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7 阅读:9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包装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在包装印刷领域应用的防伪技术多为原辅材料防伪、工艺防伪、设计防伪、数字信息防伪及光学防伪,对于物理特征识别防伪鲜少应用。如果要在印刷制品上应用物理特征识别防伪技术,那就需要在印刷制品的承印物表面印刷随机图案。在包装印刷领域中,凹版印刷技术是常用的印刷方式,凹版印刷过程中,印纹在印版表面雕刻凹陷下去,形成储墨槽,凹印油墨填充储墨槽,然后把印纹转印到印刷制品的承印物表面;凹版印刷的供墨系统的墨缸中的凹印油墨不断泵入储墨槽中,储墨槽中多余的凹印油墨流回墨缸,形成循环。如何结合现有的凹版印刷技术在印刷制品的承印物表面印刷随机图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合现有的凹版印刷技术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包括:供墨系统、气泡发生机构、气泵和气泡散溢装置;
5.所述供墨系统包括墨缸,墨缸中填充凹印油墨,所述墨缸与凹印印版上的储墨槽连通,所述墨缸中的凹印油墨可泵入所述储墨槽中,所述储墨槽中凹印油墨可流回墨缸,形成循环;
6.所述气泡发生机构包括进气管、空气过滤装置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气泵和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的气体入口,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出气管的一端,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上设有油墨防回流阀门;
7.所述气泡散溢装置浸没于所述包括墨缸的凹印油墨中,所述气泡散溢装置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层套筒,每层套筒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散溢通孔,每层所述套筒上的任意一个所述散溢通孔与相邻的所述套筒的任意一个所述散溢通孔为交错设置;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伸入于最内层的所述套筒的内部。
8.优选地,相邻两层所述套筒中,处于内层的所述套筒的散溢通孔的尺寸大于处于外层的所述套筒的散溢通孔的横截面的尺寸。
9.优选地,相邻两层所述套筒中,处于内层的所述套筒的散溢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处于外层的所述套筒的散溢通孔的形状不同。
10.优选地,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相连接的粉尘颗粒过滤器和精细过滤单元;所述粉尘颗粒过滤器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精细过滤单元与所述出气管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还包括供电机构,所述气
泵和所述气泡发生机构均与所述供电机构连接。
1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发明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中,在气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气管将未处理的空气泵入空气过滤装置中,经过空气过滤装置的空气过滤后,通过出气管进入气泡散溢装置的最内层的所述套筒的内部;在空气从出气管排出时,由于气泡散溢装置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层套筒,每层套筒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散溢通孔,每层所述套筒上的任意一个所述散溢通孔与相邻的所述套筒的任意一个所述散溢通孔为交错设置,所以空气通过每层的套筒的散溢通孔时,会对墨缸的凹印油墨进行一次冲击;因此,墨缸的凹印油墨至少会受到两次冲击,墨缸的凹印油墨中会具有气泡,且气泡会不断生成、转移和破裂,则进入储墨槽中的凹印油墨也是具有气泡的,这就使得储墨槽的印纹转印到印刷制品的承印物表面的时候,承印物表面会形成随机图案,且随机图案不是连续的、平滑笔直的,随机图案中会出现中断、分叉或转折,同时每个细节都具有一定的轮廓性,该随机图案的物理特征可应用于防伪识别。
附图说明
14.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的出气管插入套筒中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显示为图2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的处于内层的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的两层套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的空气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随机图案的示意图。
21.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随机图案的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1随机图案
24.100供墨系统
25.110墨缸
26.120凹印油墨
27.200气泡发生机构
28.210进气管
29.220空气过滤装置
30.221粉尘颗粒过滤器
31.222精细过滤单元
32.230出气管
33.240油墨防回流阀门
34.250过滤器外壳
35.300气泵
36.400气泡散溢装置
37.410套筒
38.420散溢通孔
39.500供电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41.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42.实施例1
