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模拟导弹快速离舱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拟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武器模拟训练器械中的导弹发射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模拟训练器用于模拟真弹发动机点火、发射及离舱的全部状态,模拟训练器装入导发架(发射器),到达指定地点及高度后进行模拟发射训练,按动导弹发射按钮后,导弹在0.5秒内”飞离”发射器 ,射中既定目标后返航。
3.因为真弹导发架(发射器)是七管固定在飞行装备上的大型设备,而模拟训练器要反复使用发射器测试,周期长,成本高,也不便于出厂检验,所以就面临一个怎么样模拟真弹导发架(发射器)的课题。我们既要保证模拟器在发射器中的可靠固定,还要在飞机发射后,在发射状态显示屏上显示该模拟器已不再发射器中的正确状态。否则,显示状态为该模拟器故障,未能离舱。
4.用真弹导发架(发射器)类似结构的话,1.8m发射管精度要很高,且要保证内表面很高的粗糙度,需要定制专门设备来加工,加工不易实现,成本太高,还需专人操作,大大增加了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模拟导弹快速离舱测试装置,制作成本低,易加工和操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持式模拟导弹快速离舱测试装置,测试装置与真弹导发架的位置1:1,包括半环形的底座,底座的一端开口,底座的另一端固定有侧支座,侧支座与底座垂直布置,底座内设有活动支座。
7.本测试装置还包括半环形的顶座,顶座的一侧通过转轴铰接在底座的一侧,顶座可绕底座转动,顶座扣合在底座上可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容纳空间。快拆杆的底端依次穿过顶座的另一侧、底座的另一侧后通过螺母锁止,快拆杆的顶端与快拆把手铰接,快拆把手转向左侧,顶座与底座之间的空间缩小,快拆把手转向右侧,顶座与底座之间的空间增大。通过调整螺母在快拆杆上的旋入长度,以调整顶座与底座的锁紧空间大小。
8.本测试装置还包括插座,插座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在侧支座上,导线穿过底座的过线孔后将插座与发射状态显示屏相连。
9.本测试装置还包括开关支架,开关支架横向弹性布置,开关支架上装有接触头,开关支架的一端自由,开关支架的另一端设有与开关支架垂直布置的侧板,侧板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在侧支座上。
10.本测试装置还包括模拟器,将快拆把手转向左侧,顶座与底座之间的空间增大,将模拟器放置在顶座与底座之间,模拟器至于底座内的一端与活动支座接触,模拟器的负极至于接触头的下方,快拆把手转向左侧,模拟器上移,模拟器的负极与接触头完全接触,快
拆把手转向右侧,模拟器下移,模拟器的负极与接触头脱离接触。
11.快拆把手包括手柄与连接端头,手柄为弧形结构,手柄与连接端头固定,连接端头通过中间轴与快拆杆铰接,中间轴偏心安装在连接端头上。
12.活动支座上装有解锁柄,解锁柄至于垂直状态时,完成解锁,解锁柄返回至水平状态时,活动支座处于锁止状态。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布置测试装置,松开快拆把手,将模拟器放入至顶座与底座之间,锁紧快拆把手,模拟器的负极上行与接触头接触,通电,显示导弹模拟器在位;反之,导弹模拟器负极下行,并脱离接触头,断电,显示导弹模拟器发射出去,并将开关信息传入至状态显示屏上显示状态信息,可准确显示模拟器的发射状态,整个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易操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7.图中,1为底座,11为侧支座,12为活动支座,13为解锁柄,2为顶座,21为转轴,22为快拆杆,23为螺母,24为快拆把手,241为手柄,242为连接端头,243为中间轴,3为插座,4为开关支架,41为接触头,42为侧板,5为模拟器,51为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如图1-3所示,一种手持式模拟导弹快速离舱测试装置,测试装置与真弹导发架的位置1:1,包括半环形的底座1,底座1的一端开口,底座1的另一端固定有侧支座11,侧支座11与底座1垂直布置,底座1内设有活动支座12。
20.本测试装置还包括半环形的顶座2,顶座2的一侧通过转轴21铰接在底座1的一侧,顶座2可绕底座1转动,顶座2扣合在底座1上可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容纳空间。快拆杆22的底端依次穿过顶座2的另一侧、底座1的另一侧后通过螺母23锁止,快拆杆22的顶端与快拆把手24铰接,快拆把手24转向左侧,顶座2与底座1之间的空间缩小,快拆把手24转向右侧,顶座2与底座1之间的空间增大。通过调整螺母23在快拆杆22上的旋入长度,以调整顶座2与底座1的锁紧空间大小。
