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76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


背景技术:

2.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插座可以实现各种电器的通电,在日常生活中有种广泛应用。
3.相关技术中,生产车间内常配备各种各样的设备,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持续供电,因此,生产车间内的墙壁上多配置有插座,为保持生产的正常化运行,插座的数量将大于设备的数量,以在某一插座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更换设备设备电源所连接的插座,以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由于生产车间内的插座数量多于实际设备的数量,便会使得一些插座在未连接设备时处于闲置状态,同时,车间内也流动着大量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搬运货物或进行其他活动时,易不慎与闲置的插座接触,存在安全隐患,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低高度插座的安全性能,本技术提供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
6.本技术提供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安装于墙体内,所述安装壳体内部形成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开口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周壁套设有插座盖,所述插座盖通过转动轴与安装壳体形成相对转动,所述插座盖面向连接腔内部的表面设置有插座头,所述插座盖背离插座头的一面设置有弹性电极触片,所述安装壳体内部设置有通电组件,所述弹性电极触片转动朝向连接腔内部后与通电组件抵接,以用于将通电组件与插座头电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使用插座头时,插座头朝向连接腔内部设置,从而能够与外部空间进行隔绝,以降低生产车间中工作人员工作时误触插座而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提高了生产车间电路的安全性;当需要使用插座头时,便能够通过翻转插座盖,使得插座头转动180
°
后朝向外部设置,此时便能够对插头和插座头进行连接,并通过通电组件对插座头进行电连接,以实现对电器的供电,本技术的翻转式插座克服了传统的插座长期外露,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生产车间中电器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8.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竖直设置,所述安装壳体表面开设有自锁腔,所述转动轴端部穿过连接腔内壁并插设入自锁腔内,所述自锁腔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插座盖反转的自锁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竖直设置,相较转动轴的水平设置,能够克服重力给插座盖转动时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使得插座盖能够稳定转动;设置自锁组件,能够在插座盖转动后实现对插座盖的自锁,使得插座盖能够稳定住转动后的状态,提高本技术的翻
转式插座的使用安全性。
10.优选的,所述自锁组件包括棘爪、抵接片、弹性件和若干棘齿,所述棘爪转动连接于自锁腔背离连接腔的一侧内壁,所述抵接片连接于自锁腔背离连接腔的一侧内壁,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抵接片相连,另一端与棘爪相连,所述转动轴端壁开设有自锁孔,若干所述棘齿均连接于自锁孔内,若干所述棘齿沿自锁孔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棘爪、抵接片和弹性件均抵入自锁孔内,所述弹性件驱使棘爪与棘齿相抵。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座盖和转动轴沿一个方向转动后,便能够通过弹性件和棘爪抵接相应的棘齿,从而能够限制转动轴和插座盖反向转动,使得本技术的插座盖及插座头仅能够沿着一个方向进行转动,具有较强的自锁能力,从而能够在插座头通电使用时,提高安全性。
12.优选的,所述通电组件包括滑移块、电极柱、若干导电线和联动件,所述滑移块滑动连接于连接腔内,所述电极柱连接于滑移块面向插座盖的一面,若干所述导电线均穿过滑移块并与电极柱相连,所述电极柱与弹性电极触片抵接后,所述插座头与导电线电连接,所述联动件受控于转动轴,所述联动件驱使滑移块在插座盖转动时朝向插座盖的方向靠近或远离。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轴转动时,便会带动联动件启动,当插座盖转动180
°
时,联动件带动滑移块及电极柱朝向插座盖方向移动,最终实现电极柱与弹性电极触片的抵接,给插座头通电;当插座盖继续转动时,联动件便会带动滑移块朝向反方向移动,对插座头进行断电,当插座盖完全转动360
°
