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模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1 阅读:17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齿模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定位的齿模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隐形牙套的传统生产中,包含治疗规划,三维建模,3d打印(齿模),模型修整,压膜,裁剪,打磨的工艺,需依靠生产人员的手动加工,对场地、人力、人员技能有较高要求,故隐形牙套的自动化生产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而隐形牙套的生产中,3d打印出的齿模为异形结构,即每一个产品的外观型态都有差异,因此在自动化生产中需要在齿模上增加用于定位、抓取、身份识别的装置,来实现每个差异化产品的批量化自动生产。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齿模定位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模定位装置,其能够藉由定位孔利于读取位置及夹爪抓取齿模定位装置且利于自动化置放。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齿模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呈板状,该定位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识别部,设置于该定位块的该第一面;第一定位孔,设置于该定位块且贯穿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以及第二定位孔,设置于该定位块且贯穿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其中,该第一定位孔位于该识别部的一侧,该第二定位孔位于该识别部的另一侧。
6.较佳的,还包括第三定位孔,该第三定位孔设置于该定位块且贯穿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该第三定位孔与该第二定位孔位于该识别部的同侧。
7.较佳的,该第一定位孔于该一面具有第一孔径,该第一定位孔于该第二面具有第二孔径,该第一孔径小于该第二孔径;该第二定位孔于该第一面具有第三孔径,该第二定位孔于该第二面具有第四孔径,该第三孔径小于该第四孔径;该第三定位孔于该第一面具有第五孔径,该第三定位孔于该第二面具有第六孔径,该第五孔径小于该第六孔径。
8.较佳的,该第一定位孔分别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处形成第一环状倒角结构,该第二定位孔分别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处形成第二环状倒角结构,该第三定位孔分别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处形成第三环状倒角结构。
9.较佳的,该识别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及第二边,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具有相同的中垂线,该第一定位孔位于该中垂线上,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分别位于该中垂线的两侧。
10.较佳的,该定位块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该第一长边的长度大于该第一短边的长度,该第一长边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定位孔位于该第一端,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均位于该第二端。
11.较佳的,还包括底座,该底座具有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及第三定位柱,该第一定位柱、该第二定位柱及该第三定位柱分别凸设于该底座,当该主体放置于该底座上时,该
第一定位孔与该第二定位柱匹配、该第二定位孔与该第二定位柱匹配及该第三定位孔与该第三定位柱匹配,实现该定位块与该底座嵌合。
12.较佳的,还包括夹爪,该夹爪用于抓取该定位块,该定位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长边及该第二长边,该夹爪抵接该第一长边及该第二长边以抓取该定位块。
13.较佳的,该识别部具有识别面,该识别面位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
14.较佳的,该识别部为二维码。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齿模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识别部、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定位块呈板状,定位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识别部设置于定位块的第一面;第一定位孔设置于定位块且第一定位孔贯穿定位块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二定位孔设置于定位块且第二定位孔贯穿定位块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第一定位孔位于识别部的一侧,第二定位孔位于识别部的另一侧,如此,齿模定位装置能够藉由位于识别部两侧的定位孔利于读取位置及夹爪抓取定位块且利于自动化置放定位块。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位块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位块的俯视图;
18.图3为图1中a-a’的截面图;
19.图4为图1中b-b’的截面图;
20.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位块置于底座上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夹爪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夹爪抓取定位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4.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位块的立体图。本发明提供一种齿模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11、识别部12、第一定位孔131及第二定位孔132,定位块11呈板状,定位块1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识别部12设置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第一定位孔131设置于定位块11且第一定位孔131贯穿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第二定位孔132设置于定位块11且第二定位孔132贯穿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其中,第一定位孔131位于识别部12的一侧,第二定位孔132位于识别部12的另一侧,如此,齿模定位装置100能够藉由定位孔利于读取位置及夹爪抓取定位块11且利于自动化置放定位块11。
