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1 阅读:6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3.由于新能源汽车无污染,且续航能力和电车技术日益精进,因此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在此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充电车位紧张,当续航不足时,难以寻找能够充电的车位,且充电的车位常常还会被油车停泊,导致新能源汽车无法到指定的车位进行充电,为了解决充电车位被油车停泊,导致新能源汽车无法到指定的车位进行充电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通过车库运行轨道能使驱动装置在内部进行滑动,并能够使驱动装置移动至任意环形车位的上端,且通过充电组件对任意环形车位的车辆进行充电,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包括:
8.车库运行轨道,其安装在车库的顶端,且能够对驱动装置的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
9.驱动装置,其滑动连接在车库运行轨道的内部,且能够在车库运行轨道的内部进行驱动;
10.充电组件,其设置在驱动装置的顶部,且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11.总电源组件,其设置在车库运行轨道的顶部,并使顶部安装在车库的顶端,且能够对充电组件进行充电。
12.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库运行轨道包括:
13.充电轨道组件,其内侧安装有总电源组件,且内部能够对驱动装置进行导向和限位;
14.环形轨道组件,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组件的外侧;
15.弧形轨道组件,其设置在环形轨道组件的外壁四周,且设置为若干组;
16.齿牙,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组件、环形轨道组件和弧形轨道组件的内部表面,且与驱
动装置的输出端啮合;
17.悬挂支架,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组件与环形轨道组件之间,且顶部通过膨胀螺栓与车库的顶端连接。
18.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充电轨道组件包括:
19.充电轨道,其设置在环形轨道组件的内侧;
20.放置槽,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的内侧,且表面设有总电源组件;
21.驶出轨道,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的外壁前后两端,且另一端与环形轨道组件的内壁连通;
22.运行限位槽,其设置在充电轨道和驶出轨道的内部,且能够对驱动装置进行导向和限位;
23.所述环形轨道组件包括:
24.环形轨道,其内壁通过驶出轨道与充电轨道连通;
25.环形限位槽,其设置在环形轨道的内部,且能够对驱动装置进行导向和限位;
26.所述弧形轨道组件包括:
27.弧形轨道,其上端与环形轨道连通,且底部位于车库的车位上方;
28.弧形限位槽,其设置在弧形轨道的内部,且能够对驱动装置进行导向和限位。
29.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30.限位组件,其能够滑动连接在运行限位槽、环形限位槽和弧形限位槽的内部;
31.旋转电机,其设置在限位组件的表面中心;
32.外壳,其设置在限位组件的底部;
33.旋转驱动组件,其设置在外壳的外壁左端和前端,且能够与啮合组件的左端连接;
34.调节驱动组件,其设置在外壳的外壁右端和后端,且能够与啮合组件的右端连接;
35.内壳组件,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且顶部连接旋转电机的输出端;
36.啮合组件,其转动连接在内壳组件的内部,且两端贯穿内壳组件与旋转驱动组件和调节驱动组件连接。
37.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38.工字限位板,其滑动连接在运行限位槽、环形限位槽和弧形限位槽的内部;
39.内嵌槽,其设置在工字限位板的中间位置,且内部能够对旋转电机进行放置。
40.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
41.旋转电机,其设置在外壳的外壁左端和前端;
42.连接盘,其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内壁左端和前端,且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43.定位槽,其设置在连接盘的内部,且能够与啮合组件的端口连接。
44.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壳组件包括:
45.内壳,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且顶部连接旋转电机的输出端;
46.导向槽,其设置在内壳的内壁右端,且能够对啮合组件的转动进行导向和限位。
