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导电端子、连接器及浮动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2 阅读:7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定型导电端子、连接器及浮动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浮动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通过浮动插接于第二连接器实现二者电连接。浮动连接器组件用于对多组高频信号进行信号传输,同时实现浮动连接,使浮动连接器组件具有较好的容差性及电连接性能。
3.对于信号传输尤其对于高频信号传输的连接器组件,浮动连接器的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避免浮动连接器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的稳定型导电端子、连接器及浮动连接器组件。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稳定型导电端子,包括导电端子本体、分别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本体的第一交指片及第二交指片,所述导电端子本体形成有交指成型区,所述第一交指片及所述第二交指片均凸设于所述交指成型区的内壁,所述第一交指片与所述第二交指片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交指片与所述第二交指片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
7.所述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形成有多个浮动形变部,所述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每一所述浮动形变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落料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落料孔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落料孔沿所述导电端子本体的信号传输方向间隔开设。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落料孔为弯曲条状槽体。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落料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导电端子本体的中心线重合。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落料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落料孔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向的横向宽度处处相等。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第一落料孔的横向宽度的宽度值相等。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指片及所述第二交指片至少一个开设有第二落料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指成型区形成于所述导电端子本体至少一侧或中间位置。
15.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
16.一种浮动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的连接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8.上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由于导电端子本体形成有交指成型区,且第一交指片及第二交指片均凸设于交指成型区的内壁,第一交指片与第二交指片相互平行,且第一交指片与第二交指片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在交指成型区形成有交容区,提高了稳定型导电端子在交指成型区的容性,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具有较好的感性阻抗,又由于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形成有多个浮动形变部,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每一浮动形变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落料孔,使导电端子本体具有较好的浮动性能及感性阻抗,同时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对高频信号传输具有较好的带通滤波效果,即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的带通滤波的作用较明显,避免浮动连接器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一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浮动连接器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22.图3为图1所示浮动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示意图;
23.图4为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24.图5为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的稳定型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25.图5a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稳定型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26.图6为纵向交指结构的等效电路图;
27.图7为图6所示的纵向交指结构的简化等效电路图;
28.图8为导电端子的等效的电路模型示意图;
29.图9为图8所示电路模型对应的简化等效电路图;
30.图10为图8所示导电端子的无交指结构与带交指结构产生的阻抗曲线的示意图;
31.图11为带交指结构的导电端子的等效的电路模型的简化等效电路图;
32.图12为带交指结构的导电端子的无落料孔与有落料孔的相邻差分信号的串扰示意图;
33.图13为带交指结构且有落料孔的导电端子的等效的电路模型的简化等效电路图;
34.图14为另一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
35.图15为又一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组件的稳定型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36.图16为再一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组件的稳定型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
加透彻全面。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0.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型导电端子,包括导电端子本体、分别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本体的第一交指片及第二交指片,所述导电端子本体形成有交指成型区,所述第一交指片及所述第二交指片均凸设于所述交指成型区的内壁,所述第一交指片与所述第二交指片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交指片与所述第二交指片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所述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形成有多个浮动形变部,所述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每一所述浮动形变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落料孔。
