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正式下线 中国通航发展现状分析

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厂房内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飞机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为C919的首飞打下了重要基础。在C919研发的过程中,为了攻克机载系统、气动布局与结构材料等领域的难题,我国共规划了超过100项关键技术,包括主动控制技术、飞机发动机电动一体化设计等。此外,多种先进材料也首次应用于C919身上,如机体结构包含8.8%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12%先进复合材料。
据悉,虽然C919还未正式量产,但已经在国内外受收获了517架的订单,如果以5000万美元一辆计算,C919首批订单将收获257亿美元的规模。随着国产大飞机下线并逐渐实现量产,大飞机产业链上的公司如中航飞机、洪都航空、中航电子、中航动控等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前景也值得期待。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厂房内正式下线
通用航空产业包含制造业与服务业两类。飞机整机、飞机零部件、航空新材料、航空电子、航空油料机场设备等属于通用航空制造环节;飞机维修、培训、作业、金融、保险、信息等属于服务业。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起始于1951年,到2000年前发展速度缓慢,仅有8%的年均复合增速。2000年之后,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
目前我国有268家通用航空企业, 2210架在册通用航空器,2014年通用航空器作业飞行67.5万小时,三者数据实现稳定增长。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正初具规模,不过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巴西四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空域管制、基础设施不完善与培养力度小是主要原因。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正初具规模
空域管制问题上,当前我国“军官民用”的方式导致民航能使用的空域仅为总空域的10%到20%;基建设施上,目前我国小型机场较为欠缺,而私人飞机需求正逐年增加。除此之外,机场密度低、布局不合理也是大问题;教育培养方面,我国飞行员数量少,且培训也少。目前,我国持有私人、商用飞行执照的人数分别为美国相应人数的1%与14%。
综上可知,通用航空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上述几大基本问题。在国产大飞机下线、无人机与私人飞机需求上升刺激低空空域改革加快的背景下,通用航空产业将快速转型。预计航空飞行器制造、通航运营维修和飞行培训类与通讯设备类公司有望率先获得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