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2
阅读:68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中药油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用于烧烫伤、创面溃疡、各型皮肤损伤。
背景技术:
2.皮肤组织创伤、受损是由烧烫伤、外伤、皮肤疾病、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组织结构异常而伴随的不适症状及美感缺失。
3.人体皮肤具有自身修复功能, 修复过程有组织再生(细胞再生)和纤维修复。大多数情况下的损伤是多种组织损伤,两种形式多同时存在。其中组织再生包括上皮组织再生、纤维组织再生、血管组织再生、肌组织再生以及神经组织再生。在自身修复过程中,受年龄、营养、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损伤程度以及组织再生能力等因素影响,修复时间与转归(结局)有一定差异,进而决定着修复方式、愈合时间、有无瘢痕及瘢痕的大小、有无色沉等。
4.于是,为了缩短修复时间,提高修复效果,以及改善修复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发明了各种辅助修复的外用中药剂,包括水剂、膏剂、油剂等。
5.外用中药剂通常包含主药和基础剂型,基础剂型的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明显差异;同样剂型的情况下,主药配方部分决定它的药理性能,但也与药物浓度有关。外用中药剂治疗相关疾病一样需要辨证施治,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需要全局考虑。在临床实践中,外用中药剂治疗相关疾病,如使用恰当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否则不但效果不好,甚至发生激惹而使病情加重。所以,配方组成及功效对于疾病的不同阶段是否全程适用是核心考虑部分。
6.比如,中国发明专利 cn114191493a 是油剂,其成份是:紫草 5-15 份、藏红花 1-15 份、乳香 3-8 份、水牛角 3-10 份、没药 1-3 份、地骨皮 3-12 份、当归 2-8 份、蝉蜕 3-16 份、曼陀罗花 2-13 份、刘寄奴 5-10 份、地肤子 2-10份,还包括鹧鸪草 3-6 份、泽泻 1-5 份、菟丝子 2-8 份;其效果是:具有活血化瘀和扶正固本的功效,合理的配方基于整体原则,对皮肤屏障修复、创面伤口愈合等具有显著疗效,全方共奏治疗和护肤保健,能起到协同增效、兼治标本的作用。cn114191493a为修复皮肤屏障的中药组合,纵观此方配伍:以乳香、没药、藏红花活血止痛散瘀,紫草、地骨皮、水牛角凉血止血,蝉蜕、鹧鸪草、曼陀罗花祛风,刘寄奴敛疮,菟丝子、泽泻、当归补血补肾。此方配伍清热解毒力不足,对严重红肿热痛的皮肤损伤效果一般,只适用于轻症皮肤损伤。另外本方拔脓祛腐之药配伍不足,对于疮疡痈肿严重者效果一般。最后本方敛疮生机药配伍不够,对于疮疡后期敛疮生肌作用不大。纵观此方只适合于轻症患者,局限性较大。
7.比如,中国发明专利 cn105232721a的剂型是油剂,其成份是:三七 20-30 份、麝香 6-15 份、甘草10-15 份、白花蛇舌草 15-20 份、黄苓 20-30 份、黄柏 20-30 份、寻骨风15-20 份、白芷 20-30 份、威灵仙 15-20 份、紫草30-40 份、川穹15-20 份、当归 20-30 份、黄芪 20-30份、半枝莲 15-20 份、冰片15-20 份和菜籽油 880-930份;其效果是:伤口
能够在 2 天内愈合,愈合后产生的瘢痕小,且无副作用,同时该中药组合物使用简单方便,敷上伤口即可;纵观本方配伍:应用了黄芩、黄柏清热燥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三七、川芎活血散瘀,黄芪、当归补气补血,麝香、冰片消肿止痛,白芷、威灵仙、寻骨风祛湿,紫草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药性。如此配伍使此方只适合外伤初起的轻症,起清热解毒,外伤消炎的效果。对于疮疡痈肿的中期拔脓祛腐和后期敛疮生肌的治疗需求不起作用。本方配伍中应用了麝香,麝香对于孕妇属于禁用药,另外也禁用于虚脱证患者。所以本方适应症范围较狭小,有明显的禁忌使用对象。
