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叠片台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3 阅读:10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叠片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速叠片台。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隔膜叠片机叠片过程中完成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运动的方式通常有三种:1、采用凸轮机构,由于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将凸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平面上的曲线运动,但这种运动方式中垂直运动必定伴随着水平运动,而水平运动会导致压板和极片摩擦,进而导致产品损伤和放置精度降低,同时凸轮容易卡涩且容易产生金属粉尘;2、采用同步带平移实现水平移动以及采用气缸升降的方式实现竖直移动,这种方式精度差、响应慢;3、采用滚珠丝杠方式,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置精度高、不损伤产品的高速叠片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速叠片台,包括底座,水平移动组件安装至所述底座上,升降组件与顶升组件分别与水平移动组件连接,水平移动组件控制升降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顶升组件包括叠片台、顶升电机,叠片台上层叠放置极片,顶升电机驱动叠片台竖直移动;升降组件包括压板、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驱动压板竖直上下移动以对极片进行限位。
5.可选的,水平移动组件包括直线安装架以及安装在直线安装架上的水平移动电机,直线安装架与平移板滑动连接,水平移动电机驱动平移板水平移动。
6.可选的,水平移动电机包括动子与磁轨,磁轨安装至直线安装架上,平移板与动子连接。
7.可选的,升降组件还包括电机安装座,升降电机与升降板连接,压板可拆卸地安装至升降板上。
8.可选的,电机安装座与平移板连接,升降板与电机安装座滑动连接。
9.可选的,还包括纠偏组件,所述纠偏组件包括纠偏电机,所述纠偏电机与纠偏固定板连接,所述纠偏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纠偏板连接;所述纠偏固定板与所述纠偏板滑动连接。
10.可选的,顶升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安装至直线安装架一侧。
11.可选的,顶升移动板与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叠片台通过安装支架安装至顶升移动板上。
12.可选的,水平移动组件还包括缓冲块与限位块,缓冲块安装至直线安装架一端,限位块安装于直线安装架另一端,缓冲块与限位块上均安装有缓冲垫。
13.可选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第二传感器组件、第三传感器组件以及第四传感器组件,第一传感器组件用于水平移动组件的初始位置检测,第二传感器组件用于升降组
件的初始位置检测,第三传感器组件用于纠偏组件的初始位置检测,第四传感器组件用于顶升组件的初始位置检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水平移动组件安装至所述底座上,升降组件与顶升组件分别与水平移动组件连接,水平移动组件控制升降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顶升组件包括叠片台、顶升电机,叠片台上层叠放置极片,顶升电机驱动叠片台竖直移动;升降组件包括压板、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驱动压板竖直上下移动以对极片进行限位。这样在叠片过程中压板的水平及竖直移动、叠片台的竖直移动均由独立驱动源控制,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不损伤极片,实用性广。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速叠片台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组件分解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速叠片台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3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升组件(去除叠片台)以及纠偏组件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底座;101-底座槽;2-水平移动组件;201-动子;202-磁轨;203-直线安装架;204-平移板;205-导轨;206-缓冲块;207-限位块;208-加强筋;3-升降组件;301-升降电机;302-升降板;303-压板;304-电机安装座;305-第一滑轨;4-纠偏组件;401-纠偏电机;402-纠偏固定板;4021-安装缺口;403-第一安装板;404-纠偏板;405-第二滑轨;406-滑块;407-固定支架;5-顶升组件;501-顶升电机;502-输出轴;5021-轴安装板;503-第二安装板;5031-第一通孔;504-顶升移动板;5041-第二通孔;505-第三滑轨;506-安装支架;507-叠片台;508-辅助固定板;6-第一传感器组件;601-第一检测板;602-第一传感器;7-第二传感器组件;701-第二检测板;702-第二传感器;8-第三传感器组件;801-第三检测板;802-第三传感器;9-第四传感器组件;901-第四检测板;902-第四传感器;903-滑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5.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26.一种高速叠片台507,包括底座1、水平移动组件2与升降组件3,水平移动组件2安装至底座1上的底座槽101内,水平移动组件2与升降组件3连接并带动升降组件3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水平移动组件2设有两组,分别安装至底座1两端;升降组件3设有两组,分别安装至各水平移动组件2上。