25.接下来,一并参照图2、图3及图4所示,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位块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a’的截面图;图4为图1中b-b’的截面图。分别对定位块11、识别部12、第一定位孔131及第二定位孔132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做详细说明。
26.参照图1~图4所示,定位块11呈长方体形状,长方体形状的定位块11与齿模连接时,可以节省3d打印的排版空间,同时,长方体形状的定位块11利于夹爪14夹取。定位块1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第一面1101具有相对的第一长边111及第二长边112
和相对的第一短边113及第二短边114,第一长边111、第二长边112、第一短边113及第二短边114形成第一面1101,第一面1101的中间区域设置于识别部12,即第一长边111、第二长边112、第一短边113及第二短边114围绕识别部12,夹爪抓取定位块11时夹取抵接第一长边111及第二长边112以稳定抓取定位块11。具体实施时,识别部12的一侧边缘与第一长边111具有第一距离,识别部12的另一侧边缘与第二长边112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利于在3d打印模型的后加工(例如吸塑/压膜工艺)中避免识别部12受到外力导致的变形。
27.参照图1~图4所示,识别部12可为二维码,也可以是其他标记识别,用于绑定与之对应的加工参数和生产数据——例如吸塑压膜的材料种类,压膜工艺参数、牙套打标内容、牙套打标位置、打标工艺参数、牙套切割线数据、牙套切割工艺参数。识别部12具有第一边121、第二边122、第三边123及第四边124,第一边121与第二边122相对,第三边123与第四边124相对,第一边121、第二边122、第三边123及第四边124围绕形成识别部12,具体来说,识别部12呈方形形状。识别部12与定位块11可一体成型,也可以分离组装,识别部12与定位块11的第二面1102具有厚度距离,通过增加背部光源的方式,增强二维码与其他部位的对比度,配合机械定位和ccd相机视觉识别二维码(产品身份),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较好的实施方式,识别部12具有识别面125,识别面125位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与第二面1102之间,防止识别面125与外界物体干涉磨损。其中,识别部12对应的二维码可以是qr/iqr/datamatrix/maxi code,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28.参照图1~图4所示,第一定位孔131贯穿设置于定位块11,第一定位孔131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具有第一孔径d1,第一定位孔131于定位块11的第二面1102具有第二孔径d2,第一孔径d1小于第二孔径d2,锥形的第一定位孔131可配合锥形夹具进行机械定位,且与夹具的锥形插销插入对接时可容许一定范围内的初始偏移位置,使第一定位孔11机械定位对接具有一定容错率,提高定位块11的定位性能。
29.参照图1~图4所示,第二定位孔132贯穿设置于定位块11,第二定位孔132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具有第三孔径d3,第二定位孔132于定位块11的第二面1102具有第四孔径d4,第三孔径d3小于第四孔径d4,锥形的第二定位孔132搭配锥形的第一定位孔131可配合锥形夹具进行机械定位。具体实施时,第一定位孔131位于识别部12的一侧,第二定位孔132位于识别部12的另一侧,较好的实施方式,识别部12的第一边121及第二边122具有相同的中垂线120,中垂线120与定位块11的第一长边111及第二长边112平行,第一定位孔131位于中垂线120上,第二定位孔131位于中垂线120的一侧,如此,第一定位孔131、第二定位孔132及识别部12形成清晰的固定的布局,便于后续定位块11被识别侦测位置及抓取。
30.参照图1~图4所示,齿模定位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定位孔133,第三定位孔133设置于定位块11,第三定位孔133贯穿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第三定位孔133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具有第五孔径d5及第六孔径d6,第五孔径d5小于第六孔径d6。于具体实施时,第三定位孔133与第二定位孔132位于识别部12的同侧,第三定位孔133与第二定位孔132位于识别部12的第二边122与定位块11的第二短边114之间,第一定位孔131位于识别部12的第一边121与定位块11的第一短边113之间,第一定位孔131、第二定位孔132及第三定位孔133形成三角定位。换句话说,第一长边111的长度大于第一短边113的长度,第一长边1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11及第二端1112,第一定位孔131位于第一端1111,第二定位孔132及第三定位孔133均位于第二端1112。较好的实施方式,第一定位孔131位于中垂线
120上,第二定位孔132位于中垂线120一侧,第三定位孔133位于中垂线120的另一侧,第二定位孔132与第一定位孔133所在的直线与定位块11的第二短边144及识别部12的第二边122均平行,如此,三个定位孔可建立空间坐标系,用于3d打印模型后加工时的定位与空间坐标系建立,三定位孔设计排列利于侦测装置侦测读取位置,也利于后续固定或抓取的稳定性。此外,第一定位孔131靠近第一短边113,第二定位孔132靠近第一长边111及第二短边114,第三定位孔133靠近第二长边112及第二短边114,三个定位孔的距离尽可能达到最大,以提升机械定位精度。
31.一并参照图5、图6及图7所示,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位块置于底座上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夹爪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夹爪抓取定位块的示意图。齿模定位装置100还可包括底座14,底座14用于承载定位块11,底座14具有第一定位柱141及第二定位柱142,第一定位柱141及第二定位柱142分别凸设于底座14的一面,当定位块11放置于底座14上时,第一定位孔131与第一定位柱141匹配且第二定位孔132与第二定位柱142匹配,实现定位块11与底座14嵌合。较好的实施方式,底座14还包括第三定位柱143,第三定位柱143凸设于底座14的一面,且第三定位柱143与第一定位柱141及第二定位柱142位于底座14的同侧,当定位块11放置于底座14时,第一定位孔131与第一定位柱141匹配、第二定位孔132与第二定位柱142匹配及第三定位孔133与第三定位柱143匹配,实现定位块11与底座14嵌合。具体实施时,当转移定位块11至底座14时,第一定位柱141插入锥形的第一定位孔131,第二定位柱142插入锥形的第二定位孔132,第三定位柱143插入锥形的第三定位孔133,实现一定范围位置误差匹配结合。
32.参照图1~图7所示,齿模定位装置100还可包括夹爪15,夹爪15用于夹取定位块11以移动定位块11,夹爪15抓取抵接定位块11的第一长边111及第二长边112,然后接定位块11移动至底座14上方,实现底座14的第一定位柱141.第二定位柱142及第三定位柱143分别与第一定位孔131、第二定位孔132及第三定位孔133一一对应插合。