41.上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由于导电端子本体形成有交指成型区,且第一交指片及第二交指片均凸设于交指成型区的内壁,第一交指片与第二交指片相互平行,且第一交指片与第二交指片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在交指成型区形成有交容区,提高了稳定型导电端子在交指成型区的容性,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具有较好的感性阻抗,又由于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形成有多个浮动形变部,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每一浮动形变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落料孔,使导电端子本体具有较好的浮动性能及感性阻抗,同时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对高频信号传输具有较好的带通滤波效果,即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的带通滤波的作用较明显,避免浮动连接器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
42.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43.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对插连接,实现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浮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具体地,第一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一连接座120及浮动插座130,第一连接座120形成有相连通的浮动槽体122及第一卡槽124,浮动插座130活动设置于浮动槽体122内,使浮动插座130相对于第一连接座120活动。
44.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浮动插座130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二卡槽132及第一对插槽口134,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一端卡入第一卡槽124,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另一端卡入第二卡槽132内,且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一端位于第一对插槽口134内。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连接座210及公端端子220,第二连接座210形成有第二对插槽口212,第二对插槽口212凸设有对插舌片2122,公端端子220设于第二连接座210,且公端端子220凸设于对插舌片2122的侧壁上,第一连接座120卡入第二对插槽口212内,对插舌片2122卡入第一对插槽口134内,公端端子220弹性抵接于稳定型导电端子110,使第一连接器100在与第二连接
器200对插连接时电连接于第二连接器200。
45.更进一步地,公端端子220的数目及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数目均至少为四个,第一卡槽124的数目及第二卡槽132的数目均至少为四个,四个第一卡槽124均与浮动槽体122连通,四个第二卡槽132均与第一对插槽口134连通,每一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两端分别卡入相应的第一卡槽124及相应的第二卡槽132内,每一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弹性抵接于相应的公端端子220,使每一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电连接于相应的公端端子220。具体地,四个稳定型导电端子分别为第一稳定型导电端子、第二稳定型导电端子、第三稳定型导电端子及第四稳定型导电端子,第一稳定型导电端子、第二稳定型导电端子、第三稳定型导电端子及第四稳定型导电端子依次并排设置。其中,第一稳定型导电端子及第四稳定型导电端子均为接地端子,共同组成接地端子组;第二稳定型导电端子及第三稳定型导电端子均差分信号端子,共同组成差分信号端子组。
46.如图2、图4、图5及图5a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包括导电端子本体110a、分别成型于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导电端子本体110a形成有交指成型区102,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均凸设于交指成型区102的内壁。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相互平行,且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104,以在交指成型区102形成有交容区。导电端子本体110a沿延伸方向形成有多个浮动形变部1103,所述导电端子本体110a沿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106,每一所述浮动形变部1103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落料孔106。
47.上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由于导电端子本体110a形成有交指成型区102,且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均凸设于交指成型区102的内壁,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相互平行,且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104,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在交指成型区102形成有交容区,提高了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在交指成型区102的容性,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具有较好的感性阻抗,又由于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形成有多个浮动形变部,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每一浮动形变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落料孔,使导电端子本体具有较好的浮动性能及感性阻抗,同时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对高频信号传输具有较好的带通滤波效果,即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的带通滤波的作用较明显,避免浮动连接器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
48.如图5或图5a所示,对于上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相互平行,且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104,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在交指成型区102形成有交容区即纵向交指结构,不仅提高了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在交指成型区102的容性,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具有较好的感性阻抗,又由于导电端子本体110a开设有第一落料孔106,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对高频信号传输具有较好的带通滤波效果,即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的带通滤波的作用较明显,避免浮动连接器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
