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2
阅读:95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立交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家用车辆迅速普及,各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主要原因是城市干道交叉口汇聚了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这是来自不同方向、去往不同方向的,复杂、庞大的通行量。按通行方向分时放行,无法及时通过,越积越多造成拥堵。互通式立交桥的各方向车道立体交叉,行车速度快、通行率高,能够有效减轻城市道路的拥堵状况。但传统互通式立交桥存在左转路径曲折复杂、占地面积大的缺陷。尤其在用地紧张的老城区,在原有平交道口处没有足够的建设用地,无法建设传统的互通式立交桥。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方案提出了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不用拆迁征地就可以建设立交桥,全立交互通,两条道路四个方向进出立交桥的路线形式完全相同,行车导向明确、路线简捷流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本技术设计的互通式立交桥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适合多数现有城市干道立交化改造;全立交互通,两条道路四个方向进出立交桥的路线形式完全相同,行车导向明确、路线简捷流畅。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地面车道、二层车道、三层车道,
5.按照东西方向行驶,互通式立交桥分为东-西车道、西-东车道的两个直行道;
6.按照南北方向行驶,互通式立交桥分为北-南车道、南-北车道的两个直行道;
7.按照东西道路、南北道路交叉,互通式立交桥分为东-北车道、东-南车道、西-北车道、西-南车道、北-东车道、北-西车道、南-东车道、南-西车道。
8.进一步的互通式立交桥东侧道路分为东进口、东出口;
9.东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a,逆转段a,二坡段a;
10.东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b,逆转段b,二坡段b。
11.进一步的互通式立交桥西侧道路分为西进口、西出口;
12.西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c、逆转段c、二坡段c;
13.西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d,逆转段d,二坡段d。
14.进一步的互通式立交桥北侧道路口分为北进口、北出口;
15.北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e,逆转段e、二坡段e;
16.北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f,逆转段f、二坡段f。
17.进一步的互通式立交桥南侧道路口分为南进口、南出口;
18.南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g,逆转段g,二坡段g;
19.南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h,逆转段h,二坡段h。
2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车道进入道口(道路交叉口)路段前,右侧通行模式的左转和直行车道与对向车道立体交叉,逆转为左侧通行模式,然后进入道口路段;道口路段按左侧通行模式直接左转和跨线直行。右转车道不参与逆转,直行进入道口路段并右转;车道通过道口路段后再次逆转(即对向车道进入道口前的逆转过程),恢复右侧通行模式,然后汇入右转车道完成立交互通。本技术设计的互通式立交桥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适合多数现有城市干道立交化改造;全立交互通,两条道路四个方向进出立交桥的路线形式完全相同,行车导向明确、路线简捷流畅。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道路规划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道路规划整体描述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道路平面图;
24.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东侧道路口平面图;
25.图5为本技术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西侧道路口平面图;
26.图6为本技术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北侧道路口平面图;
27.图7为本技术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南侧道路口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
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实施例
32.请参阅图1-7,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地面车道、二层车道、三层车道;
33.地面车道通过坡道可爬升至二层车道或是三层车道,二层车道通过坡道可爬升至三层车道或是降至地面车道;三层车道通过坡道可降至二层车道或是地面车道。
34.地面车道、二层车道、三层车道主车道均包括左转车道、右转车道、直行车道;
35.车道进入道口路段前,右侧通行模式的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与对向车道立体交叉,逆转为左侧通行模式;然后进入道口路段,道口路段按左侧通行模式直接左转和跨线直行;
36.右转车道不参与逆转,直行进入道口路段并右转;车道通过道口路段后再次逆转,恢复右侧通行模式,然后汇入右转车道完成立交互通。
37.道路左侧通行模式下,道口左转弯车道与其它车道不交叉。
38.道路右侧通行模式下,道口右转弯车道与其它车道不交叉。
39.应用例
40.按照东西方向行驶,互通式立交桥分为东进西出(东-西车道)、西进东出(西-东车道)的两个直行道;
41.按照南北方向行驶,互通式立交桥分为北进南出(北-南车道)、南进北出(南-北车道)的两个直行道;
42.按照东西道路、南北道路交叉,互通式立交桥分为东进北出(东-北车道)、东进南出(东-南车道)、西进北出(西-北车道)、西进南出(西-南车道)、北进东出(北-东车道)、北进西出(北-西车道)、南进东出(南-东车道)、南进西出(南-西车道)。
43.互通式立交桥东侧道路分为东进口、东出口;
44.东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a,逆转段a,二坡段a;一坡段a为由东向进入的车道从地面车道通过;逆转段a为东-西车道从地面车道穿过西-东车道、东-北右转车道升至二层车道;二坡段a为东-西车道、东-北右转车到从二层车道通过;
45.东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b,逆转段b,二坡段b;一坡段b为北-南车道降至地面车道汇入西-南右转车道;逆转段b为北-南车道从二层车道跨过南-北车道;二坡段b为东-西车道、东-南左转车道升至二层车道,南-东右转车道降至地面车道。
