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梯构件翻转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楼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梯构件翻转机。
背景技术:
2.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目前主要的预制部件有叠合板、楼梯、外围护墙等,其中楼梯构件在模具内的时候,楼梯面朝下,而在运输、码存、实际施工拼装的时候,都需要调整楼梯面向上,因此需要将楼梯构件进行180
°
翻转。目前厂家多采用吊运方式来辅助人工进行翻转,翻转难度大、效率低。而市面上的翻转机结构过于复杂,购置成本、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梯构件翻转机,结构简单。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包括:第一翻转机构,所述第一翻转机构转动设有第一翻转平台,所述第一翻转平台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部,同时所述第一翻转平台的支撑面设有弹性顶持结构;第二翻转机构,所述第二翻转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转机构转动设有第二翻转平台,所述第二翻转平台靠近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翻转平台和所述第二翻转平台能够翻转至竖直对齐,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搭接出楼梯转移平台。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楼梯构件翻转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中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先将楼梯构件放入第一翻转平台,再转动第一翻转平台、第二翻转平台至竖直相对的状态,在弹性顶持结构的作用下,楼梯构件会沿楼梯转移平台被推入第二翻转机构,之后再控制第一翻转平台、第二翻转平台旋转至水平,即可完成楼梯构件的180
°
翻转,以便于后续运输、码存或实际施工拼装。同时翻转之后的也完成了自动复位,可以在从第二翻转平台上取下楼梯构件的同时,在第一翻转平台上放入新的楼梯构件。生产效率高、结构简便、成本低,操作简单。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部转动设有多个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定位部转动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一翻转平台的一端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支部,所述第一支撑轮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支部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二翻转平台的一端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支部,所述第二支撑轮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支部,并且所述第一支部与所述第二支部沿分布方向交替排布,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搭接出所述楼梯转移平台的时候,所述第一支部插入所述第二支部之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在同时转动
至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轮形成的输送面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形成的输送面高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为钢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顶持结构包括:
12.顶推部,所述顶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平台上设置的安装腔内,并在滑动过程中能够进出所述安装腔;
13.支撑弹簧,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顶持所述顶推部,用于保持所述顶推部常态下部分滑出所述安装腔;
14.调节部,滑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抵接所述支撑弹簧的端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弹簧的位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调节部设有穿设在所述第一翻转平台上的调节丝杆和设于所述调节丝杆末端的手摇轮,以通过所述调节丝杆转动来控制所述调节部移动。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顶持结构还设有阻尼锁紧器,所述阻尼锁紧器对应所述顶推部设置,具有锁紧所述顶推部的锁紧状态和使得所述顶推部能够在所述支撑弹簧的作用下滑动的解锁状态,并且所述阻尼锁紧器在由锁紧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的过程中能够对所述顶推部持续保持阻尼作用力。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阻尼锁紧器包括摆动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上的摩擦轮,所述摩擦轮在摆动过程中能够抵接所述顶推部或与所述顶推部分离,并且所述摩擦轮表面设有耐磨橡胶层。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顶推部的上端与楼梯构件的楼梯面适配。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1.图1为楼梯构件位于第一翻转平台的状态示意图;
22.图2为楼梯构件转移的状态示意图;
23.图3为楼梯搭接平台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楼梯构件转移后的状态示意图;
25.图5和图6为楼梯构件翻转前后的状态示意图;
26.图7为弹性顶持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包括:第一翻转机构100,第一翻转机构100转动设有第一翻转平台101,第一翻转平台101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部102,同时第一翻转平台101的支撑面设有弹性顶持结构104;第二翻转机构200,第二翻转机构200位于第一翻转机构100相对于第一定位部102的一侧,第二翻转机构200转动设有第二翻转平台201,第二翻转平台201靠近第一定位部102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部202;第一翻转平台101和第二翻转平台201能够翻转至竖直对齐,并通过第一定位部102和第二定位部202搭接出楼梯转移平台。本实用新型中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先将楼梯构件300放入第一翻转平台101,再转动第一翻转平台101、第二翻转平台201至竖直相对的状态,在弹性顶持结构104的作用下,楼梯构件300会沿楼梯转移平台被推入第二翻转机构200,之后再控制第一翻转平台101、第二翻转平台201旋转至水平,即可完成楼梯构件300的180
°
翻转,以便于后续运输、码存或实际施工拼装。同时翻转之后的也完成了自动复位,可以在从第二翻转平台201上取下楼梯构件300的同时,在第一翻转平台101上放入新的楼梯构件300。生产效率高、结构简便,操作简单。
32.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102转动设有多个第一支撑轮103,第二定位部202转动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轮203。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可以减小楼梯构件300与第一定位部102、第二定位部202之间的摩擦,降低楼梯构件300转移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弹性顶持结构104的设置,降低对于弹性顶持结构104的作用力需求。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102远离第一翻转平台101的一端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支部,第一支撑轮103至少部分设于第一支部上,第二定位部202远离第二翻转平台201的一端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支部,第二支撑轮203至少部分设于第二支部,并且第一支部与第二支部沿分布方向交替排布,以使得第一定位部102和第二定位部202在搭接出楼梯转移平台的时候,第一支部插入第二支部之间。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第一支部、第二支部在搭接楼梯转移平台的时候交替分布,可以有效缩短转移距离,提高楼梯构件300的翻转效率。并且可以缩短弹性顶持结构104的作用行程,进而可以减小体积。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102、第二定位部202在同时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第二支撑轮203形成的输送面高度高于第一支撑轮103形成的输送面高度。在实际作业时,先转动第二翻转平台201至竖直状态,再转动第一翻转平台101至竖直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楼梯构件300直接落在第二定位部202上,完成转移,再配合弹性顶持结构104作用,将楼梯构件300推至贴合第二翻转平台201。
