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花五年造出水上飞机 命名白洋淀号
“快看,飞机船!”10月11日上午10时,在白洋淀东关码头,一名三四岁的小男孩喊道。一架“水上飞机”放在码头河岸上,等待下水试航,不少人过来围观并拍照。
这架“水上飞机”的主人,是一位84岁的老人,名叫孟照平,是保定市第一干休所的离休干部。
长啥样?上层是“飞机”,下层是浮筒,靠发动机在水上滑行
“水上飞机”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是缩小版的银白色飞机,从机头到机尾全长约7米,两侧翼展约4米宽,座舱里有操作杆、仪表盘等;下层有两个绿色的浮筒,筒内填充泡沫以增加浮力,浮筒中间还有一个操作舱,尾部安装着一个发动机。
这架“水上飞机”能飞起来吗?“它不是用来飞的,而是用于水面的滑行,安全第一。”孟照平说,虽说主要作用不是飞,可它的构造却严格按照飞机构造建成,每个构造都能灵活拆卸,用料全是飞机上报废的原材料。
“在白洋淀试航,又代表着保定,我给它起了个名。”孟照平说着,拿出四个红色大字——白洋淀号,将其贴在了机头两侧。
一吨多重的“水上飞机”,在吊车的帮助下,从岸上移到水里。一名年轻小伙进入下层座舱,伴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水面波浪被层层推开,稳稳地在水面上滑行。
图:10月11日,孟照平为首次试航“白洋淀”号的游客孙梦婷佩戴飞行头盔。
飞机情缘:前半生当飞行教员,后半生自己造飞机
“年轻时,我翱翔在天空,当了多年飞行教员,离休后我想自己造飞机。”孟照平老人说。
孟照平说,他20岁时被选为飞行员,23岁开始当飞行教员,49岁才从飞行事业上退下来。他对飞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十多年前,他就开始收集飞机上报废的零部件,小到一颗螺丝、大到一片机翼。2011年,他开始着手自己建造“飞机”。“因为能达到高空飞行的条件十分严格,我变通了一下,想造一架能在水面上滑行的水上飞机,这样大家更容易接触到。”
孟照平的想法和举动,得到了干休所领导的支持,专门腾出一间大型车库,还提供电,让他专心搞研究。一般造东西前都会先画图纸,可他从未画过一张,“给飞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它的构造太熟悉了,全在脑子里。”
收集、购买零部件,焊接、组装,整个“水上飞机”的制作过程,孟照平全部是亲力亲为。一边琢磨一边修改,断断续续地做了五年,终于建成了一架属于他自己的“水上飞机”。
“今天的试航很顺利,我造的这个比较成功。”看着“水上飞机”在水面上平稳滑行,孟照平激动地说。
图:孟照平为“白洋淀”号水上飞机揭牌。
制作愿景:为航空普及事业尽微薄之力
上、下两个座舱,可以同步操作。对于这样的设计,孟照平解释,采用的是教练车原理,飞机爱好者可以坐在上边座舱里,亲自操作进行驾驶体验,前进、后退、拐弯,即使操作错了也没关系,下舱的专业驾驶员会纠正错误。另外,铝合金材质,上轻下重结构,也让它的安全性变高。
游客孙梦婷成了第一个体验者,戴上头盔,坐进上舱,在湖面上滑行了一圈,兴奋的她不时向岸上的人挥手。“从远处看跟真飞机一样,挺新奇,坐上边晃晃悠悠的,还真有种坐飞机的感觉,挺好。”
试航期间,操作者和围观者也提了些小建议:驾驶座舱有点小,大点坐着就更舒服了;发动机有点靠前,后置才能更好地把控方向;机身与浮筒之间的衔接处,若能装饰一下就更好看了……听了大家中肯的意见,孟照平说,会做进一步改进,加宽座舱,重换浮筒,把发动机往后挪。“我做这架‘水上飞机’,是想让人们多多了解飞机构造,想为航空普及事业做出一点点贡献。”孟照平说,在水上跑的目的是为了逼真。
孟照平表示,他想把科普与旅游结合起来,把“水上飞机”放在有水的旅游景点,供游客们参观、体验。至于今后的具体摆放地点,他称还在考察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