8.比如,中国发明专利 cn111603537b的剂型是油剂, 其成份是:黄芪 200 份、荆芥 100 份、防风 100 份、黄芩 100份、苦参 100 份、赤芍 100 份、白芷 100 份、石菖蒲100 份、独活 100 份、羌活 100 份、金银花 100 份、海风藤 100 份、牛膝 100 份、黄精 100 份、桑枝 30份、蜈蚣 20 份、全蝎 20 份、水蛭 20 份和地龙 20 份;其效果是:治疗痈疽疮疡的中药组合物透脓解毒,用于治疗皮肤无破损的肿疡和疖痈,还能够治疗有感染的深度创面;cn111603537b 为治疗痈疽疮疡的中药组合,纵观此方配伍:以蜈蚣、全蝎、水蛭、地龙、石菖蒲通络止痛行血祛风,以荆芥、防风、白芷、独活、羌活、海枫藤、桑枝祛风除湿,以黄芩、苦参、银花、赤芍清热解毒凉血,以黄芪、牛膝、黄精补气补肾。如此配伍使此方专供拔脓祛腐,以大量通络攻毒、益气祛风药配伍达益气托毒,消痈排脓,清热解毒之功效。此方只适用于痈疽疮疡化脓较甚者。此方配伍对于疮疡初起消肿止痛稍显清热解毒消肿之力不足,而且敛疮生肌药配伍较少,不能很好的达到疮疡后期敛疮生肌的需求,所以此方只适用于疮疡中期消痈拔脓之用,适应症较狭窄。另外本方配伍的通络活血祛风药过多,虽有扶正之药,但仍有伤正之嫌,对于体虚患者仍应慎用。
9.比如,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湿润烫伤膏”为膏剂,其成份是: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等;其效果是:清热解毒生肌止痛;纵观此方以黄连黄柏黄芩配伍地龙和罂粟壳,主要起清热燥湿止痛作用,清热解毒敛疮生肌药配伍不足,只局限于烫伤轻症的应用,对于烫伤重症及其他皮肤损伤效果一般。另外罂粟壳属于限制性用药,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所以此药应用较为狭窄。
10.综上,促进创面修复的现有外用中药制剂,适应症多狭窄,应用范围较为局限,无法在创面修复的不同阶段实现全程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优化其组分配伍并拓展其功效,避免应用中对不同症状、不同阶段疾病进程顾此失彼、收效不一的局面,而是统揽全局全程考虑,兼顾阴阳平衡,达到全面修复,具体治疗:烧烫伤、创面溃疡、各型皮肤损伤,表现为:凉血镇痛、敛疮消肿、祛腐生肌、防疤淡斑。
12.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它的中药原料组分按重量份包括:土大黄 15-30份,土荆皮5-10份,土茯苓 5-10份,防风1-8份,苦参5-10份,白及5-10份,地肤子5-10份,蛇床子 5-10 份,紫草10-20 份,金银花 10-20 份,白芷 10-20 份,三七 10-20份,五倍子 10-20 份,甘草 10-20 份,白鲜皮 10-20份,冰片 10-20 份,当归 10-15 份,地榆 10-20 份,花椒 5-10 份,马齿苋 10-20 份,草乌 5-10 份,细辛 5-10份,黄柏 15-30 份,黄芩 15-30 份,麻油 80-90份。
13.上述中药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无菌条件下,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按配比及分类在两个容器中麻油浸泡;10天后武火加热至沸,文火维持加热,将中药原料炸焦炸枯;离火冷却,过滤去渣得基础油;合并两基础油,继续冷却,加入冰片细粉,搅拌均匀,即得成品中药油剂。
14.其中,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分类,以块及厚片为一类,以叶、花、子及薄片为一类。
15.其中,麻油浸泡10-14天;文火持续维持120-150℃;离火冷却至60-80℃;继续冷却至50-60℃。
16.其中,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预处理后油浸;三七清洗后蒸笼蒸软,切成0.5公分厚度的小块并烘干;五倍子清洗后蒸笼蒸软,切成四等分并烘干;其他组分经过大小厚薄基本接近的挑拣,清洗,烘干。
17.上述中药油剂的使用方法是:每日4-6次外用,常规疗程7-14天;禁忌:孕妇慎用,对芝麻过敏者禁用。
18.上述中药油剂中的中药原料的作用如下:1、清热解毒的有:马齿苋,土大黄,甘草,地榆,金银花,黄柏,紫草,土茯苓。
19.2、凉血止痛的有:马齿苋,三七,五倍子,冰片,花椒,草乌,防风,黄芩,细辛。
20.3、活血通络的有:当归,紫草,防风。
21.4、敛疮消肿的有:三七,五倍子,白及,白鲜皮,地榆,冰片,黄柏。
22.5、祛腐生肌的有:白芷、白及、当归、紫草、黄芩,黄柏、冰片。
