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称重的挂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7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挂梁起重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称重的挂梁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进步,物料搬运系统逐渐向无人化、智能化发展,这就要求物料搬运系统能够精确的知道所吊物品的重量,以便做出合适的动作;传统的挂梁起重机在卷筒下设置了超载限制器,在称重时,将下部吊具本体一并称量,吊具本体自重会大大影响称量精度,无法满足精确称量数据,以供智能管控的要求;
3.公告号为cn20408565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板钩无线数传式吊具秤,将挂梁与板钩通过铰轴连接,并通过称重传感器对应铰轴处,来测量板钩及其吊装的重量,减少了吊具的影响;但是对于挂梁起重机的应用而言,缺陷有二:第一,现有板钩和铰轴的连接方式容易因为吊装晃动,造成测量不准确,且仅通过单个铰轴连接的连接强度也有不足;第二,现有板钩与挂梁之间拆装不便,且每次拆装都需要重新调整称重传感器与铰轴接触后的称重基准。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称重的挂梁结构,能够调高称重精度,且便于挂梁拆装维护。
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包含挂梁本体和滑轮梁;所述挂梁本体包含中间梁和对称固定于中间梁两侧的四个侧耳座;所述侧耳座包含两个板面间隔对应的耳板,两个耳板的板面均设有相互对应的耳孔,两个耳孔中穿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套设有两个衬套,所述衬套的外壁与相应耳孔内壁间隙配合,两个耳板的外板面下部均设有用于限制相应衬套轴向移动的轴端卡板,两个耳板的外板面上部均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测量面与相应的衬套外壁对应接触;所述滑轮梁的底面对应每个侧耳座均设有用于套装相应连接轴中部轴身的吊耳架。
7.进一步,位于中间梁同侧的两个侧耳座分别对称固定于中间梁两端。
8.进一步,所述侧耳座的两个耳板均与中间梁的相应侧壁垂直固定,且两个耳板的下端通过横板对应连接。
9.进一步,所述连接轴与相应衬套过渡配合。
10.进一步,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测量面设为对应衬套外壁的弧面。
11.进一步,位于中间梁同侧的两个连接轴同轴线,且相互对应的轴端通过过渡轴对应同轴连接。
12.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在挂梁本体的两侧设置四个侧耳座,并通过四个连接轴将四个侧耳座与滑轮梁的相应吊耳架连接起来,不仅保证了足够的连接强
度,而且四个连接轴的布局方式也使得挂梁本体在起吊时,不会过度晃动,提高了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此外,由于连接轴与衬套的可拆卸连接,也便于插下连接轴进行换装或维护,且安装时由于衬套没有动过,也不用重新调整称重传感器与铰轴接触后的称重基准,十分便利。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中间梁;2、侧耳座;201、耳板;3、衬套;4、连接轴;5、称重传感器;6、轴端卡板;7、吊耳架;8、过渡轴。
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应,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18.结合附图1-2所述的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包含挂梁本体和滑轮梁;挂梁本体包含中间梁1和对称固定于中间梁1两侧的四个侧耳座2,根据需要,位于中间梁1同侧的两个侧耳座2分别对称固定于中间梁1两端,从而使得起吊重物更加平衡;侧耳座2包含两个板面间隔对应的耳板201,侧耳座2的两个耳板201均与中间梁1的相应侧壁垂直固定,且两个耳板201的下端通过横板对应连接,保证侧耳座2本身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