27.升降组件3中包括压板303,压板303在叠片过程中用于对极片进行限位,通过水平移动组件2与升降组件3实现压板303在水平方向上及竖直方向上的移动,精度高,速度快且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叠片效率。
28.进一步地,水平移动组件2包括水平移动电机、直线安装架203,水平移动电机包括动子201与磁轨202,且磁轨202安装至直线安装架203上。平移板204与动子201连接,平移板204上设有卡槽,卡槽通过与安装在直线安装架203上的导轨205配合以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直线安装架203底部安装有加强筋208,加强筋208固定连接至底座1两端面。其中,水平移动电机采用直线电机运动的方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
29.进一步地,水平移动组件2还包括缓冲块206与限位块207,缓冲块206安装至直线安装架203一端,限位块207安装于直线安装架203另一端。缓冲块206上安装有缓冲垫,避免直线动子201移动过快产生撞击。限位块207用于限制平移板204的移动距离,优选的,限位块207上安装有缓冲垫。
30.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3包括升降电机301,升降电机301用于驱动压板303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以压住极片和隔膜(隔膜用于包装极片),通过调整压板303与叠片台507之间的间距以保证隔膜包覆极片之后的宽度。优选的,升降电机301采用音圈电机,精度高,速度快,且音圈电机有恒压模式,保证不损伤极片的同时压稳极片。
31.具体地,升降电机301安装至电机安装座304上,且与升降板302连接。压板303可拆卸的安装至升降板302上,随着升降板302在第一滑轨305上的移动而升降。其中,第一滑轨305固定于电机安装座304上。
32.更具体地,电机安装座304安装至平移板204上,这样水平移动组件2即可带动压板303水平移动。
3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顶升组件5,顶升组件5包括顶升电机501、叠片台507,顶升电机501驱动叠片台507竖直移动,以保证放置极片和隔膜后的高度与初始高度相同。优选的,顶升电机501为伺服电机,可使叠片台507上的各层极片受力均匀。
34.具体地,顶升电机501的输出轴502连接第二安装板503,第二安装板503安装至直线安装架203一侧。
35.进一步地,顶升移动板504通过第三滑轨505与第二安装板503滑动连接,以实现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优选的,第三滑轨505为交叉滚柱导轨205。
36.第二安装板503上设有第一通孔5031,顶升移动板504上开设有第二通孔5041,与输出轴502连接的轴安装板5021贯穿连接第一通孔5031及第二通孔5041,轴安装板5021用于支撑顶升移动板504。
37.进一步地,顶升移动板504一侧还安装有安装支架506,安装支架506上端连接叠片台507。
38.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纠偏组件4,纠偏组件4用于对隔膜进行纠偏。
39.具体地,纠偏组件4包括纠偏电机401,纠偏电机401安装有纠偏固定板402。同时,
纠偏电机401输出轴连接有第一安装板403,第一安装板403与纠偏板404连接,纠偏电机401启动带动第一安装板403前后移动,进而带动纠偏板404前后移动,对隔膜进行位置纠偏。
40.进一步地,纠偏固定板402顶端上安装有第二滑轨405,纠偏板404通过滑块406在第二滑轨405上移动。
41.为了更好控制移动距离,本实施例还设置有多个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6、第二传感器组件7、第三传感器组件8以及第四传感器组件9。第一传感器组件6用于水平移动组件2的初始位置检测,第二传感器组件7用于升降组件3竖直方向上的初始位置检测,第三传感器组件8用于纠偏组件4的初始位置检测,第四传感器组件9用于检测顶升组件5的初始位置检测。
42.具体地,第一传感器组件6包括第一检测板601及多个第一传感器602,第一检测板601安装至平移板204上,多个第一传感器602分列于导轨205上;第二传感器组件7包括第二检测板701与多个第二传感器702,第一检测板601安装至升降板302上,多个第二传感器702分列于第一滑轨305上;第三传感器组件包括8第三检测板801与多个第三传感器802,第三检测板801安装至第一安装板403上,多个第三传感器802分列于纠偏固定板402上;第四传感器组件9包括第四检测板901与多个第四传感器902,第四检测板901安装至轴安装板5021上,多个第四传感器902分列于滑轨槽903上,滑轨槽903安装至第二安装板503上。
43.可选的,水平移动组件2与升降组件3均设有磁栅,用于检测移动距离,提高移动精度。
44.可选的,顶升组件5还包括辅助固定板508,辅助固定板508设于直线移动架顶部,且安装在第二安装板503一侧,用于将第二安装板503固定在直线安装架203上。
