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13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主要适用于制衣、食品加工、厂矿等场所。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主要分为锅炉蒸汽发生器和管状蒸汽发生器两种,其存在的问题是,锅炉蒸汽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要求严格、占用的空间较大且使用成本高,不利于小本生产经营。而管状蒸汽发生器由于其受形状的限制,其与水接触的面积较小,热交换的面积也相对较小,从而产生的蒸汽的速度较慢、蒸汽量较少,同时不能有效回收热能,不利于节省能源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包括从上至下适配安装的热能回收部、蒸汽腔、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沸腾腔;所述下盖内适配安装有燃烧器,所述上盖和下盖均呈“喇叭”状并密封安装;所述热能回收部包括尾气排放管、螺旋管、预热管和吸热片,所述螺旋管和预热管依次连通;所述螺旋管螺旋盘绕在所述尾气排放管的内壁上;所述吸热片外套在所述预热管外,所述预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沸腾腔连通,所述螺旋管的一端与进水阀端连通。
6.所述上盖的顶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蒸汽腔的顶面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通孔与所述沸腾腔依次连通。
7.所述蒸汽腔内设有水位感应器。
8.所述下盖的侧壁设有若干吸热槽,所述吸热槽呈“波浪”状间隔设置。
9.所述下盖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吸热块。
10.所述下盖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放热块。
11.所述上盖的形状跟随所述下盖的形状设置。
12.所述上盖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预热管适配安装。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有“喇叭”状的上盖和下盖,提高放热面积和吸热面积,使水快速沸腾产生蒸汽;上盖和下盖之间密闭安装,且两者之间设有沸腾腔,热量通过下盖传递到沸腾腔内,且下盖设有“波浪”形的吸热槽,吸热槽的上表面设有放热块,使沸腾腔内的水与下盖的接触面积更广,从而更快速、更均匀的吸收来自下盖的热量,换热率更高;2.设有尾气回收再利用的热能回收部,通过螺旋管盘绕在尾气排放管的内壁上,管与管之间的间隙便于尾气通过,使带有余热的尾气与螺旋管及预热管的接触面积
增大,更好吸收尾气中的热量,螺旋管及预热管中的水吸收热量后被预热,再进入到沸腾腔内,从而实现节能环保、能源再利用;3.吸热槽的底部设有吸热块,增加与燃烧器的接触,提高吸热率,从而提高换热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正面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侧面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分解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和下盖立体图。
18.图中附图标记:热能回收部1,尾气排放管11,吸热片13,螺旋管14,预热管15,蒸汽腔2,水位感应器21,蒸汽出口22,上盖3,通孔31,安装孔32,进水口33,上盖外沿34,下盖4,吸热槽41,吸热块42,放热块43,下盖外沿44,沸腾腔6。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图4所示,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其应用于蒸汽锅或蒸汽炉上,用于快速制造蒸汽进行加热。其包括从上至下适配安装的热能回收部1、蒸汽腔2、上盖3和下盖4。所述上盖3盖合在所述下盖4的上方,且所述上盖3和下盖4之间设有沸腾腔6。所述上盖3的形状跟随所述下盖4的形状设置。所述下盖4内适配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热能回收部1包括尾气排放管11、螺旋管14、预热管15和吸热片13,所述螺旋管14和预热管15依次连通,所述螺旋管14螺旋盘绕在所述尾气排放管11的内壁上,所述吸热片13外套在所述预热管15外,具体的,所述预热管15位于所述螺旋管14螺旋后形成的中空间隙内。所述预热管15的一端与所述沸腾腔6连通,所述螺旋管14的一端与进水阀端连通。通过螺旋管14与进水阀端连通,水依次经过所述螺旋管14、预热管15进入到沸腾腔6,燃烧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被所述下盖4吸收并与所述沸腾腔6内的水进行转化换热,使所述沸腾腔6内的水快速沸腾并产生蒸汽,蒸汽被收集到所述蒸汽腔2内并向外输出。
