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12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厨房的环境的要求相应也会提高,目前市场上的蒸烤箱在烤制过程中以及烤制结束开门时刻,产生的油烟,一般都是直接排放到厨房中,使顾客的厨房环境变差。而蒸汽烹饪过程中以及蒸汽烹饪结束开门时刻,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也是直接排放到厨房中,让厨房的环境变得非常潮湿。而顾客长期在较差的厨房环境中烹饪,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有各种蒸汽冷凝系统,如有采用风帘阻隔开门时向上喷射的蒸汽以解决蒸汽扑面的问题,但仍然有较多的高温蒸汽从多处位置喷向室内,造成室内环境潮湿,橱柜易于损坏。有的采用滚筒等部件进行冷却,但占用体积大,不方便布置,且冷凝水不易收集。有的采用较长的导风板进行多级阻挡冷却,不仅风道体积较大,而且导风板容易出现局部过热而冷却效果不佳的现象。有的通过风机作为气体驱动源,配合导风板的使用来吸入外界的冷空气,并和蒸箱内胆中排出的水蒸气混合,从而达到降低排气温度的作用,但不能收集降温后气体中冷凝水的功能,会使冷凝水聚集在蒸烤箱的安装板上,冷凝水长时间聚集在安装板上会对金属造成腐蚀,此外,对于冷风混合的方式对蒸汽的冷凝效果也不佳。另外,现有大部分的蒸烤箱没有设置油烟过滤装置,即使设置有油烟过滤装置,也以过滤网为主,且过滤网采用开孔的平板结构,烘烤模式下,油烟通过时接触的冷凝面积小且时间短,难以有效拦截油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对油烟和水蒸气进行有效处理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包括有内胆,所述内胆的外部安装有排气风机,排气风机的入口与内胆排气口相连通,排气风机的出口与排气管的入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胆的上方安装有净化冷凝装置,所述净化冷凝装置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出风口和排水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排气管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蒸烤箱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净化冷凝装置包括有油烟催化分解组件、冷凝组件和风机组件,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的入口与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油烟催化分解组件的出口与所述冷凝组件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冷凝组件具有排风口和冷凝水排出口,所述排风口排出的气流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相汇合后吹向冷凝组件并在风机组件作用下从出风口排出,冷凝组件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出口排出后流入所述排水口。
5.优选地,所述净化冷凝装置包括有外罩,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冷凝组件和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外罩内部,外罩具有外罩底板,在所述外罩底板上安装有进风接头和排水接头,所述排气管的出口通过所述进风接头与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所述排水口与排水接头
相连通。
6.为了使净化冷凝装置内部的结构布局更为合理,所述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所述外罩的前侧,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设于外罩内部的左后侧,所述冷凝组件设于外罩内部的前侧并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冷凝组件的后侧并位于油烟催化分解组件的右侧,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和风机组件的右侧形成连通风机组件出口与出风口的排风通道。
7.为了使第二进风口吸入的冷空气能流经进风通道、排风通道后通过出风口排出,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有风机支架和安装在风机支架上方的离心风机,所述风机支架与外罩底板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所述离心风机卧式布置且进风口朝向所述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设于冷凝组件的后侧,所述第二进风口依次通过进风通道、排风通道与出风口相连通。
8.为了给催化分解模块提供高温环境,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包括有盒体、上层催化分解模块、下层催化分解模块和中间层加热管,所述盒体具有盒体进口和盒体出口,上层催化分解模块、下层催化分解模块和中间层加热管设于盒体内部,所述盒体进口与进风接头相连通,所述盒体出口与冷凝组件的入口相连通。在高温环境下,油烟催化分解组件可将内胆中排出的油烟经过催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9.为了防止净化冷凝装置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无法及时对高温水蒸气进行冷凝,所述盒体外包裹有隔热层。隔热层优选采用隔热棉。
10.冷凝组件可以有多种不同结构,优选地,所述冷凝组件包括有第一冷凝盒、第二冷凝盒、第三冷凝盒、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盒的入口与油烟催化分解组件的盒体出口相连通,第一冷凝盒的出口与第一冷凝管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凝管的出口与第二冷凝盒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凝盒的出口与第二冷凝管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凝管的出口与第三冷凝盒的入口相连通,第三冷凝盒的出口构成所述排风口。
