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辐射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辐射中空玻璃。
背景技术:
2.中空玻璃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用建材,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美观适用的效果。一般,中空玻璃是使用两片玻璃片通过复合粘结剂与铝合金框架粘结制成的。但是现有的双层玻璃窗没有防辐射功能,不能隔绝紫外线、红外线,不宜于人体的健康。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01~0.40微米辐射的总称,过量的紫外线会引起光化学反应,使人体机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对人体的皮肤、眼睛以及免疫系统等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防辐射中空玻璃,以解决现有的中空玻璃的防辐射功能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防辐射中空玻璃,包括:
5.支承框;
6.两片钢化玻璃板,两片所述钢化玻璃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承框的相对的两框口中,两片所述钢化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中空空腔;
7.卷筒,所述支承框的相对的两内壁中分别形成有容置空腔,所述卷筒可转动地安装于一容置空腔中,所述一容置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卷筒中安装有复位扭簧,所述支承框的一侧内壁形成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连通于所述一容置空腔和所述中空空腔;
8.防辐射膜,所述防辐射膜的一端卷绕于所述卷筒上,所述防辐射膜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条形孔中且伸至所述中空空腔中;
9.拽引结构,包括转轴、牵引索和驱动电机,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另一容置空腔中,所述牵引索的一端卷绕所述转轴,所述支承框的另一侧内壁形成有穿孔,所述穿孔连通于所述另一容置空腔和所述中空空腔,所述牵引索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穿孔中且安装于所述防辐射膜的另一端,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另一容置空腔中且传动连接于所述转轴。
10.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与所述卷筒同向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的长度适配于所述防辐射膜的宽度。
12.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索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棍,所述夹棍的侧面开设有夹持缝,所述防辐射膜的另一端嵌设于所述夹持缝中。
13.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中安装有用于去除所述防辐射膜上的静电的软毛刷。
14.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同轴安装有蜗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于所述蜗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防辐射中空玻璃,在需要实现防辐射功能时,驱动电机开启,使得转轴卷绕牵引索,进而使得牵引索的另一端朝向穿孔移动,此
时,牵引索的一端连接于夹棍,使得防辐射膜从一容置空腔中伸出并伸长,直至夹棍抵靠于支承框的另一侧内壁。由于防辐射膜的尺寸适配于钢化玻璃板的尺寸,所以,防辐射膜将紫外线、红外线等不宜于人体的健康的光线抵挡在钢化玻璃的外侧,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具有较好的防辐射功能。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辐射中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19.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2.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辐射中空玻璃,包括:支承框1、两片钢化玻璃板2、卷筒3、防辐射膜4和拽引结构5。
23.其中,支承框采用型钢制备。两片钢化玻璃板2分别安装于支承框1的相对的两框口中。钢化玻璃板与支承框的连接处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两片钢化玻璃板2之间形成一中空空腔。
24.如图2所示,支承框1的相对的两内壁中分别形成有容置空腔。具体的,参阅图1,支承框具有在支承框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内壁。容置空腔形成于支承框具有在支承框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内壁。容置空腔沿支承框的高度方向设置。
25.卷筒3可转动地安装于一容置空腔中。具体的,卷筒竖向设置于容置空腔中。卷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轴杆,一容置空腔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分别开设有轴孔,卷筒的两端的轴杆可转动地插设于容置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内壁上的轴孔。一容置空腔的内壁与卷筒3中安装有复位扭簧。在本实施例中,复位扭簧为发条弹簧。
26.支承框1的一侧内壁形成有条形孔10。条形孔沿支承框的高度方向设置。条形孔10连通于一容置空腔和中空空腔。
27.防辐射膜4的一端卷绕于卷筒3上。防辐射膜4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条形孔10中。防辐射膜4的另一端伸至中空空腔中。
