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及轧辊磨床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3 阅读:108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磨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及轧辊磨床。


背景技术:

2.对大型轧辊进行磨削加工过程中,利用头尾架对大型轧辊顶紧并驱动转动,由轧辊传递来的力在头尾架顶尖结构上分解为径向力和轴向力,由于头尾架顶尖结构的芯轴较长,在芯轴靠近顶尖部分的径向力远大于芯轴远离顶尖部分的径向力,会导致芯轴产生倾覆倾向,从而影响芯轴的转动精度,无法满足轧辊磨削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及轧辊磨床。
4.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包括:基座、芯轴、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基座用于承载所述芯轴,所述芯轴的前部直径至少是后部直径的1.5倍,其中,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分别支承在所述前部,并且每个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均呈向心接触角对称且方向相反布置,一对所述角接触球轴承并排支承在所述后部,并且所述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均具有朝向远离所述轧辊方向的向心接触角,一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在所述后部且位于所述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和一对角接触球轴承之间,其中,所述一推力圆锥滚子轴承的支承位置与所述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支承位置之间距离,至少是所述一推力圆锥滚子轴承的支承位置与所述一对角接触球轴承支承位置之间距离的2倍。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在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的芯轴上共布置三组轴承,第一组轴承选用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布置在芯轴前部,第二组轴承选用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布置在芯轴后部,第三组轴承选用一个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布置在芯轴后部,三组轴承共同承载轧辊传递至芯轴上的轴向负载和径向负载。其中,由于芯轴前部区域所承载的轧辊传递的径向负载相比于后部区域更大,一方面通过将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布置在与推力圆锥滚子轴承的距离至少大于推力圆锥滚子轴承与一对角接触球轴承距离的2倍,使芯轴的径向负载尽量聚集在前部区域,避免大量径向负载由后部区域的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分担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分担;另一方面将芯轴前部直径至少设置为大于后部直径的1.5倍,保证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径尺寸足够大,径向负载承载能力足够强,使芯轴的径向负载主要由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承担。
6.通过在芯轴后部布置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在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承载芯轴径向负载的同时,对芯轴提供径向力平衡,保证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的转动精度;由于径向力平衡所需承载相对较小,将芯轴后部直径设置为较小,可以使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内径尺寸较小,简化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布置在距离一
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较远的位置,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后部区域角接触球轴承的径向力平衡能力。
7.芯轴承担的轧辊传递的径向负载方向主要是沿芯轴轴向指向后部,通过专门布置一推力圆锥滚子轴承,主要用于承载轧辊传递的轴向负载,保证头尾架轴向精度。同时,推力圆锥滚子轴承的接触角进一步分担芯轴的径向力平衡,由于芯轴轴向负载在芯轴轴向全长上分布均匀,将推力交界处轴承布置在芯轴后部距离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较远位置,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对芯轴径向力平衡的贡献程度。
8.通过将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两列接触角对称且方向相反布置,在主要承载径向负载的同时,还具备从前后两个方向承载轴向负载的能力,进一步避免芯轴发生轴向窜动;通过后部区域的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布置的朝向远离所述轧辊方向的向心接触角,能够进一步提供轴向力平衡。
9.其中,将芯轴前部支撑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数量设置为一对,能够推芯轴前部提供足够的承载力,相应的,由于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产生更大的轴向力,因此将芯轴后部支撑的角接触球轴承数量也设置为一对,能够获得最佳的轴向力平衡能力。
1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轧辊磨床,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
1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受力示意图。
14.附图标记:10:基座;11:端盖;20:芯轴;21:前部;211:第一锥面段;212:第二锥面段;22:后部;23:中部;221:环槽;30:双列圆柱滚子轴承;40:角接触球轴承;50: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1:前圈;60:轴承座;61:隔环;62:凸台;70:隔套;71:第一支承部;72:第二支承部;73:本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15.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16.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
“”
