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干燥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2
阅读:90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介质干燥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介质干燥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加热器来使被喷出至介质上的油墨干燥的印刷装置。
3.在像专利文献1的印刷装置那样的使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液体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中,使用加热器等来对介质进行加热从而使被给予至该介质上的液体干燥的结构是很普遍的。而且,近年来,在这种结构的介质干燥装置中,期望短时间地使介质干燥,从而实施了使加热温度升高的处理。然而,在这种结构的现有的介质干燥装置中,存在由于使加热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向加热部的附近等的结构部件传热,以致给该结构部件带来不良状况的情况。因此,需求一种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的技术。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5250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5.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使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液体干燥,并具备:表面部,其在第一面上与所述介质接触;热源部,其被设置在所述表面部中的、作为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侧处;背面部,其被设置在隔着所述热源部而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位置处;侧面部,其被配置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且被配置在与所述表面部以及所述背面部的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绝热材料,所述热源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面而在不隔着所述绝热材料的条件下对置,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绝热材料。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图。
7.图2为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侧视图。
8.图3为图2的区域s的内部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9.图4为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从正面进行观察时的透视图。
10.图5为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11.图6为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12.图7为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首先,示意性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14.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使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液体干燥,并具备:表面部,其在第一面上与所述介质接触;热源部,其被设置在
所述表面部中的、作为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侧处;背面部,其被设置在隔着所述热源部而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位置处;侧面部,其被配置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且被配置在与所述表面部以及所述背面部的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绝热材料,所述热源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面而在不隔着所述绝热材料的条件下对置,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绝热材料。
15.根据本方式,热源部相对于第二面而在不隔着绝热材料的条件下对置,并且在背面部与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绝热材料。因此,能够在由热源部有效地从第二面侧对表面部进行加热的同时对从背面部发生传热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在使与介质接触的表面部成为高温的同时对热量从背面部逸出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
16.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所述表面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
17.根据本方式,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表面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缩短干燥时间。
18.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中,所述侧面部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绝热材料。
19.根据本方式,侧面部在与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绝热材料。因此,不仅能够抑制从背面部发生传热,还能够抑制从侧面部发生传热,从而能够在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
20.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三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热源部与所述第二面相接触。
21.根据本方式,热源部与第二面接触。因此,热源部能够有效地对表面部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在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
22.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一种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其向所述介质喷出作为所述液体的油墨;所述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
23.根据本方式,具备喷出油墨的记录部,并能够使被给予了该油墨的介质干燥。因此,能够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油墨的干燥时间。
24.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方式中,具备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对所述介质干燥装置进行安装,所述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所述安装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
25.根据本方式,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安装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因此,能够在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油墨的干燥时间。
26.实施例1
27.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参照图1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中,为了使结构易于理解而对一部分结构部件进行省略表示。在此,图中的x轴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为介质安置部2的轴部3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且为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为铅直方向。此外,在下文中,将箭头标记方向设为+方向,并将与箭头标记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方向。
例如,铅直上方向设为+z方向,且铅直下方向设为-z方向。