35.为了确保支撑刚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轮103和第二支撑轮203为钢轮。
36.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顶持结构104包括顶推部1012、支撑弹簧1013和调节部1014。顶推部1012滑动设置在第一翻转平台101上设置的安装腔1011内,并在滑动过程中能够进出安装腔1011;支撑弹簧1013设于安装腔1011内并顶持顶推部1012,用于保持顶推部1012常态下部分滑出安装腔1011;调节部1014滑动设于安装腔1011内并抵接支撑弹簧1013的端部,用于调节支撑弹簧1013的位置。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可以通过调节部1014来调节支撑弹簧1013对于顶推部1012的作用力大小,从而将顶推部1012对于楼梯构件300的推力调节到合适的大小。
37.具体的,调节部1014设有穿设在第一翻转平台101上的调节丝杆和设于调节丝杆末端的手摇轮,以通过调节丝杆转动来控制调节部1014移动。调节丝杆的上端设有凸台,支撑弹簧1013下端抵接凸台、上端抵接顶推部1012。
38.考虑到在楼梯构件300在水平状态下可以通过自重下压顶推部1012,而在翻转至竖直状态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楼梯构件300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可能发生楼梯构件300非控外翻造成事故。为此,弹性顶持结构104还设有阻尼锁紧器,阻尼锁紧器对应顶推部1012设置,具有锁紧顶推部1012的锁紧状态和使得顶推部1012能够在支撑弹簧1013的作用下滑动的解锁状态,并且阻尼锁紧器在由锁紧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的过程中能够对顶推部1012持续保持阻尼作用力。通过阻尼锁紧器的设置,在楼梯构件300在翻转至竖直状态的过程中,锁紧顶推部1012,避免顶推部1012推动楼梯构件300,在翻转到位之后,再切换至解锁状态,使得顶推部1012推动楼梯构件300,并且在解锁的过程中,对顶推部1012施加阻尼作用力,避免顶推部1012瞬间推出,可以确保楼梯构件300沿楼梯转移平台切换至第二翻转平台201上的稳定性和顺畅性,同时可以避免产生撞击、造成噪音,有利于确保楼梯构件300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39.具体的,阻尼锁紧器包括摆动设于第一翻转机构100上的摩擦轮,摩擦轮在摆动过程中能够抵接顶推部1012或与顶推部1012分离,并且摩擦轮表面设有耐磨橡胶层。这样在控制摩擦轮摆动压紧顶推部1012的时候,通过耐磨橡胶层实现防滑,确保锁紧状态的稳定。在切换到解锁状态的过程中,摩擦轮向外摆动,逐渐恢复形变,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耐磨橡胶层仍抵接顶推部1012,因此使得顶推部1012收到阻尼作用,在支撑弹簧1013作用下向外推出的同时,受到耐磨橡胶层的摩擦阻力。其中摩擦轮的摆动控制采用在第一翻转机构100上设置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与摩擦轮的安装杆之间采用滑动铰接方式连接,从而通过调节螺杆来实现摩擦轮的摆动。
40.为了方便推动楼梯构件300,顶推部1012的上端与楼梯构件300的楼梯面适配。
4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翻转机构100、第二翻转机构200采用油缸驱动翻转即可。并且为了确保水平状态、竖直状态的稳定,可以在对应状态设置限位结构,比如针对水平状态,在第一翻转平台101的下端设置支撑座,在此不作过多描述。
42.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翻转机构,所述第一翻转机构转动设有第一翻转平台,所述第一翻转平台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部,同时所述第一翻转平台的支撑面设有弹性顶持结构;第二翻转机构,所述第二翻转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转机构转动设有第二翻转平台,所述第二翻转平台靠近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翻转平台和所述第二翻转平台能够翻转至竖直对齐,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搭接出楼梯转移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转动设有多个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定位部转动设有多个第二支撑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一翻转平台的一端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支部,所述第一支撑轮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支部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二翻转平台的一端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支部,所述第二支撑轮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支部,并且所述第一支部与所述第二支部沿分布方向交替排布,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搭接出所述楼梯转移平台的时候,所述第一支部插入所述第二支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在同时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轮形成的输送面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形成的输送面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轮和所述第二支撑轮为钢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顶持结构包括:顶推部,所述顶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平台上设置的安装腔内,并在滑动过程中能够进出所述安装腔;支撑弹簧,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顶持所述顶推部,用于保持所述顶推部常态下部分滑出所述安装腔;调节部,滑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抵接所述支撑弹簧的端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弹簧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设有穿设在所述第一翻转平台上的调节丝杆和设于所述调节丝杆末端的手摇轮,以通过所述调节丝杆转动来控制所述调节部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顶持结构还设有阻尼锁紧器,所述阻尼锁紧器对应所述顶推部设置,具有锁紧所述顶推部的锁紧状态和使得所述顶推部能够在所述支撑弹簧的作用下滑动的解锁状态,并且所述阻尼锁紧器在由锁紧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的过程中能够对所述顶推部持续保持阻尼作用力。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锁紧器包括摆动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上的摩擦轮,所述摩擦轮在摆动过程中能够抵接所述顶推部或与所述顶推部分离,并且所述摩擦轮表面设有耐磨橡胶层。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梯构件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部的上端与楼梯构
件的楼梯面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梯构件翻转机,包括:第一翻转机构,所述第一翻转机构转动设有第一翻转平台,所述第一翻转平台的支撑面设有弹性顶持结构;第二翻转机构,所述第二翻转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转机构转动设有第二翻转平台。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结构简便,操作简单。单。单。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意 高双锋 李民安 殷鸿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安得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