47.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啮合组件包括:
48.驱动杆,其转动连接在内壳的内部左端;
49.调节杆,其转动连接在内壳的内部右端;
50.定位块,其设置在驱动杆和调节杆的外壁,且能够与旋转驱动组件与调节驱动组件的定位槽连接;
51.旋转盘,其外壁左端连接驱动杆的右侧端口,且能够被驱动杆进行旋转驱动;
52.扩展槽,其设置在旋转盘的外壁四周;
53.活动杆,其滑动连接在旋转盘的内部四周;
54.活动块,其设置在活动杆的外壁两端,且左端滑动连接在扩展槽的内部;
55.弧形齿牙板,其设置在旋转盘的外侧四周,且内壁与活动杆的顶部连接;
56.导向杆,其设置在旋转盘的外壁右端,且右侧端口滑动连接在导向槽的内部;
57.扩展圆盘,其转动连接在旋转盘的外壁右端;
58.扩展弧槽,其设置在扩展圆盘的外壁四周,且内部滑动连接右端的活动块。
59.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
60.充电箱,其设置在工字限位板的顶部,且内部设有蓄电池;
61.触摸屏,其设置在充电箱的外壁侧端,且能够对充电箱的充电状态进行操作;
62.充电口,其设置在充电箱的外壁后端,且能够与总电源组件连接进行充电;
63.充电放置座,其设置在充电箱的顶部;
64.拉伸充电头,其放置在充电放置座的内部,且能够将拉伸充电头从充电箱的内部拉伸出来。
65.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总电源组件包括:
66.电源顶柱,其底部设置在放置槽的内部,且顶部通过膨胀螺栓与车库的顶端连接;
67.电源线,其与电源顶柱连接,且对电源顶柱进行总供电;
68.伸缩杆,其设置在电源顶柱的外壁四周,且输出端连接伸缩板的后端四周;
69.总线充电头,其设置在伸缩板的内部,且后端连接电源顶柱内部的电源线。
70.与现有技术相比:
71.通过车库运行轨道能够对驱动装置进行导向和限位,且能使驱动装置在内部进行滑动,并能够使驱动装置从总电源组件处充电后移动到车库的车位上端,方便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且通过环形轨道组件与弧形轨道组件的设计,能够使驱动装置移动至任意环形车位的上端;
72.通过驱动装置能够在车库运行轨道的内部进行移动和变向移动,使能够带动充电组件移动至任意环形车位的上端,方便对任意环形车位上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操作;
73.通过充电组件被驱动装置驱动至弧形轨道组件的底部,使充电组件进行倒挂,从而方便拉下拉伸充电头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从而解决充电车位被油车停泊,导致新能源汽车无法到指定的车位进行充电的问题;
74.通过总电源组件连接总线路,使总电源组件能够对若干组充电组件进行充电,方便若干组充电组件对若干组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7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76.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车库运行轨道结构示意图;
77.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车库运行轨道俯视结构示意图;
78.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车库运行轨道仰视结构示意图;
79.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轨道组件结构示意图;
80.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驱动装置与充电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81.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82.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驱动装置拆分结构示意图;
83.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内壳组件内部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84.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旋转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85.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啮合组件左视结构示意图;
86.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啮合组件右视结构示意图;
87.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充电组件与总电源组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88.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总电源组件右视结构示意图。