43.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包括:供墨系统100、气泡发生机构200、气泵300和气泡散溢装置400;
44.供墨系统100包括墨缸110,墨缸110中填充凹印油墨120,墨缸110与凹印印版上的储墨槽连通,墨缸110中的凹印油墨120可泵入储墨槽中,储墨槽中凹印油墨120可流回墨缸110,形成循环;
45.气泡发生机构200包括进气管210、空气过滤装置220和出气管230,进气管210的两端分别连接气泵300和空气过滤装置220的气体入口,空气过滤装置220的气体出口连接出气管230的一端,出气管230的另一端上设有油墨防回流阀门240;
46.气泡散溢装置400浸没于墨缸110的凹印油墨120中,气泡散溢装置400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层套筒410,每层套筒410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散溢通孔420,每层套筒410上的任意一个散溢通孔420与相邻的套筒410的任意一个散溢通孔420为交错设置;出气管230的另一端伸入于最内层的套筒410的内部。
47.本发明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中,在气泵300的作用下,通过进气管210将未处理的空气泵300入空气过滤装置220中,经过空气过滤装置220的空气过滤后,通过出气管230进入气泡散溢装置400的最内层的套筒410的内部;在空气从出气管230排出时,由于气泡散溢装置400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层套筒410,每层套筒410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散溢通孔420,每层套筒410上的任意一个散溢通孔420与相邻的套筒410的任意一个散溢通孔420为交错设置,相邻两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不会重叠,所以空气通过每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时,会对墨缸110的凹印油墨120进行一次冲击;因此,墨缸110的凹印油墨120至少会受到两次冲击,墨缸110的凹印油墨120中会具有气泡,且气泡会不断生成、转移和破裂,则进入储墨槽中的凹印油墨120也是具有气泡的,这
就使得储墨槽的印纹转印到印刷制品的承印物表面的时候,承印物表面会形成随机图案1,且随机图案1不是连续的、平滑笔直的,随机图案1中会出现中断、分叉或转折,同时每个细节都具有一定的轮廓性,随机图案1和指纹类型极其相似。
48.随机图案1中的包括各种随机结构,随机结构的物理特征就是随机结构的图像特征,随机结构的图像特征包括随机结构的起点、终点、断点、分叉点、转折点和轮廓,将随机结构的图像特征与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及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特定场景应用,所以该随机图案1的物理特征可应用于防伪识别。
49.墨缸110中填充凹印油墨120,墨缸110中的凹印油墨120不断泵入于凹印印版上的储墨槽中,储墨槽中多余的凹印油墨120可流回墨缸110。墨缸110中的凹印油墨120受到泵压后泵入储墨槽和储墨槽的凹印油墨120流回墨缸110的冲击不断在墨缸110内循环。
50.气泡散溢装置400浸入到墨缸110内的凹印油墨120液面之下,以便于气泡均匀地分散在凹印油墨120内。
51.为充分将泵入凹印油墨120中的空气均匀散布在油墨体系中,将气泡散逸装置设置为至少双层套筒410。
52.相邻两层套筒410中,处于内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尺寸大于处于外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横截面的尺寸。该结构使得空气在通过处于内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后,大部分的空气能够通过外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则凹印油墨120中能够产生充分的气泡。
53.相邻两层套筒410中,处于内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处于外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该结构便于相邻两层套筒410在安装后,相邻两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形成交错排布,不易重叠。
54.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气泡散溢装置400包括两层套筒410,处于内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为圆形,处于外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为正八边形,该结构能够增加气泡分散比率。
55.处于内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直径的取值范围是4.7-5.3mm处于外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外接圆的直径的取值范围0.8-1.2mm。该取值范围便于气泡不断生成、转移和破裂。本实施例中,处于内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直径5mm,处于内层的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外接圆的直径1mm。
56.油墨防回流阀门240可采用单向阀门。
57.气泡散溢装置400为圆柱形,气泡散溢装置400的底面为平面,气泡散溢装置400的底面与墨缸110的缸底面接触。气泡散溢装置400垂直于墨缸110的缸底面。
58.空气过滤装置220包括相连接的粉尘颗粒过滤器221和精细过滤单元222;粉尘颗粒过滤器221与进气管210连接,精细过滤单元222与出气管230连接。