23.6、淡斑防疤:白及、白芷、三七、五倍子、土茯苓、甘草、防风、地肤子、紫草、金银花、白鲜皮、当归、地榆、马齿苋、细辛、黄柏、黄芩有淡斑功效;五倍子、白芷、白鲜皮、地榆、白及、紫草、金银花、土大黄有去疤防疤功效。
24.上述中药油剂中的中药原料的机理如下:1、清热解毒:马齿苋中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甾体;蒽醌(大黄素、大黄酚酸莫素);甘草酸(甘草皂苷)、甘草次酸、甘草黄酮;地榆皂苷、鞣质类(地榆素、地榆酰基)、黄酮;金银花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黄酮类(槲皮素、木犀草素)、挥发油;黄柏生物碱(小檗碱、黄柏碱、木兰碱)、甾醇、酮酸、内酯、三萜化合物;紫草萘醌类化合物(紫草素类)、单萜苯醌类、苯酚类化合物;土茯苓甾醇、皂苷、黄酮(槲皮素)、生物碱、树脂、六碳糖类、糅质、挥发油;上述成份能够有效降低炎症介质释放,控制炎症反应,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25.2、凉血止痛:马齿苋多糖、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甾体、香豆素;三七总皂苷、三七素;五倍子鞣质、有机酸、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冰片龙脑,异龙脑;花椒挥发油类(香柑内酯)、生物碱类、黄酮类、苯丙素类、酰胺;草乌生物碱(乌头次碱、乌头原碱);防风色原酮、香豆素、挥发油、聚乙炔;黄芩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黄芩苷)、萜、黄芩酶及多种微量元素;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酚、细辛醚等)、马兜铃酸、木脂素;上述成份具有凉血止血消炎镇痛之功效。
26.3、活血通络:当归多糖类、挥发油类、当归有机酸;紫草素、乙酰紫草素;防风色原酮、酸性多糖、甾醇、香豆素;上述成份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效。
27.4、敛疮消肿:三七总皂苷;五倍子鞣质、脂肪酸、蛋白质、淀粉、微量元素、树脂、挥发油;白及联菲类化合物、二氢菲类化合物、联卞类化合物、萜类、甾体和多糖类;白鲜碱、葫
芦巴碱、白鲜脑交酯、白鲜内酯、胆碱、谷甾醇、黄柏酮;地榆皂苷、鞣酸、黄酮、糖;龙脑,异龙脑;黄柏生物碱(小檗碱、黄柏碱)、甾醇、内酯、三萜化合物、粘液质;上述成份具有敛疮消肿之功效。
28.5、祛腐生肌:白芷香豆素类、挥发油、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白及联菲类化合物、二氢菲类化合物、联卞类化合物、萜类、甾体和多糖类;当归多糖类,挥发油类,当归有机酸;紫草萘醌类化合物、单萜苯醌类、苯酚类化合物、酚酸、紫草多糖;黄芩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黄芩苷)、萜、β-谷甾醇、黄芩酶及多种微量元素;黄柏生物碱、甾醇、内酯、三萜化合物、粘液质;冰片龙脑,异龙脑;上述成份具有祛腐生肌之功效。
29.6、淡斑功效:白及联菲类化合物、二氢菲类化合物、联卞类化合物、萜类、甾体和多糖类;白芷香豆素类、挥发油、微量元素;三七总皂苷;五倍子鞣质、有机酸、脂肪酸、氨基酸、淀粉、微量元素、树脂、挥发油;土茯苓甾醇、皂苷、淀粉、生物碱、树脂、六碳糖类、糅质、挥发油;甘草黄酮、甘草皂苷、氨基酸、甘草多糖;地榆皂苷、鞣酸、黄酮、糖;防风色原酮、酸性多糖、挥发油;地肤子三萜皂苷、生物碱、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乙酰紫草素、紫草多糖;金银花绿原酸;白鲜碱、葫芦巴碱、白鲜脑交酯、白鲜内酯、胆碱、谷甾醇、黄柏酮; 当归多糖类,挥发油类,当归有机酸; 地榆皂苷、鞣酸、黄酮;马齿苋多糖,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甾体、挥发油、萜、香豆素;细辛挥发油、马兜铃酸、木脂素;黄柏生物碱、甾醇、内酯、三萜化合物、粘液质;黄芩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黄芩苷、萜、甾醇、苯甲酸、黄芩酶及多种微量元素;白芷香豆素类、挥发油 上述成份具有多重抗氧化抗氧自由基淡斑功效。
30.7、防疤去疤:五倍子鞣质、有机酸、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白鲜碱、葫芦巴碱、白鲜脑交酯、白鲜内酯、胆碱、谷甾醇、黄柏酮;地桥苷 i、ii,地榆素;白及联菲类化合物、二氢菲类化合物、联卞类化合物、萜类、甾体和多糖类;白及联菲类化合物、二氢菲类化合物、联卞类化合物、萜类、甾体和多糖类;金银花绿原酸;大黄素、大黄酚酸莫素、阿斯考巴拉酸、磷酸铵镁、鞣酸;上述成份具有除疤防疤之功效。