20.燃烧器燃烧后所产生的尾气中带有大量的余热,尾气穿过所述螺旋管14与尾气排放管1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螺旋管14的管与管之间的间隙,尾气与所述螺旋管14及预热管15的接触面积大,余热被所述螺旋管15及预热管15中的冷水吸收。进一步的,通过外在所述预热管15上的吸热片13吸收尾气中的余热,再与预热管15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尾气中的余热更充分的被利用于预热所述预热管15中的水。经过预热后的水通过预热管15进入到沸腾腔6内,从而使尾气中的余热被回收利用,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
21.如图2-图4所示,为了使所述沸腾腔6内的水能够快速加热沸腾产生蒸汽,所述上盖3和下盖4均呈上窄下宽的“喇叭”状并密封安装,具体的,可以是方形喇叭,也可以是圆形喇叭。所述上盖3和所述下盖4贴近安装,使所述沸腾腔6的容积较小且与所述下盖4的接触面积更大,换言之,其蓄水量也相对较小,当所述下盖4受到燃烧器加热时,所述沸腾腔6内的水能够快速受热并沸腾产生蒸汽。
22.所述上盖3的顶面设有若干通孔31,用于向上流通蒸汽。所述蒸汽腔2的顶面设有蒸汽出口22,所述蒸汽出口22、通孔31与所述沸腾腔6依次连通。
23.为了控制该蒸汽发生器的进水量,避免进水量过大,导致蒸汽产生慢,在所述蒸汽
腔2内设有水位感应器21,当水位蔓延至所述水位感应器21的位置时,水位感应器21随即传达信号至控制系统使进水阀端停止进水,从而使预热管15中的水停止进入沸腾室6。相应的,所述上盖3上对应所述水位感应器21的位置设有安装孔32,所述水位感应器21安装在所述蒸汽腔2的顶部并向下延伸至所述上盖3内。
24.为了提高换热率,使沸腾腔6内的水能够快速沸腾,所述下盖4的侧壁设有若干吸热槽41,所述吸热槽41呈“波浪”状间隔设置,增加水与所述下盖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水与所述下盖4的换热效率,加快水的沸腾速度。
25.进一步的,所述下盖4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放热块43。所述放热块43位于所述吸热槽41的顶面,进一步增加水与吸热槽41的接触面积。
26.同理的,为了增加所述下盖4与燃烧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所述下盖4的吸热率,在所述下盖4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吸热块42。具体的,所述吸热块42位于所述吸热槽41的底部。
27.为了使所述沸腾腔6更密闭,热量流失更少,所述上盖3的底部外沿设有向下翻的上盖外沿34。所述下盖4的外侧设有向外延伸的下盖外沿44,所述上盖外沿34密封盖合在所述下盖外沿44上。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适配安装的热能回收部(1)、蒸汽腔(2)、上盖(3)和下盖(4);所述上盖(3)和下盖(4)之间设有沸腾腔(6);所述下盖(4)内适配安装有燃烧器,所述上盖(3)和下盖(4)均呈“喇叭”状并密封安装;所述热能回收部(1)包括尾气排放管(11)、螺旋管(14)、预热管(15)和吸热片(13),所述螺旋管(14)和预热管(15)依次连通;所述螺旋管(14)螺旋盘绕在所述尾气排放管(11)的内壁上;所述吸热片(13)外套在所述预热管(15)外,所述预热管(15)的一端与所述沸腾腔(6)连通,所述螺旋管(14)的一端与进水阀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的顶面设有若干通孔(31),所述蒸汽腔(2)的顶面设有蒸汽出口(22),所述蒸汽出口(22)、通孔(31)与所述沸腾腔(6)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腔(2)内设有水位感应器(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的侧壁设有若干吸热槽(41),所述吸热槽(41)呈“波浪”状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吸热块(4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放热块(43)。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的形状跟随所述下盖(4)的形状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上设有进水口(33),所述进水口(33)与所述预热管(15)适配安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喇叭状蒸汽发生器,包括从上至下适配安装的热能回收部、蒸汽腔、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沸腾腔;所述下盖内适配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热能回收部包括尾气排放管、螺旋管、预热管和吸热片,所述吸热片外套在所述预热管外,所述预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沸腾腔连通,一端与进水阀端连通;通过设有“喇叭”状的上盖和下盖,提高放热面积和吸热面积,使水快速沸腾产生蒸汽;设有尾气回收再利用的热能回收部,对燃烧后的尾气内残存的热能回收利用,对水进行预热,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炳南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