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9
阅读:7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
背景技术:
2.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除了手机、电动汽车、储能、电源等民用上的大量应用外,也大量应用在军用方面。电池作为现代军事装备和武器的动力源之一,各种武器及装置的检测系统、引信系统等都需要高可靠性的电池。小型锂电池通讯电源,具有高的安全性、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低温性能等。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这种小型通讯电源是锂离子电池直接供电,由于这种小型锂离子电池的能量有限,供电时间也有限,在电池无电情况下不能提供电源,存在断电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用于解决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这种小型通讯电源是锂离子电池直接供电,由于这种小型锂离子电池的能量有限,供电时间也有限,在电池无电情况下不能提供电源,存在断电风险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包括上盖、下盖、中壳体、锂离子电芯、极片座、正极电池片、负极片,所述上盖通过螺钉安装在中壳体一端,所述中壳体另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下盖,所述下盖上安装有电源正负极接触点,所述上盖和锂离子电芯之间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上盖的中间通过螺钉安装极片座、负极片,所述极片座中间插接正极电池片、信号触点,所述负极片为两个,两个负极片对称分布在极片座的两边。
5.优选的,所述上盖、下盖与中壳体两端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圈。
6.优选的,所述中壳体外部设置有凸起的圆柱条,圆柱条为等间距均匀分布,用于增加中壳体的散热面积。
7.优选的,所述上盖、下盖、中壳体的材料均为铝合金。
8.优选的,所述正极电池片为圆盘形状,且圆盘端面连接有一对插接连接支腿,插接连接支腿侧面两边均设置有凸起的倒刺,所述极片座上开设有用于插接插接连接支腿的安装槽,插接之后倒刺卡在安装槽中进行固定。
9.优选的,所述电源正负极接触点为四个,其中两个为一组作为正负极,电源正负极接触点材料为铜,电源正负极接触点为圆柱状。
10.有益效果
11.而本电源是一种外部直流电源优先的具有切换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的通讯电源,也就是在外部有直流电源的情况下用外部直流电源供电,无外部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为锂离子电池供电,在同样大小的锂电池里,本锂电池的供电时间显著增长,优势明显。电源正负极接触点有四个点,两正两负,与外部四个点通电接触,在锂离子电芯没电的时候可以,四个电源正负极接触点接触的时候,有一组正负极有问题或者接触不良不能供电,那么其他的
一组正负极还会继续给供电,所以两正两负保证了接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的部分结构的分体结构图一;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的部分结构的分体结构图二;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的顶部结构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的底部结构图。
17.图中:上盖1、下盖2、中壳体3、密封圈4、保护板5、锂离子电芯7、极片座8、安装槽801、正极电池片9、插接连接支腿901、倒刺902、负极片10、信号触点11、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包括上盖1、下盖2、中壳体3、锂离子电芯7、极片座8、正极电池片9、负极片10,所述上盖1通过螺钉安装在中壳体3一端,所述中壳体3另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下盖2,所述下盖2上安装有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所述上盖1和锂离子电芯7之间设置有保护板5,所述上盖1的中间通过螺钉安装极片座8、负极片10,所述极片座8中间插接正极电池片9、信号触点11,所述负极片10为两个,两个负极片10对称分布在极片座8的两边。正极电池片9、两个负极片10与锂离子电芯7正负极采用导线电性连接。正极电池片9、两个负极片10为两个负极和一个正极接通锂离子电芯7的正极、负极,左右两边的负极片10为电池钢片,正极电池片9中间一个信号触点11,也就是一个正极触点。所述上盖1内可拆卸安装锂离子电芯7。
20.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下盖2与中壳体3两端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圈4。
21.进一步的,所述中壳体3外部设置有凸起的圆柱条,圆柱条为等间距均匀分布,用于增加中壳体3的散热面积。
22.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下盖2、中壳体3的材料均为铝合金。
23.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电池片9为圆盘形状,且圆盘端面连接有一对插接连接支腿901,插接连接支腿901侧面两边均设置有凸起的倒刺902,所述极片座8上开设有用于插接插接连接支腿901的安装槽801,插接之后倒刺902卡在安装槽801中进行固定。
24.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为四个,其中两个为一组作为正负极,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材料为铜,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为圆柱状。
25.实施例: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有四个点,两正两负,与外部四个点通电接触,四个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接触的时候,有一组正负极有问题或者接触不良不能供电,那么其他的一组正负极还会继续给供电,所以两正两负保证了接触的稳定性。正极电池片9、两个负极片10为两个负极和一个正极接通锂离子电芯7的正极、负极,左右两边的负极片10为电池
钢片,正极电池片9中间一个信号触点11,也就是一个正极触点。在外部有直流电源的情况下用外部直流电源通过四个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供电,无外部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为锂离子电芯7供电,使得在同样大小的锂电池里,本锂电池的供电时间显著增长,优势明显。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包括上盖(1)、下盖(2)、中壳体(3)、锂离子电芯(7)、极片座(8)、正极电池片(9)、负极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通过螺钉安装在中壳体(3)一端,所述中壳体(3)另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下盖(2),所述下盖(2)上安装有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所述上盖(1)和锂离子电芯(7)之间设置有保护板(5),所述上盖(1)的中间通过螺钉安装极片座(8)、负极片(10),所述极片座(8)中间插接正极电池片(9)、信号触点(11),所述负极片(10)为两个,两个负极片(10)对称分布在极片座(8)的两边,正极电池片(9)、两个负极片(10)与锂离子电芯(7)正负极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下盖(2)与中壳体(3)两端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圈(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体(3)外部设置有凸起的圆柱条,圆柱条为等间距均匀分布,用于增加中壳体(3)的散热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下盖(2)、中壳体(3)的材料均为铝合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池片(9)为圆盘形状,且圆盘端面连接有一对插接连接支腿(901),插接连接支腿(901)侧面两边均设置有凸起的倒刺(902),所述极片座(8)上开设有用于插接插接连接支腿(901)的安装槽(801),插接之后倒刺(902)卡在安装槽(801)中进行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为四个,其中两个为一组作为正负极,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材料为铜,电源正负极接触点(12)为圆柱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锂离子电池通讯电源,包括上盖、下盖、中壳体、锂离子电芯、极片座、正极电池片、负极片,所述上盖通过螺钉安装在中壳体一端,所述中壳体另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下盖,所述下盖上安装有电源正负极接触点,所述上盖和锂离子电芯之间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上盖的中间通过螺钉安装极片座、负极片,所述极片座中间插接正极电池片、信号触点,所述负极片为两个,两个负极片对称分布在极片座的两边。在外部有直流电源的情况下用外部直流电源供电,无外部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为锂离子电池供电,在同样大小的锂电池里,本锂电池的供电时间显著增长,优势明显。优势明显。优势明显。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捷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吸纹辊立式全浸泡强效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拼接式再生纤维喷丝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