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2 阅读:11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充电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通常设置在路边或停车场等区域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3.现有的充电桩通常包括充电桩本体、操控面板、散热孔、充电枪等结构,当人们不需要使用操控面板时,操控面板不必暴露在外侧,此外当人们不使用充电枪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充电桩由于运行的能耗较低,不需要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此时散热孔也不必暴露在外侧,现有的充电桩缺乏对散热孔以及操控面板自动遮挡防护的功能,使得操控面板和散热孔长期暴露在外侧,车辆从充电桩旁经过时,很容易将汇集在路面的污水溅向操控面板和散热孔,从而导致操控面板受到污染而影响使用,或污水通过散热孔进入充电桩内部影响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
5.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6.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操控面板、散热孔、充电枪、以及枪头收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靠近所述操控面板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围护槽,所述第一围护槽的一侧滑动设置第一挡板,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套箱,所述套箱的内部设置有踏板,所述充电桩本体上靠近所述散热孔的周围设置有第二围护槽,所述第二围护槽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第二挡板,所述充电桩本体上靠近所述枪头收纳槽的外侧设置有触板;
7.其中,所述第一围护槽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挡板滑动的导向组件,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踏板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牵引组件,套箱的内部设置有作用于所述踏板的第一弹性复位组件,所述触板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所述转轴的驱动组件,所述充电桩本体与所述触板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所述触板的第二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充电桩本体与所述枪头收纳槽之间还设置有卡扣组件。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护槽内壁两侧的导向滑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两侧的导向滑槽,
9.其中,所述导向滑轨与所述导向滑槽之间滑动配合。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围护槽上方位置的滑轮、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踏板之间的牵引绳;
11.其中,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后向下延伸并与所述踏板的顶端相连接。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组件包括插设于所述踏板两侧并
固定于所述套箱内部的第一导杆、以及套接于所述第一导杆表面的第一弹簧;
13.其中,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箱的内部底端相抵触。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接于所述转轴一端的第一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配合的丝杆、套接于所述丝杆底端的第二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触板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1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弹性复位组件包括插设于所述触板两端并与所述充电桩本体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杆、以及套接于所述第二导杆表面的第二弹簧;
16.其中,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外壁相抵触,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触板相抵触。
1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靠近所述触板下方位置的插槽、滑动设置于所述插槽内部的拉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一端的第一卡块、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充电枪上并与所述第一卡块相配合的第二卡块;
18.其中,所述拉杆与所述插槽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复位组件。
1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弹性复位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拉杆上的挡片、套接于所述拉杆表面的第三弹簧;
20.其中,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三弹簧均设置于所述插槽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片相抵触,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槽的内壁相抵触。
2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透明窗。
2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电桩本体的顶端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固定有挡雨棚。
23.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通过第一围护槽、第一挡板、转轴、第二挡板牵引组件等结构的共同作用,人们需要操控操控面板时,可以方便的使第一挡板滑动到第一围护槽的上方将操控面板暴露出来,人们操控完毕离开后,第一挡板就会自动降下并对操控面板进行遮挡防护,此外人们将充电枪的枪头从枪头收纳槽内部拔出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第二挡板会自动向上翻转使得第二围护槽内部的散热孔露出对充电桩本体进行散热,当充电完毕后将充电枪的枪头插入枪头收纳槽内部时,第二挡板会自动向下翻转并将散热孔遮挡防护在第二围护槽的内部,进而实现了操控面板和散热孔的自动遮挡防护,因此可有效避免外界污水溅向操控面板或者散热孔,保证了操控面板的使用和充电桩的寿命。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后视图。