31.相比传统药物,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本发明中各味中药均进行科学配伍,使用性能功效不一的多种药物配合应用,协同增效,相辅相成;每一种药物成份都不是单一功效,而是一种成分多重功效;配方中的多个成分,多环节多机制交叉织网式的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全过程,疗效更全面直接,疗程明显缩短,临床费用显著降低。
32.2、本发明中的中药材作用局部,多重抗炎抑菌因子如黄酮类化合物的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槲皮素;挥发油;三萜皂苷类;生物碱如小檗碱;有机酸如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紫草萘醌类化合物等及抗氧化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槲皮素;乙酰紫草素;防风色原酮等、免疫调节因子多糖类如马齿苋多糖、甘草多糖、紫草多糖、防风多糖;生物碱如小檗碱、黄柏碱、木兰碱;三萜类如甘草酸等、有机淡斑因子有机酸如没食子酸;甘草黄酮,甘草皂苷如甘草苷、异甘草苷等;全程参与化瘀、消肿、祛腐、生肌、防疤、退斑,有效降低受损部位的各种不适,同时吸收入血的有效成分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及阴阳失衡,发挥局部、整体多重调节,实现标本兼治。
33.3、本发明给药方法简单,多个年龄段人群能够自行给药;近期及远期均无毒副作用,对除孕妇外的任何年龄段人群都很安全;用药全程高度敏感,不产生耐药性。
34.4、本发明适用于烧烫伤、创面溃疡、各型皮肤黏膜损伤及防疤淡斑,该发明作用上
述病症即刻缓解灼热、红肿及疼痛,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以及疗程的进行,不适症状持续改善。
35.5、本发明在烧伤科、医美科、创伤科、儿科、肛肠科、皮肤科、老年科等众多科室具有广大需求及广阔前景,是迄今为止临床期待已久的难得好药。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在本发明基础上的适应性改进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7.实施例1:依以下步骤制备中药油剂(1)按重量份取原料:土大黄 15 份,土荆皮 5份,土茯苓 5 份,防风 1 份,苦参 5 份,白及 5 份,地肤子 5 份,蛇床子 5 份,紫草 10 份,金银花 10 份,白芷 10 份,三七 10 份,五倍子 10 份,甘草 10 份,白鲜皮 10 份,冰片 10 份,当归 10 份,地榆 10 份,花椒 5 份,马齿苋 10 份,草乌 5 份,细辛 5 份,黄柏15 份,黄芩 15 份;(2)在无菌条件下,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分两类(块状一类;叶、花、子及薄片一类),在两容器中各用40 份的麻油浸泡 10 天;(3)在容器中武火加热至沸,文火持续维持在120℃加热 30 分钟,将药材炸焦炸枯;离火冷却至 60℃,过滤去渣,继续降至 40℃,得基础油;(4)合并两基础油得半成品,加入冰片细粉搅拌均匀,即得成品中药油剂。
38.实施例2:依以下步骤制备中药油剂(1)按重量份取原料:土大黄 22.5 份,土荆皮7.5 份,土茯苓 7.5 份,防风 4.5 份,苦参 7.5 份,白及 7.5 份,地肤子 7.5 份,蛇床子 7.5 份,紫草 15 份,金银花 15 份,白芷 15 份,三七 15 份,五倍子 15 份,甘草 15 份,白鲜皮 15 份,冰片 15 份,当归 12.5 份,地榆 15 份,花椒 7.5 份,马齿苋 15 份,草乌 7.5 份,细辛 7.5 份,黄柏 22.5 份,黄芩 2.5 份;(2)在无菌条件下,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分两类(块状一类;叶、花、子及薄片一类),在两容器中各用 42.5 份的麻油浸泡 12 天;(3)在容器中武火加热至沸,文火持续维持在135℃加热 35 分钟,将药材炸焦炸枯;离火冷却至 70℃,过滤去渣,继续降至 45℃,得基础油;(4)合并两基础油得半成品,加入冰片细粉,搅拌均匀,即得成品中药油剂。