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17.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剖面示意图。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包括:基座10、芯轴20、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角接触球轴承40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基座10用于承载所述芯轴20,所述芯轴20的前部21直径至少是后部22直径的1.5倍,其中,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分别支承在所述前部21,并且每个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均呈向心接触角对称且方向相反布置,一对所述角接触球轴承40并排支承在所述后部22,并且所述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均具有朝向远离所述轧辊方向的向心接触角,一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支承在所述后部22且位于所述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和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之间,其中,所述一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支承位置与所述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支承位置之间距离,至少是所述一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支承位置与所述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支承位置之间距离的2倍。
20.本技术实施例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能够提高大型重载轧辊磨削加工,例如轧辊磨削过程中,提高磨削精度。示例性的,轧辊磨削精度可以包括圆度、圆柱度、同轴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辊型误差终稿和中凹对称度,还可以包括磨削后的轧辊表面光洁度,无螺旋纹、振纹、亮印、白点等缺陷。
21.磨削轧辊被顶尖顶紧,轧辊会传递给芯轴20径向负载和轴向负载,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设计时要保证轧辊磨削精度,就要保持芯轴20沿理论轴线旋转,一方面要保证轴承针对芯轴20整体上,对径向负载和轴向负载具有足够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轴承的布置位置分配合理,保证芯轴20在沿轴向各个位置,均对径向负载和轴向负载具有足够承载能力;同时,还要考虑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的结构简化问题和制造成本问题。
22.本技术实施例在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的芯轴20上共布置三组轴承,在芯轴20前部布置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在芯轴20后部间隔布置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和一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主要承担芯轴20径向负载,同时辅助承担轴向负载,避免芯轴20轴向窜动;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主要承担芯轴20轴向负载,同时辅助承担径向负载,提供芯轴20径向力平衡;后部区域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主要承担芯轴20径向力平衡和轴向力平衡。
23.由于芯轴20前部21所承载的轧辊传递的径向负载相比于后部区域更大,一方面通过将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布置在与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距离至少大于推力圆锥滚子
轴承50与后部区域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距离的2倍,使芯0的径向负载尽量聚集在前部21区域,避免大量径向负载由后部区域的角接触球轴承分担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分担,此时需要芯轴20前部21的圆锥滚子轴承具备足够的径向承载能力,通过将芯轴20前部直径至少设置为大于后部直径的1.5倍,保证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径尺寸足够大,径向负载承载能力足够强,使芯轴20的径向负载主要由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24.通过将每个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两列接触角对称且方向相反布置,在主要承载径向负载的同时,还具备从前后两个方向承载轴向负载的能力,进一步避免芯轴20发生轴向窜动;通过后部区域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布置的朝向远离轧辊方向的向心接触角,能够进一步提供轴向力平衡。
25.示例性的,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每个双列滚子的向心接触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一大一小,每个双列滚子的向心接触角可以呈相对布置,也可以呈相背布置。例如,双列滚子的向心接触角呈相背布置时,双列滚子分别朝向轧辊和芯轴20后端提供轴向预紧,防止芯轴20轴向窜动效果更好。
26.由于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承载芯轴20主要径向负载,芯轴20后部22会产生绕芯轴20前部的翘起倾向,通过在芯轴20后部布置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对芯轴20在后部22提供径向力平衡,保证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的转动精度。由于径向力平衡所需承载相对较小,将芯轴20后部直径设置为较小,可以使后部区域的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内径尺寸较小,简化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后部区域的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布置在距离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较远的位置,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角接触球轴承的径向力平衡能力。示例性的,角接触球轴承可以是角接触球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
27.由于芯轴20承担的轧辊传递的轴向负载方向主要是沿芯轴20轴向指向后部,通过专门布置一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主要用于承载轧辊传递的轴向负载,保证头尾架轴向精度,无需在芯轴20前部21轴承、后部22轴承设计时过多考虑轴向负载问题,保证芯轴20前部21轴承最大程度承载径向负载,芯轴20后部22轴承在平衡轴向力和径向力的情况下尽量简化配置。同时,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接触角进一步分担芯轴20的径向力平衡,由于芯轴20轴向负载在芯轴20轴向全长上分布均匀,将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布置在芯轴20后部22距离圆锥滚子轴承较远位置,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对芯轴20径向力平衡的贡献程度。示例性的,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可以是推力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28.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受力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第二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分别主要承载径向负载fr1、fr2,分别辅助承载轴向负载fa11、fa12;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辅助承载径向负载fr2和轴向负载fa2,以提供径向力平衡和轴向力平衡;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主要承载轴向负载fa3,辅助承载径向负载fr3以提供径向力平衡;本技术实施例中,当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装载轧辊旋转磨削过程中,轧辊传递给芯轴20的径向力如下式所示:fr=fr11+fr12+ fr2+fr3