46.互通式立交桥西侧道路分为西进口、西出口;
47.西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c、逆转段c、二坡段c;一坡段c为由西进入的车道从地面车道通过;逆转段c为西-东车道从地面车道穿过东-西车道、西-北右转车道升至二层车道;二坡段c为西-东车道、西-南右转车道从二层车道通过;
48.西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d,逆转段d,二坡段d;一坡段d为西-东车道降至地面车道汇入北-西右转车道;逆转段d为东-西车道从二层车道跨过西-东车道;二坡段d为北-西右转车道降至地面车道,西-东车道、西-北左转车道升至二层车道。
49.互通式立交桥北侧道路口分为北进口、北出口;
50.北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e,逆转段e、二坡段e;一坡段e为由北进入的车道从地面车道通过;逆转段e为南-北车道从二层车道跨过北-南车道;二坡段e为北-南车道、北-西
右转车道从二层车道通过;
51.北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f,逆转段f、二坡段f;一坡段f为南-北车道降至地面车道汇入东-北右转车道;逆转段f为南-北车道从地面车道穿过北-南车道;二坡段f为东-北右转车道降至地面,北-南车道、北-东左转车道升至二层车道。
52.互通式立交桥南侧道路口分为南进口、南出口;
53.南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g,逆转段g,二坡段g;一坡段g为由南进入的车道从地面车道通过;逆转段g为南-北车道从地面车道穿过北-南车道,南-东右转车道升至二层车道;二坡段g为南-北车道、南-东右转车道从二层车道通过;
54.南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h,逆转段h,二坡段h;一坡段h为北-南车道降至地面车道汇入西-南右转车道;逆转段h为北-南车道从二层跨过南-北车道;二坡段h为南-北车道、南-西左转车道升至二层车道,西-南右转车道降至地面车道。
55.地面车道设置机动车辅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通道等道路平交道口;
56.东西道路、南北道路相互交叉的道口路段为左转、右转、跨线直行车道,快速车道全高架。
57.互通式立交桥车道(除去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通道),其行车速度大于40公里/小时。
58.互通式立交桥在原有道路用地红线范围内构建。
59.互通式立交桥道路口主干车道与其他车道完全隔离。
60.地面车道用细线表示,二层车道用粗线表示,三层车道用虚线表示;
61.地面车道行驶上二层车道的坡道、二层车道行驶上三层车道的坡道均用粗变细线表示。
62.本技术实施例实际运行时,车道进入道口(道路交叉口)路段前,右侧通行模式的左转和直行车道与对向车道立体交叉,逆转为左侧通行模式,然后进入道口路段;道口路段按左侧通行模式直接左转和跨线直行。右转车道不参与逆转,直行进入道口路段并右转;车道通过道口路段后再次逆转(即对向车道进入道口前的逆转过程),恢复右侧通行模式,然后汇入右转车道完成立交互通。
63.上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本技术设计的互通式立交桥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适合多数现有城市干道立交化改造;全立交互通,两条道路四个方向进出立交桥的路线形式完全相同,行车导向明确、路线简捷流畅。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地面车道、二层车道、三层车道,其特征在于:地面车道通过坡道可爬升至二层车道或是三层车道,二层车道通过坡道可爬升至三层车道或是降至地面车道;三层车道通过坡道可降至二层车道或是地面车道;地面车道、二层车道、三层车道主车道均包括左转车道、右转车道、直行车道;车道进入道口路段前,右侧通行模式的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与对向车道立体交叉,逆转为左侧通行模式;然后进入道口路段,道口路段按左侧通行模式直接左转和跨线直行;右转车道不参与逆转,直行进入道口路段并右转;车道通过道口路段后再次逆转,恢复右侧通行模式,然后汇入右转车道完成立交互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道路左侧通行模式下,道口左转弯车道与其它车道不交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道路右侧通行模式下,道口右转弯车道与其它车道不交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互通式立交桥东侧道路分为东进口、东出口;东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a,逆转段a,二坡段a;东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b,逆转段b,二坡段b。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互通式立交桥西侧道路分为西进口、西出口;西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c、逆转段c、二坡段c;西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d,逆转段d,二坡段d。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互通式立交桥北侧道路口分为北进口、北出口;北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e,逆转段e、二坡段e;北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f,逆转段f、二坡段f。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互通式立交桥南侧道路口分为南进口、南出口;南进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g,逆转段g,二坡段g;南出口处的车道分为一坡段h,逆转段h,二坡段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的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地面车道、二层车道、三层车道;车道进入道口路段前,右侧通行模式的左转车道和直行车道与对向车道立体交叉,逆转为左侧通行模式;然后进入道口路段,道口路段按左侧通行模式直接左转和跨线直行;右转车道不参与逆转,直行进入道口路段并右转;车道通过道口路段后再次逆转,恢复右侧通行模式,然后汇入右转车道完成立交互通;本申请设计的互通式立交桥可以在原有平交道口用地红线内完成,适合多数现有城市干道立交化改造;全立交互通,两条道路四个方向进出立交桥的路线形式完全相同,行车导向明确、路线简捷流畅。捷流畅。捷流畅。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强 牟天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仁强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