、中砂、细砂,加入硅酸盐水泥、水并搅拌均匀;s3.在搅拌容器中投入s1所得的助剂溶液,加入活性剂并搅拌均匀。
45.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粘贴砂浆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具体如表1所示。
46.表1实施例3-7提供的粘贴砂浆中各组分的重量份实施例8-9实施例8-9分别提供了一种粘贴砂浆。
47.上述各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粘贴砂浆中活性剂的各组分的重量比,具体如表2所示。
48.表2实施例3、实施例8-9提供的粘贴砂浆中活性剂各组分的添加量实施例10-12实施例10-12分别提供了一种粘贴砂浆。
49.上述各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粘贴砂浆中还添加有添加剂,具体如表3所示。
50.实施例10-12中粘贴砂浆的制备方法,参照图1,包括以下步骤:s1.在反应容器中中加入粉煤灰、消泡剂、减水剂、防水剂和水搅拌均匀,制得助剂溶液;s2.在搅拌容器中投入级配石英粉、中砂、细砂,加入硅酸盐水泥再加入添加剂、水并搅拌均匀;s3.在搅拌容器中投入s1所得的助剂溶液,加入活性剂并搅拌均匀。
51.表3实施例3、实施例10-12提供的粘贴砂浆中添加剂的添加量
实施例13实施例13提供了一种粘贴砂浆。
52.上述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3中,活性剂中各组分按质量比,石灰膏、淀粉醚、偏高岭土比例为10:35:45。
53.实施例14实施例14提供了一种粘贴砂浆。
54.上述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4中,防水剂由羟基硅油替换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55.实施例15实施例15提供了一种粘贴砂浆。
56.上述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粉煤灰替换为氧化钙。
57.性能检测试验标准:jc/t984-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行业标准gb23440-2009国家标准《无机防水堵漏材料》试验目的:检测粘贴砂浆的抗渗压力、粘贴强度及其他各项力学性能试验条件:试验室试验及干养护条件:温度(23
±
2)℃,相对湿度(50
±
10)%;养护室(箱)养护条件:温度(20
±
3)℃,相对湿度≥90%。;养护水池:温度(20
±
2)℃。
58.试验步骤:1、配料按上述各实施例的配合比进行试验,采用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低速搅拌,每搅拌3min,静止(1~3)min。
59.2、挣匀后一次装满抗渗试模,在振动台上振动成型,振动2min。按gb23440—2009中6.5.2进行试验。
60.3、抗渗压力测试试件养护至龄期7d龄期,按gb23440—2009中6.5.1.2,6.5.1.4的进行试验,以每组六个试件中四个未出现渗水的最大压力值为试件抗渗压力。
61.4、粘结强度测试采用符合jc/t985-2011中6.3规定的混凝土板、6.4.5规定的拉伸粘结强度成型框。混凝土板按6.1.3条件浸水24h取出,擦去表面水渍后按jc/t985—2005的6.8进行试验。
62.5、其他各项力学性能测试,按jc/t984-2011进行。
63.实施例3中粘贴砂浆的各项力学性能测试如下:表4实施例3中粘贴砂浆的各项力学性能表4实施例3中粘贴砂浆的各项力学性能表5实施例12中粘贴砂浆的各项力学性能
根据表4中实施例3的检测结果可知,在活性剂中的石灰膏、淀粉醚、偏高岭土按上述比例添加后,其7d抗渗压力高达1.65mpa,28d抗渗压力增加至1.99mpa,提升率为20.61%;7d粘结强度为1.32mpa,28d粘结强度增加至20.61mpa,提升率为32.58%,可见其抗渗压力及粘结强度的提升率变化明显,且粘结砂浆的各项力学性能都超标准达到合格,具备优良抗渗及粘结效果。
64.根据表5中实施例12的检测结果可知,按照1:1的比例加入共42份质量份的赤泥、棕榈纤维后,粘结砂浆的柔韧性等各项力学性能得到提升,吸水率、收缩率等减小,其中抗渗压力、粘结强度增加显著,7d抗渗压力、粘结强度分别为1.74mpa、1.41mpa,28d后增加至2.48mpa、2.11mpa,提升率分别为42.53%、49.65%。
65.这可能是因为,加入添加剂后,均匀分布的赤泥、棕榈纤维在粘结砂浆内构成网状承托体系,赤泥辅助棕榈纤维增强粘结性能及承托强度,有效减少砂浆的内分层、泌水、空腔的产生,也减少了骨料沉降裂缝,同时;羟基硅油与添加剂结合具有很强的粘合力,两者进一步共同提高了粘结砂浆的防渗、抗压能力及粘接性能。
