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头盔值北京一套房?揭秘飞行员的头盔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资讯 07-14 阅读:180 评论:0

此前,曾对外披露,歼20飞行员头戴的头盔,价值就相当于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具体多少钱,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贵吧。


飞行员驾驶战机翱翔云端


给力的防护装具不可少


被称为“熊猫盔”的飞行员头盔


有哪些独特设计?


我国在飞行员面罩上的


自主创新技术有哪些用处?


头盔如何指引战机


完成“看到即射击”?


来吧,展示


从仿制到自研


飞行员头盔更轻更坚固


来自航空工业的


王居豪


从事个体防护装备的研发工作

541154154541.png

他介绍,早期的飞行员头盔


通常以仿制苏联头盔为主


盔体材料一般为玻璃钢


重量也比较重,1.5公斤以上


之后,我国针对头盔进行设计优化


走上了自研的道路


用芳纶材料替代玻璃钢


不仅减轻了头盔重量


防护效果也有明显提升

4155414447.png

随着战机上新


轻型保护头盔推出


打破了原本头盔设计中


曲面圆滑的固有模式


采用线条化设计


让头盔看起来有硬朗锋利之感

1454848.png

随着通用化、模块化理念的提出


大家又对头盔进行优化改进


两个减重孔的椭圆形设计


与头盔镜片的颜色形成对比


好似熊猫的眼睛


也被军迷、网友称为“熊猫盔”


所谓通用化


就是头盔能适配不同代际战机


适应不同的作战场景


所谓模块化


就是头盔需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比如在夜间使用或近距离对抗时


头盔上有夜视镜安装板和头瞄安装板


保证对不同任务模块的兼容

15458455.png

细化型号,一对一定制


每个飞行员都有自己的头盔


王居豪表示


传统的头盔分大、中、小三型


但有飞行员反映


头盔戴上以后大小不合适


尤其在长航时、大过载情况下


会有局部压痛


以及头盔位移过大等情况


为了保证飞行员的作战效能


头盔研发人员进一步细化分型分号


还对飞行员头盔进行


一对一的个性化定制


研发人员对每一位飞行员头部


进行三维扫描


根据点云情况拟合出数字头形


这样,每位飞行员都可以拥有


属于自己的头盔


还可以将飞行员的名字印在头盔上


增加荣誉感和认同感


 “看到即射击”


这类头盔将是飞行员超强辅助


显示类头盔


是颇受军迷关注的“未来感头盔”


所要实现的第一要旨


就是“看到即射击”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


显示类头盔的自主研发

454584588.png

在双目叠加之后


可以实现30度×40度的显示视场


将飞行信息以及武器信息


传递到飞行员的眼前


同时也可以借助飞行员头部的朝向


来指引战机的火控武器


以及雷达系统工作


王居豪说


未来的发展中


也会在显示头盔的基础上


集成眼动信息


脑电信息等生理监测信息


形成一款综合化的智能头盔


这款头盔将成为飞行员


与战机之间交互的第一平台


也是飞行员决策的第一助力

54584588.png

飞行员面罩升级


自主创新防窒息活门


之前,飞行员面罩上


通常有两大活门


呼气活门、吸气活门


目前最新款的面罩上新增了


防窒息活门


这个活门属于我国自主创新


通常是配套通用头盔来使用


如果飞行员遇到险情需要弹射


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昏迷和重伤


一旦飞行员落入水中


没有办法自主取掉氧气面罩


氧气面罩软管进水之后


飞行员可能出现溺水和窒息


防窒息活门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防护服装


从单一功能到综合化


要抵御热负荷、高过载、落水、火情


等多种严峻的考验


必不可少的还有防护服装

454548788.png

飞行员在进行大过载飞行时


通过对抗荷服的气囊进行加压


挤压腿部血管


保证血液有效流向头部


进行氧供给


针对可能发生的落水情况


为飞行员配备了脖式救生衣


和抗浸防寒服




针对可能出现的火情


为飞行员配备的代偿背心和抗荷服


都采用了阻燃织物




过去设计防护服装时


通常针对单一的防护功能


设计出一款对应的服装


当飞行员需要多种防护功能时


就要将多种防护服装穿在身上


这种“洋葱式”的模式


不仅让整体防护服装的重量上升


也影响飞行员的作战效果


随着战机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对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要求


也在不断提升


如今,研发人员在传统服装上


进行了一体化、综合化的服装设计




王居豪介绍


在保证作战使用需求的情况下


服装的美观化设计程度也在提升


将龙和鹰两种元素融入服装设计


“战鹰”的图形采用中间对开布局


体现“鹰击长空”的理念


以“龙鳞”为原型进行了变形设计


印在飞行员服装的各关节位置


体现“龙的传人”


而每一件装具也饱含


设计人员的心血


王居豪说:“在军迷眼中


我们这份工作非常有趣


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千斤重担


手里所穿的一针一线


所生产的每一个头盔


对于飞行员来说都是最后一道保护墙


我们永远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纰漏”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飞行员驾驶战鹰翱翔的背后


也有他们的保驾护航


辛苦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