26.图3为本发明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4为本发明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弹性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中转轴和第二围护槽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中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中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发明中充电枪和第二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充电桩本体;2、操控面板;3、散热孔;4、充电枪;5、枪头收纳槽;6、第一围护槽;7、第一挡板;8、套箱;9、踏板;10、转轴;11、第二挡板;12、触板;13、导向滑轨;14、导向滑槽;15、滑轮;16、牵引绳;17、第一导杆;18、第一弹簧;19、第一齿轮;20、丝杆;21、第二齿轮;22、齿条;23、第二导杆;24、第二弹簧;25、插槽;26、拉杆;27、第一卡块;28、第二卡块;29、挡片;30、第三弹簧;31、透明窗;32、支杆;33、第二围护槽;34、挡雨棚。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5.请参阅图1~9,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操控面板2、散热孔3、充电枪4、以及枪头收纳槽5,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靠近所述操控面板2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围护槽6,所述第一围护槽6的一侧滑动设置第一挡板7,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套箱8,所述套箱8的内部设置有踏板9,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靠近所述散热孔3的周围设置有第二围护槽33,所述第二围护槽3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上固定有第二挡板11,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靠近所述枪头收纳槽5的外侧设置有触板12;
36.其中,所述第一围护槽6与所述第一挡板7之间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挡板7滑动的导向组件,所述第一挡板7与所述踏板9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所述第一挡板7的牵引组件,套箱8的内部设置有作用于所述踏板9的第一弹性复位组件,所述触板12与所述转轴10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所述转轴10的驱动组件,所述充电桩本体1与所述触板12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所述触板12的第二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充电桩本体1与所述枪头收纳槽5之间还设置有卡扣组件;
37.第一围护槽6的一侧受到第一挡板7的封闭作用从而可对第一围护槽6内部的操控面板2起到遮挡防护的作用,人们站在充电桩本体1的前端并需要对操控面板2进行操控时,可以用脚踩住踏板9,使得踏板9向下移动到套箱8的底端位置,此时牵引组件可以使得第一挡板7受到向上的牵引作用,当第一挡板7受力时可以沿着导向组件的方向在第一围护槽6的一侧上下垂直滑动,进而此时第一挡板7在此牵引作用下向上垂直滑动到第一围护槽6的上方,第一围护槽6的一侧不在受到第一挡板7的遮挡,人们就可以对第一围护槽6内部的操控面板2进行操作,当人们操作完毕离开充电桩本体1的前端时,踏板9就不再受到向下的踩踏作用,此时踏板9就会在第一弹性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到套箱8的顶端位置,第一挡板7不再受到牵引组件的向上牵引力,从而第一挡板7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垂直滑动并再次将操控面板2遮挡住,实现了人们需要操控操控面板2时,可以方便的使第一挡板7滑动到第一围护槽6的上方将操控面板2暴露出来,人们操控完毕离开后,第一挡板7就会自动降下并对操控面板2进行遮挡防护,触板12上开设有供充电枪4枪头穿过的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与枪头收纳槽5相对准,当人们用充电枪4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完毕后,需要将充电枪4的枪头对准枪头收纳槽5并插入到枪头收纳槽5的内部进行收纳,可以使充电枪4的枪头对准并穿过触板12上的通孔并向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推送,使充电枪4的枪头靠近并插入到枪头收纳槽5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充电枪4会挤压触板12向靠近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
驱动组件会驱动第二围护槽33顶端的转轴10进行旋转,转轴10通过旋转带动第二挡板11向下翻转并将散热孔3遮挡防护在第二围护槽33的内部,充电枪4的枪头在插入到枪头收纳槽5内部后,卡扣组件会将充电枪4限制住防止其端头从枪头收纳槽5内部移出,当人们需要使用充电枪4进行充电时,通过控制卡扣组件也可以解除对充电枪4的限制作用,使得充电枪4的枪头可以从枪头收纳槽5的内部被拔出,在将充电枪4的枪头拔出枪头收纳槽5后,触板12就不再受到充电枪4的挤压作用,此时触板12会在第二弹性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向远离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移动,驱动组件会驱动第二围护槽33顶端的转轴10进行反向旋转,并带动第二挡板11向上翻转不再对第二围护槽33内部的散热孔3进行遮挡,散热孔3就可以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桩本体1内部进行正常散热,综上所述,人们需要操控操控面板2时,可以方便的使第一挡板7滑动到第一围护槽6的上方将操控面板2暴露出来,人们操控完毕离开后,第一挡板7就会自动降下并对操控面板2进行遮挡防护,此外人们将充电枪4的枪头从枪头收纳槽5内部拔出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第二挡板11会自动向上翻转使得第二围护槽33内部的散热孔3露出,进而对充电桩本体1进行散热,当充电完毕后将充电枪4的枪头插入枪头收纳槽5内部时,第二挡板11会自动向下翻转并将散热孔3遮挡防护在第二围护槽33的内部,进而可以有效保证第一挡板7和转轴10分别对操控面板2和散热孔3的防护作用,可有效避免外界污水溅向操控面板2或者散热孔3。
3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护槽6内壁两侧的导向滑轨13、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7两侧的导向滑槽14,
39.其中,所述导向滑轨13与所述导向滑槽14之间滑动配合;