11.为了提高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的冷凝效果,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横向布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后侧且相互错位布置。错位布置后,可以保证每根冷凝管均能被冷却到,从而提升冷凝效果。
12.为了使所述第二冷凝管自第二冷凝盒的所在侧向第三冷凝盒所在侧自下而上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冷凝管的下端口形成所述冷凝水排出口,所述第二冷凝盒所在侧的外罩底板上开有所述排水口。这样,冷凝组件产生的冷凝水从冷凝水排出口排出后可以顺利流入排水口。
13.进一步优选,所述外罩的前侧板为可拆卸的格栅板,所述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所述格栅板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通过在内胆上方安装净化冷凝装置,对烤制过程中以及烤制结束开门时刻的油烟进行催化分解,让用户只能闻到菜肴的香味而闻不到油烟味,在蒸制过程中以及蒸制结束开门时刻的水蒸气进行冷凝,让蒸制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水蒸气经过冷凝之后变成低温干燥的空气排放到厨房环境中,让厨房环境在整个烹饪过程中保持干爽的状态,让用户享受健康环保的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蒸烤箱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蒸烤箱去掉箱体左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化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所示净化冷凝装置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所示净化冷凝装置去掉风机密封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5所示净化冷凝装置去掉部分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5所示净化冷凝装置去掉栅格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图3所示净化冷凝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23.图9为图3所示净化冷凝装置的另一结构剖视图;
24.图10为图3所示净化冷凝装置的另一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蒸烤箱包括有内胆1,内胆1的外部安装有排气风机2,排气风机2的入口与内胆1排气口相连通,排气风机2的出口与排气管3的入口相连通,在内胆1的上方安装有净化冷凝装置4,排气管3出口排出的气流进入净化冷凝装置4。当排气风机2工作时,可以吸出内胆1中的热风和水蒸气。
27.如图3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净化冷凝装置4包括有外罩40,外罩40底部为外罩底板400,外罩40内部安装有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冷凝组件42和风机组件43。净化冷凝装置4具有第一进风口401、第二进风口402、出风口403和排水口404,第一进风口401和排水口404设于外罩底板400上。在外罩底板400上安装有进风接头44和排水接头45,排气管3的出口通过进风接头44与第一进风口401相连通,即进风接头44的上端与净化冷凝装置4相连通,下端与排气管3相连通,排水口404与排水接头45相连通。外罩40的前侧板为可拆卸的格栅板407,格栅板407可以通过卡扣安装在外罩40上,第二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设于格栅板407上,即第二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设于外罩40的前侧,第二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均与蒸烤箱外部空间相连通。蒸烤箱工作时,从第二进风口402吸入空气,从出风口403排出。
28.以图6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右,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设于外罩40内部的左后侧,冷凝组件42设于外罩40内部的前侧并靠近第二进风口402,风机组件43设于冷凝组件42的后侧并位于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的右侧,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和风机组件43的右侧形成排风通道405,风机组件43出口通过排风通道405与出风口403相连通。
29.本实施例的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包括有盒体411、上层催化分解模块412、下层催化分解模块413和中间层加热管414,盒体411外包裹有隔热层415,隔热层415可以采用隔热棉。隔热棉的作用是防止中间层加热管414工作时,整个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的温度过高,导致无法及时对高温水蒸气进行冷凝。
30.上层催化分解模块412、下层催化分解模块413和中间层加热管414设于盒体411内部。盒体411具有盒体进口和盒体出口,盒体进口即为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的入口,盒体出口即为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的出口,盒体进口通过外罩底板400上的第一进风口401与进风接头44相连通,盒体出口与冷凝组件42的入口相连通。
31.本实施例的冷凝组件42包括有第一冷凝盒421、第二冷凝盒422、第三冷凝盒423、第一冷凝管424和第二冷凝管425,第一冷凝盒421的入口即冷凝组件2的入口与油烟催化分