ꢀꢀꢀꢀꢀ
(1)式(1)中,fr是轧辊传递给芯轴20的径向力。
29.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装载轧辊旋转磨削过程
中,轧辊传递给芯轴20的轴向力如下式所示:fa=fa11+fa12+ fa2+fa3
ꢀꢀꢀꢀ
(2)式(2)中,fa是轧辊传递给芯轴20的轴向力。
30.在一些实施例中,芯轴20还包括:设置在前部和后部之间的中部23,中部23形成为在前部和后部之间过渡的外锥面。
31.将芯轴20前部21直径设置为较大,以使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提供足够大的径向承载力,而在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远离轧辊侧,芯轴20承载的径向负载开始降低,为简化芯轴20尺寸,降低制造成本,将芯轴20设置为由前部、中部23、后部三段组成,示例性的,芯轴20前部和后部均为圆柱面,芯轴20中部23设置为在前部和后部之间过渡的外锥面,外锥面过渡结构避免芯轴20产生应力集中,提高芯轴20使用寿命。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芯轴20前部外周可以是圆锥面,圆锥面的收窄方向朝向芯轴20后侧,可以使支撑在前部的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对芯轴20提供朝向轧辊方向的辅助轴向承载力。
32.在一些实施例中,芯轴20还包括:所述前部外周形成有靠近所述轧辊的第一锥面段和远离所述轧辊的第二锥面段,所述第一锥面段和第二锥面段之间相邻且具有台阶面,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锥面段211和第二锥面段212。
33.其中,第一锥面段211远离轧辊端的直径d3,大于第二锥面段212靠近轧辊端的直径。将前部看作整体,在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通过锥面提供轴向力辅助承载时,该整体在装载轧辊的情况下存在第二锥面段绕第一锥面段附近区域摆动的趋势,为了克服该摆动趋势,将前部外周设置为由第一锥面段、第二锥面段组成的台阶轴,以提供阶梯式的辅助轴向承载力,其中,第一锥面段支撑的轴承在提供轴向力辅助承载的同时,可以在径向上将第一锥面段区域锁死定位,第二锥面段提供轴向力辅助承载的同时,可以在径向上稳定住第一锥面段区域避免芯轴20摆动;此外,通过台阶面还可以对第二锥面段的轴承进行定位。
34.示例性的,外锥面的起点可以是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远离轧辊侧的任一点,外锥面的终点可以是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靠近轧辊侧的任一点,例如,外锥面的起点设置为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远离轧辊侧且接近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最大程度简化芯轴20尺寸;又例如,外锥面的终点可以是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靠近轧辊侧且接近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最大程度时外锥面锥角平滑,降低临界点的应力集中。
35.在一些实施例中,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还包括:轴承座60,用于将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间隔支承在芯轴20的后部;隔套70,间隔布置在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之间。
36.由于芯轴20后部22直径相对较小,角接触球轴承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外圈直径也较小,通过设置轴承座60,一方面将角接触球轴承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安装在基座10上,实现小尺寸轴承对芯轴20的支承,另一方面将角接触球轴承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间隔安装,同时实现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固定、内圈转动,以及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后圈固定、前圈转动。
37.示例性的,轴承座60包括:隔环61,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角接触球轴承分别安装
在隔环61的前侧和后侧,通过隔环61将角接触球轴承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间隔安装;隔环61的后侧形成有凸台62,凸台62抵挡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通过凸台62使角接触球轴承40外圈固定,通过隔环61的后侧使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后圈固定。
38.在一些实施例中,芯轴20还包括:后部形成有环槽221,环槽221沿芯轴20的轴向覆盖隔环61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后圈,设置环槽221使芯轴20对隔环61、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后圈让位,避免芯轴20与隔环61、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后圈接触,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前圈支承在隔环61靠近轧辊侧的芯轴20上,实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前圈转动。
39.在一些实施例中,隔套70包括:第一支承部71、第二支承部72和本体部73,第一支承部71支承在前部并抵紧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第二支承部72支承在后部并抵紧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前圈,本体部73横跨中部23且连接于第一支承部71和第二支承部72之间。
40.示例性的,第一支承部71内侧可以支承在芯轴20的前部或中部23,例如第一支承部71内侧支承在芯轴20前部,第一支承部71内侧设置为圆柱面,保证了隔套70在第一支承部71的支承力几乎不存在轴向干扰力,进一步保证三个轴承之间的力平衡。示例性的,第二支承部72内侧可以支承在芯轴20的后部或中部23,例如第二支承部72内侧支承在芯轴20后部,第二支承部72内侧设置为圆柱面,保证了隔套70在第二支承部72的支承力几乎不存在轴向干扰力,进一步保证三个轴承之间的力平衡。
41.在一些实施例中,芯轴20还包括:前部靠近轧辊侧形成有台阶,台阶远离轧辊的侧面抵紧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通过设置台阶,实现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圈的轴向定位。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包括:靠近轧辊侧的端盖11,端盖11远离轧辊的侧面抵紧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由于大直径尺寸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外圈可以直接安装在基座10内周,若设置的外圈轴向定位结构是直接安装在芯轴20上,导致定位结构尺寸大,结构复杂,通过设置端盖11直接安装在基座10端部,简化结构。