后,将会使得插座头再次朝向连接腔内部,从而能够依据转动轴的转动,同步对插座头进行供电或断电,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14.优选的,所述联动件包括凸块、抵接杆、推动片、复位件、主动齿条、传动齿轮和从动齿条,所述凸块连接于转动轴位于自锁腔内部分的周壁,所述连接腔内壁开设有联动腔,所述联动腔的长度方向与滑移块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抵接杆设置于自锁腔内,所述抵接杆一端穿过自锁腔内壁并插设入联动腔内,所述推动片连接于抵接杆位于自锁腔内的一端端壁,所述转动轴转动后凸块与推动片相抵,所述复位件套设于抵接杆位于自锁腔内的周壁,所述复位件一端与推动片相抵,另一端与自锁腔靠近联动腔的一端内壁相抵;所述主动齿条连接于抵接杆背离推动片的一端端壁,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连接于联动腔底壁,所述从动齿条连接于滑移块外壁,所述从动齿条与主动齿条相互平行,所述传动齿轮和从动齿条均与主动齿条相啮合,所述主动齿条和从动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插座头朝向连接腔内部设置,滑移块位于连接腔背离插座盖的一端,此时的凸块处于即将与推动片相抵的状态;当转动插座盖时,转动轴将会带动凸块转动,凸块正式与推动片抵接,从而使得抵接杆朝向联动腔的方向移动,并使得复位件积攒弹性势能,此时的主动齿条便会跟随抵接杆移动,通过与传动齿轮的抵接关系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借助传动齿轮的传动效果,使得从动齿条能够沿着与主动齿轮平行却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带动滑移块朝向插座盖的方向移动,当插座盖转动180
°
后,电极柱将会与弹性电极触片相抵,实现对插座头的通电;当插座盖继续转动后,凸块将会脱离与推动片的抵接,复位件驱使抵接杆复位,传动齿轮反转,使得滑移块远离弹性电极触片,对插座头进行断电;本技术的联动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能够跟随插座盖的转动同步对插座头供电或断电,无需动力元件操控,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较高。
16.优选的,所述滑移块侧壁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腔内壁开设有供限位块嵌设并滑移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滑移块的滑动方向一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块并开设限位槽,能够使得滑移块能够沿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作稳定移动,从而便能够使得电极柱在跟随滑移块移动后能够稳定且准确地与弹性电极触片相抵,使得插座头能够稳定地通电,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和实用性。
18.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底壁转动连接有若干缓冲球,所述缓冲球周壁与限位块相抵。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缓冲球便能够在滑移块移动时,减小限位块与限位槽底壁之间的磨损,保护限位块结构,提高滑移块滑动的顺畅性,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性。
20.优选的,所述通电组件还包括束线结构,所述束线结构包括绕线轮和复位扭簧,所述绕线轮转动连接于连接腔内壁,所述绕线轮位于滑移块背离插座盖的一侧,若干所述导电线均缠绕并经过绕线轮周壁后与电极柱相连,所述复位扭簧与绕线轮相连,所述复位扭簧驱使绕线轮在滑移块朝向背离插座盖方向移动时对导电线进行收卷。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移块朝向插座盖方向移动时,导电线将会带动绕线轮转动,从而对绕线轮上的导电线进行放卷,并使得复位扭簧积攒弹性势能;当滑移块朝向背离插座盖的方向移动时,复位扭簧便能够释放自身所积蓄的弹性势能,使得绕线轮反向转动,从而实现对导电线的收卷,通过设置束线结构,便能够实现对连接腔内的导电线的收束,从而既能够降低导电线的磨损,保护导线线结构,也能够提高连接腔内部的整洁度和安全性。
22.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表面转动连接有若干限位片,若干所述限位片转动后均可与插座盖表面相抵。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技术的翻转式插座使用年限较长,转动轴与安装壳体转动连接处出现松动后,设置限位片便能够对插座盖进行限位,以限制插座盖的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翻转式插座的安全性。
24.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表面转动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盖设于插座盖表面。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护盖能够对插座盖整体进行保护,能够保护插座盖的结构完全性,也能够进一步降低误触插座头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插座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不需要使用插座头时,插座头朝向连接腔内部设置,从而能够与外部空间进行隔绝,以降低生产车间中工作人员工作时误触插座而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提高了生产车间中电路的安全性;当需要使用插座头时,便能够通过翻转插座盖,使得插座头转动180
