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

未命名 07-30 阅读:8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药喷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豆通称黄豆,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密被褐色长硬毛,大豆在种植过后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虫类和细菌,影响大豆的生长,大豆的病虫害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危害很大,严重时减产损失达30%以上。大豆的病害有:大豆根腐病、线虫病、灰斑病、褐纹病、霜霉病等,虫害有潜根蝇、大豆蚜虫、食心虫等,需要对其进行农药的喷洒。
3.现有的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在对大豆进行喷洒时,其喷洒的范围有限,不能够根据大豆种植的宽度进行调节,同时也无法根据大豆的高度进行调节喷洒,进而影响农药的喷洒效果,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4.鉴于以上,我们提出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大豆的种植宽度和生长高度来调节农药喷洒范围和高度的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包括:底座、调节箱和调节喷洒组件,所述调节箱设于底座上方,所述底座顶端设有能够驱动调节箱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调节喷洒组件设于调节箱内,所述调节喷洒组件包括:双向螺杆、移动板、喷洒架和喷头,所述双向螺杆转动连接设于调节箱内,所述移动板呈对设置,且两个移动板分别螺纹连接设于双向螺杆的两段不同螺纹段上,所述喷洒架设于移动板的顶端,所述喷头设于喷洒架的底端;所述底座顶端设有农药箱,所述农药箱内设有能够为喷洒架提供农药的输送组件。
8.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输送管和连接软管,所述输送泵设于农药箱的顶端,所述输送管设于农药箱内,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输送泵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设于输送泵的出液端,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喷洒架相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设于底座顶端,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与调节箱的底端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箱内设有横杆,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设于横杆外壁。
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箱内设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杆的一端相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呈等间距排列设置。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4.1、通过设置调节喷洒组件,能够带动喷洒架的左右移动,进而能够带动喷头的左右移动,进而能够根据大豆种植的宽度对喷洒架的位置进行调节,扩大对大豆的喷洒范围,
提高了对大豆农药喷洒的效率,省时省力。
15.2、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能够带动调节箱的上下移动,进而能带动喷洒架和喷头的上下移动,进而能够根据大豆的高度,对喷洒架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提高了农药的喷洒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如图所示:1、底座;2、双向螺杆;3、移动板;4、喷洒架;5、喷头;6、农药箱;7、输送泵;8、输送管;9、连接软管;10、电动推杆;11、横杆;12、正反转电机;13、调节箱。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1.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如附图2所示,包括:底座1、调节箱13和调节喷洒组件,所述调节箱13设于底座1上方,所述调节喷洒组件设于调节箱13内,所述调节喷洒组件包括:双向螺杆2、移动板3、喷洒架4和喷头5,所述双向螺杆2转动连接设于调节箱13内,所述调节箱13内设有正反转电机12,所述正反转电机12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杆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移动板3呈对设置,且两个移动板3分别螺纹连接设于双向螺杆2的两段不同螺纹段上,所述调节箱13内设有横杆11,所述移动板3滑动连接设于横杆11外壁,所述喷洒架4设于移动板3的顶端,所述喷头5设于喷洒架4的底端,所述喷头5呈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农药箱6,所述农药箱6内设有能够为喷洒架4提供农药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7、输送管8和连接软管9,所述输送泵7设于农药箱6的顶端,所述输送管8设于农药箱6内,所述输送管8的一端与输送泵7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软管9的一端设于输送泵7的出液端,所述连接软管9的另一端与喷洒架4相连通,通过启动输送泵7,能够将农药箱6内的农药通过输送管8输送至连接软管9内,接着农药会进入到喷洒架4内,接着会通过喷头5喷向大豆;通过启动正反转电机12能够带动双向螺杆2的转动,接着在移动板3与横杆11滑动连接的配合下,双向螺杆2的转动能够带动移动板3的左右移动,进而能够带动喷洒架4和喷头5的左右移动,进而能够根据大豆种植的宽度对喷洒架4的位置进行调节,扩大对大豆的喷洒范围,提高了对大豆农药喷洒的效率,省时省力。
22.如附图1所示,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能够驱动调节箱13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
升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0,所述电动推杆10设于底座1顶端,所述电动推杆10的自由端与调节箱13的底端相连接;通过启动电动推杆10能够带动调节箱13的上下移动,进而能带动喷洒架4和喷头5的上下移动,进而能够根据大豆的高度,对喷洒架4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提高了农药的喷洒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3.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先根据大豆的生长高度,启动电动推杆10,对喷洒架4和喷头5的高度进行调节,直至调节至合适的高度,接着启动输送泵7,将农药箱6内的农药通过喷头5喷向大豆,接着根据大豆种植的宽度,启动正反转电机12,带动双向螺杆2的转动,双向螺杆2的转动能够带动移动块的左右移动,接着能够带动喷洒架4和喷头5的左右移动,进而能够根据大豆种植的宽度对喷洒架4的位置进行调节,扩大对大豆的喷洒范围,提高了对大豆农药喷洒的效率,省时省力。
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包括:底座(1)、调节箱(13)和调节喷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13)设于底座(1)上方,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能够驱动调节箱(13)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调节喷洒组件设于调节箱(13)内,所述调节喷洒组件包括:双向螺杆(2)、移动板(3)、喷洒架(4)和喷头(5),所述双向螺杆(2)转动连接设于调节箱(13)内,所述移动板(3)呈对设置,且两个移动板(3)分别螺纹连接设于双向螺杆(2)的两段不同螺纹段上,所述喷洒架(4)设于移动板(3)的顶端,所述喷头(5)设于喷洒架(4)的底端;所述底座(1)顶端设有农药箱(6),所述农药箱(6)内设有能够为喷洒架(4)提供农药的输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7)、输送管(8)和连接软管(9),所述输送泵(7)设于农药箱(6)的顶端,所述输送管(8)设于农药箱(6)内,所述输送管(8)的一端与输送泵(7)的进液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软管(9)的一端设于输送泵(7)的出液端,所述连接软管(9)的另一端与喷洒架(4)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0),所述电动推杆(10)设于底座(1)顶端,所述电动推杆(10)的自由端与调节箱(13)的底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13)内设有横杆(11),所述移动板(3)滑动连接设于横杆(11)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13)内设有正反转电机(12),所述正反转电机(12)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杆(2)的一端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5)呈等间距排列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药喷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大豆种植农药喷洒装置,包括:底座、调节箱和调节喷洒组件,所述调节喷洒组件包括:双向螺杆、移动板、喷洒架和喷头,通过设置调节喷洒组件,能够带动喷洒架的左右移动,进而能够带动喷头的左右移动,进而能够根据大豆种植的宽度对喷洒架的位置进行调节,扩大对大豆的喷洒范围,提高了对大豆农药喷洒的效率,省时省力;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能够带动调节箱的上下移动,进而能带动喷洒架和喷头的上下移动,进而能够根据大豆的高度,对喷洒架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提高了农药的喷洒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装置的实用性。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丽华 佟玲 陈明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