49.进一步地,同时参见图5,将导电端子本体110a包括焊接固定段1102、弯曲段1104及卡接段1106,焊接固定段1102、弯曲段1104及卡接段1106依次连接。如图5及图14所示,更进一步地,弯曲段1104呈n字型或s字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交指成型区102形成于弯曲段1104与焊接固定段1102之间。
50.图6为纵向交指结构的等效电路图。焊接固定段1102及卡接段1106可以分别等效于纵向交指结构两边的馈线,其中l
f1
、l
f2
分别为两段馈线的电感,即焊接固定段1102对应的电感为l
f1
,卡接段1106对应的电感为l
f2
;c
t
为终端线对地电容;c
11
为第一交指片110b的对地电容,即左侧片交叉指片的对地电容;c
22
为第二交指片110c的对地电容,即右侧片交叉指片的对地电容。r为交叉指片的电阻,l为交叉指片的电感,c
12
为交叉指片的交指电容。其中,c
t
可分别与c
11
及c
22
进行合并。假设稳定型导电端子110为无耗材料,则r可忽略不计,可得如图7所示的简化等效电路图。
51.根据简化等效电路,可以得知纵向交指结构为带通模型。等效电路中的c
12
等于交叉指片的交指电容的交指电容值。
52.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有限厚介质板的条件下,且介质板厚度远大于交指宽及交指间隙104。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交指宽d为交指片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交指宽与间隙相等情况下,对于c
12
的计算公式如下:
53.c(pf)=3.937
×
10-5
l(εr+1)[0.11(n-3)+0.252];
[0054]
其中n是交指个数;l是交指长度,单位为mm;εr是介质板的介电常数;
[0055]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介质板为用于安装浮动端子组件的板座。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板为第一连接座120或浮动插座130。
[005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交指宽与间隙不相等情况下,对于c
12
的计算公式如下:
[0057][0058]
其中,g为常量系数,w为交指宽。
[0059]
由上面两个公式可以看出,交指电容c
12
与交指长度呈递增关系,交指电容c
12
与交指间隙104呈递减关系。如图5及图6所示,其中,交指长度为第一交指片110b的长度e或第二交指片110c的长度f,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指片110b的长度e等于第二交指片110c的长度f,且均为l。
[0060]
对于信号的直线传输,产生的直线电感的计算公式如下:
[0061][0062][0063]
其中,l为直线长度,单位为μm;w为直线宽度;t为金属厚度即端子厚度;h为介质板厚度。从上式可以看出,直线电感l(nh)随直线宽度w的增大而减小,随直线长度l的增大而增大。
[0064]
同理,对于上述的直线电感的计算公式同样地适用于纵向交指结构的电感。当适用于纵向交指结构的电感计算时,l为交指长度,w为交指宽度,同样地,可以得出,纵向交指结构的电感随交指宽度的增大而减小,随交指长度的增大而增大。然而,对于具有纵向交指结构的浮动端子组件,纵向交指结构的电感即交指电感的数值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0065]
如图2及图5所示,对于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导电端子本体110a具有较高的感性阻抗,在未设置交指结构及第一落料孔106的条件下,导电端子的等效的电路模型如图8所示,对应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如图9所示,对应产生的阻抗峰值如图10所示的阻抗曲线图中的实线的峰值;在设置交指结构条件下,即在弯曲段1104与焊接固定段1102之间形成交指成型区102,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均凸设于交指成型区102的内壁,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相互平行,且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104,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在交指成型区102形成有交容区,等效的电路模型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如图11所示,对应产生的阻抗峰值如图10所示的阻抗曲线图中的虚线的峰值,可见,导电端子本体110a上增加设置交指片,即增加设置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提高了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在交指成型区102的容性,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具有更好的感性阻抗,即使稳定型导电端子的感性阻抗能够更好地调配至预设值,相邻的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信号串扰示意图如图12所示的星点曲线。
[0066]
进一步地,导电端子本体110a设置第一落料孔。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本体110a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106,即第一落料孔106的数目为多个,多个为两个以上,含两个。其等效的电路模型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如图13所示,此时相邻的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信号串扰示意图如图12所示的实线曲线;可见,在加载交指电容的基础上,根据相邻差分信号的串扰示意图可知,在导电端子本体110a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106,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对高频信号传输具有较好的带通滤波效果,即导电端子本体110a设置第一落料孔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的带通滤波作用较明显,即串扰的谐振频率往高频段平移,有利于信号传输的带宽,避免了浮动连接器组件10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可以理解,第一落料孔106的数目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多个。如图15所示,第一落料孔106的数目为一个。如图5或图14所示,第一落料孔106的数目为四个。
[0067]
如图5及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端子本体110a呈折弯状,且弯曲段1104包括多个浮动形变部1103及多个直线结构1105,多个浮动形变部1103及多个直线结构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浮动形变部1103设有一个直线结构,相邻两个直线结构设有一个浮动形变部1103,使导电端子本体110a不仅具有较好的浮动性,相比于传统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本体110a能够形成较多的直线结构,如此在焊接固定段1102及卡接段1106的预定空间内,导电端子本体110a具有较好的直线电感,使导电端子本体110a具有较好的感性阻抗。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本体110a呈几字形状,使导电端子本体110a具有较好的感性阻抗。进一步地,多个浮动形变部1103的折弯方向相异设置,使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结构较紧凑,同时使弯曲段1104具有较多的直线结构,进而使弯曲段1104具有较好的感性阻抗。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浮动形变部1103不仅限于设有一个直线结构,即相邻两个浮动形变部1103不存在直线结构。
