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6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挥发性有机物前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检测低含量的挥发性有机物时,需要将捕集阱降温至设定温度,捕集阱在低温段吸附该物质,经过设定时间的富集后,捕集阱快速升温到设定温度,捕集阱在高温段将富集的待测物质集中析出,输送给后端检测模块进行检测。目前,空气风冷技术使用风扇直接对着捕集阱吹室温空气,捕集阱降温最终温度受环境空气温度影响,且捕集阱温度与环境空气温度接近时,降温速度会急速下降,制冷效果差,且捕集阱温度无法降到室温以下,不能在低温区工作。
3.使用电子制冷被动传导降温,因为制冷腔内空气不流通,只能靠热辐射传导和空气的被动对流,且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制冷速度比较低,制冷等待时间比较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包括安装在捕集阱单元外围的制冷装置、依次安装在所述制冷装置下端的隔热板及散热装置、分别与所述捕集阱单元、所述制冷装置连接测温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捕集阱单元、所述制冷装置外的保温盒及用于控制所述制冷装置降温及维持恒温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所述电子制冷单元包括制冷片及位于所述制冷片上表面的制冷器,所述制冷器设有若干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制冷片的散冷片,所述散冷片间设有凹槽,所述捕集阱单元设有的捕集阱水平安装在所述凹槽中且中心轴线与所述散冷片平行;所述风冷单元安装在所述散冷片纵向中部设有的空间内,所述保温盒外罩贴合于所述制冷器、所述捕集阱单元及所述风冷单元外形成密封的冷循环室。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捕集阱单元包括所述捕集阱、外套于所述捕集阱的陶瓷管、外套于所述陶瓷管的加热丝及用于测量所述捕集阱温度的捕集阱温度传感器,所述捕集阱两端伸出至所述保温盒外。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冷单元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制冷器设有的水平底板上,且所述风扇前后两端距离所述散冷片均设有间距,所述风扇的侧边平面与所述制冷器边缘的所述散冷片平面平齐,所述风扇两侧的所述散冷片设有的凹槽间距相同。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热板上位于所述散冷片两端部平行安装有两支撑块,
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散冷片垂直设置,所述支撑块与若干所述散冷片端部的总宽度相同,且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散冷片两端设有的间距相同;
10.所述保温盒固装在所述隔热板上,所述保温盒包括顶壁及向下围合在所述顶壁周边的侧壁,所述保温盒两端壁上设有与所述支撑块匹配贴合的凹槽,所述保温盒两侧壁与边缘的所述散冷片匹配贴合,所述顶壁内表面与所述散冷片顶部匹配贴合,使得所述保温盒内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沿所述散冷片间凹槽循环流经所述捕集阱。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冷片上固装有制冷器温度传感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板上表面横向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对应于所述风扇两侧的所述散冷片,所述通槽内装有所述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用于制冷的正面与所述制冷器设有的底板贴合。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风扇、所述制冷片、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捕集阱单元均连接,使得当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风扇开始工作,冷气在所述保温盒内沿所述凹槽循环吹向所述捕集阱,当所述捕集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实时调整所述制冷片的输出功率,使所述捕集阱的温度稳定在设置值。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有若干均布散热片的散热器。