89.图中:车库运行轨道1、充电轨道组件11、充电轨道111、放置槽112、驶出轨道113、运行限位槽114、环形轨道组件12、环形轨道121、环形限位槽121、弧形轨道组件13、弧形轨道131、弧形限位槽132、齿牙14、悬挂支架15、驱动装置2、限位组件21、工字限位板211、内嵌槽212、旋转电机22、外壳23、旋转驱动组件24、旋转电机241、连接盘242、定位槽243、调节驱动组件25、内壳组件26、内壳261、导向槽262、啮合组件27、驱动杆271、定位块272、旋转盘273、扩展槽274、活动杆275、活动块276、弧形齿牙板277、导向杆278、扩展圆盘279、扩展弧槽2710、调节杆2711、充电组件3、充电箱31、触摸屏32、充电口33、充电放置座34、拉伸充电头35、总电源组件4、电源顶柱41、电源线42、伸缩杆43、伸缩板44、总线充电头45。
具体实施方式
9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91.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具有能够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内部进行移动和变向移动,使能够带动充电组件3移动至任意环形车位的上端,方便对任意环形车位上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操作的优点,请参阅图1-14,包括车库运行轨道1、驱动装置2、充电组件3和总电源组件4;
92.车库运行轨道1,其安装在车库的顶端,且能够对驱动装置2的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车库运行轨道1能够对驱动装置2进行导向和限位,且能使驱动装置2在内部进行滑动,并能够使驱动装置2从总电源组件4处充电后移动到车库的车位上端,方便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且通过环形轨道组件12与弧形轨道组件13的设计,能够使驱动装置2移动至任意环形车位的上端,车库运行轨道1包括:充电轨道组件11、充电轨道111、放置槽112、驶出
轨道113、运行限位槽114、环形轨道组件12、环形轨道121、环形限位槽122、弧形轨道组件13、弧形轨道131、弧形限位槽132、齿牙14和悬挂支架15,充电轨道组件11,其内侧安装有总电源组件4,且内部能够对驱动装置2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充电轨道组件11方便对充电状态下的驱动装置2进行放置,且方便驱动装置2在充电轨道组件11上运动,方便进行移动,防止移动时发生阻碍,充电轨道111,其设置在环形轨道组件12的内侧,放置槽112,其设置在充电轨道111的内侧,且表面设有总电源组件4,驶出轨道113,其设置在充电轨道111的外壁前后两端,且另一端与环形轨道组件12的内壁连通,通过驶出轨道113设置为两组,方便驱动装置2进行进出,运行限位槽114,其设置在充电轨道111和驶出轨道113的内部,且能够对驱动装置2进行导向和限位,环形轨道组件12,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组件11的外侧,环形轨道121,其内壁通过驶出轨道113与充电轨道111连通,通过环形轨道121能够使驱动装置2在内部进行移动,使驱动装置2移动到对应的弧形轨道组件13处,方便对车位上的车辆进行充电,环形限位槽122,其设置在环形轨道121的内部,且能够对驱动装置2进行导向和限位,弧形轨道组件13,其设置在环形轨道组件12的外壁四周,且设置为若干组,通过弧形轨道组件13设置为若干组,对应若干组的车位,通过弧形轨道组件13能够对驱动装置2导向至车位的上端,方便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弧形轨道131,其上端与环形轨道121连通,且底部位于车库的车位上方,弧形限位槽132,其设置在弧形轨道131的内部,且能够对驱动装置2进行导向和限位,齿牙14,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组件11、环形轨道组件12和弧形轨道组件13的内部表面,且与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啮合,方便对驱动装置2进行驱动,使驱动装置2能够在车库运行轨道1内部进行移动,悬挂支架15,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组件11与环形轨道组件12之间,且顶部通过膨胀螺栓与车库的顶端连接,能够对车库运行轨道1进行固定。
