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9
阅读:7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支架柱窝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2.底座柱窝作为煤矿液压支架的关键核心承力部件,主要用在支架的底座上面,是液压支架重要的承力部件,承受载荷大,制造标准高。目前,底座柱窝常采用锻件进行加工,而薄煤层支架倾角较大,造成底座柱窝在长度方向上两侧高度落差大,且目前的模具结构多为一模一件,锻打时错移力大,锁扣磨损较快,导致部分锻件错移严重,后续需要通过焊补来消除错移导致的缺肉,增加了修复工序、延长了锻件交货期长和增加了锻件生产成本。
3.为了解决锻件错移的缺陷,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能一次锻造成两个底座柱窝锻件的模具结构,该方案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在上模上和下模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锻造型腔,形成彼此相分离且对称的左坯体型腔和右坯体型腔,左坯体型腔和右坯体型腔之间以及侧边上还设置有飞边仓。该模具将两个锻造型腔对称布置在模具上,一次锻打两件产品,利用彼此分离且对称分布的两个锻造型腔的错移力方向相反使错移力互相抵消。但是,该方案需要同时放置、定位两件坯料进行锻打,在操作过程中清除氧化皮难度及停锻后锻件出模操作难度较大。
4.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开设有上模成型型腔,所述下模上开设有下模成型型腔,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球窝成型面,两侧的所述球窝成型面以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锯切压槽筋,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边沿处和所述下模成型型腔的边沿处开设有上下对应的飞边仓。
6.基于上述,为了便于与模锻锤连接,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上模燕尾,所述下模的底部设置有下模燕尾。
7.基于上述,为了便于导向,所述上模的底面设置有上模锁扣,所述下模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上模锁扣相配合的下模锁扣。
8.基于上述,为了抵消掉锻造型腔的错移力,位于所述上模成型型腔两侧的球窝成型面尺寸大小相同。
9.基于上述,所述上模成型型腔为整体式上模成型型腔,所述下模成型型腔为整体式下模成型型腔,整体式上模成型型腔与整体式下模成型型腔合围的空间形成整体模锻毛坯成型空间。
10.基于上述,所述飞边仓的深度小于所述下模成型型腔的深度。
11.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将两件薄煤层底座柱窝合并成一个锻坯进行生产,使锻打的错移力由锻件本身平衡,且只需对一个整体的锻坯进行定位,优化后锻件无明显错移,避免修复锻件错移导致的台阶、缺肉;锻造生产效率提高约50%。且两件合锻后减小了飞边面积,降低了废料损耗,提高材料利用率3%。同时,锻坯锻打后仅需要对一个锻坯进行脱模和清除氧化皮,降低了脱模面积和清除氧化皮的面积,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一次锻打两件产品时,存在的清除氧化皮操作不便、定位难度大、停锻后锻件出模操作难度较大的问题。
12.进一步的,该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在模锻前上模通过上模燕尾与模锻锤的上锤砧连接,下模燕尾通过下模燕尾与模锻锤的下锤砧连接,模锻时将坯料放置在下模型腔底面,上模在上锤砧的带动下向下打击坯料,上、下模即将闭合时,通过上模锁扣和下模锁扣进行导向,保证了上、下模中心对正。锻件经过多次锻打,坯料充满型腔。
13.进一步的,该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在模锻时,仅锻打一件坯料,操作难度低;且该模具结构不需要将两个型腔隔开,减小了模块尺寸,降低了模具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是现有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模两腔模具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上模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下模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锻造后的薄煤层底座柱窝锻件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锻造后的薄煤层底座柱窝锻件横向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锻造后的薄煤层底座柱窝锻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球窝成型面;2、上模,3、左坯体型腔;4、下模;5、飞边仓;6、右坯体型腔;7、上模燕尾;8、下模燕尾;9、下模成型型腔;10、上模锁扣;11、上模成型型腔;12、锯切压槽筋;13、下模锁扣;14、左球窝;15、左坯体;16、右球窝;17、右坯体;18、锯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4.实施例1
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
示,包括上模2和下模4。所述上模2上开设有上模成型型腔11,所述下模4上开设有下模成型型腔9。所述上模成型型腔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球窝成型面1。两侧的所述球窝成型面1以所述上模成型型腔11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26.所述上模成型型腔1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锯切压槽筋12。所述上模成型型腔11的边沿处和所述下模成型型腔9的边沿处开设有上下对应的飞边仓5。