解组件41的盒体出口相连通,第一冷凝盒421的出口与第一冷凝管424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凝管424的出口与第二冷凝盒422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凝盒422的出口与第二冷凝管425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凝管425的出口与第三冷凝盒423的入口相连通,第三冷凝盒423的出口构成排风口426。第一冷凝管424和第二冷凝管425横向布置在第二进风口402的后侧,且相互错位布置,并且,第二冷凝管425自第二冷凝盒422的所在侧向第三冷凝盒423所在侧自下而上倾斜布置。如图6所示,第二冷凝管425的下端口形成冷凝水排出口427,第二冷凝盒422所在侧的外罩底板400上开有排水口404。排风口426排出的气流与第二进风口402进入的空气相汇合后吹向冷凝组件42并在风机组件43作用下从出风口403排出,冷凝组件42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出口427排出后流入排水口404,进而通过排水接头45流出,排水接头45通过冷凝水管与内胆下方的废水盒相连。
32.本实施例的风机组件43包括有风机支架431和安装在风机支架431上方的离心风机432,风机支架431与外罩底板400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406,离心风机432卧式布置且进风口朝向进风通道406,进风通道406设于冷凝组件42的后侧,第二进风口402依次通过进风通道406、排风通道405与出风口403相连通。
33.当蒸烤箱的烤功能开始工作时,排气风机2打开,将内胆1中的油烟排入上方的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的中间层加热管414开始工作,上层催化分解模块412和下层催化分解模块413提供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下催化分解模块可将内胆中排出的油烟进行催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风机组件43的离心风机432同时工作,该离心风机432的下方进风口将产生负压,吸入外界的冷空气穿过格栅板407的第二进风口402,经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分解后的热空气依次流经第一冷凝盒421、第一冷凝管424、第二冷凝盒422、第二冷凝管425和第三冷凝盒423后从排风口426排出,并混合外界的冷空气一起通过进风通道406后吸入离心风机432,进而通过排风通道405后从格栅板407的出风口403吹出。并且,风机密封罩433将整个离心风机432包住密封,确保风只能从下方的进风通道406进风,并只能从右侧的排风通道405出风。
34.当蒸烤箱的蒸功能开始工作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烹饪过食物之后,被排气风机2吸出内胆1,排至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中间层加热管414间歇性加热,维持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适当的温度,如80℃~100℃,绝大部分的水蒸气在此温度下,不会被冷凝,因此,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不会形成冷凝水。水蒸气依次流经第一冷凝盒421、第一冷凝管424、第二冷凝盒422、第二冷凝管425和第三冷凝盒423后从排风口426排出,并混合外界的冷空气一起通过进风通道406后吸入离心风机432,进而通过排风通道405后从格栅板407的出风口403吹出。该过程中会在第一冷凝盒421、第一冷凝管424、第二冷凝盒422、第二冷凝管425中形成冷凝水。离心风机432工作,吸入的冷空气不断对第一冷凝管424和第二冷凝管425进行冷却,确保冷凝管与冷凝管内部的水蒸气始终有温度差,可以持续对高温水蒸汽进行冷凝。由于第一冷凝管424和第二冷凝管425错位设计,保证每根冷凝管都能被冷却到,提高冷凝效率。
35.由于第二冷凝管425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产生的冷凝水不会从第二冷凝管425往第三冷凝盒423流,而是往第二冷凝盒422流,冷凝水在第二冷凝盒422汇聚。第一冷凝盒421中的冷凝水通过最低位置的冷凝管排到第二冷凝盒422。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出口427排出后流入排水口404,进而通过排水接头45流出,接着通过冷凝水管排入到废水盒,最终通过
排水泵排入下水道。
36.当烹饪结束前2~3分钟,气阀5打开,通过热风机扇叶产生的负压吸入外界的空气,挤出内胆1中的油烟或者水蒸气,同时排气风机2打开,吸出油烟或者水蒸气,通过一挤一吸,保证内胆1中的油烟和水蒸气能快速的排出内胆1,并通过净化冷凝系统的处理,从出风口203排出,当用户开门时,内胆1中已经没有油烟和水蒸气排出。
37.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技术特征:
1.一种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包括有内胆(1),所述内胆(1)的外部安装有排气风机(2),排气风机(2)的入口与内胆(1)排气口相连通,排气风机(2)的出口与排气管(3)的入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胆(1)的上方安装有净化冷凝装置(4),所述净化冷凝装置(4)具有第一进风口(401)、第二进风口(402)、出风口(403)和排水口(404),所述第一进风口(401)与排气管(3)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均与蒸烤箱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净化冷凝装置(4)包括有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冷凝组件(42)和风机组件(43),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的入口与第一进风口(401)相连通,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