4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直径”,指某段芯轴的最小直径处数值,例如前部为两段锥面段情况下,前部的“直径”指第二锥面段的远离轧辊端的直径数值。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距离”,指量轴承之间最小距离,例如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与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之间的距离l1,是一对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中远离轧辊之一的远离轧辊侧,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靠近轧辊侧之间的距离,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与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之间的距离l2,指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中靠近轧辊侧之一的靠近轧辊侧,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远离轧辊侧之间的距离。
44.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轧辊磨床采用前述实施例中的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将轧辊磨床的一端头架、另一端尾架、或两端头尾架设置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装载轧辊旋转磨削,能够获得高精度的磨削轧辊。
45.此处实施例的描述,有关方向和方位的任何参考,均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以下对于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涉及到特征的组合,这些特征可能独立存在或者组合存在,本发明并不特别地限定于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
46.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芯轴(20)、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角接触球轴承(40)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基座(10)用于承载所述芯轴(20),所述芯轴(20)的前部(21)直径至少是后部(22)直径的1.5倍,其中,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分别支承在所述前部(21),并且每个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均呈向心接触角对称且方向相反布置,一对所述角接触球轴承(40)并排支承在所述后部(22),并且一对所述角接触球轴承(40)均具有朝向远离所述轧辊方向的向心接触角,一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支承在所述后部(22)且位于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和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之间,其中,一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支承位置与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支承位置之间距离,至少是一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支承位置与一对所述角接触球轴承(40)支承位置之间距离的2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均呈向心接触角相背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0)还包括:所述前部(21)靠近所述轧辊侧形成有台阶,所述台阶远离所述轧辊的侧面抵紧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中靠近所述轧辊之一的内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0)还包括:所述前部(21)外周形成有靠近所述轧辊的第一锥面段(211)和远离所述轧辊的第二锥面段(212),所述第一锥面段(211)和第二锥面段(212)之间相邻且具有台阶面,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锥面段(211)和第二锥面段(2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21)和后部(22)之间的中部(23),所述中部(23)形成为在所述前部(21)和后部(22)之间过渡的外锥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座(60),用于将一对所述角接触球轴承(40)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间隔支承在所述芯轴(20)的所述后部(22);隔套(70),间隔布置在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中远离所述轧辊之一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60)包括:隔环(61),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一对角接触球轴承(40)分别安装在所述隔环(61)的前侧和后侧,所述隔环(61)的后侧形成有凸台(62),所述凸台(62)抵挡一对所述角接触球轴承(40)中靠近所述轧辊之一的外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0)还包括:所述后部(22)形成有环槽(221),所述环槽(221)沿所述芯轴(20)的轴向覆盖所述隔环(61)和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后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70)包括:第一支承部(71)、第二支承部(72)和本体部(73),所述第一支承部(71)支承在所述前部(21)并抵紧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中远离所述轧辊之一的内圈,所述第二支承部(72)支承在所述后部(22)并抵紧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50)的前圈(51),所述本体部(73)横跨所述中部(23)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承部(71)和第二支承部(72)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包括:靠近所述轧辊侧的端盖(11),所述端盖(11)远离所述轧辊的侧面抵紧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0)中靠近所述轧辊之一的外圈。11.一种轧辊磨床,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及轧辊磨床,包括:基座、芯轴、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推力圆锥滚子轴承,所述芯轴的前部直径至少是后部直径的1.5倍,一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的支承位置与一对所述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支承位置之间距离,至少是一所述推力圆锥滚子轴承的支承位置与一对所述角接触球轴承支承位置之间距离的2倍。根据该轧辊磨床用高精度头尾架顶尖结构及轧辊磨床,能够平衡来自轧辊的径向力和轴向力,获得高精度的轧辊磨削加工效果。得高精度的轧辊磨削加工效果。得高精度的轧辊磨削加工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中 王心东 张勇 李大川 杨庆生 马素芳 敖梓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辰精密装备(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3/7/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