2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与模锻锤连接,所述上模2的顶部设置有上模燕尾7,所述下模4的底部设置有下模燕尾8。为了便于导向,所述上模2的底面设置有上模锁扣10,所述下模4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上模锁扣10相配合的下模锁扣13。
28.为了抵消掉锻造型腔的错移力,位于所述上模成型型腔11两侧的球窝成型面1尺寸大小相同。
29.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上模成型型腔11可视为相连在一起的左坯体型腔3和右坯体型腔6。所述左坯体型腔3和右坯体型腔6相连在一起形成整体式上模成型型腔。所述下模成型型腔为整体式下模成型型腔,整体式上模成型型腔与整体式下模成型型腔合围的空间形成整体模锻毛坯成型空间。所述飞边仓5的深度小于所述下模成型型腔9的深度。
30.如图6、图7和图8,为由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锻造而成的薄煤层底座柱窝锻件结构示意图,包括以背靠背相连在一起的左坯体15和右坯体17。左坯体15一侧设置有由左侧球窝成型面1锻压而成的左球窝14。右坯体17一侧设置有由右侧球窝成型面1锻压而成的右球窝16。且左坯体和右坯体组合一个整体模锻毛坯,且该整体模锻毛坯中心位置设置有由上模上的锯切压槽筋12锻压而成的锯切槽18。在后续加工时,可以依照该锯切槽18进行锯切,将模锻毛坯锯切成两件。
31.具体地,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进行锻造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32.首先在模锻前,上模通过上模燕尾与上锤砧连接,下模燕尾通过下模燕尾与下锤砧连接,模锻时将坯料放置在下模型腔底面,上模在上锤砧的带动下向下打击坯料,上、下模即将闭合时,通过上模锁扣和下模锁扣进行导向,保证了上、下模中心对正。锻件经过多次锻打,坯料充满型腔。随后用压力机切除飞边后即完成模锻成型。模锻成型后用锯床将模锻毛坯锯切成两件。
3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将两件薄煤层底座柱窝合并成一个锻坯进行生产,使锻打的错移力由锻件本身平衡,且只需对一个整体的锻坯进行定位,优化后锻件无明显错移,避免修复锻件错移导致的台阶、缺肉;锻造生产效率提高约50%。且两件合锻后减小了飞边面积,降低了废料损耗,提高材料利用率3%。同时,锻坯锻打后仅需要对一个锻坯进行脱模和清除氧化皮,降低了脱模面积和清除氧化皮的面积,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一次锻打两件产品时,存在的清除氧化皮操作不便、定位难度大、停锻后锻件出模操作难度较大的问题。
34.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开设有上模成型型腔,所述下模上开设有下模成型型腔,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球窝成型面,两侧的所述球窝成型面以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锯切压槽筋,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边沿处和所述下模成型型腔的边沿处开设有上下对应的飞边仓。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上模燕尾,所述下模的底部设置有下模燕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底面设置有上模锁扣,所述下模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上模锁扣相配合的下模锁扣。4.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模成型型腔两侧的球窝成型面尺寸大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成型型腔为整体式上模成型型腔,所述下模成型型腔为整体式下模成型型腔,整体式上模成型型腔与整体式下模成型型腔合围的空间形成整体模锻毛坯成型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 所述的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边仓的深度小于所述下模成型型腔的深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煤层底座柱窝一坯两件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开设有上模成型型腔,所述下模上开设有下模成型型腔,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球窝成型面,两侧的所述球窝成型面以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锯切压槽筋,所述上模成型型腔的边沿处和所述下模成型型腔的边沿处开设有上下对应的飞边仓。该模具结构材料利用率高且能克服现有模具存在的操作不便、定位难度大以及脱模难度大的问题。位难度大以及脱模难度大的问题。位难度大以及脱模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付明伟 侯潇峰 李楊 许慧杰 苏昂 孙远航 郭文强 侯荣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煤机格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抽油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基于平行集束导线的新型挤出模具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