°
后朝向外部设置,此时便能够对插头和插座头进行连接,并通过通电组件对插座头进行电连接,以实现对电器的供电,本技术的翻转式插座克服了传统的插座长期外露,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生产车间中电器设备使用的安全性;2.本技术的自锁组件和联动件之间存在联动关系,便能够控制通电组件的启闭,初始状态下,插座头朝向连接腔内部设置,滑移块位于连接腔背离插座盖的一端,此时的凸块处于即将与推动片相抵的状态;当转动插座盖时,转动轴将会带动凸块转动,凸块正式与推动片抵接,从而使得抵接杆朝向联动腔的方向移动,当插座盖转动180
°
后,电极柱将会与
弹性电极触片相抵,实现对插座头的通电;当插座盖继续转动后,凸块将会脱离与推动片的抵接,复位件驱使抵接杆复位,传动齿轮反转,使得滑移块远离弹性电极触片,对插座头进行断电,本技术的联动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能够跟随插座盖的转动同步对插座头供电或断电,无需动力元件操控,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插座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通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壳体;11、连接腔;12、转动轴;121、自锁孔;13、自锁腔;14、联动腔;15、限位槽;16、缓冲球;2、插座盖;21、插座头;22、弹性电极触片;3、通电组件;31、滑移块;311、限位块;32、电极柱;33、导电线;34、联动件;341、凸块;342、抵接杆;343、推动片;344、复位件;345、主动齿条;346、传动齿轮;347、从动齿条;35、束线结构;351、绕线轮;352、复位扭簧;4、自锁组件;41、棘爪;42、抵接片;43、弹性件;44、棘齿;5、限位片;6、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参照图1,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包括安装壳体1,墙体上开槽,以供安装壳体1安装,安装壳体1通过螺栓连接于墙体上;安装壳体1内部形成连接腔11,连接腔11开口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周壁套设有插座盖2,插座盖2通过转动轴12与安装壳体1形成相对转动,插座盖2可以通过转动轴12实现在连接腔11开口处的360
°
转动,以便于后续对安装壳体1内部进行消杀处理,就有较高的实用性;转动轴12竖直设置,从而相较水平设置的转动轴12,能够抵消重力对转动轴12转动时造成的影响,提高翻转稳定性。
35.参照图1,安装壳体1表面转动连接有若干限位片5,限位片5均为具有弹性的金属片,限位片5转动后均可与插座盖2表面相抵,从而对插座盖2进行限位,以防止转动轴12与安装壳体1之间的连接老化,导致插座盖2松动易自行转动的问题,提高安全性;安装壳体1表面转动连接有防护盖6,防护盖6盖设于插座盖2表面,从而能够对插座盖2与外部空间进行隔绝,以保护插座盖2的安全性。
36.参照图1和图2,插座盖2面向连接腔11内部的表面设置有插座头21,插座盖2背离插座头21的一面设置有弹性电极触片22,弹性电极触片22未与插座盖2连接的一端翘起,另一端则是穿过插座盖2与插座头21连接,当弹性电极触片22通电后,便能够实现对插座头21的通电。
37.参照图3和图4,安装壳体1表面开设有两个自锁腔13,两个自锁腔13自上而下设置,转动轴12位于两侧的自锁腔13之间,转动轴12端部穿过连接腔11内壁并插设入相应的自锁腔13内,每一自锁腔13内均设置有用于限制插座盖2反转的自锁组件4,以此提高插座
盖2的稳定能力,使得插座头21能够翻转出来后稳定使用。
38.参照图3和图4,自锁组件4包括棘爪41、抵接片42、弹性件43和若干棘齿44,转动轴12端壁开设有自锁孔121,若干棘齿44均一体成型于自锁孔121内,若干棘齿44沿自锁孔12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棘爪41转动连接于自锁腔13背离连接腔11的一侧内壁,并抵入自锁孔121内,抵接片42一体成型于自锁腔13背离连接腔11的一侧内壁,弹性件43一端通过胶粘与抵接片42相连,另一端通过胶粘与棘爪41相连,弹性件43处于压缩状态,在弹性件43的驱使下,棘爪41始终有着朝向棘齿44方向运动的趋势,当转动轴12转动后,棘爪41便会与其中一个棘齿44相卡接,从而限制转动轴12或是插座盖2反转,提高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
39.参照图3和图4,安装壳体1内部设置有通电组件3,通电组件3可朝向插座盖2方向移动,插座盖2翻转180
°
后,使得弹性电极触片22朝向通电组件3的方向,弹性电极触片22与通电组件3抵接后,插座头21得以通电。