15.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通过设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的制冷装置,安装在所述制冷装置下端的隔热板及散热装置,通过制冷器设有若干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制冷片的散冷片,所述散冷片间设有凹槽,所述捕集阱单元设有的捕集阱水平安装在凹槽中且中心轴线与所述散冷片平行;通过所述风冷单元安装在所述散冷片纵向中部设有的空间内,通过所述保温盒两端壁设有与两端的支撑块匹配贴合的凹槽,所述保温盒两侧壁与边缘的所述散冷片匹配贴合,所述顶壁内表面与所述散冷片顶部匹配贴合,使得密封保温盒内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只能沿所述散冷片间凹槽循环流经所述捕集阱,实现了快速降温的目的;通过设有与所述风扇、所述制冷片、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捕集阱单元均连接的控制装置,使得当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风扇开始工作,冷气在所述保温盒内沿所述凹槽循环吹向所述捕集阱,当所述捕集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实时调整所述制冷片的输出功率,实现了所述捕集阱在温度降低到预设值后处于恒温状态,供所述捕集阱的吹扫,克服了现有技术降温困难及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技术方案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去掉保温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22.图4为图3中b-b剖视图。
23.图中:
24.捕集阱1;制冷器2;散冷片21;凹槽22;宽凹槽23;底板24;制冷片3;散热器4;散热片41;隔热板5;通槽51;陶瓷管6;支撑块7;风扇8;风扇支架9;加热丝10;制冷器温度传感器11;捕集阱温度传感器12;保温盒13;保温盒凹槽133;顶壁131;侧壁132;前端空腔14;后端空腔15;中间空腔16;紧固件17;电路板18。
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若干个”指多于3个。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28.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包括安装在捕集阱单元外围的制冷装置、安装在所述制冷装置下端的隔热板5及散热器4、分别与所述捕集阱单元、所述制冷装置连接测温的捕集阱温度传感器12、制冷器温度传感器11,套装在所述捕集阱单元、所述制冷装置外的保温盒13及用于控制所述制冷装置降温及维持恒温的电路板17;其中,
29.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所述电子制冷单元包括制冷片3及位于所述制冷片3上表面的制冷器2,所述制冷器2设有若干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制冷片3的散冷片21,所述散冷片21间设有凹槽22,所述捕集阱单元设有的捕集阱1水平安装在所述宽凹槽23中,且所述捕集阱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散冷片21平行;所述风冷单元安装在所述散冷片21纵向中部设有的中间空腔16内,所述保温盒13外套于所述制冷器2、所述捕集阱单元及所述风冷单元外形成密封的冷循环环境。
30.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
31.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包括安装在捕集阱单元外围的制冷装置、安装在所述制冷装置下端的隔热板5及散热器4、分别与所述捕集阱单元、所述制冷装置连接测温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捕集阱单元、所述制冷装置外的保温盒13及用于控制所述制冷装置降温及维持恒温的控制装置。
32.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所述电子制冷单元包括制冷片3及位于所述制冷片3上表面的制冷器2,所述制冷片3用于制冷的正面与所述制冷器2设有的底板24贴合。
33.所述制冷器2设有若干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制冷片3的散冷片21,所述散冷片21底部为底板24,使所述散冷片21间形成凹槽22,位于最外侧的宽凹槽23用于安装所述捕集阱单
元。所述捕集阱单元包括所述捕集阱1、外套于所述捕集阱1的陶瓷管6、外套于所述陶瓷管6的加热丝10及用于测量所述捕集阱1温度的捕集阱温度传感器12,所述捕集阱1水平安装在所述宽凹槽23中且中心轴线与所述散冷片21平行。
34.所述风扇8安装在所述散冷片21纵向中部设有的中间空腔16内,所述风扇8的安装方向使产生的冷风沿所述凹槽22方向吹送,即所述风扇8通过紧固件17固定安装在风扇支架9上,所述风扇支架9安装在所述制冷器2设有的水平底板24上,且所述风扇8位于所述中间空腔16,且所述风扇8前后两侧距离所述散冷片21均设有预设间距,所述风扇8的外侧面与所述制冷器2边缘的所述散冷片21平面平齐,所述风扇8两侧的所述散冷片21设有的凹槽22间距均相同。
35.在所述隔热板5上,位于所述散冷片21纵向两端部,分别安装有与若干所述散冷片21宽度相同的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与所述保温盒13固连,起到支撑所述保温盒13的目的。
36.所述保温盒13包括顶壁131及围合在所述顶壁131周边的侧壁132,所述保温盒13外套于所述制冷器2、所述捕集阱单元及所述风冷单元外,通过紧固件17固装在所述隔热板5上,且所述保温盒13两端壁设有与所述支撑块7吻合匹配的保温盒凹槽133,所述制冷器2两端分别与所述保温盒13、所述支撑块7形成的端壁设有前端空腔14和后端空腔15,所述保温盒13的两侧壁132与边缘的所述散冷片21匹配贴合,所述顶壁131内表面与所述散冷片21顶部匹配贴合,所述捕集阱1的两端伸出至所述保温盒13外,形成密封的冷循环环境,使得所述保温盒13内所述风扇8产生的气流只能沿中间空腔16

