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10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 207314523 u,公开了一种新型钢-混梁柱节点施工结构,包括沿竖向设置的钢骨柱,钢骨柱为方筒形框架结构,钢骨柱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搭筋板,钢骨柱的外侧通过搭筋板沿竖向固定柱纵筋,沿横向固定梁纵筋和扭筋,钢骨柱的内部浇筑有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柱的外侧浇筑有c30混凝土保护层,钢骨柱的内侧浇筑有钢骨柱内浇筑混凝土,钢骨柱外侧沿梁纵筋和扭筋浇筑有混凝土梁。其搭筋板不便于搭设双层纵向钢筋,此位置箍筋安装困难,并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能很好地控制,容易出现露筋或保护层过厚问题,该结构在钢筋下料加工时通常会加长下料,与钢骨连接时出现过长情况直接割断多余部分,人为因素较大,施工焊接量大,施工周期长,无法准确保证可调节误差的范围,且效率较低,人工投入大,成本较高,无法满足现场进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便于设置双层纵向受力钢筋,也便于设置箍筋,便于节省钢筋材料,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和提升施工效率。
4.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了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包括:
5.钢骨柱,其竖向延伸;
6.z型承接钢板,其包括与钢骨柱焊接且水平延伸的a部,以及朝远离钢骨柱方向倾斜延伸的b部,和从b部末端水平延伸的c部;所述z型承接钢板成对设置,并上下间隔分布,且b部皆朝梁内延伸;
7.上一排梁受力主筋,其与在上的z型承接钢板的a部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接长;
8.上二排梁受力主筋,其与在上的z型承接钢板的c部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接长;
9.下一排梁受力主筋,其与在下的z型承接钢板的a部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接长;
10.下二排梁受力主筋,其与在下的z型承接钢板的c部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接长。
11.作为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a部设置穿接孔位,所述穿接孔位用于穿行柱筋,所述穿接孔位位于相邻梁筋之间。
12.作为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z型承
接钢板厚40mm。
13.作为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钢骨柱上分布有抗剪栓钉。
14.作为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z型承接钢板焊接在钢骨柱的翼缘板上。
15.作为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一排梁受力主筋和下一排梁受力主筋齐平于a部远离b部的一端,所述上二排梁受力主筋和下二排梁受力主筋齐平于c部靠近b部的一端。
16.本实用新型便于设置双层纵向受力钢筋,也便于设置箍筋,便于节省钢筋材料,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和提升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大跨度钢骨混凝土结构梁受力钢筋与钢骨柱连接安装示意图。
18.图2为穿接孔位示意图。
19.图3为z型承接钢板侧剖视图。
20.图4为z型承接钢板俯视图。
21.图5为钢筋与钢板连接详图。
22.附图标记:1、钢骨柱;11、翼缘板;2、z型承接钢板;21、a部;22、b部;23、c部;3、上一排梁受力主筋;4、上二排梁受力主筋;5、下一排梁受力主筋;6、下二排梁受力主筋;7、穿接孔位;8、柱筋;9、钢筋套筒;10、抗剪栓钉。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1
26.如图1-图5所示,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包括:
27.钢骨柱1,其竖向延伸;
28.z型承接钢板2,其包括与钢骨柱焊接且水平延伸的a部21,以及朝远离钢骨柱1方
向倾斜延伸的b部22,和从b部末端水平延伸的c部23;所述z型承接钢板2成对设置,并上下间隔分布,且b部22皆朝梁内延伸;
29.上一排梁受力主筋3,其与在上的z型承接钢板2的a部21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9接长;
30.上二排梁受力主筋4,其与在上的z型承接钢板2的c部23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9接长;
31.下一排梁受力主筋5,其与在下的z型承接钢板2的a部21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9接长;
32.下二排梁受力主筋6,其与在下的z型承接钢板2的c部23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9接长。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部21设置穿接孔位7,所述穿接孔位7用于穿行柱筋8,所述穿接孔位7位于相邻梁筋之间。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z型承接钢板2厚40mm。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柱1上分布有抗剪栓钉10。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z型承接钢板2焊接在钢骨柱1的翼缘板11上。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一排梁受力主筋3和下一排梁受力主筋5齐平于a部21远离b部22的一端,所述上二排梁受力主筋4和下二排梁受力主筋6齐平于c部23靠近b部22的一端。
38.在图4中,a≥6d;b>a;c>6d且c>b;d≥钢筋间距;e≥钢筋根数*(d+钢筋间距),其中d为钢筋直径;
39.在图5中,焊缝长度≥6d。
40.实施例2
41.基于实施例1中的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通过z型承接钢板2与焊接工艺对安装过程进行优化,使得大跨度钢骨混凝土梁受力主筋在安装过程中施工难度降低,焊接量减少,在焊接连接施工工艺相同情况下,提高了施工精度,并且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42.本实施例在结构梁两端受力筋标高处,与钢骨柱1同一标高、同一坐标处焊接标准z型承接钢板2,z型承接钢板2与受力钢筋连接形式通常用承接钢板焊接固定,以保证梁受力钢筋焊接长度,焊接质量,以此来确保施工质量;
