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导管及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6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导管及医疗系统。


背景技术:

2.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是近十年来新起的一项新型介入治疗技术,该手术通过阻断肾动脉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来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在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实验中,rdn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3.理想的去肾神经导管系统在保证高安全性的基础上,既能通过提供电流来刺激肾神经以标测肾神经分布,又能够传导能量对异常肾神经位点进行去肾神经手术。现有的去肾神经导管系统在采用双极消融导管进行刺激以寻找靶点,以及对靶点进行消融时,两个电极之间存在脱落或断开及绝缘不良的风险。当然,在其他医疗领域,例如应用于心脏消融术的心脏消融导管,也有可能出现上述问题。对于介入手术来说,保证进入人体的医疗器械不发生脱落或者断开对手术安全性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双极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及医疗系统,以解决现有双极消融导管的两个电极之间存在脱落或断开的风险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第一电极构件、第二电极构件及连接组件;
6.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近端,且所述第二电极构件及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7.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周向突出件,所述周向突出件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内表面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周向突出件的至少一部分嵌接于所述凹陷结构内,以保持所述第二电极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
8.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绝缘垫层;
9.所述第一电极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电极头和第一芯杆;所述第一芯杆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近端段、中间段和远端段,所述远端段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头连接,所述绝缘垫层沿周向覆盖所述远端段,所述周向突出件设于所述近端段;
10.所述第二电极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电极头和第二芯杆,所述第二电极头套设于所述中间段,所述第二芯杆部分套设于所述近端段,所述凹陷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芯杆的内表面。
11.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二电极头具有第二灌注孔,所述中间段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灌注孔,所述第二灌注孔通过所述第三灌注孔与所述第一芯杆的内腔连通。
12.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中间段及所述近端段的外径均小于所述远端段的外径,所述绝缘垫层的长度大于所述远端段的长度。
13.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一电极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皆为金属件,所述周向突出件为绝缘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相绝缘。
14.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一电极头和所述第二电极头皆为金属件,所述第一芯杆的所述远端段为金属件,所述第一芯杆的所述中间段和所述近端段为高分子件,且所述周向突出件与所述第一芯杆的所述近端段一体成型。
15.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轴向依次排布的至少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且每组所述周向突出件的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沿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周向分布。
16.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相邻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之间首尾邻接或部分重叠。
17.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围绕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轴线呈螺旋式分布,或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沿着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轴线呈鱼鳞状分布。
18.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包括控弯装置,所述控弯装置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近端,且通过拉线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连接,所述控弯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弯形。
19.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周向突出件包括倒钩件,所述倒钩件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表面,且从近端至远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逐渐张开,所述凹陷结构为斜凹槽,所述倒钩件与所述斜凹槽的倾斜方向相一致;所述倒钩件随着所述拉线对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牵拉而产生形变,以保持所述第一电极构件及所述第二电极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
20.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至少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一体成型并具有一个共用的基部,所述倒钩件与所述基部相连接,所述基部具有圆柱形内腔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外表面。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包括:
22.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导管;
23.血压监测设备,所述血压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接收来自所述医疗导管的血压监测信号,并比较所述医疗导管向感测点施加刺激能量前后的血压监测信号的变化值,以用于判断所述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
24.射频设备,所述射频设备用于向所述医疗导管发送刺激能量以施加至感测点,以及当所述感测点被认为存在交感神经分布时,向所述医疗导管传递消融能量。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导管及医疗系统,包括:导管本体、第一电极构件、第二电极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近端,且所述第二电极构件及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周向突出件,所述周向突出件突出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内表面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周向突出件嵌接于所述凹陷结构内,以保持所述第一电极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之间的固