凹槽22

前端空腔14

宽凹槽23

后端空腔15

凹槽22

中间空腔16

风扇8

凹槽22

前端空腔14

宽凹槽23流动,冷气一直循环流动,当流经所述宽凹槽23时冷气吹向所述捕集阱1,给所述捕集阱1降温,由于保温盒13将气流限制在凹槽内及相连的空腔内,因此,流速快,冷却效果好。
37.在本示例中,所述散冷片21上固装有制冷器温度传感器11,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11与电路板18相连。
38.在本示例中,所述隔热板5上表面横向设有通槽51,所述通槽51对应于所述风扇8两侧的所述散冷片21设置,所述通槽51内装有所述制冷片3,所述制冷片3上表面与所述隔热板5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用于制冷的正面与所述制冷器2设有的底板24贴合。
39.在本示例中,所述电路板18(图中未示出)与所述风扇8、所述制冷片3、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11、所述捕集阱1、所述加热丝10、所述捕集阱温度传感器12均连接。
40.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有若干均布散热片41的散热器4。
41.具体工作过程:
42.当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11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电路板18控制所述风扇8开始工作,冷气在所述保温盒13内沿所有的所述凹槽22、所述宽凹槽23循环流动,当冷气每次吹向所述捕集阱1时,给所述捕集阱1降温,由于在密封环境中,降温速度很快,当所述捕集阱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电路板18实时调整所述制冷片3的输出功率,使所述捕集阱1的温度稳定在设置值,设置值通常设为0-40摄氏度,本示例中设为20摄氏度,即所述电路板18控制所述制冷片3的输出功率,保持在20摄氏度恒温,当所述捕集阱1经过设定时间完成对待测物质的富集后,所述电路板18控制所述加热丝10加热,升温至200摄氏度,所述捕集阱1在高温段将富集的待测物质集中析出,输送给后端检测模块进行检测。
4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捕集阱单元外围的制冷装置,依次安装在所述制冷装置下端的隔热板及散热装置,分别与所述捕集阱单元、所述制冷装置连接测温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捕集阱单元、所述制冷装置外的保温盒及用于控制所述制冷装置降温及维持恒温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所述电子制冷单元包括制冷片及位于所述制冷片上表面的制冷器,所述制冷器设有若干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制冷片的散冷片,所述散冷片间设有凹槽,所述捕集阱单元设有的捕集阱水平安装在所述凹槽中且中心轴线与所述散冷片平行;所述风冷单元安装在所述散冷片纵向中部设有的空间内,所述保温盒外罩贴合于所述制冷器、所述捕集阱单元及所述风冷单元外形成密封的冷循环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集阱单元包括所述捕集阱、外套于所述捕集阱的陶瓷管、外套于所述陶瓷管的加热丝及用于测量所述捕集阱温度的捕集阱温度传感器,所述捕集阱两端伸出至所述保温盒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单元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制冷器设有的水平底板上,且所述风扇前后两端距离所述散冷片均设有间距,所述风扇的侧边平面与所述制冷器边缘的所述散冷片平面平齐,所述风扇两侧的所述散冷片设有的凹槽间距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热板上位于所述散冷片两端部平行安装有两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散冷片垂直设置,所述支撑块与若干所述散冷片端部的总宽度相同,且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散冷片两端设有的间距相同;所述保温盒固装在所述隔热板上,所述保温盒包括顶壁及向下围合在所述顶壁周边的侧壁,所述保温盒两端壁上设有与所述支撑块匹配贴合的凹槽,所述保温盒两侧壁与边缘的所述散冷片匹配贴合,所述顶壁内表面与所述散冷片顶部匹配贴合,使得所述保温盒内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沿所述散冷片间凹槽循环流经所述捕集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冷片上固装有制冷器温度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上表面横向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对应于所述风扇两侧的所述散冷片,所述通槽内装有所述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用于制冷的正面与所述制冷器设有的底板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风扇、所述制冷片、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捕集阱单元均连接,使得当所述制冷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风扇开始工作,冷气在所述保温盒内沿所述凹槽循环吹向所述捕集阱,当所述捕集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已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实时调整所述制冷片的输出功率,使所述捕集阱的温度稳定在设置值。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有若干均布散热片的散热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挥发性有机物前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扫捕集阱低温快速调控装置,通过设置包括电子制冷单元和风冷单元的制冷装置,通过设置的制冷器设有若干平行且垂直于制冷片的散冷片,散冷片间设有凹槽,所述捕集阱单元设置在凹槽中,通过风冷单元安装在所述散冷片纵向中部设有的空间内,通过设置外套的保温盒形成密封环境,使风扇产生的气流只能沿所述散冷片间凹槽循环流经捕集阱,实现了快速降温;通过设有温度传感器及控制装置,依据检测温度实时调整制冷片的输出功率,以保持恒温状态,供所述捕集阱的吸附样品,克服了现有技术降温困难及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缺陷。技术降温困难及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缺陷。技术降温困难及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伟 何国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仪宇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