28.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对卷绕有用于实施记录的薄片状的介质m的卷筒体r1进行支承的介质安置部2。而且,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将介质m向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时,介质安置部2的轴部3在旋转方向c上进行旋转。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以使被进行记录的记录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体r1,但是在使用以使记录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体r1的情况下,轴部3能够以在与旋转方向c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旋转的方式来对介质m从卷筒体r1上进行放卷。
29.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由对介质m进行支承的介质支承部20等而构成的介质m的输送路径。此外,记录装置1具备用于在该输送路径上对该介质m在输送方向a上进行输送的、由驱动辊17和从动辊18而构成的输送辊对15。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驱动辊17由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宽度方向b上延伸的辊而构成,从动辊18在与驱动辊17对置的位置处相对于驱动辊17而在宽度方向b上被排列设置有多个。但是,介质m的输送部的结构并未被特别限定。
30.此外,在介质支承部20上,设置有构成该介质支承部20的一部分并且相对于记录装置1而被安装的加热部100。在此,加热部100能够视为记录装置1的结构部件,并且也能够视为对介质m进行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另外,关于作为本实施例的介质干燥装置的加热部100的详细内容,会在后文进行叙述。此外,也可以设为,除了对介质m进行加热的加热部100以外,还具备送风机或者进一步的加热部等、对介质m进行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结构。
31.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框体部11的内部具备作为记录部的头19、和滑架16,所述头19上设置有多个喷嘴并从该喷嘴喷出油墨以进行记录,所述滑架16对该头19进行搭载并能够在宽度方向b上进行往返移动。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介质支承部20上的与头19对置的位置处的输送方向a为+y方向,头19的移动方向为沿着x轴方向的方向,油墨的喷出方向为-z方向。
32.在此,在框体部1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框架14,且形成有被安装在多个框架14其中之一上并且沿着x轴方向而被延伸设置的导轨13。而且,设置有头19的滑架16被安装在导轨13上。
33.根据上述这种结构,头19能够在于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宽度方向b上进行往返移动的同时,从未图示的喷嘴向被输送的介质m喷出油墨以进行记录。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通过反复进行对介质m以预定的输送量而在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的动作、和在使介质m停止的状态下使头19在宽度方向b上进行移动并且使油墨喷出的动作,从而能够在记录介质m上形成所期望的图像。但是,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的头,而为具备跨及x轴方向整体地对喷出油墨的喷嘴进行设置的所谓的行式头的结构。
34.此外,在头19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处,具备能够将介质m收卷为卷筒体r2的介质收卷部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以使记录面成为外侧的方式来对介质m进行收卷的,因此在对介质m进行收卷时,介质收卷部5的轴部4在旋转方向c上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在以使记录面成为内侧的方式来进行收卷的情况下,轴部4能够以在与旋转方向c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旋转的方式来对介质m进行收卷。
35.此外,在介质支承部20中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的端部、与介质收卷部5之间,设置有张紧杆21,所述张紧杆21与介质m的接触部在宽度方向b上被延伸设置,并能够向介质m
施加所期望的张力。但是,也可以设为不具备张紧杆21的结构。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设为由图1所示的那样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不为对卷筒状的介质m进行使用的结构而为对单页纸等进行使用的结构。
36.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5而对作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加热部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为,使作为从记录装置1的头19被喷出至介质m上的液体的油墨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然而,也可以在记录装置1以外进行使用,也可以设为使被给予至介质m上的油墨以外的液体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
37.如图1以及图2等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具备在第一面111a上与介质m接触的表面部111。此外,如图3以及图5等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具备被设置在表面部111中的、作为相对于第一面111a的背面的第二面111b侧处的热源部120。此外,如图5等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具备被设置在隔着热源部120而与第二面111b对置的位置处的背面部112。此外,如图4以及图5等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具备被配置在与热源部120对置的位置处、且被配置在与表面部111以及背面部112的双方交叉的方向即x轴方向上的侧面部113。并且,如图3至图5等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具备绝热材料130。
38.在此,如图3以及图5等所示的那样,热源部120相对于第二面111b而在不隔着绝热材料130的条件下对置。而且,如图5等所示的那样,在背面部112和热源部120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绝热材料130。由于设为这种结构,因此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能够在由热源部120有效地从第二面111b侧对表面部111进行加热的同时对从背面部112发生传热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在使与介质m接触的表面部111成为高温的同时而对热量从背面部112逸出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能够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
39.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面部111、背面部112以及侧面部113由金属而构成,热源部120由镍铬合金丝而构成,绝热材料130由玻璃纤维而构成。然而,对于表面部111、背面部112、侧面部113、热源部120以及绝热材料130的素材以及形状和大小等并未被特别限定。能够根据需要来适当决定表面部111、背面部112、侧面部113、热源部120、绝热材料130等的素材以及形状和大小等。例如,表面部111、背面部112以及侧面部113能够由铝、不锈钢或铁等金属而构成,绝热材料130除了玻璃纤维之外还能够由聚氨酯泡沫塑料等而构成。
40.但是,优选为,绝热材料130的热传导率与表面部111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这是由于通过使绝热材料130的热传导率低于表面部111的热传导率,从而能够在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的缘故。
41.此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中,侧面部113在与热源部120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绝热材料130。因此,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不仅能够抑制从背面部112发生传热,还能够抑制从侧面部113发生传热,从而能够在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
42.另外,虽然在图5中示出了热源部120相对于第二面111b而分离的部分,但是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中,热源部120相对于第二面111b而在一些部位接触。如此,优选为,热源部120与第二面111b接触。这是由于热源部120能够有效地对表面部111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缩短干燥时间的缘故。