93.驱动装置2,其滑动连接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内部,且能够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内部进行驱动,通过驱动装置2能够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内部进行移动和变向移动,使能够带动充电组件3移动至任意环形车位的上端,方便对任意环形车位上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操作,驱动装置2包括:限位组件21、工字限位板211、内嵌槽212、旋转电机22、外壳23、旋转驱动组件24、旋转电机241、连接盘242、定位槽243、调节驱动组件25、内壳组件26、内壳261、导向槽262、啮合组件27、驱动杆271、定位块272、旋转盘273、扩展槽274、活动杆275、活动块276、弧形齿牙板277、导向杆278、扩展圆盘279、扩展弧槽2710和调节杆2711,限位组件21,其能够滑动连接在运行限位槽114、环形限位槽122和弧形限位槽132的内部,工字限位板211,其滑动连接在运行限位槽114、环形限位槽122和弧形限位槽132的内部,通过工字限位板211能够对驱动装置2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导向,方便使驱动装置2进行稳定移动,内嵌槽212,其设置在工字限位板211的中间位置,且内部能够对旋转电机22进行放置,旋转电机22,其设置在限位组件21的表面中心,通过旋转电机22能够对啮合组件27的驱动方向进行变换,外壳23,其设置在限位组件21的底部,旋转驱动组件24,其设置在外壳23的外壁左端和前端,且能够与啮合组件27的左端连接,旋转电机241,其设置在外壳23的外壁左端和前端,通过旋转电机241能够对旋转盘273进行转动,使旋转盘273对弧形齿牙板277进行转动,连接盘242,其转动连接在外壳23的内壁左端和前端,且与旋转电机241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旋转驱动组件24的连接盘242与调节驱动组件25的连接盘242结构相同,且方向呈水平面180度旋转放置,并通过连接盘242设置为半圆盘式,能够方便对驱动杆271与调节杆2711的端口连接,定位槽243,其设置在连接盘242的内部,且能够与啮合组件27的端口连接,通过
定位槽243能够使驱动杆271和调节杆2711外壁的定位块272定位连接,使定位块272卡住定位槽243的内部,方便对旋转盘273和扩展圆盘279进行旋转驱动,调节驱动组件25,其设置在外壳23的外壁右端和后端,且能够与啮合组件27的右端连接,通过调节驱动组件25能够对扩展圆盘279进行旋转驱动,内壳组件26,其设置在外壳23的内部,且顶部连接旋转电机22的输出端,内壳261,其设置在外壳23的内部,且顶部连接旋转电机22的输出端,导向槽262,其设置在内壳261的内壁右端,且能够对啮合组件27的转动进行导向和限位,啮合组件27,其转动连接在内壳组件26的内部,且两端贯穿内壳组件26与旋转驱动组件24和调节驱动组件25连接,驱动杆271,其转动连接在内壳261的内部左端,能够对旋转盘273进行旋转驱动,调节杆2711,其转动连接在内壳261的内部右端,能够对扩展圆盘279进行旋转驱动,定位块272,其设置在驱动杆271和调节杆2711的外壁,且能够与旋转驱动组件24与调节驱动组件25的定位槽243连接,通过调节杆2711和驱动杆271与连接盘242内壁接触,再通过旋转连接盘242,使连接盘242内部的定位槽243与定位块272连接,方便对调节杆2711和驱动杆271进行旋转驱动,旋转盘273,其外壁左端连接驱动杆271的右侧端口,且能够被驱动杆271进行旋转驱动,通过旋转盘273能够带动弧形齿牙板277进行转动,使弧形齿牙板277与齿牙14啮合,使弧形齿牙板277通过齿牙14带动驱动装置2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内部进行移动,扩展槽274,其设置在旋转盘273的外壁四周,通过扩展槽274,能够对活动杆275的伸缩进行限位,活动杆275,其滑动连接在旋转盘273的内部四周,活动块276,其设置在活动杆275的外壁两端,且左端滑动连接在扩展槽274的内部,通过左端活动块276滑动在扩展槽274的内部,能够对活动杆275的伸缩进行限位,通过右端的活动块276滑动连接在扩展弧槽2710的内部,通过扩展圆盘279转动,带动扩展弧槽2710移动,使扩展弧槽2710带动右端的活动块276滑动,并在左端活动块276的限位下,带动活动杆275进行升降操作,从而对弧形齿牙板277进行扩展运动,使弧形齿牙板277与齿牙啮合,弧形齿牙板277,其设置在旋转盘273的外侧四周,且内壁与活动杆275的顶部连接,导向杆278,其设置在旋转盘273的外壁右端,且右侧端口滑动连接在导向槽262的内部,扩展圆盘279,其转动连接在旋转盘273的外壁右端,扩展弧槽2710,其设置在扩展圆盘279的外壁四周,且内部滑动连接右端的活动块276。
94.充电组件3,其设置在驱动装置2的顶部,且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通过充电组件3被驱动装置2驱动至弧形轨道组件13的底部,使充电组件3进行倒挂,从而方便拉下拉伸充电头35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从而解决充电车位被油车停泊,导致新能源汽车无法到指定的车位进行充电的问题,充电组件3包括:充电箱31、触摸屏32、充电口33、充电放置座34和拉伸充电头35,充电箱31,其设置在工字限位板211的顶部,且内部设有蓄电池,通过蓄电池的电量能够存储标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电量,触摸屏32,其设置在充电箱31的外壁侧端,且能够对充电箱31的充电状态进行操作,通过触摸屏32的操作能够对充电组件3的充电情况进行选择和启动充电,充电口33,其设置在充电箱31的外壁后端,且能够与总电源组件4连接进行充电,能够对充电箱31内部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放置座34,其设置在充电箱31的顶部,能够对拉伸充电头35进行放置,拉伸充电头35,其放置在充电放置座34的内部,且能够将拉伸充电头35从充电箱31的内部拉伸出来,通过拉伸充电头35连接弹簧,且盘旋在充电箱31的内部,能够方便将拉伸充电头35拉长,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进行插入充电。