19.两个耳板201的板面均设有相互对应的耳孔,两个耳孔中穿设有连接轴4,连接轴4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套设有两个衬套3,使得衬套3能够与相应耳孔对应,且能够进行拆装,便于连接轴4从衬套3中脱离;根据需要,连接轴4与相应衬套3过渡配合,过渡配合即能够保证连接轴4与衬套3的同轴度和连接性,也能够方便拆卸装配;衬套3的外壁与相应耳孔内壁间隙配合,使得衬套3在相应耳孔中具有一定径向移动空间,两个耳板201的外板面下部均设有用于限制相应衬套3轴向移动的轴端卡板6,轴端卡板6通过螺栓连接与耳板201的外板面下部,衬套3的外壁能够设有适配轴端卡板6上端卡入的卡槽,从而限制衬套3以及与衬套3装配在一起的连接轴4轴向移动,防止脱离耳孔;
20.两个耳板201的外板面上部均安装有称重传感器5,称重传感器5的测量面与相应的衬套3外壁对应接触,当挂梁本体受力下坠时,称重传感器5的测量面与衬套3外壁抵触进行测量;此外,称重传感器5的测量面设为对应衬套3外壁的弧面,即能够保证测量更加精准,且能够对衬套3进行一定限位;滑轮梁的底面对应每个侧耳座2均设有用于套装相应连接轴4中部轴身的吊耳架7,由于连接轴4与衬套3的可拆卸连接,也便于插下连接轴4对挂梁本体或连接轴4进行换装或维护,且安装时由于衬套3没有动过,也不用重新调整称重传感器与铰轴接触后的称重基准,十分便利;
21.根据需要,位于中间梁1同侧的两个连接轴4同轴线,且相互对应的轴端通过过渡轴8对应同轴连接,具体可以为一体连接、插接或螺纹连接,通过过渡轴8的连接,能够均衡中间梁1同侧四个称重传感器5的受力变化,防止出现不受力或者受力小于其他的称重传感
器5,从而根据计算得出更加精确的称重结果。
22.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在挂梁本体连接吊装物体时,八个称重传感器5各自抵触相应的衬套3进行称重测量,且四个连接轴4的安装方式,保证整个挂梁本体在测量过程中不会过度晃动;如需在不改变称重基准的情况下拆下挂梁本体,只需要从衬套3中拔出连接轴4即可。
23.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上述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其特征是:包含挂梁本体和滑轮梁;所述挂梁本体包含中间梁(1)和对称固定于中间梁(1)两侧的四个侧耳座(2);所述侧耳座(2)包含两个板面间隔对应的耳板(201),两个耳板(201)的板面均设有相互对应的耳孔,两个耳孔中穿设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套设有两个衬套(3),所述衬套(3)的外壁与相应耳孔内壁间隙配合,两个耳板(201)的外板面下部均设有用于限制相应衬套(3)轴向移动的轴端卡板(6),两个耳板(201)的外板面上部均安装有称重传感器(5),所述称重传感器(5)的测量面与相应的衬套(3)外壁对应接触;所述滑轮梁的底面对应每个侧耳座(2)均设有用于套装相应连接轴(4)中部轴身的吊耳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其特征是:位于中间梁(1)同侧的两个侧耳座(2)分别对称固定于中间梁(1)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侧耳座(2)的两个耳板(201)均与中间梁(1)的相应侧壁垂直固定,且两个耳板(201)的下端通过横板对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轴(4)与相应衬套(3)过渡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称重传感器(5)的测量面设为对应衬套(3)外壁的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其特征是:位于中间梁(1)同侧的两个连接轴(4)同轴线,且相互对应的轴端通过过渡轴(8)对应同轴连接。
技术总结
涉及挂梁起重机设备领域的一种带称重的挂梁结构,包含挂梁本体和滑轮梁;挂梁本体包含中间梁和对称固定于中间梁两侧的四个侧耳座;侧耳座包含两个板面间隔对应的耳板,两个耳板的板面均设有相互对应的耳孔,两个耳孔中穿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套设有两个衬套,衬套的外壁与相应耳孔内壁间隙配合,两个耳板的外板面下部均设有用于限制相应衬套轴向移动的轴端卡板,两个耳板的外板面上部均安装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测量面与相应的衬套外壁对应接触;滑轮梁的底面对应每个侧耳座均设有用于套装相应连接轴中部轴身的吊耳架;该带称重的挂梁结构能够调高称重精度,且便于挂梁拆装维护。且便于挂梁拆装维护。且便于挂梁拆装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 孙帆 张雷 韩慧娟 张东绯 赵满 郝晓港 韩青 郭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上旋转起重小车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水上光伏发电模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