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航产业的机会到底在哪?
中国目前的通航产业甚为传统,大家都围绕国家鼓励和补贴的传统通航作业而深耕细作,然而市场价格确实每况愈下,新进入者有些不计成本的“开拓进取”,先入者也不断降低价格来保持市场份额,这样就造成了传统业务竞争加剧,有人说这是恶性竞争,在笔者看来,这正是通航产业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通过传统领域的红海血洗,才会开拓出通航产业的蓝海辉煌!
其实,现在中国通航在有限的局部地方,旅游观光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这些领域虽然不是中国的传统业务,不过这个业务如果能够很好的开展,也会是未来通航产业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毕竟中国的旅游胜地不少,属于稀缺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值得继续有所为;
当然,还有属于航空文化推广性质的飞行体验活动,也是蓬勃发展,也开始了针对中小学生的航空体验活动,可以肯定,这块也会是未来通航产业要大力发展的部分,这是中国通航发展壮大的基石工程,国家都是值得大力投入的部分。
下面还是直奔主题,这么多机会的中国通航,看看我们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图:通航机会到底在哪里?
我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进行简单分析,在这里只能简单分析,因为每一个点其实都可以专著研究和讨论。
第一,通航制造业、通航贸易业的机会;
从通航产业链来讲,制造业自然是第一个值得投资的地方,不过飞机设计和制造,并且可以获得市场认可的航空器,不是你有钱就可以搞定的,而是需要专业人才团队和长时间的投入与沉淀。
国产飞机而言,官方代表自然就是中航工业旗下的运-5飞机,而近年新兴的湖南山河飞机则代表了民间资本的成就,在去年珠海航展期间,山河飞机的表演队揭开了中国民间飞机的航展表演之先河。
而对于进口飞机,或者进入中国制造业的各种国外飞机可谓百花齐放,独资、合资、合作、生产线转移、代加工等形式入驻。很多项目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重大引进项目而给予充分的各种优惠政策,甚至还有不少地方形成了航空产业园的集成战略。
所以对于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的机构,自然可以进入飞机的制造行业,未来中国通航市场至少20-30万架的通航飞机潜力,如果有好的产品自然可以有好的回报。
其次,对于有一定资金实力,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团队支持(最好技术团队国产话,如此才会成本可控),先搞一搞飞机4S店也是不错的,有人讲对于那些豪车4S点而言,可以业务拓展到飞机领域,因为私人飞机的潜在客户多半也是豪车的业主,我认可这种讲法,不过汽车老板要跨界,航空专业人员支持还是需要的。
第二,通航培训业、通航咨询业的机会;
培训、咨询通常是行业发展初期或者行业转型期间最为需要的业务,针对通航产业,培训的需求很大,从航空传统的飞行、机务、航务、制造等专业人士以外,其实相关的市场、营销等各类人才也是需求很大。
通航培训,现在很多都是从飞行驾照培训入手,到现在其实国内具备飞行驾照培训的专业机构已经不少,尤其是旋翼机(直升机)的。同时,国外同行对于这一块的竞争力依然很强大,尤其是商照方面。机务培训目前已经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始涉及,不过目前就业情况还比较尴尬。
图:直升机
通航咨询服务目前也有不少机构提供,不过水平参差不齐,不过是各有所长,有的擅长产业规划、有的擅长企业筹建、有的擅长资源整合等等,咨询服务行业在国外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行业,对于通航产业,其飞机经纪人那是年薪过百万的职业,堪称航空咨询头牌。
所以对于通航培训业、咨询业,对于那些有技术特长,不过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的个人、机构或者公司而言,这是最好的通航产业介入机会。这里要指出的,如果是飞行培训,这个投入会比较大,具有实力开飞行培训的,其实也具备开办通航公司的实力。
第三,航空俱乐部、通航公司的机会;
航空俱乐部通常是通航公司的前期过度组织,不过航空俱乐部如果经营出自己的特色,其实是可以开发大量商机的,尤其是以后私人飞机数量增加以后,航空俱乐部才会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一些商业模式。不过目前国内航空俱乐部具有十分个性的特色的还没有,除了航空文化、航空体验的传统作用以外,飞机销售、咨询服务、打造人脉资源也是大同小异。
通航公司,作为通航产业最为前沿、最为核心的产业链条,这是决定通航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这里的机会巨大,目前传统的通航业务,在未来的通航市场中会有飞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不过前提是传统业务的成本和价格需要回归到一个合理的位置,同时国家补贴政策、保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需要跟进。
同时未来的中国通航市场还会继续拓展更多、更新的业务,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通航产业未来的脊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属性:
1、航空交通属性;
2、大众消费属性。
从这两点出发,看看现在中国节假日高速堵车、铁路拥挤、电商快递业务火爆的局面来看,中国的通航业务具有广阔前景。快递业务、物流业务、旅游业务、中短途的航空客货运输、应急救援(局部取代消防车、急救车功能)等业务,都将会飞速发展、逐鹿中原!
