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卷针及电池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卷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卷针及电池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池生产流程中,需要使用电池卷针,通过电池卷针旋转将电极片以及隔膜卷绕形成电池的电芯。现有的电池卷针包括连接驱动结构的连接柄以及针体,由于针体较为细长,针体未被电极片、隔膜包裹的部分容易在卷绕时出现断裂的情况,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卷针及电池卷绕装置,其能够降低卷绕时出现断裂的几率,提高可靠性。
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卷针,包括:连接柱;过渡柱,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过渡柱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重合;针件,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针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过渡柱的轴线平行,所述过渡柱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连接柱的截面积,所述过渡柱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针件的截面积。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卷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连接柱能够与驱动机构连接,方便安装使用,连接柱通过过渡柱与针件连接,针件与电极片、隔膜接触,驱动机构驱使连接柱带动针件旋转,以令电极片与隔膜卷绕形成电池的电芯。过渡柱的截面积小于连接柱的截面积并且大于针件的截面积,能够在体积、重量较小的情况下,卷绕时降低断裂的几率,有利于提高可靠性。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件设置有抵接平面部,所述抵接平面部与所述过渡柱的轴线平行。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抵接平面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过渡柱的直径所在平面重合。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件设置有弧面部,所述弧面部的圆心位于所述过渡柱的轴线上。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件远离所述过渡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斜面部,所述第一斜面部沿远离所述过渡柱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过渡柱的轴线。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件设置有第二斜面部,所述第二斜面部的一侧与所述抵接平面部连接,所述第二斜面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斜面部连接,所述第一斜面部所在平面与所述抵接平面部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斜面部所在平面与所述抵接平面部所在平面的夹角。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渡柱靠近所述针件的端部设置有收窄部,所述收窄部的截面积从所述过渡柱往所述针件的方向减小。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安装凹部,所述安装凹部能够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件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针件的半径范围为0.6mm至0.61mm。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卷绕装置,包括机体以及两根上述的一种电池卷针,所述机体设置有两个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两根所述连接柱一一对应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柱的轴线重合,两根所述针件的截面关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对称。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卷绕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两个驱动机构一一对应连接上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即一一对应与连接柱连接,两根针件夹持电极片以及隔膜,由于两根连接柱的轴线重合,并且两根针件关于连接柱的轴线对称,两个驱动机构能够同时驱使连接柱带动针件旋转,实现将电极片以及隔膜卷绕形成电芯的功能。连接柱通过过渡柱与针件连接,过渡柱的截面积小于连接柱的截面积并且大于针件的截面积,能够在体积、重量较小的情况下,卷绕时降低断裂的几率,有利于提高可靠性。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21.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5.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卷针,包括:连接柱100;过渡
柱200,与所述连接柱100连接,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柱100的轴线重合;针件300,与所述连接柱100连接,所述针件30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平行,所述过渡柱200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连接柱100的截面积,所述过渡柱200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针件300的截面积。
27.连接柱100能够与驱动机构连接,方便安装使用,连接柱100通过过渡柱200与针件300连接,针件300与电极片、隔膜接触,驱动机构驱使连接柱100带动针件300旋转,以令电极片与隔膜卷绕形成电池的电芯。过渡柱200的截面积小于连接柱100的截面积并且大于针件300的截面积,能够在体积、重量较小的情况下,卷绕时降低断裂的几率,有利于提高可靠性。
28.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件300设置有抵接平面部310,所述抵接平面部310与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平行。
29.通过设置有抵接平面部310,抵接平面部310能够与其他物件配合夹持电极片以及隔膜,方便起卷。
30.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平面部310所在平面与所述过渡柱200的直径所在平面重合。
31.在卷绕时能够使用两根上述的电池卷针,两个平面抵接部相对配合夹持电极片以及隔膜,抵接平面部310所在平面与过渡柱200的直径所在平面重合,有利于两个抵接平面部310夹持电极片以及隔膜后卷绕更加稳定,提高可靠性。
32.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件300设置有弧面部320,所述弧面部320的圆心位于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上。
33.由于卷绕时,电极片以及隔膜会环绕在针件300的外周壁面,通过设置有弧面部320,电极片或隔膜与弧面部320抵接,弧面部320能够令电极片、隔膜受力更加均匀,降低损坏几率,有利于提高可靠性。
34.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件300远离所述过渡柱20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斜面部330,所述第一斜面部330沿远离所述过渡柱200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