43.在此,如果从记录装置的观点出发来进行说明,则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向介质m喷出作为液体的油墨的头19、和上述的加热部100。如此,由于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作为喷出油墨的记录部的头19,并且具备上述的加热部100,因此能够使被给予了该油墨的介质m干燥。因此,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缩短被给予至介质m上的油墨的干燥时间。
44.在此,如图1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对加热部100进行安装的安装部12。而且,绝热材料130的热传导率以与安装部12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的方式被构成。如此,优选为,绝热材料130的热传导率与安装部12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这是由于通过以与安装部12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的方式来构成绝热材料130的热传导率,从而能够在有效地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油墨的干燥时间的缘故。
45.实施例2
46.在下文中,参照图6而对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1的加热部100进行说明。另外,图6为,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的加热部100中的与图5相对应的图。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除了在下文中所说明的结构以外而与实施例1的加热部100相同,因此具有与实施例1的加热部100同样的特征。因此,在图6中,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1共通的结构部件,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47.如图6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代替在热源部120和侧面部113之间设置绝热材料130的结构,而在热源部120和侧面部113之间设置有空隙g。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虽然存在无法以实施例1的加热部100的程度而对从侧面部113发生传热的情况进行抑制的状况,但是能够与实施例1的加热部100相比而低价地对从侧面部113发生传热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并且,还可以在像实施例1的加热部100那样在热源部120和侧面部113之间设置有绝热材料130的同时,像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那样在热源部120和侧面部113之间设置空隙g。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尤其有效地抑制从侧面部113发生传热的情况。
48.实施例3
49.在下文中,参照图7而对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1的加热部100进行说明。另外,图7为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的加热部100中的与图5相对应的图。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除了在下文中所说明的结构以外而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加热部100相同,因此具有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加热部100同样的特征。因此,在图7中,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共通的结构,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50.如图5所示的那样,实施例1的加热部100具有热源部120相对于第二面111b而分离的部分。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为,热源部120相对于第二面111b而全面地相接触。因此,本实施例的加热部100与实施例1的加热部100相比,能够通过热源部120来更加有效地对表面部111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
51.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各样的结构来实现。此外,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能够对与在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此外,只要在本说明书中并未将该技术特征作为必要
技术特征来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52.符号说明
[0053]1…
记录装置;2
…
介质安置部;3
…
轴部;4
…
轴部;5
…
介质收卷部;11
…
框体部;12
…
安装部;13
…
导轨;14
…
框架;15
…
输送辊对;16
…
滑架;17
…
驱动辊;18
…
从动辊;19
…
头(记录部);20
…
介质支承部;21
…
张紧杆;100
…
加热部(介质干燥装置);111
…
表面部;111a
…
第一面;111b
…
第二面;112
…
背面部;113
…
侧面部;120
…
热源部;130
…
绝热材料;g
…
空隙;m
…
介质;r1
…
卷筒体;r2
…
卷筒体。
技术特征:
1.一种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被给予至介质上的液体干燥,并具备:表面部,其在第一面上与所述介质接触;热源部,其被设置在所述表面部中的、作为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侧处;背面部,其被设置在隔着所述热源部而与所述第二面对置的位置处;侧面部,其被配置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且被配置在与所述表面部以及所述背面部的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绝热材料,所述热源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面而在不隔着所述绝热材料的条件下对置,在所述背面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绝热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所述表面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部在与所述热源部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绝热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部与所述第二面相接触。5.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其向所述介质喷出作为所述液体的油墨;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对所述介质干燥装置进行安装,所述绝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与所述安装部的热传导率相比而较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抑制伴随着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同时缩短干燥时间的介质干燥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介质干燥装置(100)使被给予至介质(M)上的液体干燥,并具备:表面部(111),其在第一面(111A)上与介质(M)接触;热源部(120),其被设置在第二面(111B)侧处;背面部(112),其被设置在隔着热源部(120)而与第二面(111B)对置的位置处;侧面部(113),其被配置在与热源部(120)对置的位置处、且被配置在与表面部(111)以及背面部(112)的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绝热材料(130),热源部(120)相对于第二面(111B)而在不隔着绝热材料(130)的条件下对置,在背面部(112)与热源部(120)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绝热材料(130)。配置有绝热材料(130)。配置有绝热材料(130)。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展光 深泽洸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1.19
技术公布日:2023/7/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用于工程测绘用测绘仪支架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便于卸料的粉体混料机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