45.可选的,纠偏固定板402上开设有安装缺口4021,多个第三传感器802分列于安装缺口4021内。
4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初始状态时,压板303移动至叠片台507外部区域。当电极片放置叠片台507上后,打开升降电机301,抬升压板303,同时移动水平移动组件2移动压板303,直至压板303移动至叠片台507上方,下降压板303,此时可对极片和隔膜进行限位,通过调整压板303与叠片台507之间的间距以保证隔膜包覆极片后的宽度。压板303竖直上下移动压住极片和隔膜,以便隔膜平移至叠片台另一侧,再叠放极片。叠片过程中,顶升电机501驱动叠片台507下降,以放置更多极片。叠片过程中压板303的水平及竖直移动、叠片台507的竖直移动均由独立驱动源控制,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实用性广。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水平移动组件安装至所述底座上,升降组件与顶升组件分别与所述水平移动组件连接,所述水平移动组件控制所述升降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叠片台、顶升电机,所述叠片台上层叠放置极片,所述顶升电机驱动所述叠片台竖直移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压板、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压板竖直上下移动以对所述极片进行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组件包括直线安装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直线安装架上的水平移动电机,所述直线安装架与平移板滑动连接,所述水平移动电机驱动所述平移板水平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电机包括动子与磁轨,所述磁轨安装至所述直线安装架上,所述平移板与所述动子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电机安装座,所述升降电机与升降板连接,所述压板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升降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与所述平移板连接,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电机安装座滑动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纠偏组件,所述纠偏组件包括纠偏电机,所述纠偏电机与纠偏固定板连接,所述纠偏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纠偏板连接;所述纠偏固定板与所述纠偏板滑动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安装至所述直线安装架一侧。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升移动板,所述顶升移动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叠片台通过安装支架安装至所述顶升移动板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组件还包括缓冲块与限位块,所述缓冲块安装至所述直线安装架一端,所述限位块安装于所述直线安装架另一端,所述缓冲块与所述限位块上均安装有缓冲垫。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速叠片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第二传感器组件、第三传感器组件以及第四传感器组件,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用于所述水平移动组件的初始位置检测,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用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初始位置检测,所述第三传感器组件用于所述纠偏组件的初始位置检测,所述第四传感器组件用于所述顶升组件的初始位置检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片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叠片台,本申请通过设置底座,水平移动组件安装至所述底座上,升降组件与顶升组件分别与水平移动组件连接,水平移动组件控制升降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顶升组件包括叠片台、顶升电机,叠片台上层叠放置极片,顶升电机驱动叠片台竖直移动;升降组件包括压板、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驱动压板竖直上下移动以对极片进行限位。这样在叠片过程中压板的水平及竖直移动、叠片台的竖直移动均由独立驱动源控制,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不损伤极片,实用性广。实用性广。实用性广。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袍泽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技术研发日:2023.04.04
技术公布日:2023/7/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