95.总电源组件4,其设置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顶部,并使顶部安装在车库的顶端,且能够对充电组件3进行充电,通过总电源组件4连接总线路,使总电源组件4能够对若干组充电组件3进行充电,方便若干组充电组件3对若干组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总电源组件4包括:电源顶柱41、电源线42、伸缩杆43、伸缩板44和总线充电头45,电源顶柱41,其底部设置在放置槽112的内部,且顶部通过膨胀螺栓与车库的顶端连接,电源线42,其与电源顶柱41连接,且对电源顶柱41进行总供电,伸缩杆43,其设置在电源顶柱41的外壁四周,且输出端连接伸缩板44的后端四周,通过伸缩杆43能够对总线充电头45进行伸长,使总线充电头45插入充电口33的内部,对充电箱31进行充电,总线充电头45,其设置在伸缩板44的内部,且后端连接电源顶柱41内部的电源线42。
96.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通过新能源汽车行驶至车库内,并驶入环形车位内部,此时红外传感器感应车辆驶入,使驱动装置2启动,此时调节驱动组件25启动,带动调节杆2711和扩展圆盘279扭动,使导向杆278顶出弧形齿牙板277,此时弧形齿牙板277与齿牙14啮合,通过启动旋转电机241,调节驱动组件25配合转动,使旋转电机241带动旋转盘273和弧形齿牙板277转动,使弧形齿牙板277带动充电组件3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内部移动,且当竖向移动时,通过弧形齿牙板277收缩,同时旋转电机241带动啮合组件27变向,并使驱动杆271与调节杆2711转向另一组的连接盘242,并进行连接,通过旋转电机241再次转动,带动驱动装置2竖向移动,使驱动装置2带动充电组件3移动到相应的车位上端的弧形轨道131的底部,通过触摸屏32的选择充电,并通过拉下拉伸充电头35,使拉伸充电头35插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内,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当充完电后,通过选择触摸屏32的充电完毕选项,使驱动装置2带动充电组件3返回至充电轨道组件11处,并通过总电源组件4启动伸缩杆43,使总线充电头45插入充电口33的内部,对没电量的充电组件3进行充电。
97.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运行轨道(1),其安装在车库的顶端,且能够对驱动装置(2)的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驱动装置(2),其滑动连接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内部,且能够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内部进行驱动;充电组件(3),其设置在驱动装置(2)的顶部,且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总电源组件(4),其设置在车库运行轨道(1)的顶部,并使顶部安装在车库的顶端,且能够对充电组件(3)进行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运行轨道(1)包括:充电轨道组件(11),其内侧安装有总电源组件(4),且内部能够对驱动装置(2)进行导向和限位;环形轨道组件(12),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组件(11)的外侧;弧形轨道组件(13),其设置在环形轨道组件(12)的外壁四周,且设置为若干组;齿牙(14),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组件(11)、环形轨道组件(12)和弧形轨道组件(13)的内部表面,且与驱动装置(2)的输出端啮合;悬挂支架(15),其设置在充电轨道组件(11)与环形轨道组件(12)之间,且顶部通过膨胀螺栓与车库的顶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轨道组件(11)包括:充电轨道(111),其设置在环形轨道组件(12)的内侧;放置槽(112),其设置在充电轨道(111)的内侧,且表面设有总电源组件(4);驶出轨道(113),其设置在充电轨道(111)的外壁前后两端,且另一端与环形轨道组件(12)的内壁连通;运行限位槽(114),其设置在充电轨道(111)和驶出轨道(113)的内部,且能够对驱动装置(2)进行导向和限位;所述环形轨道组件(12)包括:环形轨道(121),其内壁通过驶出轨道(113)与充电轨道(111)连通;环形限位槽(122),其设置在环形轨道(121)的内部,且能够对驱动装置(2)进行导向和限位;所述弧形轨道组件(13)包括:弧形轨道(131),其上端与环形轨道(121)连通,且底部位于车库的车位上方;弧形限位槽(132),其设置在弧形轨道(131)的内部,且能够对驱动装置(2)进行导向和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限位组件(21),其能够滑动连接在运行限位槽(114)、环形限位槽(122)和弧形限位槽(132)的内部;旋转电机(22),其设置在限位组件(21)的表面中心;