33.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31分别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处形成第一环状结构1311,第二定位孔132分别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处形成第二环状倒角结构1321,如此,第一环状倒角结构1311及第二环状倒角结构1321用于避让3d打印模型底层过度曝光所产生的凸边,避免凸边影响机械定位。
34.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31分别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处形成第一环状结构1311,第二定位孔132分别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处形成第二环状倒角结构1321,第三定位孔133分别于定位块11的第一面1101及第二面1102处形成第三环状倒角结构1331,如此,第一环状倒角结构1311、第二环状倒角结构1321及第三环状倒角结构1331用于避让3d打印模型底层过度曝光所产生的凸边,避免凸边影响机械定位。
35.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齿模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识别部、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定位块呈板状,定位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识别部设置于定位块的第一面;第一定位孔设置于定位块且第一定位孔贯穿定位块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二定位孔设置于定位块且第二定位孔贯穿定位块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第一定位孔位于识别部的一侧,第二定位孔位于识别部的另一侧,如此,齿模定位装置能够藉由定位孔利于读取位置及夹爪抓取定位块且利于自动化置放定位块。
36.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为了清楚描述所需的部件,示意性附图中的比例并不表示实际部件的比例关系。
37.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齿模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呈板状,该定位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识别部,设置于该定位块的该第一面;第一定位孔,设置于该定位块且贯穿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以及第二定位孔,设置于该定位块且贯穿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其中,该第一定位孔位于该识别部的一侧,该第二定位孔位于该识别部的另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定位孔,该第三定位孔设置于该定位块且贯穿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该第三定位孔与该第二定位孔位于该识别部的同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孔于该一面具有第一孔径,该第一定位孔于该第二面具有第二孔径,该第一孔径小于该第二孔径;该第二定位孔于该第一面具有第三孔径,该第二定位孔于该第二面具有第四孔径,该第三孔径小于该第四孔径;该第三定位孔于该第一面具有第五孔径,该第三定位孔于该第二面具有第六孔径,该第五孔径小于该第六孔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孔分别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处形成第一环状倒角结构,该第二定位孔分别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处形成第二环状倒角结构,该第三定位孔分别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处形成第三环状倒角结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识别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及第二边,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具有相同的中垂线,该第一定位孔位于该中垂线上,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分别位于该中垂线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块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一短边,该第一长边的长度大于该第一短边的长度,该第一长边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定位孔位于该第一端,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均位于该第二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该底座具有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及第三定位柱,该第一定位柱、该第二定位柱及该第三定位柱分别凸设于该底座,当该主体放置于该底座上时,该第一定位孔与该第二定位柱匹配、该第二定位孔与该第二定位柱匹配及该第三定位孔与该第三定位柱匹配,实现该定位块与该底座嵌合。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爪,该夹爪用于抓取该定位块,该定位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长边及该第二长边,该夹爪抵接该第一长边及该第二长边以抓取该定位块。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识别部具有识别面,该识别面位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识别部为二维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模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识别部、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定位块呈板状,定位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识别部设置于定位块的第一面;第一定位孔设置于定位块且第一定位孔贯穿定位块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二定位孔设置于定位块且第二定位孔贯穿定位块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第一定位孔位于识别部的一侧,第二定位孔位于识别部的另一侧,如此,齿模定位装置能够藉由定位孔利于读取位置及夹爪抓取定位块且利于自动化置放定位块。位块。位块。


技术研发人员:宋亦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明基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1
技术公布日:2023/7/3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