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机场9月30日国内出发体验报告

PART1:机场快轨部分
大兴机场线草桥站出发,商务座。草桥站类似于上海龙阳路站,地铁换乘机场块线的站点。并且草桥站内设了值机柜台。
上午9点30从望京东乘地铁出发,兜兜转转多次换乘,到达草桥站的时候已经过了10点50多了。草桥站之偏远,换乘之麻烦,远超出了预期。从手机地图上看,如果从望京东打车去大兴机场,需要200多块以上。全程70多公里,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考虑到北京这几天在阅兵,到处都有管制,所以选择了乘坐地铁。
槽点:草桥站地铁换乘机场快线,需要先通过一个大约400米的地下通道,全程靠走,出了通道,是一个大约50米的大上坡……这对于很多背着行李,拉着箱子的乘客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设计。
上了大坡之后,总算到达了城市航站楼。跟所有换乘的乘客一样,一上来就蒙了。显著位置看不到方向指示牌,这么大一个空间,从哪里值机?从哪里买机场快线票?从哪里进站?找不到明显的标识。好在有一个服务人员站在大堂的位置,被围起来问路。在她的指引下,总算找到了城市值机柜台。
柜台数量只有3-4个,其中一半的柜台里面坐着人,但却不提供服务。好在人不多,排了两个就轮到我了,递过去身份证,对方说:先生,您还是尽快去机场吧,我这边办不了了,我只能办起飞在两个小时以后的航班。你这个不足两个小时了……
于是冲向机场快线进站口。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我的机场快线票是买机票时一起购买的,乘车二维码推送进了中联航APP里,刷二维码才能进站。可是,恰恰这个时候,中联航的APP连不上网了……
管理进站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之后,用对讲机请示上级可否放我进站,答复是:NO!必须再买一张票!折腾几分钟之后,中联航APP奇迹般地复活了,弹出一个提示框,大意是刚才联航APP在升级系统。OMG(天哪),这个时候升级系统。
下楼,乘车,车厢就是普通的高铁车厢,第一节车厢放行李,是全封闭的,第二节是商务座车厢,后面车厢是普通座,不对号,直接坐。行李车厢与第二节车厢之间封死,乘客看不到车头和司机驾驶室。
不知是否是新开通的原因,车厢内空气不是非常好,很闷,空气品质也不佳。整个行程时间肯定不止20分钟,此前媒体报道的19分钟至少我没遇到。三分之二的路段都在地下,剩余三分之一在高速公路下面,基本上没有什么视野可言。
在搭这段快线的过程中,心理作用的原因,只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列车开得太慢了,怎么还不到站……如果是上海的磁浮,这段距离的用时将缩短一倍,可能人能好受一点。
总而言之,全部轨道交通的时间加起来,大概2个小时,加上中间几次换乘的跋涉,那是相当酸爽。
大兴机场站的吊灯,非常美观。无论如何,总算是抵达大兴机场了,这段长途跋涉已经让人有很大的疲惫感。接下来是航站楼内的体验。
PART2:航站楼值机体验
从地铁层上到航站楼1层,1层扶梯上方的指示牌看似非常详细,但其实含糊不清,也不够一目了然,特别是对于国内出发的旅客。
“国内出发的旅客可在本层办理”——本层这么大,在本层的哪里办?给个方向箭头可以吗?
“F4国内出发”——F4怎么上去?电梯在哪里?楼梯又在哪里?左拐上楼还是右拐上楼还是前行上楼?把乘客运到一楼就不管了吗?
徘徊三秒之后,决定上四楼办手续。可我先得知道怎么才能上到四楼……
看到左侧有两部直梯,先过去看看,清洁大妈说“这两部电梯不到楼上”。
遂自己再寻找其他电梯,最终在左拐之后的不远处找到了一部可以直达四楼的电梯。
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番艰难跋涉,终于要抵达了国内出发层,我感觉自己胜利在望。
在出发层,再次迷失自我,再次怀疑人生。
与其他机场醒目地标识各航司的值机岛不同,新机场的出发层很难找到类似哪家公司在哪个岛的指示(后来得知密密麻麻集中显示在一个比较小的电子屏上,每个岛不是显示自己是哪家公司的柜台,而是统一显示这个东西)。
是的,刚到出发层就是下面这种感觉——白茫茫一片好干净。大盘在哪里呢?各航司值机岛的地图在哪里呢?各个值机岛的字母也太小了吧?大家看看这出发层多惜字如金,标识多么节约。你能看出来这些岛都是哪个航空公司的值机处吗?