40.参照图3和图4,通电组件3包括滑移块31、电极柱32、若干导电线33、联动件34和束线结构35,滑移块31滑动连接于连接腔11内,电极柱32连接于滑移块31面向插座盖2的一面,滑移块31侧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块311,连接腔11内壁开设有供限位块311嵌设并滑移的限位槽15,限位槽15的长度方向与滑移块31的滑动方向一致,限位槽15底壁转动连接有若干缓冲球16,以降低限位块311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从而能够使得滑移块31能够稳定地沿着限位槽15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便能够使得滑移块31移动后,使得电极柱32能够精准地与弹性电极触点相抵,以提高本技术的翻转式插座的使用精准性和稳定性。
41.参照图4,若干导电线33均穿过滑移块31并与电极柱32相连,电极柱32与弹性电极触片22抵接后,插座头21与导电线33电连接,使得插座头21能够得到供电,以对电器进行供电;束线结构35包括绕线轮351和复位扭簧352,绕线轮351转动连接于连接腔11内壁,绕线轮351位于滑移块31背离插座盖2的一侧,若干导电线33均缠绕并经过绕线轮351周壁后与电极柱32相连,复位扭簧352连接于绕线轮351与连接腔11内壁的转动连接处,复位扭簧352驱使绕线轮351在滑移块31朝向背离插座盖2方向移动时对导电线33进行收卷,从而便能够对导电线33进行归置,防止导电线33松散而引起的安全隐患,以提高本技术的翻盖式插座使用时的安全性。
42.参照图4和图5,联动件34受控于转动轴12,联动件34包括凸块341、抵接杆342、推动片343、复位件344、主动齿条345、传动齿轮346和从动齿条347,凸块341一体成型于转动轴12位于自锁腔13内部分的周壁,当转动轴12转动时,便能够带动凸块341进行转动;连接腔11内壁开设有联动腔14,联动腔14的长度方向与滑移块31的滑动方向一致,抵接杆342设置于自锁腔13内,抵接杆342一端穿过自锁腔13内壁并插设入联动腔14内并可沿这联动腔14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推动片343一体成型于抵接杆342位于自锁腔13内的一端端壁,凸块341跟随转动轴12转动后可与推动片343抵接,从而使得抵接杆342在联动腔14内进行滑动,复位件344套设于抵接杆342位于自锁腔13内的周壁,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44为弹簧,复位件344一端通过胶粘与推动片343相抵,另一端通过胶粘与自锁腔13靠近联动腔14的一端内壁相抵,当推动片343被凸块341抵接移动后,将会使得复位件344被压缩,为后续进行复位时积攒弹性势能,以便进行复位;参照图4和图5,主动齿条345通过焊接连接于抵接杆342背离推动片343的一端端壁,主动齿条345可以在联动腔14内进行滑移,传动齿轮346转动连接于联动腔14底壁并与
主动齿条345相互啮合,从动齿条347通过焊接连接于滑移块31靠近传动齿轮346的一侧外壁,从动齿条347与传动齿轮346相互啮合,从动齿条347与主动齿条345相互平行,当主动齿条345驱使传动齿轮346转动后,从动齿条347的移动方向与主动齿条345的运动方向将会相反,从而便能够带动滑移块31在连接腔11内滑动,由此使得滑移块31朝向插座盖2的方向移动,最终使得电极柱32能够和弹性电极触片22相抵,为插座头21实现稳定供电。
43.本技术实施例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的实施原理为:当不需要使用插座头21时,插座头21朝向连接腔11内部设置,由此便能够将插座头21与外界进行隔绝,从而降低人员误触插座头21导致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以提高安全性;当需要使用插座头21时,通过翻转插座盖2,使得插座盖2发生180
°
的转动后,插座头21便会朝向外部设置,在此过程中,转动轴12的转动带动了联动件34的触发,使得滑移块31能够带动电极柱32朝向弹性电极触片22的方向移动,并在插座盖2完成180
°
转动后,使得电极柱32能够与弹性电极触片22之间相互抵接,从而使得插座头21能够通电;当插座盖2继续转动时,凸块341失去了与推动块之间的抵接关系,推动块此时便会在复位件344的弹性势能下朝向背离联动腔14的方向回弹,此时的联动件34中的传动齿轮346将会反向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轮346和主动齿条345、从动齿条347之间的啮合关系,使得滑移块31能够复位,并断开电极柱32与弹性电极触片22之间的连接,实现对插座头21的断电,能够有效提高插座使用完成之后的安全性。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1),所述安装壳体(1)安装于墙体内,所述安装壳体(1)内部形成连接腔(11),所述连接腔(11)开口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周壁套设有插座盖(2),所述插座盖(2)通过转动轴(12)与安装壳体(1)形成相对转动,所述插座盖(2)面向连接腔(11)内部的表面设置有插座头(21),所述插座盖(2)背离插座头(21)的一面设置有弹性电极触片(22),所述安装壳体(1)内部设置有通电组件(3),所述弹性电极触片(22)转动朝向连接腔(11)内部后与通电组件(3)抵接,以用于将通电组件(3)与插座头(21)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2)竖直设置,所述安装壳体(1)表面开设有自锁腔(13),所述转动轴(12)端部穿过连接腔(11)内壁并插设入自锁腔(13)内,所述自锁腔(13)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插座盖(2)反转的自锁组件(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组件(4)包括棘爪(41)、抵接片(42)、