39.实施例3:依以下步骤制备中药油剂(1)按重量份取原料:土大黄 30 份,土荆皮 10份,土茯苓 10 份,防风 8 份,苦参 10 份,白及 10份,地肤子 10 份,蛇床子 10 份,紫草 20 份,金银花20 份,白芷 20 份,三七 20 份,五倍子 20 份,甘草20 份,白鲜皮 20 份,冰片 20 份,当归 15 份,地榆20 份,花椒 10 份,马齿苋 20 份,草乌 10 份,细辛10 份,黄柏 30 份,黄芩 30 份;(2)在无菌条件下,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分两类(块状一类;叶、花、子及薄片一类),在两容器中各用 45份的麻油浸泡 14天;(3)在容器中武火加热至沸,文火持续维持在150℃加热 40 分钟,将药材炸焦炸枯;离火冷却至 80℃,过滤去渣,继续降至 50℃,得基础油;(4)合并两基础油得半成品,加入冰片细粉,搅拌均匀,即得成品中药油剂。
40.取实施例 1-3 所得中药油剂,临床试验:(1)研究对象:患者993例;其中:1-2度烧烫伤 95 例,1-3期褥疮33例,创伤擦伤33例,痔疮99例,辅助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25例,辅助治疗干性湿疹195例,辅助治疗寻常型鱼鳞病85例,强脉冲光+本发明外用联合治疗黄褐斑126例,脉冲激光+本发明外用联合治疗雀斑92例,二氧化碳激光+本发明外用联合治疗色素痣及赘生物110例。
41.(2)治疗方法:每日 4次外用患处,常规疗程 7-14天。
42.(3)判断标准:
①
、烧烫伤、褥疮及组织擦伤痊愈:红肿热痛消退,创面表面被新生组织充填,表皮生长良好,无瘢痕无凹陷无色沉;显效:前述四项有一项没有恢复正常;有效:前述四项有两项没有恢复正常;无效:前述四项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没有恢复正常。
43.②
、痔疮痊愈:潮红充血,水肿,坠痛,触痛 均消退显效:前述四项有一项没有消退;有效:前述四项有两项没有消退;无效:前述四项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没有消退。
44.③
、寻常型银屑病、寻常型鱼鳞病及干性湿疹痊愈:红斑鳞屑完全消退,无瘙痒无疼痛,无干裂无粗糙,无新发皮损;显效:四项有一项未恢复正常;有效:四项有了两项未恢复正常;无效:四项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未恢复正常
④
、强脉冲光+本发明外用、皮秒激光+本发明外用 治疗色素性疾病的疗效判定痊愈:淡褐色至淡黑色斑疹、斑片完全消退;无瘢痕形成;改善细皱及毛孔;术后3-12个月未见新发斑疹、斑片;显效:上述四项有一项没有达到;有效:上述四项有两项没有达到;无效:上述四项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没有达到;
⑤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较大真皮性色素痣痊愈:色素痣完全消退;创面完全愈合;无瘢痕;无色沉;显效:四项有一项未达到;有效:四项有两项未达到;无效:四项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未达到(4)结果:各组疗效如下列表;烧烫伤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47%;褥疮溃疡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73%;痔疮治疗有效87.88%;擦伤患者治疗有效率87.88%;皮肤损伤性皮肤病辅助治疗疗效如下:1、银屑病患者辅助治疗有效率为91.20%;2、干性湿疹患者辅助治疗有效率为88.21%;3、寻常型鱼鳞病患者辅助治疗有效率为82.35%。强脉冲光术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71%;皮秒激光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9.35%;二氧化碳激光术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4.12%。