外壳(23),其设置在限位组件(21)的底部;旋转驱动组件(24),其设置在外壳(23)的外壁左端和前端,且能够与啮合组件(27)的左端连接;调节驱动组件(25),其设置在外壳(23)的外壁右端和后端,且能够与啮合组件(27)的右端连接;内壳组件(26),其设置在外壳(23)的内部,且顶部连接旋转电机(22)的输出端;啮合组件(27),其转动连接在内壳组件(26)的内部,且两端贯穿内壳组件(26)与旋转驱动组件(24)和调节驱动组件(2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1)包括:工字限位板(211),其滑动连接在运行限位槽(114)、环形限位槽(122)和弧形限位槽(132)的内部;内嵌槽(212),其设置在工字限位板(211)的中间位置,且内部能够对旋转电机(22)进行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24)包括:旋转电机(241),其设置在外壳(23)的外壁左端和前端;连接盘(242),其转动连接在外壳(23)的内壁左端和前端,且与旋转电机(241)的输出端连接;定位槽(243),其设置在连接盘(242)的内部,且能够与啮合组件(27)的端口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组件(26)包括:内壳(261),其设置在外壳(23)的内部,且顶部连接旋转电机(22)的输出端;导向槽(262),其设置在内壳(261)的内壁右端,且能够对啮合组件(27)的转动进行导向和限位。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组件(27)包括:驱动杆(271),其转动连接在内壳(261)的内部左端;调节杆(2711),其转动连接在内壳(261)的内部右端;定位块(272),其设置在驱动杆(271)和调节杆(2711)的外壁,且能够与旋转驱动组件(24)与调节驱动组件(25)的定位槽(243)连接;旋转盘(273),其外壁左端连接驱动杆(271)的右侧端口,且能够被驱动杆(271)进行旋转驱动;扩展槽(274),其设置在旋转盘(273)的外壁四周;活动杆(275),其滑动连接在旋转盘(273)的内部四周;活动块(276),其设置在活动杆(275)的外壁两端,且左端滑动连接在扩展槽(274)的内部;弧形齿牙板(277),其设置在旋转盘(273)的外侧四周,且内壁与活动杆(275)的顶部连接;
导向杆(278),其设置在旋转盘(273)的外壁右端,且右侧端口滑动连接在导向槽(262)的内部;扩展圆盘(279),其转动连接在旋转盘(273)的外壁右端;扩展弧槽(2710),其设置在扩展圆盘(279)的外壁四周,且内部滑动连接右端的活动块(27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3)包括:充电箱(31),其设置在工字限位板(211)的顶部,且内部设有蓄电池;触摸屏(32),其设置在充电箱(31)的外壁侧端,且能够对充电箱(31)的充电状态进行操作;充电口(33),其设置在充电箱(31)的外壁后端,且能够与总电源组件(4)连接进行充电;充电放置座(34),其设置在充电箱(31)的顶部;拉伸充电头(35),其放置在充电放置座(34)的内部,且能够将拉伸充电头(35)从充电箱(31)的内部拉伸出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电源组件(4)包括:电源顶柱(41),其底部设置在放置槽(112)的内部,且顶部通过膨胀螺栓与车库的顶端连接;电源线(42),其与电源顶柱(41)连接,且对电源顶柱(41)进行总供电;伸缩杆(43),其设置在电源顶柱(41)的外壁四周,且输出端连接伸缩板(44)的后端四周;总线充电头(45),其设置在伸缩板(44)的内部,且后端连接电源顶柱(41)内部的电源线(4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器人,包括车库运行轨道,其安装在车库的顶端,且能够对驱动装置的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驱动装置,其滑动连接在车库运行轨道的内部,且能够在车库运行轨道的内部进行驱动,充电组件,其设置在驱动装置的顶部,且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总电源组件,其设置在车库运行轨道的顶部,并使顶部安装在车库的顶端,且能够对充电组件进行充电,本发明能够在车库运行轨道的内部进行移动和变向移动,使能够带动充电组件移动至任意环形车位的上端,方便对任意环形车位上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操作。位上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操作。位上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安凯 徐东成 赵丽文 李茹楠 路玉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3/6/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