35.由于加工时,针件300需要插入电极片、隔膜之间,通过设置有第一斜面部330,便于针件300更容易插入,降低针件300端部与电极片、隔膜的边缘碰撞导致起皱的几率,有利于提高卷绕质量。
36.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件300设置有第二斜面部340,所述第二斜面部340的一侧与所述抵接平面部310连接,所述第二斜面部34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斜面部330连接,所述第一斜面部330所在平面与所述抵接平面部310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斜面部340所在平面与所述抵接平面部310所在平面的夹角。
37.在抵接平面部310与第一斜面部330之间设置有第二斜面部340,第二斜面部340的相对抵接平面部310的倾斜角度比第一斜面部330小,有利于插入时电极片、隔膜更平滑从第一斜面部330过渡至抵接平面部310。
38.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柱200靠近所述针件300的端部设置有收窄部210,所述收窄部210的截面积从所述过渡柱200往所述针件300的方向减小。
39.过渡柱200与针件300之间设置有收窄部210,有利于令过渡柱200与针件300连接更加可靠,减少过渡柱200与针件300之间断裂的几率。
40.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100设置有安装凹部110,所述安装凹部110能够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
41.连接柱100上设置有安装凹部110,方便驱动机构通过安装凹部110与连接柱100连接,并且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42.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件300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针件300的半径范围为0.6mm至0.61mm。
43.针件300的半径为0.6mm至0.61mm,能够较好地平衡体积与强度,在体积较小的基础上保证针件300的强度不易断裂。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卷绕装置,包括机体以及两根上述的一种电池卷针,所述机体设置有两个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两根所述连接柱100一一对应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柱100的轴线重合,两根所述针件300的截面关于所述连接柱100的轴线对称。
45.两个驱动机构一一对应连接上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即一一对应与连接柱100连接,两根针件300夹持电极片以及隔膜,由于两根连接柱100的轴线重合,并且两根针件300关于连接柱100的轴线对称,两个驱动机构能够同时驱使连接柱100带动针件300旋转,实现将电极片以及隔膜卷绕形成电芯的功能。连接柱100通过过渡柱200与针件300连接,过渡柱200的截面积小于连接柱100的截面积并且大于针件300的截面积,能够在体积、重量较小的情况下,卷绕时降低断裂的几率,有利于提高可靠性。
4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7.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柱(100);过渡柱(200),与所述连接柱(100)连接,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柱(100)的轴线重合;针件(300),与所述连接柱(100)连接,所述针件(30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平行,所述过渡柱(200)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连接柱(100)的截面积,所述过渡柱(200)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针件(300)的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件(300)设置有抵接平面部(310),所述抵接平面部(310)与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平面部(310)所在平面与所述过渡柱(200)的直径所在平面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件(300)设置有弧面部(320),所述弧面部(320)的圆心位于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件(300)远离所述过渡柱(20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斜面部(330),所述第一斜面部(330)沿远离所述过渡柱(200)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过渡柱(200)的轴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件(300)设置有第二斜面部(340),所述第二斜面部(340)的一侧与所述抵接平面部(310)连接,所述第二斜面部(34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斜面部(330)连接,所述第一斜面部(330)所在平面与所述抵接平面部(310)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斜面部(340)所在平面与所述抵接平面部(310)所在平面的夹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柱(200)靠近所述针件(300)的端部设置有收窄部(210),所述收窄部(210)的截面积从所述过渡柱(200)往所述针件(300)的方向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0)设置有安装凹部(110),所述安装凹部(110)能够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件(300)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针件(300)的半径范围为0.6mm至0.61mm。10.电池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以及两根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电池卷针,所述机体设置有两个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机构,两根所述连接柱(100)一一对应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柱(100)的轴线重合,两根所述针件(300)的截面关于所述连接柱(100)的轴线对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卷针及电池卷绕装置,其中一种电池卷针包括:连接柱;过渡柱,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过渡柱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重合;针件,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针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过渡柱的轴线平行,所述过渡柱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连接柱的截面积,所述过渡柱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针件的截面积。连接柱能够与驱动机构连接,方便安装使用,连接柱通过过渡柱与针件连接,针件与电极片、隔膜接触,驱动机构驱使连接柱带动针件旋转,以令电极片与隔膜卷绕形成电池的电芯。过渡柱的截面积小于连接柱的截面积并且大于针件的截面积,能够在体积、重量较小的情况下,卷绕时降低断裂的几率,有利于提高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友 林伟聪 袁灿 朱乃靖 彭国辉 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众旺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1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