66.实施例3-12,实施例13-3中粘贴砂浆7d的抗渗压力及粘结强度测试结果如下表6所示,检测对象为6mm砂浆试件抗渗压力:表67d抗渗压力及粘结强度试验结果 抗渗压力/mpa(7d)粘结强度/mpa(7d)实施例31.651.32实施例41.461.2
实施例51.471.17实施例61.371.14实施例71.321.12实施例81.471.31实施例91.591.33实施例101.691.35实施例111.711.36实施例121.741.41实施例131.271.16实施例141.291.01实施例151.611.11实施例3-15中粘贴砂浆28d的抗渗压力及粘结强度测试结果如下表7所示,检测对象为6mm粘结砂浆试件:表728d抗渗压力及粘结强度试验结果表728d抗渗压力及粘结强度试验结果根据表7的试验结果,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2-3的检测结果可知,在改变干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级配石英粉、中砂、细砂添加比例时,会影响粘结砂浆的粘结强度,但是仍然可以满足jc/t985-2011规定的力学性能要求;这是因为水泥作为胶粘材料,能够将石英粉、中砂、细砂相互紧密性粘结,但是在其添加过量时,会造成粘结砂浆的抗压强度降低。
67.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6-7的检测结果可知,改变助剂各个成分的含量,同样会对粘结砂浆的抗渗压力、粘结强度造成影响,在消泡剂:减水剂:粉煤灰:防水剂质量份为(0.1-0.5):(0.1-0.5):(60-100):(1-3)时,粘结砂浆的抗渗压力、粘结强度均达到合格范围以上,且粘结砂浆7d-28d抗渗强度提升率可达13.87%-20.61%,粘结强度提升率可达27.19%-32.58%其中,消泡剂:减水剂:粉煤灰:防水剂质量份为0.2:0.3:80:2时候,抗渗强度提升率、粘结强度提升率均达到最高。
68.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8-9的检测结果可知,改变活性剂中各个成分的含量,在石灰膏:淀粉醚:偏高岭土在(15-30):(35-60):(50-60)变化时,粘结砂浆的抗渗压力、粘结强度均相较于实施例3降低,但仍可达到合格以上;其中,在淀粉醚相对含量增加后,7d/28d抗渗压力及7d/28d粘结强度均得到提升;这可能是由于淀粉醚能够使粘结砂浆增稠,增加粘结砂浆的抗流挂、抗下垂性和流变性,按上述配比与石灰膏和偏高岭土复配后,能够较好的保水增稠效果,提高粘结强度。
69.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10-12的检测结果可知,在加入添加剂后,粘结砂浆的抗渗压力、粘结强度均得到显著提升;在单独加入42份赤泥时,7d抗渗压力为1.69mpa,28d抗渗压力增加至2.15mpa,提升率为27.22%;7d粘结强度为1.35mpa,28d粘结强度增加至1.83mpa,提升率为35.56%;同样的,单独添加42份棕榈纤维时,同样也显著增强粘结砂浆的抗渗压力及粘结强度的提升率。
70.但是,在赤泥、棕榈纤维按照1:1的比例添加42份重量份的添加剂时,粘结砂浆的7d/28d抗渗压力、7d/28d抗渗压力达到最高,且7d到28d的抗渗强度提升率高达42.53%、粘结强度提升率高达49.65%,可见赤泥和棕榈纤维混合加入后能够显著提升砂浆性能;这可能是因为赤泥能够改变棕榈纤维表面亲和力,均匀分布的赤泥、棕榈纤维在粘结砂浆内构成网状承托体系,有效减少砂浆的内分层、泌水、空腔的产生,也减少了骨料沉降裂缝,并且,在羟基硅油作为防水剂时,按上述比例复配后能够能够增大与纤维粒中的接触面积,增强防水剂的分散性能,达到更佳的防水效果。
71.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13的检测结果可知,改变石灰膏、淀粉醚、偏高岭土重量份的比例为10:35:45时,会使得粘结砂浆的抗渗压力及粘结强度下降,虽然7d/28d抗渗压力、粘结强度仍可达合格,但是粘结砂浆的7d粘结强度仅为1.27mpa,且粘结强度提升率低于10%。
72.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14的检测结果可知,在防水剂改用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时,虽然性能仍能够满足jc/t985-2011的要求且抗渗强度提升率达到17.05,但粘结砂浆的7d粘结强度、28d粘结强度下降显著,粘结强度提升率低至7.92%。
73.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15的检测结果可知,粉煤灰替换为氧化钙时,粘结砂浆的抗渗性能降低但是并不显著,粘结砂浆的粘结强度降低,且7至28d的抗渗强度提升率、粘结强度提升率分别低至7.45%、8.11%,这可能是因为,粉煤灰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使得粘结砂浆后期硬化后硬度更高。