[0068]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第一交指片110b的长度等于第二交指片110c的长度,使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之间形成较长的交容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第一交指片110b的长度可以不等于第二交指片110c的长度。例如,第一交指片110b的长度小于第二交指片110c的长度。
[0069]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焊接固定段1102卡入第一卡槽124内,使焊接固定段1102固
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座12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20还形成有与第一卡槽124连通的固持槽,如图5a所示,焊接固定段1102与弯曲段1104连接处形成有固定端1102a,固定端1102a卡入固持槽内,使焊接固定段1102的两端分别卡入第一卡槽124及固持槽内,进而使焊接固定段1102更牢固地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座120。进一步地,弯曲段1104在形成有第一交指片110b的部位的另一侧形成有固持避位槽1102b,避免固定端1102a卡入固持槽存在干涉的情形,进而使固定端1102a能够可靠地卡入固持槽内,同时减少弯曲段110沿浮动方向占用的空间,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较紧凑。
[0070]
如图5及图5a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落料孔106沿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信号传输方向间隔开设,即导电端子本体110a沿信号传输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106,使高频信号传输具有较好的带通滤波效果,即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的带通滤波的作用较明显,避免了浮动连接器组件10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落料孔106沿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信号传输方向不仅限于间隔开设。例如,相邻两个第一落料孔106沿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信号传输方向的距离不相等。
[0071]
如图5、图14、图15及图1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交指成型区102形成于导电端子本体110a至少一侧或中间位置。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交指成型区102形成于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交指成型区102不局限于形成于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一侧。例如,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两侧均形成有交指成型区102,且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每侧的交指成型区102设有相对交错设置的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进一步地,第一交指片110b的数目及第二交指片110c的数目均不局限于一个。如图5所示,例如,第一交指片110b的数目及第二交指片110c的数目均为两个。如图15所示,当然,第一交指片110b的数目及第二交指片110c的数目均不局限于相等。例如,第一交指片110b的数目大于或小于第二交指片110c的数目。
[0072]
如图14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交指成型区102不局限于形成于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一侧或两侧。如图15所示,例如,交指成型区102还可以成型于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中间位置。具体地,交指成型区102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落料孔106的内周壁,使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均凸设于其中一个第一落料孔106的内周壁。
[0073]
如图1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第一落料孔106为弯曲条状槽体,使每一第一落料孔106容易加工成型,同时使每一第一落料孔106具有较好的容性。如图1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一落料孔106不局限为弯曲条状槽体。例如,每一第一落料孔106为直线条状槽体或矩形槽体或腰形槽体或其他槽体。
[0074]
进一步地,每一浮动形变部1103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落料孔106,使每一浮动形变部1103具有较好的弹性,进而使弯曲段1104具有较好的弹性,提高了导电端子本体110a浮动性,同时使导电端子本体110a对高频信号传输具有较好的带通滤波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浮动形变部1103开设有一个第一落料孔106,且第一落料孔106沿浮动形变部1103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开设。
[0075]
如图5及图14所示,更进一步地,弯曲段1104的两端均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落料孔106,即弯曲段分别邻近焊接固定段1102及卡接段1106的位置均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落料孔106,使导电端子本体110a对高频信号传输具有更好的带通滤波效果。
[0076]
如图5及图1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第一落料孔106的中心线与导电端子本体110a的中心线重合,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具有较好的容性,进而更好地改善相邻信号传输的串扰,同时提高了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结构强度。
[0077]
如图5及图1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第一落料孔106沿垂直于第一落料孔106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向的横向宽度处处相等,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第一落料孔106处沿信号传输方向的容性相差较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落料孔106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与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信号传输方向一致。垂直于第一落料孔106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即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横向宽度的方向,亦即是,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宽度方向,如图5所示的k方向。每一第一落料孔106的横向宽度的方向与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横向宽度的方向一致。