2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条形孔10的长度适配于防辐射膜4的宽度。
29.拽引结构5包括转轴51、牵引索52和驱动电机53。转轴51可转动地安装于另一容置空腔中。牵引索52的一端卷绕转轴51。支承框1的另一侧内壁形成有穿孔。穿孔连通于另一容置空腔和中空空腔。牵引索52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穿孔中且安装于防辐射膜4的另一端。驱动电机53安装于另一容置空腔中且传动连接于转轴51。
3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转轴51与卷筒3同向设置。
31.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牵引索52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棍521。夹棍521的侧面开设有夹持缝。防辐射膜4的另一端嵌设于夹持缝中。
32.参阅图2和图3,条形孔10中安装有用于去除防辐射膜4上的静电的软毛刷11。具体的,条形孔的相对两内壁分别安装有软毛刷。两把软毛刷的刷毛可活动地压抵于防辐射膜的相对两侧。两把软毛刷分别通过金属铜线做接地处理,进而去除防辐射膜的静电。
33.继续参阅图2所示,在另一个容置空腔中的转轴51同轴安装有蜗轮。驱动电机53的输出端同轴安装有蜗杆。蜗杆啮合于蜗轮。
34.本实用新型的防辐射中空玻璃,在需要实现防辐射功能时,驱动电机开启,使得转轴卷绕牵引索,进而使得牵引索的另一端朝向穿孔移动,此时,牵引索的一端连接于夹棍,使得防辐射膜从一容置空腔中伸出并伸长,直至夹棍抵靠于支承框的另一侧内壁。由于防辐射膜的尺寸适配于钢化玻璃板的尺寸,所以,防辐射膜将紫外线、红外线等不宜于人体的健康的光线抵挡在钢化玻璃的外侧,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不需要防辐射功能时,关闭驱动电机,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卷筒反转以将防辐射膜卷绕于卷筒上,使得夹棍朝向条形孔移动,直至夹棍抵靠于条形孔的孔口处。夹棍的外径大于条形孔的宽度。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承框的底部的内壁开设安装孔。安装孔中可升降地安装有止退件。具体的止退件通过电动液压推杆安装于安装孔中。在夹棍压抵于支承框的另一侧内壁后,止退件在电动液压推杆的顶推下伸至中空空腔中以防止防辐射膜缩回。当卷筒需要收回防辐射膜时,止退件退回安装孔中,使得夹棍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朝向条形孔移动,则防辐射膜回缩并卷绕于卷筒上。
36.在一些实施例中,防辐射膜为不透明的膜层,既能提高防辐射率,还能提高室内私密性。
37.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辐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框;两片钢化玻璃板,两片所述钢化玻璃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承框的相对的两框口中,两片所述钢化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中空空腔;卷筒,所述支承框的相对的两内壁中分别形成有容置空腔,所述卷筒可转动地安装于一容置空腔中,所述一容置空腔的内壁与所述卷筒中安装有复位扭簧,所述支承框的一侧内壁形成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连通于所述一容置空腔和所述中空空腔;防辐射膜,所述防辐射膜的一端卷绕于所述卷筒上,所述防辐射膜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条形孔中且伸至所述中空空腔中;拽引结构,包括转轴、牵引索和驱动电机,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另一容置空腔中,所述牵引索的一端卷绕所述转轴,所述支承框的另一侧内壁形成有穿孔,所述穿孔连通于所述另一容置空腔和所述中空空腔,所述牵引索的另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穿孔中且安装于所述防辐射膜的另一端,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另一容置空腔中且传动连接于所述转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卷筒同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的长度适配于所述防辐射膜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索的另一端连接有夹棍,所述夹棍的侧面开设有夹持缝,所述防辐射膜的另一端嵌设于所述夹持缝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中安装有用于去除所述防辐射膜上的静电的软毛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同轴安装有蜗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于所述蜗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辐射中空玻璃,本实用新型的防辐射中空玻璃,在需要实现防辐射功能时,驱动电机开启,使得转轴卷绕牵引索,进而使得牵引索的另一端朝向穿孔移动,此时,牵引索的一端连接于夹棍,使得防辐射膜从一容置空腔中伸出并伸长,直至夹棍抵靠于支承框的另一侧内壁。由于防辐射膜的尺寸适配于钢化玻璃板的尺寸,所以,防辐射膜将紫外线、红外线等不宜于人体的健康的光线抵挡在钢化玻璃的外侧,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具有较好的防辐射功能。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中空玻璃的防辐射功能较差的问题。差的问题。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蒋孝顺 林青松 陈胜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星耀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3/7/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