7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旧混凝土块(1)处理:在旧混凝土块(1)的连接面(11)开孔,对所开孔内壁及连接面(11)侧壁凿毛处理;s2.新混凝土块(2)浇筑前处理:在连接面(11)旁支模板(22),形成新混凝土预浇区(23),在旧混凝土块(1)所开的孔内插入插筋(21)并固定;s3.注浆:将粘结砂浆(4)注入s1步骤中所开的孔内,使用粘结砂浆(4)制备所得的混凝土浇筑至新混凝土预浇区(23);s4.堵缝:养护,形成新混凝土块(2),将模板(22)拆除,封堵新混凝土块(2)和旧混凝土块(1)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11.开孔:在旧混凝土块(1)的连接面(11)开多个连接孔(3);s12.开槽:沿所述连接孔(3)的轴向倾斜开设多个条形槽(31),所述条形槽(31)侧壁由所述连接孔(3)开口至其封闭端部逐渐外扩开设;s13.凿凹口(5):在旧混凝土顶部及底部开设凹口(5),在所述凹口(5)底壁、旧混凝土块(1)的所述连接面(11)及所述连接孔(3)的内壁凿毛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粘结砂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干料710-870份、助剂61.2-104份、活性剂125份、水149.5-182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料由硅酸盐水泥、级配石英粉、中砂、细砂按重量比为(230-280):(50-55):(180-230):(250-300)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由消泡剂、减水剂、粉煤灰、防水剂按重量比为(0.1-0.5):(0.1-0.5):(60-100):(1-3)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剂由石灰膏、淀粉醚、偏高岭土按重量比为(15-30):(35-60):(50-60)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添加剂,所述添加剂选自赤泥、棕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由赤泥、棕榈纤维按重量比为(0.9-1.1):1组成。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方法所制得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旧混凝土块(1)旁的新混凝土块(2),旧混凝土块(1)的连接面(11)侧端开设有多个连接孔(3),所述连接孔(3)的内壁开设有条形槽(31),所述条形槽(31)侧壁至所述连接孔(3)轴线的距离从其封闭端至其开口端逐渐变小;新混凝土块(2)内预埋有可插入所述连接孔(3)内的插筋(21),所述连接孔(3)内浇筑
有粘结砂浆(4),新混凝土块(2)由所述粘结砂浆(4)及石块浇筑制得。10.根据权利要求9中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所得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浇筑新混凝土块(2)前,旧混凝土块(1)的连接面(11)一侧预留有新混凝土预浇区(23),旧混凝土块(1)及所述新混凝土预浇区(23)的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凹口(5);所述凹口(5)的底壁上固接有防水卷材(7),所述防水卷材(7)对应所述凹口(5)的两端均设置有止水条(71),所述凹口(5)于所述防水卷材(7)顶壁浇筑有防水层(8)。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连接在旧混凝土块旁的新混凝土块,所述旧混凝土的连接面侧端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侧壁至所述连接孔轴线的距离从其封闭端至其开口端逐渐变小;所述新混凝土块预埋有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的插筋,所述连接孔内浇筑有粘结砂浆。本申请具有连接稳固、防水效果好,施工便捷的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 瞿雷 杨永康 刘翠 田小培 苏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建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