[0078]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第一落料孔106的横向宽度的宽度值相等,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各个位置容性相差较小,进而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的相邻信号传输的串扰较小。
[0079]
如图1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稳定型导电端子110还包括凸设于交指成型区102的内壁的第三交指片110d,第三交指片110d与第二交指片110c相互平行,第三交指片110d与第二交指片110c之间相互错开设置,第二交指片110c与第一交指片110b之间相互错开设置。第三交指片110d与第二交指片110c之间、第二交指片110c与第一交指片110b之间均形成有交指间隙104,第三交指片110d与第二交指片110c之间形成的交指间隙104为第一交指间隙,第二交指片110c与第一交指片110b之间形成的交指间隙104为第二交指间隙,第一交指间隙与第二交指间隙相互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交指结构包括第一交指片110b、第二交指片110c及第三交指片110d,即交指片的数目为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交指片的数目还可以为四个或五个或其他数目。进一步地,第一交指间隙等于第二交指间隙,且第一交指间隙及第二交指间隙均不等于交指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交指间隙及第二交指间隙还可以等于交指宽。
[0080]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至少一个开设有第二落料孔10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交指片110b开设有第二落料孔109,使第一交指片110b具有较好的容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落料孔109不局限于开设于第一交指片110b。例如,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均开设有第二落料孔109。进一步地,第一交指片110b、第二交指片110c及第三交指片110d至少一个开设有第二落料孔109,使第一交指片110b、第二交指片110c及第三交指片110d至少一个具有较好的容性。例如,第一交指片110b、第二交指片110c及第三交指片110d均开设有第二落料孔109。
[008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82]
上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110,由于导电端子本体110a形成有交指成型区102,且第一交指片110b及第二交指片110c均凸设于交指成型区102的内壁,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相互平行,且第一交指片110b与第二交指片110c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104,使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在交指成型区102形成有交容区,提高了稳定型导电端子110在交指成型区102的容性,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具有较好的感性阻抗,又由于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形成有多个浮动形变部,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每一浮动形变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落料孔,使导电端子本体具有较好的浮动性能及感性阻抗,同时使
稳定型导电端子对高频信号传输具有较好的带通滤波效果,即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的带通滤波的作用较明显,避免浮动连接器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
[008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稳定型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端子本体、分别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本体的第一交指片及第二交指片,所述导电端子本体形成有交指成型区,所述第一交指片及所述第二交指片均凸设于所述交指成型区的内壁,所述第一交指片与所述第二交指片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交指片与所述第二交指片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所述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形成有多个浮动形变部,所述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每一所述浮动形变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落料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孔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落料孔沿所述导电端子本体的信号传输方向间隔开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落料孔为弯曲条状槽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落料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导电端子本体的中心线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落料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落料孔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向的横向宽度处处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第一落料孔的横向宽度的宽度值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指片及所述第二交指片至少一个开设有第二落料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指成型区形成于所述导电端子本体至少一侧或中间位置。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型导电端子。10.一种浮动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型导电端子、连接器及浮动连接器组件。上述的一种稳定型导电端子包括导电端子本体、分别成型于导电端子本体的第一交指片及第二交指片,导电端子本体形成有交指成型区,第一交指片及第二交指片均凸设于交指成型区的内壁,第一交指片与第二交指片相互平行,且第一交指片与第二交指片之间形成有交指间隙,导电端子本体沿延伸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使稳定型导电端子对高频信号传输具有较好的带通滤波效果,即对高频信号的传输的带通滤波的作用较明显,避免浮动连接器的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输过程中存在相互串扰较严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 王健 张自黾 王俊 陈志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3/7/2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