一片迷茫中,看到了一个问询台,像是得到了救星,急匆匆冲过去问:“你好,请问中联航的值机岛是哪个?”
然后,她的回应方式惊到我了,她不是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开始对我展开调查:“先生您好,请问您去哪个城市啊?先生您的航班号是什么呀?您怎么称呼啊,我查下您的航班信息……”
这位姐姐坚持要帮我查询,我只好掏出手机念了一遍自己的航班信息,她确认有我的订票记录之后,回答:“K岛”。
我向K岛飞奔而去。
在K岛,我看到的是高科技把人类折腾得团团转的景象。前面一位大哥,办登机牌,托运行李,用了五六分钟才搞定。
箱子要这样摆才能扫描,背包要放到框子里才行,触摸屏要这样操作才不会报错,标签要那样贴才行,行李摆放不够靠中间……
人类在超前的高科技面前是如此地笨拙不堪。让乘客在值机柜台自己操作托运行李的结果是:旁边柜台工作人员必须手把手指导,值机效率下降了3倍不止。
办完值机,看到离飞机起飞还有大概1个小时左右,我想参观参观,于是问值机员“隔多久去安检往登机口走比较合适?”
值机员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先生,你赶紧去登机口吧,我们这里什么都没你想的那么好找……”多亏了她的忠告。
PART3:安检、候机体验
1、前往安检处的时候,同样遇到了标识不清的问题。从四楼下到三楼,扶梯前方上部悬挂的标识牌文字啰嗦不易理解,猜了半天到底是不是安检,且没有准确的方向标识,下了扶梯应该左转还是右转?下了扶梯之后,左顾右盼,总算看到安检人员,才搞清方向。
2、安检效率明显偏低,人脸识别和身份证扫描验证,看似自助,实际都需要工作人员在旁边指导;高大上的安检设备似乎反而需要更多时间;安检完的行李会自动分两个传送带传送,但是一会这边出行李,一会那边出行李:哪个传送带上的是乘客可以带走的,哪个传送带上的是需要复检的?乘客也很懵。
3、过了安检,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又成为了大问题,没有任何标识,需要找一下才能看到。
4、国内出发,不多说了,大家看下面我从高处拍的照片,玻璃外面的下面是过完安检之后的国内出发处,你能从里面找到较为清晰的方向指示牌吗?国内出发乘客就是从这里出发去四个不同的指廊,但是指廊的方向在哪里?没有显著的标识,第一时间很难看到。
下面是下去以后的国内出发处,站在我拍照的位置,你能找到方向指引标识吗?远处有。而我站立的地方,其实是应该通向不同指廊的,此处缺乏标识指引,乘客恐怕就要多走点路去找指廊了。
寻找指廊的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路标,而是像这样的奢侈品店。他们像胡乱放置的鹅卵石一样,不规则地分布在路的中央,乘客就像鹅卵石间的水流,得穿行而过,寻找辨认方向。这间LV店,就横在国内出发通向B指廊的正中间,想去B指廊就得从两侧绕着走,就是这么霸气。
5、指廊内,商业化更加肆无忌惮(由于标识难找,寻找登机口耽误时间,所以没来得及拍照,有机会大家自行体验吧),狭长的通道已经被店铺填满。指廊中间的步行道两侧看不到玻璃幕墙和墙外的风景,看到的是两排整齐的店铺绵延到头。登机口的数字隐藏期间,非常难找,我来回两趟,找了半天,才找到藏在商店之间的登机口。候机空间也被挤占得不像样子了。此处必须吐槽,你商业化我不反对,但麻烦能不能把沿途的登机口一个一个标识显著一些,让我们找起来方便一些?
PS,楼主作为北方人,这次国庆期间同时体验了浦东机场新开的卫星厅,不得不佩服上海人做事的精细,每到你需要了解该往那边走的时候,总能在最显著的位置找到方向指引。每到你对交通有疑问的时候,总能找到提示的文字信息。工作人员态度冷淡,但给的答案都很到位。这些细节,确实值得大咧咧的北方人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