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可保证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性能,所述周向突出件阻碍两个电极之间的相对运动,解决了两个电极之间易被拉脱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的远端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的远端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所示a区域的放大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电极构件及其内壁放大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未控弯及控弯受力时倒钩件的状态示意图;
32.图7a及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倒钩件的形状示意图;
33.图8a及图8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倒钩件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的使用情况示意图;
35.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6.1-导管本体;2-第一电极构件;3-第二电极构件;4-连接组件;5-拉线;
37.41-周向突出件;42-绝缘垫层;
38.100-第一灌注孔;200-第二灌注孔;300-第三灌注孔;400-凹陷结构;
39.21-第一电极头;22-第一芯杆;
40.31-第二电极头;32-第二芯杆;
41.221-近端段;222-中间段;223-远端段;
42.11-主体段;12-可弯段;13-单腔管段;14-控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44.在本技术文件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45.请参见图1并结合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所述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第一电极构件2、第二电极构件3及连接组件4。
46.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远端,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的近端,且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及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4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周向突出件41,所述周向突出件41突
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凹陷结构400,所述周向突出件41的至少一部分嵌接于所述凹陷结构400内,以保持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之间的固定连接。
47.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分别为一体成型的金属件,所述周向突出件41为高分子绝缘件,通过黏胶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上。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通过所述连接组件4来保证两者之间绝缘,特别的,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及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之间还通过所述周向突出件41来固定连接,因此,所述周向突出件4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加两个电极之间的拉脱力,另一方面可以将两个电极更好地隔离开来,解决两个电极间绝缘不良的问题。
48.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可用于施加刺激信号与消融;材料可为铂铱合金,也可以为金或不锈钢。较佳地,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设置有第一灌注孔100,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设置有第二灌注孔200,第一灌注孔100和第二灌注孔200皆与第一芯杆22内的盐水管相连通,盐水自所述第一灌注孔100和所述第二灌注孔200喷射出,以降低第一电极头21和第二电极头31的温度。
49.为了更清楚地阐述结构,图2将第一电极构件2与第三电极3分解开,请参见图2,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头21和第一芯杆22,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极头31和第二芯杆32。所述第二电极头31和所述第二芯杆32套设于所述第一芯杆22,当所述第二电极头31套设于所述第一芯杆22时,所述第二电极头31与所述第一电极头21保持一定间距。对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而言,第一灌注孔100设置于其第一电极头21,对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而言,第二灌注孔200设置于其第二电极头31。
50.较佳地,所述第一电极头21和所述第二电极头31之间的距离为0.5~1.2mm,该距离可根据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的灌注孔位置和/或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的芯杆长度进行调整。这样的设置有助于施加的能量均衡分布,实现双极刺激与双极消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尺寸不同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在工艺条件允许且保证所述第一电极头21及所述第二电极头31两者之间绝缘的前提下,两者之间距离越近,施加的刺激能量越集中,刺激效果越佳,刺激的组织范围越小,这将有助于更精确地找到靶点,进而可以更精确地靶向消融,减少消融面积,提高手术安全性;另外,距离越近,消融的能量越集中,达到治疗温度所需时间越短,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
51.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连接组件4还包括绝缘垫层42,所述第一芯杆22包括近端段221和远端段223,所述绝缘垫层42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头31与所述第一电极头21之间并沿周向覆盖所述远端段223,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头31与所述第一电极头21之间的绝缘。较佳地,所述绝缘垫层42的长度略长于所述远端段223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二电极头31与所述第一电极头21的绝缘更可靠,但所述绝缘垫层42不应阻挡中间段222侧壁的灌注孔。
5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芯杆32的内径大小基本一致,为了便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的设置,所述第一芯杆22采用变径设计。具体请参见图3,所述远端段223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头21连接。所述周向突出件41设于所述近端段221,所述凹陷结构400设置于所述第二芯杆32的内表面,具体来说,第二芯杆32可具有圆柱形内腔,所述内腔的表面上设置有所述凹陷结构400。所述远端段223的外径大于所述近端段221的外径,在所述第二芯杆32直接套设于所述近端段221的同时,所述第二芯杆32与所述近端段22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设于所述
近端段221外表面的所述周向突出件41分布于该间隙内,且嵌接于所述第二芯杆32的内表面的所述凹陷结构400中。
53.此外,所述第一芯杆22还包括中间段222,所述中间段22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近端段221和所述远端段223,所述中间段22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灌注孔300,所述第二电极头31与所述中间段222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头31的多个第二灌注孔200与所述第一芯杆22的内腔连通,从而盐水管可自所述第一芯杆22的内腔通至所述第二电极头31的第二灌注孔200。较佳的,所述中间段222的外径小于所述远端段223的外径,所述中间段222与所述第二电极头31之间存在一定径向距离,该径向距离的存在,相当于在所述中间段222的外周形成了容置腔室,该容置腔室用作所述第二电极头31的盐水腔,可以增大所述第二电极头31的盐水灌注流量,优化灌注效果。
54.本实施中,请参见图9,所述导管本体1包括从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的主体段11、可弯段12和单腔管段13。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的近端嵌接于所述单腔管段13内。
55.所述可弯段12为多腔管段,含有4个腔,其中一个腔用于过盐水,一个腔用作导线腔,两个对称腔用作拉线腔以实现控弯。所述主体段11为含编织丝的细长管体,编织丝具有支撑管身防止变形,可使导管扭矩等比例传递等作用。