图:公务机
所以,如果有足够的实力(资金实力、专业团队、市场营销、战略规划等),完全可以开办航空俱乐部(合法的)或者通航公司,未来3-5年,中国的通航产业应该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筹备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结合互联网,曾经有一篇《航星经济:颠覆传统的通航发展新业态》(作者:林青山、蒋绍新)值得借鉴思考,通过互联网进一步降低运作成本、资源共享、创建新的商业模式等,都是目前值得探索的方向。
第四,私人飞机的机会;
通航产业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私人飞机的用户数量,根据《fly》杂志某一期披露,美国拥有的私人飞机数量是30万架左右,美国联邦航空局获得的资料,目前全美国拥有飞行驾照的人数超过60万,其中21.1万是私人飞行驾照持有者。从这个数字而言,可以推测未来中国私人飞机和飞行驾照的前景所在。
据业内人士预期,目前中国有能力购买私人飞机的潜在客户将超过30万人,如果中国航空器的使用、维护成本进一步降低的话,拥有私人飞机的潜在客户还将会大大提升,这将是飞机制造商最为流口水的数字,同时也可以预测,私人飞机配套的各种业务也是商机无限,保险、维修、航材贸易、飞行培训等等,估计早就瞄上了这块巨大的蛋糕。
私人飞机,目前中国注册的也就是100多架,没有注册的私人飞机估计数倍于这个数字,不过未来私人飞机会如同私家汽车一样,成为某种象征,也能够成为一些人的日常出行交通工具,只有私人飞机具有良好的生态圈的话,这才是中国通航产业具有良好生态圈的标志之一。
所以从机会而言,分析下面两个问题即可:
私人飞机什么时候可以买?
1、低空开放,至少是你需要的空域已经开放;
2、有一定刚需;
3、航空爱好者;
4、飞行驾照已经考到或者有自己的飞行员;
5、后期维护便捷。
私人飞机的商业机会有哪些?
1、飞机经纪人,具体原因详见本人旧作:《私人飞机购买攻略:第一步选对飞机经纪人!》一文。
2、飞机销售、器材贸易
3、飞机维护
4、飞行培训
第五,从业个人的机会;
对于投资者而言,机会肯定巨大,不过投资的切入点很关键。前一篇《充满坑的中国通航产业,如何入坑而不被坑?》其实主要还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所以这里就不展开探讨。
现在很多通航人才,是从传统的民航业转过去的,现在很多都是通航产业的主要管理者、投资者、操盘者等;当然也有很多通航产业自身培养的人才,在通航产业摸爬滚打多年。
所以,针对不同个体,机会如下:
1、对于还在求学阶段或者准备进入通航专业学习的学子而言,目前瞄准未来的通航产业的就业机会还是值得肯定的,不用太过悲观,目前虽然主流还是民航业,就算未来航空主流也仍旧会是民航业,不过通航产业在国内毕竟刚刚起步,未来空间很大,如果自己没有更好的选择机会而选择了通航专业学习的话,那就好好学习,多多关注通航,选好自己的未来东家;
2、对于专业人员而言,目前的待遇情况可以想象得到,尤其相对于传统民航业,差距还是很明显,不过由于发展前景还是值得为此而等待的,不过需要考虑自己资质、能力的提升,要不断为自己升值;同时更加要考虑在什么样的企业发展,可以断定在接下的通航发展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甚至会有自己变身老板的机会。
图:我国通航大力发展
3、对于目前通航产业的高管们而言,能够坚持下来的,肯定会是未来的成功者,需要做的除了等待春风,更加重要的是不断探索通航产业新的商业模式,创新通航产品,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当然,日常业务维护、精耕细作现有业务、不断培育自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责无旁贷。
第六,相关产业的机会。
1、临空经济有搞头吗?
前几年,临空经济概念开始盛行,尤其是国家对于民航运输业的整体规划中大量的机场项目出台,临空经济开始深入各级政府之心,不可否认,对于大型运输机场而言,临空经济的理论还是大有实践的空间,不过对于通航机场而言,临空经济的理论能否得到实践,还得取决于通航机场的客货运量、取决于该通航机场的定位、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等因素。
2、商业地产有搞头吗?
从目前国内一类和二类机场而言,附近的酒店、餐饮、物流、维修等还算是有一定发展,尤其是候机楼,不少机场的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临空经济值得持续研究和应用。然而到了三类机场,很多候机楼都是清清淡淡,附近的其他产业就更加荒荒凉凉。再回到通航机场,勉强沾边到四类机场的商业地产价值几何就有待商酌啦;
3、开发航空小镇?
呵呵,这个概念在美国也没有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吧,在中国能否落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这需要很厉害的策划高手才行,借助私人飞机机主集群?还要有刚需才有可能吧。航空小镇,在中国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会仅仅是一个概念,如果最有可能出现这个航空小镇的话,估计最先出现的应该是珠三角、长三角和成都地区,第一批为什么排除京津冀地区,你懂的。
4、通航金融和保险
这个靠谱,绝对值得大力开发,融资租赁飞机对于一些昂贵的通航飞机而言会大有市场,估计未来大部分昂贵的通航飞机都会采取这个模式来运作,这样会大大降低营运者的初期投入,目前民航大型飞机,有一半左右都是融资租赁的飞机。
对于通航保险业务,自然也是一个机会巨大的市场,由于通航业务会百花齐放,所以配套的保险品种也会各不相同,所以需要保险公司提前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国外有类似的可以参考,属于国内独特的就需要保险界的创新啦。
好吧,这次就聊这么多,通航话题,在这个阶段聊上三天三夜也不可能聊完,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啰嗦了些,能够看到这里的我得给你致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