59.气泡发生机构200包括粉尘颗粒过滤器221和精细过滤单元222,实现两重空气过滤功能。粉尘颗粒过滤器221会将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等漂浮物质进行首道过滤,主要作用是除尘。然后将初步过滤的空气输入到精细过滤单元222中,精细过滤单元222进一步过滤粉尘或纸毛等物质,经过精细过滤单元222的空气达到pm2.5的标准值。粉尘颗粒过滤器221和精细过滤单元222均设置在过滤器外壳250中。
60.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还包括供电机构500,气泵300和气泡发
生机构200均与供电机构500连接。气泵300的输出功率能够进行无级调节,则通过调节气泵300的功率能够调整气泵300的空气输出量,进而调整凹印油墨120中气泡融入的含有量。气泵300和气泡发生机构200均通过电线与供电机构500连接。
61.现有技术中的凹版印刷技术中,溶剂型凹印油墨120为确保印刷效果平服、无针眼状缺陷,对凹印油墨120的流平性能要求较高,需要尽量降低油墨中的空气含有比率。而本实施例中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是要增加凹印油墨120中有气泡容量。
62.本实施例中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通过气泵300产生的泵压将空气与凹印油墨120产生稳定融合,在凹印油墨120内部形成一定粒径及一定含量的气泡、油墨混合物,使用凹印印版将凹印油墨120转移到承印物表面后,油墨内气泡由于外压变化而破裂,从而使凹印油墨120在承印物表面产生每个都不一样且具有唯一形状的随机图案1。该随机图案1具有个性随机物理特征,其物理随机性、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满足防伪技术应具备的所有条件,结合现有技术的计算机图像特征识别技术可在包装印刷领域作为一种防伪技术手段进行应用。
63.以84mm中华硬盒产品打样为例,印刷纸张使用250g的0度转移银卡纸张,凹印油墨120使用丙烯酸体系溶剂型油墨,稀释剂使用醋酸乙酯和醋酸正丙酯。将本实施例中的气泡散溢装置400与墨缸110相连接,并根据实际印刷效果调整印刷机车速及气泵300的输送功率。在产品打样过程中,平张凹印机车速5500张/小时,凹印油墨120粘度控制在21秒左右,气泵300输出功率设置65%时,随机图案1的印刷效果最佳,纹理最清晰,可以满足后期特征图像识别的需求。
6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墨系统(100)、气泡发生机构(200)、气泵(300)和气泡散溢装置(400);所述供墨系统(100)包括墨缸(110),墨缸(110)中填充凹印油墨(120),所述墨缸(110)与凹印印版上的储墨槽连通,所述墨缸(110)中的凹印油墨(120)可泵入所述储墨槽中,所述储墨槽中凹印油墨(120)可流回墨缸(110),形成循环;所述气泡发生机构(200)包括进气管(210)、空气过滤装置(220)和出气管(230),所述进气管(21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气泵(300)和所述空气过滤装置(220)的气体入口,所述空气过滤装置(220)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出气管(230)的一端,所述出气管(230)的另一端上设有油墨防回流阀门(240);所述气泡散溢装置(400)浸没于所述墨缸(110)的凹印油墨(120)中,所述气泡散溢装置(400)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层套筒(410),每层套筒(410)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散溢通孔(420),每层所述套筒(410)上的任意一个所述散溢通孔(420)与相邻的所述套筒(410)的任意一个所述散溢通孔(420)为交错设置;所述出气管(230)的另一端伸入于最内层的所述套筒(410)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所述套筒(410)中,处于内层的所述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尺寸大于处于外层的所述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所述套筒(410)中,处于内层的所述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处于外层的所述套筒(410)的散溢通孔(420)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装置(220)包括相连接的粉尘颗粒过滤器(221)和精细过滤单元(222);所述粉尘颗粒过滤器(221)与所述进气管(210)连接,所述精细过滤单元(222)与所述出气管(23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机构(500),所述气泵(300)和所述气泡发生机构(200)均与所述供电机构(500)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可识别的随机图案的凹版印刷系统,包括:供墨系统;供墨系统包括墨缸,墨缸中填充凹印油墨,墨缸与储墨槽连通;气泡发生机构的进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气泵和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装置连接出气管,出气管上设有油墨防回流阀门;气泡散溢装置浸没于墨缸的凹印油墨中,气泡散溢装置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层套筒,每层套筒上设有多个散溢通孔,每层套筒上的任意一个散溢通孔与相邻的套筒的任意一个散溢通孔为交错设置。该凹版印刷系统中,墨缸的凹印油墨至少会受到两次冲击,墨缸的凹印油墨中会具有气泡,且气泡会不断生成、转移和破裂,这就使得储墨槽的印纹转印到印刷制品的承印物表面的时候,承印物表面会形成随机图案。会形成随机图案。会形成随机图案。


技术研发人员:尹晓胜 陆斌 于殿友 周敏 陈学 富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3/7/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