56.所述导管本体1还包括控弯装置14,所述控弯装置14设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近端,且通过拉线5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连接,所述控弯装置14用于控制所述导管本体1的远端弯形。具体而言,所述控弯装置14包括手柄和手柄旋钮,所述手柄可通过所述手柄旋钮与所述主体段11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随着所述手柄旋钮的转动,牵引所述拉线5沿所述导管本体1的轴向移动,从而以改变所述可弯段12的弯形。所述手柄近端设置电刺激能量及射频能量接口,实现电刺激及射频能量消融。
57.本实施例中,所述周向突出件41可为外螺纹,相应的,所述凹陷结构400可为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啮合,防止第一电极构件2和第二电极构件3发生松脱。或者,所述周向突出件41为其他突出结构,所述凹陷结构400为其他粗糙表面等。但采用此类结构设计,可能会在导管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之间发生相对位置移动,影响标测和消融的效果。
58.为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周向突出件41包括倒钩件。优选地,所述倒钩件的数量为多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芯杆22的周向上,所述倒钩件通过结构干涉在纵向和周向上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均紧密配合,使得导管无论在何种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既不会松脱,也不会发生相对移动。
59.所述倒钩件可以利用环氧类胶水粘接于所述近端段221的外表面。所述倒钩件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的表面,且从近端至远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逐渐张开。所述倒钩件随着所述拉线5对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的牵拉而产生形变,以保持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及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之间的固定连接。为了实现对所述周向突出件41的嵌接,相应的,所述凹陷结构400包括斜凹槽。所述倒钩件和所述斜凹槽的倾斜方向相一致,在对所述可弯段12进行控弯时,所述拉线5受到所述手柄施加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加方向为远离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的方向,此时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存在沿力的方向运动的趋势。当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所述倒钩件将被所述斜凹槽拉起而产生变形,如图6中所示,翘起或拱起在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电极构
件3的内表面之间,两个电极形成嵌套状态,因此不会断开。
60.可选的,所述倒钩件的纵截面形状可为如图4中所示的椭圆形、如图7a所示三角形或如图7b所示的矩形等。如图7a的倒钩件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相对于椭圆形,三角形尖端受力面积太小,控弯时受力容易发生断裂。如图7b,将倒钩件的纵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矩形改善了三角形尖端受力易断裂的问题,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的斜凹槽配合时也便于实现嵌套。然而,当所述凹陷结构400为螺纹或其他粗糙表面状态时,矩形远端由于尺寸较大,没有集中受力点,控弯受力时所述倒钩件不容易卷起而导致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之间的抗拉脱力减小。因此,本实施例优选采用所述倒钩件的纵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的设计。
61.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41,如图8a所示,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41围绕所述第一芯杆22的轴线呈螺旋式分布。该设置方式使得倒钩绝缘件的制作更加简单经济,但是,由于导电材质的第一芯杆22大部分裸露在外,控弯时这种排布方式仍然存在绝缘不良的风险。在制作过程中为了发挥所述周向突出件41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所述第一芯杆22和第二芯杆32之间的良好绝缘效果,可在所述第一芯杆22裸露的表面涂覆绝缘胶。
62.可选的,如图8b所示,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的轴向依次排布的至少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且每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包括多个所述倒钩件,沿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的周向分布。例如,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其中一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靠近所述第一芯杆22的近端设置,另一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靠近所述第一芯杆22的远端设置,即通过一头一尾的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来保持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对于该设置方式,为了实现良好的绝缘,需要在倒钩之间裸露的芯杆部分贴上绝缘胶带或涂胶。另外,相较于螺旋排布,头尾排布能承受的控弯力相对较小。
63.基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优选的,按图7a和7b的排布方式,增加所述周向突出件41的组数,每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皆沿着所述第一芯杆22的周向设置,使得相邻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之间首尾邻接或沿着所述第一芯杆22的纵向部分重叠,从而如图3和图4中所示,所述第一芯杆22的所述近端段221的大部分外表面被所述周向突出件41覆盖,相应地,此时,所述凹陷结构400包括多个斜凹槽,所述第二芯杆32中的所述凹陷结构400的长度与多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的总长度相匹配,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所述第二芯杆32和所述第一芯杆22的结合强度,防止因其中一组周向突出件41出现断裂而发生脱落的情况;优选地,多组所述周向突出件41呈鱼鳞状分布,同时所述这些周向突出件41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在一根管材上加工而成,并共用同一基部,也即所述周向突出件4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芯杆22相连接的基部,所述基部具有圆柱形内腔,套设与所述第一芯杆22,并通过黏胶等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可再进一步加强所述第二芯杆32和所述第一芯杆22的结合强度。
6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芯杆2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头21,所述第二芯杆32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极头31,所述第一电极头21和所述第二电极头皆31为金属件,而所述第一芯杆22的所述远端段223也为金属件,所述第一芯杆22的所述中间段222和近端段221和所述第二芯杆32为高分子件,且所述周向突出件与所述第一芯杆的近端段221一体成
型,从而加强所述周向突出件与所述第一芯杆的结合强度,此处所述第一芯杆22的所述远端段223可与所述第一电极头21一体成型,以兼顾第一电极头21的导电性和支撑性要求,所述远端段223的一部分套设于所述中间段222并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其他设计可与前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第一芯杆22的所述中间段222和近端段221为高分子件,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也是一体成型的金属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65.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包括:
