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107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2.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设置,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安装在户外的断路器遭受雨水侵蚀而损坏,通常会将断路器安装在防水外壳内,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但若周围和防水外壳内的环境较为潮湿,湿气仍然能够进入断路器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导致线路受潮短路,致使断路器损坏,因此提出一种防水型断路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断路器周围和防水外壳内的环境较为潮湿,湿气仍然能够进入断路器的接线口和出线口,导致线路受潮短路,致使断路器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型断路器。
4.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包括:
6.断路器本体,其上扣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进线口和出线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防水件,所述防水件包括开设在壳体上的滑槽、均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的两个封堵块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正反丝杆,两个所述封堵块分别与正反丝杆的正反螺纹段螺纹配合,两个所述封堵块的相对侧均构造有呈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封堵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7.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正反丝杆之间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正反丝杆相对端的插杆与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构造有插接槽,所述插杆上设置有凸条且二者均与插接槽插接配合。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密封塞。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以及密封塞的材质均为三元乙丙橡胶。
11.进一步地,所述断路器本体的相背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壳体的相背侧均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作用于定位孔的锁定件,通过锁定件将断路器本体与壳体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
12.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固定架上的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与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定位孔插接配合,所述楔形块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套设在滑杆上的复位弹簧。
13.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块、滑杆以及限位块之间依次形成台阶状结构。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壳体与防水件的设计,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湿气进入断路器本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从而避免线路受潮短路,避免断路器本体损坏,因此更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立体图;
16.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是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18.图4是本技术立体剖视图;
19.图5是本技术图4中c处的放大图;
20.附图标记:1、断路器本体;2、壳体;3、防水件;301、滑槽;302、封堵块;303、正反丝杆;304、凹槽;305、第一密封垫;306、第二密封垫;4、传动件;401、插杆;402、连接杆;403、插接槽;404、凸条;5、通孔;6、密封塞;7、定位孔;8、固定架;9、锁定件;901、滑杆;902、限位块;903、楔形块;90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其上扣设有壳体2,断路器本体1与壳体2均呈竖直方向,断路器本体1的顶部构造有多个进线口,底部构造有与进线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出线口,壳体2上设置有与进线口和出线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防水件3,防水件3包括开设在壳体2上的滑槽301、均滑动设置在滑槽301内的两个封堵块302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2上的正反丝杆303,滑槽301沿水平方向且与进线口或出线口连通,封堵块302沿水平方向滑动,正反丝杆303呈水平方向,两个封堵块302分别与正反丝杆303的正反螺纹段螺纹配合,两个封堵块302的相对侧均构造有呈半圆形的凹槽304,凹槽30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垫305,第一密封垫305固设在凹槽304内,封堵块30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垫306,第二密封垫306固设在封堵块302靠近进线口或出线口的一侧,在初始状态下,壳体2与断路器本体1分离,位于同一滑槽301内的两个封堵块302相互远离,在安装时,先将断路器本体1安装在防水外壳内,将壳体2扣设在断路器本体1上,使多个滑槽301分别与多个进线口以及多个出线口一一对应连通,之后可在断路器本体1上正常接线,待接线完成后,分别正向转动多个正反丝杆303,位于同一滑槽301内的两个封堵块302会分别因正反螺纹作用而同步反向滑动至相互靠近,直至两个封堵块302的相背侧处于贴合状态,两个凹槽304连通并形成一个整圆,此整圆的直径与断路器本体1进线口或出线口外接的电线直径相同,但由于凹槽304内固设有第一密封垫305,因此第一密封垫305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形变并紧贴电线的外表面,从而起到密封防水作用,与此同时,通过两个封堵块302与两个第二密封垫306,将进线口或出线口进行封堵,从而起到密封防水作用,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湿气进入断路器本体1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从而避免线路受潮短路,避免断路器本体1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壳体2与防水件3的设计,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湿气进入断路器本体1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从而避免线路受潮短路,避免断路器本体1损坏,因此更具有实用性。
23.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正反丝杆303之间通过传动件4传动连接,参照上文,待接线完成后,仅需依次正向转动断路器本体1顶部和底部的其中一个正反丝杆303,通过传动件4的设计,即可实现相邻两个正反丝杆303的同步转动,从而使操作更加方
便,在实际使用时,应在壳体2上加装两个防水电机,使其中一个防水电机的输出轴与断路器本体1顶部的其中一个正反丝杆303连接,使另一个防水电机的输出轴与断路器本体1底部的其中一个正反丝杆303连接,在壳体2的外部加装湿度传感器,在断路器本体1内部加装通信控制模块,使通信控制模块分别与两个防水电机以及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通过位于壳体2外部的湿度传感器对外界环境的湿度进行检测并生成外界湿度信号,外界湿度信号可以通过通信控制模块变化后将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发送到远程的监控端,以便于在外界环境的湿度较大时,及时进行报警,同时通过通信控制模块触发两个防水电机的打开和关闭,以实现在外界环境的湿度较大时,自动将进线口与出线口进行封堵,通信控制模块具有供电、通信、控制等功能,监控端还可以根据天气预报等信息,发送控制命令到通信控制模块,自动远程操控进线口与出线口的封堵与打开,实现远程控制。