弹性件(43)和若干棘齿(44),所述棘爪(41)转动连接于自锁腔(13)背离连接腔(11)的一侧内壁,所述抵接片(42)连接于自锁腔(13)背离连接腔(11)的一侧内壁,所述弹性件(43)一端与抵接片(42)相连,另一端与棘爪(41)相连,所述转动轴(12)端壁开设有自锁孔(121),若干所述棘齿(44)均连接于自锁孔(121)内,若干所述棘齿(44)沿自锁孔(12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棘爪(41)、抵接片(42)和弹性件(43)均抵入自锁孔(121)内,所述弹性件(43)驱使棘爪(41)与棘齿(44)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组件(3)包括滑移块(31)、电极柱(32)、若干导电线(33)和联动件(34),所述滑移块(31)滑动连接于连接腔(11)内,所述电极柱(32)连接于滑移块(31)面向插座盖(2)的一面,若干所述导电线(33)均穿过滑移块(31)并与电极柱(32)相连,所述电极柱(32)与弹性电极触片(22)抵接后,所述插座头(21)与导电线(33)电连接,所述联动件(34)受控于转动轴(12),所述联动件(34)驱使滑移块(31)在插座盖(2)转动时朝向插座盖(2)的方向靠近或远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34)包括凸块(341)、抵接杆(342)、推动片(343)、复位件(344)、主动齿条(345)、传动齿轮(346)和从动齿条(347),所述凸块(341)连接于转动轴(12)位于自锁腔(13)内部分的周壁,所述连接腔(11)内壁开设有联动腔(14),所述联动腔(14)的长度方向与滑移块(31)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抵接杆(342)设置于自锁腔(13)内,所述抵接杆(342)一端穿过自锁腔(13)内壁并插设入联动腔(14)内,所述推动片(343)连接于抵接杆(342)位于自锁腔(13)内的一端端壁,所述转动轴(12)转动后凸块(341)与推动片(343)相抵,所述复位件(344)套设于抵接杆(342)位于自锁腔(13)内的周壁,所述复位件(344)一端与推动片(343)相抵,另一端与自锁腔(13)靠近联动腔(14)的一端内壁相抵;所述主动齿条(345)连接于抵接杆(342)背离推动片(343)的一端端壁,所述传动齿轮(346)转动连接于联动腔(14)底壁,所述从动齿条(347)连接于滑移块(31)外壁,所述从动齿条(347)与主动齿条(345)相互平行,所述传动齿轮(346)和从动齿条(347)均与主动齿条(345)相啮合,所述主动齿条(345)和从动齿条(347)的运动方向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块(31)侧壁设置有限位块(311),所述连接腔(11)内壁开设有供限位块(311)嵌设并滑移的限位槽
(15),所述限位槽(15)的长度方向与滑移块(31)的滑动方向一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5)底壁转动连接有若干缓冲球(16),所述缓冲球(16)周壁与限位块(311)相抵。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组件(3)还包括束线结构(35),所述束线结构(35)包括绕线轮(351)和复位扭簧(352),所述绕线轮(351)转动连接于连接腔(11)内壁,所述绕线轮(351)位于滑移块(31)背离插座盖(2)的一侧,若干所述导电线(33)均缠绕并经过绕线轮(351)周壁后与电极柱(32)相连,所述复位扭簧(352)与绕线轮(351)相连,所述复位扭簧(352)驱使绕线轮(351)在滑移块(31)朝向背离插座盖(2)方向移动时对导电线(33)进行收卷。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表面转动连接有若干限位片(5),若干所述限位片(5)转动后均可与插座盖(2)表面相抵。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表面转动连接有防护盖(6),所述防护盖(6)盖设于插座盖(2)表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能隐藏插头的翻转式插座,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其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安装于墙体内,所述安装壳体内部形成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开口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周壁套设有插座盖,所述插座盖通过转动轴与安装壳体形成相对转动,所述插座盖面向连接腔内部的表面设置有插座头,所述插座盖背离插座头的一面设置有弹性电极触片,所述安装壳体内部设置有通电组件,所述弹性电极触片转动朝向连接腔内部后与通电组件抵接,以用于将通电组件与插座头电连接。本申请具有翻转隐藏插座头,提高插座使用安全性的效果。提高插座使用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赖钊坚 朱楠 邵丽娟 陈伟晓 张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艾美卫信生物药业(浙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3/7/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