66.如上所述的各类医疗导管中的任意一种;
67.血压监测设备,所述血压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接收来自所述医疗导管的血压监测信号,并比较所述医疗导管向感测点施加刺激能量前后的血压监测信号的变化值,以用于判断所述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
68.射频设备,所述射频设备用于向所述医疗导管发送刺激能量以施加至感测点,以及当所述感测点被认为存在交感神经分布时,向所述医疗导管传递消融能量。
6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进入肾动脉实施消融术的示意图。所述医疗导管通过穿刺鞘,经股动脉进入肾动脉,通过导管远端的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施加能量进行刺激或消融,刺激类型包括单级刺激和双极刺激,消融类型同样包括单级消融和双极消融。控制所述手柄旋钮对所述可弯段12进行控制,实现偏转。手术时,对血压进行监测,所述血压监测设备对监测到的血压等生理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并分类,若目标靶点需要消融,向所述第一电极构件2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3发送消融能量以实现消融,若目标靶点不需要消融,则切断消融能量的发送以避免肾动脉狭窄。
7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导管及医疗系统,包括:导管本体、第一电极构件、第二电极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近端,且所述第二电极构件及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周向突出件,所述周向突出件突出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内表面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周向突出件嵌接于所述凹陷结构内,以保持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所述周向突出件阻碍两个电极之间的相对运动,解决了两个电极之间易被拉脱的问题。
71.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第一电极构件、第二电极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近端,且所述第二电极构件及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周向突出件,所述周向突出件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内表面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周向突出件的至少一部分嵌接于所述凹陷结构内,以保持所述第二电极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绝缘垫层;所述第一电极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电极头和第一芯杆;所述第一芯杆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近端段、中间段和远端段,所述远端段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头连接,所述绝缘垫层沿周向覆盖所述远端段,所述周向突出件设于所述近端段;所述第二电极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电极头和第二芯杆,所述第二电极头套设于所述中间段,所述第二芯杆部分套设于所述近端段,所述凹陷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芯杆的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头具有第二灌注孔,所述中间段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灌注孔,所述第二灌注孔通过所述第三灌注孔与所述第一芯杆的内腔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及所述近端段的外径均小于所述远端段的外径,所述绝缘垫层的长度大于所述远端段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和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皆为金属件,所述周向突出件为绝缘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相绝缘。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头和所述第二电极头皆为金属件,所述第一芯杆的所述远端段为金属件,所述第一芯杆的所述中间段和所述近端段为高分子件,且所述周向突出件与所述第一芯杆的所述近端段一体成型。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轴向依次排布的至少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且每组所述周向突出件的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沿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周向分布。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之间首尾邻接或部分重叠。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围绕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轴线呈螺旋式分布,或多个所述周向突出件沿着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轴线呈鱼鳞状分布。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导管包括控弯装置,所述控弯装置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近端,且通过拉线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连接,所述控弯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弯形。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突出件包括倒钩件,所述倒钩件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表面,且从近端至远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逐
渐张开,所述凹陷结构为斜凹槽,所述倒钩件与所述斜凹槽的倾斜方向相一致;所述倒钩件随着所述拉线对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牵拉而产生形变,以保持所述第一电极构件及所述第二电极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组所述周向突出件一体成型并具有一个共用的基部,所述倒钩件与所述基部相连接,所述基部具有圆柱形内腔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外表面。13.一种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导管;血压监测设备,所述血压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接收来自所述医疗导管的血压监测信号,并比较所述医疗导管向感测点施加刺激能量前后的血压监测信号的变化值,以用于判断所述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射频设备,所述射频设备用于向所述医疗导管发送刺激能量以施加至感测点,以及当所述感测点被认为存在交感神经分布时,向所述医疗导管传递消融能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及医疗系统,包括:导管本体、第一电极构件、第二电极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近端,且所述第二电极构件及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周向突出件,所述周向突出件突出于所述第一电极构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构件的内表面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周向突出件的至少一部分嵌接于所述凹陷结构内,以保持所述第一电极构件与所述第二电极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所述周向突出件阻碍两个电极之间的相对运动,解决了两个电极之间易被拉脱的问题。解决了两个电极之间易被拉脱的问题。解决了两个电极之间易被拉脱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于琼 董超 高宾 蔡燕丽 刘浩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鸿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9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