24.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4分别设置在两个正反丝杆303相对端的插杆401与连接杆402,插杆401与连接杆402均呈水平方向且分别固设在相邻两个正反丝杆303的相对端,连接杆402上构造有插接槽403,插杆401上设置有凸条404且二者均与插接槽403插接配合,凸条404沿连接杆402的长度方向固设在其之上,当其中一个正反丝杆303转动时,会带动插杆401与凸条404一同转动,由于连接杆402和凸条404均插接在插接槽403,因此会带动连接杆402与另一个正反丝杆303一同转动,以实现相邻两个正反丝杆303的同步转动。
25.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通孔5内插接有密封塞6,在现有技术中,断路器本体1上构造有与进线口和出线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螺栓孔,通过向螺栓孔内拧紧螺栓,实现对电线的固定,通孔5的数量与螺栓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参照上文,在将壳体2扣设在断路器本体1上时,使多个通孔5分别与多个螺栓孔一一对应连通,之后即可正常向螺栓孔内拧紧螺栓,对电线进行固定,待固定完成后,将多个密封塞6一一插接到多个通孔5内,以实现对通孔5与螺栓孔的密封防水,避免湿气对螺栓造成锈蚀,延长螺栓的使用寿命。
26.如图1-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垫305、第二密封垫306以及密封塞6的材质均为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材质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第一密封垫305、第二密封垫306以及密封塞6的使用寿命,从而进一步提升密封防水效果。
27.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本体1的相背侧均开设有定位孔7,定位孔7呈水平方向,壳体2的相背侧均设置有固定架8,两个固定架8分别固设在壳体2的相背侧,固定架8上设置有作用于定位孔7的锁定件9,通过锁定件9将断路器本体1与壳体2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参照上文,在将壳体2扣设在断路器本体1上时,通过两个锁定件9分别作用于两个定位孔7,以实现将断路器本体1与壳体2进行锁定,避免壳体2脱离断路器本体1,从而保证密封防水效果,反之,也可通过两个锁定件9分别作用于两个定位孔7,以实现将断路器本体1与壳体2解除锁定,再将壳体2从断路器本体1上拔除,即可完成壳体2与断路器本体1的拆卸分离。
28.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件9包括滑动设置在固定架8上的滑杆901,滑杆901呈水平方向,滑杆9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902与楔形块903,楔形块903与定位孔7插接配合,楔形块903与固定架8之间设置有套设在滑杆901上的复位弹簧904,参照上文,在
初始状态下,限位块902靠近固定架8,复位弹簧904处于自然状态,在将壳体2扣设在断路器本体1上时,楔形块903的斜面会与断路器本体1接触,通过斜面的过渡作用,迫使楔形块903、滑杆901以及限位块902一同沿水平方向运动,限位块902远离固定架8,复位弹簧904处于被挤压状态,当壳体2完全扣设在断路器本体1上时,复位弹簧904会因被挤压而复位至自然状态,楔形块903、滑杆901以及限位块902一同沿先前运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楔形块903插接到定位孔7内,此时由于受到楔形块903的阻挡,故壳体2无法脱离断路器本体1,以实现将二者进行锁定,反之,反向拉动两个限位块902,直至两个楔形块903分别退出两个定位孔7,即可将壳体2从断路器本体1上拔除,即可完成壳体2与断路器本体1的拆卸分离。
29.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楔形块903、滑杆901以及限位块902之间依次形成台阶状结构,参照上文,当楔形块903、滑杆901以及限位块902一同运动时,通过台阶状结构的设计,可以对三者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三者脱离原本的运动轨迹。
3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本体(1),其上扣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与进线口和出线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防水件(3),所述防水件(3)包括开设在壳体(2)上的滑槽(301)、均滑动设置在滑槽(301)内的两个封堵块(302)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2)上的正反丝杆(303),两个所述封堵块(302)分别与正反丝杆(303)的正反螺纹段螺纹配合,两个所述封堵块(302)的相对侧均构造有呈半圆形的凹槽(304),所述凹槽(30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垫(305),所述封堵块(30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垫(3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正反丝杆(303)之间通过传动件(4)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4)分别设置在两个正反丝杆(303)相对端的插杆(401)与连接杆(402),所述连接杆(402)上构造有插接槽(403),所述插杆(401)上设置有凸条(404)且二者均与插接槽(403)插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所述通孔(5)内插接有密封塞(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305)、第二密封垫(306)以及密封塞(6)的材质均为三元乙丙橡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相背侧均开设有定位孔(7),所述壳体(2)的相背侧均设置有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上设置有作用于定位孔(7)的锁定件(9),通过锁定件(9)将断路器本体(1)与壳体(2)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9)包括滑动设置在固定架(8)上的滑杆(901),所述滑杆(9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902)与楔形块(903),所述楔形块(903)与定位孔(7)插接配合,所述楔形块(903)与固定架(8)之间设置有套设在滑杆(901)上的复位弹簧(90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水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903)、滑杆(901)以及限位块(902)之间依次形成台阶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水型断路器,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断路器本体,其上扣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进线口和出线口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防水件,所述防水件包括开设在壳体上的滑槽、均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的两个封堵块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正反丝杆,两个所述封堵块分别与正反丝杆的正反螺纹段螺纹配合,两个所述封堵块的相对侧均构造有呈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封堵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垫。本申请在使用时,通过壳体与防水件的设计,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湿气进入断路器本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从而避免线路受潮短路,避免断路器本体损坏,因此更具有实用性。更具有实用性。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森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