45.烧烫伤中药油剂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956015101089.47%褥疮溃疡中药油剂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331743972.73%各种痔疮中药油剂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995220151287.88%擦伤创伤中药油剂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331973487.88%寻常型斑块性银屑病中药油剂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125901591191.20%干性湿疹中药油剂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19512720252388.21%寻常型鱼鳞病中药油剂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85461951582.35%医美术后中药油剂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强脉冲光1267520131885.71%皮秒激光92501581979.35%二氧化碳激光13685349894.12%部分病例如下:病例 1:高某,女,39 岁。2021 年 11 月,某晚夜间快速电动车撞上障碍物后摔伤,左侧面部左手背左膝多处组织裂伤出血较多,120 送至当地医院急诊,予冲洗清创,口服头孢拉定,伤科跌打胶囊,外涂碘伏。第三天,面部创面、左膝仍少许出血,局部疼痛明显,左手背红肿疼痛。后予中药油外涂,一日四次,即刻舒缓清凉,疼痛缓解,一周后皮损全部结痂,红肿消退,半月后痂皮逐渐脱落。
46.病例 2:任某,男,66 岁。双小腿多发性痒疹20余年。2022 年 1 月,在当地医院皮肤科冷冻治疗后,呈现多发性大疱,破溃,局部红肿热痛伴剧烈瘙痒。皮科医生予以多种抗组胺口服药,免疫抑制剂,激素软膏,局部封闭,未见好转。加用中药油,一日四次外用,其他治疗不变,破溃皮损渐进性愈合,红肿热痛逐渐消退,半月后,痒疹结节变小变软,瘙痒明显改善,破溃处愈合,一月复诊,结节完全消退。三月后未见色沉未见新生结节。
47.病例 3:陈某,女,5 岁。父母外地打工,与奶奶生活。右上肢沸油烫伤 15 天伴发
热急诊。查体:体温 38.9℃,右上肢 5x12厘米红肿热痛,深 2 度烫伤创面,破溃处按压见脓液。予局部清创,中药油纱布换药一日两次及抗感染治疗。第三天体温基本正常,创面红肿热痛进行性改善,第五天创面见芝麻大新生肉芽组织,中药油纱布改一天一次常规换药;中药油纱布外给药q4h点滴同步,3周后,创面基本被新生纤维组织填充,中药油q6h常规外涂患处,一月复诊,创面完全愈合,三月及半年复诊时,创面无明显色沉,未见明显疤痕形成。仍在随访中。
48.病例 4:李某,女,30 岁。2022 年 1 月,热水袋爆炸至右下腹部右侧腹股沟右大腿 浅2 度+深2度混合烫伤,立即冷水冲洗,中药油外涂,4 小时一次,没用其他药,两周后痂皮部分脱落,三周后痂皮完全脱落,3-6月复诊未见疤痕及色沉。
49.病例 5:骆某,男,72 岁。1、臀部双下肢足背斑块性银屑病,密集大块性红斑,少许鳞屑,干燥皲裂疼痛伴瘙痒;2、胃癌行胃切除+小肠代胃术 10 年,平常软质流质,对服药有心理抵抗。既往银屑病发作,通常外用 0.1%维 a 酸、丙酸氯倍他索、尿素按照 1:2:3 比例混合外用,有部分疗效。2022 年 2 月发病,连续外用上述药物十余天,疗效不明显。予:左臀左下肢继续前面用药,同时封包 6 小时,一日两次给药;右臀右下肢在治疗的基础上,外涂中药油并封包 6 小时,一日两次给药。第二天皮损显现右侧皮损皲裂愈合80%、疼痛明显改善:左侧皮损皲裂疼痛 未见明显改善。第三天右侧皮损转暗,皲裂完全愈合,无疼;左侧皮损色潮红皲裂疼痛部分改善 。第四天右侧皮损斑块完全消退,色暗红,无疼痛及瘙痒;左侧斑块消退 50%,部分疼痛及瘙痒。第五天起,病人要求左臀左下肢用药同右侧,斑块消退及疼痛改善明显,2天后斑块完全消退,色暗红,无疼痛及瘙痒。考虑患者特殊体质,同日起上述封包改一日一次,一次1小时维持治疗,未见明显新发皮损。
50.病例 6:王某,男,42 岁。化工厂工人,2021年 7 月,检验时操作不当面颈部化学物浅 2 度烫伤。立即清水冲洗半小时,予中药油外涂,一日四次,口服消炎药,一周复诊时,皮损部位结陈旧性硬痂,痂皮边缘分离部分脱落。1 月复诊痂皮完全脱落,缺失组织已长好,3 个月,6 个月复诊时,均未见疤痕及色沉。
51.病例 7:朱某,女,54 岁。糜烂性口角炎、剥脱性唇炎,反复发作 2-3 年,在当地医院,诊所,药店多次诊疗购药,用药好转,停药复发,病程迁延。来我科就诊:双唇剥性皲裂,血痂,双口角糜烂,张口闭口缓慢、疼痛。予中药油均匀涂抹患处,患者即刻自觉清凉舒缓,张口闭口灵活自如,按此方案q6h外涂患处,症状进行性改善并消退,第5 天,微信报喜完全痊愈;3个月及6个月跟踪未见复发。