21.本测试装置还包括插座3,插座3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在侧支座11上,导线穿过底座1的过线孔后将插座3与发射状态显示屏相连。
22.本测试装置还包括开关支架4,开关支架4横向弹性布置,开关支架4上装有接触头41,开关支架4的一端自由,开关支架4的另一端设有与开关支架4垂直布置的侧板42,侧板42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在侧支座11上。
23.本测试装置还包括模拟器5,将快拆把手24转向左侧,顶座2与底座1之间的空间增大,将模拟器5放置在顶座2与底座1之间,模拟器5至于底座1内的一端与活动支座12接触,
约束模拟器5除轴向外的5个自由度,模拟器5的负极51至于接触头41的下方,快拆把手24转向左侧,模拟器5上移,模拟器5的负极51与接触头41完全接触,快拆把手24转向右侧,模拟器5下移,模拟器5的负极51与接触头41脱离接触。
24.快拆把手24包括手柄241与连接端头242,手柄241为弧形结构,手柄241与连接端头242固定,连接端头242通过中间轴243与快拆杆22铰接,中间轴243偏心安装在连接端头242上。连接端头242的外侧弧形端面与顶座2的上表面接触。
25.活动支座12上装有解锁柄13,解锁柄13至于竖直状态时,完成解锁,解锁柄13返回至水平状态时,活动支座12处于锁止状态。
26.通过布置测试装置,松开快拆把手24,将模拟器5放入至顶座2与底座1之间,模拟器5与活动支座12的前端面接触配合,锁紧快拆把手24,模拟器5的负极51上行与接触头41接触,通电,显示导弹模拟器5在位;反之,导弹模拟器5负极51下行,并脱离接触头41,断电,显示导弹模拟器5发射出去,并将开关信息传入至状态显示屏上显示状态信息,可准确显示模拟器5的发射状态,整个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易操作。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持式模拟导弹快速离舱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环形的底座(1),底座(1)的一端开口,底座(1)的另一端固定有侧支座(11),所述底座(1)内设有活动支座(12);还包括半环形的顶座(2),所述顶座(2)的一侧通过转轴(21)铰接在底座(1)的一侧,快拆杆(22)的底端依次穿过顶座(2)的另一侧、底座(1)的另一侧后通过螺母(23)锁止,快拆杆(22)的顶端与快拆把手(24)铰接;还包括插座(3),所述插座(3)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在侧支座(11)上;还包括开关支架(4),所述开关支架(4)上装有接触头(41),所述开关支架(4)的一端自由,开关支架(4)的另一端设有与开关支架(4)垂直布置的侧板(42),所述侧板(42)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在侧支座(11)上;还包括模拟器(5),模拟器(5)至于顶座(2)与底座(1)之间,模拟器(5)至于底座(1)内的一端与活动支座(12)接触,所述模拟器(5)的负极(51)至于接触头(41)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模拟导弹快速离舱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把手(24)包括手柄(241)与连接端头(242),所述手柄(241)与连接端头(242)固定,所述连接端头(242)通过中间轴(243)与快拆杆(22)铰接,所述中间轴(243)偏心安装在连接端头(24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模拟导弹快速离舱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座(12)上装有解锁柄(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模拟导弹快速离舱测试装置,属于模拟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半环形的底座和顶座,底座的一端开口,底座的另一端固定有侧支座,侧支座与底座垂直布置,顶座的一侧通过转轴铰接在底座的一侧,顶座与底座的另一端通过快拆把手锁止,松开快拆把手,将模拟器放入至顶座与底座之间,锁紧快拆把手,模拟器的负极上行并与接触头接触,通电,显示导弹模拟器在位;反之,导弹模拟器负极下行,并脱离接触头,断电,显示导弹模拟器发射出去,并将开关信息传入至状态显示屏上显示状态信息,可准确显示模拟器的发射状态,整个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易操作。作。作。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华洋吉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