40.由于导向滑轨13与导向滑槽14之间滑动配合关系,当第一挡板7受力进行移动时,导向滑槽14不会滑出导向滑轨13的范围,第一挡板7会在导向滑轨13和导向滑槽14的限制作用下保持垂直上下滑动而不会发生偏移。
41.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围护槽6上方位置的滑轮15、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7与所述踏板9之间的牵引绳16;
42.其中,所述牵引绳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7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牵引绳16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15后向下延伸并与所述踏板9的顶端相连接;
43.当踏板9向下移动时,踏板9会拉动牵引绳16的一端向下移动,此时牵引绳16的另一端经过滑轮15的转向作用后会向上拉动第一挡板7,使得第一挡板7受到向上的牵引作用,同理当踏板9向上移动时,牵引绳16就不再对第一挡板7产生向上的牵引作用。
44.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组件包括插设于所述踏板9两侧并固定于所述套箱8内部的第一导杆17、以及套接于所述第一导杆17表面的第一弹簧18;
45.其中,所述第一弹簧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17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18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箱8的内部底端相抵触;
46.当踏板9在人们的踩踏作用下向下移动时,第一弹簧18会受力压缩并对踏板9产生向上的弹力作用,当人们离开充电桩本体1的前端并不再对踏板9进行踩踏时,踏板9会在此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到套箱8的顶端位置,且由于第一导杆17插设在踏板9的两端,在踏板9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在第一导杆17的限制下始终保持垂直不会发生偏移。
47.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接于所述转轴10一端的第一齿轮19、转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19相配合的丝杆20、套接于所述丝
杆20底端的第二齿轮21、以及设置于所述触板12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齿轮21相啮合的齿条22;
48.当触板12向靠近或远离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移动时,齿条22会在触板12的带动下向靠近或远离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齿轮21会在齿条22的带动下进行旋转,第二齿轮21再带动丝杆20旋转,由于第一齿轮19与丝杆20之间的配合关系,丝杆20会带动第一齿轮19旋转,最终转轴10会在第一齿轮19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并带动第二挡板11向上或向下进行翻转。
49.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复位组件包括插设于所述触板12两端并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杆23、以及套接于所述第二导杆23表面的第二弹簧24;
50.其中,所述第二弹簧24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外壁相抵触,所述第二弹簧24的另一端与所述触板12相抵触;
51.当把充电枪4的枪头插入到枪头收纳槽5的内部过程中,触板12会在充电枪4的挤压作用下向靠近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24会受力压缩并对触板12产生向充电桩本体1方向远离的弹力作用,当把充电枪4的插头拔出枪头收纳槽5时,触板12就不再受到充电枪4的挤压作用,此时触板12会在此弹力作用下远离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移动。
52.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靠近所述触板12下方位置的插槽25、滑动设置于所述插槽25内部的拉杆26、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26一端的第一卡块27、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充电枪4上并与所述第一卡块27相配合的第二卡块28;
53.其中,所述拉杆26与所述插槽25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复位组件;
54.当充电枪4的枪头插入枪头收纳槽5内部时,位于充电枪4上的第二卡块28也会插入到插槽25的内部,在第二卡块28向插槽25内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卡块28的端头会推动插槽25内部的第一卡块27向下移动,直到第二卡块28的端头完全移过第一卡块27时,第一卡块27就不再受到第二卡块28的推动作用,此时第三弹性复位组件会使得第一卡块27向上移动复位并将第二卡块28的端头卡在插槽25的内部,使得第二卡块28的端头无法移出插槽25,进而在第一卡块27和第二卡块28的相互卡扣的作用下,使得充电枪4无法向远离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移动,充电枪4的枪头可以保持在枪头收纳槽5的内部无法移出,当向下拉动拉杆26的一端时,拉杆26会带动第一卡块27再次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卡块27与第二卡块28之间就不再相互卡扣,进而解除了对充电枪4的限制,使得充电枪4的枪头可以从枪头收纳槽5的内部被拔出。
55.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性复位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拉杆26上的挡片29、套接于所述拉杆26表面的第三弹簧30;
56.其中,所述挡片29与所述第三弹簧30均设置于所述插槽25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30的一端与所述挡片29相抵触,所述第三弹簧30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槽25的内壁相抵触;
57.当第二卡块28端头推动第一卡块27向下移动时,拉杆26也会带动挡片29向下移动,此时第三弹簧30会受力压缩并对挡片29产生向上的弹力作用,当第二卡块28的端头完全已过第一卡块27并不再与第一卡块27接触时,挡片29会在第三弹簧30弹力作用下带动拉杆26向上移动,使得拉杆26一端的第一卡块27向上移动并将第二卡块28的端头卡在插槽25
的内部。
58.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7上设置有透明窗31;
59.当人们不对操控面板2进行操控时,由于操控面板2被第一挡板7遮挡防护在第一围护槽6的内部,此时人们透过透明窗31人可以观察到操控面板2上显示的信息,便于人们进行查看。
60.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支杆32,所述支杆32的顶端固定有挡雨棚34;