的出口与所述冷凝组件(42)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冷凝组件(42)具有排风口(426)和冷凝水排出口(427),所述排风口(426)排出的气流与所述第二进风口(402)进入的空气相汇合后吹向冷凝组件(42)并在风机组件(43)作用下从出风口(403)排出,冷凝组件(42)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出口(427)排出后流入所述排水口(4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冷凝装置(4)包括有外罩(40),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冷凝组件(42)和风机组件(43)安装在所述外罩(40)内部,外罩(40)具有外罩底板(400),在所述外罩底板(400)上安装有进风接头(44)和排水接头(45),所述排气管(3)的出口通过所述进风接头(44)与第一进风口(401)相连通,所述排水口(404)与排水接头(45)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设于所述外罩(40)的前侧,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设于外罩(40)内部的左后侧,所述冷凝组件(42)设于外罩(40)内部的前侧并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402),所述风机组件(43)设于所述冷凝组件(42)的后侧并位于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的右侧,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和风机组件(43)的右侧形成连通风机组件(43)出口与出风口(403)的排风通道(4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43)包括有风机支架(431)和安装在风机支架(431)上方的离心风机(432),所述风机支架(431)与外罩底板(400)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406),所述离心风机(432)卧式布置且进风口朝向所述进风通道(406),所述进风通道(406)设于冷凝组件(42)的后侧,所述第二进风口(402)依次通过进风通道(406)、排风通道(405)与出风口(403)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包括有盒体(411)、上层催化分解模块(412)、下层催化分解模块(413)和中间层加热管(414),所述盒体(411)具有盒体进口和盒体出口,上层催化分解模块(412)、下层催化分解模块(413)和中间层加热管(414)设于盒体(411)内部,所述盒体进口与进风接头(44)相连通,所述盒体出口与冷凝组件(42)的入口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烤箱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411)外包裹有隔热层(415)。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42)包括有第一冷凝盒(421)、第二冷凝盒(422)、第三冷凝盒(423)、第一冷凝管(424)和第二冷凝管(425),所述第一冷凝盒(421)的入口与油烟催化分解组件(41)的盒体出口相连通,第一冷凝盒(421)的出口与第一冷凝管(424)的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凝管(424)的出口与第二冷凝盒(422)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凝盒(422)的出口与第二冷凝管(425)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冷
凝管(425)的出口与第三冷凝盒(423)的入口相连通,第三冷凝盒(423)的出口构成所述排风口(42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管(424)和第二冷凝管(425)横向布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402)的后侧,且相互错位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管(425)自第二冷凝盒(422)的所在侧向第三冷凝盒(423)所在侧自下而上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冷凝管(425)的下端口形成所述冷凝水排出口(427),所述第二冷凝盒(422)所在侧的外罩底板(400)上开有所述排水口(404)。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40)的前侧板为可拆卸的格栅板(407),所述第二进风口(402)和出风口(403)设于所述格栅板(407)上。

技术总结
一种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包括有内胆,在内胆的上方安装有净化冷凝装置,所述净化冷凝装置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出风口和排水口,净化冷凝装置包括有油烟催化分解组件、冷凝组件和风机组件,内胆排出的气通过油烟催化分解组件、冷凝组件和风机组件后从出风口排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蒸烤箱的净化冷凝系统通过在内胆上方安装净化冷凝装置,对烤制过程中以及烤制结束开门时刻的油烟进行催化分解,让用户只能闻到菜肴的香味而闻不到油烟味,在蒸制过程中以及蒸制结束开门时刻的水蒸气进行冷凝,让蒸制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水蒸气经过冷凝之后变成低温干燥的空气排放到厨房环境中,让厨房环境在整个烹饪过程中保持干爽的状态。的状态。的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王武刚 付远华 姚青 关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3/7/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