52.病例 8:徐某,女,50 岁。2021 年 9 月,外痔肿胀坠痛 3 天,外用马应龙痔疮膏,无效。外涂中药油,即刻自觉舒缓清凉,疼痛明显改善,按照q2hx4次继续外涂患处,10小时后肿胀的组织完全干瘪,疼痛不适完全消退。
53.病例 9: 李某, 女,44 岁。面部不规则褐色斑片反复发作 3 年余,予皮秒激光治疗 。治疗中无特殊不适,术后予以健康教育指导。1小时后自觉面部发热灼痛,次日面部水肿伴多发性小水疱。接诊后,生理盐水冷湿敷,外涂中药油,两小时一次。第二日复诊, 皮损潮红转暗,水肿及局部灼热明显消退。第四日水疱干涸痂皮脱落 。一周、一月及三月复诊,均未见色沉及瘢痕。
54.病例 10:华某,女,43 岁,爱美人士。近些年面部一直进行多种医美项目。今年元月,例行体检发现空腹血糖15.6mmol/l,既往的医美项目遗留色沉结节消退缓慢,造成情绪
低落。建议:停止所有有创治疗,中药油一日四次皮损处外涂,定期复诊严格防嗮。三月后结节软化变小,色沉有明显改善。半年复诊,结节呈芝麻大,色沉消退 80%,疗效仍在跟踪。
技术特征:
1.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其特征在于它的中药原料组分按重量份包括:土大黄15-30份,土荆皮5-10份,土茯苓5-10份,防风1-8份,苦参5-10份,白及5-10份,地肤子5-10份,蛇床子5-10份,紫草10-20份,金银花10-20份,白芷10-20份,三七10-20份,五倍子10-20份,甘草10-20份,白鲜皮10-20份,冰片10-20份,当归10-15份,地榆10-20份,花椒5-10份,马齿苋10-20份,草乌5-10份,细辛5-10份,黄柏15-30份,黄芩15-30份,麻油80-9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无菌条件下,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按比例及分类在两个容器中麻油浸泡;10天后武火加热至沸,文火维持加热,将中药原料炸焦炸枯;离火冷却,过滤去渣得基础油;合并两基础油,继续冷却,加入冰片细粉,搅拌均匀,即得成品中药油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其特征在于: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分类,以块及厚片为一类,以叶、花、子及薄片为一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其特征在于:麻油浸泡10-14天;文火持续维持120-150℃;离火冷却至60-80℃;继续冷却至50-6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其特征在于: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预处理后油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其特征在于:三七清洗后蒸笼蒸软,切成0.5公分厚度的小块并烘干;五倍子清洗后蒸笼蒸软,切成四等分并烘干;其他组分经过大小厚薄基本接近的挑拣,清洗,烘干。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油剂的使用方法是:每日4-6次外用,常规疗程7-14天;禁忌:孕妇慎用,对芝麻过敏者禁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肤创面修复的中药油剂,涉及中药油剂技术领域,其组分包括:土大黄,土荆皮,土茯苓,防风,苦参,白及,地肤子,蛇床子,紫草,金银花,白芷,三七,五倍子,甘草,白鲜皮,冰片,当归,地榆,花椒,马齿苋,草乌,细辛,黄柏,黄芩,麻油。在无菌条件下,除冰片以外的中药原料,按配比及分类在两个容器中麻油浸泡;10天后武火加热至沸,文火维持加热,将药材炸焦炸枯;离火冷却,过滤去渣得基础油;合并两基础油,加入冰片细粉,搅拌均匀,即得成品中药油剂。本发明的中药油剂配伍科学,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快速凉血止痛,化瘀消肿,对感染创面有清热解毒消炎敛疮祛腐生肌之功效。创面有清热解毒消炎敛疮祛腐生肌之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薛晓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薛晓芹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3/7/1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