61.挡雨棚34遮挡在充电桩本体1的顶端位置,当操控面板2或散热孔3露出在外时,挡雨棚34可以避免外界的雨水落到操控面板2或散热孔3上,防止外界的雨水使得操控面板2受潮或者雨水通过散热孔3进入充电桩本体1的内部。
6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操控面板(2)、散热孔(3)、充电枪(4)、以及枪头收纳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靠近所述操控面板(2)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围护槽(6),所述第一围护槽(6)的一侧滑动设置第一挡板(7),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套箱(8),所述套箱(8)的内部设置有踏板(9),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靠近所述散热孔(3)的周围设置有第二围护槽(33),所述第二围护槽(3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上固定有第二挡板(11),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靠近所述枪头收纳槽(5)的外侧设置有触板(12);其中,所述第一围护槽(6)与所述第一挡板(7)之间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挡板(7)滑动的导向组件,所述第一挡板(7)与所述踏板(9)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所述第一挡板(7)的牵引组件,套箱(8)的内部设置有作用于所述踏板(9)的第一弹性复位组件,所述触板(12)与所述转轴(10)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所述转轴(10)的驱动组件,所述充电桩本体(1)与所述触板(12)之间设置有作用于所述触板(12)的第二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充电桩本体(1)与所述枪头收纳槽(5)之间还设置有卡扣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护槽(6)内壁两侧的导向滑轨(13)、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7)两侧的导向滑槽(14),其中,所述导向滑轨(13)与所述导向滑槽(14)之间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围护槽(6)上方位置的滑轮(15)、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7)与所述踏板(9)之间的牵引绳(16);其中,所述牵引绳(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7)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牵引绳(16)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15)后向下延伸并与所述踏板(9)的顶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复位组件包括插设于所述踏板(9)两侧并固定于所述套箱(8)内部的第一导杆(17)、以及套接于所述第一导杆(17)表面的第一弹簧(18);其中,所述第一弹簧(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17)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18)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箱(8)的内部底端相抵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套接于所述转轴(10)一端的第一齿轮(19)、转动设置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19)相配合的丝杆(20)、套接于所述丝杆(20)底端的第二齿轮(21)、以及设置于所述触板(12)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齿轮(21)相啮合的齿条(2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复位组件包括插设于所述触板(12)两端并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杆(23)、以及套接于所述第二导杆(23)表面的第二弹簧(24);其中,所述第二弹簧(24)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外壁相抵触,所述第二弹簧(24)的另一端与所述触板(12)相抵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靠近所述触板(12)下方位置的插槽(25)、滑动设置于所述插槽(25)内部的拉杆(26)、固定连接于所述拉杆(26)一端的第一卡块(27)、以及固定连接于
所述充电枪(4)上并与所述第一卡块(27)相配合的第二卡块(28);其中,所述拉杆(26)与所述插槽(25)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复位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复位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拉杆(26)上的挡片(29)、套接于所述拉杆(26)表面的第三弹簧(30);其中,所述挡片(29)与所述第三弹簧(30)均设置于所述插槽(25)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30)的一端与所述挡片(29)相抵触,所述第三弹簧(30)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槽(25)的内壁相抵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7)上设置有透明窗(3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支杆(32),所述支杆(32)的顶端固定有挡雨棚(3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充电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自动防护型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操控面板、散热孔、充电枪、以及枪头收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上靠近所述操控面板的周围设置有第一围护槽,所述第一围护槽的一侧滑动设置第一挡板,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套箱,所述套箱的内部设置有踏板,所述充电桩本体上靠近所述散热孔的周围设置有第二围护槽。本发明通过第一围护槽、第一挡板、转轴、第二挡板牵引组件等结构的共同作用,实现了操控面板和散热孔的自动遮挡防护,因此可有效避免外界污水溅向操控面板或者散热孔,保证了操控面板的使用和充电桩的寿命。的使用和充电桩的寿命。的使用和充电桩的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杨贵云 毛青 诸贵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众瑞充(江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