43.本实施例在钢筋加工下料时,与钢骨柱1连接一端的钢筋为两种长度钢筋,上一排梁受力主筋4为正常下料长度钢筋,上二排受力主筋因承接钢板工艺改变,使得其下料长度减少;
44.本实施例为保证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等需求,z型承接钢板2的a部21区域的钢板在梁内与钢筋进行连接,上二排梁受力主筋4焊接于z型承接钢板c部23,上一排梁受力主筋焊接于z型承接钢板2的a部21,既保证了钢筋间距,也减少了施工难度,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45.本实施例施工工序如下:
46.(1)钢骨柱1在钢结构加工厂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将z型承接钢板2连接于钢骨柱翼缘板11上;
47.(2)根据现场施工要求进行钢筋下料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与质检人员随时盯控加工质量及长度偏差,确保钢筋加工精度。
48.(3)将加工完成的钢筋与z型承接钢板2进行焊接连接,钢筋与钢板采用双面搭接焊,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焊缝宽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0.6倍,焊缝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0.35倍。
49.钢筋直径(mm)搭接长度(mm)焊缝宽度(mm)焊缝厚度(mm)201201272213213.27.725150158.752816816.89.83219219.211.2402402414
50.(4)焊接时,应在搭接焊形成焊缝中引弧,在端头收弧前应填满弧坑,并应使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的始端和终端熔合。
51.(5)带有垫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无垫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的部位,防止烧伤主筋。
52.(6)焊接时应先焊定位点再施焊,在离端部20mm以上部位焊接两个定位焊缝。
53.(7)焊接时严禁并筋焊接。
54.(8)钢筋与z型承接钢板2连接完成后,进行钢筋与钢筋的机械连接,首先采用手动拧紧方式进行拧紧连接,在手动拧入极限后采用管钳进行二次拧紧,全部完成后采用力矩扳手进行拧紧抽检,全部合格方可进入下一步施工工序,当检验出现不合格时重新进行全部拧紧施工。
55.本实施例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难度,本实施例采用z型承接钢板及普通常规套筒连接施工工艺,可在钢骨混凝土结构梁施工过程中实现精准控制梁受力主筋安装累计的误差,且将原焊接工艺优化为双层焊接只需单块承接钢板,使施工安全便捷,可保证大跨度钢骨混凝土结构梁的精准定位以及施工误差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标准,本实施例减少了施工现场焊接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难度,有效地节约了建筑材料,缩短了施工工期,为施工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5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骨柱(1),其竖向延伸;z型承接钢板(2),其包括与钢骨柱焊接且水平延伸的a部(21),以及朝远离钢骨柱(1)方向倾斜延伸的b部(22),和从b部末端水平延伸的c部(23);所述z型承接钢板(2)成对设置,并上下间隔分布,且b部(22)皆朝梁内延伸;上一排梁受力主筋(3),其与在上的z型承接钢板(2)的a部(21)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9)接长;上二排梁受力主筋(4),其与在上的z型承接钢板(2)的c部(23)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9)接长;下一排梁受力主筋(5),其与在下的z型承接钢板(2)的a部(21)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9)接长;下二排梁受力主筋(6),其与在下的z型承接钢板(2)的c部(23)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9)接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部(21)设置穿接孔位(7),所述穿接孔位(7)用于穿行柱筋(8),所述穿接孔位(7)位于相邻梁筋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承接钢板(2)厚4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柱(1)上分布有抗剪栓钉(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承接钢板(2)焊接在钢骨柱(1)的翼缘板(1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一排梁受力主筋(3)和下一排梁受力主筋(5)齐平于a部(21)远离b部(22)的一端,所述上二排梁受力主筋(4)和下二排梁受力主筋(6)齐平于c部(23)靠近b部(22)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劲性混凝土结构双层纵向受力钢筋同步连接装置,其包括钢骨柱,其竖向延伸;Z型承接钢板,其包括与钢骨柱焊接且水平延伸的A部,以及朝远离钢骨柱方向倾斜延伸的B部,和从B部末端水平延伸的C部;Z型承接钢板成对设置,并上下间隔分布,且B部皆朝梁内延伸;上一排梁受力主筋,其与在上的Z型承接钢板的A部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接长;上二排梁受力主筋,其与在上的Z型承接钢板的C部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接长;下一排梁受力主筋,其与在下的Z型承接钢板的A部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接长;下二排梁受力主筋,其与在下的Z型承接钢板的C部焊接,其中间通过钢筋套筒接长。本实用新型便于设置双层纵向受力钢筋。筋。筋。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东 何金龙 瓮雪冬 朱必成 季洋 徐陈星 王超 邹崇江 罗富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腰部中药理疗束腹带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精炼钢防溅钢包盖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